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序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林肯》序
作者:胡適

  英國現代文人德林瓦脫(John Drinkwater)的這本歷史戲是1918年編的,先在伯明罕戲園演過,已鬨動一時;後來大文豪班涅(Arnold Bernett)等在倫敦附近的漢茂斯密(Hammersmith)辦了一個新戲園,遂把伯明罕的原班請來,重演此戲,成績更大。漢茂斯密雖在鄉間,倫敦貴族士女也爭來看此戲;有一天,一位前任司法大臣從倫敦趕來看戲,竟買不着座位,只好掃興回去!後來這本戲在英美兩國演做,都受絕大的歡迎。

  這本戲可算是一件空前的大成功。為什麼呢?因為這本戲一來是一種政治歷史戲,平常人向來是不大歡喜政治歷史戲的;二來全本沒有男女愛情的事,更不應該受歡迎了;然而這本戲居然受了英美兩國的大歡迎,居然鬨動了幾千萬人,居然每晚總能使許多人感動下淚!這不是一件空前的大成功嗎?

  這本戲的著者德林瓦脫是現代的一個詩人,他的詩集出版的有下面的各種:

  Poems 1908-1914.

  Pawns Three Poetic Plays.

  Olton Pcols.

  Swords and Ploughshares.

  他又是一個很懂得戲劇的藝術的人,他曾編有戲劇,——上面舉的第二部書即是三種詩劇,——他又做過伯明罕戲園的藝術主任,故他能於舊有的戲劇之外,別開生面,打出這條新路來,創造這種近代的政治歷史戲。

  這本戲共有六幕事實的大要如下:

  第一幕,(1860年)共和黨大會已推定林肯為本黨的候選總統,派代表四人到林肯家中來,請他接受這個推選。林肯允出來候選。

  〔這一年大選舉的結果,林肯得一百八十六萬多票,被選為總統,尚未正式就任,而南加洛林納(South Carolina)邦首先宣告脫離聯邦而獨立。到林肯就職時(1861年3月),已有七邦宣告獨立了!〕

  第二幕,(次年)南北的戰端將開,南軍要進攻撒姆特炮台,要想林肯把那炮台的駐兵召回,故派代表二人私去見國務卿希華德,請他設法勸林肯讓步。希華德是共和黨的大人物,平日不大把林肯放在眼裡,故允許了南代表。幸而林肯撞見他們,切實答覆南代表,說他為維持統一國家起見,決不承認南方各邦有分離的權利,決不讓步。〔南軍遂進攻撒姆特,國軍力竭餉絕,始降。這是第一次開戰。〕

  第三幕,(約兩年後)南北開戰己兩年了,這一幕借兩個婦人的口氣寫出兩種心理。一個勃羅(Blow)夫人,譯言「打」,代表軍閥好戰的心理;一個阿特利(Otherly)夫人,譯言「別樣」,代表那和平派反對戰爭的心理。林肯對他們的話語與態度可以表示他是不得已而戰的。

  第四幕,(約與前幕同時)北軍已見勝利了。林肯開內閣會議,討論宣布釋放黑奴的事。南北之戰的原因,自然是南邦蓄奴的問題。南方各邦始終否認聯邦政府有干涉蓄奴問題的權利,故一變而為中央政府與邦政府的權限問題。這個問題爭了幾十年,沒有解決;後來南方各邦越鬧越激烈了,就主張南方分離,自成一獨立的「聯邦」(Confederacy)。故這個問題再變而為統一與分離的問題。林肯是一個大政治家,他知道黑奴問題比統一問題輕的多,故他認定「維持統一」為戰爭的第一個目的。故他說:「如果不釋放奴隸可以維持統一,我要做的;如果釋放全數的奴隸可以維持統一,我要做的;如果釋放一部分,留下一部分,可以維持統一,我也要做的。我戰爭的第一個目的是要維持統一。」但他始終不曾忘記黑奴的問題,故國軍戰事順利之後,林肯知道南軍的敗挫已可決定了,他就不顧內閣的反對,毅然決然的宣布釋放黑奴的宣言。這是林肯與威爾遜不同之處。威爾遜等到戰事終了之後方才談到善後的條件,故完全失敗。林肯不等戰事終了之後就先實行他的理想,故完全勝利。

  第五幕,(1865年4月)寫林肯到格蘭脫將軍營中,寫格蘭脫將軍受李將軍的降服。李將軍一降,南邦的獨立國就完了。

  第六幕,(同月)寫林肯之死。李將軍之降在4月9日,林肯被刺在四月十四夜。林肯死後四十五日,——5月29日,——大赦,南北之戰正式終結。

  林肯為近代史上一個大人物,年代太近了,事跡又太繁重了,很不容易用作戲劇的材料。德林瓦脫自己說他最得力於英國莊吳勳爵(Lord Charnwood)的《林肯傳》,他運用歷史材料的手段,真可佩服!他在他的自序里說:

  第一,我的目的並不是做歷史,是做戲。歷史家的目的,已有許多林肯傳記很忠實的做到了。……我雖不曾錯亂歷史,但我不得不把歷史事實縮攏來,稍稍加上一點變動,使戲劇的意味得儘量發揮出來。……

  第二,我是一個戲劇家,並不是政治哲學家。聯邦的各邦有沒有分離(Secession)的權利,這個問題很可以有種種不同的意見;但我個人贊成或反對林肯的政策,絕不關緊要。我只顧得他的人格在戲劇里的趣味,我只曉得這個用高尚的精神和理想來主持戰事的人是一個很感動人的模範。

  他從林肯一生的事跡里,只挑出五年;這五年之中,他只挑出幾件事。但這幾件事已很可以使我們懂得林肯的人格和美國南北之戰的大事了。例如第一幕寫林肯的帽子,寫他看地圖,寫他跪下禱告;第二幕寫林肯完全收服希華德;第三幕寫林肯的女僕和那來見的黑人;第四幕寫林肯於討論國事之前先讀一段笑話,大事辦完之後接寫林肯命史萊納讀一段蕭士比亞的新劇;第五幕寫林肯特赦一個要槍斃的少年,寫格蘭脫將軍對林肯之崇拜:這些都是細小瑣碎的事,但這些小節都是替林肯寫生的顏料。最好的自然是第二幕收服希華德的一段。林肯在希華德的公事室里碰見南方代表之後,人都退出了,只剩林肯與希華德兩人在屋裡;林肯停了半晌不說話,忽然說道:

  (林)希華德,這是不行的。

  (希)你疑心我——

  (林)我沒有。不過我們說話要坦白。……組織內閣的時候,第一個我就選到你。我決不懊悔的;並且永遠不會懊悔的。但你要記得:忠心能得忠心。……希華德,你也許想我是一個頭腦簡單的人,可是我能把你的思想看得極清楚,如同你看鐘表里的機械一樣。你的熱心,你在行政上的經驗,你的愛人的心,很可以大大的貢獻於政府的。不要因為你想我頭腦不清楚,把你自己毀了。

  (希)(慢慢的)是的,我知道了。我沒有把全體詳細研究過。

  (林)(從袋內取出一張紙來)這是你寄給我的那篇文章。「幾條意見,備總統的考慮。對英國的政策,……對俄羅斯的政策,……對墨西哥的政策。總統須得自己管這個,或是交給一位閣員去專管。這不是我個人的專貴。但是我也不推委責任,也不包攬事情」。(半晌,兩人互相看着,一句話也不說。林肯將那張紙交給希華德,他拿在手裡半晌,扯碎了,丟在他的字紙簍里。)

  (希)請你原諒。

  (林)(握住他的手)那是你的勇敢。

  從此以後,那個瞧不起林肯的希華德就死心塌地的做林肯的幫手了。這種描寫法,比諸葛亮三氣周瑜時,周瑜咬着頭上的山雞毛,搓着兩手,要殺諸葛亮的描寫法,優劣如何?

  又如第五幕寫南北之戰的兩個大英雄——北軍的格蘭脫,南軍的李——的會見,也非常感動人:

  (兩個領袖面對着面,格蘭脫舉手,李將軍回禮。)

  (格)先生,你常使我覺得和你做敵手是榮幸的事。

  (李)我不曾有一回不盡力。我承認我敗了。

  (格)你今回來——

  (李)來問你以什麼條件接受投降。是的。

  (格)(取桌上的紙給李)很簡單的。我想你不至於想我不大量罷。

  (李)(讀了條件)你真大量,先生。我還可以提出一件請求嗎?

  (格)如果我可以商量,那是很榮幸的。

  (李)你許我們的軍官保留他們的馬匹。那是你的大恩。但我們騎兵的馬匹也都是他們自己的。

  (格)我明白了。他們在農場上有用的。可以准他們留下。

  (李)多謝你。這很能撫慰我們的人民了。你的條件我承認了。

  (李將軍摘下佩刀,交給格蘭脫。)

  (格)不,不。這把刀只有一個合適的地方。請你收了。

  (李將軍收了刀。格蘭脫伸手,李將軍同他握手。互相舉手行禮,李將軍退出。)

  這種描寫法,既不背歷史事實,又能在寥寥幾句話里使兩個英雄的神情態度在戲台上活現出來。我們如果真想打破那些紅臉黑臉,翻斤斗,金雞獨立,全武行……的歷史戲,不應該研究研究這種描寫法嗎?

十,六,十九
(收入德林瓦脫著,沈性仁譯:《林肯》,
1921年12月商務印書館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