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吉利国新出种痘奇书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英吉利国新出种痘奇书
作者:皮臣

辑者:多林文
1805年
(嘉庆十年)
译者:斯当东

新订种痘奇法详悉

天花之症,原西边诸国本无。前一千一百馀年,由东边地方传染,遍行西域诸国。

时遇天行,国中无一宁户,虽都甸僻隅,多因惨遭其害。或损兄弟,或损儿孙。父子亲眷。悲切难闻。若侥幸命存,或痘癣疾于耳目手足,难以枚举。即王侯士庶,家家户户,无不惊惶,都以生灵为重。

及至前百馀年,曾有医书种法,尚未尽善尽美,试其用法言之。

时遇天行时,将好痘者用小刀取其痘浆。刺在未出痘者臂上,俟数日,痘随此出。不能尽善,以至殒命,并损害手足耳目,甚而至服药调治者,亦不知何许。

今本国英吉利,有畜牛取乳者甚多,时即嘉庆元年,本国遇值天行,遭经遍户,纷纷传说,惟畜牛取乳者不染天花,各闻为异。适有医生名占拿者,国内声名昭著,颇称济世良医,见遭天花之患,不可胜数,常欲明达救济之法,随即往视。

果见揸牛乳者,不染天花之症,是以坚意细查。见牛奶及奶头,奶傍之处,有生盐疱,形如痘,细猜牛痘莫非能解散人痘之毒乎?

随即想法与人试种,或能减𨚫天花之原,亦是美事。于是与人种试,果经所种之人,随种随效。每自初种至第四日,始露形影,即至八九日满浆。至十四日靥脱全愈,后来相传至大西洋,亚细亚,亚美利加。依法栽种,男女大小,数百馀万,无一损伤,无一复出。

继传至大吕宋,得闻此奇妙,伊国王不惜万金,特发一船,装载婴儿至本国,传种此痘,由船次第往返,依法而行,每种必效,随后发谕伊所属国小吕宋,亦遍行栽种,其经种者,果免天花之患。如此奇法,保全生灵无限,实伊国中之大幸也。

兹于嘉庆十年四月内,由啤道路滑船自小吕宋,装载婴儿,传此痘种到澳。本国医生协同澳门医生照法栽种。华夷童稚,不下数百,俱亦保全无恙。

今予等见天花之症,荼毒不浅。谨将目击屡效之法,先于医生详订,翻译,辑成一书,传行于世,诸名医者,不可不留心此法也。

此牛痘种与天花痘种不同,天花之症,能传染于人,而牛痘之症,非种不行。 天花之症,定必发寒发热,大小便结闭不通,或昏迷不醒,喉干舌燥,唇焦乱语不等,虽用针熏药法,亦不能保其无虞。

但其牛痘种在于所种之处,只出一颗,如小指头大,至寒热各症不能相染,内中或有些微寒微热,虽服药不服药与病无干碍。想此灵妙之法,相传于数十年之后,永不防有染天花之患矣。

此法始凭牛出之种,种于人,后将人出之痘浆,刻轮传种于万万人。其种法不论春秋冬夏,遇时皆合,不分男女大小,以其年纪幼少者为佳。

初将外科小刀,向相近肩䏝臂上,不拘左右,平刺皮膜。或用铁针如锥嘴大,务要最萡利者方合用,

切不可直企刺入,若刀入肉里,血出太多,将所种之痘浆攻出,恐不成功。务宜平刺皮膜,无血为妙,或血出些少,亦无碍。

如果种下四日,其形发红,至六日,起一小疱,八日,其疱略大些,顶平不尖,中央一点硬的,周围涨如清水,根脚如有红线围缠,觉有些疼,至九日,浆已满足. 若取痘浆种于别人,务以第九日为度,恐后其浆脓渐干,如是第十四日或至第十八日,靥焦脱退,其人永无出痘矣。

如取种之法,以鲜痘浆即时传种更妙。可将铁小针,向其痘相近边傍处刺三四小孔,俟有些浆水流出,粘在小刀尖上,即可种于别人。

若离隔远涉,难取鲜浆,可以将象牙小簪,粘此些痘浆,俟干了,藏于鹅毛筒内,用蜜蜡封固,可能留至两个月之内,如过期断断不能用矣。务宜于两月之内,早种为佳。

临种之时,于毛筒内取出象牙小簪,用暖水熏润,先将铁扁针刺破皮膜,然后将牙小簪上之痘种,插入刺破皮膜处少顷,拔出,如有微血,勿被衣衫拭去。此种法或出一颗称为伪痘,其痘顶圆而且软,中无一点硬的,浆水白色如脓,根脚不甚鲜红,是为伪也。

其豆虽伪实无患险,不过遇到时行而复出矣。若真是,其痘顶平,中央一点硬的,跟脚鲜红如红线围缠,痘脚之外,觉有红影,痘桨如清水,不转白色如脓者便真,须于此用意分别。 如遇伪痘,再取种种于别处,无不效验者也。

凡戒口不食猪肉,鸡鸭,咸物及酒者,更佳。宜食粥饭鲜鱼及瓜菜等物也可。

英吉利国公班衙命来广统摄大班贸易事务多林文敬辑

英吉利国公班衙命来广医学皮臣敬订

英吉利国世袭男爵,前乾隆五十八年随本国使臣入京朝觐,现理公班衙事务斯当东翻译,与外洋会隆行商人郑崇谦敬书。

嘉庆十年六月订

此臂形一点处即种痘方位也

种下至第九日形,模如此便是真痘

此象牙小簪长寸许,两头宜尖萡利

此外科手术小刀,宜尖萡利,约长寸许,外有玳瑁刀壳,两边夹住,临用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