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临川先生文集/卷001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全书始 临川先生文集
卷一·古诗一
卷二‧古诗二 

元丰行示德逢[编辑]

四山翛翛映赤日,田背坼如龟兆出。

湖阴先生坐草室,看踏沟车望秋实。

雷蟠电掣云滔滔,夜半载雨输亭皋[1]

旱禾秀发埋牛尻,豆死更苏肥荚毛。

倒持龙骨挂屋敖,买酒浇客追前劳。

三年五谷贱如水,今见西成复如此。

元丰圣人与天通,千秋万岁与此同。

先生在野故不穷,击壤至老歌元丰

后元丰行[编辑]

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2]

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

水秧绵绵复多稌,龙骨长干挂梁梠。

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

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

儿蹋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

乘兴欹眠过白下[3],逢人欢笑得无愁。

夜梦与和甫别如赴北京时和甫作诗觉而有作因寄纯甫[编辑]

水菽中岁乐,鼎茵暮年悲。

同胞苦零落,会合尚凄其[4]

况乃梦乖阔,伤怀而赋诗。

诗言道路寒,乃似北征时。

叔兮今安否,季也来何迟。

中夜遂不眠,辗转涕流离。

老我孤主恩,结草以为期。

冀叔善事国,有知无不为。

千里永相望,昧昧我思之。

幸唯季优游,岁晚相携持。

于焉可晤语,水木有茅茨。

畹兰伫归憩,绕屋正华滋[5]

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6][编辑]

画史纷纷何足数[7]惠崇晚出吾最许。

旱云六月涨林莽,移我翛然堕洲渚。

黄芦低摧雪翳土,凫雁静立将俦侣。

往时所历今在眼,沙平水澹西江浦[8]

暮气沈舟暗鱼罟,欹眠呕轧如闻橹[9]

颇疑道人三昧力,异域山川能断取。

方诸承水调幻药,洒落生绡变寒暑。

金坡巨然山数堵,粉墨空多真漫与[10]

大梁崔白亦善画[11],曾见桃花浄初吐。

酒酣弄笔起春风,便恐漂零作红雨。

流莺探枝婉欲语,蜜蜂掇蕊随翅股。

一时二子皆绝艺,裘马穿羸久羁旅。

华堂岂惜万黄金,苦道今人不如古。

徐熙花[12][编辑]

徐熙丹青盖江左,杏枝偃蹇花婀娜。

一见真谓值芳时[13],安知有人槃礴裸。

同朝众史共排媢,亦欲学之无自可。

锦囊深贮几春风,借问此木何时果。

燕侍郎山水[14][编辑]

往时濯足潇湘浦,独上九疑寻二女。

苍梧之野烟漠漠,断垅连冈散平楚。

暮年伤心波浪阻,不意画中能更睹。

燕公侍书燕王府,王求一笔终不与。

奏论谳死误当赦,全活至今何可数。

仁人义士埋黄土,祗有粉墨归囊褚[15]

陶缜菜[16][编辑]

江南种菜漫阡陌,紫芥绿菘何所直。

陶生画此共言好,一幅往往黄金百。

北山老圃不外慕[17],但守荒畦斸荆棘。

陶生养目渠养腹,各以所能为物役[18]

己未耿天骘著作自乌江来予逆沈氏妹于白鹭洲遇雪作此诗寄天骘[编辑]

辛酉冬,天骘复来,诵之,遂书于壁,请天骘书所酬于右。[19]

朔风积夜雪,明发洲渚浄。

开门望锺山,松石皓相映。

故人过我宿,未尽跻攀兴。

而我方渺然,长波一归艇。

款段庶可策,柴荆当未暝。

与子出东冈,墙西扫新径。

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编辑]

往时江总宅,近在青溪曲。

井灭非故桐,台倾尚馀竹。

池塘三四月,菱蔓芙蕖馥。

蒲柳亦竞时,冥冥一川绿。

方坻最所爱,意谓可穿筑。

欲往无舟梁,长年寄心目。

故人晚得此,心事付草木。

消摇櫩宇新,揽结蹊隧熟[20]

更能适我愿,中水开茆屋。

鬼营诛荒梗,人境扫喧黩。

鱼浄留连,海鸟暖追逐。

岂无方外客,于此停高躅。

忆初桑落时,要我岂非夙。

蚕眠忽欲老,一个未言速[21]

当缘东门水,尚涩南浦舳。

吾庐虽隐翳,赏眺还自足。

横陂受后涧,直堑输前渎。

跳鳞出重锦,舞羽堕软玉。

碧筒递舒卷,紫角联出缩。

千枝孙峄阳,万本母澳。

满门陶令株,弥岸韩侯蔌。

尚复有野物,与公新听瞩。

金钿拥芜菁,翠被敷苜蓿。

虾蟆能作技,科斗似可读。

棂轩俯北渚,花气时度谷。

耘锄聊效颦,缔构行可续。

荒乘傥不倦,一昼敢辞卜。

虽无北海酒,乃有平津肉。

翛翛仙李枝,城市久烦促。

寄声与俱来,荫我台上谷。

同王濬贤良赋龟得升字[编辑]

世传一尾龟百龄,此龟逮见[22]

虽然天幸免焦灼,想屡缩颈愁严凝。

前年赴海不量力,欲替鳌负三崚嶒[23]

番禺使君邂逅见,知困簸荡因嗟矜。

疾呼余且设网取[24],以组系首𪓚穿绳。

北归与俱度大庾,两夫赑屃苦不胜。

舣船秦淮担送我[25],云此一可当十朋。

昔人宝龟谓神物,奉事槁骨尤兢兢。

残民灭国递争夺,有此乃敢司黎烝。

于时睹甲别贵贱,太卜藏法传昆仍。

岂如元君须见梦,初知欢喜得未曾。

自从九江罢纳锡,众渔贱弃秋不登。

卜人官废亦已久,果猎谁复知殊称。

今君此宝世莫识,我亦坐视心瞢瞢。

搘床才堪比瓦砾,当粟孰肯捐斗升。

糁头腥臊何足嗜,曳尾污秽适可憎。

盛溲除聋岂必验,蹈背出险安敢凭。

刳肠以占幸无事,卷壳而食病未能。

如闻翕息可视效,乃往有堕崖千层[26]

仰窥朝阳俯引气,亦得难老如冈陵。

谅能学此真寿类,世论妄以虫疑冰。

嗟余老矣倦呼吸,起晏光景难瞻承。

但知故人所玩惜[27],每戒异物相侵陵。

唯忧盗贼今好卜,夜半劫请无威惩。

复恐嚵夫负之走,并窃老木为薪蒸[28]

浅樊荒圃不可保,守视且寄锺山僧。

示元度[编辑]

营居半山园作。

今年锺山南,随分作园囿。

凿池构吾庐,碧水寒可漱。

沟西雇丁壮,担土为培𪣻[29]

扶疏三百株,莳梀最高茂[30]

不求鹓雏实,但取易成就。

中空一丈地,斩木令结构[31]

五楸东都来,斸以绕檐溜。

老来厌世语[32],深卧塞门窦。

赎鱼与之游,喂鸟见如旧[33]

独当邀之子,商略终宇宙[34]

更待春日长,黄鹂弄清昼[35]

仲明父至宿明日遂行[36][编辑]

初登张公门,公子始冠帻。

于今见公子,与我偕鬓白[37]

山林坐语笑,宛然在公侧[38]

岂惟貌如之,侃侃有公德。

忆公营懒乡,许我归作客。

我归公既逝,惆怅难再得。

得子如得公[39],交怀我忻戚。

漂摇将安往,税驾止一昔。

寤言且勿寐,庶以永今夕。

何时复能还,裹饭冶城[40]

杏花[编辑]

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炯[41]

俯窥娇饶杏[42],未觉身胜影。

嫣如景阳妃,含笑堕宫井。

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

奉酬约之见招[编辑]

君家段干木,为义畏人侵。

冯轼信厚礼,逾垣终褊心。

川坻宁有此[43],园屋谅非今。

雨过梅柳浄,潮来蒲稗深。

种芳弥近渚,伐翳取遥岑。

清节亦难尚,旷怀差易寻。

子猷怜水竹,逸少惬山林。

况复能招我,亲题汉上襟[44]

寄吴氏女子[45][编辑]

伯姬不见我,乃今始七龄。

家书无虚月,岂异常归宁。

汝夫缀卿官,汝儿亦搢𬘩[46]

儿已受师学,出蓝而更青。

女复知女功,婉嫕有典刑。

自吾舍汝东,中父继在廷。

小父数往来,吉音汝每聆。

既嫁可愿怀,孰如汝所丁[47]

而吾与汝母,汤熨幸小停。

丘园禄一品,吏卒给使令。

膏粱以晚食,安步而车軿。

山泉皋壤间,适志多所经。

汝何思而忧,书每说涕零。

吾庐所封殖,岁久愈华菁。

岂特茂松竹,梧楸亦冥冥。

芰荷美花实,弥漫争沟泾。

诸孙肯来游,谁谓川无舲。

姑示汝我诗,知嘉此林埛。

末有拟寒山,觉汝耳目荧。

因之授汝季,季也亦淑灵。

赠约之[编辑]

君胸寒而痞,我齿热以摇。

无方可救药,相值久无憀。

欲寻秦越人,魂逝莫能招。

但当观此身[48],不实如芭蕉。

寄杨德逢[编辑]

山樊老惮暑,独寤无所适。

湖阴宛在眼,旷若千里隔。

遥闻青秧底,复作龟兆坼。

占岁以知子,将勤而后食。

穿沟取西港,此计当未获。

翛翛两龙骨,岂得长挂壁。

晤言久不嗣,作苦何时息。

炎天不可触,怅望新舂白。

再次前韵寄杨德逢[编辑]

一雨洗炎蒸,旷然心志适。

如输浮幢海,灭火十八隔[49]

俯观风水涌,仰视电云坼。

知公开霁后,过我言不食。

翻然陂路长,泥淖困臧获。

明明吾有怀,如日照东壁。

莫逢田父归[50],倚杖问消息。

渠来那得度,南荡今已白。

仲明父不至[编辑]

轩民仲明父其字也。[51]

月出映沟坻,烟升隐墟落。

寒鱼占窟聚,暝鸟投枝泊。

亭皋闭晚市,陇首归新获。

伫子终不来,青灯耿林壑。

与吕望之上东岭[编辑]

靖节爱吾庐,猗玗乐吾耳。

适野无世諠,吾今亦如此。

纷纷旧可厌,俗子今扫轨。

使君气相求,眷顾未云已。

追随上东岭,俯仰多可喜。

何以况清明,朝阳丽秋水。

微云会消散,岂久污尘滓。

所怀在分衿,藉草泪如洗。

与望之至八功德水[编辑]

念方与子违,戃恍夜不眠。

起视明星高,整驾出东阡。

聊为山水游,以写我心悁。

知子不𫗦糟,相与酌云泉。

要望之过我庐[52][编辑]

念子且行矣,要子过我庐。

汲我山下泉,煮我园中蔬。

知子有仁心,不忍钩我鱼[53]

我池在人境[54],不与㺍獭居。

亦复无虫蛆,出没争腐馀。

食罢往游观,鱍鱍藻与蒲。

清波映白日,摆尾扬其须。

岂鱼有此乐,而我与子无?

击壤谣圣时,自得以为娱。

闻望之解舟[编辑]

子来我乐只,子去悲如何。

谓言且少留[55],大舸已凌波。

暗黮虽莫测,皇明迈羲娥

修门归有时[56]京水汨罗

法云[编辑]

法云但见脊[57],细路埋桑麻。

扶舆度焰水,窈窕一川花。

一川花好泉亦好,初晴涨绿深于草[58]

汲泉养之花不老,花底幽人自衰槁[59]

弯碕[编辑]

残暑安所逃,弯碕北窗北。

伐翳作清旷,培芳卫岑寂。

投衣挂青枝,敷簟取一息。

凉风过碧水,俯见游鱼食。

永怀少陵诗,菱叶浄如拭。

谁当共新甘,紫角方可摘。

月夜二首[60][编辑]

山泉堕清陂,陂月临静路。

惜哉此佳境,独赏无与晤。

埭口哆陂阴,要予水西去。

呼僮拥草垡[61]。复使东南注[62]

[编辑]

蹋月看流水,水明摇荡月。

草木已华滋,山川复清发。

褰裳伏槛处,绿浄数毛发。

谁能挽姮娥[63],俯濯凌波袜。

两山间[编辑]

自予营北渚,数至两山间。

临路爱山好,出山愁路难。

山花如水浄[64],山鸟与云闲。

我欲抛山去,山仍劝我还。

祗应身后冢[65],亦是眼中山[66]

且复依山住,归鞍未可攀。

[编辑]

  1. “雨”,光启堂本作“两”。
  2. “雨风”,光启堂本、听香馆本作“风雨”。
  3. “欹”,光启堂本作“歌”。
  4. “凄其”,龙舒本作“栖迟”。
  5. “绕”,龙舒本作“远”。
  6. “释”,龙舒本作“僧”。
  7. “何”,刻本作“莫”。
  8. “西江”,龙舒本作“江西”。
  9. “闻”,龙舒本作“鸣”。
  10. “漫”,龙舒本作“谩”。
  11. “大”,龙舒本作“濠”。
  12. 龙舒本“徐”上有“题”字。
  13. “谓”,龙舒本作“为”。
  14. 龙舒本“燕”上有“题”字,末有“图”字。
  15. “褚”,龙舒本作“楮”。
  16. 龙舒本题末有“示德逢”三字。
  17. “外慕”,龙舒本作“慕此”。
  18. “能”,龙舒本作“长”。
  19. 龙舒本题末有“云云”二字,无题注。
  20. “结”,龙舒本作“辔”。
  21. “个”,刻本、龙舒本作“介”。
  22. “逮”,龙舒本作“殆”。
  23. “崚”,龙舒本作“崩”。
  24. “余”,龙舒本作“豫”。
  25. “担”,龙舒本作“檐”。
  26. “乃往”,龙舒本作“往乃”。
  27. “故”,龙舒本作“古”。
  28. “蒸”,刻本作“烝”。
  29. “担”,龙舒本作“檐”。
  30. “梀”,龙舒本作“拣”;光启堂本、听香馆本作“楝”。
  31. “构”,光启堂本作“措”。
  32. “语”,听香馆本作“喧”。
  33. “喂”,龙舒本作“餧”。
  34. 龙舒本原校:“终,一作经。”
  35. “弄”,龙舒本作“哢”。
  36. 仲明父”,龙舒本作“张明甫”。
  37. “偕”,龙舒本、听香馆本作“皆”。
  38. “然”,原作“我”,据龙舒本校改。
  39. “得”,龙舒本作“我”。
  40. “宅”,龙舒本作“侧”。
  41. “炯”,听香馆本作“迥”。
  42. “饶”,听香馆本作“娆”。
  43. “川坻”,龙舒本作“溪山”。
  44. “襟”,龙舒本作“衿”。
  45. 龙舒本题末有“一首”二字。
  46. “𬘩”,龙舒本作“绅”。
  47. “丁”,听香馆本作“叮”。
  48. “但”,龙舒本作“且”。
  49. “十八”,龙舒本作“忽相”。
  50. “莫”,龙舒本作“暮”。
  51. 龙舒本题作“示张秘校”,无题注。
  52. “要”,龙舒本作“邀”,诗中同。
  53. “钩”,刻本作“钓”
  54. “人”,龙舒本作“仁”。
  55. “且少”,龙舒本“少淹”。
  56. “时”,龙舒本作“期”。
  57. “脊”,光启堂本“眷”。
  58. “晴”,光启堂本作“情”。“深”,龙舒本作“浓”。
  59. “槁”,光启堂本作“稿”。
  60. 龙舒本题作“步月”,为第一首。
  61. 龙舒本原校:“一云复改东南注。”
  62. 龙舒本原校:“一云复改东南注。”
  63. “姮”,光启堂本、听香馆本作“嫦”。
  64. “山”,刻本作“此”。
  65. “祗”,光启堂本作“低”。
  66. “亦”,龙舒本作“便”。
 全书始 ↑返回顶部 卷二‧古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