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對於目前實際問題之計劃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中國共產黨對於目前實際問題之計劃
1922年

世界經濟狀況已指示世界無產階級在對於世界資產階級共同作戰之中,分出三種策略:

  • (一)歐美資產階級已於一世紀半以前完成了他們推倒封建階級的使命,實現了他們階級的政治,這些國家的無產階級之經濟條件也發達到急切推倒資產階級而自己取得政權之可能與需要;
  • (二)日本資產階級只發達到脫離了外國帝國主義者之羈絆而與本國之貴族軍閥平分政權的程度,因此日本政治成了一種半封建主義半資本主義之現象,目前日本的無產階級仍有推進資產階級與封建階級作戰之需要,而且他們的勢力已集中,已有與封建階級作戰之可能;
  • (三)東方諸經濟落後國如印度,中國等,都在外國帝國主義的勢力及本國封建階級的勢力勾結支配之下,不但無產階級沒有壯大,即資產階級亦尚未發達到勢力集中,對於封建階級及帝國主義者有自己階級的爭鬥之覺悟與可能,因此他們每每有依賴貴族軍閥或帝國主義者而生存的傾向,此等國家的無產階級,在為自己階級的利益奮鬥以外,仍應採用各種政策,促進那渙散而懦弱的資產階級在他們能夠與封建階級及帝國主義者爭鬥範圍以內的經濟勢力集中及發展,使他們的經濟地位自然喚醒他們了解有與無產階級建立聯合戰線,打倒兩階級的公敵——本國的封建軍閥及國際帝國主義——之客觀的需要與可能;這種聯合戰線之勝利,自然是資產階級的勝利,而幼稚的無產階級只有在此聯合戰線才能實行爭鬥,不僅僅是一個主張,亦只有在此聯合戰線之複雜的爭鬥過程中,才能夠使自己階級獨立爭鬥的力量之發展增加速度。

共產國際第三次第四次大會,依據世界經濟狀況發達的程度,為東方的無產階級指示出目前爭鬥所需要的兩個策略,即民主的聯合戰線及反對帝國主義的聯合戰線。 中國無產階級的目前爭鬥,應該以這兩個策略為不可離的根本原則,應用在各種實際問題,以消除為中國民族發展的兩大障礙物——軍閥及國際帝國主義。

「政治問題」[編輯]

  • A、統一與分治問題:武人倚靠外力割據紛爭的現狀,為資產階級勢力及勞動運動得集中之大障礙,吾人應該反對軍閥的分治主張,而贊成資產階級的國民統一運動,並促進代表資產階級的民主派互相結合,而極力反對其互相分裂或反與軍閥合作;然在國民統一運動未能集中時,若有由一地方人民奮起反對一地方軍閥統治的自治運動,及不壓迫勞動運動不依賴帝國主義者之民主的省政府,則吾人亦宜贊助之,以消滅一部分軍閥勢力及減少一部分帝國主義者之侵略。
  • B、對於國民黨問題:國民黨雖然有許多缺點與錯誤,然終為中國唯一革命的民主派,自然算是民主的聯合戰線中重要分子,在國民黨為民主政治及統一政策爭鬥時期,無產階級不但要和他們合作參加此爭鬥,而且要在國民黨中提出反對帝國主義及為工人階級利益與自由的口號,以擴大其爭鬥,更要向國民黨中工人分子宣傳促進他們階級的覺悟,使他們了解國民黨終非為無產階級利益爭鬥的政黨。若國民黨與最反動的黑暗勢力(如張作霖,段祺瑞,曹錕等)攜手或與帝國主義者妥協時吾人即宣反對之絕不容顧忌。總之:我們共產黨在任何問題的爭鬥中及與任何黨派聯合運動中,總要時刻顯示我們的真面目於群眾之前,更不可混亂了我們的獨立組織於聯合戰線之中。
  • C、反對帝國主義的聯合戰線:以工人農人及小資產階級革命的黨派或分子為主力軍,向一切帝國主義者加以攻擊,同時亦可聯合半民族運動的黨派,向一派帝國主義者作戰(例如資產階級反對日本時)。
  • D、國會問題:現有國會已經過十年,無論民八民六均末能代表民意,吾人主張用普通選本法選舉而不為軍閥勢力所支配的新國會,同時亦必須改組一新政府,而對於現有的國會及政府,亦仍要作勞工立法及承認蘇維埃俄羅斯之運動。
  • E、對俄外交:俄國為現時世界上唯一拋棄帝國主義的國家,所以中國對俄交涉如通商,中東鐵路,松花江航權,庚子賠款,蒙古等問題,吾人應主張即速與俄羅斯直接開始談判,絕對不容第三國之干涉或參加。
  • F、蒙古問題:在國家組織之原則上,凡經濟狀況不同民族歷史不同言語不同的人民,至多也只能採用自由聯邦制,很難適用單一國之政制;在中國政象之事實上,我們更應該尊重民族自決的精神,不應該強制經濟狀況不同民族歷史不同言語不同之人民和我們同受帝國主義侵略及軍閥統治的痛苦;因此我們不但應該消極的承認蒙古獨立,並且應該積極的幫助他們推倒王公及上級喇嘛之特權,創造他們經濟的及文化的基礎,達到蒙古人民真正獨立自治之客觀的可能。

「勞動運動」[編輯]

共產黨是工人的政黨,他的基礎應該完全建築在工人階級上面,他的力量應該集中在工人宣傳及組織上面。

中國的工人運動,已有由地方的組織進到全國的組織之傾向,由經濟的爭鬥進到政治的爭鬥之傾向,中國共產黨的勞動運動,除普通運動(如減時加薪,勞動立法等)外,應利導此傾向依次進行下列具體的計劃,以增加其實際的戰鬥力:

  • A、有系統的巡迴政治宣傳,此項宣傳務使工人階級由被動的改良的單純經濟的運動,進到自動的革命的經濟與政治不分離的運動。
  • B、工廠委員會之運動:單是工會運動,工人的勢力終於站在生產機關的外面,其運動之基礎恆不鞏固;惟有實現工廠委員會之制度,廓清工頭,包工及一切居間人之障礙,才能使工人的勢力達到生產機關以內。
  • C、組織全國鐵路總工會及礦工總工:中國工人階級只有鐵路工人,海員,礦工為三個有力的分子,海員已有全國的組織,鐵路工人及礦工經數次大罷工,亦有全國的組織之可能。
  • D、組織鐵路工礦工海員三角同盟:在一個大規模的全國勞動總聯合中,尤其在工人組織幼稚的國里,若是沒有幾個大的有力工會為中堅,是不容易團結及持久的,所以在未組織全國工會總聯合以前,必須努力先成此三個產業聯合的三角同盟。
  • E、為鞏固及強大勞動階級之戰鬥力計,應該提出「全國勞動運動統一」的口號,應該極力指斥無政府工團派以「獨立」「自治」等名詞使勞動階級之組織及運動分裂的陰謀;因此,在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一九二二〔三〕年五月一日),首先要提出「全國勞動運動統一」的議案及議定關係全國勞動階級利害的各種共同工作,並組織全國工會總聯合會之中央機關,籌畫及指揮實施勞動階級聯合戰線上各項統一的策略,以防歐美資本進攻之餘波或及於中國。

「農民問題」[編輯]

無產階級在東方諸經濟落後國的運動,若不得貧農群眾的協助,很難成就革命的工作。

農業是中國國民經濟之基礎,農民至少占全人口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中最困苦者為居農民中半數之無地的佃農;此種人數超過一萬二千萬被數層壓迫的勞苦大群眾(專指佃農),自然是工人階級最有力的友軍,為中國共產黨所不應忽視的。中國共產黨若離開了農民,便很難成功一個大的群眾黨。

中國一般農民之痛苦如下諸端:

  • (一)外貨輸入之結果,一般物價增高率遠過於農產物價格增高率,因此自耕農民多賣卻其耕地降為佃農,佃農則降為僱工,或流為兵匪;此事實造成了兩個結果:一是貧農仇恨外國勢力之侵入,一是兵匪充斥供給軍閥不斷的源泉。
  • (二)水旱災荒使各種農民一律受苦。

(三)兵亂及災荒使農民大為遷徙,其遷徒所至之地方遂至佃農僱工均供過於求,因同業間競爭,地主及雇主所要求的條件日加苛酷。

  • (四)因以上三種之結果,農民食用不足,遂不得不受高利盤剝之痛苦,此項痛苦以無地之佃農為最甚。

欲解除此等痛苦,應採用下列政策:

  • (A)限田運動,限制私人地權在若干畝以內,以此等大地主中等地主限外之地改歸耕種該地之佃農所有。
  • (B)組織農民消費協社,中國農民間有合資向城市購物之習慣,應就此習慣擴大為消費協社。
  • (C)組織農民借貸機關,中國農村向有宗祠,神社,備荒等公款,應利用此等公款及富農合資組織利息極低的借貸機關。
  • (D)限制租額運動,應在各農村組織佃農協會,每年應繳納地主之額租,由協會按收成豐歉議定之。
  • (E)開墾荒地,應要求政府在地稅中支用款項,供給過剩之貧農開墾官荒。
  • (F)改良水利,應支用國幣或地方經費修理或開拕河道,最急要者如黃河,淮河等。此等河道之開浚,不但與農民有迫切的利害關係,而且在工商業之運輸上亦有絕大的影響。

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匿名別名作品發表起95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區(包括新加坡、加拿大、韓國、新西蘭、兩岸四地、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