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日本陆军操典/卷一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日本陆军操典
卷一
作者:洪英植
1881年
卷二

军制总论[编辑]

军制有三备五兵焉曰三备者常备豫备后备之谓 也曰五兵者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之谓也自 近卫至镇台部分区别各有节制盖其军制由来多 沿革而及西舶来航始启外交于是乎制度艺术取 诸泰西之法编成铳炮之队全废弓枪之用矣至壬 申破列藩为府县改兵部分设海陆两省陆置六军 管刱镇台而仍近卫一变其军制于东京生徒而设 教导团士官而设士官与户山之学校陆军平时将


官及士卒凡四万三千二百二十九马二千八百五 十八迄于戊寅新编五种之生兵始设三备之次第 讲究乎教授演习之方而硏穷之参互于征养器械 之规而修饰之以至攻袭营守之策与夫通信电线 之具无不毕备焉内外常备兵卒摠计三万四千三 百四十有八曁马匹并恒留小者部分而课日教练 中者联合而式月演习考勤慢检生熟大者以岁而 统操定出审判官论决胜负此其操练之槪略而近 卫局及教导团东京镇台之凡系将卒具正服备武 器一年一二度合设于教场只举军制进止之容大


操毕仍行各镇台亦同此又观兵之仪式云

近卫局军制[编辑]

步兵二联队各二大队每大队各四中队骑兵一中 队合四小队炮兵一大队合二中队每中队各三小 队工兵一中队合四小队编制磨炼摠计人员三千 九百二十九马三百六十匹士官从士官学校来下 士从教导团来步兵每年八月拔擢于各镇台生兵 之已为演习三个月技艺精敏身体壮健者以为编 入而其时各镇台阙额则以㝡初征兵时留置补充 兵抽签为兵以充其数炮工每年九月骑兵每年十


月拔擢规则与步兵同炮工之四朔骑兵之五朔云 者即系演习之差难于步兵而然也每当各兵拔擢 编入时本队中若有再役之志愿者则减新编之数 于各镇台中移来者而俱用三分一法二年三年以 为次第役满且或中间各兵有逃故之时则亦自各 镇台兵卒中抄择移充满常备役三年则为豫备军 又三年为后备军与各镇台兵同归一地故近卫兵 则无豫备后备之编而比他兵煞有三四五个月重 役之论矣乃稍厚饩料以示勤劳

六管镇台军制[编辑]

壬申破列藩为府县设六管镇台曰东京仙台名古 屋大坂广岛熊本是也东京之佐仓高崎仙台之青 森名古屋之金泽大坂之大津姫路广岛之丸龟熊 本之小仓乃步兵十四联队分列师管之所也各联 队各三大队每大队各四中队为例营所五十有五 而佐仓之宇都宫高崎之新发田大津之伏水广岛 之山口丸龟之松山小仓之福岗冲绳七处则各自 联队营分置步兵一大队小仓之冲绳自福岗一大 队中分遣一中队并与十四联队所设之营所合为 二十一处皆有设兵其外三十四处则待豫备后备


充足建筑营所以各其地所居退休之豫备后备为 设兵以为兵农相资而今姑未设只有营所之名焉 三府中东京大坂自有镇台西京以伏水入于营所 而三十六县则姑无设兵若当不虞先以各其营所 所属县内豫备后备兵招聚防御次第报告于所管 镇台以为聚到兵卒此其论设兵之有无于一国者 也东京骑兵一大队合二中队每中队各四小队野 炮兵一大队合二中队每中队各三小队工兵一大 队合二中队每中队各四小队辎重兵一中队合二 小队大坂熊本各骑兵无炮工兵与东京同辎重兵


一小队仙台骑兵一大队山炮兵一大队工兵一中 队辎重兵一小队名古屋广岛各山炮兵一大队工 兵一中队辎重兵一小队各镇台海岸炮九处由来 各以八十卒为一队曰品川横滨新潟三队东京之 所属也曰函馆一队仙台之所属也曰川口兵库二 队大坂之所属也曰下关一队广岛之所属也曰鹿 儿岛长崎二队熊本之所属也至戊寅函馆仍旧外 他革破而东京之神柰川大坂之兵库熊本之长崎 三处先以本营炮兵中一小队分遣排置其馀五处 姑未准备而神柰川者横滨之地也各镇台平时合


计常备兵卒为三万一千一百马二千一百八十三 匹当战时以豫备军卒增员实数例为一万四千二 百五十而又其多少在临时增减焉

三备法式[编辑]

六管镇台各兵编入之节自戊寅始设三备之称每 年五月统合各兵额数计三分一于各其所管营所 五十五之府三县三十七华士族平民中在弟列不 孤之子年二十壮健未娶妻者抄出定额称以生兵 演习六朔称之以卒每年十月一日派遣检阅使于 各镇台限十一月三十日回还而考察演习之生熟


其不熟者还称生兵以至练熟是为常备役满三年 年二十三之五月退归农商亦许娶妻编豫备每年 三月大操时限十五日入参又满三年年二十六之 五月编后备每年一度召聚于便宜之地复习技艺 又四年年三十之五月称以国民军年至四十之间 当不虞则入于召聚四十以后虽有大乱不参于召 聚以其气血之衰也当大乱则全国男子年自十七 岁至四十岁之在兵籍者亦入于召聚此其定式之 大略也在戊寅各兵三分一编入时宿兵中考年先 退越己卯庚辰仍用此例至辛巳五月戊寅之编入


三分一各兵始为豫备盖以此推之则十年之间豫 后备之数二倍于常备兵卒三万四千三百四十八 又十年国民军之数三倍于常备矣如是轮回则凡 二十年之间自二十岁生兵至四十岁国民军者将 合计为二十万六千八十八之演习精兵然后可以 论足兵之如何者耳

教导团规则[编辑]

教导团设置于东京为全国陆军队下士可补者教 育之所也以长一员教官十员为教官精究其生徒 学术焉步兵一大队骑炮工各一中队军乐一队编


制磨炼而抄择生徒时大槪以近卫镇台役满兵卒 之入团志愿者及华士族平民之志愿于陆军出身 者年十八至二十五检查官取用其合格者硏穷学 术步骑十二月炮工十八月期满卒业为伍长移近 卫及六镇台为下士七年后归家三年内称后备军 员战时出阵且卒业时择其学术之秀逸行状之方 正者转入士官学校以为陞差于士官之任步兵队 则喇叭卒三名移来于东京镇台二前导于教场出入 一当直于团内吹要食代骑炮工队则各有喇叭生 徒二人焉合计人员一千二百七十六马二百十三


士官学校规则附幼年学校[编辑]

设置于东京教育士官之所也以长一员次长一员 教官十八员为教官管教育事务以步骑炮工合成 三中队之一大队生徒则下令于各府县华士族平 民中陆军士官出身志愿之检查合格者自十六岁 至二十二岁召聚而下士则或有过二十二岁者是 教导团合格移来者也且幼年学校中学术进步者 与各镇台之下士亦为移来此是陆军全队之精神 故其教育之法最难矣凡各兵之体操射的设各等


学科之目每小队以二分队为例而士官五员指挥 一中队之生徒生徒有特科之目即炮工之称也步 骑限三年炮工限五年卒业后为各镇台少尉之任 又三年后为中尉又几年次第陆差大尉与大中少 佐喇叭卒六人自各镇台移来限一年卒业后为下 士之喇叭长盖士官学校与教导团者俱是养成士 官下士之所也当战时推补此两任之欠缺而对敌 时侦察彼敌之动静保护我军之全安或探我军进 路之险夷或察我军退阵之广狭凡干队伍事务并 皆操饬警戒凡计人员三百三十六马一百二匹


幼年学校设置于士官学校之内华士族平民中陆 军出身志愿之少年生徒及陆军武官死没者之孤 子教育之所也年自十三至十六岁采用又采用检 查官合格者并合七十人定数每年随阙择取而但 武官死没之孤子则减一等于检查官定格之规置 教官生徒挂一员教授外国语学十人及士官预科 修学期限以三年为定而有事故者许延一年其中 学术进步者转入于士官学校生徒讲究技艺次第 陞差于士官之任

户山学校规则[编辑]

近卫与各镇台每一联队士官下士各五员喇叭卒 各一员合计士官八十下士八十喇叭卒十六每年 九月抄择学术优等身体强壮者移来本校精究射 的体操之术业极致攻守战斗之蕴奥以尽军队之 全力扩张技艺为目的限以七个月还归信地又为 轮回来番而来番时该营缺员不为充补焉士官下 士各为一中队而以十六人为一小队单四人为一 分队为例校长一员次长一员教官二十八员为教 授之领以为劝奖考课焉户山者因地而为名也

步兵作队规则[编辑]

一分队 以二卒为一伍五伍为一分队前后列叠立分队长 在前列右头 半小队 以第一二分队为右半小队前后列横看各一三五 七九为奇二四六八十为偶第一分队前后列各三 奇二偶第二分队前后列各三偶二奇第一分队长 为奇第二分队长为偶各置番号以别奇偶左半小 队同右半小队长在分队长之右左半小队长在第 三四分队中后


一小队 以右左半小队合为一小队而锹卒二人在左半小 队前后列左尾小队长在右左半小队中后近卫局 则加铳卒二人而锹卒二人处于队外 一中队 以第一二三四小队合为一中队中队长以下士官 及各下士实数见于第二图说而近卫局则加铳卒 八人 一大队 以第一二三四中队合为一大队大队长一副官下


副官书翰挂计官附属锹兵长武器挂书记病室挂 喇叭长计官医官副医官看病人各一看病卒三铳 工二缝工靴工各一合计人员七百五十七马二匹 近卫局则大队长以下至靴工实数与镇台同而以 四中队铳卒各八合计人员七百八十九马匹同 一联队 以第一二三大队合为一联队长一副官锹兵司令 旗手计官副属武器挂书记喇叭长医官计官副医 官看病人铳工长各一合计人员二千二百八十五 马九匹近卫局则以第一二大队为第一联队第三


四大队为第二联队每联队联队长以下至铳工长 实数与镇台同合计人员一千五百九十二马七匹

骑兵作队规则[编辑]

半分队 以前列一二三四骑为半分队一三为奇二四为偶 后列同半分队长无 一分队 以前后列各一二三四合八骑为一分队分队长在 队内八骑中 半小队


以第一二分队为第一半小队第三四分队为第二 半小队半小队长成小队后在向导与押伍同 一小队 以第一二半小队合为一小队分立于左右前后列 各十六骑第一半小队前后列右第一奇第二半小 队前后列左第四偶为前后列翼有堦兵择熟兵一 名立于前列第八骑地是为中心兵小队长在中心 兵前向导第一半小队长在小队长之左同为向导 第二半小队长在后列之后中押伍列凡操练时从 其简易只以三分队之二十四骑编成小队则中心


兵在前列第六骑 一中队 以第一二三四小队合为一中队中队长一第一四 小队长二第二三小队长二小队副长一半小队长 八给养挂廏挂各一分队长十六炊事挂一骑卒一 百八喇叭卒四合人员一百四十马一百三十匹近 卫局则只有一中队故士官以下名目加备焉下副 官武器挂书记病室挂喇叭长医官马医官计官看 病卒各一蹄铁工四铳工鞍工缝工靴工各一骑卒 三十人合计人员一百九十一马一百六十一匹


一大队 以第一二中队合为一大队大队长一副官下副官 计官附属武器挂书记病室挂喇叭长计官医官副 医官马医官看病人各一看病卒三蹄铁工八铳工 一鞍工二缝工靴工各一合计人员三百十九马二 百七十三匹大队长在中央前向导喇叭卒在大队 长左傍

炮兵作队规则[编辑]

一小队 前后列各一二三四为一分队合第一二分队为右


半队第三四分队为左半队合右左半队编成一小 队前后列凡十六伍此三十二名之作队也操练时 每从简易以二十四骑为编制则当与骑兵三分队 规例同照而骑兵则虽无碍于损益至炮兵炮门二 分在于右左半队则不可增减故以前后列各一二 三为一分队是为十二伍之小队者也骑兵乘马图 式书一二三四数字而炮队则不书其数为其辨或 六或八之不同也右半队前后列先头左半队前后 列后尾各一伍为前后列翼高级兵择熟兵一名立 于前列之自右至左第六骑或八骑地为中央兵小队


长在中央兵前为向导炮车长二弹药车长二照准 手二火工卒二炮卒十三驭卒二十二马二十六匹 练习行进时亦有徒步作队之例山炮只有駄马故 至中队始说规则 一中队 以右左中央三小队合为一中队中队长一右小队 长一左中央小队长二小队副长一炮车长六武器 挂一给养挂一火工下长一弹药车长六并乘马照 准手六炊事挂一火工卒六炮卒三十九驭卒六十 八喇叭卒四乘马挽车马五十六匹合计人员一百


四十四马八十山炮中队人员与野炮同而但弹药 车长无中队长一右左中央小队长三喇叭一等卒 一并乘马駄马二十一近卫局则野炮而加火工卒 二人炮卒七驭卒四马匹同 一大队 以第一二中队合为一大队大队长一副官武器挂 下副官计官附属书记病室挂喇叭长锻工下长木 工下长鞍工下长各一锻工卒木工卒鞍工卒各二 计官医官副医官马医官看病人各一看病卒三蹄 铁工四缝工靴工各一合计人员三百十九马一百


七十三匹十三匹大队附官所乘山炮人员实数与 野炮同而减蹄铁工一弹药车长无与中队同合计 人员三百六马五十七匹五匹大队附官所乘近卫 局则大队长以下人员实数与镇台同而但锻工木 工鞍工下长并无马匹同

工兵作队规则[编辑]

一小队 以右左半小队为一小队小队长一半小队长二分 队长四以二卒为一伍五伍为一分队前后列叠立 分队长在前列右头以第一二分队为右半小队三


四分队为左半小队分别奇偶各置番号与步兵作 队同规士卒每以见习于木铁工者充备队内 一中队 以第一二三四小队合为一中队中队长一第三二 小队长二第一四小队长二小队副长一半小队长 八给养挂武器挂各一分队长十六炊事挂一工卒 一百四驭卒十二喇叭卒四合计人员一百五十三 马十二匹一匹中队长所乘十一匹驾駄马在小队 时以五伍之四分队编制为例而至四小队之合成 中队时兵卒难以分排或三伍或四伍随时制定与


步兵之纵横进止铳剑使用一体施行而每当工械 五部之役解铳剑装于驾駄以为赴役役毕复作本 队近卫局则只有一中队故士官以下名目加备焉 书记病室挂驭卒长喇叭长各一工卒一百三十四 计官医官马医官看病卒各一蹄铁工二铳工鞍工 缝工靴工各一合计人员一百九十七马匹同 一大队 以第一二中队合为一大队大队长一副官下副官 武器挂计官附属驭卒长书记病室挂喇叭长计官 医官副医官马医官看病人各一看病卒三蹄铁工


二铳工鞍工缝工靴工各一合计人员三百二十九 马二十六匹二匹大队长及副官所乘二十四匹二 中队所属

辎重兵作队规则[编辑]

一小队 以骑卒五十六伍长八合六十四作一小队以卒七 长一为前后列各四骑量度地形狭纵广横小队长 一中尉一小尉二曹长一军曹四给养挂廏挂炊事 挂病室挂喇叭长各一喇叭卒四医官马医官计官 各一合计人员八十五马八十五匹


一中队 以小队二合为一中队中队长一给养挂廏挂炊事 挂病室挂喇叭长医官马医官计官各一具备合计 人员一百六十一马一百六十一

军乐队规则[编辑]

近卫局及各镇台置军乐一队为规则而人员未具 今姑未设先以一队磨炼编制属置于教导团内队 制则乐生十六人分队二列叠立前后各八人有乐 长一次长一乐师乐手各十二合计人员为四十二 只用于观兵宴乐之时不出于操练战斗之场而若


用军团之时乃有参属之例乐器则其吹其打各有 制号而书以西音难译汉文

军用电信[编辑]

电信队别为设置建筑卒自本队征编技手属工部 肄业恒时修饰机具练熟法式平时大操与出战时 输运往来而建筑之节量途远近或五十步或六十 步相连竖柱适宜设机以为侦察彼情之资焉既有 队号当论实数而此与五种兵有异只举其略

喇叭号[编辑]

凡军进退不用金鼓等项只有喇叭为要运动时活


泼于肢体之柔软者也各兵步度与音声号令同调 发动短激一声要各兵气着延伸一声要各兵运动 促吹要各兵速行与聚合又要骑炮战队乘马下马 放火止火委曲吹要转身衙门内独吹要食代纵队 行进在先头部队之前横队行进在后方侧面行进 时先行方阵时内入其制三曲长一尺二寸有缨挂 肩以便行用亦具铳剑用喇叭时荷铳于背囊之上 西法以后有乐队之设而临阵则只用喇叭若用军 团则有乐队

小笛号[编辑]

是行军时暗令也故本无定音至行军时中队长次 持约束以某声以某声知之不使敌人知我之命令 也其制长二寸上圆广经二分下圆广经五分上下 吹各通穴于中上吹声弘亮可闻八九里下吹声差 微如啸

旗制[编辑]

步兵第一大队旗白质红心而红心如山字形第二 大队旗白质两心而两心上红下黑如山字形第三 大队旗白质三心而三心上下红中黑皆如山字形 其制长广为一尺旗杆为二尺上下不用枪锸第二


队给养挂锸于铳口以标队号或整线路 联队旗白质红心中央圆红点四维各红划一四正 各红划三凡十六划其制长广为二尺旗杆为五尺 下有锸上无枪别定少尉一员以为旗手立于第二 大队第二中队之左方以标联队之名号兼司一联 之事务近卫六镇台同制 镇台骑兵旗纯红其制幅长广为一尺旗杆三尺上 无枪下用锸生骑兵演习时插旗教场以为区分合 操各兵则下士中定出旗手一员执旗乘马以标骑 号小中大队同


近卫骑兵旗幅广二尺长四尺质用上红下白红白 相为凸凹如山字形白为三棱红为二棱而半棱贴 于旗杆上下长末端作燕尾旗杆五尺上枪下锸各 兵执旗乘马只佩剑不持小铳单演习时插旗教场 以为区分合操与侍卫时并为执旗 炮工辎旗白质红心而红心圆一点经可三寸中横 红一划贯圆点抵两端其制长广为一尺旗杆为二 尺上下不用枪锸凡操练时插于车后傍以标队号 小中大队同制近卫炮工仿此

徽章[编辑]

凡各兵衣上章标胸有五划横饰饰之以毡别之以 色步用红骑用青炮用黄工用白辎用紫是谓正服 具正服时着正帽帽革制如胄胄上枪结白鬃毛散 圆下垂

器械[编辑]

士官单佩剑鞘用铁造下士与各兵卒佩剑持铳而 以剑插铳为饰放火时解剑纳鞘鞘用革造铳枪制 用亦同此式骑兵佩剑持短铳制以各用剑不插铳 步炮工辎各具背囊骑兵鞍挂受筒所入各具与背 囊同

背囊各具[编辑]

衣具纳于布袋绒刷毛子一个拂衣所用磨刷毛子一个

濯衣所用靴刷毛子一个兼刷革具涂墨器一具漆色所用磨汁摈垢

炼脂冻油筒一个两头用铁造分入两种阔械所用又燕口 袋制用柔革其中纳剪刀一具线牌一具制用曲腰 壶线着曲腰针一锥一隐插壶头真梳一个万力一 个制如执器分解具一个铳螺丝针所解具囊制用木柜分上下 层自衣袋至燕口袋并纳于下层弹丸随所用纳于 上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