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全晉文/卷一百四十四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一百四十四

列女[編輯]

嚴憲[編輯]

憲,京兆人,魏杜有道妻,年十八而寡,子植,為南安太守,女華,為傅玄繼妻。

與從子秦州刺史杜預書[編輯]

  諺雲,忍辱至三公,卿今可謂辱矣。能忍之,公是卿坐。《晉書·列女杜有道妻嚴氏傳》

阮氏[編輯]

阮氏,阮咸之姑。

答阮咸書[編輯]

  魯靈光殿賦曰,胡人遙集於上楹,可字曰遙集也。《世說·任誕篇》注引《阮孚別傳》

鍾琰[編輯]

琰,潁川人,太傅鍾繇曾孫女,司徒王渾妻,有集五卷。

遐思賦[編輯]

  惟仲秋之慘淒,百草萎悴而變衰。燕翔逝而歸海,蟋蟀鳴而相追。從虛堂而無寥,嗟我心之多懷。悵遐思而內結,嗟爾姜任邈不我留。謀民生之未幾,吾何為其多愁。涼風蕭條,露沾我衣。憂來多方,慨然我懷。感飛鳥之反鄉,諒衛女之思歸。於是週遊容與,逍遙彷徨。悲民生之侷促,願輕舉之遐翔。《藝文類聚》三十四

鶯賦[編輯]

  嘉京都之鶯鳥,冠群類之殊形。擢末軀於紫闥,超顯御乎天庭。惟節運之不停,懼龍角之西頹。慕同時之逸豫,怨商風之我催。《藝文類聚》九十二

衛氏[編輯]

衛氏,太保瓘女。

與國臣書[編輯]

  先公名諡未顯,無異凡人,每怪一國,蔑然無言,春秋之失,其咎發在,悲憤感慨,故以示意。《晉書·衛瓘傳》

湛氏[編輯]

湛氏,豫章新淦人,陶侃母。

反書責陶侃[編輯]

  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也。《御覽》八百六十二引世說,又《晉書·列女本傳》小異。

辛蕭[編輯]

蕭,散騎常侍傅統妻,有集一卷。

芍藥花頌[編輯]

  曄曄芍藥,植權此前庭。晨潤甘露,書晝陽靈。曾不逾時,荏苒繁茂。綠葉青蔥,應期吐秀。緗蕊攢挺,素華菲敷。光譬朝日,色艷芙蕖。媛人是采,以廁金翠。發彼妖容,增此婉媚。惟昔風人,抗茲榮華。聊用興思,染翰作歌。《藝文類聚》八十一

菊花頌[編輯]

  英英麗草,稟氣靈和。春茂翠葉,秋曜金華。布高原,蔓衍陵阿。陽芳吐馥,載芬載葩。爰采爰拾,投之醇酒。御於王公,以介眉壽。服之延年,佩之黃考。文園賓客,乃用不朽。《藝文類聚》八十一

燕頌[編輯]

  翩翩玄鳥,載飛載揚。頡頏庭宇,遂集我堂。銜泥啄草,造作室房。避彼湫隘,處此高涼。孕育五子,靡夭靡傷。羽翼既就,縱心翱翔。顧影逸豫,其樂難忘。《藝文類聚》九十二

于氏[編輯]

于氏,成帝時散騎侍郎賀喬妻。

上表言養兄子率為後咸和五年[編輯]

  妾昔初奉醮歸於賀氏,胤嗣不殖。母兄群從以妾犯七出,數告賀氏,求妾還。妾姑薄氏,過見矜愍,無子歸之天命,婚姻之好,義無絕離,故使夫喬多立側媵。喬仲兄群哀妾之身,恕妾之志,數謂親屬曰:「於新婦不幸無子,若群陶新婦生前男,以後當以一子與之。」陶氏既產澄、馥二男,其後子輝在孕,群即白薄:「若所育是男,以乞新婦。」妾敬諾拜賜,先為衣服,以待其生。輝生之日,洗浴斷臍,妾即取還,服藥下乳以乳之。陶氏時取孩抱,群恆訶止。婢使有言其本末者,群輒責之。誠欲使子一情以親妾,而絕本恩於所生。輝百餘日,無命不育。妾誠自悲傷,為之憔悴。姑長上下,益見矜憐。群續復以子率,重見鎮撫,妾所以訖心盡力,皆如養輝。故率至於有識,不自知非妾之子也。率生過周,而喬妾張始生子纂。於時群尚平存,不以為疑。原薄及群以率賜妾之意,非惟以續喬之嗣,乃以存妾之身,妾所以得終奉嘗於賀氏,緣守群信言也。率年六歲,纂年五歲,群始喪亡。其後言語漏泄,而率漸自嫌為非妾所生。率既長,與妾九族內外修姑姨之親而白談者,或以喬既有纂,其率不得久安而妾子,若不去,則是與為人後。去年,率即歸還陶氏。喬時寢疾,曰:「吾母、兄平生之所共議也。陌上游談之士,遽能深明禮情?當與公私共論正之。」尋遂喪亡。率既年小,未究大義,動於游言,無以自處。妾亦婦人,不達典儀,唯以聞於先姑,謂妾養率以為己子,非所謂人後也。妾受命不天,嬰此煢獨,少訖心力,老而見棄,曾無蜾蠃式谷之報,婦人之情,能無怨結?謹備論其所不解六條,其所疑十事如左:

  夫禮所謂為人後者,非養子之謂,而世之不深案禮文,恆令此二事以相疑亂,處斷所以大謬也。凡言後者,非並時之稱,明死乃至喪,生不先養。今乃以生為人子,亂於死為人後,此妾一不解也。今談者以喬自有纂,不嫌率還本也。原此失禮為後之意,《傳》曰:「為人後者孰後?後大宗也。」今喬上非大宗,率不為父後,何繫於有纂與無纂乎?此妾二不解也。夫以支子後大宗者,為親屬既訖,無以序昭穆,列親疏,故系之以宗,使百代不遷,故有立後之制。今以兄弟之子,而比之族人之子後大宗,此妾三不解也。凡為後者,降其本親一等,以成人之性,奉父母之命,而出身於彼,豈不異嬰孩之質,受成長於人,不識所生,惟識所養者乎?鄙諺有之曰:「黃雞生卵,烏雞伏之;但知為烏雞之子,不知為黃雞之兒。」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今以義合之後,比成育之子,此妾四不解也。《禮傳》曰:為人後者為所後祖父母、妻,妻之父母、昆弟,昆弟之子、若子。若子者,義比於子而恩非子也。故曰為後者異於為子也。今乃以為後之公義,奪育養之至恩,此妾五不解也。與為人後者,自謂大宗無後,族人又既已選支子為之嗣矣。今人之中,或復重為之後,後人者不二之也,自非徇爵,則必貪財,其舉不主於仁義,故尤之也。非謂如率為嫡長先定,庶少後生,而當以為譏。此妾六不解也。

  妾又聞父母之於子,生與養其恩相半,豈包胞之氣重,而長養之功輕?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故服三年。」《詩》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凡此所嘆,皆養功也。螟蛉之體,化於蜾蠃;班氏之族,乳虎紀焉。由此觀之,哺乳之義,參於造化也。今率雖受四體於陶氏,而成髮膚於妾身。推燥居濕,分肌損氣,二十餘年,已至成人,豈言在名稱之間,而忘成育之功?此妾一疑也。夫人道之親,父子、兄弟、夫妻,皆一體也。其義,父子,首足也;兄弟,四體也;夫妻,判合也。夫唯一體之親,故曰兄弟之子猶己子,故以相字也。今更以一體之親,擬族人之疏;長養之實,比出後之名:此妾二疑也。夫子之於父母,其情一也。而有以父之尊,厭母之親;以父之故,斷母之恩;以父之命,替母之禮;其義安取?蓋取尊父命也。凡嫡庶不分,惟群所立,是君命制於臣也。慈母如母,生死弗怠,是父命之行於子也。妾之母率,尊命則由群之成言,本義則喬之猶子,計恩則妾之懷抱。三者若此,而今棄之,此妾三疑也。諸葛亮無子,取兄瑾子喬為子,喬本字仲慎,及亮有子瞻,以喬為嫡,故改字伯松,不以有瞻而遣喬也。蓋以兄弟之子猶己子也。陳壽云:「喬卒之後,諸葛恪被誅,絕嗣,亮既自有後,遣喬子攀還嗣瑾祀。」明恪不絕嗣,則攀不得還。亮近代之純賢,瑾正達之士,其兄弟行事如此,必不陷子弟於不義,而犯非禮於百代。此妾四疑也。《春秋傳》曰:「陳女戴媯生桓公,莊姜以為己子。」言為己子,取而字之。《傳》又曰「為人後者為之子」,往而承之也。取而字之者,母也;往而承之者,子也。在母,母之仁也。則蜾蠃之育螟蛉;在子,子之義也。則成人之後大宗也。苟能別以為己子與為後之子不同文也,則可與求禮情矣。以義相況,則宗猶父也,父猶母也。莊姜可得子戴媯之子,系之於夫也;兄弟之子可以為子,系之於祖也。名例如此,而論者弗尋,此妾五疑也。董仲舒命代純儒,漢朝每有疑議,未嘗不遣使者訪問,以片言而折中焉。時有疑獄曰:「甲無子,拾道棄棄兒乙養之以為子。及乙長,有罪殺人,以狀語甲,甲藏匿乙。甲當何論?」仲舒斷曰:「甲無子,振活養乙,雖非所生,誰與易之!《詩》雲『螟蛉有子,蜾蠃負之』。《春秋》之義,『父為子隱』,甲宜匿乙。」詔不當坐。夫異姓不相後,禮之明禁,以仲舒之博學,豈暗其義哉!蓋知有後者不鞠養,鞠養者非後,而世人不別,此妾六疑也。又一事曰:甲有子乙以乞丙,乙後長大而丙所成育。甲因酒色謂乙曰:「汝是吾子。」乙怒,杖甲二十。甲以乙本是其子,不勝其忿,自告縣官。仲舒斷之曰:「甲生乙,不能長育以乞丙,於義已絕矣!雖杖甲,不應坐。」夫拾兒路旁,斷以父子之律,加杖所生,附於不坐之條,其為予奪,不亦明乎!今說者不達養子之義,唯亂稱為人後,此妾七疑也。漢代秦嘉早亡,其妻徐淑乞子而養之。淑亡後,子還所生。朝廷通儒移其鄉邑,錄淑所養子,還繼秦氏之祀。異姓尚不為嫌,況兄弟之子!此妾八疑也。吳朝周逸,博達古今。逸本左氏之子,為周氏所養,周氏又自有子,時人不達者亦譏逸。逸敷陳古今,故卒不複本姓,識學者咸謂為當矣。此妾九疑也。為人後者止服所後,而為本父服周,一也;女子適人降所生,二也;為父後者為出母無服,三也;諸侯之庶子,不得服其母,四也;庶子為王,不敢服其母,五也。凡此五者,非致人情,《禮》稱以義斷恩,節文立焉。率情立行者,戎狄之道也。患世人未能錯綜禮文,表里仁義,亂於大倫,故漢哀,以諸侯嗣天子,各還尊其私親,以為得周公嚴父之義,而不知其大悖國典。夫未名之子,死而不哭;既名之後,哭而不服;三殤之差,及至齊斬:所稟所受,其體一也,而長幼異制,等級若此。又今世人生子,往往有殺而不舉者,君子不受不慈之責,有司不行殺子之刑,六親不制五服之哀,賓客不修弔問之禮,豈不以其蠢爾初載,未夷於人乎?生而殺之如此,生而棄之,受成長於他人,則追名曰「本吾子也」,乃全責以父子之恩,自同長養之功,此妾十疑也。《通典》六十九

衛鑠[編輯]

鑠字茂猗,河東安邑人,廷尉衛展女,汀州刺史江夏李矩妻,善鍾繇書法,世稱衛夫人,王羲之師事之,子充,中書侍郎,亦善楷法。案,《晉書》李充在《文苑傳》,別有李矩,字世回,平陽人,非即此。

與釋某書[編輯]

  衛稽首和南。近奉敕寫急就章,遂不得與師書耳。但衛隨世所學,規摹鍾繇,遂歷多載,年廿,著詩論草隸通解,不敢上呈。衛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學衛真書,咄咄逼人,筆勢洞精,字體遒媚,師可詣晉尚書館書耳。仰憑至鑒,大不可言。弟子李氏衛和南。《淳化閣帖》五

筆陣圖[編輯]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筆,六藝之奧,莫匪乎銀鈎。昔秦丞相斯見周穆王書,七日興嘆,患其無骨。蔡尚書入鴻都觀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達其源者少,暗於其理者多。近代以來,殊不師古,而緣情棄道,才記姓名,或學不該贍,聞見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虛費精神,自非通靈感物,不可與談斯道。今刪李斯筆妙,更加潤色,總七條,並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貽諸子孫,永為模範,庶將來君子,時復覽焉。筆要取崇山絕仞中兔毛,八九月收之。其筆頭長一寸,管長五寸,鋒齊腰強者。其硯,取煎涸新石,潤澀相兼,浮津耀墨者。其墨,取廬山之松煙,代郡之鹿膠,十年已上,強如石者為之。紙取東陽魚卵,虛柔滑淨者。凡學書字,先學執筆,若真書,去筆頭二寸一分,若行草書,去筆頭三寸一分,執之,下筆點墨畫芟波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若初學書,先須大書,不得從小。善鑒者不寫,善寫者不鑒。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一一從其消息而用之。

  一 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

  丶 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

  丿 陸斷犀象。

  〓 百鈞弩發。

  丨 萬歲枯藤。

  〓 崩浪雷奔。

  〓 勁弩筋節。

  右七條筆陣出入斬斫圖。執筆有七種,有心急而執筆緩者,有心緩而執筆急者,若執筆近而不能緊者,心手不齊,意後筆前者敗。若執筆遠而急,意前筆後者勝。又有六種用筆,結構圓備如篆法,飄揚灑落如章草,兇險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飛白,耿介特立如鶴頭,郁拔縱橫如古隸。然心存委曲,每為一字,各象其形,斯超妙矣。書道畢矣。永和四年,上虞制記。唐張彥遠《法書要錄》一,《御覽》七百四十八,案,朱長文墨池編以此為王羲之書論。長文又雲,舊傳右軍所作,後見張彥遠要略,以為衛夫人之辭。

謝道韞[編輯]

道韞,安西將軍謝奕女,江州刺史王凝之妻,有集二卷。

論語贊[編輯]

  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軍旅之事,未之學也,庶則大矣,比德中庸。斯言之善,莫不歸宗。粗者乖本,妙極令終。嗟我懷矣,興言攸同。孔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未見蹈仁而死者矣。《藝文類聚》五十五

陳窈[編輯]

窈,武平都尉陶融妻,有集一卷。

箏賦[編輯]

  伊夫箏之為體,惟高亮而殊特。應六律之修和,與七始乎消息。括八音之精要,超眾器之表式。後夔創製,子野考成。列柱成律,既和且平。度中楷模,不縮不盈。總八風而熙泰,羌貫微而洞靈。牙氏攘袂而奮手,鍾期傾耳以靜聽。奏清角之要妙,詠騶虞與鹿鳴。獸連軒而率舞,鳳踉蹌而集庭。泛濫浮沈,逸響發揮。翕然若絕,皎如復回。爾乃秘艷曲,卓礫殊異。周旋去留,千變萬態。《藝文類聚》四十四,又《初學記》十六引三條。

李氏[編輯]

李氏,東陽太守袁宏妻。

吊嵇中散文[編輯]

  宣尼有言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自非賢智之流,不可以褒貶明德,擬議英哲矣。故彼嵇中散之為人,可謂命世之傑矣。觀其德行奇偉,風勛劭邈,有似明月之映幽夜,清風之過松林也。若夫呂安者,嵇子之良友也。鍾會者,天下之惡人也。良友不可以不明,明之而理全。惡人不可以不拒,拒之而道顯。夜光非與魚目比映,三秀難與朝華爭榮。故布鼓自嫌於雷門,礫石有忌於琳琅矣。嗟乎道之喪也。雖智周萬物,不能違顛沛之難。故存其心者,不以一眚累懷,檢乎跡者,必以纖芥為事。慨達人之獲譏,悼高范之莫全,凌清風以三嘆,撫茲子而悵焉。聞先覺之高唱,理極滯其必宣。候千載之大聖,期五百之明賢。聊寄憤於斯章,思慷慨而炫然。《御覽》五百九十六

陳玢[編輯]

玢,都水使者徐藻妻,有集五卷。

石榴賦[編輯]

  惟木之珍,莫美石榴。擢鮮葩於青春,結芳實于素秋。《御覽》九百七十

[編輯]

參,海西令劉臻妻,隋志注作劉ら妻,有集七卷。

與妹劉氏書[編輯]

  伏見偉方所作先君誄,其述詠勛德,則仁風靡墜,其言情訴哀,則孝心以敘,自非挺生之才,孰能克隆聿,若斯者乎?執詠反覆,觸言流淚,感賴交集,悲慰並至。元方偉方,並少而有盛才,文辭富艷,冠於此世,竊不自量,有疑一言,略陳所懷,庶備起予。先君既體弘仁義,又動則聖檢,奉親極孝,事君盡忠,行己也恭,養民也惠,可謂立德立功,示民軌儀者也。但道長祚短,時乏識真,榮位未登,高志不遂,本不標方外跡也。老莊者,絕聖棄智,渾齊萬物,等貴賤,忘哀樂,非經典所貴,非名教所取,何必輒引以為喻耶?可共詳之。《藝文類聚》二十二

答舅母書[編輯]

  元方春秋始富,德業亦隆,弘道博文,才質兼備,冀志與時暢,榮耀當年,豈意一朝,冥然長往。元方沖幼,過庭莫聞,聖善明訓,業成三徙,亦既冠婚,雙譽允集,庶幾偕老,色養膝下。而殃厲橫流,艱禍仍遘,媛姊傾逝,宗模永絕,市方玄華,並夭戚年,豈慮豈圖,禍降彌酷,良才夭於始立,崇基殞於一匱,仰痛殄滅,俯悼二弟,斯人斯命,當可柰何。母年逾耳順,備經百罹,一紀之中,四遘至痛,目前廓然,三從靡托,窮悼中發,情馳難處。《藝文類聚》三十四

正旦獻椒花頌[編輯]

  旋穹《御覽》作「璇穹」。周回,三朝肇建。青陽散暉,澄景載煥。美哉《晉書》作「標美」,《書鈔》作「美彼」。靈葩,爰采爰獻。聖容英之,永萬於萬。《藝文類聚》四,又八十九,《晉書·列女傳》,《北堂書鈔》一百五十五,《初學記》四,《御覽》二十九,又九百五十八。

獻春頌[編輯]

  玄陸降坎,青逵升震。陰祗送冬,陽靈迎春。《初學記》三

五時畫扇頌[編輯]

  炎後飛軌,引曜丹逵。蕤賓應律,融精協曦。五象列位,品物以垂。兌降素獸,震升青螭。日月澄暉,仙章來儀。仰憩翠岩,俯映蘭池。靈柯幽藹,神卉參差。如山之壽,如松之猗。永錫難老,與時推移。《藝文類聚》六十九,《初學記》二十五。

進見儀[編輯]

  正月七日,上人勝於天。《御覽》三十

王劭之[編輯]

劭之,劉柔妻,有集十卷。

懷思賦[編輯]

  超離親而獨寄,與憂憤而長俱。雖亮分以自勉,曾無間乎須臾。思遙遙而沖忄,疾結滯乎肌膚。憶昔日之歡侍,奉膝下而怡裕。集同生而從容,常欣泰以逸豫。何運遇之偏否,獨遼隔於修路?何恆鳥之將分,猶哀鳴以告離,況遊子之眷慕,孰殷思之可靡。於是仲秋蕭索,蓐收西御。寒露宵零,落葉晨布。羨歸鴻之提提,振輕翼而高舉。志眇眇而遠馳,悲離思而鳴咽。彼邁物而推移,何予思之難泄。聊攬以寄懷,悵辭鄙而增結。《藝文類聚》二十,《初學記》十七。

春花賦[編輯]

  千葩粲其昭晰兮,百卉茜而同榮。蘭圃翹以含芳兮,芝薄振而沈馨。翠穎競臻,眾條頻英。或異色同形,或齊芳殊制。自然神杳,不可勝計。爛若羅宿之垂光,灼若隋珠之宵列。爽若翡翠之群翔,練若珊瑚之映月。詩人詠以托諷,良喻美而光德。准工女於妙規,飾王后之首則。《藝文類聚》八十八

原頌[編輯]

  英英姜原,實德之純。肇承靈瑞,武敏是遵。誕育岐嶷,毗贊皇綸。播殖之訓,萬葉攸循。

啟母塗山頌[編輯]

  塗山靜居,玄郎悟幾。大禹至公,過門不歸。明此道訓,孩胤是綏。仁哲以成,永系天暉。《藝文類聚》十五

靈壽杖銘[編輯]

  {翟}々鮮干,秀彼崇票。下澤蘭液,上瑩芳霄。貞勁內固,鮮粲外昭。耀質靈薈,作珍華朝。杖之身安,越齡松喬。《藝文類聚》六十九

夫誄[編輯]

  猗猗嘉穎,朝陽方翹。烈風嚴霜,殞此秀條。璇璣倏忽,四序競征。清商激宇,蟋蟀吟《藝文類聚》三十七

[編輯]

瓊,松陽令鈕滔母,有集二卷。

悼艱賦[編輯]

  伊稟命之不辰,遭天難之靡忱。夙無父之何怙,哀壅瘁以抽心。覽蓼莪之遺詠,詠肥泉之餘音。經四位之代謝,雖積祀而思深。伊三從而有歸,爰奉嬪於他族。仰慈姑之惠和,荷仁澤之陶渥。釋服以斬衣,代羅幃以縞布。仰慈尊以飲泣,撫孤景以協慕。遇飛廉之暴骸,觸驚風之所會。扶搖奮而上躋,頹雲下而無際。頓余邑之當春,望峻陵而郁青。瞻空宇之寥廓,愍宿草之發生。顧南枝以永哀,向北風以飲泣。情無觸而不悲,思無感而不集。《藝文類聚》三十四

箜篌賦[編輯]

  考茲器之所起,實侯氏之所營。遠不假於琴瑟,顧無取乎竽笙。爾乃陟九峻之增岩,承溫之朝日。剖嶧陽之孤桐,代楚宮之椅漆。徵班輸之造器,命伶倫而調律。浮音穆以遐暢,沈響幽而若絕。樂操則寒條早榮,哀曼則晨華朝滅。邈漸離之清角,超子野之白雪。然思超梁甫,願登華岳。路險悲秦,道難怨蜀。遺逸悼行邁之離,秋風哀年時之速。陵危柱以頡頏,憑哀弦以躑躅。於是數轉難測,聲變無方。或冉弱以飄沈,或頓挫以抑揚。或散角以放羽,或攄微以騁商。《藝文類聚》四十四,《初學記》十六,末有於是而已矣。

  後夔正樂,唱引參列。宋女揮絲,秦娥撫節。《初學記》》十六

與虞定夫人薦環夫人書[編輯]

  瓊聞興賢崇德,聖主令典,旌善表操,有邦盛務。伏見族祖吳國亡民富春孫彥妻環,少厲令節,服膺道教,逮適孫氏,恪居婦職,宗姻有聲,奉禮未周,彥母喪殞,喪殞半年,彥奄亡沒。環率禮奉終,抗義明節,傾竭私產,以供葬送,禮服既終,前無立子,家欲改醮,誓而不許。《藝文類聚》十八

答虞吳國書[編輯]

  咸和中,避蘇峻亂於臨安山,吳國遣使餉饋,乃答書曰,此果有胡桃飛穰,飛穰出自南州,胡桃本生西羌外國,外剛內柔,質似古賢,欲以奉貢。《藝文類聚》八十七,《御覽》九百七十一。

與從弟孝徵書[編輯]

  省爾譏我以養鵠,乃戒以衛懿滅斃之禍,斯言惑矣,吾未之取。彼衛懿之好,民無役車之載,鶴有乘軒之飾,禍敗之由,由乎失所。若乃開圃即於靈囿,沃地矩乎神沼,文魚躍於白水,素鳥翔乎神州,豈非周文之德,大雅所哉?夫嘉肴旨酒,非不美也。夏禹盛以陶豆,殷紂著以玉杯,而此聖以興,彼愚以滅,蓋置之失所。如其無失,來難可施乎?《藝文類聚》九十

與從祖虞光祿書[編輯]

  賜琉璃碗。《御覽》七百六十

公孫夫人序贊[編輯]

  夫人姓公孫氏,會稽剡人也。夫人資三靈之淳懿,誕華宗之澄粹,奇朗照於齠齔,四教成於弱笄,慈恩溫恭,行有秋霜之潔,祗心制節,性同青春之和,敦悅憲章,動遵禮規,居室則道齊師氏,有行則德配女儀。禮服有盈,籩豆無闕。猗歟夫人,天姿特挺。行高冰潔,操與霜整。性揚蘭芳,德振玉穎。猗彼瓊林,奇翰有集。展彼碩媛,含德來綺。動與禮游,靜以義立。《藝文類聚》十八

羊氏[編輯]

羊氏,王倫妻。

安石榴賦[編輯]

  振綠葉於柔柯,重彤子於累房。《御覽》九百七十

張君平[編輯]

君平未詳。

與妹憲書[編輯]

  念諸里舍,皆富財賄,衤屬襲蔽,紛華照曜,于是之際,想汝懷愧。《御覽》六百九十一,引婦人集,案,婦人集,宋司空徐湛之撰,則君平必在宋以前,張采以為晉人,今從之。

本晉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