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一所深受貧下中農歡迎的農村中學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一所深受貧下中農歡迎的農村中學

——湖南省平江縣瓮江農業中學調查報告
一所深受貧下中農歡迎的農村中學
1968年11月12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一九六四年春天,在農村社教運動中,平江縣瓮江公社很多生產隊缺少會計,迫切要求培養為貧下中農服務的有文化的人材。瓮江農中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辦起來的。四年來,這所學校在貧下中農管理下,已先後為農村培養了三班學生,共計六十七人,其中會計二十四人,農村衛生員十八人,普通初中生二十五人。很多學生回農村後,擔任了生產隊的隊長、會計、記工員、衛生員,有的擔任了毛澤東思想宣傳員,有的成為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貧下中農說:「農中培養的學生是既能文又能武,忠於毛主席,我們貧下中農最歡迎這樣的青年。」

總結瓮江農中辦學的道路,有以下幾點經驗:

一、堅持政治掛帥,實行貧下中農管理學校[編輯]

瓮江農中在開辦初期,曾走過一段彎路。當時學校雖然是根據農村三大革命需要辦起來的,但是由誰來管理學校,用什麼思想來領導學校並不明確。舊公社黨委一部分人由於沒有依靠廣大貧下中農辦學,不突出無產階級政治,不用毛澤東思想武裝學生,搞了幾個月,家長意見紛紛,學生由十七人減少到七人。在這種情況下學校怎麼辦,引起了廣大貧下中農的注意。一九六五年初,在一次公社召開的貧下中農代表會上,貧下中農代表討論了這個問題,決定成立學校管理委員會,推選貧下中農代表擔任委員,機械廠、農技站、衛生所等單位及農中教師各一名參加管委會。

凡學校辦什麼班,招收哪些人,設哪些課,什麼時候放假和開學等重大問題,必須經管委會討論決定。管委會負責監督教師的工作,聽取廣大貧下中農對學校的意見,並向公社建議選派教師等問題。

貧下中農管理學校以後,首先撤換了思想一貫落後、工作一貫不負責任的所謂「有經驗的教員」,選派了一名出身好、思想好、工作積極的民辦教員擔任教師。並且向學校提出教學必須突出無產階級政治,從農村生產實際出發。從那時開始,學校在教學中就以毛主席著作(乙種本)作為政治和語文教材。

二、學校向貧下中農開門,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編輯]

瓮江農中在招生工作中,徹底打破了「只看分數不看人,只看人不看階級」的修正主義教育路線,堅持向貧下中農開門。學生主要是貧下中農子女,由大隊根據需要,經貧下中農推薦選送,不再經過入學考試。學制長短從實際出發,不是強求一律。如第一班會計班是二年制,第二班衛生班是一年制,第三班普中班是三年制。今年春季和秋季招收的第四、五班是二年制。

在教學制度方面,他們打破了舊學校放寒暑假的制度,改為放農忙假。幾年來基本上形成了三段勞動制,即「春忙假」、「雙搶假」和「三秋假」。假期學生回隊參加集體勞動,回校要考察勞動成績。教師則輪換到生產隊勞動。平時師生每周在校內茶園勞動一天或半天。師生不脫離生產,不脫離貧下中農。由於在培養目標上對勞動有要求,在制度上有保證,這個學校大部分同學,全年能參加四個月左右的集體生產勞動。

在課程設置和教學方面,毛主席著作是各個班的必修課。其餘課程則根據設班的要求請技術員和老農講良種、選種、密植等農業知識。請大隊會計來上會計課。請衛生院的同志上衛生常識課。衛生班的同學還跟隨衛生院的醫務人員,到全公社的每一個角落為群眾種牛痘,打預防針,受到了群眾性的防病治病工作的實際鍛煉。政治課請老貧農講家史,還經常組織同學參加對敵鬥爭大會和參觀階級教育展覽,讓革命師生在階級鬥爭的大風大浪中得到鍛煉,提高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的覺悟。

三、堅持自力更生、勤儉建校方針[編輯]

建校初期,學校沒有校舍,瓮江大隊讓出了一所破廟。個別教師和同學面對這個情況,信心不足。管委會領導師生反覆學習了毛主席關於勤儉建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指示,學習了抗大政治建校的精神,大大鼓舞了師生的信心和勇氣。大家動手平教室、修門窗,還把放菩薩的破櫃改成了乒乓球檯。經過師生一番辛勤勞動,現在學校已修整有教室三間,住房四間。學生們坐在自己修整的教室里上課,心情很愉快。

瓮江大隊前後共撥給學校新老茶園三十五畝。為了培育茶園,師生們挑着大糞上山,到山沖里去燒火土灰……。現在二畝老茶園每年已能收入二百元左右,新茶園也有很大的發展。

在響應毛主席偉大號召,學習抗大政治建校的口號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已在瓮江農中師生的思想中紮根、開花。每逢學校修建或挖茶園等集體勞動,師生個個爭先恐後,踴躍參加。

五年來,瓮江農中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建校,不僅為國家節約了開支,培養了新人,更重要的是大破了追求高、大、洋的修正主義路線,為瓮江一帶地區的學校作出了好榜樣。

四、緊跟毛主席的偉大戰略部署,堅持革命大批判

在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瓮江農中革命師生積極響應毛主席的偉大號召,勇敢地投入了戰鬥。毛主席親自主持制定的「十六條」下達後,全校師生,認真學習,積極宣傳,大破四舊,大立四新,大揭階級鬥爭的蓋子,向一切階級敵人猛烈開火。兩年來,革命師生與廣大貧下中農一起,堅持批判大叛徒劉少奇及其在本地區的代理人的滔天罪行,批判大叛徒劉少奇所推行的資產階級教育路線。為了更好地發揚和繼承革命傳統,把自己培養成為真正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同學們又前往楊開慧烈士墓參觀,學習革命烈士無限忠於革命事業的崇高品質。參觀回校後,掀起了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的新高潮,深入開展了「三忠於」活動。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烈火的考驗,瓮江農中更加受到廣大貧下中農的歡迎。貧下中農說:「向大叛徒劉少奇和地富反壞右作鬥爭,農中最堅決;複課鬧革命,農中最好;剷除山頭,實現革命大聯合,農中最早。」

目前,瓮江農中在貧下中農的管理下,正在進一步落實毛主席關於無產階級教育革命的一系列最新指示,認真學習全國各地的先進經驗,找差距,訂規劃,決心沿着毛主席「五·七」指示的方向,堅持走「抗大道路」,把學校辦成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的大學校。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8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4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