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深入開展革命大批判,奪取工業生產新勝利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深入開展革命大批判,奪取工業生產新勝利
天津市革命委員會大批判寫作小組
1970年4月19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在工業生產的新高潮中,革命大批判還要深入開展嗎? 廣大革命工人、革命幹部和革命技術人員,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深入批判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打擊階級敵人在經濟領域的破壞活動,推動着工業生產不斷向前發展,到處是一派熱氣騰騰的興旺景象。他們深有體會地說:「革命大批判是促進工業生產不斷發展的強大動力。」

但是,有的同志卻認為:「生產、建設中的矛盾很多,還是集中精力解決這些矛盾要緊,搞不搞革命大批判不吃勁。」這種看法是不對的。

為了推動工業生產新高潮的深入發展,企業的領導同志應當深入工業生產第一線,切實加強對工業生產的領導,認真解決工業生產發展中的各種問題。但是,最重要的是要遵照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教導,首先抓住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兩種思想的鬥爭,深入開展革命大批判,才能使我們的生產、建設,沿着毛澤東思想的軌道勝利前進。

深入開展革命大批判,就是用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批判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用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批判形形色色的資產階級思想;用毛主席的無產階級政策,打擊一小撮階級敵人的破壞活動。

毛主席教導我們:「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只有破壞舊的腐朽的東西,才能建設新的健全的東西。」發展社會主義的工業生產,也是這樣。全國解放以後,怎樣發展自己的工業?舉什麼旗,走什麼路,抓什麼綱?是依靠廣大革命群眾,還是依靠少數專家?是自力更生,還是依賴外國?是大中小並舉、多搞中小,還是貪大求洋?是土洋並舉,還是重洋輕土?是勤儉建國,還是鋪張浪費?兩條路線的鬥爭,十分尖銳激烈。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科學地系統地總結了國內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提出了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綱領,指明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道路,規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毛主席明確指出:「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業發展道路」。正是在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指引下,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生產才有了飛躍的發展。但是,劉少奇一夥頑固地要走資本主義道路。他們瘋狂地採取右的和形「左」實右的手法,不斷破壞和干擾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妨礙着我國社會主義工業生產的發展。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廣大的工人、革命幹部和革命技術人員,對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已經進行了系統的批判,但它的餘毒還沒有肅清。決心為人類作出較大貢獻的我國工人階級,難道不應當繼續深入批判劉少奇這條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徹底踢開這塊絆腳石,把前進的步伐邁得更大嗎?

大量的生動的事實說明,我們的工業生產和建設,都是在堅決批判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中前進的。要前進,就得批判;不批判,就不能大踏步前進。有一個無線電元件廠,原來是一個擇羊毛的麻毛社。這個廠的工人,絕大多數是家庭婦女,平均年齡四十多歲。一九六六年接到生產雲母電容器的任務,他們一無文化,二無技術,三無設備。有人說,幹不了。但是,這個廠的革命工人不信那個邪,他們批判了「洋奴哲學」,迎着困難上,沒有設備自己造,不會技術從頭學,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終於把這個產品試製成功了。準備投產時,有個幹部搞了一個貪大求洋的計劃,說沒有八十萬元不能投產。群眾聽說要這麼多錢,非常生氣,狠批了這種錯誤思想。後來,他又搞了一個十六萬元的投資計劃,也被群眾頂了回去。最後,還是群眾自己動手,搞了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只花了兩萬元,就投入生產了。 還有一個研究所,一九五九年成立。當時,只有十幾個人,房屋窄小,沒有設備。但是,他們堅持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方針,窮干,苦幹,完成了一百多個科學研究項目。後來,人員增加了,建築面積擴大了,條件優越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卻丟掉了。迷信洋儀器,追求洋設備,被「洋」字束縛了手腳,一直搞不出成果。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來,他們批判了「洋奴哲學」、專家路線,技術人員走出實驗室與工人相結合,面貌為之一新。一個過去長期攻不破的尖端項目,兩個多月就搞出來了。許多這樣生動的例子,都說明深入開展革命大批判十分必要。

有的人,對開展革命大批判不重視,或者只是口頭上重視而在行動上則不重視。難道他們那裡真的是不需要深入開展革命大批判嗎?完全不是。事實上,他們那裡的工作情況,包括他們自己的精神狀態,都和形勢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很不相適應。比如說,你要他進一步挖掘增產潛力,他就把某些專家定的設計能力和消耗定額捧出來,說什麼這是金科玉律,不能越過雷池一步。你要他出高、尖、精產品,他就搬出某些「外國文獻」,乘機「張大口」,要投資,要設備,說什麼沒有「洋、大、全」設備,就出不了「高、尖、精」產品。你讓他搞基建,他拿出來的方案,攤子大,投資多,時間長。你嫌他是「洋框框」,他卻覺得不洋不象樣!這樣的同志,振振有詞地嘮叨什麼重點工程應該「正規」,應該搞成「樣板」,他們總是覺得自己「有理」。

實際上他們所謂的「正規」,並不是無產階級的「正規」,而是資產階級的「正規」。他們所謂的「樣板」,也不是無產階級的「樣板」,而是資產階級的「樣板」。他們所謂的「有理」,只不過是「爬行有理」、「浪費有理」!搞修正主義有理!在革命群眾看來,完全沒有道理。有一個單位,先後蓋了兩座大小一樣的倉庫,一座講闊氣,講排場,花了四百萬元,華而不實,很不適用。另一座遵照毛主席關於「勤儉建國」的教導,依靠群眾,就地取材,土法上馬,附屬建築因陋就簡,占地少,質量高,工期短,造價低,只花了四十多萬元。試問,是花四百萬元有理,還是花四十多萬元有理呢?有一項工程,第一次拿出來的方案,投資六千五百萬元,經老工人初步審查,就減到二千五百萬元。兩個方案,相差四千萬元,究竟哪一個更合理一些呢?不是一清二楚的嗎?

事實說明,那些不重視革命大批判的地方,恰恰特別需要開展革命大批判。不批判不行,批判一陣子也不行,必須深入持久地開展革命大批判。他們在生產上因循守舊,鋪張浪費;在建設上貪大求洋,貪多求全;在技術上,奉行「洋奴哲學」,「爬行主義」,搞神秘化;在物資計劃和管理上,寬打寬用。凡此種種,都是「劉毒」沒有肅清的表現。對於這樣的同志,難道說不應當通過深入開展革命大批判,在他們的背上擊一猛掌嗎?不批判這種種資產階級思想,進一步肅清「劉毒」,我們的工業生產,能夠開出燦爛之花,結出豐碩之果嗎?

當前,經濟領域的階級鬥爭,有一種值得注意的新動向,就是有的人藉口批判「生產第一」,反對「抓革命,促生產」;藉口批判「利潤掛帥」,反對企業經濟核算;藉口批判「管、卡、壓、罰」,反對合理的規章制度;藉口批判「奴隸主義」,反對遵守無產階級革命紀律。階級敵人製造這種種混亂,是為了破壞和干擾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我們應當拿起革命大批判這個武器,打擊這股妖風,擺正政治和業務、革命和生產、增產和節約的關係,加強企業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建立和健全合理的規章制度,使革命形勢大好更大好,生產發展一浪高一浪。

實踐證明,奪取工業生產的新勝利,關鍵在於切實執行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過去,有的企業生產上不去,出現少慢差費現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於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干擾,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方針和政策,沒有得到全面落實,《鞍鋼憲法》沒有得到貫徹執行。按照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辦事,就多快好省;照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去干,就少慢差費。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證明了的真理。許多事實說明,只要緊緊抓住階級鬥爭這個綱,緊緊抓住兩條路線鬥爭這個綱,放手發動群眾,深入持久地開展革命大批判,狠批貪大求洋、洋奴哲學、爬行主義、專家路線、一家獨辦、鋪張浪費等反革命修正主義黑貨,肅清其餘毒,使我們的工業企業真正沿着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前進,就可以大大提高生產力,使工業生產出現嶄新的局面。

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是深入開展革命大批判的銳利武器。大學習,大批判,大生產是緊密結合的。企業黨委和革命委員會要把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的群眾運動推向新高潮,把領導革命大批判放到重要地位上認真地抓起來,把毛澤東思想這個偉大的精神力量變為巨大的物質力量,推動階級鬥爭、生產鬥爭、科學實驗三大革命運動步步深入,迅猛發展。

一個工業生產的新高潮滾滾向前。讓我們繼續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大造革命輿論,粉碎階級敵人的破壞活動,把偉大領袖毛主席提出的「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儉建國」的光輝思想,進一步變成千百萬群眾的自覺行動,把偉大的《鞍鋼憲法》落實到每一個基層單位,奪取工業生產新的更大的勝利。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