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外援助的偽善本質和事實真相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美國對外援助的偽善本質和事實真相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2024年4月19日
美國對外援助的偽善本質和事實真相美國對外援助的偽善本質和事實真相 另見2024年4月1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參見央視新聞客戶端
財聯社4月19日電,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布《美國對外援助的偽善本質和事實真相》報告。
美國對外援助的偽善本質和事實真相
2024年4月

引言[編輯]

美國一直以全球最大的對外援助國自居。但實際上,美國的對外援助從來都以實現美國利益最大化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無視廣大受援發展中國家的切實利益和長遠發展,自私自利、傲慢自負、虛偽醜陋,肆意干涉他國內政、謀取私利,給世界和平與發展帶來嚴重消極影響。

本報告以事實和數據為依據,從美國援助的動機、行徑、效果和影響等方面入手,揭露美國援助的偽善本質及惡劣影響,充分證實美國打着援助旗號肆意妄為,維護單極霸權、擾亂國際發展秩序、破壞世界繁榮穩定的醜陋意圖和嚴重危害。

一、自私的美國援助:利己主義動機[編輯]

◆1949年,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提出針對亞非拉不發達地區實行經濟技術援助的「第四點計劃」,標誌着真正意義上的美國對發展中國家援助的開始。

◆縱觀美國70餘年對外援助史,援助首要目標始終是服務美國自身利益、維護美國自身安全。促進全球減貧與發展等目標始終讓位於美國戰略目標,粉飾着美國援助真實意圖。現實主義理論之父、美國政治學家漢斯·摩根索指出,「對外援助與外交、軍事政策和宣傳一樣,都是國家的政治武器。」1966年,美國國際關係學家戴維·鮑德溫發表《對外援助與美國對外政策》,明確指出「對外援助是國家權力的工具,援助國通過援助促使他國遵照其意願行事」。

◆歷史上,美國援助深受現實主義國家利益理論驅使,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實現本國利益的最大化。冷戰時期,美國對外援助主要目標是遏制共產主義傳播、鞏固美國霸權。「9·11」事件後,援助目標轉向全球反恐、保障美國安全。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倡導「美國優先」,美國援助深受民粹主義和保守主義影響,無視美國作為發達國家在縮小南北鴻溝等發展問題上的責任,一度退出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和世界衛生組織,貿然減少甚至停止對重要多邊機構的捐款,要求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承擔更多責任,衝擊國際發展合作。

◆當前,美國不僅對其自私自利的援助意圖不加掩飾,更是將援助推向大國博弈主戰場。在近三年的美國總統預算案中,對外援助預算逐年上升,聚焦實現美戰略和安全目標。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署長鮑爾稱,「總統預算申請反映了發展和人道主義援助在推進美國全球利益方面的重要性,有關投資將為美國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帶來豐厚回報。」美國國務院和USAID發布的《2022—2026財年聯合戰略規劃》提出五大戰略目標,包括恢復美國領導力、保護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強化美式民主體制和人權價值觀等,無不反映出援助以維護美國利益為首要目標。USAID署長史上首次被任命為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常任委員,凸顯援助在推行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中的重要作用。美國前國防部長詹姆斯·馬蒂斯坦言:「美國的對外援助不是慈善,是對自身安全的戰略投資。」《經濟學人》一針見血地指出,USAID「沒有任何利他主義的偽裝」。曾任該機構首席創新官的奧尼爾稱,USAID的目標是「促成更多的韓國和更少的朝鮮」。

◆利己主義動機導致美國援助長期被國內政治及其全球戰略左右,完全無視發展中國家的切身利益和實際需求。大西洋理事會非洲中心高級主任亞德指出,美非交往在傳統上側重於安全優先,這種冷戰思維不僅主導了公共和私人領域的觀點,而且使人們未能重視非洲大陸在21世紀為投資者提供的經濟和戰略機會。「9·11」事件在過去二十年強化了這一思維,而最近美國又將非洲視為與中國競爭的戰場,忽視了非洲國家的自身利益。

二、傲慢的美國援助:干涉主義行徑[編輯]

◆美國從未對發展中國家平等相待,而是以教師爺、救世主的姿態,高高在上、盛氣凌人地施予援助,完全按照自己的標準劃線,忽視其他國家的文化傳統和現實條件。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承認,「美國在同世界各國相處時一個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傾向於用西方民主的標準去衡量所有國家的政府,用西歐的標準去衡量各國的文化。」瑞士學者、日內瓦高等發展研究院榮譽教授李斯特在其著作《發展史:從西方的起源到全球的信仰》中犀利地剖析美國援助的劣根性:「第四點計劃」將美國霸權合法化,實質上是「反殖民的新帝國主義」,將西方化視為欠發達國家實現發展的唯一路徑。這種建立在單一標準基礎上的自以為是的援助,強制發展中國家削足適履,走上「他人的發展道路」,逐漸喪失自身認同和經濟獨立。

◆美國援助時常附加損害受援國主權和尊嚴的苛刻條件,對受援國指手畫腳,大肆干涉他國內政。成立於2004年的千年挑戰公司是美國專業援助部門之一,以設定嚴苛的政治經濟條件遴選受援國、提供大規模長周期的「援助組合包」而著稱,迫使發展中國家為接受援助而不得不進行美國期待的各項改革。據其披露信息,截至2019年,該公司已批准了涉及29個國家的37個合作協議,總價值逾140億美元。協議許多條款將美國法律凌駕於受援國法律之上,要求受援國必須達到政治改革、市場經濟、民主化、人權等美國劃定的標準,嚴重侵犯受援國主權,不斷遭到發展中國家反對和抵制。

◆美國曾看中斯里蘭卡鄰近印度洋主航道中心線的關鍵戰略位置,試圖迫使斯政府與千年挑戰公司簽署協議。協議條款完全不符合斯里蘭卡法律及當地社會、政治、經濟狀況,遭到斯政府堅決抵制。2020年11月,斯里蘭卡總統拉賈帕克薩表示斯政府永遠不會和美國簽署該協議,「即使在夢中也不會簽署」。2022年2月27日,在美國脅迫之下,尼泊爾議會批准實施尼美雙方於2017年簽署的「千年挑戰計劃」協議,引發尼國內朝野對抗,造成該國社會動盪。美國為推動協議獲批,對尼「威逼利誘」,不僅設定最後期限,還明確表示若屆時仍未通過,美方將撤銷合作並重新審視與尼泊爾的關係。該協議包含侵犯尼國家主權的條款,明確規定協議一旦實施將優於尼當地法律、美方人員不受尼法律管轄等。

◆美國擅長將援助作為談判籌碼,以「胡蘿蔔加大棒」手段迫使發展中國家對其言聽計從,導致美援助政策嚴重缺乏連貫性,破壞受援國可持續發展。特朗普執政期間,美國多次中止或重新評估對薩爾瓦多、危地馬拉、洪都拉斯、所羅門群島等國的援助,以此作為政治威脅。2018年8月,美國作為第一捐資方,以「存在無可救藥的缺陷」為由,停止向其長期資助的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提供捐款,遭到聯合國等各方譴責,一度造成該機構陷入嚴重財政危機,無法圍繞巴勒斯坦難民問題開展工作,不得不縮減服務並裁員。美媒稱,美國取消援助之舉意在向巴方施壓,迫使巴方接受美國所謂的「世紀交易」。

◆美國長期借援助名義,以各種方式對受援國進行滲透,強推美式價值觀和「民主模式」,進行「民主改造」,發展中國家深受其害。受援國不僅未能改善貧困狀況,反而國內矛盾叢生、境況惡化,輕則長期依賴援助,重則經濟崩潰、戰火紛爭、生靈塗炭。曾在60多個發展中國家從事了50年國際援助工作、曾任美國和平隊志願者和國別主任的迪西特在《外事服務月刊》上發表文章抨擊美國援助政策,稱「每個國家的發展取決於自身的文化、社會和政治特性,美國的援助不僅對於發展是無效的,還造成了許多國家的援助依賴。」

◆美國忽視受援國國情和發展需要,以援助名義強推市場化和私有化。20世紀70至80年代,美國對發展中國家援助以受援國進行市場化和私有化結構調整為前提,藉此達到經濟目的。美國國際開發署就此制定公開政策,要求受援國必須把援助主要用於發展私營企業,不能用於公共投資。美國單邊主導的援助,給眾多發展中國家造成嚴重的「水土不服」,影響受援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生態和內生動力,加重債務負擔,發展中國家紛紛呼籲「平等的發展權利」。

◆冷戰結束後,美國對東歐和拉美國家實施大規模援助計劃,推行以「新自由主義」「民主化」「休克療法」等為核心的「華盛頓共識」,大批美國顧問和承包商前往上述國家引導市場化改革。然而,美國支持的「休克療法」給俄羅斯等國帶來災難性後果,數以千萬計的民眾陷入貧困,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國家經濟一蹶不振。

◆美國侵略阿富汗長達20年時間,歷屆美國政府都不遺餘力想為阿富汗植入「民主制度和自由市場經濟」。據統計,美國在持續20年的阿富汗戰爭中花費超過2萬億美元,對阿官方發展援助達324億美元。美國一邊用炮火打爛阿富汗,一邊用援助「改造」阿富汗。美軍倉皇撤離阿富汗,宣告了其「民主改造計劃」徹底失敗,留給阿富汗的是滿目瘡痍。包括3萬多平民在內的17.4萬阿富汗人在戰爭中喪生,數以百萬計的百姓掙扎在死亡邊緣,300萬兒童因貧困失學,1890萬人面臨嚴重糧食短缺。美國不僅對戰爭造成的慘狀置之不理,還公然竊取阿富汗約95億美元國家資產,進一步加劇阿富汗人民的人道主義災難。

三、偽善的美國援助:空頭支票真相[編輯]

◆美國反覆標榜其作為世界第一大援助國的「貢獻」,實則從未完全履行應當承擔的國際責任。早在1970年,發達國家就做出了每年至少應將其國民總收入(GNI)的0.7%用於對外援助的承諾。然而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統計,自有記錄以來,美國從未兌現這一承諾。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美國每年提供的官方發展援助僅占其GNI的0.1%至0.2%,遠低於0.7%的承諾目標。2011年,聯合國通過最不發達國家《伊斯坦布爾行動綱領》,發達國家承諾將GNI的0.15%至0.2%用於對最不發達國家援助,美國從未履行這一責任,其對最不發達國家的援助占GNI的比重長期低於0.1%。

◆應對氣候變化援助是美國口惠而實不至的典型案例。早在2009年舉辦的氣候變化哥本哈根大會上,美國等發達國家就承諾,在2020年之前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至少1000億美元氣候援助資金,但此項承諾至今未能兌現,連資金到位期限也被推遲到2023年。其中,作為全球排放大戶,美國帶頭「爽約」且表現最差。英國能源研究機構「碳簡報」數據顯示,按照歷史碳排放份額計算,美國每年應提供399億美元氣候援助資金,但2020年只提供了76億美元,僅占應分攤份額的19%,在23個相關發達國家中貢獻最少。2021年,美國總統拜登承諾自當年起每年給予發展中國家114億美元氣候援助,但實際上,美國國會在2021年和2022年的相關撥款都只有區區10億美元。對於發展中國家多次提出的氣候賠償問題,美國則帶頭迴避。《華盛頓郵報》評稱,美國長期拒絕在聯合國氣候談判中作出財政承諾,就是擔心自己要為數萬億美元的氣候損害承擔法律責任。國際氣候行動網絡全球政治戰略主管哈爾吉特·辛格批評道,美國既沒有同情心,也沒有同理心。人們正在因為氣候變化死去,而美國甚至不希望有一個財政支持系統來幫助他們。

◆近年來,美國推出五花八門的包含援助內容的倡議,如「藍點網絡計劃」「重建更美好世界」「繁榮非洲戰略」「電力非洲」等,調門一浪高過一浪。究其本質,多是以「重複打包」「摻水」「湊數」等套路糊弄世界,落地項目寥寥,終落入雷聲大雨點小的境地。

◆2021年6月,美國主導七國集團(G7)發起「重建更美好世界」(B3W)基建計劃,並在2022年G7峰會上將其包裝為「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係」(PGII)倡議。《外交事務》刊文披露,自啟動以來,B3W已停滯不前,宣布的項目總額僅為微不足道的600萬美元,與美國政府承諾的數十億美元相去甚遠。美國提出有關倡議的政治意圖大於經濟目的,並非出於對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發展需求的關注,而是一場政治秀。

◆美國多項對非洲援助淪為畫餅充飢。2013年6月,時任總統奧巴馬訪問南非,宣布「電力非洲」計劃,聲稱要用電燈照亮非洲目前仍然黑暗的地方。但截至2020年12月,「電力非洲」實際發電量還不足承諾的四分之一。2014年首屆美非峰會上,奧巴馬政府作出提供艾滋病防治資金等承諾,但特朗普上台後,美政府大幅削減該項援助。南非約翰內斯堡大學學者馬坦博指出,首屆美非峰會並未讓非洲國家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果。2022年12月,美非峰會再次舉行。美國承諾投入550億美元支持「非盟2063議程」,但其中僅150億美元屬於新簽約項目,其餘400億則是將近年來美國對非各類倡議和協議重新打包。歐亞集團非洲問題首席分析師安庫認為,美國對非援助缺乏新意和誠意。

◆美國援助表現和質量向來不佳,效率低下、浪費嚴重、程序繁冗、利潤回流已是公認的「美國特色」。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被發展中國家普遍評為最不願意合作的機構。為了獲得美國援助,受援國要經歷繁雜冗長的程序,閱讀厚達2000頁的採購條款,通過無休止的批准和審核,然而獲得的援助資金則大部分回流至美國手中。USAID曾公開承認,其大約80%的支出都花費在美國。全球第一大援助國背後是高昂的管理費、隱蔽的腐敗和利益輸送,是美國承包商奢侈的開銷和派對狂歡,是美國專家顧問居住在貧窮國家最豪華的酒店、享受豐盛的西餐。早在20世紀90年代,關於USAID的腐敗和存續問題就已在美國政界和學界引發激烈爭議。1995年至2000年期間,該機構工作人員被削減了30%。

◆美國智庫全球發展中心(CGD)每年發布《全球發展承諾指數(CDI)報告》,評估世界上最富裕國家對貧窮國家的援助,美國在歷年報告中的排名均居於末位。2018年報告中,美國排名墊底。有關報告顯示,美國不僅遠未達到0.7%的援助目標,而且在雙邊援助的有效性、透明度、減輕受援國政府負擔、在受援國設立機構等四個方面表現不佳,雙邊援助質量分數墊底。報告作者、CGD歐洲辦公室副主任米切爾稱,這是長期以來美國政策立場導致的結果。2021年報告顯示,美國在援助支出規模上排名最差,僅提供國民總收入的0.13%用於國際發展融資,而被評估國家的平均水平為0.29%。美國援助質量在全球排名倒數第三,在受援國參與度和援助本土化方面表現尤差。

◆在新冠疫情期間,美國一直自我標榜為全球最大的新冠疫苗捐助國,實則是全球抗疫的巨大障礙。美國健康研究組織「凱澤家族基金會」數據顯示,美國承諾2023年之前至少向全球捐贈11億劑新冠疫苗,直到2023年1月才落實了6.65億劑。美國大量囤積抗疫物資和新冠疫苗,引發全球疫苗供應持續緊張,造成全球分配嚴重不均。《哈佛政治評論》評稱,美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疫苗民族主義的主要踐行者之一。更令人不齒的是,美國把臨期疫苗用於兌現援助承諾,導致非洲國家銷毀疫苗,甚至拒絕美國進一步援助,痛斥美國可恥。2022年,19.1萬支臨期阿斯利康疫苗被南非拒收並重新分配到南蘇丹,在到期前兩周才運抵南蘇丹,導致約5.9萬支疫苗被銷毀。此外,在全球抗疫關鍵時期,特朗普政府於2020年7月宣布退出世衛組織,嚴重破壞全球抗疫合力。

四、醜陋的美國援助:霸權主義本質

◆美國援助本質上是維護其霸權地位的工具之一。美國借援助名義從發展中國家貪婪「吸血」,反哺美式金融霸權、糧食霸權、軍事霸權、文化霸權。美國霸權離不開對發展中國家的巧取豪奪。

◆美國熟練運用援助手段,將發展中國家牢牢捆綁在其主導的金融體系中,轉嫁風險和責任,加劇贏者通吃的馬太效應。2022年11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展援助委員會發布《美國官方發展援助同行評議報告》指出,美國的有關政策法規對發展中國家產生負面溢出效應,對此美國並沒有相應的工具和措施加以緩解。2023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全球金融穩定報告》顯示,美國金融政策已成為全球金融穩定的最大挑戰。美聯儲去年以來激進加息,大幅推高全球融資成本,加劇國際資本無序流動,不僅導致美歐一些銀行破產或被收購,也加重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困難,重債窮國甚至陷入償債的惡性循環。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批評現行全球金融體系不僅沒有促進最不發達國家的發展,反而通過掠奪性的借貸成本加劇全球財富不均現象,導致最不發達國家深陷債務漩渦。值得指出的是,美國不僅對西方商業債權人和多邊機構才是發展中國家最大債主的事實閉口不提,還通過持續印鈔和加息加重發展中國家債務負擔。津巴布韋《先驅報》發表題為《美國故意操弄非洲債務真相》的文章指出,美國兩黨長期鼓吹所謂「非洲債務陷阱」議題,而有重大利益關係的美國公司機構以及媒體對此持續推波助瀾。

◆美國吹捧自己是全球第一大糧食援助國,實則是全球糧食危機的「始作俑者」。當今國際糧食市場的四大壟斷糧商中有三家為美國企業,不僅操控國際糧價,屢屢炒作糧食安全問題,謀取巨額利潤,還在美國政府和壟斷資本操縱下造成了發展中國家的糧食依附。墨西哥、阿根廷等傳統農業大國逐漸喪失糧食自給能力,國家糧食安全的命脈被操縱在美國手裡。美國還對「不聽話」的國家實施糧食禁運。20世紀50年代後,美國共發起八次糧食禁運,極大損害全球糧食安全。

◆美國援助長期與軍火商利益勾連,已成為美軍事霸權遮羞布。美國不僅借人道危機發戰爭橫財,還通過援助不斷給人道危機火上澆油。《南華早報》專欄作家亞歷克斯·洛指出,在20世紀,美國用大量資金在很多發展中國家扶植親美政權。今天,從烏克蘭、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敘利亞到巴基斯坦、也門,美國援助的干預和攪局與這些國家面臨的人道危機脫不開干係。

◆「美式援助」使烏克蘭危機長期化。截至2023年1月,美國承諾援助烏克蘭的資金總額達到768億美元,其中軍事援助占比最大,為465億美元,占比61%。美國媒體披露,40%的美對烏軍援被用來強制購買美國裝備和訓練服務,即所謂「捆綁援助」。部分軍援為金融貸款,將成為烏克蘭的長期負債。共和黨眾議員格林直言,美國援助烏克蘭無異於變相「洗錢」。此外,美國媒體和俄羅斯官方均披露美國援助武器流入黑市,對國際和地區安全造成威脅。

◆美國長期打着援助旗號肆意妄為,策動顏色革命、製造地區衝突、顛覆國家政權,是世界亂局、戰局的製造者、慫恿者,給國際社會帶來了嚴重危害,給世界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

◆美國企圖按照其價值觀和政治制度改造他國,塑造世界秩序,以人權團體、職業協會、勞工組織、獨立智庫等為掩護,在多國推廣所謂「民主」,扶植反對派政客和親美勢力,顛覆滲透合法政權。「阿拉伯之春」、格魯吉亞「玫瑰革命」、烏克蘭「橙色革命」、吉爾吉斯斯坦「鬱金香革命」等背後都有美國的資助、策動甚至直接介入。

◆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是公開從事輸出民主活動的美國非政府組織,其97%的資金來自美國政府,任務是在全球扶植親美反對派、工會和媒體。該基金會創始人艾倫·溫斯坦早在1991年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就直言不諱地表示:「我們現在做的許多事情就是25年前美國中央情報局做的事情。」受到美國資助的所謂非政府組織,和平時期通過思想滲透、人員培訓,一點一滴地進行「和平演變」,危機時刻便直接跳出來參與、策動抗議活動,充當「顏色革命」的「急先鋒」。

◆美國一邊在全球反恐,一邊為達到其自身地緣戰略意圖扶植恐怖分子。2016年10月,「維基解密」公布文件顯示,美國為了推翻利比亞的卡扎菲政權及敘利亞的阿薩德政府,向基地組織及「伊斯蘭國」提供各種援助,並策動恐怖主義集團進行推翻敘利亞政府的軍事行動。中東問題專家、中情局前分析員富勒稱「美國是『伊斯蘭國』的主要創造者之一」。

◆美國將援助用作地緣政治博弈工具,惡意打壓他國影響力、提升美國領導力。2021財年,美國政府預算法案分別投入3億美元和2.9億美元設立「打擊中國影響力基金」和「打擊俄羅斯影響力基金」。《2023財年美國國務院、海外行動及相關項目的預算說明》明確指出,對外援助是戰略競爭的關鍵工具,國務院和國際發展署將利用「打擊中國影響力基金」和「打擊俄羅斯影響力基金」來支持各項計劃。

結束語[編輯]

發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恆追求。對外援助本應是應對全球發展挑戰的重要資源,本應用來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解決生存和發展困境,本應推動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落實,本應助力實現世界和平、繁榮與穩定。然而,美國將對外援助視作維護霸權地位、開展地緣政治博弈的工具,打着援助旗號肆意妄為,劣跡斑斑、罪行累累,其偽善本質已昭然若揭,給世界帶來深重災難。

儘管美國自身在對外援助上問題成堆,卻阻礙不了其對中國的對外援助扣帽子、潑髒水。需要強調的是,不干涉他國內政、不強加於人、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是中國援助的「鐵原則」。受援國民眾支持不支持、受援國經濟社會發展不發展、國際社會滿意不滿意,是中國援助自我評價的「金標準」。以義為先、親誠惠容,是中國援助不變的價值取向。奉勸美國,贈人玫瑰方能余香裊裊,巧取豪奪只會遺臭萬年。披着「援助」外衣搞霸權霸道霸凌,終將損人害己反噬自身,也必然遭到世界人民的唾棄。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