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云南志/卷10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目录 正德云南志
◀上一卷 卷十 下一卷▶

云南志卷十 志十[编辑]

鹤庆军民府[编辑]

东至北胜州界五十里,西至丽江军民府界二百里,南至大理府邓川州界一百二十里,北至丽江军民府界七十里,东北到永宁府四百九十里,东南到北胜州清水驿一百九十里,西南到邓川州浪穹县一百六十里,西北到丽江军民府巨津州三百一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千一百六十里,至应天府八千二百四十里,至顺天府一万三千六百九十里。

建置沿革[编辑]

东汉为永昌郡西北之境,唐时为越析诏之地,夷名鹤川、様共川,俱无城邑。开元木阁罗鳯合六诏为一,称南诏,始于様共置谋綂郡,叚氏改谋綂府,即八府之一也。元宪宗三年内附,置鹤州,㝷置二千户,仍称谋綂,属大理上万户。至元十一年,复为鹤州,为燕王分地,后陞鹤庆府,寻改为鹤庆路。本朝洪武十五年,克大理,总管高隆降,病卒。未㡬,普颜都高叛,王师讨之,隆子仲率众归附,改路为府,后改为鹤庆军民府,亲领编户一十三里,领州二。

  • 剑川州 在府城西九十里剑川湖。西夷六。罗鲁,唐时为义督罗鲁城,一名剑川。昔浪穹诏与南诏战败,走保剑川,改称剑浪诏。后为南诏所并,置剑川节度,其酋徙居剑𧸘西北四百里,号号剑羌。蒙氏终,至段氏,攺为义督𧸘。元初置义督千户,至元中改剑川县,属鹤庆路。本朝洪武十七年升为川,编户一十八里。
  • 顺州 在府城东一百二十里。唐时地名牛睒,南诏徙诸浪人居之与罗落么㱔蛮杂处,后罗落蛮酋成斗,族渐盛,迁居牛赕,至十三世孙自瞠,犹属大理。元初内附,至元间置顺州,属北胜府。本朝洪武十九年改今属,编户三里。

郡名[编辑]

鹤川唐时名,谋綂元名

山川[编辑]

  • 峰顶山 在府城东七里,峯峦起伏,南接龙珠山,北抵丽江界,下有五泉,可以溉田。
  • 龙珠山 在府城南二十里,前耸后平,下有石穴,漾井江过焉。每岁四月,郡人祀之,以禳水灾。
  • 方丈山 在府城南一百里。巍然峻拔,山半有洞,中有池,深不可测,水滴岩下如方响音。昔蒙氏罗阁鳯琢观音像于壁,故又名观音山。南诏名山凡十七,此其一也。
  • 天马山 在府治南三十里,首高于中,其状如马,故名。锐似笔,又名笔峯山。
  • 拱靣山 在府治西北五里,高数百丈,上一峯耸秀拱向,林峦环映,可卜阴晴,山有白石嶙嶙,望如积雪,亦一方佳胜。
  • 逢密山 在府城西北二十五里,三峯峭拔,耸入云霄,山腰有洞,洞高阔各二三丈,约深二三里,土人十五日燃松明入洞,游其山,在逢密郷,故名。
  • 金华山 在剑川州治西,其山脉自西畨界罗均山盘曲而来,延亘二十馀里,山顶常有紫色如金,又顶尖而麓阔平,形如金。
  • 青崖山 在剑川州治东八里,有石崖如列翠屏。
  • 夜合山 在剑川州治南二十里,其形如卧牛,山之麓有河流,夜闻其声如牛饮然。
  • 石罗摩山 在剑川州治东北七十里,峯高百馀丈,屹立如巨人状,故又名将军山。
  • 石宝山 在剑川州治西南七十里,层崖峭壁,上有石坪,方数十亩,昔为高僧养道之所,中有观音晒袈裟、安宝瓶迹,亦佳景也。
  • 剑和山 在剑川州治西四里,形状如剑,故名。
  • 公山 在顺州治北,峯峦耸㧞,高百馀丈,后麓平秀,有数小峯萦回相顾,雨霁则霞彩乎层见,州人有病则祷焉。
  • 乌铺山 在顺州西南一十里,林木葱蒨,每秋则有乌鸟栖其上。
  • 漕峯山 在顺州治北,与公山并峙,约高百馀丈,土人以其与公山并,又名母山,常有鹤翔鸣于上。
  • 杨保山 在顺州治东北六里许,下有池,长蒲草,四时常青。
  • 象鼻岭 在府治南五十里,形如象鼻,故名。
  • 桑岭 在剑川州治东十里。
  • 金沙江 在府治东七十里,阔一里许,其深莫测,内出金沙如糠秕,故名。
  • 漾共江 一名鹤川,阔三十丈馀,源出丽江界,流经府治东南,至龙珠山麓,群山环合,水无所泄,则潴而为湖,又名漾共湖,漏入石穴,至三庄后出入金沙江,相传神僧赞陀崛多用锡杖卓穿龙珠山麓以泄水。
  • 长康河 在府治南十里许,源出黒龙潭,郡南民田多资灌溉。
  • 三庄河 在府治南三十里,与漾共川石穴圻出水,合流入金沙江。
  • 桑木箐河 在府治南一百馀里。出鱼,味甚美。
  • 河头溪 在顺州东北的里郷十馀里。灌田甚多,至春温暖可浴。
  • 剑川湖 在剑川州西北七十里。山顶有泉,广可半亩,流注州东为此湖。周数十里,土人大之曰海。绕流罗鲁城,出赵州境。有河泊所,岁办鱼课米九十九石三斗、钞五千六百二十七贯。
  • 剑川 在州东南。水分为三,形如川字,深浅不同,皆趋漾备江,而平川一望四十馀里。
  • 牛甸湖 在顺州东二里。
  • 温泉 有六:一在府治南十里,流出宣化关山下,浴可去疾。傍有寒泉,与温泉合流,有灌溉之利。一在府治东南一百三十里大梦村,泉自石岩流出,猪而为池。宽四十馀步,深四尺,温煖㓗净。每岁季春,郡人有痞病者,往浴其中。一在府治观音山驿南七里。一在驿南十里。一在剑川州治南五里。一在治西一里。皆温洁可浴。
  • 灵泉 在剑川州治南四十里。源出石宝山下,其泉寒冽。土人有患疫疠者,取其水,盛以竹筒,悬之于门,其患遂愈,号曰灵泉。
  • 龙潭 有四:一在府治西五里许,名西龙潭。郡人筑土为池,以蓄水灌田,又名清池。宽百馀文,前有一小土山如台,每夜月临台,水光月色,皎然相荡,如烁玉镜。一在府治西南七里,名南龙潭。一在西北十里,名北龙潭。一在宣化关北六十里,名黒龙潭。其源俱从石岩下涌出,各宽三十馀丈,深不可测。流灌原田,四时不竭。相传俱有龙伏其中,遇旱祷雨辄应。工人或渔之,则阴云满山,雨电倏至,而伤苗稼。其灵如此,郡人祀之甚严。
  • 弥沙盐井 在州西南一百五十里弥沙浪郷,出卤泉,煮为盐块,形如马蹄,今置司諀之。
  • 桥后井 在州治西南一百四十里,有卤,煮以为盐,其课附弥沙井。

形胜[编辑]

  • 左丽江石剑湖 元志。
  • 峦嶂明秀 郡志。

山川[编辑]

  • 险厄 顺州志。
  • 山全金体,水列川形 剑川。州志。
  • 南带洱水,北枕石门 本府志。
  • 列岫连环 郡之四面有方丈诸山,皆郁耸相连,以拱郡治,有若环然,而不见其缺也。
  • 平川弥望 即鹤川也。

土产[编辑]

马蹄盐剑川州出。 榧子 松子 毡 麝府州俱出。 黄著 白石菜 麻黄 茯苓 黄精 大黄 降香石花菜 龙须菜俱顺州出。

户口[编辑]

  • 户 三千八百一十五。
  • 口 六万一百三十五。

田粮[编辑]

  • 田 官民田地一千一十顷八十二亩一分五厘。
  • 粮 夏税小麦正耗三千三百一十二石二斗九升,秋粮米正耗三千九百二十三石一斗三勺。

屯田[编辑]

  • 田百户屯 在府治南三里。
  • 周百户屯 在府治西北三里。
  • 赵百户屯 在府治南三里。
  • 阮百户屯 在府治西南三里。
  • 何百户屯 在府治南五里。
  • 百户屯 在府治北八里。
  • 罗陋川屯 在府冶南一百四十里,俱大理卫前前、右右二千户所。

风俗[编辑]

  • 其民朴悍而好嚚讼 元志。
  • 人性稍刚,好带弓矢 郡志。
  • 阻险立寨 境内多么㱔蛮,依江阻险,酋寨星列,无所綂摄,少不如意,辄相攻杀,此其故俗也。
  • 士慕诗书 自设立学校以来,土慕诗书,争先入学,而登科之士常不乏人。郡志。
  • 习俗异尚 凡近州治而居者,多汉僰人,稍知向学,而其习俗与山后人及罗罗、么㱔不同,盖亦杂处而不能尽变也。
  • 笃信巫鬼 州与浪穹接境,亦有山后人,凡有争讼,不告官,必杀鸡狗誓神,以求平其屈直。有病不服药,亦惟祭鬼,虽死不悔。俱剑川。州志。
  • 其俗椎鲁 境内多罗罗,皆
  • 鹤庆御城 洪武二十年建,周遭四百五十九丈,开二门,南曰镇远,北曰安定,其教场在北门外。

驿堡[编辑]

  • 在城驿 在府治南半里,洪武十八年建,永乐十四年毁于火。正綂,十一年知府林道节、通判王想重建,隶本府。
  • 观音山驿 在府治西南一百二十里,洪武二十年建,弘治八年知府贺从政重修,隶本府

哨戍[编辑]

  • 黒泥局哨 在府治西南三十五里。
  • 鹿池哨 在府治西三十里,俱在府土军。
  • 汝南坡哨 在府治西四十里,大理卫前所官军。
  • 板桥哨 在府治西南一百一十里,本府土军。
  • 炼坪哨 在剑川州洽东北二十五里。
  • 梅树坪哨 在剑川州治北三十里。
  • 白蜡涧哨 在剑川州治西南二十里。
  • 石钟山哨 在剑川州治西南六十里。
  • 水次坪哨 在剑川州治西南六十里。
  • 冥涧哨 在剑川州治南五十里。
  • 萌桥哨 在剑川州治东南五十里,俱本州土兵。
  • 梅坡岭哨 在顺州的里郷东山顶上,弘冶十五年建,本州土军。

铺舎[编辑]

  • 在城铺 在府治南半里,洪武十九年建。
  • 长康铺 在府治南十里,洪武十九年建。
  • 班登铺 在府治东南三十里,洪武十九年建。
  • 宣化关铺 在府治西南二十五里,洪武十九年建。
  • 黒泥局铺 在府治西南三十里,弘治六年建。
  • 三场旧铺 在府治西南七十里,洪武十九年建。
  • 大登錬 在府治北二十五里,洪武十九年建。
  • 鹦哥水铺 在府治东南四十里,弘治六年建。
  • 渡口铺 在府治东八十里,成化十五年建。俱隶本府。
  • 州前铺 在剑川州治西半里许。
  • 清水江铺 在剑川州治东四十里。
  • 易堤坪铺 在剑川州治南三十里。俱知州郑尚和重建。
  • 桥后铺 在剑川州治西南四十里。
  • 羊层铺 在剑川州治西三十里。
  • 颠场铺 在剑川州治北三十里。
  • 州前铺 在顺州治雨半里。
  • 乌铺 在顺州治西南三十里。

关梁[编辑]

  • 玄化关 在府治西南二十五里,洪武二十二年建。
  • 长康桥 在府治南一十里,驿路经行之所。
  • 金登桥 在府治南二十里,跨共江之水,阔三十馀丈,桥长视川之阔六尺,郡人岁治木为之,又于其上列木栏楯,以防坠跌。
  • 通济桥 在府治南一十五里,跨清河之水,初骈木为桥,辄修辄坏,后居人张质始易以石,桥长一丈五尺,阔九尺,往来利之。
  • 象跪桥 在府治北八里象跪村,是村多怪石,巉岩如狼牙,相传昔有白象过此不能行,两足跪地,有顷起行,如履平地,有若神助然,因名。其桥长一十五丈,亦驿路经行之所。
  • 金趐鸟桥 在府治南三里,亦经行官道,初以木为之,修废不时,正綂九年郡人曹政易之以石,傍有金翅鸟庙,故名。
  • 东山桥 在府治东七里,长二十馀丈,军民樵采必由之路。
  • 金沙江渡 在府治东一百二十里,江阔一里许,深不可测,波涛汹涌,入夏则有瘴,不堪止宿,霜降后乃可渡,渡用刳木船二,比之以为固,人亦便之。
  • 江东桥 在剑川州治东北三里。
  • 颠场桥 在剑川州治北二十里,跨丽江九和之水。
  • 罗城桥 在剑川州治南十五里,跨剑海之水。弘治五年本府通判莫丈芳造,十五年同知胡尚安重修。
  • 济川桥 在剑川州南十里,跨剑川湖下流。
  • 乌铺桥 去顺州西南十五里,跨乌铺山之涧。
  • 牛甸桥 在顺州治西南一里,跨湖水下流。已上二桥俱弘治十五年知州封澂同土舎子海重修。

台榭[编辑]

  • 鼓楼 在府治仪门前,成化十七年推官子大节建。剑川州、顺州俱有鼓楼,成化十九年知府贺从政、土官同知子英建。
  • 钟栖 在府治南厷化寺前,元时建。洪武十五年普颜都高叛,火方燃,雨降火㓕,郡人至今传之。
  • 清凉阁 在府治南一里清凉院。阁下有池,水色清碧,中累石山,外列拦楯,前架小桥,续路于山,花木芬芳,池鱼游跃,又名清凉台。能觧登临者,兴当不浅。

祠庙[编辑]

  • 城隍庙 在城中。
  •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城南。
  • 社稷坛 在城西。
  • 厉坛 在城北。剑川州、顺州俱有。
  • 文昌祠 在文庙东。
  • 漾共神祠 在龙珠山下,去府治东南二十里许。相传神僧赞陀崛多能导沚漾共江水以除民患,乃立祠祀焉。树木森茂,民莫敢伐。每岁夏有白鹭来栖其上,至秋则散。
  • 国公祠 在府治南五十里松桂营,洪武十五年建。
  • 关王庙 在御城中东北隅。
  • 东山庙 在府城东一十里峯顶山之麓,蒙氏号安民昭徳福境灵祠。永乐十一年土官知府高兴重建,郡人凡有水旱疾疫辄往祷焉。
  • 龙王庙 有二:一在府治西五里,即西龙潭;一在府治西北十里,即北龙潭。永乐十一年,土官知府高兴重建。郡人凡有旱涝,必往祷焉。
  • 桑岭庙 在剑川州东十里。
  • 灵帝庙 在剑川州治西南一里,金华山前。唐蒙氏建。
  • 北岳庙 在剑川州治西一里。唐蒙氏建。

古迹[编辑]

  • 德望城 在剑川州治南,周五百丈。叚氏时筑,今为民居。
  • 罗鲁城 在剑川州治南。唐时有此城。
  • 松桂营 在府治南五十里,有庙名国公祠。详见祠庙。
  • 废副州、废木按州 二州皆元丰属顾庆府,本朝省。
  • 达子营 在剑川州治东北六里。元世祖征云南,屯兵于此。
  • 水洞 即赞陀崛,多通泄湖水之所。
  • 石洞 在顺州治北五里,漕峯山下。深三丈馀,高一丈馀,四面岩石玲珑。土人逢时节,辄往游乐。
  • 水洞 在顺州治东北六里,杨保郷北。有泉自洞出,四时不竭。州人每遇旱劳,辄往祷马。

宦迹[编辑]

本朝
  • 林遒节 福建莆田人。
  • 王珉 浙江钱塘人。
  • 杨礼和 四川江津人。
  • 胡信直隶母徒人。
  • 张洪定 四川简县人。
  • 张海 山东德州人,进士。先任顺天府丞,改本府知府。㝷陞顺天府尹,兵部侍郎。
  • 贺从政 湖广湘郷人。俱知府。
  • 刘璧 山东夀光人,举人。先任御史,改本府同知。武徤放往,㝷陞湖广副使,改永州知府。
  • 于大节 直隶任丘人,进士。先任监察御史,调本府推官。
  • 封澂 直隶嘉定县人,顺州知州。
  • 刘珏 四川内江人,知府。
  • 刘让 江西吉水人。
  • 李文 浙江义乌人。
  • 郑尚和 湖广麻城人,俱剑川知州。
  • 林恂 山东捿霞人,正德间知府。
  • 丘本重 广东保昌人,正德间剑川知州。
进士
  • 陆经 载道,弘治壬戍进士。

武定军民府[编辑]

东至云南府富民县界一百五十里,西至楚雄府定远县界三百里,南至云南府罗次县界六十里,北至四川会川军民指挥使司界四百五十里,东北到㝷甸军民府二百五十里,东南到富民县利浪驿一百一十里,西南到禄丰县一百六十里,西北到姚州大姚县二百一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二百四十里,至应天府七千三百九十里,至顺天府一万八百三十里。

建置沿革[编辑]

禹贡梁州之界,天文井鬼分野。战国为滇国地。汉属益州郡。蜀汉属建宁郡。隋为昆州地。唐隶姚州,属戎州都督府。昔獹鹿等蛮居之,后附蒙氏。宋时,大理叚氏使乌蛮阿𠠝治此,其后裔孙法瓦浸盛,并纳洟胒共笼等地,以其远祖罗婺为部名。元宪宗四年内附,置罗婺万户府。至元八年,并仁德、于矢二部入罗婺,更置北路总管府,寻改武定路,置南甸县。本朝改为武定军民府。弘治间,省南甸县入府亲领,编户四里,领和曲、禄劝二州,和曲领县一。

  • 和曲州 在府城西南三十里,蛮名叵簉甸,僰𤡊诸种蛮所居。蒙氏时,白蛮㩀其地。至叚氏时,以乌蛮阿𠠝治之,綂于罗婺部。元初,改叵簉甸曰和曲。至元中,升为和曲州。本朝因之,编七里。领县一。
  • 元谋县 在州西北一百七十里。旧名革竹,又名环州。元至元中,置元谋县,属和曲州。本朝因之,编户五里。
  • 禄劝州 在府城东北二十里。旧名洪农碌劵甸,易龙蛮所居。元至元中,置禄劝州,领易笼、石旧二县,属武定路。本朝以易笼县省入州。正德间,又以石旧县省入。编户七里。

郡名[编辑]

罗婺唐名,武定元名

山川[编辑]

  • 狮子山 在府城西八里。高千馀仭,顶有石岩,状如狮子。
  • 三台山 在府城西北八里。高可千仭,叠起如台。
  • 雄轴龙山 在府城西北八十里。形势峭峻,林麓茂密。
  • 猗朵山在和曲州治西北。有泉,下流为南甸河。
  • 佐丘山 在和曲州北一十里。山之中平坦,花木长春。有泽广五亩,水清无盈涸,名马池。一流为勒溪洟,一流为东坡洟。
  • 𫗦哇山 在和曲州西南二十五里。山势险隘,有悬瀑千馀丈,下注成池,夷名𫗦哇洟。每岁暮春,夷民沐浴于此。
  • 住雄山 在元谋县西北一十里。一名法灵山,俗呼环州山。顶摩苍空,壁立万仭。西枕僰陋甸,东连诸山,环于州境。
  • 竹沙雄山 在元谋县西北二百里。高出群山,四面壁立,上富竹木,人迹罕到。
  • 乌蒙山 在禄劝州东北三百里。一名绛云露山,一名雪山。北临金沙江,山有十二峯,界盘七百馀里,耸秀为一州诸山之冠。八九月间,常有雪。其顶有乌龙泉,人莫敢近,近则迅雷暴雨辄至。下流为乌龙河。蒙氏封此山为东岳。
  • 幸丘山 在禄劝州故易笼县之东北。四靣陡绝,顶有三峯,可容数万家。昔为罗婺寨,天生之城,牢不可破。
  • 笔架山 在禄劝州治东南五里许,为州治前案。
  • 法块山 在废石旧县西北三十里。四靣峭立,惟东南有一径,可容单骑。其傍有裒阿龙山。
  • 哇匿歪山 在法块山西。山巅凹而平,可居万家。
  • 红崖峡 在府治东北四十里。崖如赤壁,高千尺许。东枕溪流,险恶难行。弘治间,知府凤英始路之,以便往来。
  • 金沙江 源出吐番共龙川犁牛石下,又谓之犁牛河。流经丽江、鹤庆、北胜、姚安至本府北界,又东入黎溪州。沿江多岚瘴,隆冬行者多流汗。土人云:惟雨中及夜渡可无虞。蒙氏封为四渎之一。元李景山有诗。
  • 勒夷水 自废南甸县境北流入金沙江。
  • 掌鸠水 在废石旧县。其水绕县三靣,九数十渡。
  • 乌龙河 在府治之前五里。源出乌龙洞,溉田数百顷。土人云:洞中有灵物,能兴云雨。故名。
  • 西溪河 源出镇南州,经楚雄至元谋县之西境,下入金沙江。
  • 普渡河 在废石旧县南,东流入金沙江。
  • 惠袅湖 在府城西北六十里。湖方五里,茂林佳木掩映其傍,水色清碧,深不可测。叶落其中,有青鸟辄衔去,土人以为有神。
  • 莲花池 在府治北三里。
  • 香泉 有三:一在府城南二里。其泉春时则香,土人于二三月间具酒肴祭之,然后日汲和酒而饮,谓能愈疾。一在和曲州西十五里。一在废南甸县南三里。皆气味香冽,土人用酸枣、蔗浆、盐、梅和饮之。
  • 冷泉 在和典州西五里,饮之其寒彻骨。
  • 温泉 有二:一在禄劝州南五里,其沸如汤,可𬊈羊豖,土人于春冬竞往浴之。一在元谋县法纳河村。
  • 甘龙泉 在禄劝州西一里许,自石崖流出,经州治,民日汲之。
  • 莲花井 在府治东北,水常清溢,旱亦不涸。汲者不远数里,用之造酒佳。

形胜[编辑]

  • 四维削壁 元志:四维千里,削壁悬崖,水甘草茂,最宜畜牧。
  • 南抵百花,北带金沙 郡志。
  • 东赖𬘩,西姚褒 郡志。
  • 山水险峻,人物殷阜 旧志。
  • 石关㩀险 距和曲州治西南百里,临溪阻山,石磴萦绕,立关㩀险,此其胜也。
  • 两山排闼,一水护田 狮子山。在府治左。三台山。在府治右。两山对峙,势若排闼。而乌龙一河,环绕府前,民居田亩,咸资灌溉。旧志。
  • 溪流萦带,民居参差 禄劝州志。

土产[编辑]

本府元谋县出。 毡 废石旧县出。 麝当归梭罗木香附子破故纸土当归降香檀香酸枣仁各州县俱出身。 枕头瓜 即西瓜,出本府,圆长若枕,故名。其味甘美,非他郡所产者可比。 攀枝花出元谋县,状类绵花,可铺褥。 花尚花出元谋县,树如木槿,其花上下连开,四时红绽。 鸡㙡出本府,六七八月遇雷雨则生,色青白,煮食味如鸡肉,视汴菌尤佳。

户口[编辑]

  • 户 二千九百六十九。
  • 口 四万八千九百八。

田粮[编辑]

  • 田 官民田地三千六百七十一顷八十六亩六分三厘。
  • 粮 夏税小麦正耗七千八百五十石八升二合三勺。秋粮米正耗三千一十四石八十七升二勺。

屯田[编辑]

  • 西营屯 在府治西。云南右卫官军。
  • 畨邑屯 在府治西南。
  • 沙浪屯 在府治南。
  • 牛冲屯 在府治南。
  • 矣薄屯 在府治东南。
  • 姚明屯 在和曲州西南。
  • 廖秀屯 在和曲州南。
  • 小厂屯 在和曲州西。
  • 谢昇屯 在和曲州西。
  • 奴末屯在和曲州南。
  • 王能屯 在和曲州南。
  • 高桥屯 在和曲州西北勒桥铺东。
  • 者常屯 在和曲州东南。
  • 桥头屯
  • 禄妥屯
  • 缉麻屯 在禄劝州南。
  • 石旧屯 在废石旧县。
  • 六块屯 在废石旧县北。
  • 撒麻屯 在废石旧县北。
  • 鹿角屯 在废石旧县西北。俱云南后卫。

风俗[编辑]

  • 男女混杂 郡志:男女好浴,混杂不为耻。
  • 号为难治 元志:叛服不常,号为难治。
  • 松皮覆屋 境内夷罗杂处,屋无陶瓦,惟以松树皮盖之。其屋之中,置床设炉,及炊爨寝处之事,大㮣与僰人同。
  • 交易用盐 士人懋迁有无,惟以盐块行使,不用海𧵅。
  • 俗尚强悍 和曲州多黒爨劳,其强悍为三十九部之最。平居无,则于山谷之间,若鹿豖然。亦有夷僰杂处于州,盏非一类也。
  • 以蓑加毡 禄劝州多罗罗,即黒寸,一名罗婺,又名撒圆。皆被毡,然以莎草编为蓑衣,加于毡衫之上。辈复事,把事不敢服也。
  • 风俗渐变 土人有黒爨、白爨罗、木察、百夷、僰人,种类不一,其婚姻䘮祭之礼甚陋。字习阿爨,字体蚪斗,后知府鳯英葬母,欲用家礼,又延师教子,习读经书。自是民多慕之,陋之俗少革,而近府郷塾习汉字者亦多。

公署[编辑]

  • 洱海道 在府治南,洪武、明建,各州县俱有。
  • 布政司分司 在府治南,各州县俱有。
  • 府治 在南甸村,洪武十六年建,内有经历司、照磨所、常用库,其广盈仓在府治南。
  • 和曲州治 永乐元年建,内有吏目厅。所领:金沙江巡检司,去州一百七十里。龙街关巡检司,去州一百六十里。罗摩耳巡检司,去州一百五十里。
  • 元谋县治 永乐元年建。
  • 禄劝州治 洪武二十二年建,内有吏目厅。其旌善、申明二亭,在州前

驿堡[编辑]

  • 和曲驿 在和曲州西二里,洪武十九年建。
  • 虗仁驿 在和曲州西北一百二十里,洪武十九年建。
  • 姜驿 在金沙江北,去和曲州一百七十里,洪武二十七年建。
  • 环州驿 在和曲州西北一百八十里,洪武十九年建。

哨戍[编辑]

  • 一碗水哨 在府治东南四十里,弘治二年建,和曲州民兵。
  • 鹞鹰山哨 在府治西二十里,弘治二年建,本府民兵。
  • 马头山哨 在元谋县东十里,弘治二年建,本县民兵。

铺舎[编辑]

  • 府前铺 在府治前,隶本府。
  • 冷村铺 在府治东南四十里。
  • 勒桥铺 在府治西八十里,隶本府。
  • 州前铺 在和曲州前。
  • 虗仁铺 在虗仁驿前。
  • 环州铺 在环州驿前。
  • 姜驿铺 在姜驿前。俱隶和曲州。
  • 县前铺 在元谋县前。

关梁[编辑]

  • 右关 在和曲州西南一百里,洪武二十六年建。
  • 石门关 在金沙江边,去和曲州一百七十里,元武德将军安慈建。
  • 龙街关 在龙街关巡检司,永乐五年土官知府萨周建。
  • 小甸关 在小甸关巡检司,永乐五年建。
  • 虎市桥 在府治东北一里,弘治四年土官知府鳯英建。
  • 龙潭桥 在虎市桥东一里,两岸石壁峭立,相对跨以木,桥下有龙潭,深不可测,俗传内有灵物,桥不可甓,甓之则塌。
  • 大营桥 在府治西南五里,弘治十二年土官知府鳯英建。
  • 通远桥 在府治西南,路通元谋县,弘治十二年建,十六年重修。
  • 济溪桥 在府治东南四十里冷村铺东,天顺七年建,弘治十六年重修。
  • 聚保桥 在府治北卓始村,弘治九年建。
  • 陟久罗桥 在府治北易笼他衣艾村,弘治十五年知府鳯英建。
  • 骂勒桥 在府治东北阿甸村,弘治十五年知府鳯英建。
  • 法泥则桥 在府治东北,弘治十七年知府鳯英建。
  • 高桥 在废南甸县西北八十里,正綂十年土官知府阿宁建。
  • 大木桥 在和曲州东二里,正綂十年土官知府阿宁建。
  • 大板桥 在元谋县西一里,正綂十一年土官知县吾起建,成化二十年重修。

台榭[编辑]

  • 钟鼓楼 在府治前,洪武十六年土官知府啇胜建。
  • 挹翠楼 在府治南。
  • 拱辰楼 在府治北。俱弘治三年土官知府鳯英建。

祠庙[编辑]

  • 城隍庙 在府治东。
  •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府治南。
  • 社稷坛 在府治北。
  • 厉坛 在社稷傍。各州县俱有。
  • 文昌祠 在府治东南半里。

古迹[编辑]

  • 诸葛故城 在府治西二里,蜀汉建兴三年,诸葛武侯自大渡河入,驻兵于此,遗址尚存。
  • 儒学旧址 在府治东,元时建,后遭兵燹,洪武三十二年复置,永乐二年裁革,遗址尚存。
  • 武陵洞 在府治北七十里夹甸西山中,深不可测,内有一水流出,又有石人、石兽在其中,以火照之乃见,然不敢出语声,若出声则雷雨辄至。
  • 三石塔洞 在武陵洞西山巅,其顶石层叠如塔者三,内深三十馀丈,有石盆注水,不溢不涸,盆中渍一白石,状如锺,色如冰玉,以墨书之,顷刻浸成黒片。又有石如人立者,如笋下生者,两壁有人形,如画如塑,语则谷声如雷呜,其异如此。
  • 夀胚胎洞 在府西北四十里许山阿,深十馀丈,中有石笋,有石乳自上滴笋,堆凝成质,如手拳然。又有石如夀星者,如狮象者,如盆盂者。
  • 石人 在掌鸠甸,俗传昔有仙翁骑驴至此,驴为道傍石人所骇,仙翁怒,㧞剑斩之,今其身首宛然在。
  • 废易笼县 在禄劝州北一百八十里,地名倍场,有二水相合,绕城而东,蛮语谓洟为水,笼为城,因此为名。昔罗婺大酋居之,为群酋会集之所。元置易笼县,本朝省。
  • 悬女山 在废石旧县南十里许,有二石女悬于山崖,俗传昔有二女于此牧绩,见一虫挥之不去,女怒,击杀之,俄烈风吹女悬于崖下,遂化为石。
  • 废南甸县 附郭。旧名洟陬笼,又名瀼甸,讹曰南甸。元至元间,置南甸县,为武定路附郭。本朝初,改隶和曲州。成化二年,仍改隶本府。弘治间,省入府。
  • 废石旧县 在府治东五里,旧有四甸,曰掌鸠,曰法块,曰抹捻,曰曲蔽,后讹掌鸠为石旧。元至元中,置石葛县。本朝因之。正德间,省入州。

宦迹[编辑]

  • 安慈 武德将军
  • 弄积 慈子。
本朝
  • 啇胜 弄积妻,土官知府
  • 董旻 子。仁江西饶州乐平人,进士,任吏科都给事中,谪任石旧知县。
  • 黄表 廷章江西吉安庐陵人,举人,弘治三年任本府同知,以勤能称。
  • 鳯英 土官知府,后进右参政,仍理府事。
  • 晁必登 澂江通判,升。
  • 张敬 江西临江府清江人,弘治间和曲知州。

云南志卷十

◀上一卷 下一卷▶
正德云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