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耕半讀 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培育人材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半耕半讀 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培育人材

——我們是怎樣從三大革命運動的需要出發辦學的
山西長治縣南呈大隊「五·七」農中貧管會
1971年5月16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我們北呈公社南呈大隊貧下中農,在黨支部的領導下,堅決貫徹執行毛主席關於「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從三大革命運動需要出發,在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的激烈鬥爭中,創辦了自己的學校——「五·七」農中。建校五年來,我們在毛主席的教育革命路線指引下,加強了領導,改造教師隊伍,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體制,在落實毛主席光輝的《五·七指示》、創辦社會主義新型學校方面,邁開了第一步。

農中在鬥爭中不斷得到鞏固[編輯]

我們大隊以大寨貧下中農為榜樣,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集體生產有了較大的增長,並開始向農業機械化邁進。到一九六四年,全大隊已有四台變壓器,三十多台電動機,六台切脫機,六台糧食加工機具,三台拖拉機,但是,缺少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技術人材來操作和維修。各生產隊的會計,也沒有一個是貧下中農擔任的。這些都嚴重地妨礙着農業「四化」水平的提高和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鞏固和發展。文化大革命以前,從舊學校回來的幾個高小、初中畢業生,由於受了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教育路線的毒害,分配他們開機器,他們嫌髒;讓他們去翻砂,他們怕累;要他們學獸醫,他們感到丟人。他們身在農村,卻一心想遠走高飛。貧下中農目睹這些情況,對舊教育制度異常憤慨,深深感到如果不掌握文權,培養全心全意為社會主義農業建設服務的專業人材,就不能徹底戰勝資產階級,鞏固無產階級專政。一九六五年,大隊根據貧下中農的意見,辦起了自己的農業中學。

在辦學過程中,階級敵人攻擊農中是「半生半熟」,「雞窩裡飛不出鳳凰」,縣的舊教育領導部門也說我們學校「不正規」,不予承認。但是,貧下中農貫徹執行毛主席的教育方針,揭發、批判了階級敵人的破壞,抵制了修正主義路線的干擾,帶領學生一面學習,一面生產,堅持半耕半讀,使農中在鬥爭中不斷得到鞏固。

一九六六年,偉大領袖毛主席發出了光輝的《五·七指示》。黨支部立即組織廣大貧下中農和革命師生進行學習。貧下中農一致表示:「咱們南呈農中一定要走毛主席指引的道路。」為了表示我們按毛主席《五·七指示》辦學的決心,還把學校更名為「五·七」農業中學。

從幾個方面進行改革[編輯]

毛主席教導我們,學生要「以學為主,兼學別樣,即不但學文,也要學工、學農、學軍,也要批判資產階級。」培養革命後代,一定要讓他們到實際鬥爭中去鍛煉。我們大隊貧下中農最聽毛主席的話,在教育革命中,把師生從舊學校四堵牆裡解放出來,讓他們參加生產隊各項政治活動,在階級鬥爭的風口浪尖上摔打;讓他們參加農業和各行各業的勞動,在改天換地、建設新南呈的戰鬥中鍛煉;讓他們參加生產隊裡各項科學實驗和技術革新活動,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我們在開展革命大批判的基礎上,在三大革命運動中,全面落實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改革。

一、把學校當成建設新南?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隊黨支部認為,建設社會主義農村最重要的是思想建設,也就是用毛澤東思想教育人。而培養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又是思想建設的一項戰略任務,是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萬年大計。因此,黨支部把辦好「五·七」農中當成建設新南呈的重要組成部分,把教育革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

首先狠抓了學校領導班子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成立了以貧下中農為主體,有師生代表參加的貧下中農管理學校委員會,遵照毛主席關於教育革命的一系列指示,把關、定向,辦好學校。黨支部經常組織貧管會成員學習毛主席有關教育革命的指示和各地教育革命的經驗,提高貧管會成員領導教育革命的自覺性。

其次,規定了一些必要的制度:大隊幹部會議,學校領導人參加;生產隊長會議,教師代表參加;大隊評比「五好」社員,師生和社員一塊講用,一塊評比。農中學制,一般定為二年,根據三大革命的需要,也可提前畢業。

二、把隊辦廠(場)作為學校的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基地。

農中把大隊的木、鐵、機、電等二十三個小工廠(場)作為學校的教學基地。在學工、學農活動中,掌握三個原則:

第一、堅持一切為了轉變學生思想的原則,防止把學生單純當勞動力使用,防止只教技術不抓思想的傾向。作為教學基地的隊辦廠(場),對參加學工、學農的學生,都指定專人負責政治思想工作。

第二、堅持「以學為主,兼學別樣」的原則。不管學生參加木、鐵、機、電那種生產實踐,都要把學和用結合起來。如秋收分配時,組織學生參加大隊的清倉、核算、估產、預分工作,從實踐中熟悉會計業務,學會記工算賬。這樣做中學、學中用,人人都能熟悉隊裡的財會工作。在時間安排上,一年內在課堂學習七個月,參加生產實踐五個月,農業生產大忙季節多勞少學,小忙季節少勞多學,冬季全天上課。

第三、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把書本知識和生產實踐結合起來。在春季嫁接果樹時,教員講原理,老農做示範,學生親手去實踐,很快掌握了嫁接技術。學生們邊干邊學,幾年來為大隊嫁接大棗六萬多株。

具體教學和學工、學農如何安排?我們實行了三個結合:一是結合教學要求進行安排。如講授數學、機電、農業常識等課,就定期到木工、電修、翻砂車間和實驗田去實踐;二是結合學生活思想進行安排。在加強思想教育的同時,安排一些嬌生慣養、怕苦怕累的學生到比較艱苦的工作單位去鍛煉。三是結合生產任務進行安排。如澆地時,學生看守機井,在實踐中學習電動機的操作技術。

把隊辦廠(場)當作農中的教學基地,好處是:實現了開門辦學,使教育與生產勞動結合起來,師生同工農結合起來,理論同實踐結合起來,密切了校隊聯繫,加強了貧下中農對學校的管理。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按三大革命的需要不斷加以改進。

三、三結合的教師隊伍占領了講台。

辦學五年來,經過整頓、改造,逐步建立了一支由工人、貧下中農和原有教師組成的教師隊伍,打破了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學校的局面。工農教師登上講台,教學中注意突出無產階級政治。例如數學課講授一元一次方程時,苦大仇深的老貧農、兼職教師李福盛控訴了舊社會地主階級的剝削罪狀,然後數學教師指導學生算了一筆血淚賬,學生不但學會了數學知識,而且提高了階級覺悟。

工農教師登上講台,促進了知識分子的改造。過去教師在領導學生勞動時,常是動嘴不動手。工農教師言傳身教,促進了原有教師的思想改造。現在教師參加集體生產勞動時,髒活重活搶着干,事事跑在學生前,得到了廣大貧下中農的好評。

工農兵教師登上講台,推動了教學改革。他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如課堂教學,以弄清楚一個觀點,解決一個問題,達到一定效果為原則,該長即長,該短即短,不受時間限制。

四、教學內容由貧下中農確定。

根據貧下中農的意見,學校把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同時考慮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目前設置了農業機電、農業常識、數學、語文、軍體等七門課。

由於社會主義事業的飛速發展,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都必須考慮儘可能適應形勢的需要。學校既要有固定的課程、課本,以保證學習的有計劃進行,又不能死守原來的安排,使學習落後於形勢的發展。例如,全縣掀起農業學大寨的群眾運動後,我們立即開設了農業學大寨課。九屆二中全會後,又開設了學習毛主席哲學思想課,教育大家弄清什麼是唯物論,什麼是唯心論,用毛主席的哲學思想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這樣做,效果是比較好的。

五年來,南呈「五·七」農中在三大革命運動中培養出一百多名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他們成為全大隊鞏固無產階級專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支重要力量。貧下中農讚揚農中畢業生說,他們思想好,認真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積極為人民服務;勞動態度好,幹活不怕苦不怕累;技術比較全面,人人都是多面手,既會科學種田,又會使用和維修一般農業機器。

我們「五·七」農中就這樣根據三大革命運動的需要辦學,在三大革命運動中成長,為三大革命運動培養出一代新人,受到廣大貧下中農的歡迎。我們決心更高地舉起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沿着《五·七指示》指引的航向,不斷革命,繼續前進。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