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大寨就是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學大寨就是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
河北省革命委員會寫作小組
1971年1月17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偉大領袖毛主席關於「農業學大寨」的光輝指示,照亮了我國社會主義農業發展的道路。在學大寨的運動中,廣大農村正經歷着一場深刻的政治思想革命和改天換地的偉大鬥爭。

河北省的實踐表明:在學不學大寨、學什麼和怎樣學的問題上,存在着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的鬥爭。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前,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及其代理人為了復辟資本主義,極力推行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嚴重干擾農業學大寨的群眾運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粉碎了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農業學大寨的群眾運動蓬蓬勃勃開展起來。人的精神面貌的變化,帶來了生產的飛躍發展。一九六七年全省實現了糧食自給。一九七○年,有石家莊、唐山兩個地區、五十多個縣(市)糧食畝產過《綱要》,進一步達到糧食自給有餘。現在,學大寨的群眾運動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農業學大寨的好消息不斷傳來,形勢十分喜人。

但是,運動的發展是不平衡的。有些地方的領導趕不上運動的發展,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的同志對學大寨的意義認識不清,自覺不自覺地把大寨只看作是個生產典型,不是一個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典型。他們強調自己的特殊性,無視大寨經驗的普遍性,因而把學大寨看作是一般的生產任務,低估它的偉大而深遠的意義。這是有些地方學大寨沒有學好的思想障礙。必須迅速排除這種障礙,學大寨運動才能深入發展。

大寨是毛主席提倡的一面紅旗,是發展社會主義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光輝榜樣。大寨的方向,是我國億萬農民的方向。學大寨,就是要學習大寨一貫堅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毛澤東思想領先的原則,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愛國家、愛集體的共產主義風格。一個「原則」,一個「精神」,一個「風格」,生動地體現了毛主席關於我國農村建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學大寨,就是貫徹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廣大農村都認真學大寨,億萬人民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大是大非辨得清,大風大浪頂得住,就能戰勝一切,創造一切,進一步鞏固農村社會主義陣地,加快農業生產的前進步伐,促進整個國民經濟更快地發展。廣大農村從思想建設和物質建設兩方面發生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就會更有效地落實毛主席關於「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戰略方針。因此,學不學大寨,是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大問題,關係到無產階級專政的鞏固,關係到我們國家變不變顏色。怎麼能把大寨只看成是生產典型,把學大寨只當成是一般的生產任務呢?

有的同志把大寨只看作是生產典型,不從根本上理解學大寨就是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意義,因而產生了形形色色的「特殊論」。

在有些地方,常常聽到這樣一些說法:什麼「我們這裡山高、地寒、日照短,學大寨有困難」呀;「低洼鹽鹼,沒有好水土,改變面貌得慢慢來」呀;「土地多,勞力少,穩產高產難辦到」呀,等等。說法不同,實質一樣,可以統稱之為「條件特殊論」。這種論調以自然條件和生產條件的特殊性,否認大寨經驗的普遍性。

誠然,各地條件是不相同的。不只山區、平原、丘陵地區的條件不同,就是同為平原,同為低洼鹽鹼地區,條件也有差異。但是,這絕不能成為不認真學大寨的藉口。在學大寨這個問題上,應強調共性,不應強調個性。共性就是都要用毛澤東思想教育人,都要發展社會主義農業,鞏固農村社會主義陣地,都有個舉什麼旗、走什麼路、執行什麼路線的問題。正是在這個根本問題上,大寨提供了極為寶貴的經驗。這對任何地方都是適用的。如果看不到大寨經驗的普遍性,只強調當地自然條件和生產條件特殊,而不去認真學大寨,那就會在方向、道路上犯錯誤。

事在人為,自然條件和生產條件帶來的困難,經過人的努力是可以轉化的。大寨也是在困難條件下轉化過來的。學大寨就要促使不好的條件向好的方面轉化。「條件特殊論」者,被機械唯物論「箍」住了頭腦,擺錯了政治和生產的位置,顛倒了人和物的關係。事實是,堅定地學大寨,用毛澤東思想武裝人,正確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就能夠實現革命的轉化。河北省北部長城以外的興隆、青龍、灤平、寬城、承德等縣和承德市,山高土薄,氣候寒冷,同南部平原地區比起來,自然條件和生產條件差得多,然而經過認真學大寨,狠抓根本,一九七○年都上了《綱要》。而南部自然條件和生產條件較好的有些縣,卻還沒有上《綱要》,這不是對「條件特殊論」的有力批駁嗎?中部黑龍港地區低洼鹽鹼的縣,有的變化較慢,有的變化很大,這不也是對「條件特殊論」的有力批駁嗎?

持「條件特殊論」的人,缺乏學大寨的高度自覺,沒有掌握大寨的一個「原則」、一個「精神」和一個「風格」,把客觀困難看得很大,把人民群眾堅決走社會主義道路、決心改變落後面貌的積極性看得很小,對本來可以較快地辦到的事,也看成是不可能、做不到的。他們不相信群眾,也不相信自己,抱殘守缺,無所作為。經驗告訴我們,領導好學大寨運動,就要克服懶漢懦夫思想,緊緊抓住大寨最根本的經驗,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充分發揮群眾的積極性。只要這樣做,就能夠克服自然條件和生產條件的困難,掀起隊隊學大寨、縣縣學昔陽的高潮。

還有一種錯誤論調,說什麼「學大寨只是學產量,產量上去了就算學好了。」「說一千,道一萬,到頭還得秤桿上見」。他們認為,「本地的產量已經跑到前頭了,別人有趕頭,自己沒學頭。」這是一種「高產特殊論」,它的實質,同樣是把大寨只看成生產典型,忽視學大寨的深遠意義。

偉大領袖毛主席親自主持制定的《全國農業發展綱要》,指明了我國農業生產發展的方向,描繪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藍圖。《綱要》規定的指標,是要經過學大寨儘快實現的。因此,學大寨運動中,必須努力提高農業的生產水平。但是,學大寨的目的,不只是提高產量。更重要的,是用毛澤東思想教育農民,進一步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復辟,建設社會主義。如果忘記這一根本目的,把產量標準當作第一位的甚至是唯一的標準,那就必定會走到資本主義邪路上去。

政治是統帥,是靈魂,「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用革命統帥生產,才能保證糧食的穩產高產。如果不突出政治,「只求產量,不管方向」,「光抓生產,不問路線」,產量增加是有限的,即便產量一時上去了,那也是沙灘上的樓閣,既不牢固,也不能持久。撫寧縣白家堡子大隊,一九六三年前壞人當權,糧食畝產不到二百斤。經過「四清」,貧下中農掌了權,積極學大寨,二年畝產翻了將近一番。後來,走資派又篡奪了領導權,破壞學大寨,沒多時,先進隊變成「老大難」。在文化大革命中,大抓階級鬥爭,突出無產階級政治,走大寨道路,一九六九年糧食畝產上《綱要》,一九七○年又跨「黃河」。事實說明,不抓階級鬥爭,不把領導權真正掌握在忠於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人手裡,不解決方向、道路的問題,一句話,不搞好革命,發展農業生產就會落空。

思想革命化沒有止境,農業生產的發展不會到頂。生產好了,產量高了,還要繼續革命,為革命不斷作出新貢獻。「在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範圍內,人類總是不斷發展的,自然界也總是不斷發展的,永遠不會停止在一個水平上。」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人,創造力是無限的。只要我們用毛主席的光輝哲學思想作指導,不斷實踐,不斷總結經驗,就能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奪取高產再高產。涿鹿縣城鎮公社,地處塞外,無霜期只有一百多天。由于堅持學大寨,連年增產,一九六九年糧食畝產達到七百一十八斤。超過了《綱要》規定的指標,還要不要繼續學大寨?廣大貧下中農說:「為保證無產階級江山牢,為社會主義革命多作貢獻,要學得好了又好,要產量高了再高。」有的人卻認為:「學得差不多了」。階級敵人趁機煽動:「要想來錢快,莊戶加買賣。」公社黨委分析了這些思想,看到只要政治思想工作稍微一放鬆,就會走到邪路上去,只有象大寨那樣堅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毛澤東思想領先的原則,才能沿着正確的方向繼續前進。於是,開展了革命大批判,打擊了敵人的破壞活動,在幹部和群眾中展開了「為什麼種田?」的大討論,提高了兩條路線鬥爭覺悟,堅持學大寨,全公社一九七○年畝產躍過千斤。

還有一種說法:「學大寨影響其他任務的完成」。甚至認為「學大寨衝擊斗、批、改」。這些說法,同樣反映了對大寨經驗的普遍性還不理解,認為學大寨只是大抓生產,因而把學大寨和斗、批、改以及「一打三反」、整黨建黨等任務對立起來。

學大寨和認真搞好農村斗、批、改,決不是對立的,而是一致的。昔陽縣變成一個大寨式的縣,為我們開展學大寨的群眾運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只有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在政治思想工作上下硬功夫,緊緊抓住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這個綱,深入開展革命大批判,抓緊「一打三反」運動,認真搞好鬥、批、改,建立起一個革命化的領導班子,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才能得到貫徹執行,學大寨的群眾運動才能扎紮實實地展開,許多原來認為辦不到的事情才能辦起來。因此,搞好鬥、批、改,是學大寨群眾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學好大寨,就要認真搞好鬥、批、改。單純抓生產,不在政治思想工作上扎紮實實下硬功夫,是學不好大寨的。反之,把斗、批、改同學大寨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斗、批、改也是搞不好的。應當看到,不同的社、隊,斗、批、改的進度不同,但都要與學大寨緊密結合,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促進領導班子的革命化,抓好階級鬥爭,批判資本主義傾向,搞好增產規劃和措施,才能把本隊、本社變為大寨式單位。在學大寨的群眾運動中,我們要正確處理革命和生產的關係。一定要批判不問政治的傾向。堅持用革命統帥生產,用革命帶動生產,把各項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全面執行「抓革命,促生產」的方針,胸懷革命全局,做好本職工作,奪取革命和生產的雙勝利。

學大寨運動的蓬勃發展,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不可阻擋的偉大革命潮流,它對各級領導幹部都將是嚴格的檢驗。每一個革命領導幹部都要站得高些,看得遠些,充分認清形勢,大破無所作為的庸人哲學,大破懶漢懦夫思想,積極地領導這個運動。

在學大寨運動中,把大寨看作生產典型還是看作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典型,是兩條路線鬥爭在農村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上的反映。毛主席教導我們:「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在路線問題上沒有調和的餘地。」在農業學大寨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深入持久地開展革命大批判,肅清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餘毒,排除來自右的和「左」的方面的干擾,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勝利前進。偉大領袖毛主席關於「農業學大寨」的光輝指示,照亮了我國社會主義農業發展的道路。在學大寨的運動中,廣大農村正經歷着一場深刻的政治思想革命和改天換地的偉大鬥爭。

河北省的實踐表明:在學不學大寨、學什麼和怎樣學的問題上,存在着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的鬥爭。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前,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及其代理人為了復辟資本主義,極力推行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嚴重干擾農業學大寨的群眾運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粉碎了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農業學大寨的群眾運動蓬蓬勃勃開展起來。人的精神面貌的變化,帶來了生產的飛躍發展。一九六七年全省實現了糧食自給。一九七○年,有石家莊、唐山兩個地區、五十多個縣(市)糧食畝產過《綱要》,進一步達到糧食自給有餘。現在,學大寨的群眾運動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農業學大寨的好消息不斷傳來,形勢十分喜人。

但是,運動的發展是不平衡的。有些地方的領導趕不上運動的發展,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的同志對學大寨的意義認識不清,自覺不自覺地把大寨只看作是個生產典型,不是一個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典型。他們強調自己的特殊性,無視大寨經驗的普遍性,因而把學大寨看作是一般的生產任務,低估它的偉大而深遠的意義。這是有些地方學大寨沒有學好的思想障礙。必須迅速排除這種障礙,學大寨運動才能深入發展。

大寨是毛主席提倡的一面紅旗,是發展社會主義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光輝榜樣。大寨的方向,是我國億萬農民的方向。學大寨,就是要學習大寨一貫堅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毛澤東思想領先的原則,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愛國家、愛集體的共產主義風格。一個「原則」,一個「精神」,一個「風格」,生動地體現了毛主席關於我國農村建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學大寨,就是貫徹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廣大農村都認真學大寨,億萬人民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大是大非辨得清,大風大浪頂得住,就能戰勝一切,創造一切,進一步鞏固農村社會主義陣地,加快農業生產的前進步伐,促進整個國民經濟更快地發展。廣大農村從思想建設和物質建設兩方面發生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就會更有效地落實毛主席關於「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戰略方針。因此,學不學大寨,是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大問題,關係到無產階級專政的鞏固,關係到我們國家變不變顏色。怎麼能把大寨只看成是生產典型,把學大寨只當成是一般的生產任務呢? 有的同志把大寨只看作是生產典型,不從根本上理解學大寨就是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意義,因而產生了形形色色的「特殊論」。

在有些地方,常常聽到這樣一些說法:什麼「我們這裡山高、地寒、日照短,學大寨有困難」呀;「低洼鹽鹼,沒有好水土,改變面貌得慢慢來」呀;「土地多,勞力少,穩產高產難辦到」呀,等等。說法不同,實質一樣,可以統稱之為「條件特殊論」。這種論調以自然條件和生產條件的特殊性,否認大寨經驗的普遍性。

誠然,各地條件是不相同的。不只山區、平原、丘陵地區的條件不同,就是同為平原,同為低洼鹽鹼地區,條件也有差異。但是,這絕不能成為不認真學大寨的藉口。在學大寨這個問題上,應強調共性,不應強調個性。共性就是都要用毛澤東思想教育人,都要發展社會主義農業,鞏固農村社會主義陣地,都有個舉什麼旗、走什麼路、執行什麼路線的問題。正是在這個根本問題上,大寨提供了極為寶貴的經驗。這對任何地方都是適用的。如果看不到大寨經驗的普遍性,只強調當地自然條件和生產條件特殊,而不去認真學大寨,那就會在方向、道路上犯錯誤。

事在人為,自然條件和生產條件帶來的困難,經過人的努力是可以轉化的。大寨也是在困難條件下轉化過來的。學大寨就要促使不好的條件向好的方面轉化。「條件特殊論」者,被機械唯物論「箍」住了頭腦,擺錯了政治和生產的位置,顛倒了人和物的關係。事實是,堅定地學大寨,用毛澤東思想武裝人,正確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就能夠實現革命的轉化。河北省北部長城以外的興隆、青龍、灤平、寬城、承德等縣和承德市,山高土薄,氣候寒冷,同南部平原地區比起來,自然條件和生產條件差得多,然而經過認真學大寨,狠抓根本,一九七○年都上了《綱要》。而南部自然條件和生產條件較好的有些縣,卻還沒有上《綱要》,這不是對「條件特殊論」的有力批駁嗎?中部黑龍港地區低洼鹽鹼的縣,有的變化較慢,有的變化很大,這不也是對「條件特殊論」的有力批駁嗎?

持「條件特殊論」的人,缺乏學大寨的高度自覺,沒有掌握大寨的一個「原則」、一個「精神」和一個「風格」,把客觀困難看得很大,把人民群眾堅決走社會主義道路、決心改變落後面貌的積極性看得很小,對本來可以較快地辦到的事,也看成是不可能、做不到的。他們不相信群眾,也不相信自己,抱殘守缺,無所作為。經驗告訴我們,領導好學大寨運動,就要克服懶漢懦夫思想,緊緊抓住大寨最根本的經驗,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充分發揮群眾的積極性。只要這樣做,就能夠克服自然條件和生產條件的困難,掀起隊隊學大寨、縣縣學昔陽的高潮。

還有一種錯誤論調,說什麼「學大寨只是學產量,產量上去了就算學好了。」「說一千,道一萬,到頭還得秤桿上見」。他們認為,「本地的產量已經跑到前頭了,別人有趕頭,自己沒學頭。」這是一種「高產特殊論」,它的實質,同樣是把大寨只看成生產典型,忽視學大寨的深遠意義。

偉大領袖毛主席親自主持制定的《全國農業發展綱要》,指明了我國農業生產發展的方向,描繪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藍圖。《綱要》規定的指標,是要經過學大寨儘快實現的。因此,學大寨運動中,必須努力提高農業的生產水平。但是,學大寨的目的,不只是提高產量。更重要的,是用毛澤東思想教育農民,進一步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復辟,建設社會主義。如果忘記這一根本目的,把產量標準當作第一位的甚至是唯一的標準,那就必定會走到資本主義邪路上去。 政治是統帥,是靈魂,「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用革命統帥生產,才能保證糧食的穩產高產。如果不突出政治,「只求產量,不管方向」,「光抓生產,不問路線」,產量增加是有限的,即便產量一時上去了,那也是沙灘上的樓閣,既不牢固,也不能持久。撫寧縣白家堡子大隊,一九六三年前壞人當權,糧食畝產不到二百斤。經過「四清」,貧下中農掌了權,積極學大寨,二年畝產翻了將近一番。後來,走資派又篡奪了領導權,破壞學大寨,沒多時,先進隊變成「老大難」。在文化大革命中,大抓階級鬥爭,突出無產階級政治,走大寨道路,一九六九年糧食畝產上《綱要》,一九七○年又跨「黃河」。事實說明,不抓階級鬥爭,不把領導權真正掌握在忠於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人手裡,不解決方向、道路的問題,一句話,不搞好革命,發展農業生產就會落空。

思想革命化沒有止境,農業生產的發展不會到頂。生產好了,產量高了,還要繼續革命,為革命不斷作出新貢獻。「在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範圍內,人類總是不斷發展的,自然界也總是不斷發展的,永遠不會停止在一個水平上。」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人,創造力是無限的。只要我們用毛主席的光輝哲學思想作指導,不斷實踐,不斷總結經驗,就能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奪取高產再高產。涿鹿縣城鎮公社,地處塞外,無霜期只有一百多天。由于堅持學大寨,連年增產,一九六九年糧食畝產達到七百一十八斤。超過了《綱要》規定的指標,還要不要繼續學大寨?廣大貧下中農說:「為保證無產階級江山牢,為社會主義革命多作貢獻,要學得好了又好,要產量高了再高。」有的人卻認為:「學得差不多了」。階級敵人趁機煽動:「要想來錢快,莊戶加買賣。」公社黨委分析了這些思想,看到只要政治思想工作稍微一放鬆,就會走到邪路上去,只有象大寨那樣堅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毛澤東思想領先的原則,才能沿着正確的方向繼續前進。於是,開展了革命大批判,打擊了敵人的破壞活動,在幹部和群眾中展開了「為什麼種田?」的大討論,提高了兩條路線鬥爭覺悟,堅持學大寨,全公社一九七○年畝產躍過千斤。

還有一種說法:「學大寨影響其他任務的完成」。甚至認為「學大寨衝擊斗、批、改」。這些說法,同樣反映了對大寨經驗的普遍性還不理解,認為學大寨只是大抓生產,因而把學大寨和斗、批、改以及「一打三反」、整黨建黨等任務對立起來。

學大寨和認真搞好農村斗、批、改,決不是對立的,而是一致的。昔陽縣變成一個大寨式的縣,為我們開展學大寨的群眾運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只有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在政治思想工作上下硬功夫,緊緊抓住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這個綱,深入開展革命大批判,抓緊「一打三反」運動,認真搞好鬥、批、改,建立起一個革命化的領導班子,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才能得到貫徹執行,學大寨的群眾運動才能扎紮實實地展開,許多原來認為辦不到的事情才能辦起來。因此,搞好鬥、批、改,是學大寨群眾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學好大寨,就要認真搞好鬥、批、改。單純抓生產,不在政治思想工作上扎紮實實下硬功夫,是學不好大寨的。反之,把斗、批、改同學大寨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斗、批、改也是搞不好的。應當看到,不同的社、隊,斗、批、改的進度不同,但都要與學大寨緊密結合,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促進領導班子的革命化,抓好階級鬥爭,批判資本主義傾向,搞好增產規劃和措施,才能把本隊、本社變為大寨式單位。在學大寨的群眾運動中,我們要正確處理革命和生產的關係。一定要批判不問政治的傾向。堅持用革命統帥生產,用革命帶動生產,把各項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全面執行「抓革命,促生產」的方針,胸懷革命全局,做好本職工作,奪取革命和生產的雙勝利。

學大寨運動的蓬勃發展,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不可阻擋的偉大革命潮流,它對各級領導幹部都將是嚴格的檢驗。每一個革命領導幹部都要站得高些,看得遠些,充分認清形勢,大破無所作為的庸人哲學,大破懶漢懦夫思想,積極地領導這個運動。

在學大寨運動中,把大寨看作生產典型還是看作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典型,是兩條路線鬥爭在農村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上的反映。毛主席教導我們:「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在路線問題上沒有調和的餘地。」在農業學大寨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深入持久地開展革命大批判,肅清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餘毒,排除來自右的和「左」的方面的干擾,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勝利前進。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