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翻譯:邏輯語大全/第2章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第1章 邏輯語大全
第2章:邏輯語語法一日遊
約翰·沃爾德瑪爾·科文
譯者:維基文庫
第3章

第2章
邏輯語語法一日遊

2.1 謂語句

本章會用圖表舉出邏輯語基本句子結構的例子。我們首先看最普遍的格式,之後看邏輯語句子的基本組成部分的一些變化。除了本章所述的之外,還有更多其他的組句方法,這些我們在之後章節中研究,所以本章只是一個簡短的概述,其中的內容會由本書之後的部分慢慢解釋。本章也會介紹大部分用來討論邏輯語語法的邏輯語單詞。

我們考慮張三和李四,以及三個有關他們的句子:

例2.1
張三是李四的父親。
例2.2
張三打李四。
例2.3
張三比李四高。

這些例子都在描述張三和李四之間的關係。但是在漢語中,我們在例2.1中使用「父親」這個名詞來描述一個靜止關係,在例2.2中使用「打」這個動詞來描述一個主動關係,在例2.3中使用「高」這個形容詞來描述一個定語關係。邏輯語沒有這些語法區別。用邏輯語表達這三個句子時,它們的結構一模一樣。關係用同一個詞類表達。在邏輯學中這整個結構稱為「謂詞」;在邏輯語中它叫做bridi(謂語句),中間的詞類稱為selbri(謂詞)。邏輯學家將有關係的事物稱作「論證」,而邏輯語說話者稱之為sumti(詞項)。這些邏輯語術語會在整本書中出現。

一個關係中有特定數量的事物。在漢語中,「給」接受三個事物:贈予者、接收人和所贈予的事物。例如:

例2.4
張三給李四一本書。

例2.5
李四給張三一本書。

意思不同,因為張三和李四的相對位置對調了。再者,

例2.6
一本書給張三李四。

對我們來說十分奇怪,因為位置中出現了不同尋常的論證。「給」所表達的關係仍未改變。

在邏輯語中,每一個謂詞有特定數量和類型的論證,這些論證合稱它的「位置結構」。最簡單的謂詞由一個詞根構成,稱為gismu(根詞)。詞典中的定義會明確提供位置結構。當你在構成一個邏輯語句子時,在你選擇關係之後,最重要的目標是決定用什麼填詞項位置。

為了方便識別,只有本章中的邏輯語例子會用粗體(以及一般會用的斜體)標出謂詞。

2.2 發音

第3章會提供詳細的發音和拼寫規則,但以下內容可作粗略參考,讓讀者明白大概意思。

邏輯語有六個元音:aeiouy。首五個元音的發音跟拼音的a/注音的「ㄚ」、拼音的ê/注音的「ㄝ」、拼音的i/注音的「ㄧ」、拼音的o/注音的「ㄛ」、拼音的u/注音的「ㄨ」大致相似。y的發音是我們所說的schwa,即是拼音的e/注音的「ㄜ」,但是嘴巴張大一點。

邏輯語有十一個輔音,發音或多或少與其在漢語的一樣:bdfgklmnpst(但是bdg是濁音)。字母c的發音跟拼音的h/注音的「ㄕ」相似,但不要捲曲舌頭,而j是其濁音。x的發音跟拼音的h/注音的「ㄏ」一樣。念出r時不用捲曲舌頭,也可以顫音。

邏輯語的雙元音aieiau幾乎跟拼音的ai/注音的「ㄞ」、拼音的ei/注音的「ㄟ」和拼音的ao/注音的「ㄠ」一樣。oi則是oi連在一起念。其他雙元音以io開始。在第一個情況下,i讀成拼音的y/注音的「ㄧ」(如,io讀成拼音的yo/注音的「ㄧㄛ」);在第二個情況下,u讀成拼音的u/注音的「ㄨ」(如,wa讀成拼音的wa/注音的「ㄨㄚ」)。

邏輯語還有三個「半字母」:句號(.)、逗號(,)和撇號(')。句號代表聲門塞音或停頓,念出它時需要暫停肺部到口腔的氣流。撇號讀成英語的h,跟跟拼音的h/注音的「ㄏ」相似,但是不要那麼沙啞。h不像其他普通的輔音一樣,不出現在單詞的開頭或結尾,也不出現在輔音旁邊。它只出現在兩個元音之間。逗號沒有聲音,它用來分隔通常會連在一起的音節。本章不會使用它。

所有單詞的重音都在倒數第二個音節,除非該音節的元音是y,因為它不會重音。在這種情況下,重音位於倒數第三個音節。如果單詞只有一個音節,那麼它沒有重音。

所有邏輯語單詞音形一致,所有字母都發音。

2.3 可以當詞項用的單詞

以下列出一些可以當詞項用的單詞。下表只提供例子,全表請見第7.16節

mi 我、我們
do
ti 這、這些
ta 那、那些
tu 那更遠的、那些更遠的
zo'e 未指定值(在當詞項不重要或明顯時使用)

邏輯語詞項不分數字(單數、複數)和性別(陽性、陰性、中性)。如果想做這些區別,就必須用不屬本章範圍的方法。

結構詞titatu代指說話者指着的東西,不能用於原則上不能被指的東西。

名稱也可以用作詞項,但必須在前面加la這個單詞:

la meris. 叫瑪麗的人(們)
la djan. 叫約翰的人(們)

其他語言的名稱可以用邏輯語的其他拼寫法轉寫,而且有些字母不能用於邏輯語名稱中。詳情請見第6.12節

2.4 用來表示謂詞關係的單詞

下表列出本章中可以用作邏輯語謂詞的一些單詞:

vecnu x1(賣方)用x4(價格)向x3(買方)售賣x2(商品)
tavla x1(說話者)用x4(語言)跟x2(收聽者)談論x3(主題)
sutra x1(施事)做x2(動作)很快
blari'o x1(物品/光源)是藍綠色的
melbi x2(觀察者)根據標準x3認為x1(物品/想法)是美麗的
cutci x1是給x2(腳)穿的x3(材料)製鞋子/靴子
bajra x1用x3(肢體)在x2(表面)上x4(步態)地行走
klama x1使用x5(移動方式)通過x4(路線)從x3(原點)去/來到x2(目的地)
pluka x1在x3條件下使x2(受事)滿意
gerku x1是品種x2的狗
kurji x1照顧x2
kanro x1根據標準x2是健康的
stali x1留在x2身邊
zarci x1是由x3(店主)經營的賣x2(商品)的商店/店鋪

每個謂詞(關係)都有一個特定規則,根據位置定義謂語句中每個詞項的角色。上表中,我們用x1、x2、x3、x4和x5標註詞項位置的順序。由於邏輯語的謂詞原本用英語定義,加上漢語的語法順序與英語的不同,所以上表中詞項位置的順序未必是x1至x5。

這個表格跟第2.3節的表格一樣,遠非完整。實際上,一個類似這樣的完整的表格是不存在的,因為邏輯語允許說話者或撰寫者在發現已有的詞彙不夠完善的情況下(以特定的方式)創造新詞。這個想法是邏輯語(以及其他諸如德語和漢語的語言)與英語的基本差別。在英語中,大部分都極力避免使用「不在詞典裡」的單詞。邏輯語說話者鼓勵創造邏輯語新詞,因為這一舉是語言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第4章將會解釋如何創造新詞,而第12章會解釋如何給予它們合適的意思。

2.5 邏輯語的簡單謂語句

我們來看一下邏輯語的一些謂語句。根詞tavla的位置結構是:

例2.7
x1用x4語言跟x2談論x3

其中每個x代表各種論證,可以在漢語句子的給定位置中插入。比如:

例2.8
張三用邏輯語跟李四談論工程學。

在這個句子中,x1有「張三」,x2有「李四」,x3有「工程學」,而x4有「邏輯語」。我們可以將這以句改寫成:

例2.9
談話正在進行,其中說話者為張三,收聽者為李四,話題為工程學,而語言為邏輯語。

與例2.7對應的邏輯語謂語句,它的格式是

例2.10
x1 [cu] tavla x2 x3 x4

cu用來將任何之前的詞項和謂詞分開。在以下例子所示,它通常可以省略。

例2.11
mi tavla do zo'e zo'e
我用某個語言跟你談論某個東西。
例2.12
do tavla mi ta zo'e
你用某個語言跟我談論那件事。
例2.13
mi tavla zo'e tu ti
我用這個語言跟某人談論那邊的東西。

例2.13比較奇怪,因為我們很難指着一個語言。說話者可能會指着一份這本書,希望別人聽得懂!

當謂語句的末尾出現一個或多個結構詞zo'e時,它們可以去掉,這個過程我們一般稱之為「省略」。因此,例2.11和例2.12可以這樣表達:

例2.14
mi tavla do
我(用某個語言)跟你說話(談論某個東西)。
例2.15
do tavla mi ta
你(用某個語言)跟我談論那個東西。

注意,例2.13不能直接用這個方法省略,因為裡面的zo'e不在謂語句的末尾。

2.6 謂語句結構變化

請考慮以下句子:

例2.16
mi [cu] vecnu ti ta zo'e
賣方-x1 - 售賣 所售賣商品-x2 買方-x3 價格-x4
- 售賣 這個 對那個 以某個價格。
我對那個/那些買方賣這個/這些東西。
(價格明顯或不重要)

在例2.16中,謂詞前有一個詞項(x1)。我們可以在不改變詞項順序的情況下,在謂詞前放多於一個詞項:

例2.17
mi ti [cu] vecnu ta
賣方-x1 所售賣商品-x2 - 售賣 買方-x3
這個 - 售賣 對那個
(翻譯成不自然或富有詩意的漢語)
我這個東西賣給那個買方。
例2.18
mi ti ta [cu] vecnu
賣方-x1 所售賣商品-x2 買方-x3 - 售賣
這個 對那個 - 售賣
(翻譯成不自然或富有詩意的漢語)
我這個東西給那個買方賣了。

例2.16到例2.18都在表達同一個意思。人們在謂詞前放多於一個詞項,通常是為了風格或者強調在不同尋常的位置的詞項。(非英語母語者可能會喜歡這種順序。)

如果謂詞前沒有詞項,那麼這一般意味着x1謂詞值等同於zo'e,即不重要或明顯,因此不提供。謂詞之後的任何詞項由x2開始計數。

例2.19
ta [cu] melbi
物品/概念-x1 - 是美麗的 (對某人根據某個標準)
那個/那些 - 是美麗的。
那個很美。
那些很美。

當x1被省略時,這句話會變成:

例2.20
melbi
未指定-x1 是美麗的 對某人根據某個標準
美麗啊!

去掉x1可以強調謂詞的關係,使它出現在句子的第一位。這種句子稱為觀察句,因為某人首次觀察或注意這個關係,並且想快速把這個信息傳遞給另一個人時,就會用這個形式。一般人能夠理解的漢語觀察句包括在看到煙霧或聞到煙味的時候說出「有煙!」,或者對過馬路時可能會遇到危險的人說「有車!」。主要前面沒有詞項,任何邏輯語謂詞都可以當觀察句用。

單詞cu不會出現在觀察句裡。cu是一個分隔詞,如果要用cu的話,那麼謂詞前必須有一個需要分開的詞項。如果謂詞前沒有詞項,cu不許使用。諸如cu的有語法用途的短詞,它們在邏輯語中稱為cmavo(結構詞)。

2.7 詞項順序變化

有些時候你想換順序,將某個詞項放在謂語句前面。當你將結構詞se放在謂詞中最後面一個單詞的後面時,它會對調第一和第二個詞項位置的意思。所以

例2.21
mi tavla do ti
我跟你談論這件事。

例2.22
do se tavla mi ti
你被我談論這件事。

意思相同。當你把結構詞te放在同一個位置時,它會對調第一和第三個詞項位置的意思。

例2.23
mi tavla do ti
我跟你談論這件事。

例2.24
ti te tavla do mi
這件事被我跟你討論。

意思相同。請注意,只有第一和第三個詞項位置對調了;第二個詞項仍在第二位。

結構詞vexe分別對調第一和第四個詞項位置,和對調第一和第五個詞項位置。對調位置順序這個過程稱為「轉變」,而結構詞setevexe會轉變謂詞。

你可以在同一個謂詞上使用多於一個這類的結構詞,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它們會從左至右分析。然而,實際上,人們只會在同一個謂詞上用一個結構詞,因為他們可以用其他方法對詞項位置作更複雜的操作。詳情請見第9.4節

這些結構詞所達成的效果類似於我們所說的「被動語態」。在邏輯語中,被轉變的謂詞會採用新的位置結構,為了反映位置轉換而重新標註詞項。因此,如果這種轉變與其他結構體(如le selbri [ku],見第2.10節)混合使用,則可以達成被動語態的效果。

2.8 更長言辭的基本結構

人們不是每次都只說一句話。在邏輯語中,長於一個句子的話語或文字有自己特定的結構。言辭是一整段話語或文字。言辭中的句子(通常但不總是含有謂語句)由結構詞ni'oi分開。它們對應說話漢語中的停頓(或者不暫停)和書寫中文中的諸如句號、冒號和感嘆的各種標點符號。這些分隔詞防止下一句開頭的詞項被誤認作上一句中突然出現的詞項。

結構詞ni'o用來分段(各段討論不同的話題)。在一篇較長的文章或言辭中,文章的主題結構可以用多個ni'o表示,所以ni'oni'oni'o也許可以用來標示新的一章,ni'oni'o用來標示新的一節,而ni'o用來標示新的小主題,對應着一段中文文字。

結構詞i用來分句子。它有時會與修飾句子在言辭語境裡的準確意思的單詞一同使用。(第2.15節所探討的結構詞xu是其中一個例子——它可以將句子從陳述句轉化為關於真實性的問題)當多於一個人在說話時,新加入的說話者通常會省略i,儘管他/她可能會在談論同一個話題。

新加入的說話者在繼續談論前說i,這沒有問題。實際上,為求明確,我們鼓勵說話者說i(因為第二個說話者有可能只是在第一個說話者的句子尾端上補充一些詞語)。i或可翻譯為連寫句中的「而」或「然後」,人們在用隨意的方式說話時會用到這種句子:「我幹了這個,然後幹了那個,然後……,然後……」。

2.9 內容詞組

當兩個根詞相鄰出現時,第一個會修飾第二個,而謂詞會採用最右邊的單詞的位置結構。這些根詞的搭配,我們稱之為tanru(內容詞組)。例如,

例2.25
sutra tavla

的位置結構是

例2.26
x1用語言x4跟x2談論x3很快
x1用語言x4很快跟x2談論x3

當三個或以上的根詞相鄰出現時,第一個會修飾第二個,它們結合而得的意思會修飾第三個,而它們結合而得的意思會修飾第四個,如此類推。例如,

例2.27
sutra tavla cutci

的位置結構是

例2.28
s1是s2穿的「說話很快的人」類型的材料s3製鞋子

意思是這雙鞋子是給說話很快的人穿的。

請注意,這裡的「『……』類型」用來連接兩個或以上的根詞的漢語翻譯。這個方法有助於讓學習者明白每個內容詞組在其語境下的意思。然而,我們也可以作更有創意的解釋:

例2.29
bajra cutci
跑步者 鞋子

很大可能是指適合跑步者的鞋子,但是在一些異乎尋常的情況下,把它理解成「會(自己?)跑的鞋子」也未嘗不可。然而,一般來說,內容詞組的意思取決於其成分的字面意思,而非任何內涵或比喻意思。因此

例2.30
sutra tavla
快的 說話者

不一定在暗示這個人有三寸不爛之舌,而

例2.31
jikca toldi
社交的 蝴蝶

必須在指一種翅膀色彩鮮艷的鱗翅目昆蟲。

內容詞組的位置結構一定與最後一個成分的一樣。因此,以下句子有klama的位置結構:

例2.32
mi [cu] sutra klama la meris.
- 快速地到 瑪麗去。

當轉變詞se klama位於內容詞組的最後組成部分時,整個謂詞的位置結構會變成se klama的:x1位置放目的地,而x2位置放去的人:

例2.33
mi [cu] sutra se klama la meris.
- 快速地 被去到 被瑪麗。

然而,以下例子展示轉變不只有對調位置:

例2.34
la tam. [cu] melbi tavla la meris.
湯姆 - 美麗地說話 '對瑪麗。
湯姆 - 是一位美麗的說話者 對於瑪麗。

的位置結構是tavla的,但是請注意這裡有兩種不同的詮釋。

現在,我們可以利用轉變改變位置結構順序:

例2.35
la meris. [cu] melbi se tavla la tam.
瑪麗 - 被美麗地說話 被湯姆。
瑪麗 - 是一個美麗的聽眾 對於湯姆。

我們看到,進行改變是為了集中在瑪麗在謂語句關係的角色,導致有不同的詮釋出現。

請注意,如果改變的單詞被轉變,則沒有位置結構的改變,因此各個詮釋出來的意思都不會差太遠:

例2.36
la tam. [cu] tavla melbi la meris.
湯姆 - 在說話者上美麗 對瑪麗。
例2.37
la tam. [cu] se tavla melbi la meris.
湯姆 - 在聽眾上美麗 對瑪麗。

我們可以看到湯姆被瑪麗視為美麗的方式有所改變,但是湯姆仍是被視為美麗的那位,而瑪麗仍是視某人為美麗的那位。

2.10 描述詞項

2.11 內容詞舉例

2.12 詞項di'ula'e di'u

2.13 領屬

2.14 呼格與命令

2.15 問句

2.16 標示詞

2.17 時態

2.18 邏輯語語法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