跳转到内容

新青年/第01卷/第2号/国内大事记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国外大事记 国内大事记
1915年10月15日
通信
本作品收录于《新青年/第01卷/第2号

国内大事记

记者

国体问题

自筹安会倡共和不适于中国之说,致国体问题发生,扰攘至今,两月有馀。各省军民长官,既函电交驰,各团体间亦呼号奔走。此外,中外人士之文章言论,更记不胜记。记者就两月以来之经过事实观之,其实际办事上,殆有一定之程序。筹安会自八月中旬以后,始着手请愿运动,联络各省旅京人士。各推代表一人,递请愿书于代法院之参政院,以便国体问题之早决。及九月一日开院,果有王锡蕃、马安良、周家彦、沈瓒绪、沈云沛、李祥、杜俞、李晋泉、张炳华、乌泽声、胡寿庆、陈璧、作毓鼎、罗桑班觉、恒钧、那彦图、蔡铐、丁槎、黄锡铃、赵倜、张作霖、董若璜、曹银、张绍曾、巴勒、球尔拉命坦、朱福铳、吴增辛、王宽、马龙标先后请愿,是为第一次征求民意办法。六日,参政院开谈话会,对于此项请愿书讨论处置之法。查约法、立法院对于人民请愿事件,本有收受之权。但对于国体之请愿,既无限禁之规定,又无收受之条文。代立法院似无收受之理,惟是日总统派杨士琦莅院宣言,既声明总统所见,改革国体,经纬万端,如急遽轻举,恐多窒碍。总统有保持大局之责,认为不合时宜。复言国民请愿,不外乎巩固国基、振兴国势,如征求多数国民之公意,自必有妥善之上法。参政院对于此项请愿书,应筹妥善办法,势不能拒绝不受。于是各参政磋商良久,有主张暂行开议者,有主张暂行搁置者。汪有龄起谓此次请愿,确知有署名之参政五人,究竟合法与否,请先付审查。主席以汪说付表决,得大多数,即指定联芳、梁士诒、宝熙、陈国祥、蔡愕、王家襄、汪有龄、施愚为审查员。际此第一次请愿者,虽有张超南、徐承锦、汪东、安鹏东,因仓卒列名,本人并未预知,声明取消。筹安会之精神,不因之稍挫,更再接再厉。运动第二次请愿,仍由各省原请愿人发起,辉毓鼎、曹银、张绍曾、赵倜、王锡善、金如墉、段芝贵、蓝天蔚、杜俞、沈云沛、朱福铳、梅光羲、黄锡铃、周家彦、陈璧、李鸿祥、郭重光、张凤翻、马安良、杨绩诸、张作霖、佟庆山、乌泽声、胡寿庆、巴勒、球尔拉布坦、李景泉、罗桑班觉、

郑宝龄、厦仲阿、旺益喜、董若璜、那彦图、恒钧、王宽、马如珑、江朝宗、吴增辛等陆续递请愿书于参政院。立论均根据于总统宣言之“巩固国基”“振兴国势”二语。十五日,参政院开会审查。二十日,改谈话会为正式会,提出审查报告。各参政均仰体总统宣言所谓“妥善上法”之意。当时审查员联芳、汪有龄,谓国体重要问题,应由宪法解决。邓熔谓请愿舆论,希望从速解决,若待国民会议,手续太繁,请于年内召集国民会议句下。加或另征求民意妥善办法一语,得多数赞成通过,据《约法》三十二条七款,建议政府。二十三日,总统咨复到院,略谓事关国家大计,不得不格外审慎。俟召集国民会议开会,以征正确之民意,是为第二次征求民意办法。逾日,筹安会蝉蜕之请愿团开大会会长沈云沛演说,云“迟延愈久,危险愈多。”孙毓筠提议第三次请愿,全体赞成,遂呈递请愿书于参政院,名之曰:“总请愿”。书中大旨,一面说明不主张国民会议之理由,一面要求另订妥善办法,从速解决。盖自邓参政在院下此转语后,妥善办法迅速解决之呼声日高一日也。二十八日,参政院开例会,对于“总请愿”案讨论。邓熔请付审查,汪有龄谓只论应否起草建议,不必审查。主席付表决,多数赞成。当指定梁士诒、汪有龄、施愚、陈国祥、江瀚、王劭廉、王树楠、刘若曾起草。越四日,即本月二日开会,讨论国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案,全体赞成。复指定徐绍员等九人为审查员。六日开大会,修正全文。迨二读既完,陈楙鼎请省略三读程序,胡钧请继续开三读会。主席以胡议付表决,众赞成。稍休息,主席以全案付表决,通过由院备文咨请政府公布,略渭各团体代表前后请愿,咸以国民会议开会为太缓,决定宪法职权为太小,为求一迅速之时期与宏大之机关,应即以国民会议初选当选人为基础选出代表,开国民代表大会决定国体。八日,总统以告令公布之。同日并公布国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案。至十日,总统复颁申令,令京外文武大吏各督饬所属,静候国民之最后解决。是为第三次征求民意办法。近阅京电,国民代表投票,各省定下月十四日截止,次日由参政院开票宣布。果尔,则国体问题之解决,当在此一月内也。

宪法起草之停顿

宪法起草委员会,组织已三月有半,因国体问题发生,群怀观望之意,以致进行甚缓。闻总统以国民会议选举事宜,限十一月底完竣。届时若无一部宪法草案,则召集无名。所以日前政府转向院长黎元洪授意使转促各委员迅速进行。九月十日开会,闻黎元洪有意见书发表,即本此意。并闻肃政厅会议,亦拟上维持宪法起草条陈。当日委员到会者九人,惟梁启超因病缺席。及讨论宪法起草之行止问题,有两派主张:(一)国体未定,宪法纵然起草,恐将来作废;(二)现时所谓国体问题,不过一种学

理的研究,能否成为事实,殊不敢必。宪法起草,以视现行之政体为转移,应霹续开议。其讨论结果,赞成后说者仍占多数.决定上呈总统,陈述关于起草宪法内中某项问题,请示遵行。书上后,于二十日,奉谕该会务照原定顺序从速进行,不得因他影响致要案停滞。委员长李家驹连日对于各委员之意见,又极力疏通。二十一日,该会特开一茶话会,各委员佥谓本会系据民国新约法,经参政院之推举,为起草宪法草案而组织者,仍当循一定之规范迅速进行,克期竣事。至于其他各问题,不唯非本会所宜研究,亦且非本会所当过问,决定仍照共和国体起草。当致书法制局,调取宪法各书,以供参考。迨后梁启超一再辞职,汪荣宝请假回籍,李家驹又有辞职之说。虽迭经政府督促,令照原定程序进行,勿因他种问题徘徊观望。奈会中重要分子四散,维持方法颇难得,于是渐呈活象之宪法起草又复停顿。近闻政府意见,以国民会议一项,现已缩短组织期限。其开幕时,政府应将宪法草案提出,以凭在该会议期限以内将宪法决定。此刻亟应入手筹备,故日前总统曾将此意与院长黎元洪面商。惟黎意以该委员会内,李家驹来去无定,而十人中梁既辞职,汪又出京,拟去电慰梁及促李、汪二氏来京外,并邀各委员开谈话会一次,以凭磋商宪法究依何种国体起草及由何时入手进行,抑或暂缓从事。后经各委员一再讨论议决进行方法,仍确守讨论之范围,暂缓实行起草。至讨论之事项,则以关于宪法精神及标准两种为主,不涉及国体。俟诸事讨论就绪时,大概国体问题已经解决,然后再行起草,庶矢发有的,不致徒费周章也。

中俄之交涉种种

俄国对于我国,欲得外蒙一带之特权,以巩固其南下之势力久矣。惟欧战方殷,尚能从事经营,至可惊异。记者知继此以往,吾国痛切之外患,且相逼而来。今特小试其端而已,爰将最近中俄之交涉案,撮记于下:

(-)阿尔泰撤兵事件我国阿尔泰地方地近俄疆,曾因俄人驻兵该处,要求撤退。俄使遂于民国三年二月提出撤兵条款六条:(1)不得勒收哈萨克牧地;(2)俄人享用在喀喇额尔齐斯河与其支流儿税贸易及航行利益,并准俄人经营该河航政;(3)将布尔楚木河口等处建筑码头,并准俄轮船公司于玛纳斯及古城设立货物代办所;(4)承认俄人于阿尔泰区域享有地段及他项不动产之权,并任便居住渔猎耕种;(5)每年组织司牙孜一次;(6)实行前清光绪七年条约。当时政府以俄人条件过严,故未依从。后虽经双方代表迭次确商,终以俄人坚执提案,遂未解决。现闻俄使又重提前议,向外交部要求解决,外部以其提案过大,难以磋商,目下尚不知如何答复也。 (二)外蒙划界及阻留华商运金砂事件据恰克图中、蒙、俄三方订约之条约,所

有外蒙自治区域,仍由三方会同划定,预定于两年以内举行。兹闻政府以外蒙境域非常辽阔,而界址又多不明确,决定先设划界筹备处,分别征集各项疆界之图志及其他有裨于划界之参考书类,一俟拟定适任之督办后即行组织。并闻政府属意于毕桂芳,一得其承诺,即行发表。又黑龙江巡按使特电财政部,转咨外交部,报告俄人屡输华银出境,有乱金融,并阻留华商贩运金砂,实属妨碍主权,请明定禁令。闻外交部已据情向俄使严重交涉矣。

(三)蒙古矿山事件自库伦宣布独立,俄人运动蒙古政府,自黑龙江省满洲里以南至球尔甘河一带之地,亘一千里之矿山,恣意采掘。近闻俄国技师带同矿工数十名,行至库伦对岸阿什喀地方,准备各种机械,希图越境开采库伦西北约八十里地方之一大金矿。又据蒙古矿山调查员报告,俄人所蟠踞之矿山地方,若齐齐哈尔克旗、三音诺旗、札萨克图汉旗、萨克图右翼中旗、额鲁时前旗等,已根深蒂固。政府闻之*以库伦取消独立后,对于蒙古政府有宗主权,如采掘矿山,依现在之矿业条例,应一体听中央政府之命令,近日当开始交涉。

(四)招工事件俄国派人在吉长、哈奉、烟台、龙口等处,暗中招集华人赴俄,名为开矿作工。日前驻奉德代理事威得贺照会张使,略谓近日本领事,接各处报告,华工赴俄并非工作。果尔,则中政府违背中立条约,旋谒张使当面询诘,张使当饬交涉员照询俄领,一面电请外部与俄使交涉。闻外部已据电向俄使交涉云。

中日新约施行后之间岛交涉

间岛问题在清季已解决,与日本订有专约。该地之朝鲜人,纯粹属于中国法权治理之下,照约实行已十年于兹。不谓自八月二十五日实行中日协约后,日本领事将朝鲜人所有诉讼事件概提归领事馆审判。延吉道、尹陶彬据《新约》第八条所订“凡关于满洲之现行中日新条约,除本条约有特别规定外,一切照旧章办理”一节,与之力争无效。按《旧约》第四款,订明“图们江北地方杂居区域内垦地居住之韩民,服从中国法权,归中国地方官管辖裁判。中国官吏当将该韩民与中国民一律相待。所有应纳税项及一切行政上处分,亦与中国民同。至关系该韩民之民刑事一切诉讼案件,应由中国官吏按照中国法律秉公审判。日本领事或由领事委派官吏,可任便到堂听审。惟人命重案,须先行知照日本领事到堂听审。如日本能指出不按法律判断之处,可请中国另派员复审。”是朝鲜人诉讼事件,应归中国法庭审判极其明确。乃日本领事以间岛地方为中日《新约》之范围,竟将间岛《旧约》作废无效,于是两国关于间岛又起争执。日前,政府因将军段芝贵及巡按使来电报告,知该处中国官吏与日本领事不能解决,已移至北京,由外部与日使直接谈判。前月十八日,外交当局与日本小幡代理

公使,关于此项事件正式开谈,阅时甚长。日政府复电令小幡代理公使,向政府提出抗议。闻外部对于此项抗议,严加辩驳已。于五日,将所具辩驳书送致小幡代理公使,经小幡代理公使,电达日本外部,并闻日本外部,将答复之旨,致训电于小幡代理公使。迄今两方尚在磋议,其交涉情形,已日就严重可知矣。

国家基础在少年教育(大奥志尼)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