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街道新風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街道新風

——南昌市街道斗、批、改中出現的新事物
新華社
1969年1月13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在南昌,偉大的斗、批、改的群眾運動,正迅速席捲各條街道。在一批幹部、醫務人員、革命知識青年和城市居民奔赴農村之後,街道的廣大勞動人民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以從來沒有過的革命積極性,掃蕩着一切反革命修正主義的影響,按照無產階級的面貌改造舊的城市工作。這裡記述的是南昌市街道斗、批、改中出現的新生事物。

街道義務醫療衛生隊[編輯]

在南昌市許多街道上,可以看到一個個身背藥箱登門串戶的義務醫療衛生隊員。她們大多是職工家屬,由她們組成的一支支義務醫療衛生隊,正逐步形成一個巨大的街道衛生網,把街道居民的醫療衛生和防疫工作管理起來。這個工作最先由楊家廠街道公社開始,它一出現,就受到了街道上廣大革命群眾熱烈的歡迎。

斗、批、改中,城市醫院裡的大批醫務人員走向農村,城市的醫療衛生工作怎麼改革?是依靠少數醫務人員集中辦大醫院,還是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力量把街道的醫療衛生工作管起來?楊家廠街道公社根據群眾的要求,堅決選擇了後一條道路。為了培訓一支「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街道醫療衛生隊伍,使醫療衛生大權掌握在以工人階級為主體的勞動人民手裡,街道公社從全社七個街道里選拔了十四名出身好、覺悟高的職工家屬,到街道公社衛生所進行培訓。她們克服了重重困難,邊干邊學,在短短的時間內就掌握了治療常見病和多發病的基本技能,擔負起全公社各街道的醫療、預防工作。

現在,楊家廠街道公社七個街的群眾有什麼疾病,除了個別難症外,一般都由她們治療,基本上做到了群眾看病不出街道。廣大革命群眾熱烈讚揚她們,說她們與舊醫院有「四大不同」:

一是上門治病,方便群眾。田家巷有個老人閔梅秀患氣管炎病,不能起床,街道衛生員就上門給她治療,只花四角錢,病就好了。她非常感激地說:「毛主席派醫生上門來為我看病,我永遠忘不了毛主席的恩情。」

二是治療及時,認真負責。小金台四十號周仔鳳,患有嚴重的中耳炎,街道衛生員一天數次給他上藥換藥,經過細心的照料,不幾天就好了。

三是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她們按照毛澤東思想辦事,一方面給病人治病,一方面積極宣傳預防為主的方針,發動群眾開展衛生防疫工作。

四是收費低,花錢少。她們看病,初診收五分錢掛號費,作為購買記錄病情紙張之用,複診不收掛號費。生活困難戶一律不收掛號費。看病又方便又省錢。

方便群眾的蔬菜供應點[編輯]

走進南昌市永紅路,大街小巷增設了許多新的蔬菜供應點。每個供應點有菜市場革命職工六人和街道居民在群眾中選出的兩名代銷員在工作。供應點雖然地方小、人員少、設備簡陋,但供應齊全,凡菜市場有的,這裡都有,每天擔負着向近千戶居民供應蔬菜的任務。從早晨六點半至晚上八點營業,方便群眾隨時選購。供應點上的工作人員還挨家挨戶進行調查訪問,掌握老、弱、病、殘、產婦、雙職工的需要情況,主動把蔬菜送上門。一個因病長期躺在床上不能行走的居民得到供應點同志送來的新鮮蔬菜時,感動得熱淚盈眶,不斷高呼:「毛主席萬歲!毛主席萬萬歲!」

永紅路各蔬菜供應點由於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革命群眾人人關心它,個個支持它。每天早上,是營業較忙的時候,不少居民便自動來供應點維持秩序。

深受群眾歡迎的服務站[編輯]

南昌市廣外街道公社有這樣一個茶水服務站,門面不大,人員只有兩個,卻擔負着這個地區街道工廠六百多職工和附近街道居民的茶水供應,還替一些孤寡老人、單身職工管理生活,燒飯做菜。每天上班前,只要把菜、米帶來,茶水站便按要求作好,使職工下班後能及時吃到熱飯熱菜。大家讚揚說:「茶水站真是我們的好管家。」

茶水服務站越辦越好,來這裡聯繫的人越來越多,老弱病殘人員要求到這裡搭夥,附近居民要來打開水,甚至碼頭上的船工和來城裡挑糞的農民也帶來米、菜要求他們代做。茶水服務站的同志從不推辭,一一接受下來。長期搭夥的人,每月只收五角錢煤火費,零餐搭夥的,每斤米只收二分錢加工費。這樣,收費低,服務周到,大大方便了群眾。進城運糞的貧下中農,在這裡洗了臉,吃了飯,喝了水,個個感到滿意。他們說:「城裡的大館子,花七、八角錢還吃不飽,到你們這裡只花幾分錢就吃得蠻樂意,真是為我們貧下中農着想。」夫妻雙方都有工作,抓革命、促生產很忙,現在他們下班後就可以把滾燙的開水從茶水站提回去。他們稱讚道:茶水站,呱呱叫,燒水弄飯不辭勞,白天黑夜服務忙,方便群眾風格高。

茶水服務站的工作人員是工人家屬,對工農群眾有着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他們牢記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教導,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他們說:「只要群眾方便,再麻煩再勞累也心甘情願,服務站就是要為人民服務。我們就是要走社會主義道路!」在毛澤東思想的光輝照耀下,現在,這個茶水服務站除了原來承擔的服務任務以外,又作了進一步的改進,親自替病殘居民送飯上門。附近服裝社有個退休老工人,氣喘病一發作就起不了床,茶水服務站的同志便每月幫他買好油鹽柴米,一天三頓弄好給他送到床上吃,還給他倒好開水,打好洗臉水。老工人感動得熱淚盈眶說:「你們照顧我這麼周到,是毛主席教導得好,我一輩子也忘不了毛主席的恩情。」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