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全晉文/卷二十四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十四

王羲之[編輯]

雜帖[編輯]

  方回遂舉為侍中,都下書雲「殷生議論,殊異處憂之道」。故思同歲寒,盡封此書還。《法書要錄》十,下皆同。

  論亦不能佳,體懷省無所乏,然卿供給人士,及使役吏人,論者亦謂大任,意在世中,政自不得不小俯仰同異,卿復為意。卿此懷亦當玄同,不能勉人耳。

  見尚書一日遣信以具,必宜有行者,情事恐不可委行使耶?遲還具問,亦以與尚書諮懷,今復遣諮吳興也。案:前已有,此帖重出。

  官舍佳也。節氣不適可憂,彼云何?昨得羲書比佳,甚慰甚慰,得官奴、晉寧書,賓平安,念懸心,此粗佳,一日書此一一。

  民以頃情事,不可不勤思自補,節勤以食敢為意,乃勝前者,而氣力所堪不如,自喪初不哭,不能不有時惻愴,然便非所堪。哀事損人故最深,益知不可不豁之。

  知足下數祖伯諸人問助慰,絕不得兄子問,懸念可言。此於南北旨使無理,比欲嘆久也。亦同失人,並欲勿勿。群從書皆佳,道沖書平安,汝當改葬,不可雲勞。沖遇此事,或復連留。案:張溥本無「旨使至勿勿」十七字,以「群從」以下別為一帖。

  省告一一,足下此舉,由來吾所具。卿所云皆是情言,然權事慮之重,則當廢情以從宜,非書所悉,見卿一一。

  吾涉冬節,便覺風動,日日增甚,至去月十日,便至委篤,事事如去春,但為輕微耳。尋得小差,固爾不能轉勝。沈滯進退,體氣肌肉便大損,憂懷甚深。今尚得坐起,神意為復可耳。直疾不除,晝夜無復聊賴,不知當得暫有間,還得其寫不?如今忽忽日前耳。手亦惡欲,不得書示,令足下知問。

  七月十五日羲之白:秋日感懷深,得五日告,甚慰,晚熱盛,君比可不?遲復後問,仆平平,力及不一一。王羲之白。

  知君患隱,何以及爾?是為疲之極也。一知此事,恐不可以不絕骨肉之愛,無論人事也,乃甚憂。君若自量過嘆患不以輕心者,一事不爾,當何理?

  鄙故勿勿。飲日三斗,小行四升,至可憂慮。如桓公書旨闕其不去,恐不能平。

  此信過不得熙書,想其書一一也。小大佳不?賓轉勝,皆謝之,賢妹大都勝前,至不欲食,篤羸,悔令人憂,餘粗佳。案,此帖張溥本失載。

  阿刁近來到,卞上下皆佳,姜夫數白。

  得書,知足下且欲顧,何以不進耶?向與謝生書,說欲往,知登停山。停山非所辯,故可共集謝生處,登山可他日耶?王羲之白。

  不得君家書,疏多往來皆平安耳。今年此夏節氣至惡,當令人危。幼小疾苦,故爾憂勞不可言。

  七月二十一日羲之白:昨十七日告,為慰,極有秋氣,君比可耳。力及不一一。王羲之頓首。

  近復因還信,書至也。案:此帖張溥本失載。

  得九日問,亦云鄙平平,想得涼轉勝,以疾乃服,法必解此意。

  來月必欲就到家,而得其問,雲尚多溪毒,當復小卻耳。仆故有至臨州意,尚未定,自更有;果南行者,還乃得至壽春耳。

  得都九日問,無他。

  得豫章書,為慰,想以具問。昨得都十七日書,賊徑還蠡台,不攻譙,是其反善之誠也。想殷生得過此者,猶令人憂,期諸處分猶未定,羊參軍旦夕至也,遲一一。

  殷廢責事便行也。令人嘆悵無已。

  安石定目絕,令人悵然。一爾,恐未卒有散理,期諸處分猶未定,憂懸益深,念君馳情。又遣從事發遣,君無復坐理,交疾患,何以堪此!何以堪此!恐屬無所復厝懷,即乖大小不可言,且憂君以疾,他曳不易。

  得司州書轉佳,此慶慰可言。雲與君數數或採藥山崖,可願樂遙想而已。雲必欲克餘杭之遲期,此不可言,要須君旨問。仆事中久,宜暫東復,令白便行,還便行。當至剡槌上,二十日後還以示,政當與君前期會耳。遲此情兼二三。

  昨暮得無奕、阿萬此月二日書,甚近清和耳。羌賊故在許下,自當了也。桓公未有行日,阿萬定吳興興。

  未復弘道近書,見與弘遠書。恐卿不得久坐,何如休?稚玄佳不?想數得足下旨,令知問。

  蒙風膠今年似晚,來年其主不起首者,想或可得借乎!

  得反,不獲示,知足下發動脅腫,卿此疾苦甚,似期一一想消,一當轉佳,為何治也。吾為亦劣,大都復是平平,隔耳許日,前後有其效,何喻?冀涼日晚散耳,尋復知問。王羲之。

  羲之頓首:賢女殯斂永畢,情以傷惋,不能已已!兄足下愍悴深至,何可為心?奈何奈何!不能無時之痛,憂卿便深,今何如?患深達既往,吾志勿勿,力知問。臨書惻惻,王羲之頓首。

  賢室何如?何可為心?唯絕難於人理耳。諸患猶爾,憂勞深似江侯闕到行底。足下遺臨忄次冷取書。

  得謝范六日書,為慰。桓公威勛,當求之古,令人嘆息;比當集姚襄也。

  斷酒事終不見許,然守之尚堅,弟亦當思同此懷。此郡斷酒一年,所省百餘萬斛米,乃過於租,此救民命,當可勝言?近復重論,相賞有理,卿可復論。

  知數致苦言於相,時弊亦何可不耳?頗得應對不?吾書未被答,得桓護軍書雲「口米增運,皆當停」,為善。

  問董祥,吾亦問之,冀必來,兵時得之甚佳。頃日憒憒,不暇復此。省示及,乃復憶之耳。

  周公東征,四國是遑,誠心款著,謂之累積。頻頻書想至,陰寒想自勝常,皇矣漢祖纂堯。案:張溥本節取「書想」至「勝常」九字,餘皆刪。

  羲之死罪:荀、葛各一國佐命宗臣,觀其轍跡,實奇士也。然荀獲譏於憂卒,意長恨恨,謂其弘濟之心,宜被大道;諸葛經國達治無間然,處事而無玷累,獲全名於數代。至於建鼎足之勢,未能忘已,所謂命世大才,以天下為心者,容得爾乎?前試論意,久欲呈,多疾憒憒,遂忘致,今送,願因暇日,可垂試省,大期賢達興廢之道,不審謂粗得阡陌不?

  信所懷願告,其中並爾,郎子意同異復云何?邈然無諮敘之期。每賜翰墨,使如暫展,羲之死罪。

  足下行穰久,人還竟應怏不?大都當任,縣量宜其令,因便。因便任耳,立俟。王羲之白。

  足下各可不?都五日書今送,謝即至,想源得免豺狼耳。王羲之。

  羲之死罪:近因周參筆白牒,伏想必達,此春以過,時速與深,兼哀傷摧,切割心情,奈何奈何!須臾寒食節,不審尊體何如?不承問以□經月,馳企,民疾恨治滯,了無差候,轉久憂深。叔遣信,自力粗白,不宣備。羲之死罪。

  墳墓在臨川,行欲改就吳中,終是所歸。中軍往以還田一頃烏澤,田二頃吳興,想弟可還以與吾,故示。想弟居意,故如往言,忠終高也。是以思同之。

  此三頃田,樂吾舊耳。雲卿軍府甚多田也。宜須一用心吏,可差次忠良。

  十九日羲之頓首:明二旬,增感切,奈何奈何!得十二日書,知佳為慰。仆左邊大劇,且食少,至虛乏,力不一一。王羲之頓首。

  十二日告李氏甥,得六日書,為吾劣劣,力不一一。羲之白。

  羲之死罪:復蒙殊遇,求之本心,公私愧嘆,無言以喻。去月十一日發都,違遠朝廷,親舊乖離,情懸兼至,良不可言。且轉遠非徒無諮覲之由,音問轉復難通,情慨深矣。故旨遣承問,還願具告,羲之死罪。

  群從雕落將盡,餘年幾何?而禍為至此!舉目摧喪,不能自喻,且和方左右時務,公私所賴,一旦長逝,相為痛惜!豈惟骨肉之情?言及摧惋,永往奈何!袁妹委篤,示致問,荒憒不得此熱,不能不取給。腹中便復惡,無賴,羲之死罪。累白想至,雨快,想比安和,遲復承問,下官劣劣,日前可,力白不具。王羲之死罪。

  皆以具示復自耳,羊參軍尋至,具一一。子期諸人何似?耿耿。心制行終,不可居處。此帖首七字未八字張溥本皆無。

  餘皆平安也。案,此帖張溥本無。

  及以令弟食後來,想必如期果之,小晚恐不展也。故復旨示,羲之報。

  增運白米,來者雲必行,此無所復雲,吾於時地甚疏卑,致言誠不易,然太老子以在大臣之末,要為居時任,豈可坐視危難?今便極言於相,並與殷、謝書,皆封示卿,勿廣宣之。諸人皆謂盡當今事宜,直恐不能行耳,足下亦不可思致若言耶?人之至誠,故當有所面,不爾,坐視死亡耳。當何?

  吾復五六日至東縣,還復至問。案,此帖張溥本失載。

  想官舍佳,見護軍近書,甚慰。仁祖轉嘉,然疾根不除,尚令人憂。復得問,未復反書,甚慰。入月共至窟山看甘橘,思君宜深,想鐵已還,旦夕展也。故復旨示,羲之報。

  小大佳也。不得尚書、中書問,耿耿。得業書,慰之。

  亦得業書,為慰。今付還,安方決去不言,言即卿書致。

  適阮兒書,其氣散暴處便危篤,憂之怛怛。

  貴奴差不?想不成太病。傷寒可畏,令人憂,當盡消息地。

  蚶二斛,厲二斛,前示敢蚶得味,今旨送此,想敢之故以為佳。比來食日幾許,得味不?具示。

所欲示之[編輯]

  若治風教可弘,今忠著於上,義行於下,雖古之逸士,亦將眷然,況下此者,觀傾舉厝,君子之道盡矣。今得護軍還君,屈以申時,玄平頃命,朝有君子,曉然復謂有容足地,常如前者,雖患九天不可階,九地無所逃,何論於世路,萬石?仆雖不敏,不能期之以道義,豈苟且,豈苟且,若復以此進退,直是利動之徒耳,所不忍為,所不以為。上方寬博多通,資生有十倍之覺,是所委息,乃有南眷。情足謂何?以密示,一勿宣!此意為與卿共思之,省以付火。

  諸暨始寧屬事,自可得如教。丹陽意簡而理通,屬所無復逮錄之煩,為佳。想君不復須言謝,丹陽亦云此語君諸暨始寧。

  想大小皆佳,知賓猶伏爾,耿耿。想得夏節佳也。念君勞心,賢妹大都轉差,然以故有時嘔食不已,是老年衰疾,更亦非可倉卒。大都轉差為慰,以大近不復服散,當將陟厘也。此藥為益,如君告。

  大都夏冬自可可,春秋輒有患,此亦人之常。期等平安,姜此羸少差。先生至其歡慰,且卿女一而已。

  大婚定芳勢道也。案,此帖張溥本失載。

  先生頃可耳,今日略至,遲委垂,知樂公可為之慰。桃膠易得,可以少耶?專一物不移,乃不忠也。充迎不致意,知陽意事迎,願人之善。行政五十日,不復得問,懸情,皆佳也。何貽雲,得潁陽書平安,慰意。不得吳諸人問,懸遲之。

  古之御世者,乃志小天下。今封域區區,一方任耳,而恆憂不治,為時恥之。但今卿重熙之徒,必得申其道,更自行有餘力相弘也。案:此帖末九字張溥本但作「粗佳」二字。

  甲夜羲之頓首:向遂大醉,乃不憶與足下別時,至家此二字張溥本作「向至道家」四字。乃解,尋憶乖離,其為嘆恨,言何能喻?聚散人理之常,亦復何雲?唯願足下保愛為上,以俟後期。故旨遣此信,期取足下過江問。臨紙情塞,王羲之頓首。

  足下識先日之言信信,具。

  前得君書,即有反,想至也。謂君前書是戲言耳,亦或謂君當是舉不失親,在安石耳。省君今示,頗知如何。老僕之懷,謂君體之,方復致斯言,愧誠心之不著,若仆世懷不盡。前者自當端坐觀時,直方其道,或將為世大明耶?政有救其弊算之孰悉,不因放恕之會,得期於奉身而退,良有已,良有已。此共得之心,不待多言。又餘年幾何,而逝者相尋!此最所懷之重者。頃勞服食之資,如有萬一,方欲思盡頤養。過此以往,未知敢聞,言此於今也。

  知諸賢往,數見范生,亦得其近書,為慰。又得孔生書,亦云不能數,何爾耶?江生可耳斷絕,冀涼集也。得司州十六日書,諸疾患至,憂之至深矣。有斷未?想桓公數便,亦知謝生大得情和,至慰安。以當至吳興,遲見之也。

  知須米,告求常如雲,此便大乏,敕以米五十斛與卿,有無當共,何以論借?

  今有教敕付米,可送之。

  數上下問如常,何可得集耶?念馳情未異,果為結念致問。

  不得東陽問,想卿婦遂平復耳,聾佳不?謝之。幼小頃可行。華母子平安。知足下故望暫還,歲內何理?過歲必有理不?思存足下,復得一敘平生,當可言。得卿書,尋省反覆,但有悲慨。比者且當數致年知

  畢力果思,遲言面不可復得,此與范期後月五日,遂乃克耳,還遣旨進。

  頃猶小差,欲極游目之娛,而吏卒守之,可嘆耳。陽化果似小可,何日得卿諸人。

  鄙疾進退,憂之甚深。使自表求解職,時以許乃當,是公私大計。然此舉不深,又不宜是之於始,二三無所成,可以示從女,其劣欲知消息。

  足下所欲餘姚地,輒敕驗,所須輒告。

  此雨過,將為受,想彼不必同,苗稼好也。

  比見敬祖,小大可耳。念孫、阮諸人皆何似?耿耿。

  尚書中郎諸人皆佳,比面雖近隔,殊思卿,度還旦夕。

  吾頃胸中惡,不欲食,積日勿勿。五六日來小差,尚甚虛劣,且風大動,舉體急痛,何耶?賴力及,足下家信不能悉。王羲之。

  十一月四日右將軍會稽內史琅琊王羲之敢致書司空高平郗公足下:上祖舒,散騎常侍、撫軍將軍、會稽內史、鎮軍儀同三司,夫人右將軍劉女,誕晏之、允之,允之建威將軍、錢塘令、會稽都尉、義興太守、南中郎將江州刺史、衛將軍,夫人散騎常侍苟文女,誕希之、仲之。及尊叔е,平南將軍、荊州刺史、侍中驃騎將軍武陵康侯,夫人雍州刺史濟陰郗說女,誕頤之、胡之、耆之、美之。內兄胡之,侍中、丹陽尹、西中郎將、司州刺史,妻常侍譙國夏侯女,誕茂之、承之。羲之妻太宰高平郗鑒女,誕玄之、凝之、肅之、徽之、操之、獻之。肅之授中書郎驃騎諮議太子左率,不就;徽之黃門郎;獻之字子敬,少有清譽,善隸書,咄咄逼人。仰與公宿舊通家,光陰相接,承公賢女淑質直亮,確懿純美,敢欲使子敬為門閭之賓,故具書祖宗職諱,可否之言,進退唯命,羲之再拜。

  良深路滯久矣,況今季末,無所多怪,足荒何恤於此?足下志嶠,外有由來,及然以勢觀之,卿入貴於不令耳,書政當爾。王羲之白。

  知以智之所無,奈何不復稍憂,此誠理也。然之懷,何能已已乎?末能得面,書何所悉!怛深,得近期暫還,故因教初日月。

  吾湖孰縣須水田,卿都可遣僦之,墓不知處。去年僦之者,似是俞進,可問之,卿不出停此。

  親往為慰,思後諸能數不?想昨甘兄以日,此粗佳。二謝叔喪,興公近便索然;玄度來數日,有疾患,便復來;阿萬小差,大事問有重慮;安佳,行來遇大蕩然;阮公政散耿;懷祖可呼賀祭酒俱。案;此帖張溥本失載。

  足下欲同至上虞一宿,還無所廢,吾初至,便與長史俱行,無不可不?

  吾為卿任此聲者,但此懷自不復得之於時。

  小大皆佳也。度有近問不,得上虞甚佳,足下當能相就不?思面卿,前雲當來,何能果也?遲散無喻,吾後月當出,以省念示。

  下近欲麻紙,適成,今付三百,寫書竟訪得不?得其人示之。

  省書,知定疑來汝君長臘所養,雖小要為喪玉,劉夫人靈坐在堂,政爾遠來,於禮誠不可違,所以狼狽遠迎,汝情地信難忍,交恐有性念慮,得來想慰釋實引,是以下復思此耳。若汝能割遣無益,得過喪制,遂來居此,乃事宜也。若自量不能違哀念,須吳等旦夕相喻者,當來。汝當自若,吳意盡此也。

  若來,小大祥當復出者,殊更良昌。若汝不出,農當單出,汝能遣農速行不?諸宜皆當自詳計,審日遲望,而更未定,殊更悵恨不可言。此乃為汝求宅,謂汝來居止理,軍千何可久處?而情事不得從意,可嘆可嘆!終果來居者,故當為汝求也。以書示農。

  初月二日羲之頓首:忽然此年,感遠兼傷,情痛切心,奈何奈何!念君哀窮,奄經新故,仰慕崩絕,豈可堪忍!比各何似?相憂不忘。當深消息,以全勉為大。仆衰老,殆是日不如日,力知問,王羲之頓首。

  思率府朝,得書知問,足下差,但尚頓極之,不一一。

  初月一日羲之報:忽然改年,感思兼傷,不能自勝,奈何奈何!異更寒,諸疾此復何似?不得問多日,懸心不可言。吾猶小差,甚尚劣,力遣不知。羲之報。

  卿各何罪?似先羸而處至痛,憂涕深重。得之思寬遣,吾並乏劣,自力不報息。

  此上下可耳,出外解小分張也。須產往迎慶,思之不可言。知靜婢面猶爾,甚懸心。

  袁妹當來,悲慰不言,下家當慰意,令知之。

  期小女四歲,暴疾不救,哀愍痛心,奈何奈何!吾衰老,情之所寄,唯在此等。奄失此女,痛之纏心,不能已已!可復如何!臨紙情酸。

  知靜婢猶未佳,懸心。可小須留爾。

  十月十五日羲之頓首:月半哀傷切心,奈何奈何!不可居忍。得十三日書,知問,此何似?恆耿耿。吾至勿勿,小佳,更致問。王羲之頓首。

  謝范新婦得闕富春還,諸道路安穩,甚慰心。比日涼,即至平安也,上下集聚,欣慶也。華等佳不?自新婦母子去,寂寞難言,思子輩不可言。案,絳帖亦以為羲之書,與《法書要錄》同。張溥編入《王獻之集》,而文小異。

  羲之死罪:伏想朝廷清和,稚恭遂進鎮,東西齊舉,想克定有期也。羲之死罪死罪。

  羲之白:乖違積年。每惟乖苦,痛切心肝,惟同此情,當可居處。羲之腳不踐地,十五年無由奉展,比欲奉迎,不審能垂降不?豫唯哽故先承問。羲之再拜。

  再昔來熱,如小有覺,然晝故難堪,知足下患之,雲故以圍棋,是不為患,吾其爾無佳。自得此熱,憔悴終日,未果如何。王羲之頓首。

  五月二十七日州民王羲之死罪死罪:此夏復便半惟違離,眾情兼至,時增傷悼,頃水雨未之有,不審尊體如何?得疾除也?不承近問,馳企。民自服橡屑,下斷,體氣便自差強,此物益人斷下,去陟厘劫樊遠也。以為良方出何是?真此之謂,謹及。因青州白牒不備,羲之死罪死罪。

  寒,伏想安和,小大悉佳,奉展乃具。

  羲之死罪:見子卿,具一一。荒民惠懷,最要也。甚以欣慰,唯願不倦為善。承留此生當廣陵任,佳,此生處事以驗。海陵江間,殊令人有懷也。羲之死罪死罪。

  想元道弘廣平安,道充當得還不?

  羲之頓首:涼,君可不?女差不?耿耿。想比能果力不?王羲之頓首頓首。

  阮信止於界上耳。向書已具,不復一一。王羲之頓首。

  昨得殷侯答書,今寫示君。承無怒詔,連思順從,或有怨望。其不宜盤桓,或順從至嫌也。想復深思。

驗同罪[編輯]

  十二月十日羲之白:近復追付期,想先後皆至。昨得二十七日告,知君故乏劣腹痛,甚懸情。災雨比日復何似?善消息遲後問復,平平不一一。王羲之白。

  知尋遣家信,遲具問。

  向遣書,想夜至。得書知足下問,當遠行。諸懷何可言。十一必早發,想至足下如向期也。

  行當是民流逸,不以為利耶?此於郡為由上守郡更尋詳,若不由上命而斷中求絕者,此為以利,卿絕之是也。縱民所之,恐有如向者流散之患,可無善詳具聞。

  君欲船,輒敕給,所須告之。

  得君戲詠,承念,至此年,乃未見。已上並《法書要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