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第039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历象汇编 岁功典 第三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历象汇编 第三十九卷
历象汇编 岁功典 第四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

 第三十九卷《目录》。

 《上巳部》·纪事

 《上巳部·杂录》

 《上巳部·外编》

 《清明部·汇考》

  《易通卦验》:白阳云

  《孝经纬》:清明

  《汲冢周书》。时训解

  《淮南子》。天文训

  《荆楚岁时记》。寒食事考

  《农政全书》。清明杂占

  《遵生八笺》。清明事宜

  《本草纲目》。清明

  《酌中志略》:宫中清明

  《直隶志》书:宛平县 东安县 怀柔县 永平府 任丘县 元氏县 冀州

  《山东志》书。邹平县 淄川县 新城县 齐河县 阳信县 沂州 堂邑县 临

  清州 寿光县 诸城县 新河县 饶阳县 曲周县 邯郸县 福山县 栖霞县

  《山西志》书:盂县 临晋县

  《河南志》书。巩县 孟津县

  《陜西志》书:富平县 同州 平凉府

  《江南志》书。高淳县 常熟县 嘉定县 太仓州 崇明县 松江府 武进县

  仪真县 高邮州 兴化县 徽州府 贵池县

  《浙江志》书:杭州府 海宁县 嘉兴县 海盐县 石门县 桐乡县 乌程县

  温州府 瑞安县

  《江西志》书:新建县 宁州 德兴县 永丰县 安义县 建昌府 万安县

  《湖广志》书:德安府 云梦县 石首县 长沙府 浏阳县 衡州府 永州府

  宁远县 新田县

  《福建志》书福州府 建阳县

  《广东志》书。乳源县 始兴县 埔阳县 阳江县 广宁县

  《广西志》书。横州

  《云南志》书:建水州

《岁功典》第三十九卷。

上巳部纪事[编辑]

《拾遗记》:“昭王二十四年,涂修国献青凤、丹鹊,各一雌 一雄。孟夏之时,凤鹊皆脱易毛羽,聚鹊翅以为扇,缉 凤羽以饰车盖也。扇一名游飘,二名条翮,三名亏光, 四名仄影。”时东瓯献二女,一名延娟,一名延娱。使二 人更摇此扇,侍于王侧,轻风四散,冷然自凉。此二人 辩口丽辞,巧善歌笑,步尘上无踪,行日中无影。及昭 王沦于汉水,二女与王乘舟,夹拥王身,同溺于水。故 江汉之人,到今思之,立祠于江湄。数十年间,人于江 汉之上,犹见王与二女乘舟戏于水际。至暮春上巳 之日,禊集祠间。或以时鲜甘味,采兰杜包裹,以沈水 中。或结五色纱囊盛食,或用金铁之器,并沈水中,以 惊蛟龙水虫,使畏之不侵此食也。其水傍号曰“招祇 之祠。”

《吴地记》:“流杯亭在女坟湖西二百步,阖闾三月三日 泛舟游赏之处。”

《西京杂记》:“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扶风人段儒 妻,说在宫内,时三月上巳,张乐于流水。”

《名胜志》:“禺山西一里有歌舞冈。”《郡国志》云:“赵佗三月 三日登高于此。”

《汉书外戚孝武卫皇后传》:“后字子夫,生微也,其家号 曰卫氏,出平阳侯邑。子夫,为平阳主讴者。武帝即位 数年,无子,平阳主求良家女十馀人,饰置家。帝祓霸 上,还过平阳主,见所侍美人,帝不悦。既饮,讴者进,帝 独说子夫。”

《后汉书周举传》:“大将军梁商表举为从事中郎,甚敬 重焉。三月上巳日,商大会宾客,䜩于洛水,举时称疾 不往,商与亲昵酣饮极欢。及酒阑倡罢,继以《䪥露》之 歌,坐中闻者,皆为掩涕。太仆张种时亦在焉,会还,以 事告举。举叹曰:‘此所谓哀乐失时,非其所也,殃将及 乎’!”商至秋果薨。

《三辅黄图》“百子池,三月上巳,张乐于池上。”

《后汉书袁绍传》:“绍三月上巳,大会宾徒于薄落津,闻 魏郡兵反,黑山贼于毒等共覆邺城,杀守。座中客家 在邺者,皆忧怖失色,或起而泣。绍容貌自若,不改常 度。”

《晋书束晳传》:晳迁尚书郎。武帝尝问挚虞三日曲水 之义,虞对曰:“汉章帝时,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 至三日俱亡,村人以为怪,乃招携之水滨洗祓,遂因 水以汎觞,其义起此。帝曰:‘必如所谈,便非好事’。晳进 曰:‘虞,小生,不足以知,臣请言之。昔周公成洛邑,因流 水以汎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波’。又秦昭王以三日置’” 酒河曲,见金人捧水心之剑曰:“令君制有西夏,乃霸 诸侯。”因此立为曲水。二汉相缘,皆为盛集。帝大悦,赐 晳金五十斤。 《王戎传》:戎为人短小任率,不修威仪,善发谈端,赏其 要会。朝贤尝上巳禊洛,或问王济曰:“昨游有何言谈?” 济曰:张华善说《史》《汉》,裴𬱟论前言往行,衮衮可听。王 戎谈子房季札之间,超“然元著。”其为识鉴者所赏如 此。

《隐逸夏统传》:“统字仲御,孤贫以孝闻。其母病笃,乃诣 洛市药。会三月上巳,洛中王公已下并至浮桥,士女 骈填,车服烛路,统时在船中曝所市药,诸贵人车乘 来者如云,统并不之顾。太尉贾充怪而问之,统初不 应重问,乃徐答曰:‘会稽夏仲御也’。充使问其土地风 俗,统曰:‘其人循循,犹有大禹之遗风,太伯之义让,严’” 遵之抗志,黄公之高节。又问:“卿居海滨,颇能随水戏 乎。”答曰:“可。”统乃操柁正橹。折旋中流。初作鲻跃,后 作𫚙䱐,引飞鹢首,掇兽尾,奋长梢,而船直逝者三焉。 于是风波振骇,云雾杳冥。俄而白鱼跳入船者有八 九,观者皆悚遽。充心尤异之,乃更就船与语,其应如 响,欲使之仕,即俛而不答。充又谓曰:“昔尧亦歌,舜亦 歌,子与人歌而善,必反而后和之,明先圣前哲无不 尽歌,卿颇能作卿《土地间曲》乎?”统曰:“先公惟寓稽山, 朝会万国,授化鄙邦,崩殂而葬,恩泽云布,圣化犹存, 百姓感咏,遂作慕歌。又孝女曹娥,年甫十四,贞顺之 德,过越梁宋。其父堕江不得尸,娥仰天哀号,中流悲 叹,便投水而死。父子丧尸,后乃俱出。国人哀其孝义, 为歌《河女》之章。伍子胥谏吴王,言不纳用,见戮投海。 国人痛其忠烈,为作《小海唱》,今欲歌之。”众人佥曰:“善。” 统于是以足扣船,引声喉啭,清激慷慨。大风应至,含 水漱天,云雨响集,叱咤讙呼,雷电尽冥,集气长啸,沙 尘烟起。王公已下皆恐,止之乃已。诸人顾相谓曰:“若 不游洛水,安见是人?”听慕歌之声,便髣髴。见大禹之 容,闻河女之音,不觉涕泪交流,即谓伯姬高行在目 前也。聆《小海》之唱,谓:“子胥、屈平立吾左右矣。”充欲耀 以文武卤簿,觊其来观,因而谢之。遂命建朱旗,举幡 校,分羽骑为队,军伍肃然。须臾,鼓吹乱作,笳葭长鸣, 车乘纷错,纵横驰道。又使妓女之徒,服《褂襡》,炫金翠, 绕其船三匝。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 吴儿是木人石心也。”

《王导传》:“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 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 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 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 吴人不附,居月馀,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 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 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 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 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 因进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 倾心,以招俊乂。况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 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二子既至。则无不 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

《法书要录》:“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太常 孙统等四十有一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 酒酣赋诗制序用蚕茧纸、鼠须笔书字,有重者皆构 别体。”

《世说新语》:郝隆为桓公南蛮参军,三月三日会作诗, 不能者罚酒三升。隆初以不能受罚,既饮,揽笔便作 一句云:“娵隅跃清池。”桓问:“娵隅”是何物,答曰:“蛮名鱼 为娵隅。”公曰:“作诗何以作蛮语?”隆曰:“千里投公,始得 蛮府,参军那得不作蛮语也?”

《晋书凉武昭王李暠传》:“暠自称秦凉二州牧,迁于酒 泉。上巳日,䜩于曲水,命群寮赋诗而亲为之序。于是 写诸葛亮训诫,以助诸子。”

《晋起居注》,海西泰和六年三月庚午朔,诏曰:“三日临 流杯池,依东堂小会。”

《邺中记》:“华林园中千金堤作两铜龙相向,吐水以注 天泉池通御沟中。三月三日,石季龙及皇后百官临 池会。”

《水经注》:“漳水对赵氏临漳宫,宫在桑梓苑,多桑木,故 苑有其名。三月三日及始蚕之月,虎帅皇后及夫人 采桑于此。”

《十六国春秋》,“每年三月三日,石虎及皇后会公主妃 主名家妇女,无不毕出。临水施设帐幔,车服灿烂,走 马步射,饮宴终日。”

《征齐道里记》:“城北十五里有柳泉,苻朗常以为解禊 处。”

《宋书礼志》:“魏明帝天渊池南,设流杯石沟,宴群臣。晋 海西锺山后流杯曲水延百僚,皆其事也。官人循之 至今。”

《岁华纪丽》:“宋武帝三月三日登八公山刘安故台,望 城郭如疋帛之绕丛花也。”

《宋略》:“文帝元嘉十一年三月丙申,禊饮于乐游苑,且祖道江夏王义恭、衡阳王义季。有诏,会者咸作诗,诏 颜延年作序。”

《南齐书王融传》:“永明九年,上幸芳林园,禊宴朝臣,使 融为《曲水诗序》,文藻富丽,当世称之。”

《梁书张率传》,“高祖天监四年三月,禊饮华光殿。其日 河南国献舞马,诏率赋之。”

《魏书赵逸传》:“神麚三年三月上巳,帝幸白虎殿,命百 寮赋诗,逸制诗序,时称为善。”

《杨播传》:时车驾耀威沔水,上巳设宴,高祖与中军彭 城王勰赌射,左卫元遥在勰朋内,而播居帝曹。遥射 侯正中,筹限已满。高祖曰:“左卫筹足,右卫不得不解。” 播对曰:“仰恃圣恩,庶几必争。”于是弯弓而发,其箭正 中。高祖笑曰:“养由基之妙,何复过是。”

《夏侯夬传》:“夬与南人辛谌、庾道、江文遥等,终日游聚, 酣饮之际,恒相谓曰:‘人生局促,何殊朝露坐上相看, 先后之间耳。脱有先亡者,当于良辰美景,灵前饮宴, 傥或有知,庶其歆飨’。”及夬亡后,三月上巳,诸人相率 至夬灵前酌饮,时日晚天阴,室中微暗,咸见夬在坐, 衣服形容,不异平昔,时执杯酒,似若献酬,但无语耳。 时夬家客雍僧明,心有畏恐,披帘欲出,便即僵仆,状 若被殴。夬从兄欣宗云:“今是节日,诸人忆弟畴昔之 言,故来共饮。僧明何罪,而被瞋责?”僧明便寤,而欣宗 鬼语如夬平生,并怒家人,皆得其罪。又发摘阴私窃 盗,咸有次绪。

《北史高琳传》:“琳母尝祓禊泗滨,遇见一石,光彩朗润, 遂持以归。是夜梦人衣冠有若仙者,谓曰:‘夫人向所 将来石,是浮磬之精,若能宝持必生,令子母惊寤,举 身流汗。俄而有孕。及生,因名琳,字季珉’。” 《大业杂记》:“炀帝筑西苑,周二百里,苑内造山为海,周 十馀里,水深数丈,其中有方丈、蓬莱、瀛洲诸山。海东 有曲水池,其”间有“曲水殿”,上巳禊饮之所。

《大业拾遗记》:“隋炀帝敕学士杜宝修《水饰图经》新成, 以三月上巳日会群臣于曲水,以观水饰。总七十二 势,皆刻木为之。或乘舟,或乘山,或乘平洲,或乘宫殿。 木人长二尺,衣以绮罗,装以金碧,及作禽兽鱼鸟,皆 能运动如生,随水曲而行。”

《千金月令》:“三月三日,上踏青鞋履。”

《唐会要》:贞观三年三月三日,赐群臣大射于立德门。 《景龙宫记》:唐制,上巳祓禊,赐侍臣细柳圈、云带之,免 虿毒瘟疫。中宗四年上巳,祓禊于渭滨,赋七言诗,赐 细柳圈。李乂应制诗:“此日欣逢临渭赏,昔年空道济 汾词。”沈佺期诗:“宝马香车清渭滨,红桃碧柳禊堂春。 皇情尚忆垂竿佐,天瑞先呈捧剑人。”

《剧谈录》:“曲江池本秦世𬮿洲,开元中疏凿,遂为胜境。 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其西有杏园、慈恩寺,花卉环 周,烟水明媚,都人游玩,盛于中和、上巳之节。彩幄翠 帱,匝于堤岸。鲜车健马,比肩击毂。上巳即赐宴臣僚, 京兆府大陈筵席。长安、万年两县以雄盛相较,锦绣 珍玩,无所不施。百辟会于山亭,恩赐太常及教坊声 乐池中备彩舟数只,唯宰相、三使、北省官与翰林学 士登焉。”每岁倾动皇州,以为盛观。入夏则菰蒲葱翠, 柳阴四合,碧波红蕖,湛然可爱。好事者赏芳辰,玩清 景,联骑携觞,亹亹不绝。

《嘉话录》:“故事,每三月三日,赐王公以下射中鹿鸣,赐 马第一赐绫,其馀布帛有差。”至开元八年秋,舍人许 景先以为徒耗国用而无益,于是罢之。

《秦中岁时记》:上巳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 青草,曰“踏青。”

《妆楼记》:洛阳人有妓乐者,三月三日结钱为龙为帘。 作钱龙宴,四围则撒真珠,厚盈数寸。以斑螺命妓女 酌之,仍各具数,得双者为吉妓。乃作双珠宴,以劳主 人。又各命作饧缓带,以一丸饧舒之,可长三尺者赏 金菱角,不能者罚酒。

池阳上巳日,妇女以荠花点油祝而洒之水中,若成 龙凤花卉之状,则吉。谓之“油花卜。”

《西京新记》:“曲江亦名乐游原,长安中于原上置亭游 赏,三月三日,京城士女咸即此祓禊。”

《前定录》:天宝十四载,李泌三月三日自洛乘驴归别 墅,从者未至,路旁有车门,而驴径入,不可制。遇其家 人各将乘驴马群出之次,泌因相问,遂并入宅,邀泌 入。既坐,又见妻子出罗拜,泌莫测之,疑是妖魅,问姓 窦,潜令仆者问邻人,知实姓窦。泌问其由,答曰:“窦廷 芬。且请宿,续言之,势不可免。”泌遂宿焉。廷芬乃言曰: “中桥有筮者胡芦生,神之久矣。昨因筮告某曰,不出 三年,当有赤族之祸,须觅黄中君方免。”问如何觅黄 中君?曰:“问《鬼谷子》。又问安得《鬼谷子》,言公姓名是也。 宜三月三日,全家出城觅之,不见必籍死无疑。若见, 但举家悉出哀祈,则必免矣。适全家方出访觅,而卒 遇公,乃天济,其举族命也。供待备至”,明日请去,且言 归颍阳庄。廷芬坚留之,使人往颍阳,为致所切,取季 父报而还。如此住十馀日,方得归,自此献遗不绝。及禄山乱,肃宗收西京,将还秦,收陕府,获刺史窦廷芬, 肃宗令诛之,而籍其家。又以元宗外家而事贼,固囚 诛戮。泌因具其事,且请使人问之,令其手疏验之。肃 宗乃遣使使回,具如泌说。肃宗大惊,遽命赦之。因问 “黄中君、鬼谷子何也?”廷芬亦云不知,而胡芦生已卒, 肃宗深感其事,因曰:“天下之事,皆前定矣。”

《旧唐书德宗本纪》:“贞元六年三月庚子,百寮宴于曲 江亭,上赋《上巳诗》一篇赐之。”

《容斋续笔》:文宗开成元年,归融为京兆尹。时两公主 出降,府司供帐事繁,又逼近上巳,曲江赐宴,奏请改 日。上曰:“去年重阳取九月十九日,未失重阳之意,今 改取十三日可也。”

《中朝故事》:“唐每岁上巳,许宫女于兴庆宫大同殿前 与骨肉相见,纵其问讯家眷,更相遗赠。”

《辽史文学王鼎传》:“鼎幼好学,居太宁山数年,博通经 史。时马唐俊有文名燕蓟间,适上巳,与同志祓禊水 滨,酌酒赋诗。鼎偶造席,唐俊见鼎朴野,置下坐,欲以 诗困之。先出所作索赋,鼎援笔立成。唐俊惊其敏妙, 因与定交。”

《寰宇记》:阳安治北二十里,玉女灵山,东北有泉,西北 两岸各有悬崖,腹有石乳房一十七眼,状如人乳流 下,土人呼为“玉华池。”每三月上巳日,有乞子者,漉得 石即是男,瓦即是女。

《南部新书》:“九龙池上巳日为士女汎舟游嬉之所。” 《茅亭客话》:“学射山旧名石斛山,昔张伯子三月三日 得道上升,今山上有至真观,即其遗迹也。每岁至是 日,倾城士庶,四邑居民,咸诣仙观祈乞田蚕。时当春 煦,花木甚盛,州主与郡寮将妓乐出城,至其地,车马 人物阗噎。有耆宿鲜于熙者,与朋友数人于万岁池 纵”饮,因掬池水,见岸傍草中有一小白虾蟆,遂取之 即席。有姓刘失其名,坚请看之,鲜于固执不与,遂啮 鲜于手,取将吞之。鲜于戏之曰:“阁下因吞此白蟾,苟 成得道也,祇成强盗尔。”吞讫,忙惶饮水云:“虾蟆在某 心胸间,无所出处。”昏闷至家,旬馀医治方愈。

文同《丹渊集》:“《成都燕集》,一春为常,惟上巳学射山之 集为盛。”山有至真观,祀张伯子,其日两蜀之人咸赴, 从道士受秘箓。

《谈苑》:禁中近清明节,神宗侍曹太后,因语“自来却无 人做珠子鞍辔,虽云太华,然亦好也。”太后闻此语,已 密令人描样矣。不数日,实促就珠子鞍辔,传宣索玉 鞍辔一副,神宗莫测所欲用,亦莫敢问。依旨进入,太 后命送后苑拆修,遂施珠韀焉。其上作小红罗销金 坐子,劣可容体。甫近上巳,以鞍架载之送神宗。神宗 大感悦,取小乌马于福宁殿亲试之。驾幸金明池回, 遂乘此韀。士论皆谓“虽神宗绝孝,亦光献至慈”,上下 相得,以成其美焉。

《云笈七签》:“金堂县昌利化圆元观南院有九井焉,平 陆之上,才深一二尺,或方或圆,大者五六尺,小者三 二尺,相去各数步,泉脉相通,而水色皆异,其味甘香, 盖醴泉之属也。每岁三月三日蚕市之辰,远近之人 祈乞嗣息,于井中探得石者为男,瓦砾为女。”

葛璝化。周回岩峦,左右嵌穴,有二十四峰,八十一洞。 有丁东水出于崖腹,久旱不竭。每年三月三日,蚕市 之辰,众逾万人,宿止山内,饮食之外,水常有馀。 《谈苑》:元祐中,秘阁上巳日集西池,王仲至有诗,张文 潜和最工,云:“翠浪有声黄伞动,春风无力彩袗垂。”秦 少游云:“帘幔千家锦绣垂。”王笑曰:“又待入小石调也。” 有《宋佳话》。元符中,上巳日,锡燕从臣,命御新龙舟。蔡 元长忽坠于金明池,万众喧骇,蔡得凭木浮出,遂入 次舍,方一身淋漓。蒋颖叔唁公曰:“元长幸免潇湘之 溺。”蔡大笑答曰:“几同洛浦之游。”

《成都记》:三月三日,远近祈福于龙桥,命曰“蚕市。” 《三山志》:“政和宣和中,自黄尚书裳至陆侍郎藻为守, 登禊游亭临南湖,令民竞渡。”时徽宗御制《上巳诗》云: “韶光三月畅元芳,禊饮池边泛羽觞。画鹢翩翩戏龙 虎,一时佳景胜端阳。”

《乾淳岁时记》:“三月三日,殿司真武会。”

《癸辛杂识》:“太学上巳假一日,武学则三日。”

《宋史高丽国传》:“上巳日,以青艾染饼为盘羞之冠。” 《岁华纪丽谱》:“三月三日出北门,宴学射山,既罢,后射 弓。”盖张伯子以是日即此地上升。巫觋卖符于道,游 者佩之,以宜蚕辟灾。轻裾小盖,照烂山阜。晚宴于万 岁池亭,泛舟池中。

元氏《掖庭记》:“每遇上巳日,令诸嫔妃祓于内园迎祥 亭漾碧池,池用纹石为质,以宝石镂成,奇花繁叶,杂 砌其间。上设紫云九龙华盖,四面施帏帏,皆蜀锦为 之。跨池三桥,桥上结锦为亭,中匾‘集鸾’”,“左”匾“凝霞”,右 匾“‘承霄’,三匾雁行相望。又设一横桥,接乎三亭之上, 以通往来,游毕则宴饮于中,谓之‘爽心宴’。”池之旁一 潭曰香泉潭,至此日则积香水以注于池,池中又置 温玉狻猊、白晶鹿、红石马等物,妃嫔浴澡之馀,则骑以为戏,或执兰蕙,或击球筑,谓之水上迎祥之乐。唯 小娥体白而红,著水如桃花含露,愈增妍美。帝曰:“此 夭桃女也。”因呼为赛桃夫人,爱宠有加焉。

《寓圃杂记》:正统十一年,太师英国公暨侯伯二十馀 人,早朝毕奏曰:“臣等皆武夫,不谙经典,愿赐一日假, 诣国子监听讲。”上命以三月三日往。于是太师率诸 侯伯至日到监,始携茶汤果饼之类甚丰。祭酒李先 生时勉命诸生立讲五经各一章,讲罢,赐酒馔奉款, 诸侯伯让曰:“受教之地。”皆就列坐,惟太师与先生抗 礼,饮甚欢。太师屡辞,先生曰:“秀才家饭,不易措置,愿 太师少宽。”后命诸生歌《鹿鸣》之诗,宾主雍雍,抵暮而 散。此亦太平盛事也。

熙朝乐事。三月三日,俗传为北极佑圣真君生辰。佑 圣观中修崇醮事,士女拈香,亦有就家启醮,酌水献 花者。是日,观中有雀竿之戏,其法“树长竿于庭,高可 三丈,一人攀缘而上,舞蹈其颠,盘旋上下,有鹞子翻 身、金鸡独立,锺馗抹额、玉兔捣药”之类,变态多方,观 者目瞪神惊,汗流浃背。而为此技者,如蝶拍鸦翻,蘧 蘧然自若也。是日男女皆戴荠花。谚云。“三春戴荠花。 桃李羞繁华。”

益都《谈资》、薛涛,并久属藩邸。环以栏楯,人不敢汲,专 备制笺之用。每岁以三月三日,汲此井水,造笺二十 四幅,馀者留藩邸中。

《北京岁华记》:“上巳日,上土谷祠。”

《名胜志》:“襄阳县龟山,上有楒。”石襄人以三月三日 来游,卧擦其上,谓可免灾患。

上巳部杂录[编辑]

《风俗通义》:《周礼》: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禊者,洁也, 春者,蠢也,蠢蠢摇动也。《尚书》以殷仲春,“厥民析言”人 解疗生疾之时,故于水上衅洁之也。

《四民月令》:“三月三日以及上除,采柳絮可以愈疮。” 《南岳记》:“南岳山上有飞坛,悬水激石,飞湍百仞。又有 曲水坛,水从石上行,士女临河坛,三月三日所逍遥 处。”

《南方草木状》:“刺桐,其木为材,三月三时布叶繁密,后 有花赤色,间生叶间,旁照他物,皆朱殷然。三五房凋, 则三五复发。如是者,竟岁九真有之。”

《齐民要术五行书》曰:“欲知蚕善恶,常以三月三日,天 阴如无日,不见雨,蚕大善。”

黍米酒法:“预锉麹曝之,令极燥。三月三日,秤麹三斤 三两,取水三斗三升浸麹,经七日,麹发细泡起。然后 取黍米三斗三升,净淘,炊作再馏饭,摊使冷,著麹汁 中,搦黍令散,两重布盖瓮口。候米消尽,更炊四斗半 米酘之。第三酘炊米六斗。自此以后,每酘以渐和米。 瓮无大小,以满为限。酒味醇美,宜合醅饮食之。” 作当梁酒法。当梁下置瓮,故曰“当梁。”以三月三日日 未出时,取水三斗三升,干麹末三斗三升,炊黍米三 斗三升,为再馏黍,摊使极冷,水麹黍俱时下之。三月 六日,炊米六斗酘之。三月九日,炊米九斗酘之。自此 以后,任意酘之,满瓮便止。若欲取者,但言“偷酒”,勿云 “取酒。”假令出一石,还炊一石米酘之,瓮还复满,亦为 神异。

秔米酒法:“三月三日,取井花水三斗三升,绢簁麹末 三斗三升,秔米三斗三升,再馏弱炊,摊令小冷,先下 水麹,然后酘之。七日更酘,用米六斗六升;一七日更 酘,用米一石三斗二升;二七日更酘,用米二石六斗 四升乃止,量酒备足便止。合醅饮者,不复封泥,令清 者,以盆密盖,泥封之,经七日,便极清澄,取清者,然后” 押之。

《三九酒》法:以三月三日收水九斗,米九斗,焦麹末九 斗,先曝干之,一时和之,揉和令极熟。九日一酘,后五 日一酘,后三日一酘,会以只日酘,不得以偶日也。使 三月中,即令酘足,常预作汤,瓮中停之。酘毕,辄使五 升洗手荡瓮,倾于酒瓮中也。

《千金方》:“腰脊作痛。三月三日取桃花一斗一升,并华 水三斗,麹六升,米六斗,炊熟如常酿酒,每服一升,日 三服,神良。”

《食谱》:“张手美家上巳,手里行厨。”

《种树书》常以三月三日雨卜桑叶之贵贱。谚云:“雨打 石头遍,桑叶三钱片。”或曰:“四日尤甚。”杭人曰:“三日尚 可,四日杀”我言四日雨尤贵。

《酉阳杂俎》:“焉耆三日野祀。”

《芥隐笔记》:乐天诗:“去岁暮春上巳,共泛洛水中流。今 岁暮春上巳,独立香山下头。”东坡用之,为海外上巳 诗。

《野客丛谈》:今言五月五日曰重五,九月九日曰重九, 则三月三日亦宜曰重三。观张说文集三月三日诗 “暮春三月日重三。”此可据也。《曲水侍宴》诗“三月重三 日。”此可据也。

《贵耳集》:杨冠卿馆于九江戎司,赵温叔罢相帅荆南道由九江,守帅合宴。杨作致语云:“相公倦台鼎,喜看 衮绣之东归;浔阳无管弦,且听琵琶之旧曲。”温叔再 三称道。蜀中教官作上巳日致语云:“三月三日,多长 安之丽人;一咏一觞,修山阴之旧事。”要作骈俪,当如 此用事。

《癸辛杂识》或云:上巳当作十干之己。盖。古人用日例 以十干,如上辛、上戊之类,无用支者。若首午尾卯,则 上旬无巳矣。故王季夷《上巳词》云:“曲水湔裙三月二”, 此其证也。

《丹铅总录》:禊有春秋。禊,水上祓除也。然有春禊秋禊。 《论语》:“浴乎沂”注:“上巳祓除。”王右军《兰亭》:“暮春修禊”,此 春禊也。马融《西第颂》云:“西北戌亥,元石承输。虾蟆吐 泻,庚辛之域。”刘祯《鲁都赋》曰:“素秋二七,天汉指隅。人 胥祓禳,国子水嬉。”此用七月十四日指秋禊也。 《霏雪录》:“海扇,海中甲物也。其形如扇,背文如瓦,三月 三日”潮尽乃出。

《田家五行》:“三月初三晴,桑叶挂银瓶。”雨打石头斑,桑 叶钱上𨂝。雨打石头流,桑叶好餧牛。 《农政全书》陶弘景曰:“藉姑三月三日采根,曝干,可疗 饥。”

《本草纲目》:梨花如雪,六出上巳,无风则结实必佳。古 语云:“上巳有风梨有蠹。”

《群芳谱》:“三月三日采蔓菁花,阴干为末。空心井花水 下。久服长生,可夜读书。”

《名胜志》:“琴高山隐雨岩,是其控鲤上升之所。岩下有 洞,洞旁有钓台,台下水即琴溪也。每岁上巳前后数 日出小鱼,相传为处士药楂鱼。”

上巳部外编[编辑]

《续搜神记》:“卢充猎,见麞便射,中之,随逐不觉远。忽见 一里门如府舍,问铃下,铃下对曰:‘崔少府也’。进见少 府,少府语充曰:‘尊府君为索小女婚,故相迎耳’。三日 毕,送充至家。母问其状,以对。与崔别后四年,充三月 三日临水戏,遥见水傍有犊车,充往开车户,见崔女 与三岁男共载,情意如初,抱男儿还。充赠金碗,乃别。” 《天上玉女记》:“魏济北郡从事掾弦超,中夜独宿,梦有 神女来从之,自称天上玉女,姓成公,字知琼。如此三 四夕,一旦显然来游,姿颜容体,状若飞仙,遂为夫妇。 后漏泄其事,玉女遂求去,去若飞迅。超忧感积日,几 至委顿去后五年,超奉郡使至洛,到济北鱼山下,遥 望曲道头有一车马,似知琼驰驱前”至,果是也。悲喜 交切,同乘至洛,遂为室家,克复旧好。至太康中犹在, 但不日日往来,每于三月三日辄下,往来经宿而去。 《续文献通考》:宝志,金城人。初,朱氏妇于上巳日闻儿 啼鹰巢中,梯树得之,举以为子。七岁出家,长修禅业, 止江东道林寺。

《启圣录》:“开皇元年三月三日,真武产母左胁,当生之 时,瑞星覆国,天花散漫,异香纷然,身宝光焰充满,王 国土地皆变金玉。”

《蠡海集》:“元帝生于三月三日者,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万物,水之气天一至三而始盛也。”

《传灯录》:泗州僧伽大师者,景龙二年,中宗遣使迎至 辇毂,命住大荐福寺。三年三月三日,大师示灭,敕令 就荐福寺漆身起塔。忽臭气满城,帝祝返师归临淮。 言讫,异香腾馥。帝问万回曰:“僧伽大师何人耶?”曰:“观 音化身耳。”

道𪩘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古人岂 不道今日三月三?”僧曰:“学人不会。”师曰:“止止!不须说, 我法妙难思。”

清明部汇考[编辑]

《易通卦验》:

白阳云[编辑]

清明,白阳云出《奎》。

《孝经纬》
[编辑]

清明[编辑]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万物至此,皆洁齐而 清明矣。

《汲冢周书》
[编辑]

时训解[编辑]

清明之日桐始华。

《淮南子》
[编辑]

天文训[编辑]

春分加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音比仲吕。

《荆楚岁时记》
[编辑]

寒食事考[编辑]

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 日,造《饧大麦粥

据历合在清明前二日,亦有去冬至一百六日者。《琴操》曰:“晋文公与介子绥俱亡,子绥割股以啖文公。文公复国,子绥独无所得。子绥作《龙蛇之歌》而隐,文公求之不肯出,乃燔左右木,子绥抱木而死。文公哀之,令人五月五日不得举火。” 又周举《移书》及魏武《明罚令》,陆翙《邺中记》并云:“寒食断火,起于子推。” 《琴操》所云子绥,即推也。又云五月五日,与今有异,皆因流俗所传。据《左传》及《史记》,并无介子推被焚之事。按《周书司烜氏》,“仲春以木铎循火禁干国中。” 注云:“为季春将出火也。” 今寒食准节气是仲春之末,清明是三月之初,然则禁火盖周之旧制。陆翙《邺中记》曰:“寒食三日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煮作” 粥。《玉烛宝典》曰:“今人为大麦粥,研杏仁为酪,引饧沃之。” 孙楚《祭子推文》云:“干饭一盘,醴酪二盂。” 是其事也。

𩰚鸡镂鸡子,𩰚鸡子。

按《玉烛宝典》曰:“此节城市尤多𩰚鸡卵之戏。” 《左传》有季郈𩰚鸡,其来远矣。古之豪家,食称画卵,今代犹染蓝茜杂色,仍加雕镂,递相饷遗,或置盘俎。《管子》曰:“雕卵,熟斲之,所以发积藏,散万物。” 张衡《南都赋》曰:“春卵夏笋,秋韭冬菁。” 便是补益滋味。其𩰚卵则莫知所出。董仲舒书云:“心如宿卵,为体内藏,以据其刚。” 髣,髴,𩰚理也。

打球、秋千、《施钩》之戏

按刘向《别录》曰:“蹴鞠,黄帝所造,本兵势也。或云起于战国。按鞠与球同,古人蹋蹴以为戏也。” 《古今艺术图》云:“秋千,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趫者。施钩之戏,以绠作篾缆相𦊰,绵亘数里,鸣鼓牵之。求诸外典,未有前事。公输子游楚,为舟战,其退则钩之,进则强之,名曰钩强。时越遂以钩为戏,意起于此。” 《涅槃经》曰:“𩰚轮骨轮索,其秋千之戏乎?” 秋千亦施钩之类也。

《农政全书》
[编辑]

清明杂占[编辑]

谚云:“清明无雨少黄梅, 清明晒得杨柳枯,十只粪 缸九只浮。” 《清明午前晴,早蚕熟。午后晴,晚蚕熟。 清明日喜晴。谚》云:“檐头插柳青,农人休望晴。檐头插 柳焦,农人好作娇。”

《遵生八笺》
[编辑]

清明事宜[编辑]

《云笈七签》曰:清明一日,取榆柳作薪煮食,名曰“换新 火”,以取一年之利。

《济世仁术》曰:“寒食日,水浸糯米一二升,逐日换水,至 小满,漉起晒干,炒黄水调涂。治跌打损伤及恶疮神 效。”

清明日日未出时,采荠菜花,候干作灯杖,可辟蚊蛾, 清明日三更,以稻草缚花树上,不生刺毛虫。

《本草纲目》
[编辑]

清明[编辑]

清明日贮井水,谓之“神水。”宜浸造诸风,脾胃虚损。诸 丹丸散及药酒,久留不坏。

清明日,取戌上土,同狗毛作泥,涂房户内穴,蛇鼠诸 虫永不入。

寒食日。取三姓人家面各一合。五月五日午时采青 蒿自然汁和丸绿豆大。诸疟久疟。临发日早。无根水 下一丸。一方加炒黄丹少许。德生堂方

《酌中志略》
[编辑]

宫中清明[编辑]

清明秋千节,戴柳枝于发。坤宁宫及后各宫,皆安秋 千一座。凡各宫之沟渠,俱于此时濬之。竹篾排棚、大 水桶、天沟水管,俱于此时油捻之,并铜缸俱刷换以 新汲水也。凡内宫院宇大者,俱制席箔为凉棚,以绳 收放取阴也。

《直隶志书》
各省风俗同者不载
[编辑]

宛平县[编辑]

清明日,“男女簪柳出扫墓,担樽榼,挂纸钱,拜者、酹者、 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以纸钱置坟巅。既而趋芳树, 择园圃,列坐馂馀而后归。”

东安县[编辑]

《清明插柳看花》,前五七日,人家男妇各祭扫坟墓,至 日仍祭先于堂。

怀柔县[编辑]

三月寒食拜墓,大约农家每年常忧春旱,四时皆忌。 甲子雨。清明以前种者曰“风生”,清明以后种者曰雨 生。又俗云:“此时为苦,春头每候榆柳芽发,采以代谷。”

永平府[编辑]

冬至后百五日为寒食,清明节也。俗多以前两日为 寒食,前一日为蛆日造醯酱,忌节日造生蛆。当清明, 官祭厉冢展墓,挂纸钱,增新土作面燕及蛇,插柳枝 标于户,以迎元鸟。男女并出祭扫。次日,妇告归宁而 展墓连日,倾城踏青看花,挑菜簪柳𩰚百草。谚云:“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白首。家家树秋千,为戏闺人挝。子” 儿赌胜负,童子团纸为风鸢,引绳而放之山原。车马 尊罍相接道隅,馂馀而多醉歌矣。

任丘县[编辑]

清明日,隆师放学士女戴柏叶杨柳。

元氏县[编辑]

三月清明日,又谓之“花节。”市彩花,置酒宴会。

冀州[编辑]

寒食清明日,取柳插门,及男女簪之,曰“令目清勿盲。”

《山东志书》
[编辑]

邹平县[编辑]

寒食,嫁出女皆归宁母家祀祖。以正月所积面,点磨 为粉,合家食之,不举火,犹古“禁烟”遗意焉。

淄川县[编辑]

《寒食作炊饭》。或曰:“推饭本于介子推,云是禁火遗意 也。”

新城县[编辑]

清明前一日墓祭,至日捐谢。一切征侣出郊,《秋千蹴 鞠》。

齐河县[编辑]

《清明》田家饭,牛益以干糒。

阳信县[编辑]

清明日作浆水饭牛。

沂州[编辑]

三月清明节作“《面燕》,插柳于上,阴干。”预治小儿泄泻。

堂邑县[编辑]

清明士女戏秋千,名《摆疥》。

临清州[编辑]

寒食用“《魏武制》,不禁火。”

寿光县[编辑]

寒食、清明二日,禁火踏青作戏场,或演梨园,或扮巫 鼓,士女云集,阗喧于道人家。植双木于院落,系绳板 为秋千,唐人所谓“半仙戏”也。又或于市町广场竖巨 木高数丈,缚车轮于木杪,而垂屈板于周遭,有多至 三十二索者。横巨木于下而以人力推转。妇女靓妆, 盘旋空中,飞红飏紫,翩若舞蝶,千百为群,蹴尘竞赴, 大抵皆齐民,中下之家也。失其阃教矣。

诸城县[编辑]

寒食日断火,取面团如拳大馅之,以枣蒸熟,挂当风 处,阴干。暑月儿童患泻者,以为细末,蜜调啖之,瘥。

新河县[编辑]

清明日,男女皆插柳枝,各祭先垄。是月,家置秋千为 戏,谓之《释闺闷》。

饶阳县[编辑]

清明东风,主收谷黍南风,主田禾通安西风,主通收 乌麦北风,主在农无功。

曲周县[编辑]

“三月清明,马医夏畦之鬼,无不受子孙祭享。”设奠荒 郊,空山哭声,行人堕泪。

邯郸县[编辑]

清明赴先茔拜扫,设神食,焚纸,添墓土,俱于本日,无 先期后期者。是日多殡葬。从阴阳家言,“诸凡无忌也。”

福山县[编辑]

《寒食,城外三里许断火》,俗传“是日举火则冰雹。”

栖霞县[编辑]

寒食,扫墓野祭,归则合族长幼,陈祭馀享焉,谓之“房 食。”

《山西志书》
[编辑]

盂县[编辑]

寒食日,“士女标楮。”

临晋县[编辑]

清明日,妇女不做生活,曰“青盲日。”

《河南志书》
[编辑]

巩县[编辑]

清明祭外亲冢,祀青苗、牛王、洪山诸神。

孟津县[编辑]

清明插青苗于麦地。

《陕西志书》
[编辑]

富平县[编辑]

清明,每户请名山之泉源水,共礼一神,刑牲祷丰,曰 “游水。”亦有在六月六日、十三日举者。

同州[编辑]

清明前二日寒食,为冷面、枣、䭅上坟拜扫。回则折柳 枝插门,以纸钱缚树身,且以围其釜,曰:“能避虫蚁。”

平凉府[编辑]

《清明祭祖妣。插柳观河津。赏花群饮泾上修禊》。

《江南志书》
[编辑]

高淳县[编辑]

清明后,村落迎神赛社,闾里各治具,集优演戏。若延 大宾,以必得为胜。又以降神谈祸福鼓众,至有吞盏 吐火为幻者。官下令禁革,辄曰:“于地方不利

常熟县[编辑]

儿童放纸鸢,以清明日止,曰“放断鹞。”

嘉定县[编辑]

清明前两日谓之寒食。人有新亡者,其家必倍悲痛, 名“新寒食。”至戚则往祭其几筵,俗呼“排座。”

太仓州[编辑]

清明次日称白躐蹋墓祭必设鲙残鱼,合家至墓所 挂墓。

崇明县[编辑]

清明,县官祭厉坛,例迎城隍神社火,或涂粉墨,扮故 事,遍游城市。

松江府[编辑]

三月清明节,拜扫先茔,悬纸钱,谓之“标墓。”先节三日, 郡牒城隍神,至期诣厉坛,仗卫整肃,郡民执香花拥 导者甚众。至晚,复以华灯迎归。七月十五日、十月初 一日,皆如之。又清明日雨,百果损。

武进县[编辑]

《方茂山》以清明日为“《龙母化身》之日”,竞趋拜祷。

仪真县[编辑]

清明前后三五日,邑人各挟鸡豚以享墓。士女靓容 冶服,游集胜地,侪辈壶榼络绎于道,文人载酒赋诗。 陟北山登眺,较胜东西二郊。

高邮州[编辑]

清明节,人家各携男女具时馐于墓,祭祀郊外罗绮 炫目,亦有盛声乐,移舟车,集胜地而饮者,陆曰“踏青”, 水曰“游湖”,在清明前后,数日乃已。

兴化县[编辑]

“清明佩柳祀先先。”后十日扫墓洒麦饭,挂纸钱。

徽州府[编辑]

“清明淘新泉,洁湛饎酿酒浆。”是夜雨伤麦,民伺雷发 声,捕蜧于大石山中,为腊以治疟。

贵池县[编辑]

三月清明,祭蚕姑,妇女制米茧,祀蚕姑,以祈蚕。

《浙江志书》
[编辑]

杭州府[编辑]

清明前三日为寒食节,人家皆插檐柳,虽曲坊小巷, 亦青青可爱,往时多取之。湖堤曾记昔人诗云:“莫把 青青都折尽,明朝更有出城人。”南北两山墓祭者尤 多,提携男女,酒壶肴榼,村店山家,分馂游息。至暮则 花鼓土宜,捆载而归。尼庵道院,寻芳讨胜,各有买卖 赶趁等人,盖无日不在春风歌舞中也。

海宁县[编辑]

清明夜,育蚕之家各裹蚕子于绵衣中,卧身下,谓蚕 得人气,始生。

嘉兴县[编辑]

清明晚食青螺,谓之《挑青》。

海盐县[编辑]

《清明日,沈荡。有龙舟之戏》。

石门县[编辑]

清明日奉蚕种,浴于川。

桐乡县[编辑]

清明日,农家妇女出避于外,名曰“避青。”晚食螺蛳曰 “挑青。”盖蚕病不硕,名“青娘”,故云。

乌程县[编辑]

清明晚,育蚕之家设祭以禳白虎。门前用石灰画弯 弓之状,盖祛蚕祟也。

温州府[编辑]

清明扫墓而祭,多有邀亲朋拏舟,击鼓铿金,类游湖 者。

瑞安县[编辑]

“清明祭扫,拾香草为寒食,设牲醴,会族属酹于墓所”, 鼓吹尽日而返,如此者殆月馀。

《江西志书》
[编辑]

新建县[编辑]

清明拜扫,俗尚春饼,城面以麦,乡面以米,薄者佳。

宁州[编辑]

《清明前后夜雨,无麦》。

德兴县[编辑]

三月清明,始种早秧。

永丰县[编辑]

清明扫墓,以前三后七为期。大家刲羊豕,编户亦治 肴簌为祭具,糅米粉作果,谓之“茧果。”或压黏米为糍, 粺沃以饧,谓之“饭果”,犹仍寒食之风。盘堆槁鯹及笋 薤,以为时食。插竹挂楮钱,子孙皆缟素罗拜,痛哭而 归。妇女不上冢,唯窀窆时送之。

安义县[编辑]

清明,各家子孙载酒果,设祭先茔。时俗祭扫,男妇偕 行,惟“安义”子孙行祭,妇女不与,亦雅俗也。

建昌府[编辑]

清明作《饤子食》,犹存禁烟寒食之意,半月乃罢。

===万安县===清明各家采山上水牛花作《鸳鸯巢扫坟》。

《湖广志书》
[编辑]

德安府[编辑]

清明日采柳枝供家神,亦或插于鬓,俱醮先茔曰“迎 来”盈月方止。

云梦县[编辑]

《寒食日,蚕妇验蚕事》。“午前晴,早蚕成。午后晴,晚蚕成。” 历试不爽。

石首县[编辑]

清明,官吏率僧道官、乡耆等致祭无祀鬼魂,令僧道 张法乐施食。随布秧种。有毛谷,有冷谷,名曰撒谷,落 田蓄苗。有金包银谷,有广东谷,有红谷,有糯谷,俱于 是日落种蓄秧,俟月满分插。至于时物,则藜藿野生, 竹笋芽苗。乡村男妇采此常餐。《童谣》曰:“虾蟆叫春,老 到拔竹笋。”藜蒿。音快。断也。

长沙府[编辑]

清明,俗人插柳,谓之《记年华》。

浏阳县[编辑]

寒食,《荆楚岁时记》云:“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 雨,谓之寒食。”《风土记》同。然则寒食当在清明前一日。 《癸辛杂识》云:“冬至后百六日为寒食。”则即以清明为 寒食矣。《幼学记》注云:“据历,寒食合在清明前二日。”沈 佺期诗云:“岭外逢寒食,春来不见饧。洛阳新甲子,何 日是清明。”苏子瞻词云:“寒食清明都过了。”可知原是 “两日。”窃意古人称寒食为百五之辰,亦称清明为百 六之辰,知清明在寒食后一日。而或有云清明前三 日者,益非矣。因其相接,故人止称清明,不言寒食也。

衡州府[编辑]

清明,农人始渍种。谚曰:“二月清明莫在前,三月清明 莫在后。”盖因时播种,早则春寒未除,缓则秧迟也。

永州府[编辑]

清明日,侵晨汲水,以新瓮蓄之,经数月而味色不变, 造酒尤佳。

宁远县[编辑]

三月“清明节,浸晚谷,种芽方萌,布满腴田,蓄水就燠 以生麦,喜风畏雨。九疑山中,采茶掘笋,以备馈遗。”

新田县[编辑]

清明日,男女折柳枝插头上,各家备酒肴祖茔祭扫, 谓之“挂青。”是日宜晴,俗云:“清明晴,万物成。”

《福建志书》
[编辑]

福州府[编辑]

寒食开花园州园在衙门之西,所谓春台馆是也。岁 二月启钥,纵民游赏,常阅一月,与民同乐也。 游山 州民踏青东郊尤盛,多拾野菜煮臛,谓之煮菜臛,亦 唐人杏粥榆羹之意也。太守以假日拉僚属登临 墓祭,士庶不令庙祭,宜许上墓,自唐明皇始。柳宗元 文近世礼重拜扫,《五代史》曰“野祭而焚纸钱”,谓是也。

建阳县[编辑]

清明日宜晴恶雨,晴则麦熟棉花熟。

《广东志书》
[编辑]

乳源县[编辑]

清明前十日,俗呼“禁风”,各戴桃叶于首。

始兴县[编辑]

《寒食大水鱼》,上滩《鲤鲩》。青鱼之类,沿河逆流而 上,设鲤排逆之,一入不得出,大者重数十斤。

埔阳县[编辑]

清明,人家以艾叶和米为粿,具牲醴谒墓,举族颁胙。 东坡谓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日上冢是也。列 祖墓远者以次举行,至四月八日乃止。谚云“是日闭 墓。”

阳江县[编辑]

清明展墓,自是日为始,至谷雨止,谓之“划青醮山”,亲 朋相陪,馂馀以为乐。

广宁县[编辑]

清明拜扫坟茔,自节日起,谓之“拜山。”

《广西志书》
[编辑]

横州[编辑]

清明,乡人取柳叶与田螺浸水洗目,取其能光明。

《云南志书》
[编辑]

建水州[编辑]

清明日,祭北厂义冢。经管绅士备猪羊酒果祭品,先 订期通衢合郡士民公祭颁胙讫,仍以牲醴分祭四 处义冢及表忠祠。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