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當好毛澤東思想的宣傳員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當好毛澤東思想的宣傳員
湖南桑植縣電影放映第二隊
1971年5月24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我們隊一成立,上級黨委和革命委員會就勉勵我們要當好毛澤東思想的宣傳員,堅持電影放映工作中兩條路線的鬥爭,把放映隊建設成無限忠於毛主席革命文藝路線的電影放映隊。開始,我們以為全隊三個人都出身貧下中農,熱愛毛主席,還有什麼兩條路線的鬥爭呢?我們學習了毛主席的光輝著作《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學習了黨內兩條路線鬥爭史,開展革命大批判,看到我們電影隊過去在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文藝黑線毒害下,從思想到工作,都存在不少問題。有近半數的大隊,這些年來只去放過一兩次電影,有的甚至一次也沒去過。是徹底改變這種狀況,還是讓它繼續下去?這就是兩條路線的鬥爭。大家越學方向越明,越批眼睛越亮,決心沿着毛主席的革命文藝路線,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但是,把決心變成行動,又充滿着兩種思想的鬥爭。不鬥私,就不能自覺地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有一次,我們來到五里溪公社。這裡儘是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有個廖城大隊,四周都是懸崖絕壁,地勢很險。文化大革命前,廖城的貧下中農聽說電影隊到了公社,就三番五次下山來接,放映隊就是不去。這次,我們首先辦了學習班,毛主席教導我們:「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願意為工農兵服務,就要上;不願上,就是不願為工農兵服務。為了執行毛主席革命文藝路線,再難也要上,再險也要攀。來到廖城腳下抬頭一看,山象刀切一樣直,電影機子難背上去。我們就兩個人招扶,一個人背,在貧下中農的幫助下,終於把沉重的機器,一件一件地都搬上山。廖城的貧下中農親切地問:「我們這個山真難上啊,山上用的牛都是小的時候靠人背上來的。你們是怎麼上來的?」我們高興地說:「是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我們上來的!是『九大』的東風把我們吹上來的!」

有一天,我們路過雞公埡大隊,十幾個貧下中農攔住了我們,要求給他們放一場。我們經過調查了解,根據實際情況,給他們放了一場。這件事使我們越發感到過去的放映點不合理。我們帶着這個問題重學《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遵照毛主席關於「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首先是為工農兵的,為工農兵而創作,為工農兵所利用的」教導,和貧下中農一起討論放映布點問題,經過反覆研究,提出了「合理布點,照顧邊遠,平原地區集中放,高寒山寨分散放」的原則,調整了布點,改為一個大隊一個點。這樣,放映點增加了三分之一,我們的擔子是加重了,但是使以前長期看不到電影的許多貧下中農看到了電影,大家心裡都很高興。 經過重新調整布點,我們以為「為什麼人」的問題解決得差不多了。那知道事情並不那麼簡單。去年一月,我們到西連公社柳樹大隊放映一部新影片,群眾到的特別多,可是中途有些退場的,一了解,原來是山區冬天夜晚特別冷,有的堅持不住就回去了。我們帶着這個問題學習「老三篇」,用「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標準一衡量,認識到為什麼人的問題,解決得還不徹底。這裡山上到處有柴,可以背來烤火。從此以後,冬天放電影前,我們就燒好一堆一堆的火給大家烤,群眾再沒有中途退場的了。我們又聯想到,夏天天熱容易口渴,夏天放映前,就撿柴燒開水,給貧下中農喝。放映後,個別路遠的老貧農回不去,我們就發動群眾想辦法安排住宿,我們也讓出自己的被子,安排他們睡。

這樣做了,為什麼人的問題就徹底解決了嗎?還沒有。我們發現很多社隊還有一些老弱病殘的貧下中農沒有看到電影。去年春天,到袁家界大隊放電影,了解到還有十三位老年人從來沒有看過電影,我們就和隊上幹部、民兵一起去背去接。十多位從來沒有看過電影的老年人碰到了一起,他們在銀幕上看到毛主席的光輝形象,都情不自禁地高呼:「毛主席萬歲!毛主席萬萬歲!」這時,我們才更加理解到毛主席革命文藝路線的無比英明正確,才深刻體會到為工農兵服務的無比幸福。

電影放映工作中,在如何為工農兵服務的問題上,也存在着兩條路線的鬥爭。文化大革命前,文藝黑線對電影放映工作只注意抓「五大指標」(工作日、放映場次、觀眾人次、放映收入、發行收入),不突出無產階級政治。有的放映員也認為「操作機器扭開關,聲光清晰不斷片」,就算完成了任務。在放映工作中,是業務掛帥,還是政治掛帥?是突出技術,還是突出政治?這是兩條路線的鬥爭。我們學習毛主席的《講話》和兩個「決議」,狠批了錯誤路線,堅持在放映工作中突出無產階級政治。

林副主席指出:「我們現在所講的突出政治,就是要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在『用』字上下功夫,改造思想,滅資興無,改進工作,落實到行動,就是要政治帶動業務,帶又紅又專,帶非常無產階級化,非常戰鬥化。」要使每一場革命電影都能充分發揮宣傳毛澤東思想的作用,就要擺正宣傳工作與技術工作的關係。我們堅持把宣傳工作放在首位,用政治統帥技術。在電影放映前我們通過圖片展覽和幻燈宣傳,介紹故事情節、主題思想和主要人物。在放映中增加了解說和唱詞字幕,使觀眾能更好地領會電影的思想內容,更好地發揮了革命電影宣傳毛澤東思想的巨大威力。

為了幫助貧下中農和農村幹部學習毛澤東思想,我們還擔負了發行毛主席著作的工作。有一次,我們到離縣城一百三十多里的邊遠山區長潭坪公社放電影,聽到有很多社員迫切需要《毛澤東選集》,但沒有時間進城去買。這件事使我們認識到,我們宣傳毛澤東思想的工作做得很不夠。林副主席指示:「我們要把傳播毛澤東思想和貫徹毛澤東思想當作自己的畢生事業。」發行毛主席的革命寶書也是我們的崇高職責。以後,每次下去,我們都帶一些毛主席著作,走到那裡就發行到那裡。

偉大領袖毛主席在《講話》中早就指示我們:「只有做群眾的學生才能做群眾的先生。」「在教育工農兵的任務之前,就先有一個學習工農兵的任務。」要宣傳好毛澤東思想,首先必須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自己。願不願意按照毛主席在《講話》中的指示,到三大革命鬥爭中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認真改造世界觀,搞好思想革命化,這是做什麼人,走什麼路,建設什麼樣的電影放映隊的問題。貧下中農曾經對我們說:「電影隊好是好,就是聯繫群眾少。」我們想,三個人每天上午背着機器行軍轉點,下午作放映準備工作,晚上放映,整天忙得團團轉,參加不了生產勞動和階級鬥爭實踐,接觸群眾確實少。我們帶着這個問題學習了毛主席關於「必須長期地無條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農兵群眾中去」的偉大教導,對照自己的思想實際,深深認識到,我們在農村放映,雖然生活在貧下中農身旁,但沒有樹立「全心全意」的思想,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不自覺,身在群眾中,心不在群眾中。這樣長期搞下去,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就會丟,人仍然會變修。從去年四月起,我們每到一個新的放映點,一個人參加集體生產勞動,一個人搞社會調查,一個人作放映前的準備工作,晚上三個人一起放電影,一天一輪。這樣,人人有機會參加生產勞動和階級鬥爭實踐,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走與工農兵相結合的道路更自覺了。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們深深感到:為工農兵服務沒有盡頭,改造世界觀也沒有止境。我們一定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不斷提高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自覺性,在毛主席指引的革命大道上繼續前進,當一輩子的毛澤東思想宣傳員!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