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云南通志/卷01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云南通志目录 万历云南通志
卷一 地理志第一之一
卷二 

云南通志卷之一

地理志第一之一[编辑]

其目十三:

地图总志、星野总论、沿革大事考、郡县名、总论、疆域、形势、山川、古迹、风俗、物产、堤闸、桥梁、宫室、冢墓

夫天有列宿之号,地有山川之名,尚矣。山海载于《禹贡》,都鄙著于《周官》,非书无以志古,非图无以志形。故地理之志,所以纪废置之离合,名号之升降,大而山川疆域,细而丘陵坟衍,下至士风民俗、货别隧分之事,渠梁原隰、鸟兽草木之名,无不备具。国朝梯航絫于九译,厩置通于万里,可谓兼夏商之职贡,奄汉唐之文轨者矣。

地图[编辑]

总部地图、云南府图、大理府图、临安府图、永昌府图、楚雄府图、曲靖府图、澂江府图、蒙化府图、鹤庆府图、姚安府图、广西府图、寻甸府图、武定府图、景东府图、元江府图、丽江府图、广南府图、顺宁府图、永宁府图、镇沅府图、北胜州图、新化州图、星野图























云南二十府地图总论[编辑]

云南,古梁州域。西汉元狩间,彩云见于南方,遣使迹之至此,后代因置云南县,寻改云南郡。国朝因之,立云南布政司,统二十府,治于滇池。分迤西二道,曰金沧,曰洱海,领大理、永昌、鹤庆、蒙化、楚雄、武定、永宁、姚安、镇沅、顺宁、丽江、景东等十二府。分迤东二道,曰安普,曰临元,领云南、临安、澂江、寻甸、广西、广南、曲靖、元江等八府。

此二十府以二大江为界,东北曰金沙,西南曰阑沧。二江之源皆出吐蕃,流迳雍州而入云南。金沙自云南北界入东海,阑沧自云南南界入南海。金沙在《汉书》为若水,阑沧在《禹贡》为黑水,《书》:“华阳、黑水惟梁州”,言华山之南、黑水之北为梁州也。以今考之,丽江府界邻陜之临洮,周党合梁于雍,而星野皆井、鬼,云南得梁州之半,此据郡县而言耳。按:《元史》:世祖由陜西出丽江至南诏,观此则丽江近陜西明矣。

若夫羁縻之属,南际南海,西际西洋,西北接吐蕃,远邻阏陜,近连属川,幅员盖万里也。汉武帝既开西南夷,谓九州之外复益一州,故日益州也。宋鉴南诏之祸,弃云南而不有,故宋儒不知黑水源委,传论纷纷,或谓其源出某山、流迳某地,或谓其跨河而南流,或疑其世远而湮涸,或谓三危在今丽江,或谓窜三苗不应复在南夷之地,此皆出于臆度,不足为据。夫黑水之源固不可穷,而入南海之水则可数也。陇、蜀无入南海之水,唯云南之阑沧江由吐蕃而来,迳雍州西界,直趋云南,与怒江、龙川二水合流而入南海。今水内皆为汉人,水外多属夷缅,则《禹贡》所分梁州界者,惟阑浍江足以当之。此江水势汹涌蹦湃,其所经峡壑深堑,皆两山夹流,原非禹凿,浅处数十丈,深处不可量。元至元间,大理劝农官张立道使交阯,并黑水以至其国。观此,则阑沧江之为黑水,益章章明矣。今云南龙州之三崇山,阑沧经其麓,其地盖有黑水祠云。

古今山川之名,因革不可纪极。夫不移者,山川之迹也。随时异称者,山川之名也。不据不可移之迹,而据易变之名,亦末矣。大都为论传者,未尝知三省地形,但谓陜在蜀之北,蜀在滇之东北,而《禹贡》言黑水为梁、雍二州之界,又入南海,故不得不疑其跨河。知跨河非理,又不得不疑其湮涸。曾不知雍、蜀、滇三省,犬牙相入,雍则西南斜长入蜀,滇则西北斜长近雍,蜀则尖长入滇。雍之间正如三足旛然,黑水之源正在旛头,雍在左足,蜀在中足,滇在右足。故雍以黑水为西界,对西河而言也。梁以黑水为南界,对华阳而言也。盖各举两端,若日西河在雍东,黑水在雍西,华阳在梁北,黑水在梁南云尔。故日梁州可移,而华阳、黑水之梁不可移也。梁、雍之间,其名黑水者非一,然皆枝水,而流又不入南海。诸葛亮《笺》谓“朝发南郑,暮宿黑水”之类,皆非《禹贡》之黑水也。

星野图[编辑]

星野图说[编辑]

语日: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则之。繇是谨而从之者吉,以之获怠而弃之者变,由是应未有人事得于下,而天时失于上者也。《周礼·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以今考之,云南通省在西汉为益州。《星经》曰:太白主益州。又曰:北斗第二星主益州。《元命包》曰:参伐流为益州。太乙家曰:明堂为益州。《汉·天文志》曰:觜、参,益州。范蠡、鬼谷先生、张良、诸葛亮、谯周、张衡并云:觜、参,益州,益州入参七度,越隽入觜三度。由此言之,则益州于辰为申,于星为觜、参,于次为实沉,于分为晋。及考《汉·地志》曰:东井、舆鬼,秦之分野,其界自弘农故关以西,至张掖、酒泉,又西南牂牁、越隽,益州,皆宜属焉。皇甫谧《帝王世纪》:自井十六度至柳八度,日鹑首之次,为秦之分野。蔡邕:起井十度为鹑首,起毕六度为实沉。李淳风以毕至井为实沉之分野,属益州。僧一行以东井、舆鬼为鹑首,其野自汉三辅、北地、上郡,尽西南夷越隽、益州郡。由此言之,则益州于辰为末,于星为井、鬼,于次为鹑首,于分为秦。夫一益州也,或言其星为觜、参,或言为井、鬼,或言其次为实沉,或言为鹑首。此无他,益之于秦,地相近也;参伐、井鬼,宿相近也;实沉、鹑首,次相近也;申之于未,辰相近也。一行独究之说曰:悬象在天,某本在地,星之与士以精气相属,而不系于方隅,其占测以河山为界,而不主于州国。古今言分野者,莫精于此矣。苏伯衡之说又曰:分野指列宿所属之星土,古书已亡,列宿纪天运日躔之度舍,历家取证因度舍所在,而妖祥见焉,则所属之地亦可征矣。观此,则分野不可以方隅测,而星土精气相属之说,古书无存,惟静极通达者识之,彼以揣摩臆度言星家者,无怪其往往乖互也。

云南幅员最广,其在西而北者,皆属井、鬼,在东而南者,皆属觜、参。乡先生杨士云精于星家之术,尝曰:金沧、洱海二道,应合雍属井、鬼;安普、临元二道,应合蜀属觜、参。其必有见矣,谨书以俟后之君子。

云南总部沿革[编辑]

沿革大事考[编辑]

唐尧之兴,因颛帝所建为九州,其西南为梁州,舆地考。

虞舜肇十有二州,其一为梁州。

夏禹平水土,还为九州,华阳黑水惟梁州。

商汤奄有九,有制如夏。

周武王受命,亦为九州。成王合梁于雍。以上俱见通典及舆地考。

楚顷襄王使庄𫏋将兵,略巴蜀黔中以西,至滇池,以兵威定属楚。欲报,会秦击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以其众王滇,长之。见史汉西南夷传,史汉及世家图表证之,当作顷襄王。

秦使常頞略通五尺道,置吏。汉书作尝破,见史汉西南夷传。

汉武帝元狩元年,命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间出西南夷,至滇,指求身毒国。见西南夷传。

元鼎六年,复使王然于以破越及诛南夷兵威,风谕滇王入朝。西南夷传。

元封元年,郎中司马迁奉使西征巴、蜀,南略邛、筰、昆明,还报命。本传不书年,当是元封元年。

二年,以中郎将司马相如持节开越嶲,按道侯韩说开益州,授经教学。今云南有古汉学基。见南中志。

是年,遣将军郭昌、卫广平西南夷未服者,降滇王,以为益州郡。本纪、西南夷传。

赐滇王玉印。此滇王都白崖。杜氏通典。

六年,益州、昆明反,遣拔胡将军郭昌击之。本纪。

昭帝始元三年,姑缯、楪揄复反,遣水衡都尉吕辟胡将兵击之。明年,复遣军政王平、大鸿胪田广明等并进,大破之。本纪、西南夷传。

宣帝五凤三年,遣谏议大夫王褒求金马碧鸡之神。

东汉光武建武初,征益州太守文齐为镇远将军,封成义侯。滇王传、南中志。

建武八年,渠帅栋蚕、姑复、楪揄、弄栋诸羌叛,益州太守繁胜退保朱提。

十九年,遣武威将军刘尚击诸叛羌。二十年、二十一年,连破之,悉平。本纪、滇王传。

二十七年,贤栗等遂率种入诣越嶲太守郑鸿降,求内属。光武封贤栗等为君长,自是岁来朝贡。明帝永平元年,姑复夷复叛,益州刺史发兵讨破之,传首京师。邛都夷传。

以张翕为益州太守。邛都夷传、旧志。

十二年,哀牢王柳貌率众内属,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割益州郡西部六县为永昌郡。古今注日:永平十年,置益州西部都尉,居嶲唐。续汉志六县谓不韦、嶲唐、比苏、楪榆、邪龙、云南也。本纪、哀牢夷传。

十七年,楪揄等六处贡献。本纪。

章帝建初元年,哀牢王类牢反,太守王寻奔楪揄,诏发夷汉讨之。

二年,卤承等应募,率诸郡兵大破类牢于博南,斩之,封卤承为破虏傍邑侯。哀牢夷传。

以西部都尉郑纯为永昌太守。哀牢夷传。

和帝永元九年,掸国王雍由调遣重译奉国珍宝。哀牢传。掸国,海西大秦也。

安帝永宁元年,掸国王雍由调复遣使朝贺献乐,封雍由调为大都尉。哀牢传。

元初五年,永昌、益州及蜀郡夷叛应封离等,众至十馀万。诏益州辑史张香讨之,遗从事杨竦至楪揄击之。封离诣竦乞降,竦因奏长吏奸猾侵犯蛮夷者九十人,皆减死。邛都夷传。

灵帝熹平五年,永昌太守曹鸾请赦党人杀之。本纪。

蜀汉先主章武元年,以李恢为庲降都督。本传。

后主建兴元年,以诸葛亮领益州牧。蜀传、读大事记。

益州耆帅雍阐等反。通鉴。

三年,改益州郡为建宁郡,以李恢为太守;分建宁、水昌置云南郡,以吕凯为太守;分建宁、牂牁置兴古郡,以马忠为太守。晋地理志、南中志、通鉴续大事记解题。

承相诸葛亮南征,讨雍闿,擒孟获,益州、永昌、牂牁、越嶲四郡平。即其渠帅用龙佑那为酋长,赐姓张氏,改号建宁。旧志。

九年,以张翼为庲降都督,馁南中郎将。本传。

晋武帝太始七年,分益州置宁州,以鲜于婴为刺史。晋地理志、南中志道。

泰康五年,罢宁州入益州,以李毅为南夷校尉护之。南中志、晋地理志、通鉴。

惠帝大安元年,毛诜、李叡、李猛叛,李毅讨破之。南中志。

二年,复置宁州。晋地理志。

李毅杀建宁太守马恢。南中志。

光煕元年,五苓夷寇宁州,刺史李毅卒。通鉴纲目。

怀帝永嘉四年,以王逊为南夷校尉、宁州刺史,灭五苓夷。以地势形便,上分永昌为梁水郡,改益州郡为晋宁郡,从之。本传、通鉴纲目。

愍帝以侍中第五猗为征南大将军,监荆、梁、益、宁四州军事。周访传。

明帝大宁元年,蜀李雄遣李骧寇宁州,王逊遣将军姚崇等大破之。本传。

宁州刺史王逊卒,诏以其子坚为剌史。通鉴纲目。

三年,陶表零陵太守尹凤为宁州刺史,征坚还。王逊传。

成帝咸和二年,宁州秀才庞遗起义兵,攻李雄将任佪、李谦等,雄遣将罗恒等救之。刺史尹凤遣裨将姚岳、太守杨术援遗,战于台登,岳等败绩,术死之。本纪。

四年,以陶为太尉,加都督交、广、宁州军事。本纪、续大事记。

八年,李雄陷宁州。

咸康三年,以邓岳加督宁州,进征虏将军,迁平南将军。本传。

以周抚为征虏将军,加督宁州诸军事。本传。

四年,分宁州置安州。本纪、地理志。

五年,取宁州。吕祖谦标目。

八年,罗安州幷宁州。地理志。

穆宗永和元年,以桓温为安西将军,持节都督荆、司、雍、梁、益、宁六州军事,领护南蛮校尉。本纪。

孝武帝大元二年,以谢安为司徒,都督荆、梁、宁、益、交、广六州军事。本传。

是年,以车骑将军桓冲都督荆、江、梁、益、宁、交、广七州军事。本传。

十四年,以骠骑长史王忱都督荆、益、宁州军事。通鉴。

十七年,以黄门侍郎殷仲堪都督荆、益、宁州军事。吕祖谦标目。

安帝义煕元年,以毛璩进征西将军,加散骑常侍,都督益、梁、秦、凉、宁五州军事。本传。

八年,以刘毅都督荆、宁、秦、雍四州军事。吕祖谦标目。

宋文帝元嘉十八年,晋宁太守爨松子举兵反,宁州剌史徐循讨平之。本传。

明帝泰豫元年,以镇西将军沈攸之都督荆、湘、梁、宁八州军事。吕祖谦标目。

梁武帝时,建宁、越嶲叛,都督王纪抚定之。旧志。

天监十三年,梁杀宁州剌史李略。通鉴纲目。

大同末,以徐文盛为宁州剌史。本传、两爨蛮传。

简文帝大宝元年,宁州剌史徐文盛败侯景兵于贝矶。通鉴。

隋开皇十五年,置益州总管。通鉴、吕祖谦标目。

十七年,遣太平公史万岁讨南宁羌,自蜻蛉川度西洱河入渠滥川,平之。本纪、本传。

十八年,南宁羌复反,史万岁坐除名。通鉴。

唐高祖武德七年,命韦仁寿检校南宁州都督,寄治越嶲。仁寿将兵循西洱河开地置七州十五县,请徙治南宁州假兵,遂抚定,诏可。通鉴。

太宗贞观二十二年,遣右武侯将军梁建方讨松外诸蛮,遣使诣西洱河谕其帅扬威等,皆款降。本纪、骠传。

是年,西洱河大首领杨栋、东洱河大首领杨敛皆入朝,授官秩。西洱河蛮传。

册建宁张乐进求为首领大将军,进求寻逊位于蒙氏。旧志、古记不书年,当附此。

高宗永徽四年,蒙氏细奴罗遣使入朝,赐以锦袍。南诏传、旧志。

大勃弄杨承颠私置将帅,寇麻州,都督任怀玉招之,不听。以左领军将军赵孝祖为郎州道行军总管,与怀玉讨定之。两爨蛮传。

显度元年,西洱河大首领杨栋附。洱河蛮传。

麟德元年,置姚州都督府于昆明之弄栋川。通典、通考。

上元元年,细奴罗死,子罗盛炎嗣。南诏传。

咸亨二年,姚州寇边,以太子右卫梁积寿为姚州道行军总管,讨平之。本纪。

武太后时,盛炎入朝。南诏传。

武太后神功二年,蜀川刺史张柬之乞省罢姚州,使隶嶲州。列传。

睿宗景云元年,姚州先附吐蕃,摄监察御史李知古请发兵击降之,增置州县。群蛮引吐蕃攻知古,杀之,姚嶲路绝。盛炎犹奉唐正朔。通鉴。

大极元年,罗盛炎死,子晟罗皮嗣,授特进,封台登郡王。南诏传。

姚州蛮进攻蜀、汉,诏灵武监军、右台御史唐九征为姚嶲道讨击使。吐蕃以铁絙梁漾、濞二水,通西洱蛮,筑城戍之。九征毁絙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吐蕃传。

玄宗先天元年,晟罗皮始用兵于五诏。志要。

开元二年,晟罗皮遣张健成入朝,迺筑拓东龟城。旧志。

七年,置剑南节度使。方镇表吕祖谦标目。

十六年,晟罗皮死,子皮罗阁嗣。旧志。

十七年,嶲州都督张审素克云南昆明城。本纪。

二十六年,皮罗阁赂节度使王昱,求合六诏为一,许之,遣使册为云南王,赐名归义,徙治太和城。南诏传。

天宝元年,置姚州澄川守捉方镇表。

五载,归义遣其孙凤迦异入朝,授鸠胪卿。南诏传。

七载,归义死,子阁罗凤嗣袭王,以其子凤迦异为阳瓜州刺史。南诏传。

八载,边特进何履光率十道兵定南诏境。本纪、南诏传。

九载,杨国忠以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使。云南太守张虔陀淫虐,南认阁罗凤仇怨,取夷州三十二。南诏传、本纪。

十载,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战于西洱河,大败迹,大将王天运死之,陷云南都护府。阁罗凤僣号大蒙国。本纪、南诏传。

十一载,御史大夫兼剑南节度使杨国忠授兖州赵国珍黔中都督,屡败南诏。本纪、兖州蛮传。

十三载,剑南节度使留后李宓击南诏于西洱河,败没。阁罗凤因取嶲州会同军,据清溪关,以破越析。本纪、南诏传。

肃宗至德元载,南诏陷越嶲。通鉴。

代宗大历十四年,阁罗凤死,孙异牟寻嗣,连吐蕃入寇,遣神策都将李晟等破之。通鉴。

贞元四年,异牟寻徙居羊苴咩城,请内附。南诏传。

五年,异牟寻遣乌蛮鬼主梦衡苴聘于剑南节度使韦皋,因入朝。韦皋遣其属崔佐时报之,盟于点苍山。通鉴南诏传:。

九年,南诏遣使上表,诏册封云南王。通鉴。

诏韦皋为云南安抚使,异牟寻遣使杨嘉明诣韦皋献夷中歌。骠传南诏。

韦皋遣幕府崔佐时由石门趣云南,复通石门南道。韦皋传。

十年,韦皋以南诏兵伐吐蕃,大破之,取铁桥十六城,俘其五王来献捷。本纪、南诏传。

异牟寻遣弟献地图士贡,请复号南诏。诏以袁滋为册使,赐以金印。南诏传、通鉴。

十六年,南诏进奉圣乐舞,御麟德殿观之。会要。

宪宗元和三年,异牟寻死,子寻阁劝嗣,改赐元和章印。南诏传。

四年,寻阁劝死,子劝龙晟嗣。南诏传。

十一年,劝龙晟为其下弄栋节度使王嵯巓所弑,立其弟劝利晟。南诏传。

南诏寇安南。本纪。

穆宗长庆四年,始赐劝利晟印。是岁,劝利晟死,弟丰佑嗣,不连父名。朝廷遣京兆少尹韦审规持节临册,丰佑遣洪成酋等入谢。南诏传。

文宗太和三年,南诏入寇,陷邛、戎、嶲,遣卾兵、襄邓、忠武军伐之。又寇成都,入其卾,遣右领军卫大将军董质伐之。丰佑上表请诛西川节度使杜元颖,诏贬颖为州司马。本纪、南诏传。

四年,以李德裕为西川节度使。通𬬻纲目、世史正纲。

五年,李德裕索南诏所掠百姓四千人。本传。

六年,南诏掠骠国民三千,徙之拓东。本传。

武宗会昌六年,南诏寇安南,经略使裴元裕死之。本传。

宣宗大中十二年,南诏寇安南,陷都护府,发朱弩佉苴助守,犹岁朝贡。南诏传。

十三年,丰佑死,子酋龙嗣。朝廷以名近庙讳,不行册礼。酋龙僣号,改号大礼国。寇陷播州。唐史南诏传、通监。

懿宗咸通元年,南诏遣清平官董成等诣成都,节度使李福囚之,刘潼释之。有诏成等至京师,见别殿,遣还。南诏通纪。

二年,南诏寇安南,攻陷邕州。本纪。

是年九月,以孟穆为南诏吊祭使。通鉴。

四年,南诏陷安南,经略使蔡袭死之。本纪、南诏传。

五年,南诏寇邕州,官军败没。加康成训检校右仆射。本纪、南诏传。

七年,岭南节度使高骈大破南诏,复取交阯。通鉴吕租谦标目。

八年,南诏遣杨酋庆来谢,释董成之囚,且归成都,俘三千人。节度使李师望杀其使。南诏传、旧志。

十年,南诏入寇,陷嘉、黎、雅三州。

十一年,南诏攻成都。本纪。

十四年,南诏陷黔中。通鉴。

是年,以牛业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南诏谩书求入朝假道,丛囚其使四十人,释二人还。本传。

僖宗乾符元年,南诏寇西川,陷黎州,入邛崃关。本纪。

四年,酋龙死,子法嗣,请和亲,许之。

五年,南诏请和亲。南诏传、通鉴纲目。

六年,岭南节度使辛谠遣使徐云虔如南诏。南诏传、通𬬻纲目。

以崔安潜为西川节度使。南诏传、通鉴纲目。

广明元年,遣宗正少卿李龟年使南诏,与和亲。南诏传、通鉴纲目。

中和元年,南诏上表款附。

三年,以宗室女为安化公主,妻南诏。南诏传、通鉴纲目。

南诏遣赵隆眉、杨奇鲲、叚义宗朝行在。南诏传。

昭宗乾宁四年,法死,子舜化嗣,上书南诏传及通鉴纲目。

天复二年,南诏清平官郑买嗣夺蒙氏而灭之,憯号大长和国。旧志。

后梁开平四年,买嗣死,子旻嗣。旧志。

乾化三年六月,蜀以杜光庭为谏议大夫。光庭,蜀青城人,史称其博学善属文。后使南诏,重其文学,留教子弟修玉局山,卒葬焉,今庙祀之。

四年,南诏寇蜀,王建发兵大破之。通鉴。

后唐同光三年,南诏长和郑旻以朱鬃白马求婚,南汉以增城公主妻之。南汉世家史作真明三年,又通鉴纲目。

魏王继及奏,赍书招谕南诏。四裔考五代史南诏附录。

同光四年,郑旻死,子隆嗣。

明宗天成元年,东川节度使杨干贞弑郑隆,立侍中赵善政。旧志。

三年,赵善政僭号大天兴国,干贞废之,自立僭号。大义宁国。旧志。

后晋天福元年,通海节度使叚思平讨杨干贞,干贞走死。旧志。

二年,叚思平自立,僭号大理国,居羊苴咩城。旧志。

开运三年,叚思平死,子思英嗣。思平弟思良废之自立。旧志。

后周广顺元年,叚思良死,子思聪嗣。旧志。

宋太祖乾隆三年,王全斌平蜀,欲因兵威取云南,太祖弃之,遂为段氏窃据。旧志以建隆三年平蜀。按全斌平蜀在乾德三年,今正之。通考。

开宝二年,思聪死,子素顺嗣。旧志。

太宗雍煕二年,素顺死,子素英嗣。旧志。

淳化五年,李顺乱蜀,招安使雷有终遣辛怡显使南诏。怡显,云南录、招安史使作转运史。

贞宗大中祥符二年,素英死,子素廉嗣。旧志。

仁宗乾兴元年,素廉死,素英之孙素隆嗣,避位为僧,传于素廉之孙素贞。旧志。

天圣四年,素贞死,孙素兴嗣。旧志。

庆历元年,国人废素兴,立思平曾孙智思之子思廉嗣。旧志。

皇祐五年,以狄青为荆湖宣抚使,讨侬智高。智高走大理,思廉募死士求之,函首京师。宋史萧汪传及交趾志四裔考。

神宗煕宁八年思廉避位传子廉义。旧志。

九年廉义遣使入贡后为臣杨义贞所弑。宋史大理传。

元丰三年,杨义贞篡,凡四月,段氏臣高智昇讨之,立廉义之子寿辉善阐侯高升泰,废之,立思廉庶孙正明。旧志。

五年,正明避位,国人奉昇泰为主,段氏中绝。旧志。

哲宗绍圣元年,昇泰僭号大中国,子泰明以父命求正明弟正淳立之,号后礼国。旧志。

天年,正淳嗣。旧志。

徽宗崇宁二年,正淳遣高泰连入朝求经籍,得六十九家。旧志。

大观二年,正淳避位,子正严立。旧志。

政和五年,广州观使黄璘奏大理求款附。

七年,正严遣进奉使彦贲、李紫琮、副使李伯祥入贡,诏册为大理国王。正严,宋史作和,与四裔考及宋史列传。

宋两遣使来聘。志要。

高宗绍兴三年,广西奏大理求入贡,郤之。

六年,广西经略安抚司奏大理贡象马,诏护送行在所,优礼答之。南诏四裔考、宋食货志。

十七年,正严避位,子正兴嗣。旧志。

孝宗乾道八年,正兴避位,子智兴嗣。旧志。

九年,大理李观音得等至横山寨求市马。范石湖虞衡志。

淳煕二年,宋知静不府张栻令邕管提举司精选硐丁,以制大理。宋史列传。

宁宗庆元六年,智兴死,子智廉嗣。旧志。

开僖元年,智廉死,传弟智祥。旧志。

理宗嘉煕二年,智祥避位,子祥兴嗣。旧志。

淳祐元年,黎守阎师古言大理请道黎、雅入贡,安抚使孟珙却之,使道邕、广。本传。

四年,蒙古来攻祥兴,高禾逆战,败死,宋遣使祭之。旧志。

十一年,祥兴死,子兴智嗣。旧志。

十二年,蒙古主使忽必烈击大理。元史本纪。

蒙古遣王律术、王君候、王鉴谕大理。本纪。

宝祐元年,蒙古忽必烈灭大理,遂入吐蕃,降之。纲目。

忽必烈命姚枢访图籍,祭三使。本纪。

忽必烈以刘时中为宣抚使,同段兴智安辑大理,遂班师。本纪。

元世祖中统元年,段兴智入朝,道卒,以子信苴日为管守大理。

二年,信苴日入朝,赐虎符,诏领大理等诸郡。纪传。

三年,置元帅府于大理,命昔撒昔总制鬼国、大理两路。本纪。

至元二年,诸爨部叛,信苴日讨平之。本传。

三年,遣云南王忽哥赤镇大理等处。本纪。

八年,分大理三十六部为三路。本纪。

敕遣阿鲁忒儿等抚治大理。本纪。

大理八部蛮酋新附,降诏抚谕。本纪。

十一年,更定诸路名号,以信苴日为大理总管。

十三年,授信苴日大理等虞宣抚使。

十八年,以信苴日为宣抚使都元帅,寻拜云南路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列传。

十九年,诏信苴日同右丞答儿迎征。顷师卒,弟忠以功授大理等处宣慰使,兼管军民万户府。例传。

以信苴日子庆为大理等处宣慰使都元帅,佩金虎符。庆子隆,隆子光,皆相继为总管。列传。

二十二年,以参知政事郝分政大理。元史。

二十五年,以云南王也先铁木儿镇大理。年去。

至元中,封大理段庆为宣武将军,尚公主。

成宗大德元年,移云南御史于陜西,谓之西台。出雍记。陜西与云南接,塡此亦可验元时路通,今不通帮也。黑水出张掖,益信。

梁王以元宗室镇缮阐,与段氏构隙分域。

辛卯,设云南诸路学校,其教官以蜀士充。癸卯,明玉珍、红巾贼攻云南,段功追而火之,红巾大败。梁王深德段功,以女阿𧞔妻之,为奏授云南平章。段功遇害,阿𧞔主及从官杨渊海死之。

武宗至大二年,梁王老的大破段光兵。旧志。

泰定二年,遗亦喇马丹等使大理,招谕蛮寇。本纪。

顺帝二年,大理诸路请官账恤灾伤饥民,从之。本纪。

二十二年,明玉珍陷云南,段功进兵击败之于关滩,又追至回蹬关,大破之。梁王帖木不花奏授功云南行省平章。旧志。

二十七年,梁王攻大理,不克,奏陞段宝为云南左丞。

皇明举武初,段宝遣段真奉表归款。

五年,遣翰林待制王袆,八年,遣中书省参右政事吴云,俱谕云南,梁王不下,死之。后诏赠祎谥忠文,云谥忠节,建祠,二忠并祀。

十四年秋七月,命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为副总兵,征云南,平之。擒大理段宝二孙,赐名归仁、归义。仁授武昌卫镇抚,义雁门卫镇抚。

十五年春,城云南,建诸衙门及儒学。改行省为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领诸府州县司;署都指挥使司,领诸卫所;置提刑按察司,分巡安普、临元、金沧、洱海四道,兼察诸府州县司卫所,并称为三司云。

十六年,土酋高大惠、元右丞普颜笃负固据大理,佛光寒征南将军专友德、都督郭英破寨,普颜笃自焚死,大惠逃,为白人所杀。

十八年,上以云南平,令长兴侯耿炳文往谕傅友德等班师,留西平侯沐英镇守平缅。八百媳妇皆请内附,进封友德颖国公。

十九年,命傅友德、耿炳文再征云南、贵州诸蛮,剿平之。

二十一年,缅蛮叛,总兵沐英讨之,遣都督冯诚以轻骑挑战,贼众大败,生获象四十七而还。

五月,命颖国公傅友德率兵再至云南,讨曲靖、普安、孟定、龙海、曲麻、马乃等处未靖诸蛮,都督张铨从征有功,封永宁侯。

是年,庆定边。

二十二年,沐英入朝,上宴奉天殿,赐金银宝钞文绮,且为治第于凤阳,谕之使还镇云南。

二十八年,西平侯沐春降越州,斩阿资,枭其首,诛其同恶者二百四十一人。

洪武中,封岷王于云南。末年,移武冈。

二十九年,西平侯沐春袭宁远及麓川。

三十一年,夏四月,麓川平。永乐元年,车里宣抚司士酋刀暹答侵地,虏官西平侯沐晟请讨之。上敕晟以理吿谕,暹答悔惧,还所虏及地,遣使入谢。

三年,征八百大旬。

四年,遣官招谕云南西南夷,大古剌、小古剌等部落皆愿内属,置宣慰司二,长官司五。六年,征安南,降其郡四十有八,封西平侯沐晟黔国。公世袭。

九年,命监察御史巡按云南。

是年,诏云南布政司始开科,取举人洪诚等二十八人。

十年,封汝南王于大理,后移封。洪煕元年,户部尚书夏原吉上言时政,罢云南采办金宝数事,许之。

宣德元年,诏贵州、云南合乡试。明年,定天下会试南北中数,以云南举人入中卷。

七年,八百大甸宣慰使刀之雅遣入贡,请讨波勒,上降敕谕之。

正统三年,麓川酋思任发反,征南将军黔国公沐晟讨之,未克。

四年,夏六月,征麓川。

五年,命都察院都御史巡抚云南。秋七月,广南维摩、师宗、沙人、侬人作乱,都督沐昻讨平之。六年,夏五月,权阉王振专政,遣都御史王骥统东南兵十五万征麓川思任发,任发逃,获其妻妾、象马、宝玉无算,功升官职四百馀员。

七年,秋七月,麓川降。

八年,秋,定西侯蒋贵、靖远伯王骥以征麓川为名,再入云南。

九年,秋七月,缅人获思任发,函其首献于军。

十年,冬,城腾冲。

十三年,靖远伯王骥帅师会诸道复征麓川,河西学教谕詹英上章劾其滥行爵赏,老师费财,仍班师。

景泰二年,缅人执麓川思机发献俘。

成化十二年,改户部左侍郎王恕为左副都御史,巡抚云南,置临元、澜沧、金腾、曲靖四道兵备,以饬戎。

十四年,罢寻甸、广西土官知府,立流官。弘治二年,城赵州。

七年,置宾川州,城大罗卫。

十四年,夏五月,以南京刑部左侍郎樊莹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旅云南山川,及考文开官,罢黜者一千二百五十有八员。

正德五年,增云南乡试举人四人,连旧额共三十四人,合贵州共五十五人。

嘉靖元年,罢永昌二镇,改金齿军民指挥使司为永昌军民府,仍置永昌卫。改腾冲军民指挥使司为腾越州,仍置腾冲卫。添设大理府督捕白崖通判一人。

七年,命兵部尚书伍文定讨武定寻甸逆酋,削平之。

十六年,用礼部议,云南分科额,定云南乡试举人四十人。

二十三年,复增置姚安府督捕赤石崖通判一人。

二十四年,城鹤庆,添设洱海守备一人。

四十五年,罢临安守备,改设参将一人。

隆庆元年,灭武定逆酋,巡抚尚书吕光洵奏设流官,改治立御,建学作城。

二年,城嵩明。

三年,添设邓川州流官知州一人。

四年,命巡抚云南都御史兼赞理建昌、毕节等处地方军务。

五年,城澂江。广西。万历元年,巡抚兵部侍郎都御史邹应龙、巡按御史侯居艮疏会镇守黔国公沐昌祚奏请复增科额五人。

冬十一月,巡抚侍郎邹应龙同黔国公沐昌祚奉旨西征铁索箐、赤石崖,提兵亲入,贼阻,擒僭王,夷酋罗勒快等七十二村悉平。

二年,春二月,复东征𤝕、獛等夷。秋八月,征荞甸等夷,平之,立营戍守,六郡乃安。

历代沿革郡县名[编辑]

〔汉武帝置益州郡,领县二十四〕滇池、双柏、同劳、同濑、连然、俞元、牧靡、谷昌、秦臧、邪龙味、昆泽、叶榆、律高、不韦、云南、嶲唐、弄栋、比苏、贲古、母掇、胜休、建伶、来唯。

〔属越嶲郡、县二〕遂久、青蛉。

〔属牂牁郡、县五〕故 且兰、平夷、漏卧、句町。

〔东汉为益州,领县十七〕滇池、胜休、兪地、律高、贲古、母棳、建伶、谷昌、牧靡、味、昆泽、同濑、同劳、双柏、连然、弄栋、秦臧。

〔永昌郡,领县八〕不韦、邪龙、嶲唐、比苏、楪榆、云南、哀牢、博南。

〔蜀汉改置郡三〕建宁、云南、兴古。

〔晋署宁州,领郡四〕云南、兴古、建宁、永昌。

〔县四十五〕云平、云南、弄栋、青蛉、姑复、邪龙、楪榆、遂久、永宁、律高、句町、宛温、漏卧、母掇、贲古、胜休、铎封、汉兴、进乘、都篖、味昆泽、存䣖、新定、谈槀、母军、同濑、漏江、牧麻、谷昌、连然、秦臧、双柏、兪元、修云、冷丘、滇池、不韦、永寿、比苏、雍乡、南涪、嶲唐、哀牢、博南。

〔太康以后改置郡三〕益州、晋宁、平夷。

〔宋仍为宁州,领郡十〕建宁、晋宁、牂牁、平蛮、西河东、河阳、云南、兴宁、兴古、梁水。

〔县五十二〕味同、乐谈、槀牧、麻漏江、万安、同濑、昆泽、新定、存䣖、同并、母军、新兴、建伶、连然、滇池、谷昌、秦臧、双柏、万寿、且兰、故母敛、晋乐、丹南、新宁、平夷、鄨、此苏、成昌、建安、东河阳、楪揄、云南、云平、东古复、西古复、弄栋、青蛉、漏卧、宛暖、律高、西安、句町、南兴、梁水、胜休、西随、母棳、新封、建安、镡封、。

〔南齐为宁州镇,领郡十四〕建平、南牂牁、梁水、建宁、晋宁、云南、兴宁、西平、东河阳、西阿、平乐、永昌、西河阳、兴古。

〔县七十三〕同乐、同濑、牧麻、新兴、新定、味、同并、万安、昆泽、漏江、谈槀、母单、存䣖、且兰、万寿、母敛、晋乐、绥宁、丹南、梁水、西随、母棳、胜休、新丰、建安、骠封、新安、永丰、绥云、遂安、麻雅、临江、建伶、连然、滇池、兪元、谷昌、秦臧、双柏、东古复、西古复、云平、邪龙、西平、暖江、都阳、西宁、晋绥、新城、东河阳、楪榆、比苏、建安、成昌、西中、宛暖、律高、句町、漏卧、南兴、青蛉、弄栋、博南、新丰、益宁、遂、安宁、永安、永、不建、捷𤧶、壅乡、西城。晋、宋、齐学州所领郡邑者不止此,今止录古今境内者。

〔唐置南宁等羁縻州九十二,寻置姚州云南郡,领县三〕姚城、泸南、长明。

〔元置云南诸路行中书省,为路三十七〕中庆、威楚、武定、鹤庆、云远、广南、西丽江、东川、茫部、孟杰、普安、曲靖、澂江、普定、建昌、德昌、会川、广西、元江、大理、蒙怜、蒙莱、柔远、茫市、镇康、镇西、平缅、麓川、木连、蒙光、木邦、孟定、谋粘、六难、孟隆、木朵、蒙兀。

〔府二〕仁德、柏兴。

〔属府三〕比胜、永昌、腾冲。

〔属州五十四〕嵩明、晋宁、昆阳、安宁、镇南、南安、开南、威远、和曲禄、劝顺、蒗蕖、永宁、通安、兰宝山、巨津、益良、强陆、凉越、罗雄、马龙、霑益、新兴、路南、建安、永宁、泸礼、里阔、邛部、隆姜、昌德、威龙、普济、武安、黎溪、永昌、会理、麻龙、建水、石屏、宁师、宗、弥勒、邓川、蒙化、赵、姚、云南。

〔县四十七〕昆明、富民、宜良、扬林、邵甸、呈贡、归化、三泊、易门、禄丰、罗次、威楚、定远、广通、南甸、元谋、易笼、石旧、剑川、临西、南宁、芳华、河纳、通泉、交水、石梁、罗山、河阳、江川、阳宗、普舍、硏和、邑市、为美、归厚、中泸、沽闰、盐金、河西、蒙自、通海、嶍峨、太和、永平、浪穹、大姚。

〔皇明改置布政司,领府十二〕云南、大理、临安、楚雄、澂江、蒙化、广西、景东、广南、顺宁、永宁、镇沅。

〔军民府八〕永昌、曲靖、鹤庆、姚安、寻甸、武定、元江、丽江。

〔州二〕北胜、新化。

〔长官司一〕者乐甸。

〔其羁縻则为府二,宣尉司六,宣抚司三,州四,长官司二〕

沿革总论[编辑]

云南,《禹贡》梁州之域,地曰百濮。三代时,万国来朝,西南有百国,目为百濮。滇为鄯阐图,大理昆弥国,临安句町国,乌蒙牂牁国之类。《逸周书》献令曰:西南产里、百濮,以象齿、短狗为献。产里即今车里也,周公作指南车以导之归者是也。春秋时属楚。《国语》曰:叔熊逃难于濮而蛮,楚蚡冒始启濮。战国仍属楚。

《括地志》云:战国楚顷襄王使将军庄𫏋,𫏋即庄王之苗裔,居略反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以西。巴图,今清化、始宁、感安、符阳、巴州、南宾、南浦是其地。黔则黔中。𫏋至滇池,方三百里。今在云南郡。其泽在西北,水源深广,末更浅狭,如倒流,故曰滇地。旁平地,肥饶千里。池旁之地。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滇之有楚俗始此。战国时有四楚,滇其一也,后为秦所灭,唯滇之楚存焉。楚有两庄𫏋。杨慎《丹铅馀录》:“贾生《吊屈原赋》曰:‘谓跖、𫏋廉。’注:楚之盗日庄𫏋。《韩非子》曰:‘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庄𫏋为盗于境,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𫏋盖在庄王时。《汉·西南夷传》:‘庄𫏋者,楚庄王之裔也。顷襄王时,以其众王滇。’去庄王时百年,此又一庄𫏋也。”

秦使常頞略五尺道,颇置吏焉。汉武元狩间,彩云见于南中,遣使迹之,云南之名始此。

滇王当羌问汉使者曰:“汉我孰为大?”使者还报,天子恶其不逊。时白崖有天竺白饭王之后,名仁果者,称白王,为众所戴,天子册为滇王,仍治白崖,𫏋世乃绝。白人之名始此。

元封二年,使司马相如入西夷,冉、駹、楪榆之君皆请为内臣。土人盛览从相如学,归授乡人。文教之开始此。

是年,将军郭昌、卫广平其未服,滇王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玉印,复长其人。益州之名始此。

世祖光武建武八年,叶榆诸羌叛。十九年以后,遣将军刘尚连破之,悉平。章帝元和二年乙酉,滇池出神马四,甘露降,白乌见,乃建学立师。全滇之有学校始此。

蜀汉建兴二年,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又分建宁之地置云南郡,即今云南县地也。三年,益州渠帅雍闿杀永昌太守,附吴孟获,诱煽诸夷。忠武侯诸葛亮渡泸至南中,斩雍闿,服孟获,四郡皆平,乃收用豪杰。时仁果十五世孙龙佑那者,能抚其民,号大白子国侯,仍以其地封之,赐姓张氏。白人于种人最慧而贵,以王裔也。而以吕凯为云南太守。晋、宋、齐、梁、陈、隋,废置不一,皆以守令治其人,酋长世其官,不相凌夺。

贞观二十二年,册建宁白国长张乐进求为首领大将军。张乐进求,张龙佑那十七代孙也,佑那则仁果三十五代孙。仁果之先不可详矣,自西汉元符阳仁果玉印代庄𫏋为滇王至此,历三十二代,皆以能抚其众为史所称。时有哀牢夷细农逻者,耕于蒙之巍山,时有祥异,所居成聚。张乐进求自念传国久远,恐为天所厌,且知不可以力争,遂逊国农逻而去之。农迟,自立为奇王。自是蒙族分立为立诏。六诏之名始此。

唐高祖武德四年,置姚州。开元七年,南诏赂节度使王昱,求合六诏为一,许之,遣使册为云南王。南诏之强始此。

天宝间,云南太守张虔陀淫虗,南诏忿怨,杀虔陀,取夷州三十二。鲜于仲通击之,败绩。南诏北结吐蕃为兄弟以自固。贞元四年,南诏为吐蕃所苦,请内附。九年,仍册封云南王,以韦皋为云南安抚使。十年,韦皋以南诏兵伐吐蕃,大破之,取铁桥十六城,俘其五王来献捷。南诏献地图士贡,寻以袁滋为册使,赐南诏金印。吐蕃不复为云南患始此。

宋建隆三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胜取之,以图献。太祖鉴唐之祸,以玉斧画大渡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云南之为绝域始此。

元世祖亲帅六师,由丽江入大理,定缮阐为中庆路。皇明置云南布政使司。声教之盛始此。

全省疆域[编辑]

〔东〕至广西界。〔南〕至交阯界。〔西〕至百夷界。〔北〕至四川界。〔东北〕五百里到贵州普安卫。〔正东〕七百五十里到广西泗城州。〔东南〕六十百三十里到贵州乌撒可渡桥。〔正南〕四百六十里到广西上林州。〔西南〕五千五百里到南海。〔正西〕六千里到西洋海。〔西北〕二千里到吐蕃。〔正北〕四百里到四川会川卫。自司至应天七千二百里,至顺天一万六百四十五里。

〔附论〕云南幅员万里,疆域殆不止此。上古神农,地过日月之表。尧、舜之世,日月所照,霜露所坠,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夫岂无义而圣人言之?观武王克商,孟津之会,濮人与焉,故曰:逖矣!西土之人。盖古先圣王以直道待天下,故四夷来王,后世以机械待斯民,民始骇之而乖畔。

今云南羁縻司府以至薄海内外,其称国者以百计,其人虽夷,然皆自称为三代服从之国,其俗虽陋,如道不拾遗,外户不闭,归敬其夫,妻妾不相妒,尊其长上,虽暗室闻传呼必跪,铁者不机,业者停手,盖有古封建之遗风焉。其人之易治,于此可见。

汉武开边,其始虽难,其终甚易。当此之时,守令治其地,酋长安其封,善则相成,过则相规,夷汉不辨,如左右手。晋、隋之世,尤席汉家之馀休。唐天宝以后,中原多故,边吏诛求,致使夷怨四兴,因而割据。宋太祖鉴唐之祸,弃而不取。诗曰:文王受命,日辟国百里。有宋于此有遗议矣。

元世祖未定中原,先取南诏,然因陋守旧,建立无观焉。高皇帝复三皇五帝之境土,施三皇五帝之教化,不四三年,云南衣冠文物济济乎与中土相埒。鸣呼,天生蒸民,秉彝恒性,何尝有远迩之间哉!其顺逆之机,唯上所操耳。彼以中原徼外分别嬍恶者,失圣王之理道矣。

全省形势[编辑]

云南全省,东以曲靖为关,以霑益为蔽;南以元江为关,以车里为蔽;西以永昌为关,麓川为蔽;北以鹤庆为关,以丽江为蔽;东北贵州,东南交阯,西南缅甸,西北吐蕃。夫谈形势者必称要害,云南要害之地所当严者有三:东南八百老挝、交阯诸夷,以元江、临安为锁钥;西南顷甸诸夷,以腾越、永昌、顺宁为咽喉;西北吐蕃,以丽江、永宁、北胜为厄塞。知厄塞,则吐蕃遁;守咽喉,则西夷宁;固锁钥,则南夷靖。三要得,而云南可安枕矣。

〔附论〕周形方氏图地形厄塞,藏之秘阁,不以启示。《史记》亦曰:地形厄塞,不宜在诸侯王。其虑深矣。云南诸夷,畏天王,尊中国,乃其素习。时有一二狂恣之酋,自煽自灭,初无大志。所可患者,墨吏承委,颠倒是非。而喜功要名之人,轻信妄动,遂生边衅。故知厄塞险隘,形势在地;急功生事,形势在人。故曰: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自嘉靖末年,以至隆庆三十年内,云南三番用兵,费帑藏六十馀万,良民死者二十馀万,罪人毕竟不得。损国威,索元气,莫此为甚。今志形势,惟先省城,次列郡,而州县不与焉。

全省土风[编辑]

节令列郡皆同,惟夷方少异。

  • 元日,桃符门神,往来贺岁。
  • 春日,春盘赏春,以饼酒相馈。
  • 上元,彩灯鼓乐,蹴踘游遨,曰走百病,村落有秋鞮。
  • 二月,祈年佛会。清明,插柳墓祭。
  • 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庙烧香灯。
  • 四月八日,浴佛,献乌饭。
  • 端午,艾虎悬门,角黍蒲酒相馈。
  • 六月一十五日,束松明为火炬,照田苗,以火色占农。
  • 七夕,妇女陈瓜乞巧。
  • 七月中元,祭祠堂,焚冥衣楮镪,如寒食。
  • 中秋,以瓜饼祭月相馈。
  • 重阳,赏菊登高,馈糕。
  • 十月,朝祭祖,如七月中元。
  • 冬至,作以𩝐饼饵相馈。
  • 腊八日,作五味粥。
  • 二十四日,祭竃,送五祀之神。
  • 除夕爆竹守岁,饮分岁酒,先少后老。四更接竃。

〔市肆〕俗呼街子,日午而聚,日夕而罢。交易用贝,一枚曰庄,四庄曰手,四手曰苗,五苗曰索。

〔附论〕按许氏说文曰:古者货贝而宝龟,至周而有皇,至秦乃废贝行泉。汉书日:王莽时,大贝四十八分已上,二枚为一朋,直二百十六;牝贝三寸六分以上,一朋直五十;公贝二寸四分以上,一朋直三十;小贝寸二分以上,一朋直十;不盈寸二分,不得为朋。每枚直钱三,是为货贝。由是观之,汉时钱贝并行,秦亦不能尽废之也。货殖传:贝五种:大贝、牝贝、公贝、小贝、不成贝。不成贝者不用,唯大贝直钱多,馀三种皆今所用也。然则汉末天下尚用之。今所用者,小贝之尤细者。晋郭璞贝赞云:先民有作,龟贝为货。贵以文采,贾以小大。简易则资,犯而不过。盖用钱则有检选,用贝则枚数而已。五尺童子适市而人不欺者,其以此耶?故曰简易则资也。秦灭六国,惟楚公子庄𫏋王滇,故楚独存。秦虽使常类于滇中,略五尺道,然未尝属秦。故货贝之在南中独不变者,岂泰法未尝入滇耶?于此亦可以考世矣。嘉靖乙未,滇人掘玉案山,得大黄布,刀制如罄,折衡重三钱。考之泉志,盖王莽时铸也。然则汉世之泉固尝行于滇矣。然泉不若贝之简易不欺,故泉不永而贝至今以为货。

〔戌日祭祖〕民间每月戌日祭祖于家,谓万物发生于辰而归寂于戌,日月出于辰没于戌。又谓戌日供帝释水,则四兽不守地狱门,亡魂得出,故戌日祭先谓之祴。幽冥录云:昔鬼魂作人,令匠补制旧靴,匠人不知鬼也。诘旦有人至匠家见之,认是其亡父靴也,骇讶之,以问匠人。匠人曰:此人约戌日来取靴。其子至期则候于匠人,其父果来,忽见其子,遂长往不顾。其子从之,疾不可追,哭曰:生为父子,何相绝之甚?其父曰:幽明异路,相见何为?汝但能往学于太守,是吾幸矣。日彼贵我贱,安从而得其门?其父曰:汝书太守阴行二事投之,彼必汝见。后如言见太守,太守曰:吾此二事无人知。及问其故,信鬼神吿之。此亦足以为戌日证也。

〔四时上冢〕以正月、清明、中元、十月朝、腊月拜坟,虽贫必祭。

〔节日食赤豆羮〕元旦、清明、端午、七夕、冬至作赤豆羮。按初学记云:共工氏有不才子七人,死而为厉,性畏赤豆,故作羮以祛之。

〔书有晋意〕古俗祀王右军。

〔葬用火化〕按杜氏通典云:古者送死于中野,衣之以薪而瘗其骨。然则此亦古俗也,未为害义。今则以法律之,不复火化矣。然一坟所占不止十步,而有力之人广图风水,遂致占田为坟,而力耕火种之民无从措手,恐非久长之虑也。

〔屋室〕民居皆四合瓦屋,山居用茅。

〔服饰〕乡民,首戴笋帽。

〔饮食〕撙酒,用长筒,视陜蜀为便。以食米酿酒,故米价常责。食有米鑬、蓬饵、蒜脍。或肉或鱼,切而啮之,以五色蔬酢、五味椒盐和蒜而食,以为敬客云。煎煠蓼花盘之类,与各省同。其饰盘花草,剪彩结绵,缕金簇通,尤为侈靡。近始禁闭裁损,上下俭约,颇存古风矣。

〔附论〕云南节物交际,列郡皆同,与中土亦无以异。惟货用贝祴祭,四时上冢,节日食赤豆羮,葬用火化,与中土殊俗。然揆之以义,皆三代之俗。许氏说文、史记正义、初学记、杜氏通典可证也。商周万国来朝南中,盖有百国焉,其俗其本于此与?

督梓:大理府知事李可华

考阅:太和县学生董学舒

缮写:杨元达

云南通志卷之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