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全晉文/卷二十三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十三

王羲之[編輯]

雜帖[編輯]

  知阮生轉佳,甚慰甚慰!會稽近患下,始差。諸謝粗安。《法書要錄》十,下同。

  足下差否?甚耿耿。喉中不復燥耳,故知問。具示,王羲之白。

  冷過,足下夜得眠不?祗差也,復何治?甚耿耿。長史復何似?故問具示,王羲之白。

  遂無兩候,使人嘆;得諸孫書,高田皆欲了。

  得書,知足下患癤,念卿無賴,思見足下,冀脫果,力不一一。王羲之白。

  此賢懷所禮也。面一一。

  五月十四日羲之近反至也。得七日書,知足下故爾,耿耿,善將息。吾腫得此霖雨轉劇,憂深,力不一一。羲之。

  適萬石去月五日書為慰,尋得彭祖送萬九日露版,再破賊,有所獲。想足摧寇越逸之勢,宜適許司農書為慰,無人未能得重,故向餘杭間。

  因緣示致問,非書能悉,想君行有旨信。

  伯熊上下安和為慰,可令知問。叔夷子前恨不見,可令熊知消息。羊參軍還朝,論長見敦恕,其為慶慰,無物以喻。今又告誠先靈,以文示足下,感懷慟心。

  又以表書示卿,政當亦不?

  痛念玄度,立如志而更速禍,可惋可痛者!省君書,亦增酸。

  服食故不可,乃將冷藥,仆即復是中之者。腸胃中一冷,不可。如何?是以要春秋輒大起多,腹中不調適,君宜深以為意。省君書,亦比得之物養之妙,豈復容言?直無其人耳。許君見驗,何煩多雲矣。

  袁彭祖何日過江?想安穩耳。失此諸賢,至不可言。足下分離,如何可言?

  此段不見足下,乃甚久。遲面,明行集,冀得見卿。

  得申近不?問。

謝侯[編輯]

  四月五日羲之報:建安靈柩至,慈陰幽絕,垂卅年。永惟崩慕,痛徹五內;永酷奈何?無由言告。臨紙摧哽,羲之報。

  十一月十八日羲之頓首頓首:從弟子夭沒,孫女不育,哀痛兼傷,不自勝,奈何奈何!王羲之頓首。

  二蔡過葬來居此,親親集事,而君復出為因耳。

  九月十八日羲之頓首:茂善晚生兒,不育,痛之惻心,奈何奈何!轉寒,足下可不可不?不得問多日,懸情,吾故劣,力不具,王羲之頓首。

  十月十一日羲之敬問,得旦書,知佳,為慰。吾為轉差,力不一一,羲之敬問。

  二十七日告姜,汝母子佳不?力不一一,耶告。案:此帖《法書要錄》後又重出。

  羲之頓首:二孫女夭殤,悼痛切心!豈意一旬之中,二孫至此!傷惋之甚,不能已已,可復如何?羲之頓首。

  廿八日羲之白:得昨告,承飲動懸情,想小爾耳。還旨不具,王羲之再拜。

  庾新婦入門未幾,豈圖奄至此禍?情願不遂,緬然永絕,痛之深至,情不能已!況汝豈可勝任?奈何奈何!無由敘哀,悲酸。

  君服前賢弟逝沒,一旦奄至,痛當奈何!當復奈何!臨紙咽塞。王羲之頓首頓首。

  雪候既不已,寒甚盛,冬平可苦患,足下亦當不堪之,轉復知問。王羲之。

  書未雲得諸,為慰。知汝姨欲西,情事難處。然今時諸不易得,東安書甚不欲令汝姨出,懇至,想自思之。

  上下可耳,產行往當迎慶,思之不可言。

今付吳興酢二器[編輯]

  一日不暫展,至恨叱而不已,便懷不果東至,可恨思敘想間暇必顧也。

  適都使還,諸書具一一,須面具懷。

  得征西近書,委悉為慰;不得安西許有問,不知何久?長風書平安,今知殷候不久留之,甚善甚善。

  舍內佳不?中書何似?家中疾篤,恆救旦夕,比知覺有省書,想至。

  義興何似?懸情。慕容遂來據鄴,可深憂。官復遣軍,可以示義興中書。

  昨得殷候答書,今寫示君,承無怒意,既而意謂速思順從,或有怨理,大小宜盤桓,或至嫌也。想復深思。

復征許也[編輯]

  八月二十四日之頓首:竟增哀感,奈何奈何,兩足下可耳,不得問,日懸心。吾故劣劣。王羲之頓首。

  此雨足何耳?故當收佳。雲彼甚快大事。吳義興吳是蕩然可嘆,知諸患,耿耿,今差也。華母子佳。

  時行皆遍,事輕耳,彼云何?

  道祖異下,乃危篤,憂怛憂怛。

  賊勢可見,此雲方軌萬萬如志,但守之尚足令智者勞心,此回書恆懷湯火,處世不易,豈惟公道?

  諸人十二日書雲,慕容乃抄梁下,得數目下疾疫非常,乃以至京,極有傷,此憂之下者,想君勤勤之。

  復委篤,恐無興理,諸人書亦云爾也。憂之怛怛,得停,乃公私大計也。案:此帖張溥本失載。

  君頃以何永日?憶去冬,不可得知,如何如何!

  桓公以江州還台選,每事勝也。不可當在誰耳。

  源書以發,吾欲路次見之,亦不欲停甚。

  官舍佳也。得諸舍問不?不知遮何日西,言及辛酸,卿不可懷期等,故勿憂,勿憂深。

  近書及至也。瞻望不遠,而未期暫面,如之何?遲得問也。

謝侯數不在嘆[編輯]

  前知足下欲居此,常喜,遲知定不果,悵恨!未知見卿期,當數音問也。

  得都近問,清和為慰,雲劉生近欲舉君為山陰,以中當為最君期於未獲供養處,相為慨然,仕宦殆是想也。

  君學書有意,今相與草書一卷。

  小大佳不?可得司馬問,懸情。適安以中軍出鎮,有避賢意,乃雲行得言面,不知公私此理卒當之耶?甚憂。真本無集之者,想今與君書一一。

  見此當何言?但恐今婦必門首有出,復有將來之弊耳,此願盡珍御理。

  想彼人士平安,二郄數也。敬豫諸人近來停數日悉佳,安石已南遷,其諸兄弟此改殊命蕭索,聞君以復入相府,何時當應命?未得坐處,亦當愁罔,思得為鄰,豈常情?恐君方處務,此命難期,如之何?不一一,小佳,復意問也。

  源遂差不?雲尚未恭命終之何?聞真長知吳興,想必如意。南道差不。

  君大小佳不,松廬善斫也。仆信還秦州,將去月十二日告,甚慰,如曹失護語此君甚康壯,常是肥渴耳,實尋還,遲之不可言。二妹差佳,慰問心期,中冷,頃時行,可畏愁人。

  不得司馬近問,懸情,近所送書,即至也。君信明早令得,後得鄙書未至,即想東不久耳。

  此鄙問無恙,諸從皆佳,比諸數耳。知劉阮數

  溫公在此,前東北面還此復初散為慰,便乞良不可言,卿得知之,復共一快樂。

武妹小大佳也[編輯]

  知郡荒,吾前東,周旋五千里,所在皆爾,可嘆。江東自有大頓勢,不知何方以救其弊?民事自欲嘆,復為意卿示聊及。闕一字。

  數得桓公問,疾轉佳也。每懸胡,雲征事末有日佳也。以逼勢,不知卒云何爾!

  君大小佳不?至此乃知熙,往覺少不得同,萬恨萬恨!雲出便當西,念遠別,何可言!遲見玄度,今或以在道。案:此帖《法書要錄》後又重出。

  賓如人往不堪致,心憶之,不忘懷之。

  妹不快,憂勞,餘平安。案:此帖《法書要錄》後又重出。

  未得安西問,玄度忽腫,至可憂慮。得其昨書,雲小差,然疾候自恐難耶!

  與安石俱佳,還七日,增想投命。積日不復知問,弟佳寧善,然復憂之不去懷。吾遂沈滯兼下,如近數日,分無復理,昨來增服陟厘丸,得下不知遂斷不?了無所敢,而藥得停,不知當復見弟理不?獨下便長嘆,蘇息更知問。二奴庶諸人何以謝之?

  想清和士人皆佳,彭祖諸人得足下慰旦夕也。此諸賢平安,每面粗有嘆慨,追恨近日,不得本善,散無已已,度足下還期不久耳,此者數令知問。

  懷足下可謂禮之今以志心寄卿,想必至,到論之,救命不暇,此事於今為奢遠耳,要是事其本心。

所欲論事今付[編輯]

  今與馮公論何產,足下可思助明清談,至是舉今又語真道,今宣旨矣。

  臣羲之言:寒嚴,不審聖體御膳何如,謹付承動靜,臣羲之言。案:此帖張溥本失載。

  臣羲之言:伏惟陛下天縱聖哲,德齊二儀。案:此帖張溥本失載。

  應期承運,踐登大祚,普天率土,莫不同慶。臣抱疾遐外,不獲隨例瞻望宸極,屏營一隅,臣羲之言。案:此帖張溥本失載。

  劉氏平安也。梅妹可得;袁妹腰痛,冀當小爾耳。汝母故若以不安食,疾久憂憒,當思平理也。神意不同前者也。

  今付北方脯二夾,吳興二器,蒜條四千二百。

  司馬雖篤疾久,頃轉平除,無他感動,奄忽長逝,痛毒之甚,驚惋摧慟,痛切五內,當奈何奈何!省書感哽。

  雨寒,卿各佳不,諸患無賴,力書不一一。羲之問。

  想官舍無恙,吾必果二十日後乃往,遲喜散恙,比爾自相聞也。

  九月三日羲之報:敬倫遮諸人去晦祥礻覃,情以酸割,念卿傷切諸人,豈可堪處?奈何奈何!及書不既,羲之批。

  九月二十五日羲之頓首:便陟冬日,時速感嘆,兼哀傷切,不能自勝,奈何!得七月末時書為慰,始欲寒,足下常疾,此何似?每耿耿。吾故不平,復憂悴,力困不一一。王羲之頓首。案:此帖張溥本失載。

  旦極寒,得示。承夫人復小咳,不善得眠助反側,想小爾,復進何藥?

  念足下猶悚息,卿可否,吾昨暮復大吐,小敢物便爾,旦來可耳,知足下念。王羲之頓首。

  延期官奴小女,並得暴疾,遂至不救,愍痛心,奈何!吾以西夕,至情所寄,唯在此等,以禁慰餘年,何意旬日之中,二孫夭命?日夕左右,事在心目,痛之纏心,無復一至於此,可復如何!臨紙咽塞。

  六月二十七日羲之報:周嫂棄背,再周忌日,大服終此晦,感摧傷悼,兼情切劇,不能自勝,奈何奈何!穆松垂祥除,不可居處。言曰酸切,及領軍信書不次。羲之報。

  頓首頓首:亡嫂居長,情所鍾奉,始獲奉集,冀遂至誠,展其情願,何圖至此!未盈數旬,奄見背棄,情至乖喪,莫此之甚!追尋酷恨,悲惋深至,痛切心肝,當奈何奈何!兄子荼毒備嬰,不可忍見,發言痛心,奈何奈何!王羲之頓首頓首。

  君頃復以何散懷,鐵雲秋當解褐,行復分張,想君比爾快為樂。彥仁書雲,仁祖家欲至蕪湖,單弱伶俜何所成?君書得載停郡迎喪,甚事宜,但異域之乖素已不可言,何時可得發?

  六日告姜:復內始晴,快情,汝母子平安。

  二十七日告姜:汝母子侍不?力不一一,耶告。案:前已有,此帖重出。

  前使還,有書,哀猥不能敘懷,情痛兼哀若割,當奈何奈何!省弟累紙,哀毒之極,但報書難為心懷,況卿處之,何可具忍?有始有卒,自古而然,雖當時不能無情痛,理有大斷,豈可以之致弊,何由寫心!絕筆猥咽,不知何言也!

  十二月六日羲之報:一昨因暨主簿不悉,昨得去月十五日、二十三日二書,為慰。兩書夜無解,夜來復雪,弟各可也。此日中冷,患之始小佳,力及不一一。羲之報。

  羲之死罪:前得雲子諸人書,並毀頓胡之,惟分推難為心,當有分西者否,羲之死罪。

  七月五日羲之頓首:昨便斷草,葬送期近,痛傷情深,奈何奈何!得去月二十八日告,具問慰懷,力還不次。王羲之頓首。案:此帖張溥本失載。

  七月十六日羲之報:凶禍累仍,周嫂棄背,大賢不救,哀痛兼傷,切割心情,奈何奈何!遣書感塞,羲之報。

  二十三日發至長安,雲渭南患無他,然雲符健眾尚七萬,苟及最近,雖眾由匹夫耳。即今克此一段,不知歲終云何守之?想勝才、弘之,自當有方耳。

  隔以久,諸懷既不可言,且今多慘戚,遲君果前,暫得一散懷。知以多疾不果,乃當秋事,省告,同此嘆恨,如何可言?葬事不可倉卒,當在九月初。過此故欲一與吳興集,冀無不克耳。然事來萬端,不知如人意不?非書能悉,君數告,以尉之耳。

  六月十六日羲之頓首:秋節垂至,痛悼傷惻,兼情切割,奈何奈何!此雨過,得十日告,知君如常,吳興轉勝,甚慰。想得此涼日佳,患散乃委頓,耿耿,且以佳興消息。仆故是常耳,劣劣解日,力不次。王羲之頓首。

  歌章輒付卿,或有寫書人者,可寫一道與吾也。

  羲之死罪:去冬在東質阝,因還使白箋,伏想至,自頃公私無信便,故不復承動靜,至於詠德之深,無日有隧,省告,可謂眷顧之至,尋玩三四,但有悲慨。民年以西夕,而衰疾日甚,自恐無暫展語平生理也,以此忘情。將無其人,何以復言?惟願珍重,為國為家。時垂告慰,絕筆情塞,羲之死罪。案:此帖張溥本失載。

  六月十一日羲之報:道護不救疾,惻怛傷懷,念弟聞問,悲傷不可勝,奈何奈何!曹妹累喪兒女,不可為心,如何?得二十三日書為慰,及還不次。王羲之報。

  追尋傷悼,但有痛心,當奈何奈何!得吾慰之。吾昨頻哀感,便欲不自勝,舉旦復服散行之益,頓乏推理,皆如足下所誨,然吾老矣,餘願未盡,唯在子輩耳,一旦哭之,垂盡之年,轉無復理,此當何益?冀小卻漸消散耳。省卿書,但有酸塞。足下念故言散,所豁多也。王羲之頓首。

  向遣書,想夜至。得書,知足下問,當遠行,諸懷何可言!一十必早發,想足下知向期也。阮侯止於界上耳,向書已具,不復一一。王羲之白。

  宿息,想足下安書,吾猶不勝能佳。一十早往遲。王羲之頓首。案:此帖張溥本失載。

  二十九日羲之報:月終哀摧傷切,奈何奈何!得昨示,知弟下不斷,昨紫石散未佳,卿先羸甚,羸甚好消息。吾比日極不快,不得眠食,殊頓,勿令合陽,冀當佳,力不一一。王羲之報。

  九月二十八日羲之頓首頓首:昨者書想至,參軍近有慰阮光祿信在耳,許中郎家欲因書比去報,知庾君遂不救疾,摧切心情,不得自甚,痛當奈何!深當寬勉,以不忘先心。臨紙但有酸,王羲之頓首。

  羲之白,不復面,有勞;得示,足下佳,為慰。吾卻遽,又睡甚勿勿,力不具。王羲之白。

  十一月五日羲之報:適為不吾悉不適,弟各佳不?吾至勿勿,力數闕。羲之報。

  兄弟上下遠至,此慰不可言。嫂不和,憂懷深,期等殊勿勿,ㄡ心。

  桓公不得敘情,不可居處。雲子諸人何似?耿耿。能數省否?

  彥仁數問也。修載暫來,忻慰。

  六月十九日羲之白:使還,得八日書,知不佳;爾何案:前帖作何爾。耿耿。仆日弊而得此熱,勿勿解白耳,力遣不具。王羲之白。案:前已有,此帖重出。

  十二月一日羲之白:昨得還書,知極,不加疾,人甚憂,耿耿。消息比佳耳。吾至乏劣,為爾日日,力不一一。羲之報。

想明日可謝諸子[編輯]

  十四日羲之白:近反不悉兩足下佳不?不得近問;問無殊不佳。頓劣困不一一。羲之白。

  羲之頓首:何貺?知意至,諸君皆睏乏,常想無之。何緣作此煩損?今付還。王羲之。

  長高當暫還耶?

  范公書如此,今示君,須庾見,故當勸果之告旨語君,遲而不可言。

  一日多恨,知足下散動,耿耿護護,吾至不往,劣劣不一一。王羲之頓首。

  司馬疾篤不果西,憂之深,公私無所成。

  知比得丹陽書,甚慰,乖離之嘆,當復可言!尋答其書,足下反事復行,便為索然,良不可言,此亦分耳。遲面一一。

  比日尋省卿文集,雖不能悉,周遍尋玩,以為佳者,名固不虛。序述高士所傳,小有異同,見卿一一問。應止楊王孫,前以共及,意同,可誠述敘之耶?暇日無為,想不忘之。

  初月一日羲之白:忽然改年。新故之際,致嘆至深,君亦同懷。近過得告,故云腹痛,懸情災雨,比復何似?氣力能勝不?仆為耳。力不一一。王羲之。

  旦書至也。得示為慰。雲小大多患,念勞心,遲見足下,未果為結。力不一一。王羲之白。

  三日先疏未得去,得四日疏為慰,兄書已具,不復一一。

  鎮軍昨至,尚未見也。尋見之,悲欣不可言。

  上下近問慰馳情,不知何似?絕不得松問。汝得旨問,馳白,宜豫知分春事也。吾日東,可語期,令知消息。

  複數橘子,即雲乃好可敢;久得新栗,此院冬桃不能得多送。觸事何當不存?往恆語然獨折。

  知書有去縣奔去,誠意義官至也。有禮制,恐不必果耶?且君在彼縣,常以為得,宜思之耶?意至故示。

  兄子發尚未有定日,當送至瀾,遠乖,不可復言。

  適欲遺書,會得足下示。

  十九日羲之報,近書反至也。得八日書,知吳故羸,敬倫動氣發,耿耿。想得冷,此為佳也。敬文佳,不一一。羲之報。

  省足下前後書,未嘗不憂。欲與事地相與有深情者,何能不恨?然古人云「行其道,忘其為身」,真卿今日之謂,政自當豁其胸懷,然得公平正直耳。未能忘己,便自不得行。然此皆在足下懷。願卿為復廣求於眾,所悟故多。山之高,言次何能不?

  十一月七日羲之報:近因子卿書,想行至,霜寒,弟可不?頃日了不得食,至為虛劣,力及數字。羲之報。

  二十三日羲之報:一日得書,皆在計書所不得有,反轉熱,卿各佳不,定何可得來?遲面不一一。羲之報。

  知須果,裁便可遣取,視君勢陳欲,欲無出理。

  近書至也。得十八日書,為慰。雨蒸比各可不?參軍轉差也。懸耿。吾胛痛劇,炙不得力,至患之,不得書,自力數字。案,此帖《法書要錄》後又重出。

  尊夫人向來復何如?為何所患?甚懸情。念卿累息具至。羲之敬問。想諸舍人小大皆佳,弟摧之可為心,且得集目下,此慰多矣。市累告安和,梅妹大都可行,袁妹極得石散力,然故不善佳,疾久尚憂之。想野久恙,至善,分張諸懷可雲「不知其期,何時可果。」永嘉競逐者有力,恐難冀得。大柿,當種之。

  篤不喜見客,篤不堪煩事,此自死不可化,而人理所重如此。都郡江東所聚,自非復弱干所堪,足下未知之耳。給領與卿同,殊為過差。交人士因開門以勉待之,無所復言。

  君遠在此,乃受恩來,今留之,明晚共親親集,想君未便至餘姚爾。

  雲殷生得快罔大事,數謝生書,但有藥耳。雲彥仁或宣城,甚佳,情事實宜。今有雲想深復征許也。

  寂不得都問。知卿雲曰問故,未知西審問,使人憂耿,得問,示。

  信使甚數,而無還者,似書疏不可得;得問,宜示告之,知長翔田舍。比卿還,當知何候?須得音副民望,甚善。

  羲之白,霧氣,足下各何如?長素轉佳,甚耿耿。

  冀行面,遣知問,王羲之白。

  昨道諸書,今示卿相見之,恐殷侯必行,義望雖宜爾,然今此集,信為未易,卿者便西者,良不可言也。睛快,足下各佳不?長素轉佳也。甚耿耿,故知問具示。王羲之白。案:此帖首三十八字張溥本失載。

  足下晚可耳,至劣劣,力不一一。王羲之白。案,此帖張溥本失載。

  十二月二十四日羲之報:歲盡感嘆,得十二日書,為慰;大寒,比可不?吾故羸乏,力不一一。王羲之報。

  藥湯諸人佳也。今知問,朱博士何當還?君可致意,令速還,想無稽留。

  吾至今,目欲不復見字。

  見君小大佳不?過此乃知熙佳,覺少不得同,萬恨萬恨!雲出便當西,念遠別,何可雲?遲見玄度,今或以在道。案:前已有,此帖重出。

賓諸人佳不?皆致心,憶之不忘懷[編輯]

  妹不怏,憂勞,餘平安。案,前已有,此帖重出。

  初月十二日,羲之累書,至得去月二十六日書,為慰。比可不?仆下連連不斷,無所一欲,敢輒不化消,諸弊甚,不知何以救之,罔極然及不一一。羲之白。

  昨近有書至,此故不多也。遲書不悉耳。

  知尚書中郎差為慰,不得吳興問,懸心;數吳中聞耳。小奴在此忽患瘧,比數發,今日最為大;都輕瘧耳,尚小停,今在吾廄中。念猶懸心,小患耳,無所垂心,須佳乃去。

  此言不可乏,得知足下問,吾忽忽力數字。

  直遣軍使者,可各差十五人耶?合三十人,足周事,足下知。足下知消息,今故遣問,使至具示之,力書不一一。王羲之白。已上並《法書要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