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無產階級革命派,還是做資產階級保皇派?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做無產階級革命派,還是做資產階級保皇派?
《人民日報》社論
1966年6月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在毛主席和黨中央的偉大號召下,北京大學掀起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北京大學過去被壓抑的無產階級革命派,站起來了。他們推翻了以陸平為首的資產階級保皇派的統治。一場粉碎資本主義復辟陰謀的鬥爭正在勝利展開,資產階級保皇派陷入了廣大群眾的包圍之中。

北京大學是我國教育領域中的具有悠久歷史的一個最重要陣地。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實行修正主義路線的前北京市委一些主要負責人,一直把它看成為同無產階級爭奪青年一代的基地。

陸平等這一小撮保皇黨,頑固地執行前北京市委的修正主義路線,在北京大學實行資產階級專政。在陸平等人的統治下,一些機構名義上還保存着無產階級專政的旗號,實際上干的是反對無產階級專政的罪惡勾當。他們推行資產階級的修正主義的教育路線,竭力要把青年學生引向修正主義的道路,竭力要把青年學生培養成資產階級的接班人。

陸平等這一小撮保皇黨,把資產階級的所謂學術權威捧上了天,讓他們在青年學生中大肆放毒,系統地宣傳資產階級思想、修正主義思想。他們排擠革命的教師,對他們進行無情的打擊。

陸平等這一小撮保皇黨,對於一些接受他們修正主義教育方針的學生,精心培養,給予各種方便條件和特殊照顧。他們企圖培養出一批修正主義的苗子,把他們散布到各地。

陸平等這一小撮保皇黨,對於工農子弟,對於抵制他們那一套修正主義教育方針的學生,極端仇視。這些保皇黨訂出許多辦法,從招生到教學,從學期考試到畢業分配,都千方百計地來限制、排斥、刁難和歧視這類好學生,甚至對他們進行極粗暴的鬥爭。

陸平等這一小撮保皇黨,拼命抵制和破壞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北京大學的革命師生在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揭發了陸平這些保皇黨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大量言行,揭發了他們實行修正主義教育方針的大量材料,但他們仍然頑抗。他們在前北京市委的直接指揮下,還瘋狂地反撲,進行反攻倒算。他們給革命派捏造種種罪名,戴了許多帽子,組織圍攻,輪番作戰。他們對一批積極分子進行的這種殘酷鬥爭,竟長達七個月之久。這是一九六五年發生的一個極端嚴重的反革命事件。

陸平等一小撮保皇黨,動輒用破壞組織紀律、反領導這些名義打擊不服從他們命令的人。他們的黨性確實很強,他們的黨性就是資產階級保皇黨的黨性,就是修正主義反革命的黨性。他們確實是有組織紀律的,有領導的。他們的組織紀律就是資產階級保皇黨的組織紀律,他們的領導就是修正主義反革命的領導。我們必須告訴這班老爺們,同你們的黨性敵對的,正是無產階級的黨性。破壞你們的組織紀律的,正是自覺地遵守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組織紀律。反對你們的領導的,正是自覺地擁護和捍衛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的領導。這些人是好同志,是無產階級革命派,是北京大學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鋒。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就是要支持無產階級革命派,推翻你們的領導,打倒你們這批保皇黨。

北京大學的鬥爭,是無產階級革命派和資產階級保皇派的鬥爭,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修正主義的鬥爭,是無產階級教育路線和資產階級教育路線的鬥爭,是革命和反革命的鬥爭,是極其尖銳的階級鬥爭。

資產階級同無產階級爭奪青年一代的鬥爭,是社會主義社會階級鬥爭的一個重要部分。教育領域裡的兩條路線兩條道路的鬥爭,歸根到底,就是把青年一代培養成為無產階級接班人,還是培養成為資產階級接班人。這是關係到我們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將來面貌的關鍵性的大事。

帝國主義對社會主義新中國「和平演變」的幻想,寄托在青年一代。他們妄想我們的青年一代不走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道路,而走修正主義的道路。陸平等人頑固地執行前北京市委修正主義的教育路線,正是適應了帝國主義的需要。

毛澤東思想在我國日益深入人心。任何人要想封鎖,不讓毛澤東思想和群眾見面,都是辦不到的。就是在被陸平等人盤踞了多年的這樣一個頑固堡壘中,絕大多數學生、職工、教師,都是擁護毛主席,擁護毛澤東思想,擁護我們黨,擁護我們黨中央的。在那裡,很多學生、職工和教師,一直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同陸平等人進行堅決的鬥爭。

北京大學的鬥爭,是資產階級復辟和無產階級反覆辟鬥爭的一個典型。一切革命的同志,都應該從這裡得到極其寶貴的經驗教訓。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展開,向教育工作者,向青年學生,向一切文化工作者,也向一切人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個階級、兩條道路的生死鬥爭中,究竟站在哪一邊,是做無產階級革命派,還是當資產階級保皇派?每個人都必須做出自己的選擇。

我們相信,絕大多數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必然會唾棄資產階級保皇派,站在無產階級革命派這一邊,緊緊地團結在毛主席、黨中央的周圍,把我國的社會主義革命事業,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6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2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