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文藝是一條重要的戰線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群眾文藝是一條重要的戰線
上海鍋爐廠報道組
1970年12月16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上海鍋爐廠黨委會和革委會遵照毛主席關於「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為人民大眾的,首先是為工農兵的」的教導,發動廣大工人和幹部,積極參加文藝活動,普及革命樣板戲,自編自演熱烈歌頌偉大領袖毛主席,歌頌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和反映三大革命運動的節目,充分發揮了革命文藝「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戰鬥作用。工人群眾說:「毛澤東思想唱到心裡頭,渾身上下滾暖流,革命生產有勁頭,群眾文藝路子對頭。」

領導重視 思想領先[編輯]

廠的黨委會和革委會抓群眾文藝,普及革命樣板戲是經過一場鬥爭的。去年有一次,黨委通知廠領導幹部晚上參加審查本廠文藝演出隊的節目,有的領導幹部遲遲不去,還說:「哪有時間看它,演節目又蹦不出個產品。」「唱革命樣板戲是專業劇團的事,我們鍋爐廠工人的本份是造鍋爐。」廠黨委認為,這反映有些領導幹部對執行毛主席革命文藝路線,狠抓意識形態領域的階級鬥爭的意義認識不足。於是,抓住這個問題,組織幹部反覆學習毛主席關於「無產階級必須在上層建築其中包括各個文化領域中對資產階級實行全面的專政」的教導,引導大家結合實際,圍繞「抓文藝究竟是『小題』還是『大題』」的問題,展開了一場辯論。

大家認識到由江青同志親自培植的革命樣板戲,是鼓舞和推動我們繼續革命的強大精神力量。普及革命樣板戲,開始可能會有缺點,但是,只要我們滿懷無產階級激情,加強領導,認真學習,是可以逐步提高的。很多幹部談到在開始批判「四條漢子」時,自己總覺得與造鍋爐不搭界,抓文藝是「小題大作」,結果放鬆了文藝陣地,使一些青年受到資產階級文藝的腐蝕。領導幹部深有體會地說:「變廠先變人,變人先變心。現在我們編排節目,決不是『欣賞欣賞』,而是為了教育群眾,打擊敵人。」從此,他們把群眾文藝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抓。

廠黨委委員和革委會負責人分別擔任文藝演出隊政治指導員和隊長,對這支隊伍進行了組織整頓和思想整頓。利用業餘時間,舉辦毛主席革命文藝路線學習班,培養普及革命樣板戲和群眾文藝的骨幹隊伍。他們定期舉行全廠歌詠比賽活動,掀起大唱革命歌曲,學唱革命樣板戲唱段的熱潮。他們要求演出隊隊員紮根班組,發動大家動口動手,編演反映本單位活動的文藝節目。到一定階段,開展全廠文藝會演活動,推動群眾文藝活動不斷前進。

紮根群眾 根深葉茂[編輯]

機修車間黨支部全體成員帶頭,學唱革命樣板戲,並參加編排反映自力更生安裝七百五十公斤汽錘的歌舞。他們發動班組工人反覆修改劇本,排練時,請各工種工人師傅作指導,把八個工種的生產動作搬上了舞台,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工人階級「不怕地下有流沙,不怕震塌老廠房,自力更生把地基扎」的革命氣概。

工人階級去占領文藝陣地,必然要遭到舊的習慣勢力的對抗。有人說:「群眾文藝只能反映反映情緒。」工人群眾針鋒相對地說,我們就是要把工人階級對黨和毛主席無比深厚的階級感情,以及戰天鬥地的革命氣慨表現出來。他們吸取多種藝術形式的長處,把工人階級在毛主席關於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帝及其一切走狗的莊嚴聲明鼓舞下,提前完成閥門工段搬遷任務的生動事跡搬上舞台,政治熱情飽滿,鬥爭氣息濃烈。工人群眾說:「看了這樣的節目,心裡燃起一把火,上了一堂生動的毛澤東思想教育課。」

紮根群眾,根深葉茂。各車間編演的文藝節目都是以毛澤東思想為指導,以鬥爭生活為源泉創作出來的。每一句台詞,每一組造型,每一個動作,都力求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管子車間歌舞節目《我們是革命的起重工》,由起重工自己參加演出,把生產上的動作進行藝術化的再創造,表達了起重工胸懷朝陽,為共產主義搬磚運瓦的豪情壯志。鍋爐車間電焊班的工人,集體學唱革命樣板戲唱段,堅持不斷。全廠各部門、各工種、各行業都參加文藝會演,「唱樣板戲,做革命人」已經成為全廠政治生活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工人群眾說:「起重工、油漆工、泥水工、車鉗工,我們不僅是國家主人翁,也是文藝陣地的主人翁。」

經常演唱 效果顯著[編輯]

毛主席教導我們:「文藝是從屬於政治的,但又反轉來給予偉大的影響於政治。」上海鍋爐廠開展群眾文藝活動,有力地促進了人的思想革命化,推動了抓革命、促生產,形成了一個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

開展群眾文藝活動,普及了毛澤東思想。工人群眾說:「毛主席著作要『天天讀』,資產階級要『天天批』,革命樣板戲要『天天唱』。」「唱一段革命樣板戲,就是上一堂毛澤東思想教育課。」革命工人編演的節目,宣傳了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的先進集體和先進人物。鑄工車間造型二班是全廠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先進集體,他們編演小話劇,宣傳在表揚聲中找差距、讚揚聲中更謙虛的先進思想,鼓舞大家不斷前進。

開展群眾文藝活動,提高了工人群眾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的覺悟。群眾文藝活動中展開的兩種文藝觀、審美觀、世界觀的思想交鋒,提高了群眾對香花、毒草的識別能力。有的同志聽到別人哼情調不健康的曲子,能立即加以阻止,進行說服教育。群眾文藝活動推動了革命大批判,他們聯繫群眾中出現的活思想,批判「文藝工作危險論」,使大家認識到,只要遵照毛主席的教導,堅持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根本不存在什麼危險,即使在創作演出中出現某些缺點錯誤,也是不難改正的。

開展群眾文藝活動,促進了人的思想革命化。黨委書記、解放軍代表親自給群眾上政治課,講文藝鬥爭史;長工出身的黨委委員到排練場憶苦思甜,進行階級教育;各級幹部開展走訪談心活動,做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大促進了廣大群眾的思想革命化。許多同志堅持業餘時間編排節目。大家說:要想台上站得穩,全靠台下思想紅;要演革命戲,先做革命人。鑄工車間七名女藝徒,原來不安心工作,通過學唱革命樣板戲,她們以《紅燈記》中的鐵梅為榜樣,積極接好老一代鑄造工人的班,被群眾稱為勤勤懇懇的「七朵向陽花」。

開展群眾文藝活動,鼓舞了工人群眾的生產幹勁。鑄工車間工人學習了楊子榮「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革命精神,在協作生產單晶爐的戰鬥中,搶挑重擔,連續作戰,不顧鐵水燒傷的危險,勝利地完成了生產任務。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