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戎政典/第241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经济汇编 戎政典 第二百四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二百四十一卷
经济汇编 戎政典 第二百四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戎政典

 第二百四十一卷目录

 屯田部汇考一

  汉文帝一则 武帝元鼎一则 征和一则 昭帝始元二则 元凤三则 宣帝地节二

  则 神爵二则 元帝永光一则 建昭一则

  后汉光武帝建武七则 明帝永平一则 章帝建初一则 章和一则 和帝永元一

  则 安帝永初一则 元初一则 廷光一则 顺帝永建二则 阳嘉一则 献帝建安二则

   后主建兴一则

  魏邵陵厉公正始一则 陈留王咸熙一则

  吴大帝黄武一则

戎政典第二百四十一卷

屯田部汇考一[编辑]

[编辑]

文帝十一年募民耕塞下[编辑]

按《汉书文帝本纪》,不载。按晁错、傅错上守边备塞、 劝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曰:“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 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然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 更,不知敌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 之。以便为之高城深堑,具蔺石,布渠荅,复为一城。其 内城间百五十步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毋 下”千家,为中周虎落。先为室屋,具田器,迺募罪人及 免徒复作,令居之;不足,募以丁奴婢赎罪,及输奴婢 欲拜爵者;不足,迺募民之欲往者,皆赐高爵,复其家, 予冬夏衣廪食,能自给而止。郡县之民得买其爵,以 自增至卿。其亡夫若妻者,县官买予之。“人情非有匹 敌,不能久安其处。塞下之民禄利不厚,不可使久居 危难之地。敌人入驱而能止其所驱者,以其半予之 县官,为赎其民。如是则邑里相救助,赴敌不避死,非 以德上也。欲全亲而利其财,此与东方之戍卒,不习 地势而心畏敌者,功相万也。”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 使远方亡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亡系掳之 患,利施后世,名称圣明。“其与秦之行怨民,相去远矣。” 上从其言,募民徙塞下。错复言:“陛下幸募民相徙,以 实塞下,使屯戍之事益省,输将之费益寡,甚大惠也。 下吏诚能称厚惠,奉明法,存恤所徙之老弱,善遇其 壮士,和辑其心而勿侵刻,使先至者安乐而不思故 乡,则贫民相寡而劝往矣。臣闻古之徙远方,以实虚 也,相其”阴阳之和,尝其水泉之味,审其土地之宜,观 其草木之饶,然后营邑立城,制里割宅,通田作之道, 正阡陌之界,先为筑室,家有一堂二内,门户之闭,置 器物焉,民至有所居,作有所用,此民所以轻去故乡 而劝之新邑也。为置医巫,以救疾病,以修祭祀,男女 有昏,生死相恤,坟墓相从,种树畜长,室屋完安,此所 以使民乐其处而有长居之心也。臣又闻古之制边 县以备敌也,使五家为伍,伍有长;十长一里,里有假 士;四里一连,连有假五百假五百帅名也“十连一邑,邑有假 候”,皆择其邑之贤材,有护习地形、知民心者,居则习 民于射法,出则教民于应敌。故卒伍成于内,则军正 定于外。服习以成,勿令迁徙,幼则同游,长则共事。夜 战声相知,则足以相救;昼战目相见,则足以相识;驩 爱之心,足以相死。如此而劝以厚赏,威以重罚,则前 死不还踵矣。所徙之民,非壮有材力,但费衣粮,不可 用也。虽有材力,不得良吏,犹亡功也。陛下绝匈奴不 与和亲,臣窃意其冬来南也,壹大治则终身创矣。欲 立威者,始于折胶,来而不能困,使得气去,后未易服 也。愚臣亡识,唯陛下财察。

武帝元鼎六年始令塞卒屯田张掖酒泉郡[编辑]

按《汉书武帝本纪》:“六年,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 郡,徙民以实之。”按《食货志》:“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 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

征和四年六月桑弘羊请屯田轮台诏不许[编辑]

按《汉书武帝本纪》,不载。按《西域傅》,武帝初通西域, 置校尉屯田渠犁。是时军旅连出,师行三十二年,海 内虚耗。征和中,贰师将军李广利以军降匈奴。上既 悔远征伐,而搜粟都尉桑弘羊与丞相御史奏言:“故 轮台以东,捷枝、渠犁皆故国,地广饶水草,有溉田五 千顷以上,处温和,田美,可益通沟渠,种五谷,与中国 同时熟,其旁国少锥刀贵,黄金采缯,可以易谷食,宜 给足,不可乏。臣愚以为可遣屯田卒诣故轮台以东, 置校尉三人分护,各举图地形,通利沟渠,务使以时 益种五谷。张掖、酒泉遣骑假司马为斥候,属校尉,事 有便宜,因骑置以闻。田一岁有积谷,募民壮健有累 重敢徙者,诣田所,就畜积为本业,益垦溉田,稍筑列亭,连城而西,以威西国,辅乌孙为便。臣谨遣征事臣 昌,分部行边,严敕太守、都尉,明烽火,选士马,谨斥候, 蓄茭草。愿陛下遣使使西国,以安其意。臣昧死请上。” 迺下诏深陈既往之悔,曰:“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 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 轮台西于车师千馀里,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 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朕不忍闻。”由是不复出军。 按圣学格物通作征和四年六月

昭帝 年用桑弘羊前议屯田轮台[编辑]

按《汉书昭帝本纪》,不载。按《西域傅》,初,贰师将军李 广利击大宛,还,过杅弥,杅弥遣太子赖丹为质于龟 兹,广利责龟兹曰:“外国皆臣属于汉,龟玆何以得受 杅弥质?”即将赖丹入至京师,昭帝乃用桑弘羊前议, 以杅弥太子赖丹为校尉将军田轮台。轮台与渠犁 地皆相连也。

始元二年冬,调故吏将屯田张掖郡。

按:《汉书昭帝本纪》云云。

元凤三年正月诏上所赐牛勿收责[编辑]

按《汉书昭帝本纪》:三年正月诏曰:“非丞相御史所请, 边郡受牛者勿收责。”

应劭曰:“武帝始开三边,徙民屯田皆与犁牛,后丞相、御史复间有所请,今敕自上所赐与勿收责,丞相所请,乃令其顾税耳。”

元凤四年,从鄯善王请,遣司马吏士屯田伊循 按:《汉书昭帝本纪》,“四年夏四月,诏平乐监傅介子,持 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县北阙,封义阳侯。”楼兰王名安西 域傅作尝互异 按《西域傅》,元凤四年,平乐监傅介子斩楼 兰王尝归首,驰傅诣阙,县首北阙下,封介子为义阳 侯,乃立尉屠耆为王,更名其国为鄯善。王自请天子 曰:“身在汉久,今归单弱,而前王有子在,恐为所杀。国 中有伊循城,其地肥美,愿汉遣二将屯田积谷,令臣 得依其威重。”于是汉遣司马一人,吏士四十人田伊 循以填。音竹刃反抚之。其后更置都尉。伊循官置始此。 元凤五年六月。发三辅及郡国恶少年吏有告劾亡 者屯辽东。

按:《汉书昭帝本纪》云云。

宣帝地节二年遣使屯田渠犁及车师[编辑]

按《汉书宣帝本纪》,不载。按《西域傅》地节二年,汉遣 侍郎郑吉、校尉司马憙将免刑罪人田渠犁,积谷欲 以攻车师。至秋收谷,吉、憙发城郭诸国兵万馀人,自 与所将田士千五百人,共击车师,攻交河城,破之。王 尚在其北石城中,未得会军食尽,吉等且罢兵,归渠 犁田。秋收毕,复发兵攻车师王于石城。王闻汉兵且 至,北走匈奴求救,匈奴未为发兵。王来还,与贵人苏 犹议,欲降汉,恐不见信。苏犹教王击匈奴边国小蒲 类,斩首,略其人民以降吉。车师旁小金附国随汉军 后盗车师。车师王复自请击破金附。匈奴闻车师降 汉,发兵攻车师。吉、憙引兵北逢之,匈奴不敢前。吉、憙 即留一候,与卒二十人,留守王吉等引兵归渠犁。车 师王恐匈奴兵复至而见杀也,迺轻骑奔乌孙。吉即 迎其妻子置渠犁东。奏事至酒泉,有诏还田渠犁及 车师,益积谷以去西国侵匈奴。吉还,傅送车师王妻 子诣长安,赏赐甚厚。每朝会四裔,常尊显以示之。于 是吉始使吏卒三百人别田车师得降者,言单于。大 臣皆曰:“车师地肥美,近匈奴,使汉得之,多田积谷,必 害人国,不可不争也。”果遣骑来击田者,吉迺与校尉 尽将渠犁田士千五百人往田,匈奴复益遣骑来。汉 田卒少,不能当,保车师城中。匈奴将即其城下谓吉 曰:“单于必争此地,不可田也。”围城数日,迺解。后常数 千骑往来守车师,吉上书言:“车师去渠犁千馀里,间 以河山,北近匈奴,汉兵在渠犁者势不能相救,愿益 田卒。”公卿议以为“道远烦费,可且罢车师田者。”诏遣 长罗侯将张掖、酒泉骑出车师北千馀里,扬威武。车 师旁匈奴引去,吉迺得出归渠犁。凡三校尉屯田。 《按辛庆忌傅》。庆忌少以父任为右校丞,随长罗侯常 惠屯田乌孙赤谷城,与歙侯战。

地节三年,车师东徙,遣屯士分田以实其地。

按《汉书,宣帝本纪》不载。按匈奴傅地节三年,西域 城郭共击匈奴,取车师国,得其王及人众而去。单于 复以车师王昆弟兜莫为车师王,收其馀民东徙,不 敢居故地,而汉益遣屯士分田车师地以实之。

神爵元年后将军赵充国言屯田之计[编辑]

按《汉书宣帝本纪》云云。按《赵充国傅》,元康三年,先 零与诸羌种豪解仇交质,充国曰:“宜遣使者行边兵。” 两府白遣义渠安国,安国至,召先零诸豪三十馀人 斩之。诸降羌恐怒,劫略小种,背畔犯塞。安国骑三千 为戎所击,失亡车重兵器甚众。安国引还,至令居以 闻。是岁神爵元年春也。时充国年七十馀,上问谁可 将者,充国曰:“无逾老臣者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充国至金城,以远斥候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 壁,持重爱士卒,先计后战。酒泉太守辛武贤奏以七月上旬赍三十日粮,分兵并出张掖、酒泉,合击䍐幵 在鲜水上者。拜武贤破羌将军,嘉纳其册,以书敕让 充国。充国迺上书陈兵利害曰:“臣位至上卿,爵为列 侯,犬马之齿七十六,独思惟兵利害至熟悉也。于臣 之计,先诛先零,则䍐幵之属不烦兵而服;不服,涉正 月击之,以今进兵,不见其利。”六月戊申奏。七月甲寅, 玺书报从充国计,后䍐竟不烦兵而下。其秋,充国病, 上赐书曰:“制诏后将军闻苦脚胫寒泄,将军年老加 疾,一朝之变不可讳,朕甚忧之。今诏破羌将军诣屯 所为将军副,急因天时大利,吏士锐气,以十二月击 先零羌,即疾剧留屯毋行,独遣破羌彊弩将军。”时羌 降者万馀人矣。充国度其必坏,欲罢骑兵屯田以待 其敝,作奏未上,会得进兵玺书,中郎将卬惧,使客谏 充国曰:“诚令兵出,破军杀将,以倾国家,将军守之可 也。即利与病,又何足争?一旦不合上意,遣绣衣来责 将军,将军之身不能自保,何国家之安?”充国叹曰:“是 何言之不忠也!本用吾言,羌戎得至是耶?往者举可 先行羌者,吾举辛武贤丞相御史复白遣义渠安国, 竟沮败羌。金城、湟中谷斛八钱,吾谓耿中丞籴二百 万斛谷,羌人不敢动矣。耿中丞请籴百万斛,迺得四 十万斛耳。义渠再使,且费其半。失此二册,羌人故敢 为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既然矣。今兵久不决,四 裔卒有摇动,相因而起,虽有知者,不能善其后,羌独 足忧耶?吾固以死守之,明主可为忠言。”遂上《屯田奏》 曰:“臣闻兵者,所以明德除害也。故举得于外,则福生 于内,不可不慎。臣所将吏士马牛食,月用粮谷十九 万九千六百三十斛,盐千六百九十三斛,茭槁二十 五万二百八十六石,难久不解,繇役不息。又恐它国 卒有不虞之变,相因并起,为明主忧,诚非素定庙胜 之册。且羌戎易以计破,难用兵碎也,故臣愚以为击 之不便。”计度临羌东至浩亹,羌戎故田及公田,民所 未垦,可二千“顷以上,其间邮亭多坏败者。臣前部士 入山伐材木,大小六万馀枚,皆在水次。愿罢骑兵,留 弛刑应募。及淮阳、汝南步兵与吏士私从者合凡万 二百八十一人,用谷月二万七千三百六十三斛,盐 三百八斛,分屯要害处。冰解漕下,缮乡亭,浚沟渠,治 湟、狭以西道桥七十所,令可至鲜水左右”田事。出“赋 人二十亩。至四月草生,发郡骑及属国戎骑伉健各 千,倅马什二,就草为田者游兵,以充入金城郡,益积 畜,省大费。今大司农所转谷至者,足支万人一岁食。 谨上田处及器用簿,惟陛下裁许。”上报曰:“皇帝问后 将军言,欲罢骑兵,万人留田。即如将军之计,寇当何 时伏诛?兵当何时得决?熟计其便。”复奏。充国上状曰: “臣闻帝王之兵,以全取胜,是以贵谋而贱战。战而百 胜,非善之善者也。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今 羌亡其美地,荐草,愁于寄托远遁,骨肉离心,人有畔 志。而明主般师罢兵,万人留田,顺天时,因地利,以待 可胜之寇。虽未即伏辜,兵决可期月而望。羌戎瓦解, 前后降者万七百”馀人,及受言去者凡七十辈,此坐 支解羌戎之具也。臣谨条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 步兵九校,吏士万人,留屯以为武备。因田致谷,威德 并行,一也;又因排折羌戎,令不得归肥饶之墬,贫破 其众,以成羌戎相畔之渐,二也;居民得并田作,不失 农业,三也;军马一月之食,度支田士,一岁罢骑兵,以 省“大费,四也。至春省甲士卒,循河湟漕谷至临羌,以 视羌戎,扬威武,傅世折冲之具,五也。以闲暇时,下所 伐材,缮治邮亭,充入金城,六也。兵出,乘危徼幸,不出, 令反畔之寇窜于风寒之地,离霜露疾疫瘃墯之患, 坐得必胜之道,七也。亡经阻、远追死伤之害,八也。内 不损威武之重,外不令寇得乘闲之埶,九也。又亡惊 动河南大幵、小幵,使生他变之忧,十也。治湟中道桥, 令可至鲜水,以制西域,信威千里,从枕席上过师,十 一也。大费既省,繇役豫息,以戒不虞,十二也。留屯田 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臣充国材下,犬马齿衰,不 识长册,惟明诏博详公卿,议臣采择。”上复赐报曰:“皇 帝问后将军言十二便。”闻之,羌虽未伏诛,兵决可期 月而望。期月而望者,谓今冬邪?谓何时也?将军独不 计羌闻兵颇罢,且丁壮相聚,攻扰田者及道上屯兵, 复杀略人民,将何以止之?又大幵、小幵前言曰:“我告 汉军,先零所在,兵不往击,久留得亡效五年时,不分 别人而井击我”,其意常恐。今兵不出,得亡变生,与先 零为一。将军,熟计复奏。充国奏曰:“臣闻兵以计为本, 故多筭胜,少筭先零羌精兵今馀不过七八千人,失 地,远客分散,饥冻,䍐幵莫须,又颇暴略,其羸弱畜产, 畔还者不绝。皆闻天子明令相捕斩之赏。臣愚以为 羌破坏可日月冀,远在来春,故曰兵决可期月而望。 窃见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馀里,乘塞列 隧,有吏卒数千人,羌数大众攻之而不能害。今留步 士万人屯田,地埶平易,多高山远望之便,部曲相保, 为壍垒木樵,校联不绝,便兵弩,饬斗具,㷭火幸通,埶 及并力以逸侍,劳兵之利者也。臣愚以为屯田,内有亡费之利,外有守御之备。骑兵虽罢,羌见万人留田, 为必禽之具,其土崩归德,宜不久矣。从今尽三月,羌 马羸瘦,必不敢捐其妻子于它种中,远涉河山而来 为寇。又见屯田之士精兵万人,终不敢复将其累重 还归故地。”是臣之愚计,所以度羌且必瓦解其处,不 战而自破之册也。至于羌小寇盗,时杀人民,其原未 可卒禁。臣闻战不必胜,不苟接刃;攻不必取,不苟劳 众。诚令兵出,“虽不能灭先零,亶能令羌绝不为小寇, 则出兵可也。即今同是,而释坐胜之道,从乘危之埶 往,终不见利,空内自罢敝,贬重而自损,非所以视蛮 裔也。又大兵一出,还不可复留,湟中亦未可空,如是, 繇役复发也。且匈奴不可不备,乌桓不可不忧。今久 转运烦费,倾我不虞之用,以澹一隅,臣愚以为不”便。 校尉临众,幸得承威德,奉厚币,拊循众羌,谕以明诏, 宜皆乡风。虽其前辞,尝曰:“得亡效,五年宜亡,它心不 足,以故出兵。”臣窃自惟念,奉诏出塞,引军远击,穷天 子之精兵,散车甲于山野,虽亡尺寸之功,媮得避嫌 之便?而亡后咎馀责,此人臣不忠之利,非明主社稷 之福也。臣幸得奋精兵,讨不义,久“留天诛,罪当万死。 陛下宽仁,未忍加诛,令臣数得熟计。愚臣伏计熟甚, 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惟陛下省察!”充国奏每 上,辄下公卿议。臣。初是充国计者什三,中什五,最后 什八。有诏诘前言不便者,皆顿首服。丞相魏相曰:“臣 愚,不习兵事利害,后将军数画军册,其言常是,臣任 其计,可必用也。”上于是报充国曰:“皇帝问后将军上 书言羌戎可胜之道,今听将军,将军计善其上留屯 田及当罢者人马数,将军强食慎兵事,自爱。”上以破 羌、强弩将军数言当击,又用充国,屯田处离散,恐羌 犯之,于是两从其计。诏两将军与中郎将卬出击,强 弩出,降四千馀人;破羌,斩首二千级;中郎将卬斩首 降者亦二千馀级,而充国所降复得五千馀人。诏罢 兵,独充国留屯田。

《神爵三》年,始置都护,以“屯田校尉”属之。

按《汉书宣帝本纪》,不载。按《西域傅》,自贰师将军伐 大宛之后,西域震惧,多遣使来贡献。汉使西域者益 得职,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 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至宣帝时,遣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数国。及破姑师 未尽殄,分以为车师前后王及山北六国。时汉独护 南道,未能尽并北道也,然匈奴不自安矣。其后日逐 王畔单于,将众来降,护鄯善以西,使者郑吉迎之。既 至,汉封日逐王为归德侯,吉为安远侯。是岁,神爵三 年也。乃因使吉并护北道,故号曰“都护。”都护之起,自 吉置矣。僮仆都尉由此罢,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于 是徙屯田田于北胥、《鞬披》、莎车之地。屯田校尉始属 都护。都护督察乌孙、康居诸外国动静,有变,以闻,“可 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都护治乌垒城,去阳关二千 七百三十八里,与渠犁田官相近。土地肥饶,于西域, 为中故都护治焉。

元帝永光二年西羌反遣右将军冯奉世击破之诏留吏士屯田以备要害[编辑]

按《汉书元帝本纪》:“二年秋七月,西羌反,遣右将军冯 奉世击之。八月,以太常任千秋为奋威将军,别将五 校并进。”按《冯奉世傅》,“永光二年秋,陇西羌彡姐旁 种反,诏召丞相韦元成、御史大夫郑弘、大司马车骑 将军王接、左将军许嘉、右将军奉世入议。是时岁比 不登,京师谷石二百馀,边郡四百,关东五百,四方饥 馑”,朝廷方以为忧,而遭羌变,元成等漠然,莫有对者。 奉世曰:“羌戎近在竟内,背畔,不以时诛,亡以威制远 蛮,臣愿帅师讨之。”上问用兵之数,对曰:“臣闻善用兵 者,役不再兴,粮不三载,故师不久暴而天诛亟决。往 者数不料敌而师至于折伤,再三发軵,则旷日烦费, 威武亏矣。今反贼无虑三万人,法当倍用六万人。然 羌戎弓矛之兵耳,器不犀利,可用四万人,一月足以 决。”丞相、御史两将军皆以为民方收敛时,未可多发 万人屯守之,且足。奉世曰:“不可。 天下被饥馑,士马羸 耗,守战之备,久废不简。四裔皆有轻边吏之心,而羌 首难。今以万人分屯数处,敌见兵少,必不畏惧,战则 挫兵病师,守则百姓不救。如此,怯弱之形见,羌人乘 利,诸种并和,相扇而起。臣恐中国之役,不得止于四 万,非财币所能解也。故少发师而旷日,与一举而疾 决,利害相万也。”固争之不能得。有诏益二千人,于是 遣奉世将万二千人骑,以将屯为名。师古曰且云领兵屯田不言讨 贼“典属国任立;护军都尉韩昌为偏裨。到陇西,分屯 三处:典属国为右军,屯白石;护军都尉为前军,屯临 洮;奉世为中军,屯首阳西极上。前军到降同阪,先遣 校尉在前,与羌争地利,又别遣校尉救民于广阳谷, 羌戎盛多,皆为所破,杀两校尉。奉世具上地形、部众 多少之计,愿益三万六千人,乃足以决事。”书奏,天子 大为发兵六万馀人,拜太常弋阳侯任千秋为奋武 将军以助焉。十月,兵毕至陇西。十一月,并进。羌戎大破,斩首数千级,馀皆走出塞。兵未决间,汉复发募士 万人,拜定襄太守韩安国为建威将军。未进,闻羌破 还。上曰:“羌戎破散,创艾,亡逃出塞,其罢吏士,颇留屯 田,备要害处。”

建昭三年置戊己校尉屯田车师[编辑]

按《汉书元帝本纪》:建昭三年“秋,使护西域骑都尉甘 延寿、副校尉陈汤挢发戊己校尉屯田吏士及西域 胡兵,攻郅支单于。”

师古曰:“挢与‘矫’”同。戊己校尉者,镇安西域,无常治处,亦犹甲乙等各有方位,而戊与己四季寄王,故以名官也。时有戊校尉,又有己校尉。一说戊己位在中央,今所置校尉处三十六国之中,故曰戊己。

按“《西域傅》,元帝时置。戊己校尉,屯田车师前王庭。”

后汉[编辑]

光武帝建武四年遣刘隆屯田武当[编辑]

按《后汉书光武帝本纪》不载。按《刘隆傅》,建武四年 拜诛卤将军,讨李宪,宪平,遣隆屯田武当。

建武五年,张纯屯田南阳,马援求屯田上林苑中,许 之。

按《后汉书光武帝本纪》不载。按张纯傅,五年拜太 中大夫,使将颍川突骑,安集荆、扬,部督委输,监诸将 营,后又将兵屯田南阳。按《马援傅》,“隗嚣遣长子恂 入质,援因将家属随恂归洛阳,居数月而无它职任。 援以三辅地旷土沃,而所将宾客猥多,乃上书求屯 田上林苑中,帝许之。”

建武六年,诏以屯粮差积减租如旧制。又屯田顺阳、 新安。

按《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建武六年十二月“癸巳,诏曰: 顷者师旅未解,用度不足,故行什一之税。今军士屯 田,粮储差积,其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

按《李通傅》,“建武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卤将。”

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 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按《王霸傅》,“建武五年 春,帝使太中大夫持节拜霸为讨卤将军。六年,屯田 新安。”

建武七年,诏杜茂屯田晋阳、广武。

按《后汉书光武帝本纪》不载。按《杜茂傅》,七年,诏“茂 引兵北屯田晋阳广武以备寇。”

建武九年,王霸屯田函谷关。

按《后汉书光武帝本纪》。不载。“按王霸傅”云云。

建武十二年,遣杜茂将众郡弛刑屯北边。

按《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十二年十二月,遣骠骑大将 军杜茂,将众郡弛刑,屯北边,筑亭候,修烽燧。按《杜 茂傅》,建武十二年,遣谒者段忠将众郡弛刑配茂,镇 守北边。因发边卒,筑亭候,修烽火,又发委输金帛缯 絮供给军士,并赐边民冠盖相望。茂亦建屯田,驴车 转运。

建武二十一年,始建三营于边郡,屯田殖谷。

按:《后汉书光武帝本纪》,不载按《郡国志注》,应劭《汉 官》曰:“世祖中兴,海内人民可得而数,裁十二三。边陲 萧条,靡有孑遗,障塞破坏,亭隧绝灭。建武二十一年, 始遣中郎将马援、谒者分筑烽候堡壁,稍兴立郡县 十馀万户,或空置太守令长,招还人民。上笑曰:‘今边 无人,而设长吏治之,如春秋素王矣’。”乃建立三营,屯 田殖谷,弛刑谪徒,以充实之。

明帝永平十六年命将伐北匈奴破之留兵屯伊吾卢城[编辑]

按《后汉书明帝本纪》,“十六年春二月,遣太仆祭彤出 高阙,奉车都尉窦固出酒泉,驸马都尉耿秉出居延, 骑都尉来苗出平城,伐北匈奴。窦固破呼衍王于天 山,留兵屯伊吾卢城”按《西域傅》,“十六年,明帝乃命 将帅北征匈奴,取伊吾卢地,置官禾都尉以屯田,遂 通西域。于寘诸国皆遣子入侍。西域自绝六十五载, 乃复通焉。”按《窦融傅》,帝欲击匈奴,通西域,以窦固 明习边事。十五年冬,拜为奉车都尉。明年,固与耿忠 率酒泉、敦煌、张掖甲卒,及卢水羌戎万二千骑,出酒 泉塞,击呼衍王,追至蒲类海,留吏士屯伊吾卢城。

章帝建初二年三月罢伊吾卢屯兵[编辑]

按《后汉书章帝本纪》云云按《顺帝本纪》注:“章帝建 初二年。罢伊吾卢屯田。”

章和二年以邓训为护羌校尉击迷唐远徙罢屯兵置弛刑徒屯田[编辑]

按《后汉书,章帝本纪》,不载。按《邓训傅》,“章和二年,护 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等,由是诸羌大怒, 谋欲报怨,朝廷忧之,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训发湟 中羌兵四千人,出塞,掩击迷唐于写谷。迷唐远徙,馀 皆款塞纳质。遂罢屯兵,各令归郡,惟置弛刑徒二千 馀人,分以屯田,为贫人耕种,修理城郭坞壁而已。”

====和帝永元十四年从曹凤言建复西海郡广开屯田列屯夹河合三十四部====按《后汉书和帝本纪》,“十四年春二月,缮修故西海郡, 徙金城西部都尉以戍之。”按《西羌傅》,永元十四年, 周鲔坐畏懦征侯霸,代为校尉。安定降羌烧何种胁 诸羌数百人反叛,郡兵击灭之,悉没入弱口为奴婢。 时西海及大小榆谷左右无复羌寇,隃麋相曹凤上 言:“西戎为害,前世所患。臣不能纪古,且以近事言之。 自”建武以来,其犯法者常从烧当种起。所以然者,以 其居大小榆谷,土地肥美,又近塞内诸种,易以为非, 难以攻伐。南得锺存,以广其众,北阻大河,因以为固, 又有西海鱼盐之利,缘山滨水,以广田畜,故能强大。 常雄诸种,恃其权勇,招诱羌戎。今者衰困,党援坏沮, 亲属离叛,馀胜兵者不过数百,逃亡栖“窜,远依发羌。 臣愚以为宜及此时建复西海郡县,规固二榆,广设 屯田,隔塞羌戎交关之路,遏绝狂狡窥欲之源。又殖 谷富边,省委输之役,国家可以无西方之忧。”于是拜 凤为金城西部都尉,将徙士屯龙耆。后金城长史上 官鸿上开置归义、建威屯田二十七部。侯霸复上置 东、西邯屯田五部,增留、逢二部,帝皆从之。列屯夹河, 合三十四部。

安帝永初元年罢西域屯田[编辑]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不载。按《梁慬傅》,延平元年拜 西域副校尉。慬行至河西,会西域诸国反叛,攻都护 任尚于疏勒。尚上书求救,诏慬将河西四郡羌胡五 千骑驰赴之。慬未至而尚已得解。会征尚还,以骑都 尉段禧为都护,西域长史赵博为骑都尉。禧、博守他 乾城。他乾城小,慬以为不可固,乃谲说龟兹王白霸, 欲入共保其城,白霸许之;吏人固谏,白霸不听。慬既 入,遣将急迎禧、博,合军八九千人。龟兹吏人并叛其 王,而与温宿、姑墨数万兵反,共围城。慬等出战,大破 之。连兵数月,胡众败走。乘胜追击,凡斩首万馀级,获 生口数千人,骆驼畜产数万头,龟、玆乃定。而道路尚 隔,檄书不通。岁馀,朝廷忧之,公卿议者以为“西域阻 远,数有背叛,吏士屯田,其费无已。”永初元年,遂罢都 护,遣骑都尉王弘发关中兵迎慬禧、博及伊吾、卢柳 中屯田吏士。按西羌傅列屯夹河三十四部,其功 垂立。至永初中,诸羌叛,乃罢。

元初六年遣行长史索班屯田伊吾[编辑]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不载。按《西域傅》,“自敦煌西出 玉门、阳关,涉鄯善北通伊吾千馀里,自伊吾北通车 师前部、高昌壁千二百里,自高昌壁北通后部金满 城五百里”,此其西域之门户也。故戊己校尉更互屯 焉。伊吾地宜五谷桑麻蒲萄,其北又有柳中,皆膏腴 之地,故汉常与匈奴争车师、伊吾,以制西域焉。元初 六年上遣行长史索班将千馀人屯伊吾以招抚之, 于是车师前王及《鄯善》王来降。

延光三年以班勇为西域长史屯田柳中[编辑]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不载。按《班勇傅》,“延光二年夏, 以勇为西域长史,将兵五百人出屯柳中。明年正月, 勇至楼兰,以鄯善归附,特加三绶。而龟兹王白英犹 自疑未下。勇开以恩信,白英乃率姑墨、温宿,自缚诣 勇降。勇因发其兵步骑万馀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 匈奴伊蠡王于伊和谷,收得前部五千馀人。”于是前 部始复开通,还屯田柳中。按《西域傅》,“延光二年,敦 煌太守张珰上书陈三策,帝纳之。乃以班勇为西域 长史,将弛刑,士五百人西屯柳中,勇遂破平车师。”自 建武至于延光,西域三绝三通。

顺帝永建五年移两河屯田还湟中[编辑]

按《后汉书顺帝本纪》,不载。按《西羌傅》,顺帝永建元 年,陇西锺羌反,校尉马贤将七千馀人击之,战于临 洮,斩首千馀级,皆率种人降,进封贤都乡侯。自是凉 州无事。至四年,尚书仆射虞诩上疏曰:“臣闻子孙以 奉祖为孝,君上以安民为明,此高宗、周宣所以上配 汤武也。《禹贡》雍州之域,厥田惟上。且沃野千里,谷稼 殷积。又有龟兹盐池,以为民利。水草丰美,土宜产牧, 牛马衔尾,群羊塞道,北阻山河,乘阸据险,因渠以溉, 水舂河漕,用功省少,而军粮饶足。”故孝武皇帝及光 武筑朔方,开西河,置上郡,皆为此也。而遭元元无妄 之灾,众羌内溃,郡县兵荒,二十馀年。夫弃沃壤之饶, 损自然之财,不可谓利;离河山之阻,守“无险之处,难 以为固。今三郡未复,园陵单外,而公卿选懦,容头过 身,张解设难,但计所费,不图其安。宜开圣德,考行所 长。”书奏,帝乃复三郡,使谒者郭璜督促徙者各归旧 县,缮城郭,置候驿。既而激河浚渠为屯田,省内郡费 岁一亿计。遂令安定、北地、上郡及陇西、金城常储谷 粟,令周数年。马贤以犀苦兄弟数背叛,因系质于令 居。其冬,贤坐征免,右扶风韩皓代为校尉。明年,犀苦 诣皓,自言求归故地,皓复不遣,因转湟中屯田,置两 河间,以逼群羌。皓复坐征张掖太守马续代为校尉。 两河间羌以屯田近之,恐必见图,乃解仇诅盟,各自 儆备。续欲先示恩信,乃上移屯田还湟中,羌意乃安。 永建六年春三月辛亥,复伊吾屯田,复置伊吾司马一人。

按《后汉书顺帝本纪》云云。按《西域傅》六年。“帝以伊 吾旧膏腴之地。傍近西域。匈奴资之以为钞暴。复令 开设屯田。如永元时事。置伊吾司马一人。”

阳嘉元年置元菟郡屯田更增置湟中屯田五部[编辑]

按《后汉书顺帝本纪》,“阳嘉元年十二月庚戌,复置元 菟郡屯田六郡。”按《西羌傅》,“阳嘉元年,以湟中地广, 更增置屯田五部,并为十部。”

献帝建安元年募民屯田许下州郡列置田官[编辑]

按《后汉书。献帝本纪》。不载按《魏志太祖本纪》。“建安 元年。用枣祇、韩皓等议。始兴屯田。”

《魏书》曰: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馀,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公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彊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列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按《魏志》国渊傅,太祖欲广置屯田,使国渊典其事。渊 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 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

按《晋书食货志》:“建安元年,车驾至洛阳,宫闱荡涤,百 官披荆棘而居焉。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尚书 郎官自出采梠,或不能自反,死于墟巷。魏武之初,九 州云扰,攻城略地,保此怀民,军旅之资,权时调给。于 时袁绍军人,皆资椹枣,袁术战士,取给蠃蒲。魏武于 是乃募良民,屯田许下,又于州郡列置田官,岁有数” 千万斛,以充兵戎之用。汉自董卓之乱,百姓流离,谷 石至五千馀万,人多相食。魏武既破黄巾,欲经略四 方,而苦军食不足,羽林监颍川枣祗建置《屯田议》,魏 武乃令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 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世之良式也。”于是 以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屯田许下,得谷百万 斛。郡国列置田官,数年之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祗 死,魏武后追思其功,封爵其子。

建安十四年,以刘馥为扬州刺史,屯田合肥。

按《后汉书献帝本纪》,不载。按《魏志太祖本纪》,“十四 年七月,置扬州郡县长吏,开芍陂屯田。”按《刘馥传》, “馥为扬州刺史,广屯田,兴治芍陂及茹陂、七门、吴塘 诸堨,以溉稻田,官民有畜。”按《仓慈傅》慈始为郡吏, 建安中,太祖开募屯田于淮南,以慈为绥集都尉。 按《晋书食货志》,“魏武以沛国刘馥为扬州刺史,镇合 肥,广屯田”,修芍陂、茹陂、七门、吴塘诸堨,以溉稻田,公 私有畜,历代为利。

按《通鉴》,“建安五年冬,以刘馥为扬州刺史。十四年秋 七月,曹操军合肥,开芍陂屯田。庐江太守李述,攻 杀扬州刺史严象,庐江梅干、雷绪、陈兰等,各聚众数 万,在江淮间。曹操表沛国刘馥为扬州刺史。时扬州 独有九江,馥单马造合肥空城,建立州治,招怀干绪 等,皆贡献相继。数年中,恩化大行,流民归者以万数。 于”是广屯田,兴治芍陂及茹陂、七门、吴塘诸堨,以溉 稻田。官民有畜,乃聚诸生,立学校,又高为城垒,多积 木石,以修战守之备。

后主建兴十二年四月丞相亮屯田渭南[编辑]

按《蜀志后主傅》不载。按《诸葛亮傅》十二年,亮与司 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伸,是以 分兵屯田,为久住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 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编辑]

邵陵厉公正始二年置淮南北屯田[编辑]

按《魏志邵陵厉公本纪》不载。按《邓艾傅》:艾迁尚书 郎,时欲广田畜谷,为灭贼资,使艾行陈项已东,至寿 春,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 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乃著《济河论》以 喻其指。又以为“昔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许都,以制 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 功费巨亿,以为大役。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 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 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水丰常收三倍 于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 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众之五年食也。以 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宣王善之。事皆施行。

按《晋书食货志》,“邓艾陈屯田之计,宣帝善之,皆如艾 计施行。遂北临淮水,自锺离而南,横石以西,尽泚水, 四百馀里,五里置一营,营六十人,且佃且守,兼修广 淮阳百尺二渠,上引河流,下通淮颍,大治诸陂于颍 南颍北穿渠三百馀里,溉田二万顷。淮南淮北,皆相 连接,自寿春到京师,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 每东南有事,大将出征,汎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 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

陈留王咸熙元年罢屯田官[编辑]

按:《魏志陈留王本纪》:“咸熙元年,罢屯田官,以均政役, 诸典农皆为太守,都尉皆为令长,劝募蜀人能内移 者,给廪二年,复除二十岁。”

[编辑]

大帝黄武五年春令诸将屯田[编辑]

按:《三国吴志孙权傅》:“黄武五年,陆逊以所在少谷,表 令诸将增广农亩。权报曰:‘甚善。今孤父子亲自受田, 车中八牛以为四耦,虽未及古人,亦欲与众均等其 劳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