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集體化的道路就是好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集體化的道路就是好
解放軍某部駐浙江餘杭縣九堡公社毛澤東思想宣傳隊
1968年12月14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全國解放以後,隨着土地改革的完成,廣大貧下中農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線的指引下,迅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互助合作運動高潮。

農業合作化的巨浪,使國內外一小撮階級敵人嚇破了膽。混進我們黨內的剝削階級代理人劉少奇,就迫不及待地跳出來,瘋狂地反對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他叫嚷什麼農村走集體化的道路是「不可能的」。他惡毒地攻擊發展互助合作運動、逐步建立農村的社會主義生產關係,是「一種錯誤的、危險的、空想的農業社會主義思想」。劉少奇妄想扼殺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萌芽,阻止農業社會主義高潮的到來。真是猖狂已極!

什麼「空想的農業社會主義思想」!辦合作社,走集體化道路,是廣大農民的強烈願望。早在一九四三年,毛主席就深刻指出:「在農民群眾方面,幾千年來都是個體經濟,一家一戶就是一個生產單位,這種分散的個體生產,就是封建統治的經濟基礎,而使農民自己陷於永遠的窮苦。克服這種狀況的唯一辦法,就是逐漸地集體化;而達到集體化的唯一道路,依據列寧所說,就是經過合作社。」毛主席的教導,句句說出了廣大貧下中農的心裡話。廣大貧下中農有「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積極性」,他們走社會主義的道路最堅決。我們宣傳隊所在的九堡公社就是一個例子。九堡公社廣大貧下中農,在土改以後,立即響應毛主席「組織起來」的偉大號召,成立了互助組,奪取了農業大豐收。以後,又成立了合作社,一九五五年取得了比互助組時期更大的豐收。一九五七年,依靠集體力量,戰勝了自然災害,取得了特大豐收。一九五八年,毛主席「人民公社好」的偉大號召一發出,他們就堅決響應,立即成立了人民公社,使農業集體化躍進到了一個新階段。九堡公社的貧下中農依靠集體經濟的力量,在錢塘江邊修建了大型翻水站,實現了灌溉電氣化的願望。過去十天不下雨就幹得冒煙的沙土,現在成了一片豐收的良田。每當談到這些巨大發展變化時,貧下中農都非常激動地說:「毛主席指引的集體化道路,越走越寬廣,越走越幸福,是走向共產主義的光明大道,我們走定了!」農村社會主義事業繁榮興旺的事實,早就徹底粉碎了劉少奇污衊辦合作社是「一種錯誤的、危險的、空想的農業社會主義思想」的無恥讕言。

劉少奇認為不「危險」的是什麼呢?那就是「保存富農經濟」。他拚命叫嚷:僱人種地「不要限制」,「對窮人也是有好處的」。這完全是地主、富農、吸血鬼的嚎叫!從九堡公社集體經濟發展的事實可以看出,對廣大貧下中農有好處的,只能是走集體化的道路。如果讓劉少奇發展富農經濟的陰謀得逞,那麼,就會出現富者越富、窮者越窮的現象,使貧下中農受二茬罪,吃二遍苦。

由此可見,劉少奇反對農業合作化,鼓吹「保存富農經濟」,其目的就是要在農村發展資本主義,在我國實現資本主義復辟。

在農業方面,是實行農業集體化還是發展富農經濟,這是農村中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鬥爭的焦點,是關係着把中國農村引向社會主義還是引向資本主義的頭等重大的問題。

毛主席教導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終究要代替資本主義制度,這是一個不以人們自己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儘管叛徒劉少奇拚命反對社會主義革命,但是隨着歷史車輪的滾滾前進,黨和革命人民把他永遠地扔進了歷史的垃圾箱。我們要繼續深入而持久地開展革命大批判,徹底肅清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思想的流毒,永遠沿着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奮勇前進。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8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4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