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第17/2004号行政法规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第17/2004号行政法规
禁止非法工作规章

2000年6月14日
《第17/2004号行政法规》经行政长官何厚铧于2004年5月20日制定,并于2004年6月14日刊登于《澳门特别行政区公报》。

行政长官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五十条(五)项,经征询行政会的意见,制定本行政法规。

第一条 标的[编辑]

本行政法规规定禁止非法接受或提供工作,以及订定相关的处罚制度。

第二条 适用范围[编辑]

为适用本行政法规的规定,下列者视为非法工作:

(一)非居民在未持有为他人进行活动所需的许可下从事活动,即使无报酬者亦然;

(二)非居民虽持有为他人工作所需的许可,但为并非申请聘用该非居民的实体服务,即使有报酬或无报酬者亦然;

(三)除(二)项所指的情况外,非居民虽持有为他人工作所需的许可,但在不遵守相关许可批示强制规定的其他聘用条件下从事活动;

(四)非居民在不遵守下条所定的条件下为自身的利益从事活动。

第三条 为自身利益从事活动[编辑]

一、非居民为自身的利益亲身及直接从事活动必须预先取得为此效力的行政许可。

二、上款规定并不适用于由特别规范许可的非居民亲身及直接为自身利益从事活动的情况。

三、应透过劳工暨就业局向经济财政司司长申请第一款所指的许可,且有关申请应遵守适用于聘用外地雇员的法律制度的程序。

四、单凭开业税务注册经已亲身及直接为自身利益从事活动的非居民,须自本行政法规生效之日起计三十日内申请第一款所指的许可。

第四条 例外情况[编辑]

一、除法律另有规定外,非居民在下列情况下工作,不适用本行政法规第二条(一)项的规定:

(一)住所设于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外的企业与住所设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自然人或法人协定进行指定及偶然性的工程或服务时,尤其是需雇用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外的雇员提供指导性、技术性、品质监控或业务稽核的服务;

(二)住所设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自然人或法人邀请非居民从事宗教、体育、学术、文化交流及艺术活动。

二、在第一款规定的例外情况下,非居民为提供工作或服务而逗留的最长期限为每六个月内连续或间断四十五日。

三、上款所指的六个月期间由非居民合法进入澳门特别行政区之日起计。

四、在第一款(一)项规定的情况下,必须存有非居民实际提供服务的日期记录,并在下款所指的稽查实体要求时出示。

五、劳工暨就业局、治安警察局或海关如认为非居民所从事的活动不符合第一款所指的情况,应立即通知该非居民提供服务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自然人或法人,该自然人或法人在获悉通知后应立即终止该非居民的活动。

第五条 处罚制度[编辑]

违反本行政法规的规定将构成行政违法行为,且不影响倘有的刑事责任。

第六条 缴纳罚款的责任[编辑]

一、违法者须负责缴纳罚款,即使其为法人或属不合规范设立的法人亦然。

二、违法者为法人时,其行政管理机构的成员或以其他方式代表该法人的人,如被判定须对有关违法行为负责,亦须就罚款的缴纳与该法人负连带责任。

第七条 稽查行动[编辑]

一、劳工暨就业局、治安警察局或海关根据所参与的相关范围,负责稽查本行政法规规定的遵守情况。

二、治安警察局或海关在执行第一款所指稽查任务时,如发现违反本行政法规的行为,应编制实况笔录并送交劳工暨就业局,以便确认并酌科罚款。

第八条 通知义务[编辑]

所有公职人员在执行职务时获知违反本法规的情况,须透过填写本行政法规附件所载的表格通知劳工暨就业局,否则将受纪律处分。

第九条 罚款[编辑]

一、对下列情况科处罚款:

(一)凡聘用属第二条(一)项所指情况的非居民的实体或违反第四条所规定的限制及条件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自然人或法人,按所牵涉的每一雇员科处$20,000.00(澳门币贰万元)至$50,000.00(澳门币伍万元)的罚款;不遵守第三条规定而为自身的利益从事活动者,科处相同的罚款;

(二)凡聘用属第二条(二)项所指情况的非居民的实体,按所牵涉的每一雇员科处$10,000.00(澳门币壹万元)至$40,000.00(澳门币肆万元)的罚款;

(三)凡与属第二条(三)项所指情况的非居民维持工作关系的实体,按所牵涉的每一雇员科处$5,000.00(澳门币伍仟元)至$20,000.00(澳门币贰万元)的罚款;

(四)凡在第二条(一)项或(二)项所指情况下从事活动或违反第四条所规定的限制及条件的非居民,科处$5,000.00(澳门币伍仟元)至$20,000.00(澳门币贰万元)的罚款。

二、如经调查后,证实获许可聘用非居民的雇主实体促使或许可非居民为另一未为此效力而获许可的实体服务,同样科处上款(二)项所指的罚款。

第十条 附加处罚[编辑]

如发现第二条(一)项、(二)项或(四)项所指情况,自通知缴纳有关罚款之日起计两年内,该非居民可被禁止在澳门特别行政区从事任何劳务活动,而有关禁止的决定必须通知治安警察局。

第十一条 累犯及其效果[编辑]

一、为适用本行政法规的规定,自确定作出刑罚或处罚的司法裁判或行政决定之日起四年内再违反本法规者,视为累犯。

二、如属累犯,将罚款的下限提高四分之一。

三、当违法者为累犯,上条为附加处罚所定的期限提高至两倍。

第十二条 处罚的职权[编辑]

一、劳工暨就业局负责对违法者提起程序,以及科处本行政法规规定的处罚。

二、罚款的科处程序应遵循经适当配合后的《劳工稽查章程》所规定的步骤。

第十三条 生效[编辑]

本行政法规自公布翌日起生效。

二零零四年五月二十日制定。

命令公布。

行政长官 何厚铧

非法工作举报书[编辑]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
非法工作举报书
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本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身份举报如下:本人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前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进行巡查时(该场所位
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发现非居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7),持有________________(8),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9),
正在上述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上述地点(摊位、场所或公司等)的所有人(或负责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编号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居住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参与是次巡查的工作人员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现连同本人共同签署此
举报书。

举报人
___________________

参与巡查的人员
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指引

(1)举报日期;

(2)举报人姓名;

(3)举报人所属机关和职级;

(4)巡查日期;

(5)被巡查场所的名称;

(6)被巡查场所或公司的地址;

(7)所发现的非居民的姓名;

(8)所发现的非居民持有的证件种类;

(9)所发现的非居民持有的证件编号;

(10)巡查时所发现的非居民正在进行的具体活动;

(11)被巡查地点的所有人或负责人姓名;

(12)所有人或负责人所持的证件种类;

(13)所有人或负责人所持证件的编号;

(14)所有人或负责人的住址;

(15)参与巡查的其他工作人员姓名.

本表属第17/2004号行政法规的附件。

本作品来自澳门行政法规,依据《第43/99/M号法令》第六条,不受著作权保护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