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高丽史节要/卷二十二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二十一 高丽史节要
卷二十二
作者:金宗瑞
卷二十三

忠烈王四[编辑]

戊戌二十四年元大德二年。[编辑]

春正月丙申。世子至自元。

○庚子。世子妃宝塔实怜公主来,是为韩国长公主。王幸金郊,百官郊迎,仪仗伎乐如迎王礼。帝使阿木罕太子瓮吉剌歹丞相护行以来。

○壬寅。寿宁宫西门外地坼泉涌,高数尺。

○命巡马所选良家女,将以进元也。令百寮密疏有女家,投主司。于是,有睚眦之怨者,虽无女,亦指之,以致骚扰,潜纳婿者,颇多。

○教曰:“孤以凉德叨承丕构二十有五年。今且老矣,加以去岁因丧配耦,不觉过恸,疾病随之,倦于听政。惟尔世子英明智勇,众所共知,当嗣藩职,衹奉宗社。孤亦退居后宫,稳送馀龄。惟忠惟孝在此一举。”世子上笺辞,不允。

○元遣咸宁侯王维等来,诏谕国人曰:“迩者,高丽国王王昛表陈:‘春秋方耄,忧恙交攻,虑庶务之烦劳,期息肩于重负,乞令世子袭爵。’朕以王世守东土垂三十年,累效忠勤,勋伐茂著,矜其诚恳,特赐兪允。授世子开府仪同三司征东行中书省左丞相驸马上柱国高丽国王,加授王推忠宣力定远保节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尉驸马上柱国逸寿王,以示优崇之意。国有重务,尚须训励,聿厎于成。”又诏王曰:“卿恪居藩翰,茂著勋庸,宣力我家,历年玆久。比陈衰疾,冀脱烦劳,乞疏嗣爵之恩,将为逸老之计,载惟忠恳,宜赐允从。卿虽耆年,国之重务,尚资训导,迄用有成。”王维本国宗室,仕元为摠管

○丙午。幸康安殿,传位于世子,退居张舜龙家,号为德慈宫。世子即位于康安殿,受群臣贺,颁赦,遂移御寿宁宫。

○王诣德慈宫,奉逸寿王,宴于寿宁宫。

○王舅晋王平章札剌帖木儿来,吊公主丧,仍致祭。

○重房宴王。

○幸佛恩寺,相营宫之地。

○王率百官,诣德慈宫,奉笺上尊号曰光文宣德太上王。王衣紫袍,太上王衣黄袍,受贺,时称三韩盛事。

平阳侯大将军金精赍王及逸寿王谢表如元。

○以公主诞日,奉太上王,宴于寿宁宫。翌日,又宴太上王贞和宫主。自安平公主之釐降,太上王贞和绝不相通。

○二月。王始署征东省事。宰枢及行省左右司官吏谒见,用元朝礼。

阿木罕太子瓮吉剌歹丞相还。王饯于金郊

○王朝太上王于贞和宫。

○号公主宫曰中和,府曰崇敬,置官僚。

○命以佥议密直司为王宫,盖古彦昌宫基也。初,王欲以车信家为宫,既兴工,相者以为不吉,遂卜于此,大兴工役。

○王以燃灯如奉恩寺,赐文翰学士崔旵朴全之吴汉卿李瑱尚乘鞍马。群臣上寿,次至四学士,王使之前,赐卮酒,谓曰:“惟尔诸学士直言无隐。”

○以庆尚全罗忠清地大事剧,置按廉使东界交州兵馀凋弊,罢东界安集使,以交州按廉兼之,西海道亦小道,不置按廉之有使,始此。

○监察司囚校书郞赵晋成赵氏。赵与兄之烈通,其母知而止之,之烈驱母匿妹,其母讼之。

○王率百官,贺太上王诞日于德慈宫。

○王下书,征前司谏李承休曰:“孤闻:‘人主勤于求贤,逸于得人。’是以凡有一能一艺者,必欲致之,矧如卿者乎。非止文才,吏用当时罕比,忠诚劲节,能格君心之非,遭时不遇,脱迹台阁,虚老岩峦,予尝悯之。今以凉德叨承内逊,思与故人共理万几,令按廉副使庾自㥥敦谕。尔其体予侧席之意,勿以年老为辞。”又命其子权知校书郞林宗扶侍赴京。时,承休隐居三陟县龙溪别业,上章辞以老病。王复下书云:“寡人素闻卿名,思欲共治。今授卿词林侍读左谏议大夫,充史馆修撰官知制诰,幸为苍生一起。”承休乃来。王与语大悦,因问民间利病时政得失,从容听纳。后数日,承休乃进言曰:“殿下所以召老臣者,但以见闻利害直言无隐耳,臣岂惜残生,孤负上恩。”未几,元使来征诘,王谓曰:“征先生而适有不虞,如何。”对曰:“因乱致理,自古而然。天其或者将使殿下修省,永享大平也。无甚忧劳。”

○王以岁凶民饥减膳,命内厨进橡实而尝之。

○三月。中赞郑可臣上章乞退,不允,命五日一朝。

○王朝太上王于贞和宫。

○王召诸道按廉,谕以治民之事,为之流涕,赐酒遣之。

○王与公主以晋王生日奉太上王,宴于寿宁宫。

长阳公进颂德诗,赐米三十石。

○王朝于德慈宫。

高唐王阔里吉思遣使来,归安平公主之赙。

太上王为妃金氏奴婢,求内传。王曰:“臣于即位之日,为民请命于天,革去宿弊,内传其一也。臣不敢奉命。”王自为世子时,熟知其弊,至是,禁绝之。

○夏四月。罢政房,以翰林院主选法,令学士崔旵等四人及承旨全昇掌铨选。

○王命拨还外吏之在京者,别将以下勒还本役。

○太史局言:“城中巫觋淫祀日盛,请徙郭外。”

○王与公主上寿德慈宫。

○王命词臣许有全赵简及致仕金孝巨崔玚直言时事,凡有愆违,即疏以闻。

○王置赏花宴于寿宁宫。

○王朝德慈宫。

○前密直司使安戬卒。久典铨选,守正不阿,时称铁糕

○公主妒王妃赵氏专宠,怒甚,作畏吾儿字书,付阔阔不花阔阔歹二人,将如元,达于太后。畏吾儿古回鹘也。其书诬曰:“赵妃咀咒公主,使王不爱。”王使朴瑄问二人书中事,二人不应,反欧之。王惧,白太上王太上王幸公主所,慰安之。王以所籍陶成器金𦈡玄宗柱张祐等家产人口赐阔阔不花阔阔歹等,又以金𦈡妻赐阔阔不花,欲解公主怒也。

○佥议司请避王嫌名,从之。

○五月。公主遣阔阔不花阔阔歹大将军金精吴挺圭等如元。

○西蕃八哈思等十九人来,王所招也。

○改官制。教曰:“先王设官分职,盖欲得人而共图庶政。孤于幼岁入侍天庭,躬承先帝之训,目睹大朝之制,既详矣。及叨重寄,凡诸时弊,一皆蠲罢,惟宰执之数倍于古制,公家议论,多少异同,事事稽滞,宜当减省。又顷者,因避上朝之制,百官名号,早曾改之,然或有同而不改者,有不同而改之者,所更之号亦不师古,容有未称。孤当即位之初遽革成规,惧乖物议,然随时沿革,古亦有之。载按历代官职,不涉上朝官号者,而易置之,或罢不急之司,合于一局,庶几官省而事易理也。”仍以赵仁规司徒侍中参知光政院事洪子藩左仆射参知光政院事洪奎守司徒领景灵宫事郑可臣司空右仆射参知光政院事印侯光政使参知机务金珲检校守司徒领奉常寺事车信李之氐检校司徒资政院使金之淑同知光政院事参知机务安珦参知机务行东京留守柳庇光政副使兼权参知机务崔有渰检校司空司宪大夫李混检校司空西京留守郑瑎南京留守崔冲绍同知资政院事行中京留守朴义同知资政院事闵渍集贤殿大学士签光政院事

○以王子宜忠永嘉军承宣使宜孝江陵军承宣使,以宗室平阳郡公咸宁公广陵郡侯汉山郡侯,馀皆拜各军观察使

○罢承旨房,以出纳之任,委之词林院。

○有人贴匿名书于宫门云:“赵仁规妻事神巫咒咀,使王不爱公主而钟爱其女。”公主下仁规及其妻于狱,寻得贴榜者,乃司宰注簿尹彦周所为也。又囚仁规婿朴义卢颖秀等及妻,乃遣彻里如元,奏之。上洛伯金方庆等诣公主,乞留彻里,不从。王使人请之,又不听。

○赐词林学士朴全之吴汉卿侍读学士李瑱侍讲学士权永红鞓。王常屏左右,幸词林院,与四学士商确政理,手赐酒食,从容尽日,或至夜分,赐宫烛,送至其家,宠幸无比。

都佥议参理柳陞卒。容止可观,久在阁门。时,礼文散失,撰新仪甚详,后人遵用之。事亲以孝,居官以勤,于声色货利,淡如也。

阔阔不花等偕太后使者还自元。以帝命,囚崔冲绍将军柳温于巡马所,幷囚赵妃

○王与公主受菩萨戒于蕃僧。

○罢营新宫。

○教:“自今,百僚凡大小公事并除状申,从宰枢商议处决,然后以闻。”

○六月。彻里还自元。元又遣右丞阿里灰洪重喜左丞杨炎龙来,凡乘传者百馀。鞫赵仁规,遂往佥议府词林院,收仁规所受批判,又往监察司,收新定官制。阿里灰遂以仁规如元。

○王朝德慈宫,宥二罪以下。

○复遣彻里如元。

佥议中赞郑可臣卒。可臣罗州人,性正直端严,谙练典故。题品铨衡,皆当物议,一时辞命,多出其手。及为冢宰,人想望大平,至是暴卒。或曰:“太上王之逊位也,可臣制表。人有言:‘表中语有非太上王意者,若诘其由,撰表者,岂得逭责。’可臣忧惧,飮药死。”谥文靖,配享忠宣庙。

○元使鞫问仁规妻极惨酷,妻不胜苦诬服。遂执冲绍朴瑄还,赵妃姊妹之夫也。

○太后遣蕃僧五人道士二人来,祓公主咒咀。

○复置承旨房。

杨炎龙封生成库,乃王府珍宝所藏也。籍没仁规冲绍金精朴瑄家财,输之使臣馆。

○王朝德慈宫。

○马八国王子孛哈里遣使来,献银丝帽金绣手帕沈香土布。先是,王以蔡仁揆女归丞相桑哥桑哥诛,帝以蔡氏孛哈里孛哈里与其国王有隙,奔于元,居泉州。至是,以蔡氏故遣使通之。

○太后遣佥枢密院事洪君祥帖木儿不花来。

○元遣使执赵妃及宦者李温以归。

○王与公主奉太上王,宴元使于寿宁宫。以天变屡见,放轻系,减重罪一等。

○秋七月。王与公主朝德慈宫。

彻里还自元。帝命国王公主以八月入朝。

洪君祥享王。君祥之来,欲使王与公主好合也。人谓:“王尚主以来,有嫌夫妇之道,然嫔妾或有进御而有身者,以致妒忌咒咀之衅。”

○王朝德慈宫。

○又改官制。

○王与公主朝德慈宫。

○八月。遣知密直司郑瑎,行省亦遣石抹也先帖木儿如元,贺圣节。

○元遣孛鲁兀等来,趣国王公主入朝。

○以柳庇判密直司事朴全之密直副使中京留守金恂三司左使许评同知资政院事李承休密直副使监察大夫,仍令致仕。先是,承休判秘书寻进同佥资政院事,上言曰:“本朝之制,未有年过七十而除拜显官者。因微臣而改先王之制,臣之罪大矣。请收恩命。”王笑曰:“先生非他人比。”仍促上官。承休强就职,才十数日,上书乞退甚切。王不得已从之。

○辛未。王与公主如元,宥二罪以下。

○壬申。太上王饯王于金郊。酒酣,使臣孛鲁兀以帝命取国王印,授逸寿王

○癸酉。逸寿王孛鲁兀馆,备仪卫,遂幸寿宁宫受诏。诏曰:“谕前高丽国王王昛。曩以卿表,请授位于世子,是用诏謜往嗣王爵国事,仍命听卿训导。今闻,莅政以来,颇涉专擅,处决失宜,众心疑惧,盖以年未及壮,少所经练,故未能副朕亲任之意。今遣使诏卿,依前统理国政,且召入侍阙庭,使之明习于事。”孛鲁兀之来十日,而国人不知有此诏。

○前王至元。一日帝召王急,王惧,丞相出曰:“从臣为首者,入对。”时,佥议参理安珦扈从,丞相称旨问曰:“汝王何不近公主耶。”曰:“闺闼之间,固非外臣所知。今日以此为问,岂足于听闻哉。”丞相以奏,帝曰:“此人可谓知大体者。庸可以远人视之耶。”不复问。

○以左副承旨权永右司议赵简摠郞金台铉司谏金祐主选法。

孛鲁兀还,以大将军姜纯女妻之。

○九月。副知密直司事致仕严守安卒。守安身长有胆气。尝为南京副留守,车驾时巡,能办供亿,王之左右皆誉之。时人有割民膏希君泽之讥。

○元遣平章阔阔出左丞哈散来,赐王葡萄酒,且令阔阔出哈散等治国事。阔阔出寻北还。

○遣中原侯大将军金天锡如元,谢复位。

○冬十月。元沈州达鲁花赤阇里大遣人,献羊马,贺复位。

○十一月。遣将军李白超如元,献耽罗牛肉。

○以金珲佥议中赞,仍令致仕。宋玢佥议侍郞赞成事判监察司事韩希愈赞成事判版图司事元瓘知密直司事金賆同知密直司事薛景成金富允金恂并为密直副使

○十二月。遣宋玢如元,贺正。行省遣宋邦英,贺正。

○宥二罪以下。

○下左司谏秋适狱。时,阉人黄石良夤缘用事,升其乡合德部曲为县,不肯署其案。石良与内竖石天补金光衍乘间谮。王怒,亲枷,囚于巡马所。押者谓曰:“可由径行。”不肯曰:“凡有罪者,皆归于有司,未有枷鏁于王所者。吾当行官道,使国人见之。王枷谏官,荣亦足矣,何必效妇儿,掩面委巷乎。”

○甲戌。彗见南方。

○复旧官制。

己亥二十五年元大德三年。[编辑]

春正月。万户印侯金忻密直元卿等擅发兵,执万户韩希愈。初,诉于安平公主曰:“希愈尝扼臣项,跨臣腹以辱之。”公主曰:“希愈有功,且齿长汝,非希愈,孰敢侮汝。其勿复言。”等谋倾轧之,及公主薨,王相希愈等畏莫敢发,会,僧日英诬告郞将李承祐曰:“希愈等谋不轨。”承祐以告等。等发兵,执希愈上将军李英柱千户石天补及其弟天卿将军李茂朴松坚元冲甲韩大庄兪守大中郞将白瑞卿别将裴仁俭等十馀人,乃告左丞哈散曰:“希愈等将杀,挟王窜海岛。事急,不先图,祸且不测,今已执之,左丞其图之。”哈散曰:“王亦知否。”曰:“王若不知,谁敢为谋。”哈散密令其子往候王宫,仍戒之曰:“王若知其谋,必严警备,汝见王曰:‘吾父闻有变恐惧,且无兵卫,遣我借兵。’”黎明,其子往王宫,宫中阒然,卫士皆卧未起,及上谒,王趣召见,赐弓剑。其子还告哈散曰:“前言乃妄也。然业已执希愈等,诣王宫,请讯之。”王与哈散希愈等,不伏,囚于巡马所,日英逃。王与哈散希愈等于兴国寺凡五日,惟英柱仁俭诬服。又鞫希愈等三日,竟不服。

印侯金忻元卿上将军姜裋大将军金七貂将军桓贞李瑀少尹闵𬱖等,以日英希愈等不伏,将如元诉帝。王使右副承旨金深留之,不从。等皆党,谋陷希愈者也。

○二月。流韩希愈李英柱于海岛,馀皆杖之。哈散还,帝问希愈之故,对曰:“希愈本无异谋,但忽剌歹欲为益知礼普化王地耳。”

○王谓宰枢曰:“西北面指挥使尹珤飮食印侯等,罪一也,不拘留印侯,罪二也,给桓贞闵𬱖驿骑,罪三也,盍治之。”中赞洪子藩唯唯,知都佥议崔有渰独曰:“等之行,殿下且不得留,安得止之。宰相之入朝者,指挥使其能不飮食之耶。驿骑,等擅骑尔,非给之也。盖由宰相不得其人,致有此事,不罪宰相而罪,可乎。”议遂寝。然竟坐罢,以金富允代之。

○三月。遣知都佥议司事崔有渰如元,贺生皇子。

○王猎于东郊,遂幸寿康宫,日事宴乐,赐娼妓银八斤。又以二银甁为的射之,赐中者。

○夏四月。元遣工部尚书也先帖木儿翰林待制贾汝舟来,诏曰:“赵仁规等所行不法,已敕中书省,量轻重决遣。自今,命官有罪,须具事情本末闻奏,毋得辄行杀戮。又尔国臣庶曾被世子流窜海岛及断没人,从国王分拣审录。”时,元杖流仁规安西冲绍巩昌

○放赵仁规妻子族党之囚系者,召还韩希愈李英柱

○遣判三司事郑仁卿判通礼门事柳琚如元,辨印侯诬罔。

○元遣塔海阔阔不花等来,执韩希愈李英柱元卿判密直司事柳庇都评议录事宋之罕以归。庇乃哈散鞫问希愈时译者也,之罕主文案者也。

赵仁规妻及其子崔冲绍如元。

○五月。遣将军白孝珠如元,献鹞。

印侯李混元珝郑瑎元卿许评免。

○遣判三司事郑仁卿如元,谢恩。

○宥二罪以下。

○幸寿康宫。王狎昵群小嗜好宴乐,幸臣吴祁金元祥内僚石天补天卿等务以声色容悦,谓管弦坊大乐才人犹为不足,分遣幸臣诸道,选官妓有色艺者,又选城中官婢及巫善歌舞者,籍置宫中,衣罗绮,戴马尾笠,别作一队,称为男妆,教以新声。其歌云:“三藏寺里点灯去,有社主兮执吾手,傥此言兮出寺外,谓上座兮是汝语。”又云:“有蛇含龙尾,闻过太山岑。万人各一语,斟酌在两心。”其高低缓急,无不中节。王之幸寿康宫也,天补辈张幕其侧,各私名妓,日夜歌舞亵慢,无复君臣之礼,供亿赐与之费,不可胜记。

○秋七月。以将军金儒庆尚全罗杨广三道采访使。前王恶,祝发,置之八巓寺,及王复位,长发拜将军。贪婪倾巧,渔夺民利,逞欲固宠,靡所不至,闻其来者,莫不痛愤。

○遣密直使柳栯如元,贺圣节。

○八月己酉朔。日食。

柳庇逃。时,还自元,王疑其与印侯同心,欲罪之,故逃。

○九月。遣大将军闵甫如元,献鹞。

○流监察史蔡禑于海岛。监左仓颁禄,有内竖传旨,输米若干斛于内,以给宫人。曰:“今日所颁,府卫将校之禄也,若辍与内人,恐亏圣德。”固沮之。王怒流之。

○禁国人白衣白笠。从太史局言也。

○以中赞宋玢监修国史安珦修国史闵渍同修国史。罢佥议车信崔有渰密直柳庇吴仁永刘福和仆射洪诜

○冬十月。元遣阔里吉思征东行中书省平章事耶律希逸左丞。时,哈散还奏:“王不能服其众,朝廷宜遣官共理。”帝从之。

○王以增置行省,上表陈情。

○十一月。幸温泉。

○十二月。遣将军李白超如元,献人参及鹄肉。

○遣都佥议赞成事郑仁卿如元,贺正。

平章阔里吉思与行省官僚及百官肄贺正仪于奉恩寺三日。肄仪始此。

庚子二十六年元大德四年。[编辑]

春正月。元遣阔阔不花来,颁册皇后诏。

○以中赞洪子藩判中军事

○二月。以吴仁永知密直司事刘福和同知密直司事洪诜密直副使

○夏四月。遣同知密直司事薛景成如元,吊皇太后丧。

○戊午。王如元,吊丧。

○以闵萱都佥议参理李帖知都佥议司事

○五月。阔里吉思东京副留守罗允于行省。先是,有僧天固陶瓦龟一双,朱书怪语于背,埋惠宿寺石塔下,寻自掘曰:“此龟甚神异。”眩惑众人。阔里吉思移文中书省,杖之,又以不行禁理,反信妖术,囚之。

○六月壬子。王至上都,帝大设只孙宴。只孙华言颜色,赴会者,衣冠皆一色。帝命王侍宴,王于诸王驸马坐次第四,宠眷殊异。

○王以羊二百头酒二百榼上寿于帝。翼日,又诣阙,设扶头宴。帝命唱高丽歌,王令大将军宋邦英宋英等歌双燕曲。前王执檀板,王起舞献寿,帝与后悦。

○秋七月。王诣阙,献童女二人阉竖三人,又以童女一人归丞相完泽

○帝以皇太子千秋节赦印侯金忻等。

○帝命本国所奏风俗百事许令依旧。赐王弓矢海青鹞子及金鞍二,赐从臣金段表里各三百三十六匹弓剑各三十鞍二十。皇后赐王衣三袭。

○壬辰。王发上都

○赐右中赞宋玢推诚赞化安社功臣号。

○以薛永任判三司事宋和密直副使

○八月。上洛公金方庆卒。方庆安东人,性忠直信厚,严毅寡言,器宇宽弘,不拘小节。多识典故,能断事,检身勤俭,不遗故旧。虽致仕闲居,忧国如家,国有大议,必咨之。年八十九头发不白,气骨异常,能寒暑无疾,翛然而逝。时,用事者,恶方庆,遂沮礼葬。后谥忠烈

○遣副知密直司事洪子翰如元,贺圣节。

○闰月辛巳。王至自元。

阔里吉思享王。

韩希愈李英柱柳琚等还自元。王入朝辨希愈印侯曲直,故释希愈等归之。

○九月。遣将军闵丘如元,献鹞。

○赐李资岁等三十三人及第。

○冬十月。密直副使致仕李承休卒。承休性正直,无求于世,酷好浮屠法。

○王与阔里吉思畋于西郊

阔里吉思欲革本国奴婢之法,王上表曰:“亶聪兼听,言降如纶。大号既宣,势无反汗,犹有期于申命,不能已于再鸣。伏念,凡属我疆,实非他俗,若良若贱,有何憎爱之所偏,其慎其难,为此安危之攸系。昔,我始祖垂诫于后嗣子孙云:‘凡此贱类其种有别,慎勿使斯类从良。若许从良,后必通仕,渐求要职,谋乱国家。若违此诫,社稷危矣。’由是,小邦之法,于其八世户籍,不干贱类然后,乃得筮仕。凡为贱类,若父若母,一贱则贱,纵其本主放许为良,于其所生子孙,却还为贱,又其本主绝其继嗣,亦属同宗,所以然者不欲使终良也。恐或有逃脱而为良,虽切防微而杜渐,亦多乘隙而发奸,或有因势托功擅作威福谋乱国家而就灭者。益知祖训之难违,犹恐奸情之莫御,况又若更此法,非徒如治乱丝,因失旧章,不得仅存遗緖。故于至元七年小邦去水就陆之时,先帝遣达鲁花赤以治之,于时,因人告状,欲变此法,确论闻奏,廷议明断,俾从国俗,众奸绝窥窬之意,得至于今。玆者,省官初莅此邦,不察制法之意,必欲变更,故臣于今夏入觐之时,具悉表奏,伏蒙兪允,今奉圣旨,良贱事,宜更遣人受决。臣既承若彼之言,而还有如斯之旨,虽深惶惧,又窃思惟,既许祖风无问是非而仍旧焉,当贱类必论臧否以更新,应因毁说之纷纭。聊欲究观其纤悉,故忘冒黩,备奏愚怀。伏望,回揭日之光明,霈同云之优渥,俾从先命,乃罔后艰。则物以群分,消风土变更之叹,邦其永保,荷乾坤终始之恩。”

○十一月。阔里吉思中赞宋玢判密直司事柳庇副知密直司事金深金延寿中郞将郑真长史张汉烈都评议录事李安雨等于行省狱。先是,之逃也,有憾于,及阔里吉思之来,告曰:“顷者,张汉烈以皇太后崩告于乃言曰:‘薛比思。’此华言报喜之辞也。何人,敢言如是耶。实与金深金延寿共闻之。”于是,阔里吉思等及汉烈,令对辨,又囚右副承旨郞将将军及其侄左副承旨邦英将军臣旦于巡马所,寻释延寿汉烈安雨等。吉思擅权纳贿,好恶不公,自宰辅以下,不问尊卑曲直,稍忤于心,或杖或囚,一国之人无不行赂。

○遣大将军李白超如元,献人参牛肉。

○遣赞成事崔有渰如元。先是,帝命以冬月遣陪臣之贤者赴京。

○行省遣员外郞李希实如元,贺正。

○以韩希愈都佥议侍郞赞成事判军簿司事金之淑都佥议赞成事判监察司事崔有渰都佥议赞成事判版图司事金富允知密直司事典理判书李英柱密直副使军簿判书黄元吉尹万庇三司左右使

○十二月。遣副知密直司事李英柱如元,贺正。

○幸平州温泉。

○元遣伯颜忽笃不花等来,转藏经。

辛丑二十七年元大德五年。[编辑]

春正月。王率百官,幸妙莲寺,为皇帝祝釐。诸路行省皆以正月朔望行香祝釐,盖元礼也。

安西王阿难达遣人来求童女,以韩孙秀之女归之。

耶律希逸享王。

○王率行省官及群臣,幸妙莲寺,为帝圣甲日祝寿也。

耶律希逸又享王。

○王以前王公主诞日宴于寿宁宫。

○二月。脱脱大王遣人来,献海青二翮,因求童女。

○遣瑞兴侯如元,宿卫。

○三月。元以行省平章阔里吉思不能和辑人民,罢之。于是,吉思等率官属还。时,中郞将朴洪通事吉思腹心,借威市恩,多受贿赂,至是,随吉思如元,谋变国俗,不遂而归。

李白超还自元。帝赐王楮币一万锭,王遣使表谢。

○元置耽罗军民万户府。

○夏四月。佥议参理金賆卒。性纯厚无华,奉公以正。

○元遣山东道宣慰使塔察儿刑部尚书王泰亨来,诏曰:“向以尔国自作不靖,遣平章政事阔里吉思等,权令与王共事,以镇遏之,非欲久任于彼,今悉命赴朝。然阔里吉思等来言,尔国越礼滥罚,官冗民弊。故命中书省移文晓之。来表乞不变更祖宗旧法。朕惟,先朝以本国官号与朝廷不殊,已尝改正,王于是时,即当以类推之,事如害义,改亦何难。王其勉思累朝覆育之恩,以宗国生灵为念。威福予夺,当自己出,事体有未便,民情有未安者,其审图之。繄尔群僚悉心奉正,各修乃职,敢有蹈袭前非,专恣不法,王虽尔容,朕必不贷。”中书省移文曰:“王近表奏增置省官百姓不安及乞不改祖风等事,已有颁降诏书。其奴婢一事则以本国旧俗为辞,此犹可说,至如王国而用天子之礼,凡大会山呼万岁,有此僭越。又本国刑罚不中,因人诬告,不问证佐,止凭元告,三问不招,无问轻重,流配海岛,遇赦不还,刑狱枉滥,睹此一事,馀皆槩见。又本国王京里外诸司衙门州县摠三百五十八处设官大小四千三百五十五员,刻削于民,甚为冗滥。加之赋役频倂,少有不前,绑缚凌虐,忍痛衔冤,无可伸理。城郭州县虚有其名,民少官多,管民官按廉官半年一次交代,令本处百姓自备牛马路费等物,迎送新旧官,道路如织,防农害物,民甚苦之。又元立站赤,每处三四十户,近年不问公移有无文凭,皆乘驲马,若王近侍者差出,即起二三十匹,馀验高下,各有等差,兼所管官司,百色科扰,因此逃散,三存其一,阙数不补。又本国历数十年,未尝加于赋役,比之其他,优恤甚重,近因权臣所行不法,百姓困弊。其馀事理,难以缕陈。”

○王与塔察儿王泰亨等鞫宋玢于行省,承帝命也。

○五月。左丞耶律希逸还。希逸楚材之后,劝王重新文庙以振儒风。

○倂省内外官,其官名有同上国者,悉改之。又以芝黄代赭袍,红伞代黄伞,除舞蹈警跸之礼。

○王复与塔察儿等鞫宋玢事,张汉烈伏其诬。

○遣知都佥议司事闵萱如元,请改嫁宝塔实怜公主,及罢耽罗摠管府,隶本国,置万户府。又言:“本国乱民忽剌歹等凭恃上国威灵,夺人土田人民甚众,请悉还本主,以伸冤枉。”改嫁表,不敢进而还。

○赐卢承绾等三十三人及第。

○六月。置田民辨正司。

○秋七月丙子。幸寿康宫。王之在寿康宫,宰枢忽赤内房库内僚轮日享王,后以为常。

○命韩希愈崔有渰宋和金台铉金延寿吴祁宋邦英等议利国便民之事以闻。

赞成事致仕任翊卒。以科第进,博闻强记,凡典故之阙,名数之差,有疑而质之者,辨之,如响应。

○遣密直副使金台铉如元,贺圣节。台铉上都,适,帝幸朔方。中书省奉敕,诸路使臣一切停住。台铉独曰:“下国自事大以来,岁时朝贺,未尝有阙。今若停住不进,恐得罪。”遂许之,北达行在。帝嘉其忠恳,特赐御食以宠之。

赞成事致仕李德孙卒。德孙尝按三道,以掊克聚敛为事,遂至大拜。

○八月。庆尚道按廉使朱印远贡二十升黄麻布。王令左右争取以为戏,宰相言于王曰:“印远重敛于民,谄事左右,又恶闻乌鹊声,常令人吓以弓矢,一闻其声,即征银甁,民甚苦之。宜罢其职。”王欲以金貂代之,宰相曰:“曾为龙山别监侵渔百姓,及为安东判官,坐赃流于海岛。今若以印远,是以暴易暴,甚不可也。又令外方贡二十升黄麻布,女工之难,纺绩尤甚,况村野之妇安能细织。必将求诸京城,价重难买,民必不堪。且帝谕曰:‘事体有未便,民情有未安者,其审图之。’亟令罢此。”王纳之,既而以忠清道按廉使印远仍旧,竟不罢细布之贡。时,有一内僚从容白王曰:“闻诸道路宰臣朱悦无子,天道无知,岂不信然。”王曰:“不有印远乎。”对曰:“清直绝伦,印远贪邪无比,故曰无子。”王大笑。

○戊寅。彗见于北斗。壬午。亦如之。

佥议赞成事致仕崔守璜卒。守璜性正直勤俭,家贫不能衣食,恬不为意。初,以国学学谕都兵马录事,一日以公事历诣诸相家署案,有一相不冠与客坐,守璜抱案而进,既又退跪。其相屡使之前,守璜若进而不进者,良久,其相乃悟,起入冠而出,其执礼不谄如此。

江南商客享王于寿康宫。

○王欲还宫,诸嬖幸进言曰:“前月,野鹿入城,今又彗见,宜舍郊禳灾。”凡王之出游,嬖幸益横恣,托避灾异,劝王留之如此。

○乙未。彗见于上台。

○元中书省移文云:“大将军金天锡奸诈凶回,离间王父子,宜放归乡里。”

东界自正月不雨,至于是月。

○九月。以庆尚道按廉朱印远为其道劝农使,宰枢上言:“印远侵虐百姓,不可复任。”王命左承旨赵简宦官柳允珪往都堂,与印远证诘。宦者李信尝往庆尚,具知印远贪污以闻,故王亦令往质之。曰:“吾之行也,印远待之甚厚,感恩则有之,然供亿之费皆民膏血也。又吾归自皆骨山,见民扶老携幼往东界者络绎于道,问其故,皆曰:‘避朱按廉暴虐也。’”允珪又列印远所赂豹皮等物于前曰:“此亦君之所横敛也。”印远俛首不能对。

○癸卯。彗见于天市垣。

金长守还自元,言:“帝将北征。”遣上护军高世如元,请助征。郞将崔涓又自元还,言:“已寝北征。”宰枢喜,赠白金三斤。

○遣大护军闵甫如元,献鹞。

○冬十月乙酉。王如元,次银川高世还言:“帝有诏勿朝。”遂幸海州

○十一月庚子。王至自海州

○遣上护军康纯如元,贺正。

○庚申。王猎于南京

○十二月。遣护军崔涓如元,献鹞,司宰尹郑良进酥油,上护军李白超进人参。

○壬午。王至自南京

壬寅二十八年元大德六年。[编辑]

春正月。金延寿还自元,报晋王薨。

○命田民辨正都监籍阔里吉思所断奴婢为良者,归之本主。

○赐中赞洪子藩象牙杖。

密直使全昇卒。

○二月。遣赞成事柳庇如元,吊晋王丧。

佥议中赞致仕薛公俭卒。公俭性廉谨好礼,朝官六品以上有父母丧,虽素不知者,必素服往吊,有造谒者,无贵贱,倒屣出迎。尝卧疾,蔡洪哲入卧内诊视,布被莞席萧然,若僧居,出而叹曰:“自吾辈而望公,所谓壤虫之与黄鹤。”后配享王庙。

○元赐王葡萄酒。

○三月。中赞致仕廉承益弃官为僧。承益酷信浮屠法,剃发被袈裟,置炭火掌上,焚香念佛,颜色不变。

○元遣使来,颁赦。

○夏四月。元遣使来,征写经僧。

○赐崔凝等三十三人及第。

○五月。王饭僧一千于寿宁宫。

○王以诗赋亲试,取曹匡汉等七人,各赐白金三斤马一匹。

○以黄元吉知都佥议司事王惟绍密直副使,又以惟绍知都佥议司事致仕。

殿中侍史金英佐海南馆别监金延侵渔百姓,忤旨,贬为凤阳副使

○六月癸亥朔。日食,阴雨不见。

同知密直司事元卿卒。性豪奢,好射御,不喜文儒。幼习蒙语,屡从王及公主入元,世祖常呼之曰纳麟哈剌。以其应对详敏,举止便捷,故曰纳麟,以其须髯美且黑,故曰哈剌。

○命聚及第二十人试以表书疏。取白仁寿卜祺权賱金芝等,皆授文翰署令

○令城中人家出细苎布有差,以助国赆。

○命赵简郑僐方于宣薛超等试国学博士,能通六经者,迁秩,从金元祥之议也。试者才通一二经,故皆不得叙。

○以中赞致仕金珲佥议侍郞赞成事

○秋七月。以宋玢都佥议中赞车信赞成事柳栯参理赵简密直副使

○遣大将军秦良弼如元,献童女。

○以高世密直副使康纯三司右使

○八月。赞成事致仕蔡谟卒。

○遣知密直司事权永如元,贺圣节。

○行省享王。

○以吴祁监察大夫

○元遣伯都孛罗来,刷人物。

○九月。赞成事金珲享王。

○冬十月。作安平公主影堂于妙莲寺

○以韩希愈佥议中赞吴祁知都佥议司事金文衍监察大夫

○十一月。以同知密直兪甫出镇合浦

○行省遣大乐丞庾阡如元,贺正。

秦良弼还自元。帝命王亲朝贺正。

安西王阿难达遣使来,献海青及金段。

○十二月庚申朔。王如元,命齐安公权署征东省事。

辽阳省奏帝,请倂征东辽阳为一省,移司东京。王上表以为:“征东立省,本为镇遏倭寇。今自东京至我开京一千五百馀里,自开京合浦一千四百馀里,若以征东省移置东京,则合浦海外如有告急,往返数千馀里,必不能相及。请仍旧制,以镇东方。”

癸卯二十九年元大德七年。[编辑]

春二月。佥议中赞致仕韩康卒。尝为金州防御副使,金之田赋常不满额,守多坐罢,至,理屯田之废者,得米谷二千馀硕,吏辑民安。然性佞佛,王尝问享国长久之道,悉以浮图之言对。

○元遣怯里马赤月儿忽都来,转藏经。

○夏五月丁未。王至自元。

○宰枢享王于寿宁宫。

○闰月戊午朔。日食。

○王御凉楼后峯,观击球戏。

○庚午。大雨水,漂人家,伤禾稼。

○以韩希愈佥议右中赞宋玢左中赞

○六月。行省享王。

都佥议赞成事致仕金富允卒。富允起自卒伍,质朴无华,禀性公正。尝从王入元,虽值险难,执节不移,世祖知其名,授征东省官,王赐铁券。

○前后殿试及第享王。

○罢兴安都护府副使金瑞芝。王之幸姬凤池莲者本府妓也,邑吏裴度尝有憾于瑞芝,托凤池莲诉王,王遂罢瑞芝,籍其家。

○癸丑。震西北面安集使金坚

○王谓左右曰:“人臣之节渐不如旧。昔,李混尹珤主铨选,寡人欲以子和为行首,辞曰:‘殿下不以臣为不肖,待罪铨曹,而臣之弟为行首,则人谓臣何。’又以之子安庇权务亦曰:‘臣之子年少,臣又掌铨选,不敢受命。’皆固辞再三。今之主铨选者,先以美官授亲戚,不令寡人知之,况敢辞乎。此所以廉耻日丧,世道日降也。”

○秋七月朔。遣大护军闵甫如元,献鹞鹘。

○赐中赞宋玢乐浪公

○赐朴理等三十三人及第。丙科第一人许冠之子,宋玢之婿。国制,六品以上,不许赴试,虽拜六品,不谢,则听赴举。郞将四年不谢。曰:“宦途多门,何必登第。”曰:“先人遗予纸,使之赴试。予虽屡举不中,而纸尚在,何敢欲速进,而废父命耶。”王素闻其名,召至帘前,特赐犀带。

○元遣断事官帖木儿不花翰林李学士等来,命崔有渰韩希愈柳庇石胄及其子天补天卿天琪赴京,又诸司官吏有申禀国王公事,须先与洪子藩商量,不得径行,国王亦须听从子藩之言。帖木儿不花遣其价于安南府,捕金世等四人。先是,告中书省曰:“石胄之党虑前王害己,谋奉国王将窜海岛,密令济州等处造船畜粮。”今欲使对辨,故执之。

○行省遣护军李翰如元,贺圣节。

○初,吴祁以谗佞得幸,离间王父子,陷害忠良,人皆切齿,畏祸,莫有言者。前护军元冲甲等五十人欲告使臣,而先告于王,王止之,既出,又使护军曹𬱖谕之,冲甲等不从,遂以书告帖木儿不花等曰:“大德五年四月帝遣塔察儿王泰亨,谕王曰:‘威福与夺,当自己出,凡事体有未便,民情有未安者,其审图之。’又戒臣僚曰:‘悉心奉正,各守乃职,敢有蹈袭前非,专恣不法,王虽尔容,朕必不贷。’臣僚等祗承圣训,日夜兢兢,犹恐不逮。今有臣吴祁者,实为元恶,无才无功,徒以奸谄得进,以尝得罪前王,窥免后患,日夜谗构,离间我王父子。自以为树立大功,窃弄威福,援引昆弟,并参机密,数年之间,皆至将相。凡本国臣僚,无问尊卑,小有嫌隙,辄陷以罪,无辜罢黜者,遍于一国,至于各道按廉守令,以一己爱憎,进退予夺。背弃圣训,罪不容诛,今有圣旨,亦不疑惧,谋欲沮之,天使还朝之后,必有异图。伏望,广咨国人,制于未乱。”帖木儿不花等得其书,言于王曰:“冲甲所言,虽非吾等所断,亦不可不问,宜将冲甲,赴京对辨。”尹万庇郑僐金禧尹谐吴永丘李舟李偰宣宗桂高延洪承緖等又以书告使臣,洪子藩金珲闵萱闵渍郑瑎权永金台铉高世金文衍李混元琎许评申珩金延寿赵文简金元祥朴光廷尹吉孙吴玄良金由祉等又极言罪恶。子藩又言曰:“出纳王命,内则有中贵三四人,谓之辞,外则有近臣四人,谓之承宣,非此,虽宰相,不敢与焉。今已拜相,犹且出入王宫,与承宣无异,所陈所告,皆为邪谋。”使臣默然。

○八月。遣右中赞韩希愈赞成事崔有渰,以石胄及其三子如元。

○致仕宰相蔡仁揆等二十八人及前密直副使万户金深等军官一百五十人又诣使臣,请罪吴祁

○遣密直副使宋邦英等如元,贺圣节。

○王召版图判书致仕崔諹曰:“闻卿等亦将诉吴祁于使臣,有诸。姑徐之。”不从,乃与朴全之等三十七人又诣使臣,请罪吴祁。及帖木儿不花李学士还,赞成事柳庇偕行,安珦等饯于郊,李学士咏一句曰:“白酒红人面。”嘱和之。迟留,自和之曰:“黄金黑吏心。”盖讽帖木儿不花赂,缓其罪也。”

○王命同知密直司事金台铉承旨宋璘行省左右司官等捕知申事金元祥,用吴祁之谋也。元祥逸,故不获。金深率三军诣阙,请宿卫御乱,王不允。王亦知吴祁敛怨于众,传旨曰:“当复金深及军官等职。”洪子藩吴祁害己,防备甚严,亦疑惧,不离王侧。

洪子藩与宰枢及万户金深率三军将士及元冲甲等,围王宫,请出吴祁,王不许。请至再三,王不得已将出之,势窘,但叩头请留。护军吴贤良直入王所,执以出,王使内人传旨,请留。诸宰相持疑,子藩厉声曰:“上既许之,何疑之有。”趣护军崔淑千,押送于元。初,子藩议围王宫,参理郑瑎不可曰:“退一奸臣,不过一武夫力耳,何至用兵。”子藩不听,后,闻上国以为言,乃悔之。

○内僚金儒告:“护军朴圭郞将吴仁赞出使于外,潜备船舰资粮,必有异谋。”王命宰枢鞫之。九月。宰枢鞫仁赞,谋乱之状以闻。王大怒,手裂其疏,既而悔之。

○以洪子藩佥议左中赞,复尚左也。

○庚午。王如元。是行也,盖欲沮前王还国,又请欲以公主改嫁瑞兴侯,人以为惑于承旨宋璘之谋也。王至西京,帝不许入朝,乃还。

肃州旱甚,郊野自烧。

○冬十月。元遣兵部尚书脱脱帖木儿来,捕吴祁,盖不知已赴京也。

脱脱帖木儿见王,屏左右曰:“帝有命:‘王虽离国,必令回还。’今已还国,此则可矣。敢问,王之入朝,诸宰相以为可乎。”王曰:“然。”时,洪子藩在侧不敢言。使臣又曰:“帝有命:‘王之入朝,欲言何事。’”王不能对。使臣曰:“可与宰相商量。”子藩进言云云。王乃对曰:“吴祁石胄父子多行不法,声闻于天,我实不知。然孰谓寡人不知。为此恐惧,欲躬进天庭以闻耳。”

中赞致仕蔡仁揆卒。

○十一月。元遣刑部尚书塔察儿翰林直学士王约来。谓王曰:“天地间,至亲者父子,至重者君臣。彼小人知自利,宁肯为王国家地耶。”王泣谢曰:“臣老耄,听信憸邪,是以致此。今闻命,愿奉表自雪,且请前王还国。其小人党与,悉听使臣治。”于是,执宋璘,囚于征东省,数其罪曰:“汝劝王朝觐,骚扰百姓,一也。汝父曾经禁锢,帝之所知,乃敢诈冒滥受朝命,二也。”因谓王曰:“人之有疾,得药必愈。今我之来,诚王之良药也。”遂与王至寿宁宫,入香阁,谓宰臣金延寿曰:“闻有幸臣金元桂者,谁耶。”时,元桂在王侧,跪见。使臣曰:“入国境,有告者曰:‘元桂夺人已媒之妻,又夺军官虎符,与妻之兄弟,请治其罪。’”执而囚之。又囚护军崔涓中郞将黄允孙等,尝为前王从臣,久不赴都故也。

塔察儿等囚吴祁兄弟三司右尹承旨正郞少尹及妹夫中郞将赵深

塔察儿等令行省左右司鞫朴圭等,皆伏。

○以韩希愈都佥议右中赞判典理司事金珲侍郞赞成事判军簿司事安珦侍郞赞成事判版图司事崔有渰柳庇并为赞成事闵萱参理闵渍判密直司事郑瑎密直司使李混权永知密直司事金台铉金深同知密直司事金延寿金文衍密直司副使郭膺监察大夫

○遣密直副使金延寿大护军夜先旦如元,贺正。又遣齐安公,请还前王。

○十二月庚戌。彗见西方。

甲辰三十年元大德八年。[编辑]

春正月甲寅。彗见于奎。

佥议赞成事致仕伍允孚卒。允孚世为太史局官,精于占候,经夕不寐,虽祁寒盛暑,非疾病,不废。一夕,有星犯天樽,曰:“当有飮者,奉使来。”他日,有星犯女林,曰:“当有使者来,选童女。”皆验。又善卜筮,元世祖召试之,益有名。世祖亲征乃颜,王欲率兵助征,行至平壤,先遣柳庇,既行,使允孚卜之,对曰:“某日必还,而殿下亦自此返矣。”至期,王登圣容殿后冈,北望久之,戏谓允孚曰:“汝卜得无谬乎。”使左右执之。允孚进曰:“今日尚未昏,可少待。”有顷,驿骑扬尘而来,果也。至,上谒曰:“帝有诏还兵。”王益信之。允孚性切直,颇以国事为己忧,每因灾异辄入告,言甚恳至。时政有可言,即入谏,不听,涕泣固争,期于必从。尝告朔奉恩寺太祖真殿,既奠,且拜且泣曰:“太祖太祖,君之国事,非矣。”因呜咽不自胜,其诚恳类此。为人貌丑,寡言笑,安平公主尝谓王曰:“何故数引见此人。”王曰:“允孚吾之崔浩。貌虽丑,不可弃也。”后公主颇改容礼之。尝自图天文以献,日者皆取法焉。

○复析州郡之倂者。

塔察儿等流吴演金元桂等十人于海岛,释宋璘

○遣金深如元,表谢遣使来治吴祁之党,又请还前王。

○以李之氐都佥议赞成事闵萱咨议都佥议赞成事郑瑎判三司事李混判密直司事权永密直司使金深知密直司事高世同知密直司事朴颛密直副使

○二月。下中赞宋玢于巡军狱。初,欲废前王,且谋改嫁公主,恐事不济,以季女嫁帝乳母之子为援。其婿自元送钱享王,宰枢俱会,行酒,中赞洪子藩辞以醉不飮,怒出不逊语。子藩亦怒,遂出,厉声曰:“复相子藩,岂帝之所知乎。”宰相白王,囚之。子藩怒,数日不视事。

○帝遣都古达也先帖木儿来,颁省刑诏。

○复用黄袍黄伞。塔察儿王约之归也,言于王曰:“黄袍黄伞,阔里吉思虽有异论,朝廷未有明禁,犹可复用。”王遂复之。

○囚内僚前护军宋均于巡军。初,王以洪子藩之言,表请还前王,前密直副使宋邦英承旨宋璘等恶前王,说王:“作畏吾字书,献于帝,沮之。”遂以金宝印白纸十二幅,授,托以请入朝,至京师,凡可以沮毁前王者,随宜作书,献于帝。会,帝不允入朝之请,不得施其计,乃藏其纸于宦者福寿家,乃还。后,郞将李承雨赍其纸东还,会,塔察儿归,遇诸路取之,还付承雨二幅曰:“汝归,以示汝国宰相。”即以其馀上中书省,且言谋。省官曰:“除吴祁石天补外,亦有如此行诈者乎。”承雨还,以告宰枢,白王囚之。

○三月。梨岘新宫成。王幸观之,置酒,赐护作官白金人一斤,赐工徒酒食。

○王命释宋均,宰枢不肯,使卫士召,至宫门,释之。

○元遣兵部尚书伯伯刘学士来。王迎入行省,伯伯传帝旨,问曰:“王尝上表,请还前王乎。”曰:“然。”曰:“又有以畏吾文字请沮之乎。”曰:“不知。”伯伯顾属宰相等为证,使具书王所言为咨文,遂执宋均问曰:“汝用金宝纸,欲为何等事。”曰:“王使请入觐,惟此一事耳。”又问“谁书畏吾文字乎。”对曰:“护军田惠也。”以问不敢匿。伯伯乃曰:“中书省欲奏请还前王表,适畏吾文字出,无署无印,省官疑之,寝不奏。”王还宫,宋邦英宋璘等入说王,使承旨金子兴持畏吾文字草本,以示使臣曰:“我仓卒承问,辄以不知对,既还,得此书于箱箧,但忘之耳,实我所知也。”邦英等恐子兴传之不悉,遣其党韩慎偕往。伯伯怒问子兴曰:“王授汝草本时,谁在王侧。”曰:“宋邦英宋璘韩慎在左右。”伯伯使子兴书其言为契,又问宰相等曰:“王于行省与吾有言耶。”宰相等对云云,伯伯又书为契。王请宴,使臣辞,乃与王鞫邦英等于行省。王出言若将救之者,伯伯曰:“有臣如此,不治其奸,后将益甚。”遂出畏吾文字草本,以问宋璘曰:“书此者为谁。”曰:“邦英。”鞫邦英,不服,被缚乃服。邦英之从兄也。本国人,自先世入居辽阳,内僚石天卿引为腹心,起家至护军,生事误国,其恶有甚于金天锡

○夏四月。旱。

伯伯将还,百官与书曰:“邦英等志在患失,欺罔君父,无臣子之义。请归奏天子,亟正其罪。使前王及公主东还,国人之望也。”于是,伯伯刘学士乃与王议,令大护军夜先旦中郞将金章邦英等,送于元。

○王置酒寿宁宫,赏花。

韩希愈崔有渰柳庇还自元。有渰诣中书省,求奏请还前王表,未获而还。

○以韩希愈咨议都佥议中赞

○元遣参知政事忽怜翰林直学士林元来。时,吴祁石天补系狱于元,而又有用事者,肆为奸欺,无所畏忌,故遣二人镇遏之。

○五月壬子朔。日食。

○王宴使臣于凉楼,观卫士击球。

○置国学赡学钱。初,赞成事安珦忧,庠序大毁,儒学日衰,议两府曰:“宰相之职,莫先于教育人材。今养贤库殚竭,无以资教养,请令六品以上各出银一斤,七品以下出布有差,归之养贤库,存本取息,永为教养之资。”两府从之,事闻,王出内库钱谷,以助之。时,有密直高世者,自以武人,不肯出钱,谓诸相曰:“孔子之道垂宪万世。臣忠于君,子孝于父,弟恭于兄者,是谁之教耶。若曰:‘我为武人,何苦出钱,以养尔生徒。’则是不为孔子也,而可乎。”闻之,甚惭,即出钱。又以馀赀付博士金文鼎,送江南,画先圣及七十子之像,又购祭器乐器六经诸子史以来。至是,请以密直副使致仕李㦃典法判书李瑱经史教授都监使。于是,禁内学馆及内侍三都监五库愿学之士七管十二徒诸生横经受业者,以数百计。

○六月。国学大成殿成。初,元耶律希逸以殿宇隘陋甚失泮宫制度,言于王,新之,至是乃成。王诣国学,忽怜林元从之,七管诸生具冠服,迎谒于道,献歌谣。王入大成殿,谒先圣,命密直使李混作入学颂,林元作爱日箴,以示诸生。

安西王阿难达遣使来,求阉人。

○秋七月。宋均赍金刚山图如元。宰枢使人追止之,曰:“王有命,不可还。”遂去。

○内库享王。

○以韩希愈佥议右中赞宋璘知申事

○八月。遣韩希愈如元,贺天寿节。

江南绍琼来。遣承旨安于器,迎于郊,王率群臣,具礼服,邀至寿宁宫,听说禅。

宋邦英宋璘上护军李宏还自元,王各赐衣。时,帝寝疾,政在中宫,兄宦者福寿得幸用事,又帝乳母为营救,故邦英等赖以免。先是,韩希愈崔崇吴演等入内议事,号曰别厅,至是,邦英亦与焉。

○教停今年选举。

○遣密直司事高世沈阳,推刷人物。内僚大护军金儒护军高汝舟潜以书达前王,事觉,王怒杖之,下巡军。

○冬十月。元杖流吴祁石天补兄弟于安西

○十一月。元遣宦者李淑来。福寿也,本平昌郡人,母太白山巫女也。王之遣使奏请也,尝有功,故王特厚之。

○乙亥。彗见虚危间。

○十二月。遣同知密直司事宋邦英如元,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