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在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下,多快好省地發展新品種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在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下,多快好省地發展新品種

——上海異型鋼管廠的調查報告
國家計委調查組
1971年7月2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編者的話

進行社會主義建設要有一個正確的路線。路線對了,把群眾的革命積極性調動起來,沒有設備可以製造出設備,沒有人材可以培養出人材,不會生產的產品可以很快學會生產,土的可以變洋,落後可以變成先進。路線錯了,設備再好,專家再多,廠子再大,資金再多,也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上海異型鋼管廠的發展史,證明了一條千真萬確的真理:要辦好一個工廠,最根本的是靠毛澤東思想,靠毛主席的革命路線。這個廠子雖小,但是工人和幹部的路線鬥爭覺悟比較高,風格比較高,有些大廠辦不到的事情,他們能辦到;有些別人不敢承擔的任務,他們敢於承擔。凡是到這個廠參觀過的,無不稱讚。看了這篇調查報告,使人高興,精神為之振奮。


上海市龍華路日暉港,一片低矮狹小的廠房裡,從白天到黑夜,爐火通紅,軋機轟鳴。每天有來自祖國各地區的工作人員到這裡提取訂貨,經常有來自世界五大洲的朋友到這裡參觀訪問。這個以自己的朝氣蓬勃的革命精神和不平常的生產成就吸引着人們注意的工廠,就是上海異型鋼管廠。

在這個工廠的接待室里,陳列着兩千一百多種產品樣品。這裡,有直徑大小不一,管壁厚薄不同,各種形狀的鋼管、鋼材。這個廠打破了管材與棒材、異型材與線材、有色金屬與黑色金屬的行業界限,生產了各種黑色和有色的無縫圓管、異型管以及高級合金鋼材。

發展新品種,對於提高我國工業技術水平和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異型金屬材料,是一種新的工藝產品,它通過軋制和擠壓的方法,將棒材或管材製成一定的幾何形狀,來代替切削加工,可以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材料利用率和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這個廠從生產無縫鋼管和異型鋼管以來,平均每年增加一百七十五個新品種,每月增加十五個新品種,對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這個廠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不是因為國家給了大量的投資,派了大批工程技術人員,給他們安裝了很多現代化的技術裝備呢?不是。這個廠建廠十七年了,全廠現有固定資產總值只有二百多萬元,而他們每年上交給國家的利潤卻超過了這個數字。他們取得這些成就,靠的是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靠的是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

走自己工業發展的道路,還是跟在別人屁股後面爬行?[編輯]

上海異型鋼管廠是在一九五三年由一個五金店轉業的。職工來自裁縫、理髮、三輪車等各個行業,廠房簡陋,設備陳舊。怎樣生產新產品呢?一開始,就面臨着一個執行什麼路線、走什麼道路的問題。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我國人民應該有一個遠大的規劃,要在幾十年內,努力改變我國在經濟上和科學文化上的落後狀況,迅速達到世界上的先進水平。為了實現這一遠大目標,毛主席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制定了一條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路線和一整套方針、政策,號召我們:「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業發展道路。」劉少奇一類叛徒、特務、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對抗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操着一副洋奴的腔調說:「我們能跟在外國人後面爬,也算不差了。」走自己工業發展的道路,還是跟在洋人後面爬行?兩條路線的鬥爭在這個新建立的小工廠里反映出來,隨着一九五八年大躍進形勢的出現,鬥爭更加激烈了。絕大多數工人和幹部是緊跟毛主席的,主張:為了適應蓬勃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對新型材料越來越多的要求,要生產無縫鋼管。這個意見得到柯慶施同志的大力支持。少數人則反對搞新產品,說:「無縫鋼管只有大工廠才能搞,弄堂小廠搞不了。」他們主張把造船廠、自來水廠、發電廠拆下來的舊管子,由大拉小,由厚拉薄,搞點工藝加工就行了。這種意見得到上海市黨內一小撮走資派的支持。這個廠的廣大工人,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指引下,衝破了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重重障礙,終於在一九五八年用自製設備生產出我國第一根小口徑無縫鋼管。

第一個回合勝利了,但是更嚴重的鬥爭還在後面。一九六○年,蘇修叛徒集團背信棄義,單方面撕毀了經濟合作協定,停止供應我國暫時還不能生產的異型鋼管,妄圖用經濟封鎖來使我國人民屈服。在這新的鬥爭形勢面前,毛主席的教導又在工人們的耳旁響起:「多少一點困難怕什麼。封鎖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中國人死都不怕,還怕困難麼?」毛主席堅定而有力的聲音,百倍地增加了廣大工人的信心和勇氣,他們決心生產「爭氣管」,打破帝、修、反的封鎖。劉少奇一夥又站出來搗亂了。他們不許工廠搞試驗,說什麼「不要打腫臉充胖子,能生產無縫鋼管就不錯了,還要生產異型鋼管,真是異想天開!」工人們回答說:「什麼天開不天開,我們不能坐在這裡等待敵人卡我們的脖子,一定要把異型鋼管生產出來。」他們利用業餘時間造設備,利用廢料搞試驗,突破了一道道難關,終於又生產出國家急需的大批異型鋼管。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偉大勝利,摧毀了以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為首的資產階級司令部,批判了他們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毛主席的革命路線為廣大群眾進一步所掌握,產品品種和產量都得到了很大發展。在一派大好形勢下,一些人滋長了驕傲自滿情緒,當國家提出要工廠打破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界限、管材和棒材界限,生產合金鋼材的時候,有的人表示不願意承擔這項任務。他們說:「這樣干風險太大,搞不好,連過去的榮譽也要丟掉。」階級敵人也趁機煽風點火,說什麼:「輕諾者,必寡信」,鼓動拒絕國家計劃。黨支部和革委會及時地研究了階級鬥爭的新動向,以兩條路線鬥爭為綱,深入開展革命大批判,進一步提高了廣大工人和幹部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自覺性,打退了妖風。工人們說:「要不要打破那種單一的行業分工,為國家生產更多的新品種,這是堅持不堅持走毛主席指引的工業發展道路的問題。只有更多地發展新品種,才能為國家建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作出更大的貢獻。」他們以無產階級的豪邁的英雄氣概,敢於和階級敵人斗,敢於和困難斗,推動生產一浪高過一浪地向前發展。

依靠群眾,自力更生;還是依靠「專家」,當伸手派?[編輯]

發展新品種,靠誰來搞?這是兩條路線鬥爭的又一個重要問題。這裡,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發展新品種,特別是發展具有世界先進水平、技術複雜的新品種,要靠「專家」,要有專用機器和工藝裝備,要有近代化的新產品試驗室。另一種意見則認為:要多快好省地發展新品種,不能依靠專家,當伸手派;只能依靠群眾,自力更生。實踐證明:依靠群眾的路線是唯一正確的路線。

這個工廠建廠十七年,至今沒有工程師,甚至連一名脫離生產的技術員都沒有。這個廠在機構設置上,沒有設計科,也沒有新產品試驗室,搞新產品和搞生產是一套人馬。沒有大工廠那一套固定的試製程序和審批手續。他們一接受新產品試製任務,就拿到車間,幹部、工人和工人出身的、不脫產的技術員「三結合」,利用生產間歇和業餘時間搞試驗。他們遵照毛主席關於「從戰爭學習戰爭」、「一切真知都是從直接經驗發源的」的教導,邊試驗,邊摸索,一種辦法不成,再換一種辦法,直到試驗成功為止。

這個廠的老工人,原來也並不是幹這一行的。籌建這個工廠的最早的二十六名工人,是由商業及其他部門轉業來的。他們來工廠以前,對於生產異型鋼管的技術都不熟悉,以後進廠的工人,也沒有受過專門訓練。但是,他們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掌握了生產技術,許多人由於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讀書,刻苦鑽研,成了精通本行技術的能手。就拿異型鋼管來說,別處搞不了的,他們群策群力搞出來了,許多產品質量,達到或超過了國內外先進水平。以波紋管為例,目前一些國家,還在用焊接法生產,產品耐壓性能差;這個廠用的是冷拔法,耐壓強度超過他們一倍。

這個廠發展新產品所用的專用機器和工藝裝備,絕大部分是工人自己動手,自力更生解決的。一九五三年工廠籌建時,廠房是工人們自己搭的茅草棚,拉管機是用一台破機床改裝的。一九五八年,生產無縫鋼管時,全套設備也是自己製造的,並且用集體智慧創造了先進的水內冷鑽頭。一九六○年以後,生產異型鋼管時,需用的專用設備增多了,但是設備的自給能力也大大提高了。他們自製的一千五百噸擠壓機,在結構性能上,比進口的同類設備先進。工人們自己創造的波紋管成型機,精度和效率都很高。

新產品試製是需要一些花費的,這個廠從不伸手向國家或向用戶要試製費。工廠自製設備所用的材料,絕大部分是從兄弟工廠廢料堆里挑來或從廢品公司里買來的。一次,一個單位要求這個工廠生產一種新型號的鋼管,答應給二十萬元到三十萬元的試製費。有個幹部聽了很高興,說:「送上嘴的肥肉總要吃羅。」他想用這些錢將廠房加高一點,再添置些新機器,闊氣一下。黨支部發現苗頭不對,馬上組織大家討論:這筆錢該要不該要?討論結果,一致認為:「鈔票是國家的,應該派更大的用場,我們不能利用搞新產品撈外快。」他們批判了錯誤思想,謝絕了訂貨單位的支援,自己花了四千九百元的試製費,按期交了貨。這個廠依靠群眾自力更生地發展新產品的事實,是對劉少奇一類政治騙子推行「專家路線」的有力批判。

革命幹勁和科學態度相結合,還是只冷不熱,或只熱不冷,盲目瞎干?

這個廠的職工胸懷「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的雄心壯志,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幹勁,這是他們不斷取得勝利的一條重要原因。與此同時,他們又特別強調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特別注重調查研究和反覆試驗。這個廠的工人和幹部牢記毛主席關於「在戰略上我們要藐視一切敵人,在戰術上我們要重視一切敵人」的偉大教導,對每項任務都採取了認真對待的嚴肅態度。 一九六六年,某單位急需兩種特殊的葉片管和螺旋葉片管,國內從來沒有生產過。質量要求是:把兩種管子套起來,中間通過不同的氣體,不能稍有接觸,否則就會引起爆炸。對這樣一種技術複雜的新產品,首先是敢不敢接的問題,如果不敢接,更談不上試製成功了。用戶派來一位工程師樣子的人,先到車間轉了一圈,看到的機器都是老掉牙的土設備,一問,連個脫產技術員都沒有。聽到這裡,他拔腿就走,一去不回。工廠決心接受這項任務,派人去找他。他說:「你們的設備條件太差,生產這種產品恐怕有困難。」去的人回答說:「為了反帝、反修,我們就是用手摳,也要把這兩種管子摳出來。」當然這也是一句表示決心的話,但用戶因此就不好再推辭。工廠認真地研究了試製這類產品的關鍵性問題,設計了多種方案,連續搞了三十多次試驗,首先試製成功了質量完全合格的葉片管。接着又搞了一百多次試驗,螺旋葉片管也試製成功了。經過組裝鑑定,質量完全合乎標準。

一九六九年,科研部門要求這個工廠生產一種高級稀有金屬合金材料的無縫鋼管。這種金屬的氧化性很強,外國生產這種東西,都是用氫、氬、氮氣保護加溫,否則金屬會隨空氣跑掉。這樣的條件,這個廠是沒有的。難道真的沒有辦法生產麼?工人們遵照毛主席關於「一切經過試驗」的教導,認真地研究了防護加溫的措施,最後採取了一種玻璃浴爐,加溫時使材料與空氣隔絕,終於試製成功了這種新產品。這個廠的工人,就是這樣把革命幹勁和科學態度結合起來,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還是追名求利?

發展新產品為了什麼?是為了本廠、本人出名得利,還是為了支援國家建設和世界革命?這不僅是關係到新產品發展的快慢,而且是關係到企業的經營方向和把工人群眾引上什麼道路的大問題。黨支部緊緊抓住思想教育這一中心環節,教育全廠工人和幹部牢記毛主席關於「為全中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務」的偉大教導,不為名,不為利,從全局出發,想國家所想,急國家所急,一心為訂貨單位服務。

一九六七年,一個單位要求這個廠承做一種極小型的不鏽鋼波紋管。這種管子,直徑只有三點五毫米,壁厚只有零點零八毫米,一共只要一百根,總重不到四兩。並且試製期比較長,花費也比較大。如果從資產階級觀點來看,接受這項任務是既無名,又無利。當時有人說:「這種產品費力不討好,接受它不划算。」革委會組織大家學習「老三篇」,討論這項任務該接受不該接受?最後大家統一了認識:划算不划算,不能只從本廠看,也不能只算經濟賬。過去這種管子靠進口,帝、修、反隨時都可以卡我們。我們把它製造出來,就是打擊了帝、修、反,支援了社會主義建設,這是最大的划算。大家欣然地把這項任務接受下來,並且提前完成了任務。

這個廠建立了這樣一條制度:除經全廠工人討論,確認無法生產的產品外,任何個人都沒有權力拒絕國家計劃和訂貨單位提出的要求。在歷年訂貨的時候,他們總是把別人不願意接受的任務承擔下來。那麼這個工廠是不是不講究經濟核算呢?不是。他們是注意搞好廠里的經濟核算的。但是,在這個問題上,他們也堅持從全局的利益出發。工廠負責這項工作的同志說:「利潤多少,看怎麼計算?有時在我們廠看來是減法的,在用戶就必然是加法,在國家就會是乘法。」一次,這個廠接受了一項生產螺旋葉片鋁管的任務,已經試製出了成品,並花了一千二百多元製造了專用設備,馬上就要投入成批生產。這時發現由於用材質軟,遠途運輸會造成產品質量下降。於是,他們就把全部設備和技術資料轉讓給用戶的鄰近工廠,實行就地生產。工人們說:「我們這樣做,從本身來看是不划算的,但從國家來看,卻是大大的划算。」

為了在機械工業大力推廣少切削、無切削工藝,他們還經常採取服務上門的辦法,為用戶提供新型材料,凡是看到能用異型鋼材代替普通鋼材加工的,就主動地代為軋制。上海工具廠原來製作絞刀、滾刀等刃具是用圓鋼,切削餘量大,材料利用率低。他們就主動地軋成異型材,並把模具、圖紙全部送給工具廠,讓他們在本廠生產,使工具廠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材料利用率,降低了產品成本。這個廠採取這種主動服務的辦法,不僅更好地滿足了用戶需要,同時也更快地促進本廠的新產品的發展和技術水平的提高。

積極開展社會主義協作,還是關起門來孤軍奮戰?[編輯]

社會主義制度為開展廠與廠之間的協作創造了無比優越的條件,但是,只有以無產階級集體主義思想作指導,才能充分地利用它。有本位主義思想的人,是不能很好地開展社會主義協作的。他們孤軍奮戰,搞來搞去,一事無成。這個廠經常在工人和幹部中進行無產階級集體主義的思想教育,不斷批判各種本位主義思想,社會主義協作越搞越好。他們主動地支援兄弟工廠,也得到了兄弟工廠的大力支持。

一九七○年初,這個廠聽說七○二九廠接受了一項試製扇形管任務。這種管子的技術要求很高,模具一直搞不出來。他們就主動將模子開好、試好,送到七○二九廠。而七○二九廠對他們的支援也是不勝枚舉的。他們就是採取這種辦法,充分利用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一個工廠辦不到的事情,幾個工廠協作就辦成了。

發展新品種必然要遇到許多科學技術和工藝設備等方面的問題,有些問題只靠一個單位是難以解決的,他們就採用和科研、使用部門「三結合」的方法,主動搞好協作,解決技術上的難題。一九六九年,在一次全市協作的科研項目中,這個廠承擔了螺旋葉片管的繁重任務。工人們為了提前完成任務,表達對毛主席的忠心,連續奮戰八晝夜,製成了樣品,造出了專用設備。就在這個時候,設計單位提出要修改設計,有些人表現了不耐煩,質問協作單位:為什麼早不改?黨支部組織大家學習「老三篇」,討論怎樣才能搞好協作?討論結果,大家認為:搞好社會主義協作,要有助人為樂,先人後己,見困難就上,見榮譽就讓,把方便讓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己的共產主義風格。於是又都毫無怨言地從頭做起,接連幹了幾晝夜,還是提前完成了任務。工人們深有感觸地說:「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各工廠、各部門之間,都是相互幫助的兄弟關係。只有從全局出發,搞好社會主義協作,才能實現共同的革命目標。」

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指引下,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在一日千里地向前發展。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對新產品、新型材料提出了日益增多的要求;而新產品、新型材料的推廣使用,又促進了各部門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上海異型鋼管廠的全體工人和幹部,決心在黨的「九大」路線指引下,遵照毛主席關於「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的偉大教導,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總結過去的工作,批修整風,在第四個五年計劃期間作出新的貢獻!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