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導引法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養生導引法
作者:胡文煥 
本作品由於校訂不足而錯誤百出。您可以參考可靠的原作版本,嘗試改善它,再移除這個模板。

一、中風門[編輯]

一法∶正倚壁,不息,行氣,從頭至足止。愈疽、疝、大風、偏枯、諸風痹。

二法∶仰兩足指,五息止,引腰背。痹,偏枯,令人耳聞聲。常行,眼耳諸根,無有掛礙。

三法∶以背正倚,展兩足及指,瞑心,從頭上引氣,想以達足之十趾及足掌心。可三七引,候掌心似受氣止。蓋謂上引泥丸,下達湧泉是也。

四法∶正柱倚壁,不息,行氣,從口趣令氣至頭始止。治疽、痹、大風、偏枯。

五法∶一足地,足不動,一足向側相,轉身欷(通欹、斜。傾側)勢,並手盡急回,左右迭二七。去脊風冷,偏枯不通潤。

六法∶手前後遞互拓,極勢三七,手掌向下,頭低面心,氣向下至湧泉、倉門。卻努一時,取勢散氣放縱身,氣平。頭動前後欹側,柔轉二七。去並冷血,筋急漸漸如消。

七法∶兩手抱左膝,伸腰,鼻納氣七息,展右足。除難屈伸拜起,脛中痛痿。

八法∶兩手抱右膝着膺。除下重難屈伸。

九法∶踞坐,伸右腳,兩手抱左膝頭,伸腰,以鼻納氣,自極七息,展左足着外。除難屈伸拜起,脛中疼痹。

十法∶立身,上下正直,一手上拓,仰手如似推物勢,一手向下如捺物,極勢,上下來去換易四七。去膊內風,兩膊井內冷血,兩腋筋脈攣急。

十一法∶踞,伸左腳,兩手抱右膝,伸腰,以鼻納氣,自極七息,展左足着外。

除難屈伸拜起,脛中疼。

十二法∶偃臥,合兩膝,布兩足,伸腰,口納氣,振腹七息。除壯熱疼痛,兩脛不隨。

十三法∶治四肢疼悶及不隨,腹內積氣。床蓆必須平穩,正身仰臥,緩解衣帶,枕高三寸,握固。握固者,以兩手各自以四指把手拇指。舒臂令去身各五寸,兩腳豎指,相去五寸。安心定意,調和氣息,莫思餘事,專意念氣,徐徐漱醴泉者,以舌舐略唇口牙齒,然後咽唾。徐徐以口吐氣,鼻引氣入喉,須微微緩作,不可卒急強作,待好,調和引氣,勿令自聞出入之聲。每引氣,心心念送之,從腳趾頭使氣出,引氣五息、六息,一出之為一息。一息數至十息,漸漸增益,得至百息、二百息,病即除愈。不用食生菜及魚、肥肉。大飽食後,喜怒憂恚。悉不得輒行氣。惟須向曉清靜時,行氣大佳,能愈萬病。

十四法∶展兩足上。除不仁,脛寒之疾也。

二、風痹門[編輯]

一法∶一曰∶以右踵拘左足拇趾,除風痹;二曰∶以左踵拘右足拇趾,除厥痹∶三曰∶兩手更引足趺置膝上,除體痹。

二法∶偃臥,合兩膝頭,翻兩足,伸腰,口納氣,脹腹,自極七息。除痹痛熱痛,兩脛不隨。

三法∶踞坐伸腰,以兩手引兩踵,以鼻納氣,自極七息,引兩手布兩膝頭。除痹嘔。

四法∶偃臥,端展兩手足臂,以鼻納氣,自極七息,搖足三十而止。除胸足寒,周身痹厥逆。

五法∶正倚壁,不息,行氣,從頭至足止。愈大風、偏枯,諸痹。

六法∶左右手夾據地,以仰引腰五息止。去痿痹,利九竅。

七法∶仰兩足指,引五息止。腰背痹,偏枯,令人耳聞聲。久行,眼耳諸根,無有掛礙。

八法∶踞,伸右腳,兩手抱左膝頭,伸腰,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難屈伸拜起,脛中疼痛痹。

九法∶左右拱兩臂,不息九通。治臂足痛,勞倦,風痹不隨。

十法∶凡人常覺脊倔強而悶,仰面,努膊井向上,頭左右兩向挪之,左右三七,一住,待血行氣動定,然始更用。初緩後急,不得先急後緩。若無病患,常欲得旦起、午時、日沒三辰,如用,辰別二七。除寒熱病,脊腰頸項痛,風痹,兩膝頸頭。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腰痹背痛,口內生瘡,牙齒風,頭眩盡除。

三、心腹痛門[編輯]

一法∶偃臥,展兩脛兩手,仰足指,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腹中弦急切痛。

二法∶偃臥,口納氣,鼻出之,除里急。飽咽氣數十,令溫,中寒,干吐嘔腹痛。納氣七十所,大振腹,咽氣數十,兩手相摩令熱,以摩腹,令氣下。

三法∶偃臥,仰兩足兩手,鼻納氣七息。除腹中弦切痛。

四、霍亂門[編輯]

一法∶轉筋不住,男子以手挽其陰;女子以手牽乳近兩邊。

二法∶偃臥,展兩脛兩手,外踵者相向,亦鼻納氣,自極七息。除兩膝寒,脛骨疼,轉筋。

三法∶覆臥,傍視,立兩踵,伸腰,鼻納氣。去轉筋。

五、嘔吐門[編輯]

一法∶正坐,兩手向後捉腕,反拓席盡勢,使腹弦弦上下七。左右換手亦然。除腹肚冷氣宿食積胃,口冷,食飲進退吐逆。

二法∶偃臥,展脛兩手,左右蹺(舉足)兩足踵,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腰中病,食苦嘔。

三法∶坐,直舒兩腳,以兩手挽兩足,自極十二通。愈腸胃不能受食吐逆。以兩手直叉兩腳底,兩腳痛舒,以頭枕膝上,自極十二通。愈腸胃不能受食吐逆。

六、氣門[編輯]

一法∶兩手向後,合手拓腰向上極勢,振搖臂肘來去七。始得手不移,直向上向下盡勢來去二七。去脊心肺氣壅悶。

二法∶兩足兩指相向,五息止,引心肺。去厥逆上氣。極用力,令兩足相向,意止引肺中氣出,病患行肺內外展轉屈伸,隨無有違逆。

七、痰飲門[編輯]

一法∶左右側臥,不息十通。治痰飲不消。右有飲病,右側臥,左有飲病,左側臥,又有不消氣排之,左右各十有二息,治痰飲也。

八、癆瘵門[編輯]

一法∶以兩手着頭上相叉,長氣即吐之,坐地緩舒兩腳,以兩手外抱膝中,疾低頭入兩膝間,兩手交叉頭上十三通,愈三屍也。

二法∶叩齒二七過,取咽氣二七。如三百通乃止。為之二十日,邪氣悉去;六十日,小病癒;百日,大病除,三蟲伏屍皆去,面體光澤也。

九、脅痛門[編輯]

一法∶卒左脅痛,念∶肝為青龍,左目中魂神,將五營兵,千乘萬騎,從甲寅直符吏,入左脅下取病去。

二法∶右脅痛,念∶肺為白虎,右目中魂神,將五營兵,千乘萬騎,從甲申直符吏,入右脅下取病去。脅側臥,伸臂直腳,以鼻納氣,以口出之。除脅皮膚痛,七息止。

三法∶端坐伸腰,右顧視月,口納氣,咽之三十。除左脅痛。開目。

四法∶舉手交項上相握,自極。治脅下痛。坐地交兩手着不周遍握,急挽。久行,實身如金剛。令息調長,如風雲,如雷。

十、腰痛門[編輯]

一法∶一手向上極勢,手掌四方轉回,一手向下努之。合手掌努指,側身欹形,轉身向似看手掌向上,心氣向下散適,知氣下緣上始極勢。左右上下四七亦然。去膊井肋腰脊疼悶。

二法∶平跪,長伸兩手拓席向前,待腰脊須轉,遍身骨解氣散,長引腰極勢。然始卻跪,便急如似脊內冷氣出許,令臂膊痛,痛欲似悶痛,還坐,來去二七。去五臟不和,背痛悶。

三法∶凡人常覺脊強,不問時節,縮咽膊內,似迴轉向仰面努膊井向上也,頭左右兩向之,左右三七,一住。待血氣行動定,然始更用,初緩後急。若無病患,常欲得旦起、午時、日沒三辰,如用,辰別三七。除寒熱脊腰頸項痛。

十一、香港腳門[編輯]

一法∶坐,兩足長舒,自縱身納氣向下,使心內柔和適散。然後屈一足安膝下努長,舒一足,仰足指向上,使急。仰眠,頭不至席,兩手急努向前,頭向上努挽,一時各各取勢,來去二七。遞互亦然。去腳疼,腰膊冷,血冷風痹,日日漸損。

二法∶覆臥,傍視,內踵,伸腰,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腳中弦痛轉筋,腳酸疼,腳痹弱。

三法∶舒兩足坐,散氣向湧泉,可三通。氣徹到,始收右足屈卷,將兩手急捉腳湧泉挽,足踏手挽,一時取勢。手足用力,送氣向下急三七,不失氣。數行,去腎內冷氣,膝冷腳疼也。

四法∶一足屈之,足指仰使急;一足安膝頭心,散心,兩足跟出氣向下。一手拓膝頭向下急捺,一手向後拓席,一時極勢,左右亦然二七。去膝髀疼急。

五法∶一足踏地,一足向後將足解溪安 上,急努兩手偏相向後,側身如轉,極勢二七。左右亦然。去足疼痛痹急,腰痛也。

十二、積聚門[編輯]

一法∶以左足踐右足上,除心下積聚。

二法∶端坐伸腰,向日仰頭,徐以口納氣,因而咽之,三十過而止,開目。除心下積聚。

三法∶左脅側臥,伸臂直腳,以口納氣,鼻吐之,周而復始。除積聚,心下不快。

四法∶以左手按右脅,舉右手極形。除積及老血。

五法∶閉口微息,正坐向王氣,張鼻取氣,逼置臍下,小口微出十二通氣。以除結聚。低頭不息十二通。以消飲食,令身輕強,行之冬月,令人不寒。

六法∶端坐伸腰,直上展兩臂,仰兩手掌,以鼻納氣閉之,自極七息,名曰蜀王喬。除脅下積聚。

七法∶向晨去枕,正偃臥,伸臂脛,瞑目,閉口,不息,極張腹兩足,再息。頃間吸腹仰兩足,倍拳。欲自微息定,復為,春三、夏五、秋七、冬九,蕩滌五臟,津潤六腑,所病皆愈。復有病積聚者,張吸其腹,熱乃止。 瘕散破即愈矣。

十三、脾胃門[編輯]

脾胃不和不能飲食,欹身,兩手一向偏側,急努身舒頭共手,竟扒相牽,漸漸一時盡勢。氣共力皆和,來去左右亦然,各三七。項前後兩角緩舒手,如是似向外扒,放縱身心,搖三七,遞互亦然。去太倉不和,臂腰虛悶也。

十四、補益門[編輯]

(一)導引行氣法[編輯]

常以子後、午前,解發東向,握固不息一通,舉手左右導引,手掩兩耳,令發黑不白。

臥引為三,以手指掐項邊脈三通,令人目明。

東向坐,不息五通,以兩手中指點口中唾之二七,相摩,拭目。令人目明。

東向坐,不息三通,以手捻鼻兩孔,治鼻宿息肉愈。

東向坐,不息四通,啄齒無通數,治齒痛。

伏,前側臥,不息六通,愈耳聾目眩。

還臥,不息七通,愈胸中痛咳。

抱兩膝自企於地,不息八通,愈胸以上至頭頸耳目咽鼻邪熱。

去枕,握固不息,自企於地,不息九通,東首,令人氣上下通。微鼻內氣,愈贏,不能從陰陽。法,大陰勿行之。

(二)蝦蟆行氣法[編輯]

蝦蟆行氣法,正坐,自動搖兩臂,不息十二通,愈勞大佳。

左右側臥,不息十二通,治痰飲不消。右有飲病,右側臥;左有飲病,左側臥。有不消,氣排之。

日初出、日中、日入,此三時向日正立不息九通,仰頭吸日精光,九咽之,益精百倍。

(三)入火法[編輯]

入火,垂兩臂不息,即不傷火法。

向南方蹲踞,以兩手從屈膝中入掌足五指,令內曲。利腰尻完,治淋,遺溺愈。

箕踞。交兩腳手內並腳中,又叉兩手極引之。愈寤寐,精氣不泄。

兩手交叉頤下,自極。利肺氣,治暴氣咳。

舉兩腳,夾兩頰邊,兩手據地服療宿壅。

舉右手,展左手,坐,右腳上掩左腳,愈尻完痛。

舉手交頸上相握,自極。治脅下痛。

舒左手,右手在下握左手拇指,自極;舒右手,左手在下握右手拇指,自極。

皆治骨節酸疼。

掩兩腳,兩手指着足五指上,愈腰折不能低仰,若血久瘀為之,即愈。

豎足五指。愈腰脊痛,不能反顧視者。

以右手從頭上來下,又挽下手。愈頸不能反顧視。

坐地。掩左手,以右手指肩挽之。愈傾側膝腰及小便不通。

東向坐,向日。左手揖目,舉身望北斗,心服月氣,始得眾惡不入,理頭仰苦難牽。

右手反折,各左右自極張弓。兼補五臟不足,氣則至。

抱兩膝着胸自極。此常令丹田氣還,補腦。

坐地。直兩腳,以手捻腳脛,以頭至地。調脊諸椎,利髮根,令長美。

坐地。交叉兩腳,以兩手從曲腳中入,低頭叉項上,治久寒不能自溫,耳不聞勿正倍聲。

不息行氣,從頭至足心,愈疽痂,大風,偏枯諸痹。

極力左右振兩臂,不息九通。愈臂痛、勞倦,風氣不遂。

(四)龜鱉行氣法[編輯]

龜鱉行氣法,以衣覆口鼻,不息九通,正臥。微微由鼻出納氣。愈鼻塞不通。

東向坐,仰頭不息五通。以舌撩口中沫滿二七咽,愈口乾舌苦。

(五)雁行氣法[編輯]

雁行氣法,低頭倚壁,不息十二通。以意排留飲宿食從下部出自愈。

(六)龍行氣法[編輯]

龍行氣法,低(叩)頭下視,不息十二通。愈風疥惡瘡,熱不能入。

咽可候病者,以向陽明以達,臥。

以手摩腹至足,以手持引足,低臂十二通,不息十二通。愈腳足虛痹不任行,腰脊痛。

以手着項相叉。治毒。不愈,腹中大氣即吐之。

月初出、月中、日入時,向月正立,不息八通,仰頭吸月光精入咽之。令陰氣長,婦人吸之,陰精益盛,子道通。

(七)入水法[編輯]

入水,舉兩手臂不息,不沒法。

向北方箕踞,以手掩(挽)足五指,愈伏兔痿尻筋急。

箕踞,以兩手從曲腳入據地,曲腳加其手,舉尻。其可用行氣。愈淋瀝、乳痛。

舉腳交叉項,以兩手據地,舉尻持任,息極,交腳項上。愈腹中愁滿,去三蟲,利五臟,快神氣。

蹲踞,以兩手舉足,蹲極橫。治氣沖腫痛、寒(疝)疾入上下,致腎氣。

蹲踞,以兩手舉足五指,低頭自極。則五臟氣總至,治耳不聞、目不明,久為之,則令人發白復黑。

正偃臥,卷兩手即握,不息,順腳跟,據床。治陰結,筋脈麻痿累。

以兩手還,踞着腋下,治胸中滿,眩、手枯。

反兩手據膝上,仰頭象鱉取氣,致大黃元氣至丹田,令腰脊不知痛。

手大拇指急捻鼻孔,不息,即氣上行致泥丸腦中,令陰陽從數,至不倦。

以左手急捉發,右手還項出,所謂血脈氣各流其根,閉巨陽之氣,使陰不溢,信明皆利陰陽之道也。

正坐,以兩手交背後,名曰帶縛。愈不能大便,利腹,愈虛羸。坐地,以兩手交叉其下,愈陰滿。

以兩手捉繩轆轤倒懸,令腳反在其上,見愈頭眩風顛。以兩手牽反着背上挽繩自懸。愈中不轉,精食不得下。以一手上牽繩,下手自持腳,愈尻久痔及有腫。

坐地,直舒兩腳,以兩手叉挽兩足,自極。愈腸胃不能受食,吐逆。

(八)寧先生導引行氣法[編輯]

寧先生導引行氣之法,以除百病,令年不老者。

常心念一,以還丹田。夫生人者丹,救人者還,全則延年,去則衰朽,所以導引者,令人肢體骨節中諸邪氣皆去,正氣存處。有能精誠勤習履行,動作言語之間,晝夜行之,則骨節堅強,以愈百病。若卒得中風病,宿固,痹疽不隨,耳聾不聞,頭眩顛疾,逆上氣,腰脊苦痛,皆可按圖視像,隨疾所在,行氣導引,以意排除去之。

行氣者,則可補於里,導引者,則可治於四肢,自然之道,但能勤行,與天地相保。

(九)彭祖谷仙臥引法[編輯]

彭祖谷仙臥引法除百病延年益壽。居常,解衣被,臥。

伸腰、填小腹,五息止,引腎。去消渴,利陰陽。

又雲,伸左腳,屈右膝,內壓之,五息止,引脾。去心腹寒熱,胸臆邪脹。

挽兩足指,五息止,引腹中。去疝瘕,利九竅。

仰兩足指,五息止,引腰脊。痹、偏枯,令人耳聲(聰)。

兩足內相向,五息止,引心肺。去咳逆上氣。

踵內相向,五息止,短股,徐五絡之氣。利腸胃,去邪氣。

掩左脛、屈右膝,內壓之,五息止,引肺。去風虛,令人明目。

張脛兩足指,號五息止。令人不轉筋。

兩手牽膝置心上,五息止。愈腰痛。

外轉兩足十通,內轉兩足十通止。復諸勞。

凡十節,五十息,五五二百五十息。欲導引常夜半至雞鳴,平旦為之。禁飽食沐浴。

(十)王子喬八神導引法[編輯]

王子喬八神導引法,延年益壽除百病。

法曰∶枕當高四寸,足相去各五寸,手法身各三寸,解衣被發,正偃臥。勿有所念,定意,乃以鼻徐納氣,以口出之,各致其髒所,竟而復始,欲休先極之而止。勿強長息,久習乃自長矣。氣之往來勿令耳聞,鼻無知,微而專之長,遂推之伏免、股、 ,以省為貴。若存若亡,為之百遍,動腹,鳴氣有外聲,足則得溫,成功。成功之士,何疾而已!喉嚨如白銀 ,一十二重系膺。下去得肺,其色白澤。前兩葉高,後兩葉卑。心系其下,上大下銳,大率赤如蓮花未開,倒懸着肺也。肝系其下,色正青,如鳧翁頭也,六葉抱胃,前兩葉高,後四葉卑。膽系其下,如綠綈囊。脾在中央亦抱(胃),正黃如金,鑠鑠然也。腎如兩伏鼠,夾脊直臍肘而居,欲得其居高也,其色正黑,肥肪絡之,白黑昭然。胃如素囊,念其屈折右曲,無污穢之患。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腎藏精,此名曰神舍。神舍修則百脈調,邪病無所居矣。小腸者,長九尺,法九州也(一雲∶九土,小腸者,長二丈四尺)。

諸欲導引,虛者閉目,實者開目。以所苦行氣,不用第七息止,徐徐往來,度二百步,所卻坐小咽氣,五六不差,復如法引,以愈為效,諸有所苦,正偃臥,披髮,如法徐以口納氣,填腹自極,息欲絕,徐以鼻出氣數十所,「虛者補之,實者瀉之」。閉口溫氣咽之三十所,(候)腹中轉鳴乃止。往來二百步,不愈復為之。病在喉中、胸中者,枕高七寸;病在心下者,枕高四寸;病在臍下者,去枕。以口納氣,鼻出氣者,名曰補;閉口溫氣咽之者,名曰瀉。閉氣治諸病法;欲引頭病者,仰頭;欲引腰腳病者,仰足十指;欲引胸中病者,挽足十指,引臂病者,掩臂,欲去腹中寒熱諸(所)不快,若中寒身熱,皆閉氣脹腹,欲息者徐以鼻息,已,復為,至愈乃止。

平坐,伸腰,腳,兩臂覆手,據地。口徐納氣,以鼻吐之。除胸中、肺中痛,咽氣令溫。閉目也。

端坐,伸腰,以鼻納氣閉之,自前後(搖)頭各三十。除頭虛空耗,轉地,閉目搖之。

端坐,伸腰,以左脅側臥,以口納氣,以鼻吐之。除積聚心下不快。

端坐,伸腰,徐以鼻納氣,以右手持鼻,除目晦淚若出,去鼻中息肉,耳聾亦然,除傷寒頭痛 ,皆當以汗出為度。

正偃臥,以口徐納氣,以鼻出之。除里急,飽食後小咽,咽氣數十,令溫。寒者,使人乾嘔腹痛,從口納氣七十所,大填腹。

右脅側臥,以鼻納氣,以口小吐氣,數十,兩手相摩熱以摩腹,令其氣下出之。除脅皮膚痛,七息止。

端坐,伸腰,直上展兩臂,仰兩手掌,以鼻納氣閉之,自極七息,名曰蜀王台。除脅下積聚。

覆臥,去枕,立兩足,以鼻納氣,四四所,復以鼻出之,極令微氣入鼻中,勿令鼻知,除身中熱,背痛。

端坐,伸腰,舉左手仰其掌,卻右手,除兩臂、背痛結氣也。

端坐,兩手相叉抱膝,閉氣鼓腹二七或二七氣滿即吐,即氣皆通暢,行之十年,老有少容。

端坐,伸腰,左右傾,閉目,以鼻納氣,除頭風,自極七息止。

若腹中滿,食飲苦飽。坐,伸腰,以口納氣,數十,以便為故,不便復為之。有寒氣腹中不安亦行之。

端坐,使兩手如張弓滿射,可治四肢煩悶,背急,每日或時為之佳。

端坐,伸腰,舉右手仰掌,以左手承左脅,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胃寒食不變則愈。

端坐,伸腰,舉左手仰掌,以右手承右脅,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瘀血結氣等。

兩手卻據,仰頭目,以口納氣,因而咽之數十。除熱,身中傷,死肌。

正偃臥,端展足臂,以鼻納氣,自極七息,搖足三十而止,除胸足中寒,周身痹、厥逆。

偃臥屈膝,令兩膝頭內向相對手,翻兩足,伸腰,以口納氣,填腹,自極七息。除痹疼熱痛兩腳不隨。

覺身體昏沉不通暢,即導引,兩手抱頭,宛轉上下,名為開脅。

踞,伸右腳,兩手抱左膝頭,伸腰,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難屈伸拜起,腦中痛,瘀痹。

踞,伸左足,兩手抱右膝,伸腰,以鼻納氣,自極七息,展左足着外。除難屈伸拜起,腦中疼。一本雲∶除風目晦耳聾。

正偃臥,直兩足,兩手捻胞所在,令赤如油囊裹丹。除陰下濕,小便難頹,小腹重,不便,腹中熱。但口納氣,鼻出之,數十。不須小咽氣,即腹中不熱者,七息已,溫氣咽之十所。

踞,兩手抱兩膝頭,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腰痹背痛。

覆臥,傍視兩踵,伸腰,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腳中弦痛轉筋腳酸痛。

偃臥,展兩手,外踵,指相向,亦鼻納氣,自極七息。除兩膝寒、脛骨疼。

偃臥,展兩腳兩手,兩踵相向,亦鼻納氣,自極七息。除死肌,不仁足脛寒。

偃臥,展兩手兩腳左傍兩足踵,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胃中食苦嘔。

踞,伸腰,以兩手引兩踵,以鼻納氣,自極七息,布兩膝頭。除痹嘔也。

偃臥,展兩手兩腳,仰足指。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腹中弦急切痛。

偃臥,左足踵拘右足拇指。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厥逆。疾人,腳錯踵,不拘拇指,根據文用之。

偃臥,以右足踵拘左足拇指,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周身痹。

病在左,端坐、伸腰,左視目,以口徐納氣而咽之數十所,閉目目上入。

病在心下,若積聚。端坐,伸腰,向日仰頭,徐以口納氣,因而咽之三十所而止,開目作。

病在右,端坐,伸腰。右視目,以口徐納氣而咽之數十所,開目。

(十一)五禽戲法[編輯]

《道藏經》雲∶「老君曰∶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能鳥伸,挽引膚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名曰∶五禽之戲。挽引蹄足,以當導引。體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故令汗出因止,以身體輕便。普施行之,年九百餘歲,耳目聰明,牙齒完堅,夫為導者甚易,行者甚稀,悲哉!

虎戲,四肢踞地,前三躑,後三躑。長引膚,乍前,乍卻,仰天即返;伏踞地,行前、卻各七。

熊戲,正仰,以兩手抱膝下,舉頭,左擗地七,右亦七;躑地,手左右托地各七。

鹿戲,四肢踞地,引項反顧,左三、右三,左伸右腳,右伸左腳,左右伸縮亦三。

猿戲,攀物自懸,伸縮身體,上下七,以腳拘物倒懸,左七右七;坐,左右手拘腳五按(頭)各七。

鳥戲,立起,翹一足,伸兩臂,揚扇用力,各二七;坐,伸腳,起挽足指,各七;伸縮兩臂各七。

夫五禽戲法,任力為之,以汗出為限。輕身消谷氣,益氣力,除百病。佗行之年過萬歲,教傳弟子,廣陵吳普,亦得延年長壽。

(十二)服氣吐納訣[編輯]

字∶ 主肺,肺連五臟。受風即鼻塞,有疾作,吐納治之。

呵字∶呵主心,心連舌五臟。心熱舌干,有疾作呵,吐納治之。

呼字∶呼主脾,脾連唇。論雲∶脾濕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納治之。

噓字∶噓主肝,肝連目。論雲∶肝盛即目赤,有疾作噓,吐納治之。

吹字∶吹主腎,腎連耳。論雲∶腎虛即耳聾,有疾作吹,吐納治之。

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納治之。

十五、消渴門[編輯]

一法∶睡臥,勿張口,久成消渴及失血色,赤松於雲∶臥,閉目,不息十二通,治飲食不消。

二法∶解衣臥,伸腰 小腹,五息止。引腎,去消渴,利陰陽。解衣者,使無掛礙。 臥者,無外想,使氣易行。伸腰,使腎無逼蹙。者,大努使氣滿,小腹者,即攝腹牽氣使五息,即為之。引腎者,引水來咽喉,潤上部,去消渴枯槁病。利陰陽者,饒氣力。此中數虛要與時節而為避。初食後,大飢時,此二時不得導引,傷人亦避,惡日時節不和時亦避。導已,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後食之。法不使大冷大熱,五味調和。陳穢宿食,蟲蠍余殘,不得食。少眇着口中,數嚼少湍咽。食已,亦勿眠。此名谷,並與氣和,即真良藥也。

十六、脹滿門[編輯]

一法∶蹲坐,住心,卷兩手發心下,左右手搖臂,遞互欹身,盡膊勢,卷頭築肚,兩手沖脈至臍下,來去三七。漸去腹脹肚急悶,食不消化。

二法∶腹中若脹有寒,以口呼出氣三十過止。

三法∶若腹中滿,食飲苦飽,端坐伸腰,以口納氣數十,滿吐之,以便為故,不便復為之。有寒氣腹中不安,亦行之。

四法∶端坐伸腰,口納氣數十。除腹滿,食飲過飽,寒熱,腹中痛病。

五法∶兩手向身側一向,偏相極勢。發頂足氣散下,欲似爛物解散。手掌指直舒,左右相皆然,去來三七.始正身,前後轉動膊腰七。去腹肚脹,膀胱腰脊臂冷,血脈急強悸也。

六法∶若腹內滿,飲食善飽。端坐伸腰,以口納氣十,以便為故,不便復為。

七法∶脾主土,暖如人肉始得發汗,去風冷邪氣。若腹內有氣脹,先須暖足,摩上下並氣海,不限遍數,多為佳。始得左回右轉三七,和氣如用,腰身內一十五法,迴轉三百六十骨節,動脈搓筋,氣血布澤,二十四氣和潤,臟腑均調。和氣用頭搖振,手氣向上,心氣向下,分明知去來。莫問平手,欹腰轉身。摩氣蹙回動盡,心氣放散,送至湧泉。不失氣之行度,用之有益。不解用者,疑如氣亂。

十七、眼目門[編輯]

一法∶踞,伸右腳,兩手抱左膝頭,伸腰,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難屈伸拜起,去脛中痛痹,風目耳聾。

二法∶踞,伸左腳,兩手抱右膝,伸腰,以鼻納氣,自極七息,展左足着外。除難屈伸拜起,去脛中疼。一本雲∶除風目暗,耳聾。

三法∶以鼻納氣,左手持鼻。除目暗泣出。鼻納氣,口閉,自極七息。除兩脅下積血氣。

四法∶端坐伸腰,徐以鼻納氣,以右手持鼻,除目暗,淚若出,閉目吐氣。鼻中息肉,耳聾亦然。除傷寒頭痛洗洗,皆當以汗出為度。

五法∶蹲踞,以兩手舉足五趾,頭自極,則五臟氣遍至。治耳不聞,目不明。久為之,則令發白復黑。

六法∶仰兩足趾,五息止。引腰背痹、偏枯,令人耳聰。久行,眼耳諸根,俱無掛礙。

七法∶伸左脛,屈右膝納壓之,五息止,引肺。去風虛病,令人目明。根據經為之,引肺中氣,去風虛病,令人目明,夜中見色,與盡無異。

八法∶雞鳴以兩手相摩令熱,以熨目,三行,以指抑目。左右有神光,令目明,不病痛。

九法∶東向坐,不息再通,以兩手中指口唾之二七,相摩拭目。令人目明。以甘泉漱之,洗目,去其翳垢,令目清明。上以內氣洗身,中令內睛潔,此以外洗去其塵障。

十法∶臥,引為三,以手爪項邊脈五通。令人目明。臥正偃,頭下卻亢引三通,以兩手指爪項邊大脈為五通。除目暗患。久行,令人眼夜能見色。為久不已,通見十方,無有際限。

十一法∶雞鳴欲起,先屈左手啖鹽,指以指相摩,咒曰∶西王母女,名日益愈,賜我目,受之於口。即精摩形。常雞鳴二七着唾,除目茫茫,致其精光,徹視萬里,遍見四方。咽二七唾之,以熱指摩目二七,令人目不瞑。

十八、喉舌門[編輯]

一法∶一手長舒合掌仰,一手捉頦,挽之向外,一時極勢二七。左右亦然。手不動,兩向側極勢,急挽之二七。去頸骨急強,頭風腦旋、喉痹,膊內冷注偏風。

二法∶兩手拓兩頰,手不動,摟肘使急,腰內亦然。住定放兩肋頭向外,肘膊腰氣散,盡勢大悶始起,來去七通。去喉痹。

十九、口齒門[編輯]

一法∶常向本命日,櫛發之始,叩齒九通,陰咒曰,太帝散靈,五老返真;泥丸玄華,保精長存;左回拘月,右引曰根;六合清練,百疾愈因。咽唾三過,常數行之,使齒不痛,發牢不白,頭腦不痛。

二法∶東向坐,不息四通,上下琢齒三十六。治齒痛。

三法∶凡人覺脊背皆倔強,不問時節,縮咽膊內,仰面努膊並向上,頭左右兩向按之,左右二七,一住。待血行氣動定,然始更用,初緩後急,不得先急後緩。若無病患,常欲得旦起、午時、日沒三辰,如用,辰別二七。除寒熱病,脊腰頸項痛,風痹,口內生瘡,牙齒風,頭眩,終盡除也。

二十、鼻門[編輯]

一法∶東向坐,不息三通,手捻鼻兩孔,治鼻中患。交腳坐,治鼻中患,通腳癰瘡,去其涕唾,令鼻道通,得聞香臭。永行不已,徹聞十方。

二法∶踞坐,合兩膝,張兩足,不息五通。治鼻瘡。

三法∶端坐伸腰,徐徐以鼻納氣,以右手捻鼻,除目暗,淚苦出,徐徐閉目吐氣。鼻中息肉,耳聾,亦能除傷寒頭痛洗洗。皆當以汗出為度。

四法∶東向坐,不息三通,以手捻鼻兩孔,治鼻中息肉。

二十一、耳門[編輯]

一法∶坐地交叉兩腳,以兩手從曲腳中入,低頭叉項上。治久寒不能自溫,耳不聞聲。

二法∶腳着項上,不息十二通。必愈大寒不覺暖熱,久頑冷患,耳聾目眩。久行即成法,法身五六不能變。

二十二、遺泄門[編輯]

一法∶治遺精白濁,諸冷不生。戍亥間陰旺陽衰之際,一手兜外腎,一手搓臍下八十一次,然後換手,每手各九次,兜搓九日見驗,八十一日成功。

二法∶治遺精,以床鋪安短窄,臥如弓彎;二膝並臍縮,或左或右,側臥。用手托陰囊,一手伏丹田,切須寧心淨臥,戒除房室思欲之事,若固不泄,可保身安。

二十三、淋門[編輯]

一法∶偃臥,令兩布膝頭,斜踵置尻,口納氣,振腹,鼻出氣。去淋,數小便。

二法∶蹲踞高一尺許,以兩手從外屈膝內入至足趺上,急手握足五指,極力一通,令內曲。以利腰髖,治淋。

三法∶偃臥,令兩布膝頭,斜踵置尻,口納氣,振腹,鼻出氣。去石淋,莖中痛。

四法∶以兩踵布膝。除癃。

五法∶偃臥,令兩布膝頭,取踵置尻下,以口納氣,腹脹自極,以鼻出氣七息。除氣癃,數小便,莖中痛,陰以下濕,小腹痛,膝不隨。


二十四、二便不通門[編輯]

一法∶正坐,以兩手交背後,名曰帶便。愈不能大便,利腹,愈虛羸。反叉兩手着背上,推上使當心許, 坐反倒九通。愈不能大小便,利腹,愈虛羸也。

二法∶龜行氣,伏衣被中,覆口鼻頭面,正臥,不息九通,微鼻出氣。治大便閉塞不通。

三法∶偃臥,直兩手,捻左右脅,除大便難,腹痛,腹中寒。口納氣,鼻出氣,溫氣咽之數十,病癒。

二十五、疝氣門[編輯]

一法∶挽兩足趾五息止,引腹中氣。去疝瘕,利孔竅。

二法∶坐,舒兩腳,以兩手捉大拇趾,使足上頭下,極挽,五息止,引腹中氣,遍行身體。去疝瘕病,利諸孔竅。往來易行,久行精爽,聰明修長。

二十六、諸痔門[編輯]

一法∶惟高枕,偃仰,心平氣定,其腫自收。

二法∶一足踏地,一足屈膝,兩手抱犢鼻下,急挽向身極勢。左右換易四七。去痔,五勞,三里氣不下。

三法∶踞坐,合兩膝,張兩足,不息兩通。治五痔。

四法∶兩手抱足,頭不動,足向口受氣,眾節氣散,來去三七,欲得捉左右側身,各急挽,腰不動。去四支腰上下髖內冷,血冷筋急,悶痔。

五法∶兩足相踏,向陰端急蹙,將兩手捧膝頭,兩向極勢,捧之二七竟,身側兩向取勢二七,前後努腰七。去心勞,痔病。

二十七、老人門[編輯]

(一)修真書六字訣[編輯]

春噓明目木扶肝, 夏至呵心火自閒,

定知金肺潤, 腎吹惟要坎中安,

三焦嘻卻除煩熱, 四季長呼脾化餐。

切記出聲聞口耳, 其功尤勝寶神丹。

訣雲∶

肝若噓時目睜睛, 爭知肺 手雙擎,

心呵腦後高叉手, 腎若吹時抱膝平,

脾用呼時須撮口, 三焦客熱臥嘻嘻。

四季常是噓,八節不得吹。益肝為相火,有瀉無補,腎為真水。有補無瀉也。

肝噓∶主嗌干,面塵,眼眵赤多淚,疼痛,脅下痛,小便黃赤色或澀。

心呵∶主煩燥,喉瘡熱腫,多汗,掌中熱,咽乾渴。

脾呼∶主熱痰涎,目黃,喉痹,鼻衄,口乾舌痛,身重腹脹。

∶主喘嗽、煩渴、胸膈煩悶,有痰,掌中熱,風汗出。

腎吹∶主有疾羸,面黑,口乾,耳鳴,咽嗌腫,股內疼痛,足下熱痛。

三焦嘻∶主頰痛,喉痹,耳閉渾渾然。

以上主治六經本病之邪也。然五臟不足又在藥食氣味為補。經雲∶「形食味。」故味歸形,氣食形,故形歸氣,氣化則精生,味和則形長,故五味為宜。若五志所過,非藥可治者,五勝為宜。

憂勝怒,肝屬木,在志為怒。過節則反自傷,故曰怒傷肝,故以所勝者制之。

恐勝喜,心屬火,在志為喜。過節則反自傷,故曰喜傷心,故以所勝者制之。

怒勝思,脾屬土,在志為思。過節則反自傷,故曰思傷脾,故以所勝者制之。

喜勝憂,肺屬金,在志為憂。過節則反自傷,故以所勝者制之。

思勝恐,腎屬水,在志為恐。過節則反自傷,故以所勝者制之。

(二)通玄集周天法[編輯]

通玄集雲∶其補真妙理,只要心頭無事,內外俱忘,一齊放下,把捉得定。陽生子時,陰生午時,靜室披衣,握固,端坐盤膝,蹲下腹肚,須臾升身,前出胸而微偃首於後。後開夾脊雙關,肘後微扇三,伸腰自尾閭穴,如火相似,自腰而起,擁在夾脊,慎勿開關,實時甚熱,氣壯,漸次開夾脊而放氣過。仍仰面腦後,緊仰以閉上關,慎勿令開,即覺熱極,氣壯,漸次入頂,以補泥丸,髓海。則身耐寒暑,為習長生之基。如前出胸、伸腰,閉夾脊存而升之腰間火不起,當靜坐內觀,如法再作,以至火起為度。自醜行至寅,終可止。是曰∶肘後飛金精,又曰∶抽鉛使腎氣生肝氣也。又略昂首仰項放,令頸下如火,方點頭向前,低頭曲項,退舌尖近後以柱上 ,自有津出,不漱而咽下還黃庭,是名∶金液還丹。四時不拘時候節次行此,自艮至巽而已,晚間乃勒陽關法,自兌至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