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建制村通客車有關工作的通知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建制村通客車有關工作的通知
交辦運〔2018〕109號
2018年8月16日
發布機關: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交通運輸部網站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建制村通客車有關工作的通知

交辦運〔2018〕10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交通運輸廳(局、委):

建制村通客車是保障廣大農民群眾「行有所乘」的民生服務,對改善農民群眾生活條件、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和《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國發〔2017〕11號)均提出了到2020年「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全部通客車」的明確要求。在地方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交通運輸行業的共同努力下,建制村通客車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全國通客車的建制村總數已達到55.5萬個,建制村通客車率提升至96%。但目前全國仍有2萬多個建制村未通客車,部分省份建制村通客車任務還比較重。為切實加快推進建制村通客車工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實的運輸服務保障,經交通運輸部同意,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進一步明確建制村通客車條件

部綜合考慮農村地區客運需求、公路通行條件、可持續運營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了「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參考標準(見附件1)。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根據地方實際明確「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具體標準,於2018年9月30日前報省級人民政府和部備案,並向社會公布。

二、加快建立通客車工作目標台賬

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組織市、縣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對照「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具體標準,深入摸排未通客車建制村情況,建立台賬(式樣見附件2),制定建制村通客車三年工作計劃,紮實推進工作,確保目標實現,對賬銷號。2019年6月30日前,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組織市、縣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向社會公示本轄區到2020年仍不具備通客車條件的建制村情況。

三、着力完善農村交通基礎設施

地方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對照建制村通客車計劃,加快通建制村公路窄路基路面拓寬改造、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建設;對於局部設置錯車道可滿足通客車條件的,可先設置錯車道。要做好客車通行線路沿途危橋改造工作,進一步消除基礎設施瓶頸制約。

四、優化農村客運運營組織模式

市、縣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根據本地實際,創新農村客運運營組織模式,採取城市公交延伸、農村客運公交化運營、農村客運班線、區域經營、預約響應等運營組織模式,紮實推進建制村通客車工作(島嶼通船視作通客車)。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制定農村客運服務規範,明確各種農村客運運營組織模式的服務和價格標準。開通農村客運班線的,應當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依照便民原則,在距村委會2公里以內科學合理設置停靠站點。開通預約響應式農村客運,應當廣泛公示預約方式和價格標準。農村客運原則上應採用7座以上營運客車,確有困難的地區可採用5座車。鼓勵農村客運客貨統籌、運郵融合發展。

五、持續提升農村客運安全水平

縣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報請同級人民政府支持,進一步落實農村客運班線安全通行條件聯合審核機制,建立健全公安、交通、安監等部門共同參與管理的農村客運安全監管工作機制。要積極推動在農村客運車輛上安裝符合標準的車輛動態監控裝置,鼓勵應用第三方安全監控平台,提升農村客運動態監控能力。

六、推動建立財政保障機制和運價政策

農村客運為廣大農村群眾提供普遍服務,是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內容,具有明顯的公益性,應該強化政策支持,實行市場化運營。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積極爭取地方人民政府的支持,建立完善用地、資金、財稅扶持等方面的支持政策。要積極協調各地財政部門,將調整後的城鄉道路客運油價補助資金優先用於農村客運發展,保障農村客運油價補助資金及時撥付給農村客運經營者。要積極聯合價格主管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確定農村客運價格。對於線路長、成本高、客車平均實載率達不到50%、經營虧損的客運班線,應給予補貼,確保農村客運「開得通、留得住、有效益」。

七、加大督導檢查投入力度

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加強本轄區建制村通客車工作督導考核,於每年1月底前將上一年度自查報告報部運輸服務司。部將定期組織開展建制村通客車情況督導檢查,通報各地建制村通客車工作情況,對工作進度滯後、存在弄虛作假等情況的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進行約談。

附件:1.「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參考標準

2.縣(市、區)未通客車建制村情況台賬(式樣)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2018年8月16日

(此件公開發布)

文檔附件:

1.「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參考標準

2.縣(市、區)未通客車建制村情況台賬(式樣)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