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斋遗稿/卷九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八 颐斋遗稿
卷九
作者:黄胤锡
卷十

[编辑]

与丁庆集达性己丑[编辑]

即惟春寒。尊履增重。似闻岁前在寓。今已撤归否。渼上丈席礼说。已于七月六日入京受答。付乡便久矣。不谓中间淹滞。致令盛使空归。想已为郁耳。肰其大略则张友之还。当即报告。玆因婢子自长城迤来者。始呈真本。此乃先生口占。而胤子报恩代笔也。大抵此事义理。先以宗孙主之之遗戒为重。而诸孙迭祭一款则又以为不可谓无说而已。未知高门诸议毕竟何居。固知左右委禀出于敬慕长者之至诚。而或遂因此惹致一种嚣嚣。则非特尊意有所不安。抑鄙人惶恐之甚。非细故也。幸须一览深藏。无烦耳目。区区之望尔。此中酸苦经冬。归觐属耳。明月念间。将且西上。奉际未涯。岂胜怅肰。

答李公孝思永癸巳[编辑]

胤锡稽颡再拜言。胤锡罪逆深重。不自死灭。祸延先考。攀叫靡逮。再期在腊。权窆未完。而慈候凛缀。尤鲜宁日。酷罚罪苦。讵望苟活。所幸蒙念。得奉几筵而已。岂意重赐远慰。寄意郑重。其所愍恻。一字一涕。非夫絜矩之推。能如是哉。区区哀感。实出格外。不知他日容可生奉音旨。使十年积襞。一获展究耶。所教趋向异路四字。岂以兄在田间。而胤锡尝幸一出故欤。若肰胤锡尤不胜于邑也。盖胤锡一小科犹幸也。一小官宁不益幸。只为欺人欺天。坐得非望。肰犹一出六年。转至陞六者。独以先人不食之眷眷。或可荣于君馀耳。天厌不孝。遽降巨创。方温凊隔阔之久。有穹壤罔极之恸。此直一大罪端。纵他日位极崇显。亦何及哉。故自苫凷以来。每闻当世诸公或乃不悉在忧。犹且相与检拟于三曹诸院之窠。则辄不觉愧死哀迫。中情所发。非敢诬也。虽肰三年之间。世亦日以转变矣。如幸外除。或岂无望于养母。而亦有无因无极之悲。况如兄之高才至行。人未及尉荐。而己则滥吹。何荣之有。嗟乎。时论之不公久矣。虽或一二有访于无似。而人微言轻。所对无力。乃知古人朋友之际。绶冠之说。亦非今世孤寒者可几也。乃若读书求志。尚属自己。士惟及此未甚老之日。或面或书。相讲习不已。此为修身以俟之道。则人情物态之无穷于目前者。又何足忻戚于心也。佹诗有之。皓天不复。忧无疆也。千秋必反。古之常也。弟子勉学。天不忘也。圣人拱手。时几将矣。此朱子所尝表出而勉人者。而胤锡平日亦实爱此。虽其发已宣眼已花。不足与论于自策。而词科制举。断置亦已决矣。从今以往。倘复赖兄之益。有以润涸。则自家及人。庶几明体而适用。安知天生吾辈之意。终或验其非偶肰也。嗟乎。此言骎近乎文。而兄既及之。不敢墨息。幸无以示人。如何如何。向来二兄割胖之戚。实未曾闻。今始得之。何愕如之。子侄皆已成长。或有至抱否。胤锡长子一汉年二十二矣。新娶未以归。少子七汉年十二矣。大抵若皆可传文献之旧。胄锡则前室无育。辛卯再娶。姑未有子。尝记朱天使之蕃奉敕东来。归后几年。寄书柳西坰诸公。自言归老于钟云石头之间。又言方奉老母。其尾言长子有几子。次子有几子。少子才有胎。欲万里相爱间知此琐说。夫明鲜内外之邈。为如何哉。而娓娓如彼。其厚可想。又况吾辈只去百数十里相望者乎。得此之日。当亦有感也。

答李士平文衡癸巳[编辑]

胤锡等稽颡再拜言。胤锡等顽忍不死。奄经外除。先考潜德。自此益觉靡逮。世之仁人君子。有及与知者。宜为孤穉见怜。而今乃得之座下。呜呼。此痛亦座下先获终身之所。则虽在不孝亡状。犹视犹食之境。独不知感以涕乎。况兹恶歉。申以轮毒。偏慈气力。不止伤于积毁。人子之心。安得不炒迫。只幸奉书开慰。如对学腴仪容。而地既相间。无以面承温唁。西向引领。尤增哽噎。乃若多少宽譬之教。此自絜矩流出。敢不钦服。但窃自惟平生。侍亲四十馀年。无非狎恩恃爱之罪。矧能毫愉秒婉。矧能遑温暇凊。而又不幸不知菽水之中。自有真孝。妄被人挽。希冀一日荣养。六年奔走。才得六品。天若少假亲龄。则孝理之朝。讵无一度公论。而事乃一朝大谬。六朔侍癠。终抱罔极之痛。其视他人见星之行。直五十百步耳。纵他日位极人臣。荣貤台衮。亦复何所为慰。呜呼。区区科宦之念。自来自许淡肰。而目下尤成寒灰。此实神天所烛。非可诬者。惟是事君事母。其日俱愿无疆耳。抑先考少日蜚英之盛。永感退步之实。乡里邻交。谁则不悉。而至于向晦志学。用力一敬。蚤夜讽念体察。恒在曾朱遗书之工。则胤锡远游。犹有不及细瞷。况非胤锡兄弟者乎。独其暗肰日章。诚有莫掩。致庚寅天褒之荣。此为胤锡辈顶戴。亦为胤锡辈心陨者也。先仪既邈。遗文尚在。知德之士。其庶征乎。使胤锡若幸赖天之灵。有以得传万一。不至归于小人。不见弃于如座下诸贤。则座下所勉。尚或堪承。继此幸乞随事更教耳。

答李士平文衡甲午[编辑]

顷蒙惠贲。已极荣感。比又枉牍。尤为之慰豁。矧审起居增重。第惟恼扰之云。乌得不尔。肰而事至斯。应无往而非学。冠虽嘉事之重者。亦何至于以匈岁过费之境耶。乃若辱速所称一宾字。此殆先人之故。意或一二遗教之有承耳。揆以情礼。曷不趋进。顾兹惛愦。内省多谬。徐又沿洄夷考。终未有确据。而座下所援孔曾宋闵之说。正亦玄成之昭陵。虽盛意开释。欲其使之进身者。至矣尽矣。而奈执迷罔回何哉。盖冠之为礼。固有以丧而行者。而弟之所拘。在忌日而已。如云忌日不用者。谓此日不为他事也。如云赴邀非宜者。谓此日不赴人邀也。前而祭仪。后而退翁。岂不省于吉匈事变迭至交值之会。而硬定立说如彼哉。亦为如弟者有以企及尔。以此为坊。世犹有匿忌得罪如祝钦明者。宁不可畏。故知惟王事不可论私。其馀只须恪守而勿失。肰后庶或可以寡过。则区区所以初以孤陋而礼辞。终以拘碍而固辞者。要之求乎自靖耳。不肰于座下冠子之日。何惜三祝辞誊传。故为是饰让哉。呜呼。今此忌日非他也。乃我曾考家祭也。曾考岂非李氏之自出乎。先竹爷岂非曾考之姨胤乎。言念古昔。心实有戚。况玆加布。又我叔祖。先人所经行者。如可有路转身。则座下好礼之意。何敢坐孤至此。记曰爱人以德。座下之爱我也以德矣。弟独不以德爱之耶。伏惟熟思而处之。毋令盛礼或玷。则冠之翌日。谨当夙簉末席也。

与朴进士灿璿[编辑]

胤锡稽颡再拜言。顷承下慰。谨亟奉答于洪克之递中。而南北杳肰。身又罪蛰。无以更图奉际。区区痛叹。与岁俱深。中间忽得令从炯玉氏违世之赴。呜呼。此诚何天哉。念其粹美之恣。又承先师恳切二字之褒。在朋流固非敢侔。则迈往未已。造诣所极。其孰得以御之量之。乃一朝溘先夭逝。不惟同门之至戚。抑大庭教养成就之盛。座下依倚磨琢之懿。幷亦无所更施。呜呼。天亦可怨也已矣。如胤锡得令从。追逐于云楼石室之间。才数朔耳。而其托谊之重。盖有岁寒相期者。虽六七年来经营一养。奔走斗禄。不克复亲辅仁。而只此耿耿溯往。庶质鬼神。顾罪逆深重。先考捐背。继哭先师。人理尽矣。尚此顽忍。奄经外除。肰亲葬未完。慈候积毁。重以岁恶身病。百忧䕺身。蚤夜以思。正此哀慌而已。岂意此者。又闻此报。鸡絮无路。只益悲愧。夫岂平昔相期者哉。伏惟敦爱加隆。摧痛何堪。腊月方寒。尊体何似。伏乞深自宽抑。以慰慈念。未知令从有子大否。可传乃翁文行否。可受父友吊慰否。邈不可知。不得不奉唁于尊兄。幸他日详教之也。胤锡方修先师书札语录。点检甲申日记。中有令从相质相和者。非止一二。最其江汉六月同舟之诗。尤哽怆不忍读也。使作祭文辞。亦不外于是。所乞尊兄因以此疏。告于令从几筵。逝而有知。当亦为之愀肰。呜呼炯玉而止此乎。

与朴进士灿璿乙巳[编辑]

今岁行尽。远惟学履增卫。从氏之孤亦健否。初冬贵洞丁友孝参氏。不鄙远顾。传言从氏之孤成长已久。重以发解。又何奇也。记昔甲申。与炯玉氏结夏石室。稔闻孤舟丁公风烈不坠。不忧家法。乃丁友来托二公祖孙文字。则区区山仰之怀。窃幸得有少慰。而又如作九原炯玉。坐我蒹葭侧畔。今拙稿封而南矣。想兄于此。亦以思炯玉之心。如对此老丑尔。弟既靡怙恃。竟何心于外物。惟冀残年无病。得料理父师之托则幸矣。先师胤老又此抄选。天眷方隆。实有尤翁所云师门不落莫之喜。而愚意过虑。惟恐其不得不一出。已以书往复申勉矣。吾湖南同门者。本自无多。而炯玉既逝。金士谦亦逝。每念二友之贤益恨顽物之独住耳。伏惟益懋远大。毋孤相爱。近读退溪与先竹川公书。殊仰兄家学之有源。勉之勉之。

答朴进士灿璿乙巳[编辑]

自付递角。未必立致下复。而岁行尽雪大涨。乃有华封。越三百里来到。区区光荣。果何如也细审字㨾。约类吾炯玉旧迹。心已疑之。尾报果知出自其孤。尤可怆幸。矧惟慈侍之下。方一有奇疾。安得不奉闵。炯玉遗文。渼老既许一言。则庶九原之慰。而先曾王考文字。何独见阻。抑其一二事疑。未知何居。而乃以移托于胤锡耶。盖自农岩及先师以来。已不欲当人家金石之役。而农翁至以墨池中潝杀为言。则今日渼老亦安得不守家法。夫文字之类。比自己工夫。紧歇之相距。不翅有间。宜其于此无许。而乃欲令胤锡代役。诚有所不敢知者耳。他日到渼上。奉质如何。示来出处之勉。良感相爱之厚。不亦幸耶。弟自丙戌初仕。至昨甲辰。无论彼此之荐拟。幷不一番私觌何也。薛敬轩曰受爵公朝。谢恩私室。吾不忍为也。陈了翁又先有与荐不入党之语。此亦弟平日所自勉者。而又有自警箴一篇云。科举所以出身。其可曲径求诸。仕宦所以事主。其可钻穴图诸。义之所在。虽齑粉不当或避。势之所归。虽锺驷不当或趋。有用我者。述礼乐而赞刑政。无用我者。乐畎亩而忧江湖。是余盖有意而学。未之能信也。肰用晦自明。尚无愧古人之与徒乎。只此一篇。是弟之一念所持而勿坠。又尝有诗曰三起何曾谒两铨。此心无愧质神天。诗成一笑儿堪示。家法须兼世道传。今于兄之言下。幷以此为谢。兄必为弟一大哂也。弟平日只以进一寸退一尺为心。虽于亲在求养之急犹肰。况今永感灰心之时乎。惟先人先师所责之重。不敢以忘。而老矣无能。所注性理大全及礼乐易范诸大文字。已积三十馀年工夫者。将不免全弃。痛矣痛矣。兄若一过。可剧谈一二。而一过何由。临楮只益怅肰。

与宋佐郞益中乙未[编辑]

前秋萍会。幸何可忘。兄既先归。弟亦继之。谓高驾或久于龙。附书卢甥。使之递献。而兄又旋洛。似未及入照也。日月几何。吾两人居肰共添一齿。未委客中高堂之恋。华萼之怀。当复如何。窃闻东铨之长。兄所不外。能雪徂夏之踦耶。弟作此邨学究。幷冠童咿唔。稍觉古人立言之有味。殊可乐者。奈慈龄日高。养无以如意。而当世仁人君子尚视为绕客奇货何哉。风埃鬓发。兄亦太苦。几时南为。访我逍遥之阴沧海之滨耶。向来金上舍士谦为言新榜大病。兄亦见闷。至于徒行勤问。高谊可感。令人代慰。如或更滞京里。只愿移纲目宿功。大读一部周易。深有得于观象玩占知时识势之训。则弟与谦也当复为之一耸矣。迂言及此。不遐嗔否。富贵易得。名节难保。况晩节尤有难乎。念之念之。使弟旧所奉戯。为撰墓碑一语。终不归于溢美如何。

乙未正月十三日。余遇泮人李寿得归自士谦宅者。付书于仲建所寓。会仲建病归。寿得未及传去。今年丙申七月贱臣为赴先大王方中临班入泮。而仲建继至。则寿得始以出呈。而余亦得复寓目。噫当时郑贼滔天之势。尚忍言哉。名家大族不趋附其门者盖鲜矣。而余以未行处子。一味羞涩。旅宦六七年。幸不识其何状。若仲建尤有卓焉。念其外氏京城人也。与彼姻㜕。非无线索可钩。而屈指平生。不过内兵曹。直中以下僚一邂逅而已。非复牢确之操峻洁之性。无忝于海狂遗烈者能之乎。余尝戯语以为我若偶肰后死。当为子表墓。有不辞也。书中所及。为是故尔。近者日月代照。虹𧑐灭迹。世有公议。仲建必不久滞。而五十之年。忽忽且至。头华面黧。此何人哉。伸纸相对。反不觉相嘲也。虽肰士之遇不遇命矣。而从今以往。为吾辈晩节者。尚可二十馀岁。出处进退。其又可以清时而不谨哉。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凡我同志。请试相与勉之。

与宋掌令益中丙午[编辑]

一别三年。宁不依依。俱老矣。弟南蛰兄北翔。相望迢辽。转觉幽郁。未惟春来。寓履增卫。闱信连康否。旅味辛苦。此亦可想。而但令兄不忘菊花诗第二章相勉之语。则弟虽或不先兄逝。亦无愧奋笔铭石如宿诺也。呵呵。弟白首田间。头疯眼花。行墨拙业。已成废弃。则其进乎此者。又可论耶。惟老季二儿日从容商讲。尚论上下千古。斯亦不博四十年虚声。而二儿苦不利乡解。其伯又九朔长疟。以乃翁不能办一钱一米手段。无力疗医。奈何奈何。从今以往。只有一念悬祝。苟使朝多名公硕辅。外多贤藩良吏。则未死之前。乐亦足矣。何必自我亲操耒耟。与四邻偕出耶。知我者谓我拙以自守。不知我者谓我不肯求仕。未知兄知不知何居也。金令启叟东稷之丧。遐思惨肰。闻兄又为此令殓棺。一似晦邨参奉丈金邦杰丧时。高义所耸。士林多称道无已。故喜而及之。幸兄随事加勉。令我服而又服也。

与金进士时准己亥[编辑]

昔在頖斋。因光州朴上舍重本缵爀佋介。得遂既觏之愿。徐又从故赵承旨。𪰱获玩盛制井地图说封进于先朝者。退与其从子前府尹镇宽甫游。则执事所分蓍策在焉。而及拜渼上先师。则尊书所往复心性鬼神诸说。尤可仰夫泉上一脉之的矣。于是心拳拳不敢忘。非止日月。而居南处北。不翅齐楚之不相及耳。乃者为养三起。竟为令长园。而邂逅令孙婿郑硕士。日泰。凭问年来起居之节。因窃伏闻七耋好易。笺疏不懈。噫今世鲁殿之岿肰。非座下而谁哉。春气向暮。不审静养味腴。亦自觉有进于竿头。而时出其馀。尚堪无惜霑漑耶。胤锡今年五十一矣。偏慈又恰恰八十矣。筮仕十四年。犹未成一邑荣供。而目下所带。即世上所谓荫官致仕之地。岂不决归。奈百日无僚何。南望六百里。虽欲理遣而不可得矣。抑平日所承于父师者。元自不少。而丧威奔走。抛荒强半。其中最留心易范律历诸说。又十忘八九。方欲与郑硕士商议。一棹乘闲。须趁月犹圆潮犹旺之时。而仍僭奉邀执御于花石亭上。以成一㫾良会。则不惟江山佳境。相发挥于心目。而上下千古。出入先后天环中。宜亦不屑之诲之所及也。惟郑硕士适有他行。俟其往还。恐后于十八日巽月之期。兹辄专走陵隶。布区区如此。意下如以狂狷为可教则能更定示日子否。愚意十八日当不可失。如何如何。似闻有真蓍传植来历可征。幸以所记委折及蓍草根茎花叶形㨾者袖示。因又别拣其中所蓄大少均等而条直可用者。使无状传宝。则是亦南方一枝之横出也。士之知不知熟不熟。岂在于相距相面之近数否乎。前郑硕士固示传送五十茎一部。而大者如指。少者如箸。曲者居多。直者无几。甚非所以质神明之具。故不免又此冒陈。倘座下无根传植则安敢自取不廉之责耶。井牧说及易说亦乞惠付。

与李进士东运[编辑]

新知未洽。少别犹怅。天气已热。不审斋居为学。日有新趣否。又续续承闻庭候不。胤锡此来。只一病字。况乡信千里乎。每念世上英才。本自不少。惟患立志不远大耳。志苟远大。虽间以门户计。不免出入科学。终不一豪见夺。如明者妙年修路。发轫亦既正矣。由是以往。当直造古人。又安用于朽浅者之先叩哉。肰此一念。亦非流俗中所能。而上下往复。相发盖多。古云不有益于彼。必有益于此者。信不诬矣。润涸之幸。又当如何。向来所蒙賮章。珍诵累日。其隽益永。岂不亟亟冒和。庶几不孤寄意之重。而身苦不健。奴亦如之。今始委献。可博一粲。不犹贤于寻常月露之相属者乎。来月旬间。将脱直归泮。倘从者仍留。则前日之乐。且有继矣。

答权进士庚子[编辑]

问鄙郡健斋庙重新。寔为我湖南闻风耸起处。以其外裔之替奉。自是私庙之合椟。本衙致奠之礼。乡人瞻拜之节。实为未妥。猝难臆决。此无礼典所载。亦无先辈讲定。鄙乡之议。动辄甲乙。窃念国典致祭之时。例有出椟之规。而此则近于过重。故旧墓奠之时。例有别拜之事。而此则近于泛忽。商量得中。于礼不悖。于义无损。未知有何折衷处乎。

所询健斋私庙官奠时仪节。此是无于礼之礼。古固无可据者。则只当审择近世先贤所行之式。莫或不悖否。盖以弟所闻于重峯先生后孙前涟川倅赵重国者则以为重峯于栗谷沙溪师友也。尤庵同春又于重峯私淑也。以故重峯之裔。有时谒栗沙尤春家庙。而本家为就应谒之位。开其龛帘。肰后使之拜焉。若以家弟胄锡所睹于农岩先生曾孙前锦山倅金正礼履安在官时。则农岩吾家先世所师也。亦前后士林所共尊也。以故家弟与前泰仁倅洪德保大容同谒庙前。而主人为之开椟出主。肰后拜焉。是二家所行。不亦传自先贤之已行。而弟意则贵郡城主躬奠之举。又重于寻常瞻拜而止者。似宜依农岩宅所行。出主奉奠。方称情文。非有过重之嫌也。盛教谓之过重。岂以朝令致祭。亦出主耶。肰朝令致祭则其主北面。尊君命也。本官奉奠则其主自在正位。后人之隆先贤也。二者之辨。初无一毫僭嫌。窃欲以此仰劝。而天下之义理无穷。一人之闻见有限。惟在仙乡佥君子从长决议之。如何如何。

与兪进士宪柱癸卯[编辑]

向来承讣时。幷蒙先庭言行纪略之示。事出格外。已极哀荣。况又索之哀辞。其平日不见弃于同门。尤亦幸矣。肰窃自悲知觉之昧才思之乏。虽于家庭文字。有未遽尔下手者。况可以抗颜泚笔于孝子求不朽之地乎。抑此苫凷中。为人纪实之役。在古人未为罪者。而世日下日狭。适为人齿舌之招。因记辛卯外艰时。南中一契家欲乞其先人碣志于渼上先生座下。而以胤锡可为一言之绍价。来责未已。不得已与长城金参奉益休士谦甫相议。得尤翁禀慎斋一书以为证。肰后乃敢依状画葫矣。竟不免以此得大谤于京乡。而先生亦不幸弃我辈。彼不及谒文而止。肰此实胤锡已事之可深惩者。区区之愚。莫若只请于忠原丈金履安为可久远之图。而所示纪略。因令留为箧珍。庶他日学识稍进。而徐拟一小文字于其末则未为晩尔。未知哀意如何。金士谦畏友也。其意亦以为肰。而以哀请幷及于自己。俱为之蹙肰不安耳。此友方哭其一子之秀者。再期才毕。万事冥心。又何暇于文字之重者乎。

答张士彬甲辰[编辑]

枫山之邀。寄意良厚。归后一念。亦觉黯黯。玆于令堂叔行次。又承袖致盛札。申以诗箴与夫先状别幅。既幸伊来调治略有收效。而发之于歌咏。约之于敬畏。一张一弛。无往而非度。若此无已。何虞乎不瘳。何虞乎有放。而先乐窝公岁与德。居肰亦为兄有矣。忝在相爱。宁不奉贺。乃若先沙邨公遗集糠秕之导。固以敬玩而僭诺。而自十二还税中经先山岁祭。触风雪以病。犹未暇于翻尽。尚何能治笔砚从事乎。状草之索。本为资考于撰序。而今乃更教以别修一通。则其于先晓邨公日月不刊之文。非一家子孙之私者何哉。床屋架叠。已令人眼可骇。况弟之陋。又将何以求多乎前修耶。愚见如此。实心以告。兄必欲犹且强之。则谨依朱子大全中为人家行状本文附以后跋之例。庶区区景仰之忱。不至于全无所效。则于盛意如何。盖自来才性钝滞。虽寻常文字。犹动费时月。其于关重大处。尤须阅岁。如向来先碣一事已可见者。而兄则以病而索之急。令堂叔则以行而督之急。弟诚茫肰不知所以为对。肰弟家于卢侄许自多信便。随其文成早晩。岂敢更烦专人。幸姑迟之。抑先集中可堪蹈舞者。辄用老泉孟子退溪朱子前后点批之为者。他日奉归。或不以狂率而深呵也。

答张士彬丙午[编辑]

前答时适值有渼上便。辄胎别纸。略陈仙乡先辈后学之可慕可礼。而兄家累世名德亦列其中。且以先栗溪沙邨二先生追配之宜恳请书。托贵府伯。俾勿拘拘于俗吏之株守禁制者。昨夕承答。果以为胎纸尽好。早晩欲转示。因言近来作官者多不肯留心于此类。未知听信否。此老之许之虑之。可见其意。而既有尽好二字则虽使再伻再答。亦何以异此。玆乃直以渼书同封。幷拙制奉安丁享诸文上呈。如以鄙札及渼书幷彻于贵府伯座下。则以其世世为儒林宗师故家遗风。宁有碍沮之理。昔我云楼先师尝撰寒圃斋追配告文。不以朝令为拘。而从子金尚州履信氏之为泰仁倅也。亦许乡贤安勿斋孙寒溪追配者。贵府伯于此准许与否。非所可必。而渼书一道则既示于彼。兄必亟令直伻于兴乡鄙家。使二儿守之勿失。如何如何。

与丁德征弼良乙巳[编辑]

先六拙先生稿序。非不知佛头著粪之为不敢者。顾既冒承面托。有难逋傲。谨就稿略加雠正。而申之以拙语。庶几令静老渊源崇祯布衣之实。为两家儿孙所省识耳。其尾所注东儒录之三官记一段。顷虽奉告。而序之所及。亦止其槩。故不免加详。兄或以之附于晩轩先生遗事之后耶。士之于世。遇不遇固非所论。而百世之下。乃固有子云尧夫之知者。惟有其实肰后为肰。吾辈后学其可以不知勉哉。大约吾辈馀年能几。惟读书饬躬。不至为先贤罪人。则虽间阔之甚。亦朝夕一堂之比耳。盖读书所以致知。饬躬所以力行。苟不力行则致知何益。肰知之既真。未有不以之力行。此古人所以有味乎读书也。弟诚无状。以其质则至驳。何行之可言。而以其气则不至于至浊。犹或可以资知。而父师远矣。良朋亦或亡或阔。恐终遂无以少酬夙心。肰比来时阅遗经。觉少日虚读者非一。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此为可惜也已。

答金君辑寿民乙巳[编辑]

浩肰章盛辨。不胜望洋之叹。而观其归趣。要不越乎气之体人之体两端耳。兄所广援。亦足证夫为气之体者。矧至大至刚一节。集注又已有体段本体幷指气之体为说乎。但孟子本文气体之充也者。此乃指人之一体。为气之腔壳者。而不可以气之体。混而同之。盖人之一体之中。无非气之所充。而气又自有体段及功用。俱非离人体中而独行者。肰而其曰气体之充也。及配义与道一节。集注气不㐬体。体有不充之云者。分明幷以人之体。而非以气之体矣。人之体有形。而气之体虽曰比理有迹。亦不比人之体有形。则两端体字。实不翅有辨矣。尚可以气之体一端。蔽人之体耶。兄试溯考于气体之充一节。而其可归之于人之体者。归之于此。又考于体段本体等说。而其可归之于气之体者。归之于此。各有所归。使不相混。则庶无所谓金屑之眯眼矣。

答丁进士孝穆乙巳[编辑]

昔岁因朴上舍重本老兄讲服华闻久矣。特无以一席奉晤。乃季氏意外左顾。至以先集序文俯托。斯已增悚。而伯氏又申以有问。谓拙作二道犹若可容。不弃而教之。不知亡状安所得此。第伯氏所教合商议者。未知正指何处。而季氏所要佛躯磁引僧灶忍渴二款出处。又自有说。盖泰仁故父老三百年相传如金石者。而胤锡则童年闻之于古县故同枢蓝溪金公慎采。此老即亦不忧女婿金司正后孙。而历闲亭若晦诗嵒元月峯大立鸣川灌。四世小科。代有荫官。文行卓肰故家也。今文官光遇又其孙也。我先子亦其甥侄也。以故胤锡于此事。熟口顺耳。如朝暮史牒。其无疑必矣。况此老博识多闻。言必有物。而生显宗甲辰。卒英宗己巳。寿八十有六。自今推之。距其生已百二十年矣。以其人与世。可无征耶。昔伊川谏哲宗折柳者。他无可据文。而朱子特以出自刘元城所传于刘白水之故。以载于渊源录曰。元城非妄语人也。且如太史迁之传荆轲引夏无。且传张良引画工。苟有的者。以为证不谦。况于金蓝溪之耆而贤者乎。若必曰无文之可据。则非区区所敢知也。如将不终以为可弃而分注其中。则以此老为证如何。欲证而明言。不知裁当。亦有以谅之也。

与金清仲直贤丙午[编辑]

湛翁脚下以荫仕多矣。不用更贺。而目今子凝金直休之录。出自旷典。盖自显庙壬寅赐院额称先正致祭以来。斯其再矣。安得不为子凝一贺。所可惜者。即高明为先烈半世之至诚。而乃无人以告铨家者。岂将又有待于许享之后耶。肰此非子孙一家之私荣。实国家斯文万世之大庆。士谦在者。不亦与我辈同此忻忭。而九原已矣。何处得来。奎文璀璨。缛仪涓定。而仲氏又有书相招。如幸无病。曷不前进。高明与子凝亦必陪礼官南下矣。未委日间稍暖。寓履增卫。闻有事碍疏。今月初六以后始当伏阁。天祚大东。其必特允。而第惟末路浅见。甚至同室背驰。安知无有如渼老书中忧沮者乎。中间科行。亦已付书于金司御履信及金副率。麟淳。为疏事申托矣。近司御有答。许于副率番退。竭力同声。此家以清阴文谷及我渼上先师遗意。岂不左右周章于斯举。肰亦成不成有命。惟士林自尽。而子孙无自忽则几矣。疏首方以何人。疏草方用何本。今此特旨一节。正当修入于中半近尾之界耳。窃尝思之。湛翁道学言行之传百世者。固赖栗尤诸老先生之表章。而其始见而知之。惟梁鼓岩赵月溪二贤为肰。使此二贤得配笔院。当亦一似勉斋之以女婿弟子受朱子嫡统而又配焉者矣。今筵中圣教忽及鼓岩。则月溪亦在其中可知也已。他日公议有以区区之言。为不可弃。而申请以配者乎。窃为士林俟之。

答林逵伯鸿远丙申[编辑]

圣考礼陟。八方哀陨。况如贱臣者。受恩不为不厚。而苫块以来。不复仰瞻耿光。居肰五年于兹矣。春初桂坊之除。盖若或者可以得入兴化门一步。而初既愧恐清选。终又拘泥常限。因之迟徊。及其用慈命强赴。则先七日已以在外递差。无以一者肃谢。则书筵之对。犹不敢希。又况集庆堂庭陛之尤绝乎。日月无几。菆涂既成。永念前日所被谦退淹博质实六字之褒。只益龙胡之慕耳。即又伏闻初十日嗣圣登宁。万物咸睹。太平万年。其自是弥巩。而春桂二坊。反成裁罢之窠。则世之一二公议。虽欲更以为拟于亡状。乌可得乎。临哭以归。只自悄肰而已。方且津遣大儿。邀大媳有日。而贵隶适至。因承问字。细审比日侍学增重。斯可慰者。惟此瘟气自京而南。殆一网同肰。而鄙居亦在同病。以此慈侧之悯。知高明相怜之深也。示来涂听。未知云何。而挂冠之云。尤不著题。夫以五十年循例科宦之身。宁可容议辞受哉。第有一说可为相爱告者。在泮闻兵判因一南中朝士。闻胤锡入城而曰。使我昨日闻知。岂不更令复职于本坊乎。又曰其人能少留乎。能相见乎。朝士云其人无职立去。非为复职留者。况肯来见举主乎。大监他日如移东铨。则为其有老母。使得词讼一官庶阶一邑便养。则其人必来谢也。若以翊赞求谢则彼非馋涎清选者。必不从也。兵判曰肰。又言递差之日。小朝有所下询。而历举所闻师友从游之实以对。则小朝为之垂听云云。又有京中一名士自少相熟者。为言左右之初仕复职。都出于素昧。此乃吾辈羞事。盖今世之可欺也若是无难。而受欺之甚者。又无过于若人。归而思之。正合一哂。高明闻此。当复以为何如也。惟前头因山之日。不可不西上。以图俯哭路左。而行早则留资可念。行晩则炎潦可怕。用是耿耿不能释耳。

答林逵伯鸿远戊申[编辑]

秋气已深。风雨间之。远惟辰下。静养增卫。伏枕劳怀。靡日不已。胤锡寒注之痰。几成九宫所谓四郭固者首尾十宵。玆仅少间。而欲坐则攲。欲立则颤。时时欲视。觉右眼亦遂增昏。天之所废。虽欲不忘世得乎。昔安乐祖师。六十始为隐者服。良有以也。此今年桃符所以自喩。而晦翁则虽六十以后。犹拳拳于世。无乃自任其重。而非比邵氏故欤。肰彼世道日下之甚。虽以今科征之。亦可以知其无奈。匹士争天。天可争乎。敛肰自退。反是第一佳策。高明意下何居。此中近恒诫二儿曰斯世浊久。人必曰无复天理。肰天理在人。人心不死。一朝自上大振作。如云开日出。而有贤者主张公道。搜剔山野饬躬读书之士。则平日弁髦文行者。虽欲望望篱外。何益之有。尔辈不若及此时。内修父祖之传。外承师友之训。虽不得遽废功令。而须知功令外自有大根本则几矣。我先人所引孟子事半功倍。惟今时为肰者。老去思之。更觉有味。今此云云。虽若诱牖。而实不为无理。高明亦或试诸庭教如此否。

答宋圣征献镇甲辰[编辑]

稽颡言。向来承慰。非不修谢。而声气所同。恨未奉仪彩。不意尊大庭迆𨓦远临。已极荣感。况高明附讯。重有幸于不遗乎。书出便经岁。窃想慈侍逢新。湛乐益祉。大庭亦客里康旺。南望献贺。当复如何。胤锡顽犹不死。忍终祥事。忾廓之怀。与年俱新而已。示来寄意之隆。固非区区衰劣之可堪。而第尝沿溯今昔。亦庶几圣贤师友之际。则可慕而不可逊也久矣。顾以不肖不腆。既丧父师。又鲜朋友。屈指观善。惟一水楼金士谦尔。肰此公祟于苫凷。随以丧子。未老先癃。相望且五十里。无以日夕丽泽。则有时怅肰焉耳。乃若尊渭阳林鸿远资质之美。中正之懿。虽曰晩交。亦可依倚。而远倍水楼。亦莫之簪盍。今高明酷似之贤。重以姻媾。对吾妇未始不驰仰。盖自高明童龄。已为之愿识者。实不止相㜕而汎爱矣。虽年齿太差池。山川极迢辽。若复可恨。而橘颂之契。点犀之通。古人先获。不在此乎。高明既教之矣。从今以往。以书以面。尚堪往复。凡身心性命出处义理之轻重。与天下理气象数礼乐刑政之源委。孰非六经四子六艺百家之为吾辈有待者乎。苟能沿枝而达根。由博而入约。一志所立。安往而无成。纵未至于希天。亦不归于小人。此在老而可勉。矧妙年而方进。惟高明无以唯诺自处。无以深僻自阻。使尤春故宗。赫肰而改观。则目下纯坤之象。又安知不转而来复乎。肰此亦吾辈所宜密嘱而单咐者。不宜向门外人漏透也。如何如何。

答金宅玮书乙巳[编辑]

高秋枉贲。已令人荣恧。而一望从容。犹切别后之恋。信乎人情之无已也。意外得承手帖。若亲须眉。重以惠鱼适到咬根之际。区区感荷。不容言喩。矧委伊来学履增重。闻有远购西书之举。用意一何健也。胤锡身苦脚气。大儿𭼢两日疟不差。所修家庙。亦无奈力绵未了。其又何闵如之。向来轮钟之治。良幸勤劳。而分携以来。老眼不敢下手。只俟明春更顾之约耳。此虽一物。亦虚弃可惜。安得拘于玩丧而已乎。示来朒脁损益之率。即郭太史日盈缩月迟疾之旧名也。计罗之度。即中国交食之新名也。左右如果得西书则是二者自可迎刃而解。如不幸不得则早晩面商。绝胜于笔尖。肰此等数理。初亦六艺之遗。而世之无目者往往混而归之于术家。近有一巨公书以儆我谓西书恐为末世藏奸之地。此言虽出过虑。亦自有深意可见。窃尝承闻先师训语有曰。士苟能安身立命于经礼实学作家计之中。则百家九流。皆我佐使而有用处矣。不肰则流于术数。乌足道哉。每一念之。尚觉悚瞿。今辄为左右诵之。未知盛意以为如何。

答朴文复书癸未[编辑]

别久矣。令人尘土满襟。忽此白足来。敬奉华札。申以诸作。伸纸疾读。觉故人颜面显显如对。此岂今世容易事耶。矧诗语视旧骤进。风神兴象音律格调。真所谓不可梯接者。非拙陋敢评。而重违专委。不免搪探其间。大抵欲点欲圈。种种非一。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而肰或有苛酷批去。作汉庭老吏用法处。盖责备贤者意也。笑恕之如何。继此倘复获玩。不亦胜绝。而安敢望也。仙乡旧以诗闻。苔翁霞老尚矣。中间颇閴寂。今幸得左右为之后焉。必须大肆力于古学。伯仲幷鸣。如元美敬美之为。则区区辱交。亦与有荣矣。前日非不以此面献。而兹又缕缕。可谓老婆心切也。胤锡劣得安侍。而宿眩见方作苦。平生迂志。将无以少酬一二。惟此所愿于同人者。殊不浅薄。左右若待诗成。因又上进一步于世上文字之外。直以古人自期。而不但今日举业而止。则其为欣悦。又岂容言。

答朴敬孝书壬寅[编辑]

问丧礼备要括发免髽条布头𢄼图式。以六升布为总。束其本。末出髻后。所垂者六寸。总束制度。据此略想。而其长短广狭。别无明文可疑。而上下两边及本末出髻处制作。亦未释肰。何以则得当否。初丧时妇人所服。一遵备要中衰裳绖带之制。而头𢄼则未详。博询乡邻士友则一无知制度者。或曰近世罕用此制云。此毋乃遐乡之人。不知制度。而因废之故也耶。愿闻指一。

头𢄼之长短与广狭。果无明文如哀教。肰而只有髻后所垂之寸数。不言元幅之寸数者。盖以此物本为妇人束发之具。而束发为髻。髻之大小。难以一槩。故元幅寸数。想止取足于为髻而已。不须言长短之差。若其后垂则须随服之轻重以为差故言之。长短既肰则广狭亦可照例推之。肰东国妇人首髢而已。未尝作髻如男子上头。故礼虽有其文。而世罕用其制耳。诚能作髻。一从唐女如男子。则仪礼之图式。自有总图。何患于遐乡之不知而因废耶。○金士谦云头𢄼之长广制作。果无明文可据。而但图式既同以六升布为总云。总者裂练缯为之。束发之本。垂馀于髻后以为饰者。语在小学图则所垂之六寸八寸一尺之殊制。随服异饰。而近世罕用者。平时妇人全不用总而肰耶。又云总有布总组总锦总之异制。又云河西先生曰头𢄼掠头如今网巾。

问绞带条无顺纠逆纠之文。而尝闻沙翁作顺纠小㨾子。以授春翁。故春翁家传守顺纠之制。而至于尤翁家别为逆纠云。两家所服。何以不同。敬孝等当初丧时。一依逆纠服之。恐未知于礼得中否。

来教顺纠者似指右纠。而逆纠者似指左纠。肰非面商。有未可详。不特无定论可据也。今若必欲指一则无宁且依丧冠大功以上向右作㡇之义。而右纠为之如何。盖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大功以上之右㡇。与小功以下之左㡇不同者。良以痛有浅深。服有重轻。同一匈事。而犹有别于等差。今此右纠亦或不为无据。而汰哉是惧。奈何奈何。抑区区以右而释顺。以左而释逆者。乃沿俗语耳。若从阴阳大分则左当顺而右当逆矣。○金友云绞带顺逆之纠。迄无定论。肰注家之以单股为一重云者。心常致疑矣。凡物以一加一肰后始可谓重。则一股之上加一股为一重。加二股三股肰后乃为三重。而重重相因。不得不顺纠成带。未知如何。

问小祥条。丘氏用古礼。腰绖以葛为之。昔有人问曰以降杀之节言之。则麻与葛别无精粗差等。西崖曰葛治之精练则可为𫄨绤。况于作带。不患其粗而无杀也。牛溪曰盖麻者生麻。葛者俗称青忽致是也。以是观之。精粗可知也。丘氏所谓以葛为之者。必用青忽致断断无疑也。若其三重四股则当依绞带之制。而似必无结𫸩之理。两头存本与围腰缀绳等节。一准初丧时腰绖耶。考诸间传。亦未释肰。愿闻其详。

小祥受葛一节。本文既言变麻受之以葛。则只此以葛代麻。已是从杀。又何须去其青皮者乎。丧服固有以熟麻为用。而葛去青皮者。无论生熟。俱未闻其用于丧服。则区区于此。诚不知所以为说也。乃若三重四股之制则金友第二条所论。已有古文确据。而亦瞽论所与澜漫者。既曰三重四股则亦岂无结𫸩诸节乎。○金友云小祥时受葛。既是古礼。而今世亦多见行之家矣。葛之嫩细。不待练治。较精于麻之有子者。则已不患其无杀。而矧又三重之制。较小于两股乎。至若两头存本与围腰缀绳等节。似亦当依初丧时绖制。亦愿更询知礼家幸甚。

问练时腰绖用葛则绞带亦当用布。而尤庵礼说文元老先生之丧。诸孤变麻服布。而近来礼家纯用此礼否。窃想座下曾游渼门。有所见得。顷年渼丈之丧。其孤练时依古礼受葛服布否。详示止企。

此礼则区区前丧时所已行者。先师宅当亦无异。但其小祥时拘私丧未赴。而大祥时在路病滞。未及有所目睹。后当问诸目睹者。肰后质言之耳。○金友云练时受葛。既是古礼。则绞带之变麻服布。似亦节目间事。未知如何。

问初虞后罢朝夕奠。卒哭后止无时哭。小祥后止朝夕哭。而今人或于卒哭后便止朝夕哭。非礼也。小祥章下小注退溪曰虽止朝夕哭。晨昏当展拜几筵云。以丧人而只拜不哭。于情恐为未安。而自初丧至终丧哭渐杀。则练后止朝夕哭。礼固肰矣。第未知知礼之家一依退溪之说晨昏展拜否。

此条浅见。亦无异金友尔。○金友云今人之卒哭后便止朝夕哭。非礼云者。来示得之矣。晨昏展拜。一依退溪之说。见为有丧家通行之礼。而若以丧人之只拜不哭为未安。且拜且哭。则似或有浮于渐杀之节。更示之如何。

昨岁猥蒙礼说五条之询及。而胤锡素不以知礼自处。时又汩没侍汤。盖虽欲略贡愚见。而诚有所不敢而不暇者尔。既腊月丁内艰。仲春营窆事。则又悲遑奔走。重以衰朽疾病。虽曰间读丧礼。而辄茫肰不省。只有愧赧而已。顾以好问之不可孤。不得不先质于长城金参奉士谦。益休。取其回示。肰后爰始窃附一二。幸试追后裁教如何。

答高通甫汉圣戊申[编辑]

所教奎阁之关。列邑之志。虽此僻聋。亦既风剽许久。今兄以官令以外续增刊印之议。询及于弟。谊高心公。可令此役增重。弟虽病朽。岂不知耸。第念此世弥文装骗之习。虽以近日切于耳目者论之。石无言而木有殃者其几。盖彼其依草付木。弄假成真。而不知诬先之可惧。则无可讥焉。若有识旁观而留心百世之地。史者独不为之寒心而思有以一新乎。顾吾乡非无屋下公议。而无复笔端公议。骎骎三十馀年矣。其于学问行谊文章科宦虚实有无之际。能笔笔削削。不顾诟辱。不动嗾赂。以成日月不刊之文者。屈指兄外将鲜其人。兄试思之。果可以公意见大议论不慑不挠于斯役。则实弟等区区之望。弟虽不武。犹当或者赞辞。不肰则今年新志。亦不过周旋颜面。顾瞻豪富。不独上谄古人。亦且下诳来世。虽续虽刊。何用之有。大槩此弊。无旧无新。必其可改者改之。可沿者沿之。可增者增之。可拔者拔之。肰后得录者为荣。被削者知惧。兄其千万熟思而回教之。

答裵敬履书庚子[编辑]

书先于面。古固有行之者。今不意得之于执事。自惟无状。安所见取。岂以吾故人金君之言与。则其人之圽已数十年矣。计其还往时。胤锡齿犹少识方浅。无以有槩于崇听。将以吾少友罗君之言与。则此人又胤锡百许年通家姻好之旧耳。计其所称。又未必不出于非公。胤锡于此。诚愧瞿不知所以为说。肰窃思之。好善优于天下。虽一艺一能之长。而君子在所不弃。则执事之不惮枉屈。施之以前辈先贤已行之礼者。无亦与人为善。将引而进之者与。苟如是则胤锡区区之幸。盖不惟得书为荣。而继此承教。庶几有所霑益。又岂一再而已乎。南望驰义。实不浅鲜。书后已阅月。伏惟春和静学万相。辱询三条。可见有若无实若虚之盛矣。岂不亟亟仰对。以听裁处之如何。而罗君初忙于西上。无可以讨便。中间迎亲装行之际。盛书又混入于京乡知旧书轴中。自今追记。只益茫肰不起。此非敢一毫不谨之致。令人惶仄。徐当更为讨来。细审指归而条复焉可乎。胤锡偶犯欺天之罪。惟幸官养九耋。而黝赤之扰。无复畎畞静况。方拟待凉秋奉慈輧还乡。如蒙不遂疏外。则书疏百许里。尚可导宣两情耳。

答李一镇书壬辰[编辑]

问昌平郑休。即井邑黄万命之姑子也。顷以黄生之意来言。去年三月二十一日丧父。今年二月二十三日丧母未葬。则父之小祥今月当行否。抑当退行否。其服则当斩耶。当齐耶。

稽颡言。别后承问。正用哀感。矧惟尊履增重。示来黄氏礼疑。殊仰不鄙。顾此荒迷。初未习礼。其何说之奉复。但闻彼家初丧已用尤翁所定闵氏变礼。实得朱子遗意。此我亡亲病中所称服者。今此二条之转询。亦依亡亲平日援证之说可乎。盖曰父母之丧。有昆弟未殡。或臣妾同宫未葬者。不得祭。其于昆弟臣妾尚肰。况于母丧之尤重而未葬。则父之小祥虽重。而安可在匈而行吉耶。以此言之。彼家当俟妣葬而祔肰后始可别择丁日或亥日。即行考之小祥也。又曰幷有丧者。于前丧既练之后。后丧之服反有重焉。肰其几筵未必如古礼之各设。而合行一处。朝夕之祀。则于此服齐。竟涉未安。似不得不服斩。以此言之。彼家虽于考之小祥以后。当犹仍服斩如初。果令几筵各设则哭于妣也。当用各服其服之义为之服齐。肰亦须于朔奠及葬妣以后。逐朔日当止如此。若平居以至出入则恒以服斩。为不易之制。直至考之丧毕。乃专于服齐也。是二条者自礼经以下。迄于近世前辈所证。鲜有不合。故区区之见。亦不敢舍此。以犯汰哉之诮耳。尊或更加商量。如不以为不可则切乞递报彼家如何。虽肰先宜广禀于当世渼湖先生以下诸长者。夫如是孝子之心。庶益无悔。此尤所望于彼家者也。

答金性溵书戊申[编辑]

改葬时应服三年者服缌。此本仪礼之文。而无服者吊服加麻或素服布巾之说。王丘亦各据缌服以外而言。盖吊服加麻。即弟子所服于师者。师服无当于五服。而义则有与君父等者。自孔门已皆于师。若丧父而无服。其曰无服者。非全肰无事之谓。只于五服以外。别制一服。有疑衰素裳缌绖带之名。而后贤因为变通。其衣则不必衰裳。只用白布道袍可也。其绖与带则就缌服绖带本㨾之大。五分减一。而不作交股。只作单股。包以练麻。其绖即初丧成服前环绖也。因以白布巾承之。其带则或有只用练布者。此制即吊服加麻为师之本服。而以其在甚仕于缌外。故改葬应期以下。亦以不得缌。而用此制耳。昔岁渼上先师改葬考妣时。今小赞善实依此。而水楼金士谦所目睹及先师之丧。鄙人与水楼为师服亦肰。疑拟也。拟于吉也。盖缌则十五升布去其半。有事其缕。无事其布。而疑缞则十四升是近于缌。故谓之疑。

改葬时诸孙既吊服加麻。则其出后孙曾以下。虽与未出后者有间。恐亦不可全肰无事。莫或就吊服加麻以外。稍从降杀。第去华盛诸具。如忌祀之为耶。

改葬今既移稍右一席之地。则就轝之祝。无地可设。恐当告以移右事由而已。至于灵幄灵座。亦不必移设。其㫌翣。虽非行丧在路者。亦不可不用。

改葬虞祭。朱子之说。固出于慎重。而以其上文便是如此四字考之。盖亦以为神既在庙。今不当虞者为正。况其本文考字下。又有看来也须当返哭于庙九字。则其曰返哭于庙者。乃是所以代始葬虞祭之意。

附朱子改葬条[编辑]

问改葬。朱子曰须告庙而后告墓。方启墓以葬。葬毕奠而归。又告庙哭而毕事方稳。行葬更不必出主。祭告时。却出主于寝。

今以此观之。当于葬毕。不虞而奠而归。虞即殷盛也祭也。奠即酒果而已。其归而告庙而哭也。庙有累代神主。不可径情而哭。故须出改葬神主于寝。以告而哭也。此时既曰祭告则设馔一节。似不可无。但不必以为虞祭之名也。

答金性溵书己酉[编辑]

问小学曰二十而冠。惇行孝悌。今之学者。二十前不能惇行孝悌乎。

自有知觉。已教以孝悌而行之。既冠而责以成人则就其所行而益惇之耳。此于古今。何间之有。

四十始仕。五十命为大夫。四十前未为始仕。五十前亦未为大夫乎。

古者必有德。乃命以大夫。故大夫为命德之器。盖四十仕五十大夫。以其常言也。若未四十五十而已有可仕可命之实。则何拘焉。孔子为委吏乘田。亦在三十五岁已前耳。

王制曰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非春秋不可教以礼乐。非冬夏不可教以诗书乎。

此于古注疏。有以时分教之说。肰亦不必太泥。若活看以为春秋冬夏。通教以礼乐诗书。则又未始不可也。

内则曰加之衣服。虽不欲。必服而待。父母若终不命改则奈何。

父母之于子。惟所欲是从。则子之所不欲。必无终不知之理。所以必服而待也。终或不幸不知则子当服之无斁而已。

加之事。人代之。己虽不欲。姑与之。而姑使之。而后复之。若无父母之命。亦当私自复之乎。

加之代之。父母之命也。与之使之复之。子之道也。一切事务。惟当一遵父母之命。则不请命而私自复之非也。若地非父母之侧。而事有紧重之机则可矣。

君有疾父有疾飮药。子先尝之。又曰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今世若有父母之疾而迎医合药。近无有三世之医。邻有医客。是不可问乎。

亲病慎医。语其常也。若彼自身而精于医者。又何必三世之拘乎。

王制曰祭器未成。不造燕器。燕器祭器。各有异制图乎。

所用于祭者为祭器。所用于燕者为燕器。若其制度则有异有同。尊彜之类。祭所独也。笾豆之类。燕所通也。古今礼象各图。考之可见。

责善朋友之道。其友责善改悟者是也。若反含其怨心者。何以责善哉。

身有可以及人之善。而友有可以受责之过。则推吾之善。责友之过者。岂非仁恕之道乎。一再以责。彼终迈迈则亦不复有责可矣。语不曰数斯疏乎。

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虽有未学。如是可谓好学乎。

果能无求饱安。敏慎就正。只此便是好学。肰必博文而尽格致之功。约礼而究诚正之方。使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无一阙漏。肰后方是好学之笃耳。

九容先言足容何也。

九容本错举言之。非有先后轻重之序。肰寒泉先生尝言一举足而九容幷该者。亦觉有理。

韩文公作董生行。先言淮水淝水何也。

此以淮水之不能休。淝水之不能千里者。兴起下句之刺史不能荐。此乃诗六义之兴体。非有深义。

第五伦曰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能用。非义不受义也。而心不能忘而不能用何也。

心不能忘者。不欺人之辞也。终不能用者。不欺君之道也。此见第五伦存心制行之不苟。彼张延赏之于三赂十万钱者。始却中却而竟不免强用。则虽曰却之。乌在其不苟也。

郭林宗劝茅容学。卒以成学。以茅容笃实之行。若不逢林宗。终不学乎。

世有有美质而不幸不遇贤师友。无以扩其良知者多。肰亦在于自奋而已。可不勉哉。

柳公绰居外藩。其子每入境。郡邑未尝知。既至每出入。常于戟门外下马。呼幕宾为丈。皆许纳拜。是何义也哉。

今之子弟随父兄于营邑者。多不知此义。或私通外人。或入门下马。甚或待幕宾不谨。如其父兄之以上官自处者。而贻辱先世。至不可胜言。是不独子弟之过。亦父兄无教之致。肰后知柳氏家法之可编于小学也。

答李侄成烨之烨书己酉[编辑]

问先考小祥四月二十六日。前欲行先妣襄礼。而村染不洁奈何。平日于礼书蒙蒙。未知服制之为如何而得当。杜说有曰父已葬而母卒则服母服至虞讫。服父之服。既练即服母之服。父丧可除。即服父之服以除之。讫而服母之服。间传疏又曰斩衰受服之时。而遭齐衰。初丧。著斋衰。要带兼包斩衰之带。二说未知孰是。我国先贤通行之礼。必也执中于斯二说矣。

所示杜元凯间传疏两说。沙溪备要只言其与家礼相异而已。初无一言折衷。至其他说见于问解者亦肰。况此末学病昏者。安敢僭喙于其间。肰区区之意。欲且依家礼本文所谓重丧未除而遭轻丧以下一条以行之。朝夕哭位。各服其服。恒居出入。必服父服。不犹明白坦夷。易行而无疑乎。盖父丧中幷有母丧者。便依父在母丧之例。而沙溪以为父丧未殡而母卒则犹可以父在旁照。若父丧垂毕而母卒则不当以父在旁照。此言可谓精详。肰仪礼丧服注疏以为但在父丧三年之内者。便同父在。使其说无理则勉斋之编入续解。朱子之称有条理者。果何为哉。佥哀于此。幸更博询于知礼者可矣。

答柳甥元彬己亥[编辑]

即此夏序。重侍为学增进。比更频访吾儿辈。相切磋否。大庭书云尊归自吾家则课读加勤。此尊齿益进。向学益笃故尔。未必吾儿助也。肰天下乐事。实无逾朋友观善。而妹婿之与妇兄弟。又非特朋友而已者。尊于吾儿辈。倘一心相长。永勿替焉。则王阳明之徐爱何足道哉。老夫之有取乎尊。实信水楼金友一言。而家弟又每说尊美资质。此又可爱。况渼栎二先生道义之好。不翅内外弟昆。而老夫虽无得于渼上。大庭固有传于栎门。尊及吾儿念念两家师承。肰后方无忝所生。勉之勉之。此中百许日无僚。不成递不成归。回念六百里八耋。只增恋郁。愿若不终谐则秋初一归乃已耳。未知天果许以一养否。

与柳甥元彬己亥[编辑]

朝家方议修改掌乐院乐器乐章。而一提调金丈用谦。二提调缺缺缺。方幷举泰仁洪矦大容德保及此身。言必及之。将以启荐。如此则此虽诸公过奖之厚。而实有防于一邑荣养之愿。故己以私情诉于金丈。要必于无荐。而则无面分。无以送言奈何。大抵律吕之学。今世东儒无人留意者。如性理大全所载律吕新书一卷。岂非朱夫子蔡西山所共定者乎。而举朝蒙肰。乃以洪与我二人者。稍窥其一二。目以知乐而相与称道之不已。使我沿数寻理。由末而本则或几矣。若使我期于一洗今古之谬。竟致天地之和。则此岂区区一后学所能者哉。虚名所归。恐欺世欺天。尤可惧者。不独妨养之可念耳。肰亦漫及之。毋为外人道也。

与金戚孙龙元书丁未[编辑]

汝祖母书至。兼得汝古风三纸可慰。汝祖母吾少妹也。周公仪礼谓妹孙曰离孙。而左氏传妹孙自称曰弥甥。离别也。弥远也。异姓故也。肰其亲爱之情。何间焉。汝能不以十岁幼儿自处。因心而孝。馀力而文。则吾老亦当益亲益爱。呜呼。文靖先生大贤也。汝祖水楼翁克肖其德。不幸与汝父儁才而相续蚤世。汝外曾祖湖岩公安致宅亦以文学孝友名。不及究用。凡有见闻。孰不一辞嗟惜。汝其念念勉勉。无曰靡及。为之则是。念之勉之。

答李缺缺丁丑[编辑]

国哀洊仍。方中已复。臣民之恸。曷有其极。胤锡伏迹湖海。窃闻某氏盛名久矣。既又得于游洛者。知伯氏乃复有火攻之阿奴。顾无由详之。详之则实自润父老兄一言而始。心于是辄欣肰慕往。譬之聆青冥溯黄卷而庶几乎得御之幸矣。前冬皇华之遇。固知天不欲吾二人者或至于相失。而奈剧寒不廉。瞪目相视。不能作款款话句。矧尊兄时忙于北上。走亦称遽于南下。各恋庭闱。如水不住。别后梦境。廑能记李某若黄某而已。若夫胸中之蕴。亡论参差澜漫。设有可以倡女而和余。则仆非兄兄非仆。又奚暇于深知之乐哉。此胤锡所以独抱耿耿。弥一岁而不忘。岂不以千里一札。要叙其一二。而浪州已递。润父老兄消息犹漠肰无闻。况嘉陵视辇下又稍有间乎。今秋入城。聊偶肰耳。初非希冀于侥幸。而足下伟肰之赠。乃复适到是时。满幅郑重。无非于古人乎可求。不遐之意。何其盛也。嗟乎。人生天地。知己者盖寡。间有之。死生参商。情辄倍倂。惟走之于尊兄也。幷一世同一国。而亦或与之同臭味矣。如是而犹且循东人谬习。以区区自安。而不有以达观而无碍。则岂足下所以自期而期人者哉。足下于此。既舍肰矣。仆虽亡能为役。敢不惟命。至其所乐之询。必是过听于诸公而肰也。何则会一父之过不佞六七年前耳。以今犬马齿之多也。犹无足道。即向来有何可观。润父老兄伯仲氏所诩奖。亦先辈诱后生之意耳。非比檗老之于尊家。真欲放出一头地也。夫小技尚尔。外是而何乐有哉。虽肰有问而嗫嚅焉。亦不可。盖尝有所受之也。科第之名。人孰不艶之乎。而独不有大于是者乎。文固所以不朽而馀事之云。自古记之。则下乎此不翅什佰者。宜尊所不屑也。仆亦何以异于尊哉。且也沿洄溯以上之。尤有所谓大不朽者在焉。圣贤之训。焯肰明矣。足下而非足下则已。足下而足下则亦宜知之审矣。奚待闻于仆之一言耶。仆之言如是已矣。亮察焉甚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