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坤舆典/第022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坤舆典 第二十一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二十二卷
方舆汇编 坤舆典 第二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坤舆典

 第二十二卷目录

 汞部汇考

  桂海金石志水银

  异域记水银海

  本草纲目水银 水银粉 粉霜 银朱 灵砂

 汞部纪事

 汞部杂录

 汞部外编

坤舆典第二十二卷

汞部汇考[编辑]

《宋范成大桂海金石志》
[编辑]

《水银》
[编辑]

水银,以邕州溪洞朱砂末之,入罏烧取,极易成。以百 两为一铫铫之,制以猪胞为骨,外糊厚纸数重,贮之 不漏。

元朱德润异域记[编辑]

《水银海》
[编辑]

延祐间,有佛菻国使来朝,僃言:“其域土地甚广,有水 银海,周围可四五十里。国人取之之法,先于近海十 里掘坑井数十,然后使健夫骏马驰骤,可逐飞鹰者。 人马皆贴金薄迤𨓦行。近海日照金光晃曜,则水银 滚沸,如潮而来,势若粘裹。其人即回马疾驰,水银随 后赶至。行稍迟缓,则人马俱为水银扑没。既回速,于” 是水银之势渐远,力渐微,却复奔回。遇坑井则水银 流积其中。然后其国人旋取之,用香草同煎,皆花银 也。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编辑]

《水银释名》
[编辑]

《别录》曰:“汞 澒。”汞同 《纲目》曰:“灵液”, 药性曰:“姹女。” 李时珍曰:“其状如水似银,故名水银。澒者,流动貌,方 术家以水银和牛羊豕三脂,杵成膏,以通草为炷,照 于有金宝处,即知金、银、铜、铁、鈆玉、龟蛇、妖怪,故谓之 灵液。”

苏颂曰:“《赓雅》。水银谓之澒丹。灶家名汞。其字亦通用 耳。”

集解

《别录》曰:“水银生符陵平土,出于丹砂。”

陶弘景曰:“今水银有生熟,此云生符陵平土者,是。出 朱砂腹中,亦有别出砂地者,青白色最胜,出于丹砂 者是。今烧粗末朱砂所得,色小白浊,不及生者,甚能 销化金银,使成泥,人以镀物是也。烧时飞著釜上灰, 名汞粉,俗呼为水银灰”,最能去风。

苏恭曰:“水银出于朱砂,皆因热气,未闻朱砂腹中自 出之者。火烧飞取,人皆解法。南人蒸取之,得水银虽 少,而朱砂不损,但色少变黑尔。”

苏颂曰:“今出秦州、商州、道州、邵武军”,而秦州乃来自 西羌界。《经》云:“出于丹砂者,乃是山石中采粗次朱砂 作炉,置砂于中,下承以水,上覆以盆,器外加火锻养, 则烟飞于上,水银溜于下,其色小白浊。”陶氏言别出 沙地者,青白色,今不闻有此。西羌人亦云如此烧取, 但其山中所生极多,至于一山自拆裂,人采得砂石, 皆大块如升斗,碎之乃可烧锻。故西来水银,极多于 南方者。又取草汞法,用细叶马齿苋干之,十斤得水 银八两或十两。先以槐木槌之,向日束作架,晒之三 二日即干。如经年久,烧存性,盛入瓦瓮内,封口,埋土 坑中四十九日,取出自成矣。

李时珍曰:汞出于沙为真汞。雷敩言有草汞;陶弘景 言有沙地汞。《淮南子》言:“弱土之气生白礜石,礜石生 白澒。”苏颂言陶说者不闻有之。按:陈霆《墨谈》云:“佛林 国当日没之处,地有水银海,周围四五十里,国人取 之。近海十里许,掘坑井数十,乃使健夫骏马皆贴金 薄行。近海边日照,金光晃耀,则水银滚沸如潮而来, 其势若粘裹,其人即回马疾驰,水银随赶。若行缓,则 人马皆扑没也。人马速行,则水银势远力微,遇坑堑 而溜积于中,然后取之。用香草同煎,则成花银。此与 中国所产不同。”按:此说似与陶氏沙地所出相合,又 与陈藏器言“人服水银病拘挛,但炙金物熨之,则水 银必出蚀金”之说相符。盖外番多丹砂,其液自流为 水银,不独炼砂取出,信矣。胡演《丹药秘诀》云:“取砂汞 法,用瓷瓶盛朱砂,不拘多少,以纸封口,香汤煮一伏 时,取入水火鼎内,炭塞口,铁盘盖定,凿地一孔,放碗 一个,盛水,连盘覆鼎于碗上,盐泥固缝,周围加火煆 之,待冷取出,汞自流入碗矣。”邕州溪洞烧取极易,以 百两为一铫,铫之制似猪脬,外糊厚纸数重贮之,即 不走漏。若撒散在地,但以川椒末或茶末收之,或以 真金及𨱎石引之,即上。 《王嘉谟》曰:取去汞之砂壳,名天流,可点化。

修治

雷敩曰:“凡使,勿用草汞并旧朱漆中者,经别药制过 者,在尸中过者,半生半死者。其朱砂中水银色微红收得后,用葫芦贮之,免遗失。若先以紫背天葵并夜 交藤自然汁二味同煮一伏时,其毒自退。若修十两 二升,合七镒。”

气味

辛寒有毒。

甄权曰:“大有毒。”

《大明》曰:“无毒。”

徐之才曰:“畏慈石、砒霜。”

寇宗奭曰:“水银得鈆则凝,得硫则结,并枣肉研则散。 别法锻为腻粉,粉霜唾研之死虱。铜得之则明,灌尸 中则后腐。以金、银、铜、铁置其上则浮,得紫河车则伏, 得川椒则收。可以勾金,可为涌泉匮。盖藉死水银之 气也。”

《土宿真君》曰:“荷叶、松叶,松脂,谷精草,萱草,金星草,瓦 松、夏枯草,忍冬,莨菪子、雁来红、马蹄香,独脚莲、水慈 姑,皆能制汞。”

主治

《本经》曰:“疹瘘痂疡白秃,杀皮肤中虱,堕胎除热,杀金 银铜锡毒,镕化还复为丹,久服神仙不死。”

《别录》曰:“以傅男子阴,阴消无气。”

陈藏器曰:“利水道,去热毒。”

大明曰:“主天行热疾,除风安神,镇心,治恶疮瘑疥,杀 虫,催生,下死胎。”

寇宗奭曰:“治小儿惊热涎潮。”

李时珍曰:“镇坠痰逆,呕吐反胃。”

发明

陶弘景曰:“还复为丹,事出《仙经》。酒和日暴,服之长生。” 甄权曰:“水银有大毒,朱砂中液也,乃还丹之元母,神 仙不死之药。能伏炼五金为泥。”

《抱朴子》曰:“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去 凡草木远矣,故能令人长生。金汞在九窍则死,人为 之不朽,况服食乎。”

陈藏器曰:“水银入耳,能食人脑至尽;入肉,令百节挛 缩,倒阴绝阳。人患疮疥,多以水银涂之。性滑重,直入 肉,宜谨之。头疮切不可用,恐入经络,必缓筋骨,百药 不治也。”

寇宗奭曰:水银入药,虽各有法,极须审谨,有毒故也。 妇人多服绝娠。今有水银烧成丹砂,医人不晓误用, 不可不谨。唐韩愈云:“太学士李千遇、方士柳泌,能烧 水银为不死药,以鈆满一鼎,按中为空寔,以水银盖 封四际,烧为丹砂,服之下血四年,病益急,乃死。”余不 知服食说自何世起,杀人不可计,而世慕尚之益至 此其惑也。在文书所记,耳闻者不说,今直取目见,亲 与之游而以药败者六七公,以为世诫。工部尚书归 登自说服水银得病,有若烧铁杖,自颠贯其下,摧而 为火,射窍节以出,狂痛呼号,泣绝其裀席,得水银,发 且止,唾血十数年以毙。殿中御史李虚中,疽发其背 死。刑部尚书李逊谓余曰:“我为药误。”遂死。刑部侍郎 李建,一旦无病死。工部尚书孟简邀我于万州,屏人 曰:“我得秘药,不可独不死。今遗子一器,可用枣肉为 丸服之。”别一年而病。后有人至,讯之,曰:“前所服药误, 方且下之,下则平矣。”病二岁卒。东川节度御史大夫 卢坦溺血,肉痛不可忍,乞死。金吾将军李道古,以柳 泌得罪,食泌药五十“死海上。”此皆可为戒者也。祈不 死乃速得死,谓之智,可不可也?五谷三牲,盐酰果蔬, 人所常御。人相厚勉,必曰强食。今惑者皆曰:“五谷令 人夭,三牲皆杀人,当务减节。一筵一馔,禁忌十之二 三,不信常道,而务鬼怪,临死乃悔。”后之好者。又曰:“彼 死者皆不得其道也,我则不然。始动曰药动故病,病 去药”行,乃不死矣。及且死,又悔。呜呼,可哀也已! 李时珍曰:“水银乃至阴之精,禀沉著之性,得凡火锻 炼,则飞腾灵变,得人气薰蒸,则入骨钻筋,绝阳食脑, 阴毒之物,无似之者。而《大明》言其无毒,《本经》言其久 服神仙,甄权言其还丹元母”,《抱朴》以为长生之药。六 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 人矣。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水银但不可 服食耳,而其治病之功,不可掩也。同黑鈆结砂,则镇 坠痰涎;同硫黄结砂,则拯救危病。此乃应变之兵,在 用者能得肯綮,而执其枢机焉尔。馀见《鈆白霜》及《灵 砂下》。

《水银粉释名》
[编辑]

汞粉。 轻粉。 峭粉。 腻粉。

李时珍曰:“轻”言其质,“峭”言其状,“腻”言其性。昔萧史与 秦穆公炼飞云丹,第一转乃轻粉,即此。

修治

李时珍曰:“升炼轻粉法,用水银一两,白矾二两,食盐 一两,同研不见星,铺于铁器内,以小乌盆覆之。筛灶 灰、盐水和,封固盆口。以炭打二炷香,取开,则粉升于 盆上矣。其白如雪,轻盈可爱。一两汞,可升粉,八钱。又 法:水银一两,皂矾七钱,白盐五钱,同研如上升炼。又 法:先以皂矾四两,盐一两,焰硝五钱,共炒黄为麹。水银一两,又麹二两,白矾二钱,研匀如上升炼。《海客论》 云:“诸矾不与水银相合,而绿矾和盐,能制水银成粉, 何也?水银者,金之魂魄;绿矾者,铁之精华。二气同根, 是以暂制成粉,无盐则色不白。”

气味

辛冷无毒。

大明曰:“畏慈石、石黄,忌一切血本,出于丹砂故也。” 李时珍曰:“温燥有毒,升也,浮也。黄连、土茯苓、陈浆、黑 鈆、铁浆,可制其毒。”

主治

陈藏器曰:“通大肠,转小儿疳痹、瘰𤻤,杀疮疥癣虫,及 鼻上酒。”风疮瘙痒。 李时珍曰。治痰涎积滞。水肿鼓胀毒疮。

发明

寇宗奭曰:“水银粉下膈涎,并小儿涎潮。瘈疭药多用, 然不可常服及过多,多则损人。若兼惊则尤须审之。 盖惊为心气不足,不可下,下之里虚,惊气入心,不可 治。其人本虚,更须禁此,慎之至也。”

刘完素曰:“银粉能伤牙齿。”盖上下齿龈,属手足阳明 之经,毒气感于肠胃,而精神气血水谷既不胜其毒, 则毒即循经上行,而至齿龈嫩薄之分为害也。 李时珍曰:“水银乃至阴毒物,因火锻丹砂而出,加以 盐矾,炼而为轻粉,加以硫黄,升而为银朱,轻飞灵变, 化纯阴为燥烈。其性走而不守,善劫痰涎,消积滞,故 水肿”、风痰,湿热毒疮被劫,涎从齿龈而出,邪郁为之 暂开,而疾因之亦愈。若服之过剂,或不得法,则毒气 被蒸,窜入经络筋骨,莫之能出。痰涎既去,血液耗亡, 筋失所养,荣卫不从,变为筋挛骨痛,发为痈肿疳漏, 或手足皲裂,虫癣顽痹,经年累月,遂成废痼,其害无 穷。观《丹客》升炼水银、轻粉,鼎器,稍失固济,铁石撼透, 况人之筋骨皮肉乎?陈文中言:轻粉下痰而损心气, 小儿不可轻用,伤脾败阳,必变他证,初生尤宜慎之。 而演山氏谓小儿在胎,受母饮食热毒之气,畜在胸 膈,故生下个个发惊。宜三日之内,与黄连去热,腻粉 散毒,又与人参朱砂蜜汤解清。心肺,积毒既化,儿可 免此患。二说不同,各有所见。一谓无胎毒者。不可轻 服。一谓有胎毒者。宜预解之。用者宜审。

《粉霜释名》
[编辑]

水银霜 白雪 白灵砂。

李时珍曰:以汞粉转升成霜,故曰粉霜。《抱朴子》云:“白 雪,粉霜也。”以海卤为匮,盖以土鼎勿泄精华,七日乃 成,要足阳气,不为阴侵,惟姜、藕、地丁、河车可以炼之 点化,在仙为元壶,在人为精原,在丹为木精,在造化 为白雪,在天为甘露。

修治

李时珍曰:“升炼法用真汞粉一两,入瓦罐内令匀,以 灯盏仰盖罐口,盐泥涂缝。先以小炭火铺罐底四围, 以水湿纸不住手在灯盏内擦,勿令间断,逐渐加火, 至罐颈住火,冷定取出,即成霜如白蜡。”按《外台秘要》 载古方崔氏造水银霜法云:“用水银十两,硫黄十两, 各以一铛熬之良久,银热黄销,急倾为一铛,少缓即” 不相入。仍急搅之,良久硫成灰,银不见。乃下伏龙肝 末十两,盐末一两搅之。另以盐末铺铛底,一分入药 在上,又以盐末盖面,一分,以瓦盆覆之,盐土和泥涂 缝,炭火锻一伏时,先文后武,开盆刷下。凡一转后,分 旧土为四分,以一分和霜,入盐末二两,如前法飞之。 讫。又以土一分,盐末二两,和飞如前,凡四转土尽,更 用新土,如此七转,乃成霜用之。此法后人罕知,故附 于此云。

气味

辛温有毒。

李时珍曰:“畏荞麦秆灰、硫黄。”

主治

李时珍曰:“下痰涎,消积滞,利水,与轻粉同功。”

发明

张元素曰:“粉霜、轻粉亦能洁净藏府,去膀胱中垢腻, 既毒而损齿,宜少用之。”

李时珍曰:“其功过与轻粉同。”

《银朱释名》
[编辑]

《猩红  紫粉霜》。

李时珍曰:昔人谓“水银出于丹砂,镕化还复为朱者”, 即此也,名亦由此。

集解

李时珍曰:胡演《丹药秘诀》云:“升炼银朱,用石亭脂二 斤,新锅内镕化,次下水银一斤,炒作青砂头炒不见 星,研末罐盛,石板盖住,铁线缚定,盐泥固济,大火锻 之,待冷取出,贴罐者为银朱,贴口者为丹砂。今人多 以黄丹及矾红杂之,其色黄黯,宜辨之。真者谓之水 华朱。”每水银一斤,烧朱一十四两八分,次朱三两五 钱。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李时珍曰:“破积滞,劫痰涎,散结胸,疗疥癣恶疮,杀虫 及虱,功同粉霜。”

发明

李时珍曰:“银朱乃硫黄同汞升炼而成,其性燥烈,亦 能烂龈挛筋,其功过与轻粉同也。今厨人往往以之 染色供馔,宜去之。”

《灵砂释名》
[编辑]

《二气砂》。

唐慎微曰:“《茅亭客话》载,以灵砂饵胡孙、鹦䳇、鼠犬等, 变其心,辄会人言,丹之通为灵者。”

李时珍曰:此以至阳勾至阴,脱阴反阳,故曰《灵砂》。

修治

唐慎微曰:“灵砂用水银一两,硫黄六铢,细研,炒作青 砂头,后入水火既济炉,抽之如束鍼纹者,成就也。” 李时珍曰:按胡演《丹药秘诀》云:“升灵砂法,用新锅安 逍遥炉上,蜜揩锅底,文火下烧,入硫黄二两,镕化,投 水银半斤,以铁匙急搅,作青砂头,如有焰起,喷醋解 之。待汞不见星,取出细研,盛入水火鼎内,盐泥固济, 下”以自然火升之,干水十二盏为度,取出如束鍼纹 者成矣。《庚辛玉册》云:“灵砂者,至神之物也。硫汞制而 成形,谓之丹基。”夺天地造化之功,窃阴阳不测之妙, 可以变化五行,炼成九还。其未升鼎者,谓之青金丹 头;已升鼎者,乃曰灵砂。灵砂有三:以一伏时周天火 而成者,谓之金鼎;灵砂;以九度抽添,用周天火而成 者,谓之“九转灵砂。”以地数三十日炒炼而成者,谓之 “医家老火灵砂。”并宜桑灰淋醋煮伏过用,乃良。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唐慎微曰:“五脏百病,养神,安魂魄,益气明目,通血脉, 止烦满,益精神,杀精魅恶鬼气。久服,通神明不老,轻 身神仙,令人心灵。”

李时珍曰:“主上盛下虚,痰涎壅盛,头旋吐逆,霍乱反 胃,心腹冷痛。升降阴阳,既济水火,调和五脏,补助元 气。研末,糯糊为丸,枣汤化服,最能镇坠,神丹也。”

发明

李时珍曰:“硫黄,阳精也;水银,阴精也。以之相配夫妇 之道,纯阴纯阳,二体合璧,故能夺造化之妙,而升降 阴阳,既济水火,为扶危拯急之神丹,但不可久服尔。” 东坡言:“此药治久患反胃,及一切吐逆,小儿惊吐,其 效如神,有配合阴阳之妙故也。时珍常以阴阳水送 之,尤妙。”

附方

初生不乳,咽中有噤物,如麻豆许,用水银米粒大与 之,下咽即愈。圣惠方

小儿痫疾,能压一切热水银小豆许安。中沉汤内 煮一食顷。与服。勿仰儿头。恐入脑也。圣济方

急惊坠涎:“水银半两,生南星一两,麝香半分,为末,入 石脑油同捣和丸绿豆大,每服一丸,薄荷汤下。” 失心风疾:“水银一两,藕节八个,研成砂子,丸如芡实 大,每服二丸,磨刀水下一二服。”经验方

精魅鬼病:水银一两,浆水一升,炭火煎,减三分,取水 银一豆许,神符裹吞之,晚又服,一二日止。广济方 反胃吐食,水不能停,黑鈆水银各一钱五分,结砂舶 硫黄五钱,官桂一钱为末,每服六钱,一半米汤一半, 自然姜汁调作一处服。圣济录

消渴烦热:“水银一两,鈆一两,结砂皂荚一挺,酥炙麝 香一钱,为末,每服半钱,白汤下。”圣济录

胆热衄蔑,血上妄行,水银、朱砂、麝香等分为末,每服 半钱,新汲水下。宣明方

血汗不止。同上

妊妇胎动,母欲死,子尚在,以此下之:水银、朱砂各半 两研膏,以牛膝半两,水五大盏,煎汁,入蜜调服半匙。 圣惠方

妇人难产:水银二两,先煮后服,立出。梅师方

胎死腹中,其母欲死,水银二两,吞之立出。梅师方 妇人断产:水银以麻油煎一日,空心服枣大一丸,永 断不损人。妇人良方

解金银毒水银一两,服之即愈。千金方

误吞金银及镮子钗子,以汞半两吞之,再服即出。圣惠 方

《百虫入耳》:水银豆许,倾入耳中,以耳向下击铜物数 声即出。能食人脑,非急切勿用。圣济录

头上生虱,水银和蜡烛油揩之,一夜皆死。摘九方 腋下胡臭:水银、胡粉等分,以面脂和,频掺之。千金方 少年面疱:“水银、胡粉等分,研,腊猪脂和,夜涂旦拭,勿 见水,三度瘥。”肘后方

老小口疮:水银一分,黄连六分,水二升,煮五合,含之, 日十次。普济方白癜风痒:水银数拭之,即消。千金方

虫癣瘙痒:水银、胡粉等分研傅。又水银、芜荑和酥傅 之。外台秘要

痔虫作痒:水银、枣膏各二两,同研,绵裹纳下部,明日 虫出。梅师方

恶肉毒疮一女年十四,腕软处生物如黄豆大,半在 肉中,红紫色,痛甚,诸药不效。一方士以水银四两,白 纸二张,揉熟蘸银擦之,三日自落而愈。李楼怪症方 一切恶疮:水银、胡粉熬黄、黄连各一两,研匀傅之,干 则以唾调。肘后方

杨梅毒疮:“水银、黑鈆各一钱,乳香、没药各五分,结砂, 黄丹一钱,为末,以纸卷作小撚,染油点灯,日照疮三 次,七日见效。”《方广》附“馀用水银、黑鈆、结砂、银朱各二 钱,白花蛇一钱,为末,作纸撚七条头,日用三条,自后 日用一条,香油点灯,于炉中放被内熏之,勿透风,头 上有疮,连头盖之。”一方,水银一钱二分,黑鈆、白锡各 “八分,共结砂,黄丹四分,朱砂六分为末,分作十二纸 撚”,以香油浸灯盏内,点于小桶中,以被围病人坐之, 以鼻细细吸烟,三日后口出恶物为效。

痘后生翳:水银一钱,虢丹五钱,研作六丸,坩锅糊定, 火锻一日,取用薄绵裹之,左翳塞右耳,右翳塞左耳, 自然坠下。危氏方

小儿初生,浴汤中入盐少许,拭干,以腻粉少许摩其 身,既不畏风,又散诸气。全幼心鉴 初生锁肛证由胎中热毒结于肛门,儿生之后,闭而 不通,三日,急令妇人咂儿前后心、手足心,并脐七处 四五次,以轻粉半钱,蜜少许,温水化开,时时与少许, 以通为度。全幼心鉴

小儿涎喘,服药不退者:用无雄鸡子一个,取清,入轻 粉炒乙两拌和,银器盛,置汤瓶上蒸熟。三岁儿尽食, 当吐痰或泄而愈。气实者乃可用。演山活幼口议 幼儿:乳不止,服此立效。腻粉一钱,盐豉七粒,去皮 研匀,丸麻子大,每服三丸,藿香汤下。活幼口议 小儿吃泥。及肚用腻粉一分。沙糖和丸麻子大。空 心米饮下一丸。良久泄出泥土。瘥。经验方

大小便闭,胀闷欲死,二三日则杀人。腻粉一钱,生麻 油一合,相和空心服。圣惠方

大便壅结:“腻粉半钱,沙糖一弹丸,研丸梧子大。每服 五丸,临卧温水下。”又方:“腻粉二钱,黄丹一钱,为末,每 米饮服一钱。”普济方

血痢腹痛:腻粉五钱,定粉三钱,同研,水浸蒸饼心少 许,和丸菉豆大,每服七丸或十丸,艾一枚,水一盏,煎 汤下。秘宝方

消中嗜食,多因外伤痹热,内积忧思,啖食咸物及面, 致脾胃干燥,饮食倍常,不生肌肉,大便反坚,小便无 度,轻粉一钱为末,姜汁拌匀,长流水下,齿浮是效,后 服“猪肚丸”补之。危氏得效方

一切虚风,“不二散”,用腻粉一两,汤煎五度,如法服;慢 火焙干麝香半分,细研。每服一字,温水调下。孙用和秘宝方 水气肿满:“汞粉一钱,乌鸡子去黄,盛粉蒸饼包,蒸熟 取出,苦葶苈炒一钱,同蒸饼杵丸绿豆大,每车前汤 下三五丸,日三服,神效。”医垒元戎

痘疮生翳:轻粉、黄丹等分为末。左目患吹右耳,右目 吹左耳即退。王氏痘疹方

女人面脂:“太真红玉膏、轻粉、滑石、杏仁去皮,等分为 末,蒸过,入脑、麝少许,以鸡子清调匀,洗面毕傅之,旬 日后色如红玉。”闺阁事宜

抓破面皮。生姜自然汁调轻粉末搽之,更无痕迹。救急 方

牙齿疼痛:“轻粉一钱,大蒜一瓣,杵饼安隔骨前陷中, 先以铜钱隔了,用蚬壳盖定,扎住一宿愈。”左疼安右, 右疼安左。摘元方

风虫牙疳,脓血有虫:“轻粉一钱,黄连一两,为末掺之。” 普济方

小儿耳烂:轻粉、枣子灰等分,研,油调傅。摘元方 《底耳》肿痛,汁水不绝:轻粉一钱,麝香一分,为末掺之。 简便方

烂弦风眼:腻粉末,口津和点大眦,日二三次。圣惠方 小儿头疮,葱汁调腻粉涂之。又方:“鸡子黄炒出油,入 麻油及腻粉末傅之。”集简方

小儿生癣:猪脂和轻粉抹之。直指方

牛皮恶癣:五更食炙牛肉一片,少刻以轻粉半钱,温 酒调下。同上

杨梅疮癣:《岭南卫生方》:“用汞粉、大风子肉等分为末, 涂之即愈。”《医方摘元》:“用轻粉二钱,杏仁四十二个,去 皮洗疮,拭干搽之,不过三日即愈。干则以鹅胆汁调。” 杨梅毒疮:《医学统旨》:“用轻粉一钱,雄黄、丹砂各二钱 半,槐花炒、龟版炙各一两,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一 钱,冷茶下,日二服,七日愈。”杨诚斋《经验方》:“用轻粉、胡” 桃仁、槐花炒研、红枣肉各二钱捣丸,分作三服,初日 鸡汤下,二日酒下,三日茶下,三日服尽,五日疮干,七日痂落。一方用獖猪肾一对,去膜批开,各掺轻粉一 钱,扎定麻油二两。熟顿食。不破口肿牙。仍服金银 花药。一方用大鸡卵一个。去黄留白。入轻粉一钱。搅 匀纸糊。饭上蒸熟食

下疳阴疮:轻粉末干掺之,即结靥而愈。万表积善堂方 疽疮不合,以虀汁温洗拭干,用葱汁调轻粉傅之。一 方:轻粉五分,黄蜡一两,以粉掺纸上,以蜡铺之,䌸在 疮上,黄水出即愈。永颜方

痈疽恶疮,杨梅诸疮:水银一两,朱砂、雄黄各二钱半, 白矾、绿矾各二两半,研匀罐盛,灯盏盖定,盐泥固济, 文武火炼,升罐口扫收。每以三钱入乳香、没药各五 分,洒太乙膏上贴之,绝效。名曰“五宝霜。”

小儿急惊,搐搦涎盛:粉霜二钱,白牵牛、炒、轻粉各一 钱,为末。每服一字,薄荷汤下,吐涎为效。全婴方 小儿躁渴:粉霜一字,大儿半钱,莲花汤调下,冬月用 莲肉。保幼大全

风热惊狂神白丹治伤寒积热及风生惊搐,或如狂 病,诸药不效。粉霜一两,以白面六钱,和作饼子,炙熟 同研,轻粉半两,鈆白霜二钱半,为末,滴水丸梧子大, 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米饮下。宣明方

㿀疹生翳:粉霜八分,朱砂一钱,为末,水调少许,倾入 耳内。鸿飞集

杨梅恶疮:“粉霜一味擦之。”集简方

小儿内钓多啼:“银朱半钱,乳香、煨蒜各一钱,为末,研 丸黍米大。半岁五丸,薄荷汤下。”心鉴 男女阴毒:银朱、轻粉各一钱,用五日独蒜一枚,捣和 作饼,贴手心,男左女右,两手合定放阴下,顷间气回 汗出即愈。但口中微有气即活。唐珤经验方 痰气结胸鹤顶丹不问阴阳虚实,炒过陷胸、鸿心等 药,用银朱半两,明矾一两,同碾,以熨斗盛火,瓦盏盛 药,镕化急刮搓丸。每服一钱,真茶入姜汁少许服之。 心上隐隐有声,结胸自散。不动脏腑,不伤真气,明矾 化痰,银朱破积故也。曾世荣活幼全书

正水肿病,大便利者:银朱半两,硫黄锻四两,为末,面 糊丸梧子大,每饮下三十丸。普济方

咽喉疼痛:银朱、海螵蛸末等分,吹之取涎。救急方 火焰丹毒:银朱调鸡子清涂之。李楼怪症方

汤火灼伤:银朱研细,菜油调傅,二次愈。多能鄙事 疽疮发背:银朱、白矾等分,煎汤温洗,却用桑柴火远 远炙之,一日三次,甚效。救急方

鱼脐丁疮,四面赤,中央黑,银朱水和丸。每服一丸。温 酒下。名“走马丹。”普济方

杨梅毒疮:银朱、官香等分为末,以纸卷作撚,点灯置 桶中,以鼻吸烟,一日一作,七日愈。又方:银朱二钱,孩 儿茶一钱,龙挂香一钱,皂角子一钱,为末,如上法用。 又方:“银朱、轻粉各一钱,黄蜡、清油各一两,化开和收, 以油纸摊贴,疮痂自脱也。”

筋骨疼痛:猩红三钱,枯矾四钱,为末,作三纸撚,每旦 以一撚蘸油点火熏脐,被覆卧之,取汗。纂要奇方 日久顽疮不收者,银朱一钱,千年地下石灰五分,松 香五钱,香油一两,为末,化摊纸上贴之。应急良方 疮不敛。同上 血风。疮生脚股上。乃湿毒成风也。黄蜡一两溶化。 入银朱一两。搅摊纸上。刺孔贴之。简便方

黄水湿疮:银朱、盐梅和捣傅之。集元方

癣疮有虫:银朱、牛骨髓,桐油调搽。医方摘要

头上生虱,银朱浸醋,日日梳头。包银朱纸,以碗覆烧 之,茶清洗下,烟子揉之,包头一夜,至旦虱尽死。积德堂方 伏热吐泻,《阴阳丸》:用硫黄半两,水银一钱,研墨、姜汁 糊丸小豆大,三岁三丸,冷水下,大人三、四十丸。郑氏小儿 方

诸般吐逆。同上

霍乱吐逆,不问虚实冷热,一气散一名“青金丹。”用水 银、硫黄等分,研不见星。每服一字至半钱,生姜汤调 下。钱氏小儿方

脾痛反胃:“灵砂一两,蚌粉一两,同炒赤,丁香、胡椒各 四十九粒,为末,自然姜汁煮半夏粉糊丸梧子大”,每 姜汤下二十丸。普济方

冷气心痛:“灵砂三分,五灵脂一分,为末,稀糊丸麻子 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石菖蒲、生姜汤下。”直指方 九窍出血,因暴惊而得。其脉虚者,灵砂二十粒,人参 汤下,三服愈。此证不可错认作血,得热则流,妄用凉 药误事。杨仁齐直指方

“养正丹,又名交泰丹”,乃宝林真人谷伯阳方也。却邪 辅正,助阳接真。治元气亏虚,阴邪交荡,上盛下虚,气 不升降,呼吸不足,头旋气短,心怯惊悸虚烦,狂言盗 汗,腹痛腰痛,反胃吐食,霍乱转筋,欬逆。又治中风涎 潮,不省人事,阳气欲脱,四肢厥冷,伤寒阴盛,自汗唇 青脉沉,妇人产后月候不匀,带下腹痛。用黑盏一只, 入黑鈆溶汁,次下水银,次下朱砂末,炒不见星,少顷 乃下硫黄末,急搅有焰,洒醋解之,取出研末,糯粉煮糊丸菉豆大,每二十丸盐汤下。四味皆等分,此药升 降阴阳,既济心肾,神效不可具述。和剂局方

汞部纪事[编辑]

《吴越春秋》:“阖闾葬墓中澒池广六丈。”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骊山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 海,机相灌输。”

《神仙传》:“封君达,陇西人,服炼水银,年百馀岁,常骑青 牛。”

《武进县志》:茅山陈生,善休粮服气,偶至延陵,到佣作 坊,求人负担药物,归山以价贱多不肯。有一夫壮健 然颇若痴者,疥疮满身,前拜曰:“去得。”遂令挈囊从行。 既至,愿留采薪。陈曰:“‘吾辟榖,无饭与餐’。答曰:‘但斸草 根食亦可矣’。”会山下有衣冠家妻患齿,诣陈生觅药, 未愈。佣者夜携一小锅扃门炽火,陈生窥之,见于葫 芦中潟水银数合煎之,搅如稀饧,投一丸药,乃为金 矣。撚两丸,以纸裹置怀中,馀作一金饼。明日,患齿者 复至,佣者取一丸付之,含之未半,痛即止。陈生伺佣 者出,于房内搜得书二卷。佣者至,大怒骂陈生,陈生 却还之。佣者曰:“某今去矣。”遂出门,入水沐浴,忽变为 美少年,跳入深涧,不知所之。

《宋史张永德传》:“初,永德寓睢阳,有书生邻居卧疾,永 德疗之获愈。生一日就永德求汞五两,既得,即置鼎 中煮之成真金。自是日与永德游。一日告适淮上,语 永德曰:‘后当相遇于彼’。永德曰:‘吴境不通,于何可去’? 生曰:‘吾自有术’。永德送行数舍,恳求药法。生曰:‘君当 大贵,吾不吝此,虑损君福’。”言讫而去。及永德屯下蔡, 牙帐前后队部曲八百人,皆金银刀槊绣旗帜。永德 善骑射,左右分挂,十的握十矢,疾驰互发,发必中。淮 民环观,有一僧睥睨,永德,遽召之,乃睢阳书生也。夜 宿帐中,复求汞法。僧曰:“始语君贵,今不谬矣。终能谨 节,当保五十年富贵,安用此为?然能降志礼贤,当别 有授公药法者。”永德由此益罄家资,延致方士,故太 祖以“方外”待之。

《李宸妃传》:宸妃薨,殡洪福院。吕夷简谓入内都知罗 崇勋曰:“宸妃当以后服殓,用水银实棺。”崇勋如其言。 后章献太后崩,燕王为仁宗言:陛下乃李宸妃所生, 死以非命。仁宗哀恸累日,下诏自责。幸洪福寺祭告, 易梓宫,亲哭视之,妃玉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以水 银养之,故不坏。

《厚德录》:范文正公少贫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 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 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 成白金一斤,封识纳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 已绝。后十馀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 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 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续明道杂志》:张文定以端明殿学士尹成都日,值药 巿,其门医李生因巿药遇一老人,相与问讯,老人曰: “张公已再镇蜀矣。”文定实一至,老人似言其前身事 也。又曰:“今有药二粒,君为我达于公,或公不信,未肯 饵,则以一粒烹水银,候汞成金,可无疑也。”李生以药 献公,公素好道,闻之甚喜,乃于府第小亭躬取水银 构火,投药一粒烹之,有声如粥沸,有红光自鼎中起, 俄顷光罩一庭,而鼎中声亦屡变,火灭,视鼎中,烂然 饼金矣。公取馀一粒,即服之。公寿八十五岁,无疾坐 而逝。

《宁波府志》:“僧正觉,姓李氏,建炎间,主天童寺。僧旧不 满二百,觉纳众千二百人。主事者忧之,觉笑曰:‘非汝 所忧也’。翌日,嘉禾钱氏致粟千斛,岁大饥,为食食贫 民。凿万工池,有蜀僧𨙫觉密谓曰:‘工徒甚繁,愿以干 汞相资’。遂以药和水银,以器覆之,贮汤缶上,须臾有 声,出之,果银也。觉曰:‘吾亦能之’。遂以汞纳口,端坐逾” 时出之,亦银也。僧愧谢去。

《宋史汪应辰传》:应辰在朝,多革弊事,中贵人皆侧目。 德寿宫方甃石池,以水银浮金凫鱼于上,上过之,高 宗指示曰:“水银正乏此,买之汪尚书家。”上怒曰:“汪应 辰力言朕置房廊与民争利,乃自贩水银耶?”应辰知 之,力求去。

《春渚纪闻》:道人王乐仙从太乙宫王道录行胎养之 术,岁馀勤至不怠。王云:“我非汝师。相州天庆馆李先 生,汝师也。汝持我书访之,当有所授。”乐仙得书,径至 汤阴求之,果见赤目蓬首,携瓶至茶肆,瀹茶者因探 怀出王书授之。李微笑曰:“王师乃尔管人间事耶,此 非相语处。三日黎明,候我于观门也。”仙乐诇谢而归三日鸡鸣,坐门未久,李至,以手撩发,则两目煜然,如 岩电烛人。握手入观中,谓乐仙:“汝刳心求道,而烧假 银,何也?”乐仙谢:“诚有以备乏,绝无告耳。然是干水银 法,非若世人点铜,以误后人也。”李探怀出银小铤,请 以是易子所作如何?乐仙取以示之,范制轻重,与李 所授无异也。即令取油铛于前,投乐仙所作,烹之,须 臾粉碎,还元曰:“岂不误后人耶?”乐仙悔谢。久之, 嘉禾墨工沈珪言其卖墨庐山,过僧了希,语及丹灶, 夜宿其庐,希探箧取一药示沈,如琥珀色,称取二钱 重,用水银一两,同入铁铫中,以盏覆之,置火上,顷之 作婴儿声,即开视以称称之,成一两二钱黄金矣。希 言此是死硫也。又言临安一山寺前有翁媪,巿饼饵 为给,而寺有僧,日出坐其肆,凡二十年,察其翁媪日 用无过费,而纯质如一。一日密语之曰:“我有干汞法, 未尝语人,念尔翁媪甘贫于井巿,且老矣,可坐受安 逸。”翁媪即谢而受其方,并面干汞示之。数日,翁媪复 携饼饵造僧房,见僧云:“诚谢老师见惠秘方,以休养 二老,然老”夫妇亦自有薄术,自谓不作不食,不敢妄 享,甘心饼肆,以毕馀生也。乃出药于僧前,取汞胆制 即成黄金矣。老僧惭恧礼谢翁媪云:“吾二十年与神 仙俱,而不知真凡骨也。”翁媪既归,明日僧出访之,则 空室矣。

朝奉郎、军器监丞徐建常,余姊丈也。其父宣义公,故 农家子,后以巿药为生,性好施,贫乏求济,倾资与之, 不吝也。暇日乘舟至郡,与一道士同载,如旧相识。道 士从容谓公曰:“子有阴德,我所秘《干汞法》,当以授子, 可广所施也。”即疏方示公,并令公巿药与汞。取汞置 铁铫中,以药少许糁上,复以器覆之,置火上,须臾闻 铫中婴儿声,即揭起示之,汞已枯矣。公徐取汞并所 示方裹之以谢道士曰:“我之薄施,未足及物,要当竭 力所致为之,此不愿为也。天或不悯,我未有子,倘遣 吾得一起家之子,是吾愿也。”即投汞与方潭水中,道 士笑谢曰:“我非所及也。”是岁建常生。

《避暑漫抄》:“朝奉郎刘均国言侍其父吏部公罢官成 都,行李中水银一箧,偶过溪渡,箧塞遽脱,急求不获, 即揽取渡傍丛草塞之而渡至都,久之,偶欲汞用,倾 之不出,而斤重如故也。破箧视之,尽成黄金矣。”

汞部杂录[编辑]

《儒林公议》:“马亮尚书典金陵,于牙城艮隅掘地汞数 百觔鬻之,以备供帐。其地乃伪国德昌宫遗此鈆华 之灰积也。李氏区区偏据江表之地,而淫色奢纵如 此,欲其国祚之长永,其可得耶?”

《溪蛮丛笑》:“粉红水银,水银出于朱砂,因火而就。或谓 砂腹生水银,非也。名粉红水银。”

《祛疑说》。世以黄白之术自诡者,名为爇客。又曰:“炉火 小则轻瘦金银以为糁制大则结成丹母,名曰匮头。” 持“燕雀不生凤,狐兔不乳马”之文,以证用母之说。或 窃其真母,易以他物;或制而为匮,以邀重谢。凡水银 入匮,必食其母以成宝,再三为之,母气既竭,金银已 尽,则水银为烟焰之归矣。或有用汞以取银之体,用 药以食金之色。养火见宝,名曰“隔窗取母。”或以金银 为鼎器,实水银于草药,炼而成宝,名曰“玉女翻身。”或 以水银、胆矾炼于铁鼎,食顷成就。然其体似银则色 黄而体顽,似金则体坚而色淡,似铜则质润而色鲜。 盖水银食铁之英华以为体,胆矾变铁之颜色以为 黄,自谓转身便成真宝,未有不为所欺者。如叶荷之 有水银,灰苋之有铅锡,皆在七十二种龙牙草药之 数,此炉灰中之可观者。下此皆无足道,不欲详述。士 志于道,幸勿于此加意。

《钱塘琐记》:“有术士染银为药,先以水银置锅内,杂投 此药,水银化烟,银在其中。”或者欲传之,欺以药尽重 需巿药,则堕其计矣。

汞部外编[编辑]

《宣室志》:大历中,有吕生者,自会稽上虞尉调集于京 师,既而侨居永崇里。尝一夕与其友数辈会食于其 室,食毕将就寝,俄有一妪,容服洁白,长一尺许,出于 室之北隅,缓步而来,其状极异。众视之,相目而笑。其 妪渐迫其榻,且语曰:“君有会不能一命耶?何待吾之 薄欤?”吕生叱之,遂退去,至北隅,乃亡所见,且惊且异, 莫知其来也。明夕,吕生独寤于室,又见其妪在北隅 下,将前且退,惶然若有所惧,又叱之,遂没。明日,生默念曰:“是必怪也。今夕将至,若不除之,必为吾患,不朝 夕矣。”即命一剑置其榻下。是夕,果自北隅徐步而来, 颜色不惧。至榻前,生以剑挥之,其妪忽上榻,以臂揕 生。须臾,又跃于左右,举袂而舞。久之,又有一妪忽上 榻,复以臂揕生。生遽觉一身尽,凛然若霜被于体。生 又以剑乱挥,俄为数段,亦随而舞焉,生挥剑不已。又 为十馀妪,各长寸许,虽愈多而貌如一焉,皆不可辨, 环走四垣。生惧甚,计不能出。中有一妪谓书生曰:“吾 将合为一矣,君且观之。”言已,遂相望而来,俱至榻前, 翕然而合。又为一妪,与始见者不异。生惧益甚,乃谓 曰:“尔何怪,而敢如是挠生人耶?当疾去,不然,吾求方 士,将以神术制汝,汝又安能为耶?”妪笑曰:“君言过矣。 若有术士,吾愿见之。吾之来戏君耳,非敢害也。幸君 无惧,吾亦还其所矣。”言毕,遂退于北隅而没。明日,生 以事语于人。有田氏子者,善以符术除去怪魅,名闻 长安中,见说,喜跃曰:“是我事也,去之若爪一蚁耳。今 夕愿往君舍,且伺焉。”至夜,生与田氏子俱坐于室。未 几而妪果来至榻前。田氏子叱曰:“魅疾去!”妪扬然其 色,不顾左右,徐步而来。去者久之。谓吕生曰:“非吾之 所知也。”其妪忽挥其手,手堕于地。又为一妪甚小,跃 而升榻,突入田生口中。田生惊曰:“吾死乎?”妪谓吕生 曰:“吾比言不为君害,君不听,今田生疾果何如哉?然 亦将成君之富耳。”又去。明日,有谓吕生者宜于北隅 发之,可见矣。生喜而归,命家僮于其所没穷焉,果不 至丈,得一瓶,可受斛许,贮水银甚多。生方悟其妪乃 水银精也。田生竟以寒栗而卒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