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仁宗睿皇帝實錄/卷37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大清仁宗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實錄卷之三百七十三  

監修總裁官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管理工部事務翰林院掌院學士隨帶加二級尋常加四級

臣曹振鏞總裁官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管理刑部事務加五級臣戴均元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太子少保內大臣文淵閣提舉閣事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教習庶吉士總管內務府大臣鑲黃旗滿洲都統步軍統領管理戶部三庫奉宸苑清漪園等處總理工程處御茶膳房御藥房太醫院西洋堂事務軍功加三級隨帶加二級尋常加十三級紀錄二十一次臣英和經筵講官太子太保禮部尚書上書房行走武英殿總裁管理國子監事務加六級隨帶加二級紀錄四次臣汪廷珍等奉敕修

  

嘉慶二十五年。庚辰。秋七月。乙卯朔。享太廟。上親詣行禮。  

○幸圓明園。  

○丙辰。欽差侍郎那彥寶奏、審明山東已革教諭李訓、挾制妄稟一案。得上□日、此案李訓身為教官。分應持躬謹飭。表率士子。乃娶三醮之婦。奸宿娼妓。其所刊呈字帖。內多淫褻之詞。迨奉上□日革審後。仍不摘頂帶。於欽差審訊時。當堂大肆咆哮。其指控錢俊為大逆不道。語言尤為不倫。種種卑污謬妄。行同無賴。該犯年已老邁。毋庸發往新疆。著即在山東省城永遠枷號。以示懲戒。  

○旌表守正捐軀江蘇上海縣民何受金聘妻金氏。  

○丁巳。上御勤政殿。勾到上年新疆、雲南、貴州、廣西、奉天、情實罪犯。停決新疆斬犯二人。絞犯五人。雲南斬犯六人。絞犯三人。貴州斬犯七人。絞犯八人。廣西斬犯七人。絞犯六人。奉天斬犯七人。絞犯八人。餘八十九人予勾。  

○戊午。諭內閣、朕本日恭閱皇考高宗純皇帝實錄。內載乾隆二十三年六月軍機大臣會同刑部審擬東華門進班官兵等、於瘋顛僧人拔刀入內、未能攔阻一案。奉上□日、護軍參領護軍校護軍等、看守禁門。系其專責。似此瘋疾之人。強行入內。當經以棍擊斃。或以刃砍傷。俱分所當然。乃守御多人。竟不能一為攔阻。如軍前遇敵。諒不過恇怯奔潰而已。尚能奮勇殺賊乎。此即應如所奏。亦無不可。但積習日久。實未嘗經歷此等事件。且人數眾多。著加恩將擬絞之護軍校努爾瑚訥、長玉、護軍福森保等十六人、俱行寬免、發往拉林阿勒楚喀。此系朕格外恩施。嗣後各宜勤慎當差。嚴為守衛。儻仍前怠玩偷安。必從重治罪。決不寬貸。將此上□日著八旗護軍統領書於木牌。凡進班之處。俱行懸掛等因。欽此。又奉諭、協和門進班委護軍校都爾瓦、奪取僧人腰刀。當即擒獲。實屬奮勇可嘉。著加恩補放副護軍參領。賞銀一百兩。幫獲之護軍貴保、賞銀五十兩。其餘人等、各賞銀三十兩。又奉上□日於紫禁城四門、各派東三省章京二人看守。仰見我皇考睿慮深遠嚴飭禁衛之至意。朕於十八年辦理逆匪突犯禁門一案。於直班官兵等、分別懲治。並議添東三省官兵。申嚴門禁各事宜。悉與聖諭默相符合。惟十八年逆匪之變。較之瘋僧闌入禁門。更為重大。是日禁門直班官兵。刑部分別擬以重辟。本應即行正法。因人數眾多。改從寬典。當時未免姑息。著交刑部存記。凡此案疏防禁門各犯。無論遇何恩赦。俱不准查辦。即摺內除某人等不議之語、亦不准敘及。如有在配脫逃者。拏獲奏聞。即行正法。並著前鋒統領護軍統領等、查明現在紫禁城四門章京、護軍校、護軍、每日每門、必須派有東三省官兵數人在內當差。不准缺誤。其乾隆二十三年恭錄諭上□日木牌。現在各門仍否一律懸掛。如有遺脫者。著即補繕恭懸。並將十八年朕申嚴門禁各諭上□日、另書木牌。凡禁城進班之處。一併懸掛。俾直班官兵等、觸目警心。共嚴宿衛。  

○又諭、賈允升奏、各省京控案件、請降上□日不准發還一摺。所奏非是。各省民人赴都察院呈控案件。向來有奏聞者。有咨回者。有駁斥者。嘉慶四年朕降上□日不准駁斥、以防壅閉。係指案情重大者而言。若如賈允升所奏、無論案情大小。不准駁斥。即不准發還。則一切戶婚田土錢債細事。一經京控。悉皆奏咨辦理。亦於政體非宜。國家設官分職。大小相維。若以部院衙門理及瑣屑之務。則直省地方官所司何事。且近來訟風日熾。使奸民臆計赴京控訴。必當一概准理。豈不益長刁風。倍增訟獄。拖累株連。流敝□大更大。賈允升所請不准發還控案之處。著毋庸議。惟都察院向有一兩月匯奏咨案之例。嗣後凡發還案件。亦著存記檔冊。摘敘案情。一兩月匯奏一次。即可防掩重為輕之敝

□大。其近京旗民控告細事、劄交五城司坊審斷者。仍照舊例辦理。毋庸匯奏。  

○又諭、長齡奏、審擬借用蒙古烏拉之副都統、及索借銀兩之筆帖式等、分別議處杖革一摺。所擬尚輕。法禮哈派赴西藏迎接哲布尊丹巴呼畢勒罕。例不應動用蒙古烏拉。乃因駝馬倒敝□大。聽從屬員慫恿。向青海蒙古台吉等借用烏拉。以致隨帶之筆帖式通丁護衛等、乘機借貸銀兩。雖回日如數措還。該台吉等業已具控在前。未經收回。即與勒索無異。護衛策敦丹巴索諾木、均著照所議革退鞭責。筆帖式富英、伊伸泰、毋庸交議。均著即革職。副都統法禮哈、違例擅用蒙古烏拉。又失察隨帶筆帖式索借銀兩。年老無能。著於庫倫回京日降為四品頂帶休致。瑪呢巴達喇、著照例議處。  

○己未。諭內閣、據成親王奏綿勤之第五子奕繁、於本月初一日病故、查奕繁亦有未經命名之子、其不行呈報、系綿勤主意、特自行檢舉、請交宗人府治其失察之罪等語。綿勤所生二子。不報知成親王。伊子奕繁生子、向伊告知。伊又不令報知成親王。如綿勤尚在。自當治以應得之罪。今伊已身故。著毋庸議。成親王先未知悉。所有自請交議之處。著予寬免。奕繁之子。即由成親王自行命名。照例呈報。成親王府第、一月之內。查出匿報孫曾三人。前歲怡親王奕勛身故後、亦曾查出匿報子女多名。以此類推。各王公家所生子女、未經報出者、恐尚不少。宗室枝葉繁衍。最為盛事。該王公等匿不呈報。不知是何意見。該族長總族長等、耳目切近。又何至全同聾聵。毫無見聞。著通諭宗室王公等、凡生有子女。俱各遵例即行呈報。管理宗人府王公及各族長等、亦隨時稽察。如有匿不呈報者。該族長一經查出。立即補報宗人府。並將該王公指名參處。以示懲儆。  

○以禮部右侍郎和桂、兼鑲黃旗漢軍副都統。  

○庚申。上幸靜明園。詣龍神廟拈香。  

○諭內閣、直省藩臬出缺。例應由驛具奏。此次陝西臬司特通阿病故。徐炘護理巡撫。西安省城大員。僅伊一人。更應由驛速奏請上□日<⿱閒>放。以重職守。乃差人齋遞。徐炘太不曉事。著交部察議。  

○又諭、刑部具題河南靈寶縣役焦登科、踢斃荊墨兒一案。朕詳加披閱。荊墨兒瘋病復發。赤身持棍跑入縣堂。擊鼓跳舞。焦登科、衛萬林二人。同系直堂皂役。若不行攔阻。或被闖入署內。毆傷本官。應得守衛不嚴之罪。該役等向前攔阻。因被荊墨兒持棍亂毆。一同捕御。焦登科舉腳向踢。適傷荊墨兒心坎右乳。傷重殞命。焦登科與荊墨兒素不認識。並非有心致死。照共毆下手傷重律、擬以絞候。似覺過重。著刑部詳查律例。或量為輕減。另行核議具奏。  

○以江蘇蘇松糧道斌良、為陝西按察使。  

○旌表守正捐軀陝西鄠縣民沈大元妻劉氏。  

○辛酉。旌表守正被戕江西靖安縣民周春桂媳楊氏。  

○壬戌。上御勤政殿。勾到上年四川情實罪犯。停決斬犯三十六人。絞犯二十三人。餘七十五人予勾。  

○癸亥。諭內閣、御史朱鴻奏、杜構訟之敝□大以息刁風一摺。所奏甚是。民閒訟牘繁多。最為閭閻之害。而無情之詞。紛紛赴訴。則全由於訟棍為之主謀。此等刁惡之徒。陷人取利。造作虛詞捏砌重款。具控者聽其指使。冒昧呈遞。迨審出虛妄。誣告反坐之罪。皆惟控訴之人是問。而彼得置身事外。至被誣之人。一經牽涉。業已陷身失業。即幸而審明昭雪。而其家已破。因此傷身殞命者。更不知凡幾。在訟棍反局外旁觀。自鳴得意。種種鬼蜮情形。實堪痛恨。著通諭直省審理詞訟各衙門、凡遇駕詞控訴之案。必究其何人慫恿。何人招引。何人為之主謀。何人為之關說。一經訊出。立即嚴拏重懲。勿使倖免。再地方官於接收呈詞時、先訊其呈詞是否自作自寫。如供認寫作出自己手。或核對筆跡。或摘詞中文義。令其當堂解說。其不能解說者。即向根究訟師姓名。斷不准妄稱路遇賣卜賣醫之人。代為書寫。勒令供明。立拏訟師到案。將造謀誣控各情節、嚴究得實。一切重罪。悉以訟師當之。其被誘具控之人。轉可量從寬減。如此探源究詰。使刁徒斂戢。庶訟獄日稀。而良善得以安堵矣。  

○旌表守正捐軀山東蘭山縣民李郭妻宋氏。  

○甲子。孝懿仁皇后忌辰。遣官祭景陵。  

○諭軍機大臣等、儀封大工。霜降後即須興辦。所需料垛。必須豫購齊全。著張文浩姚祖同先行核定價值。本月中旬、新料一經登場。即派員分投購買。運赴工次。務令儲備充裕。吳璥等到工、即可源源應手。萬不可稍事延緩。或籌備不足。致令臨時停工待料。至大工合龍。全在引河通暢。總須於興工一月之前。先行挑挖。方可不誤。著張文浩等、迅速估明工段。派定員弁於八月初閒、即責令分段興挑。時日從容。辦理不至草率。其引河內所出之土。並令加遠運送。萬勿仍前堆積河干。以致坍卸入河。復形淤墊。該署河督等、接奉諭上□日。即先將此二事豫籌妥辦。以便吳璥等到彼克日興工。迅速蕆事也。將此諭令知之。  

○給河南儀封、杞、睢、鹿邑、蘭陽、柘城、六廳州縣、被淹災民口糧有差。  

○乙丑。上幸萬壽山。詣廣潤祠拈香。  

○旌表守正被戕直隸肅寧縣民趙林之妻韓氏。  

○丙寅。上御勤政殿。勾到上年廣東、福建、浙江、情實罪犯。停決廣東斬犯五人。絞犯十二人。福建斬犯三人。絞犯一人。浙江斬犯八人。絞犯二人。餘九十人予勾。  

○諭內閣、向來恭值壇廟大祀。王公大臣官員、及太常寺執事各官。滿洲人員內、有二十七個月服制者。是否俱不應恭與。其滿漢各員有期年服制者。亦皆恭與與否。著禮部太常寺詳查舊例若何。新例若何。分晰開單具奏。尋奏上。得上□日、王公大臣官員滿洲人員內、有二十七個月服制者。朝會祭祀之禮。仍一概不與。惟太常寺官員熟諳禮儀者、本屬無多。若照新例二十七個月服制之內、概不與祭。恐致不敷當差。著仍依舊例、百日後照常供奉祭祀。至御前乾清門大臣侍衛等、有二十七個月服制者。百日後恭值郊壇大祀。祭前一日、著仍穿蟒袍補服。隨至齋宮護衛直宿。祭日著穿常服。各在上馬處祗候。禮成後再一體扈從。其滿漢各員、有期服及大功以下者。不與祭日期。俱仍照舊例行。  

○旌表守正捐軀河南葉縣民婦黃黃氏。山東冠縣民張大貴妻劉氏。  

○丁卯。上御勤政殿聽政。  

○以詹事府詹事李宗昉、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詹事福申、為大理寺卿。  

○戊辰。上幸靜明園。詣龍神廟拈香。  

○諭內閣、朕本日恭閱皇考高宗純皇帝實錄。內載乾隆二十三年十二月奉上諭、孫灝奏請停止明年巡幸索約勒濟一摺。朕初閱其詞。以為無知罔識事體。繼思所關於本朝家法、及我滿洲風俗人心者甚大。有不得不明切宣諭者。我皇祖聖祖仁皇帝臨御六十一年。惟恐八旗之眾。承平日久。耽於安樂。不知以講武習勞為務。是以省方校獵。歲頻舉行。我皇考世宗憲皇帝十三年中、朕與和親王等、日聆庭訓。每諄諄以皇祖之定製貽謀。永當效法。朕臨御以來。思紹前徽。罔敢少懈。豈少御園別館。足供覽憩。必親御鞍馬。時勤弓矢。轉以此為自娛。聖祖仁皇帝有天下雖太平、武備斷不可廢、如滿洲身歷行閒、隨圍行獵、素習勤苦、故能服勞、若漢人則不能矣、雖由風土不同、亦由平日好自安逸所致之諭。凜然悚惕。豈敢一日忘之。孫灝以上書房行走之員。識見舛謬害事如此。若侍諸皇子教讀。耳濡目染。豈獨貽誤養正之功。且身為言官。妄肆簧鼓。著以三品京堂改用等因。欽此。仰見我皇考恪守前型不忘根本之至意。其時因孫灝系副都御史。本有言責。聖意不加嚴譴。但示薄懲。若前歲朕恭詣陪都祗謁祖陵。鉅典攸關。較之巡幸索約勒濟、其重大更為若何。乃松筠謬逞臆見。妄言諫阻。其罪浮於孫灝又奚啻倍蓰乎。我朝家法相承。睿謨深遠。陪京為王跡肇基之地。必當再三周曆。勤思開創艱難。而騎射為國家根本重務。秋獮歲舉。講武習勞。即藉以倡率戎行。不忘舊俗。朕欽承彝訓。每誦遺編。輒深儆惕。成憲昭垂。所當萬年遵守勿替者也。諸臣若存偷安之心。微言示意。經朕覺察。立置於法。決不輕恕。慎之戒之。  

○己巳。中元節。上詣安佑宮行禮。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東陵。景陵。泰陵。泰東陵。裕陵。  

○遣官祭孝淑皇后陵寢。  

○遣官祭端慧皇太子園寢。  

○諭內閣、向例各省重運漕船抵通、於七月十五日前後、即全數回空。嗣因沿途阻滯。抵通較遲。不能如期歸次。迄今已三十餘年。未符定製。本年南糧重運北來。行走遄速。甫屆七月中旬。即已全數回空。從此歸次日早。冬兌冬開。年年可復舊規。此皆上年飭令各督撫嚴催交兌、押令依限開行。該漕督等沿途催趲認真。且本年各幫米色、俱皆乾圓潔淨。倉場侍郎等剋期驗收。毫無留滯。是以漕政大有起色。著傳諭有漕省分各督撫、及漕運總督、一切交兌催趲事宜。均照此次辦理。不可稍生懈弛。除督運各員前經施恩外。那彥成、莫晉、及坐糧廳司員玉英、沈蘭生、俱著加恩交部議敘。那彥成從前曾戴雙眼花翎。著加恩賞戴單眼花翎。以示獎勵。  

○又諭、昨日軍機大臣、會同南書房翰林、繕寫御製詩三集樣本進呈。朕以從前進呈二集時、曾經賞賚。當亦加恩分賞朝珠蟒袍。乃幾暇檢閱。甫及四冊。錯誤累累。有將宮殿字樣訛寫偏旁者。有將臣工名字書寫顛倒者。已有二十餘處之多。向來御製詩文集、軍機大臣與南書房翰林會同請刊。軍機大臣事務殷繁。從不與校對之役。其校勘訛誤。乃南書房翰林專任其事。此次英和因所管事務較多。未能校閱。黃鉞僅校十分之五。吳信中則自稱曾經校對三次。今錯誤不一而足。皆由辦事不肯實心。是以如此疏略。又本日禮部奏纂辦通禮條例摺內、將綺春園誤寫漪春園。穆克登額等、供職外廷。於御園之名。或可諉為不知。黃鉞繕寫御製詩章。於題詠綺春園篇什。素所習見。乃摺內訛字未經看出。亦屬疏忽。黃鉞、着罰俸半年。吳信中、著罰俸一年。以示薄懲。  

○又諭、御史佟濟奏、請嚴禁督撫勒令屬員告病一摺。所奏是。各省督撫表率屬吏。舉劾皆當一秉至公。使人知所勸懲。若如該御史所奏、督撫授意屬員、勒令告病。外示寬容。使其暫行離任。至該劣員再出服官。貽誤地方。均所不計。豈實心任事之道。嗣後各督撫於所屬文武職官、有劣跡顯著、及才不勝任者。著俱據實劾參甄別。或改教降補。或用京職。分別核辦。除實系患病之員、仍照例取結奏咨外。其餘概不許勒令告病。以杜虛偽。其現在告病之江蘇試用同知聯璧、著該旗於到京日驗明是否屬實。據實具奏。  

○又諭、御史李肄頌奏、請飭各州縣緝捕本境盜賊一摺。直省州縣。本境遇有盜賊。原應上緊緝拏。有犯必獲。乃近日京城內外所獲賊犯。多有自外州縣避罪潛逃者。自系捕務廢弛所致。著刑部、五城、步軍統領、順天府各衙門、嗣後捕有盜竊等犯、籍隸外州縣者。均嚴訊其曾否犯案。如先在原籍犯事。地方官縱令漏網。即查明案情、將該地方官分別參處。以示懲儆。  

○又諭、御史李肄頌奏、請嚴禁已革已滿書吏、暗中盤踞一摺。各部院衙門書吏。已革者不准復充。已滿者不准逗遛。立法本為周密。若如該御史所奏、各衙門奸胥猾吏。仍於暗中盤踞。恐不免有舞文玩法之敝□大。著步軍統領、五城、順天府、一體訪查。如有已革已滿書吏、把持公事者。立即嚴拏究辦。其各衙門書吏缺出。並著遵照定例按限遴充。毋令奸徒身後辦事。以除積蠹。  

○又諭、成格奏、擬遣官犯、具稟妄訴、意存挾制、請上□日嚴懲一摺。向來京中遇有問擬發遣官犯。刑部於奉上□日之日。即送交兵部起解。乃外省遣犯、奉到部文後。往往任其逗遛。該犯因得架詞翻控。藉延時日。此案已革參將布彥圖、因縱放私鹽、擬發新疆。呈請留養。及帶子赴戍。均與例不符。一經斥駁。即逞刁妄控。計圖挾制。復經該撫審明、毫無屈抑。布彥圖實屬刁詐。著加責四十板、即日起解。發往伊犁充當苦差。以示懲儆。嗣後各省擬遣人犯、俱於奉上□日之日。即行起解。不准片刻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