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先生文集/卷035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三十四‧ 律诗二十一 临川先生文集
卷三十五·挽辞
卷三十六‧集句一 

仁宗皇帝挽辞四首[编辑]

  去序三朝圣,行崩万国天。忧勤无旷古,治洽最长年。仁育齐高厚,哀思罄幅员。欲知千载美,道德冠遗编。

[编辑]

  凭几微言绝,群臣涕泗挥。哀号三级陛,缟素九重围。天上仙游远,宫中御座非。最悲帷幄侍,不复未明衣。

[编辑]

  厌代人间世,收神天上游。遽然虚玉座,不复望珠旒。待旦移巾帻,饔人改膳羞。寻常飞白几,寂寞暗尘浮。

[编辑]

  同轨群方至[1],因山十月催。永违天日表,空有肺肝摧。帐殿流苏卷,铃歌薤露哀。宫中垂晓轫,西去不更回。

英宗皇帝挽辞二首[编辑]

  御气方尊极,乘云已泬寥。衣冠万国会,陵寝百神朝。鼎传归[2]羹想见。谁当授椽笔,论德在琼瑶。

[编辑]

  玉册上鸿名,犹残警跸声。忽辞千岁祝,虚卜五年征。羽卫悲哀送,山陵指顾成。讴歌归圣子,世孝在持盈。

神宗皇帝挽辞二首[编辑]

  将圣由天纵,成能与鬼谋。聪明初四达,俊乂尽旁求。一变前无古,三登岁有秋。讴歌归子,钦念功修。

[编辑]

  城阙宫车转,山林隧路归。苍梧云未远,姑射露先晞。玉暗蛟龙蛰,金寒雁鹜飞。老臣他日泪,湖海想遗衣。

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二首[3][编辑]

  国赖盛,门归高。关雎求窈窕,卷耳念勤劳。圣淑才难拟,休明运继遭。冈原今献卜,帷扆正攀号[4]

[编辑]

  涂山女德茂,京室母才难。具美多前志,馀光永后观。遗衣迁馆御,祖载出宫菆。终始神孙孝,长留万国欢。

正肃吴公挽辞三首公尝举贤良,终河南守,葬。予举进士时,公知举。[5][编辑]

  从容边塞议,慷慨庙堂争。曲突非无验,方穿有不行。搢绅终倚赖[6],赠襚极哀荣。岂慕公孙贵[7],平生学董生

[编辑]

  应世文章手,宜民政事才。朝多侧目忌,士有拊心哀。书蠹平生简,香寒后夜灰。悠悠国西路,空得葬车回。

[编辑]

  昔继吴公治,今从子产游。里门无旧客,乡国有新丘。谋让禆谌远,文归贾谊优。此时辜怨宠,西望涕空流。

文元贾公挽辞二首[8][编辑]

  功名烜赫在三朝,经术从容辅条。儒服早纡丞相绂,戎冠再插侍中貂。开仓六塔流人复[9],出甲甘陵叛党销。东第只今空画像,当时于此识风标。

[编辑]

  铭旌萧飒九秋风,薤露悲歌落月中。华屋几人思贾傅[10],佳城今日闭滕公。名垂竹帛书勋在,神寄丹青审象同。天上貂蝉曾梦赐,归魂应佩紫阳宫[11]

元献晏公挽辞三首[12][编辑]

  文章康乐,经术公孙。旧秩疑丞贵,前功保傅尊。传呼犹在耳,会哭已填门。萧瑟城南路,鸣笳上九原。

[编辑]

  年方妙,地已亲。优游太平日,密勿老成人。抗论辞多秘,赓歌迹已陈。功名千载下,不负庭臣[13]

[编辑]

  感会真奇遇,飞扬独妙龄。他年西饯日,此夜上骑星。宿惠留藩屏,馀忠在禁庭[14]。音容无处所,髣髴寄丹青。

忠献韩公挽辞二首[15][编辑]

  心期自与众人殊,骨相知非浅丈夫[16]。独斡斗杓环帝座,亲扶日毂上天衢[17]。锄耰万里山无盗,衮绣三朝国有儒。爽气忽随秋露尽,但留陈迹在龟趺[18]

[编辑]

  两朝身与国安危,典策哀荣此一时。木稼尝闻达官怕[19],山颓果见哲人萎。英姿爽气归图画,茂德元勋在鼎彝[20]。幕府少年今白发[21],伤心无路送灵輀。

正宪吴公挽辞[22][编辑]

  虽遭道昌,岂如公出值?秀锺旧国山川气,荣附中天日月光。更化事功参虎变,赞元时序得金穰。伤心鼓吹城南陌,回首新阡柏一行。

孙威敏公挽辞[编辑]

  功名一世事,兴废岂人谋。重为苍生起,终随逝水流。凄凉归部曲,零落掩山丘。许国言犹在,奸谀可使羞。

崇禧给事同年马兄挽辞二首[编辑]

  庆历公偕起,元丰我独伤。两楹终昔梦,五鼎继前丧。薰歇曾攀桂,甘留所憩棠。素风知不坠,能世有诸郎。

[编辑]

  藏室亡三箧,得之公最多。露晞当晚景,川逝作前波。惠寄舆人诵,悲传挽者歌。竹西携手处,清泪邈山河[23]

陈动之秘丞挽辞二首[编辑]

  年高贾谊,官过荀卿。望古君无憾,论今我未平。有风吹画翣,无日照佳城。空复文章在,流传世上名。

[编辑]

  人间三十六,追逐孔鸾飞。似欲来为瑞,如何去不归?琴樽已寂寞,笔墨尚光辉。空复平生友,西华岂易依?

赠工部侍郎郑公挽辞[24][编辑]

  地蟠久知灵,通德门中见老成。南去伏波推将略,北来光禄擅诗名。密章赠襚连三组,画翣丧车载一旌。阴德故应多后福,可能生子但升卿

致仕虞部曲江谭君挽辞[编辑]

  同时献赋久无人,握手悲欢迹已陈。它日白衣霄汉志,暮年朱绂水云身。虚容剑几今长夜,小隐山林只旧春。岂惜埋辞追往事,齿衰才尽独伤神。

马玘大夫挽辞[编辑]

  冠盖青门道,知君自少时。从容他日喜,奄忽暮年悲。江月明丹旐,湖风冷穗帷。音容虽可想,材力竟何施?

宋中道挽辞[编辑]

  文史传家学,声名动帝除。兰堂空作赋,金匮不仇书。胜事悲畴昔,清谈想绪馀。吹箫索上去,归国有魂车。

王中甫学士挽辞[编辑]

  同学金陵最少年,奏书曾用牍三千。盛名非复居人后,壮岁如何弃我先?种橘园林无旧业,采𬞟洲渚有新篇。蒜山东路春风绿,埋没谁知太守阡?

王逢原挽辞[编辑]

  蒿里竞何在[25],死生从此分。谩传仙掌籍,谁见鬼修文?蔡琰能传业,侯芭为起坟。伤心北风路,吹泪湿江云。

葛兴祖挽辞[编辑]

  忆随诸彦附青云,场屋声名看出群。孙宝暮年犹主簿,卜商今日更修文[26]。山川凛凛平生气,草木萧萧数尺坟。欲写此哀终不尽,但令千载少知君。

河中使君修撰陆公挽辞三首[27][编辑]

  文采后,知名实妙年。银钩工壮丽,金薤富清研[28],批凤多新贵,凭熊数外迁。空令猗氏监,遗爱有良田。

[编辑]

  皖城初得故人诗,叹息龙媒踠壮时。太史滞留终不偶,中郎制作遂无施。二千石禄今何有?四十车书昔漫知[29]。海曲冷云埋拱木,延州空挂暮年悲。

[编辑]

  前旌一幅粉书名[30],行路知君亦涕零。遂失词人空甫里,谩留悲鹤老华亭。主张寿禄无三甲,收拾文章有六丁。归处仙龛终不远,新坟东见海山青。

王子直挽辞[编辑]

  多才自合至公卿,岂料青衫困一生。太史有书能叙事[31]子云于世不徼名。丘坟惨淡箕山绿,门巷萧条颍水清。握手笑言如昨日,白头东望一伤情。

孙君挽辞[32][编辑]

  丧车上新垄,哀挽转空山。名与碑长在,魂随帛暂还。无儿漫黄卷,有母亦朱颜。俛仰平生事,相看一梦间[33]

处士葛君挽辞[编辑]

  黄歇地,葛洪家。特擅山川秀[34],相承黻冕华。猗君有清尚,于世不雄夸[35]。令子能传业,流光未可涯。

永寿县太君周氏挽辞二首邓忠臣母。[36][编辑]

  永寿开新邑[37],长沙返旧茔[38]。金葩冷钿轴,粉字暗铭旌。薤久露难湿,兰馀风尚清。庆锺知有在,令子合升卿

[编辑]

  子引金闺籍,身开石窌封。灵輴悲吉路,象服俨虚容。挽虽多相,衣不更缝。谁知逝川底,剑自喜相逢[39]

致仕邵少卿挽辞二首[编辑]

  谢朓城中守,梁鸿基下归[40]。素车驰吉路,丹旐卷寒辉。抚几虚容在,瞻图实貌非。无因置一酹,空此叹长违。

[编辑]

  杯酒邗沟上,纷纷已十年。音容常想见,风迹每流传。老去元卿位,新开太守阡。庆门当更大,子弟固多贤。

葛郎中挽辞二首[编辑]

  卷卷穗帷轻,空堂昼哭声。衣冠遗故物[41],杯案若平生。白马有悲送,赤车非古行。低徊九原日,光景在铭旌。

[编辑]

  蛮荆长往地,湖海独归时。旅榇蛟龙护,铭旌雁鹜随。此生要有尽,何物告无期。一片幽堂石,公知我不欺。

悼王致处士[42][编辑]

  处士生涯水一瓢,行年七十更萧条。老妻稻下分遗秉,弱子松间拾堕樵[43]。岂有声名高后世[44],遂无𫗴粥永今朝。穷魂散漫知何处,甬水东西不可招。

苏才翁挽辞二首[编辑]

  空馀一丹旐,无复两朱轓。寂寞蒜山渡,陂陀京口原。音容归绘画,才业付儿孙。尚有故人泪,沧江相与翻。

[编辑]

  翰墨随谈啸,风流在弟兄。浮名同逆旅,壮志负平生。使节何年去?丧车故老迎。悠悠京口外,落日照铭旌。

悼慧休[编辑]

  休公遂不起,难料复难忘。玉骨随薪尽,空留一分香。

[编辑]

  1. “同”,刻本作“问”。
  2. “传”,刻本作“金”。
  3. 慈圣光献皇后”,龙舒本作“太皇太后”。
  4. “帷”,龙舒本作“维”。
  5. 龙舒本“正肃吴公”作“吴正肃公”,无题注。
  6. “搢绅”,龙舒本作“朝廷”。
  7. “慕”,龙舒本作“愧”。
  8. 文元贾公”,龙舒本作“贾魏公”。
  9. “人”,龙舒本作“民”。
  10. ”,龙舒本作“”。
  11. “佩”,龙舒本作“侍”。
  12. 元献晏公”,龙舒本作“晏元献”。
  13. “庭”,龙舒本作“廷”。
  14. “庭”,龙舒本作“廷”。
  15. 忠献韩公”,龙舒本作“韩忠献”。
  16. “浅”,龙舒本作“贱”。
  17. “上”,原校:“一作继。”
  18. “但留”,龙舒本作“谩凭”。
  19. “尝”,龙舒本作“曾”。
  20. “茂”,刻本作“旧”。
  21. “今”,光启堂本、听香馆本作“多”。
  22. 正宪吴公”,龙舒本作“故吴相公”。
  23. “清泪”,龙舒本作“渍洒”。
  24. “赠”下,龙舒本有“尚书”二字。
  25. “竞”,全宋诗校改作“竟”。
  26. “卜”,龙舒本作“上”。
  27. 龙舒本“河”上有“追伤”二字,无“挽辞”二字。
  28. “研”,全宋诗校改作“妍”。
  29. “漫”,龙舒本作“谩”。
  30. “名”,龙舒本作“铭”。
  31. “叙”,刻本作“序”。
  32. 龙舒本题作“孙适挽辞”,无题注。
  33. “相看”,刻本作“人生”。
  34. “特”,龙舒本作“独”。
  35. “雄”,原作“雍”,据龙舒本校改。
  36. 龙舒本无题注。
  37. “新”,龙舒本作“封”。
  38. “茔”,听香馆本作“莹”。
  39. “逢”,龙舒本作“从”。
  40. “基”,全宋诗校改作“墓”。
  41. “物”,听香馆本作“日”。
  42. 龙舒本题作“吊王先生致”。
  43. “弱”,龙舒本作“稚”。
  44. “岂”,龙舒本作“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