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一堂深刻的路線教育課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一堂深刻的路線教育課
《人民日報》通訊員
1972年1月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湖北省江陵縣才豐區,有一種歷史性的水稻病害,叫做白葉枯病。在這裡插隊的省幹校的「五·七」戰士中,恰好有一個專門研究過這種病害的植物保護工作者。他在農學院畢業後,又作了五年「副博士研究生」,分配到原省農業廳工作。他曾經花了五年工夫,在實驗室里專門研究水稻白葉枯病,寫過書,發表過論文,受到一些專家、教授的賞識,被看作是湖北地區植物保護學術界的一名「後起之秀」。

這位「五·七」戰士插隊不久,正碰上水稻白葉枯病大面積發生。一天,隊長找到他,對他說:「去年也是發了這個病,減產十一萬多斤。咱們一定得想法治住它啊!」面對這樣大面積嚴重的病情,他感到束手無策。貧下中農用血汗培養自己這麼多年,到了貧下中農需要的時候,卻發揮不了作用。這是什麼問題呢?

黨支部幫助他針對這個問題,反覆學習毛主席著作。他逐漸認識到:路線問題決定一切。自己雖然出身於勞動人民家庭,但是由於沒有認真讀馬列的書,沒有認真學習毛主席著作,中了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推行的修正主義科技路線的毒。那時候,他研究水稻白葉枯病,為的是「找個冷門,容易出名」。他不願意研究大面積防治的問題,卻長期關在實驗室里,去研究病菌有幾根鞭毛,是「端生」還是「周生」。搞抗生菌生物防治,也僅止於盆栽試驗。一句話,十幾年來,為的是成名成家,搞的是個人奮鬥,走的是「三脫離」的道路。跟着錯誤路線走了,搞科研的方向自然也就錯了,幹勁越大,脫離無產階級政治、脫離實際就越遠。這個教訓是多麼深刻啊!

「從舊學校培養的學生,多數或大多數是能夠同工農兵結合的,有些人並有所發明、創造,不過要在正確路線領導之下,由工農兵給他們以再教育,徹底改變舊思想。這樣的知識分子,工農兵是歡迎的。」毛主席的這段教導,象一盞明燈,照得這個「五·七」戰士心裡亮堂堂。他從中找到了方向,吸取了力量。他憤怒控訴了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對自己的毒害,決心抓緊下放勞動的極好機會,從思想和政治路線方面重新學習。

打那時起,這個「五·七」戰士積極參加三大革命運動,認真看書學習,逐漸提高了階級鬥爭、路線鬥爭和繼續革命的覺悟,增強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對戰勝白葉枯病的願望也越來越強烈。遵照毛主席的教導,他眼睛向下,滿腔熱忱地深入生產隊調查研究,向貧下中農求教。通過調查,使他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和鼓舞。他結合群眾的豐富經驗,跟其他「五·七」戰士一道進行綜合研究,提出了一套大面積綜合防治措施,和貧下中農一起開展了大田防治的科學實驗。經過一年的實踐,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全公社一九七○年發生白葉枯病的水稻田九千一百多畝,減產糧食一百萬斤,而一九七一年,發生白葉枯病的水稻田只有一千三百多畝,而且及時得到了制止。地區革委會和縣、區都在這裡開了現場會。省有關部門向全省通報介紹了這裡防治白葉枯病的初步成果。

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線正確與否是決定一切的。下放勞動的實踐,使這個「五·七」戰士洗刷了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在身上的流毒。在毛主席革命路線的光輝照耀下,他所從事的研究工作走向了正確的方向,做出了一定的成績。這一事實再次證明,偉大領袖毛主席關於「廣大幹部下放勞動,這對幹部是一種重新學習的極好機會」的指示,是培養造就無產階級幹部隊伍的必由之路!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