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颐庵遗稿/卷十一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十 颐庵遗稿
卷十一
作者:宋寅
卷十二

实纪[编辑]

有明朝鲜国奉宪大夫砺城君兼五卫都摠府都摠管宋公墓志铭幷序[编辑]

公讳寅。字明仲。砺山人。十世祖讳松礼。在高丽高宗元宗朝。有大勋劳。位都佥议司中赞。谥贞烈。生讳玢。位中赞。乐浪公。生讳瑞。位右政丞。砺良府院君。自贞烈为首相。至此三世也。生讳仁蕃。判司仆寺事。生讳祉。书云观正。生讳辰生。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妣崔氏。赠贞夫人。判司宰监事守廉之女也。生讳万达。赠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行通训大夫庆源府使。妣洪氏。赠贞敬夫人。礼宾少尹仁老之女也。继妣柳氏。亦赠贞敬天人。县监兴阜之女也。生讳恭孙。赠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行折冲将军训炼院都正。妣朴氏。赠贞敬夫人。司直谦亨之女也。生讳轶。中宗朝靖国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砺原府院君。谥肃靖。妣贞敬夫人。南原梁氏。宗亲府典签瑗之女也。自都正至府使少尹三府君追赠。由政丞推恩。生讳之翰。赠正宪大夫户曹判书砺良君。妣宜宁南氏。赠贞夫人。止亭公女也。继妣鸡林金氏。今存。自府使以下四府君。是公高曾祖考也。公生于正德丁丑七月丁亥。早失母慈。鞠于外家。天资明敏嗜学。十岁。尚贞顺翁主。中庙第三女也。初授顺义大夫砺城尉。自知读书。日迎儒士。相与讲劘。时时挥毫。语辄惊人。弱冠。华问益章。以应制诗二等。中庙命进阶资义。明宗即位。录原从功。加阶通宪。今上朝削其勋。上特命仍阶。以司饔院提调。能办诏使宴享。明宗又命加阶奉宪。癸亥。丁内艰。以先府君命。朔望归奠凡筵。还居庐墓傍。丙寅。服阕。袭封砺城君庚辰六月。尚翁主时所赐庆幸坊第。当夜失火。内赐经史书画宝玩及衣服财产尽烧。公尝筑水月亭于汉江之边。适在于是。城门闭。不可通。锺鸣急足奔告。公乃还。已为灰烬。有吊者。谢曰福过灾生。无他语。数日有内宗亲来传上旨予不忍翁主之无所庇也。当命有司营之。公拜谢固辞。翁主亦上言恳乞命停。上仍命有司。以其资赠之。辛巳八月。翁主卒。公乃主其丧。丧制一依家礼。壬午。提调尚衣院。甲申七月。疔生左臂䏝转剧。上闻之。遣医诊视。问疾之使在途相继。居五日。公卒于寿进坊第。讣闻。上震悼。为之辍朝。赐赙有加。遣官吊祭。官庀丧事。以今年二月十八日己未。从先茔于杨州治北苏罗山亥坐巳向之原。与翁主合葬焉。公之孝友。其性然也。其侍侧。柔声婉容。少无违忤。其居先府君丧三年。未尝启矧。非至性。能如是乎。尝以未及事先妣为恨事继母如事己母。继母视公。亦如己出。其于宗族。虽穷阎僻巷。无不寻见曰。是同源之人也。其与人交。不问贵贱。人有一善一行。无不取焉。吊丧问疾。一无所遗。又乐施与。赒恤穷乏无有馀力。以此多归之。好贤出于至诚。尝恨未拜花潭床下。为访其墓。而拜遇其子。如出花潭之门者。公为人谦卑。如不胜其衣者。其实遇事刚果。不为苟容。其为诗文不烦绳削。而自合法度。有悠然之趣。暗然之光。又工隶书。山陵之志。宫殿之额板本之书。以至士大夫碑碣之刻。多出其手。夫以公之才之行。缘餙以文章笔札。可以华国。可以传后。而顾其官则仪宾也。国有大事。仪宾不得与议。其不得有为于世。势也。公有一子曰惟毅。敦宁奉事。娶左赞成郑大年女。生二子。长曰圻。癸未。文科。今为司宪府监察。次曰垓。四山监役。侧室有二子。惟纯。内需司别提。惟良。观象监奉事。先亡。惟纯有三子。长坻。馀幼。惟良有二女。皆幼。铭曰。

贞顺下嫁。中庙称甥。尚于姊妹。亲同仁明。稽乎当宁。其行益尊。亲之爱之。世隆其恩。土田藏获。俾传后昆。增秩进阶。宠渥便蕃。人皆有心。好恶相分。有志于学。富贵奚论。公之所尚。只好诗书。弃厥至宝。得此土苴。少无愠色。其得为恭。呜呼已矣。马鬣之封。

嘉善大夫同知中枢府事兼五卫将朴民献。撰。

谥状[编辑]

公讳寅。字明仲。号颐庵。宋氏系出砺山郡。有讳松礼。仕高丽。为都佥议谥贞烈。公其十世孙也。曾祖讳恭孙。训炼院都正。赠领议政。祖讳轶。相中庙朝。策靖国勋谥肃靖。考讳之翰。赠户曹判书。妣宜宁南氏。赠贞夫人。公生正德丁丑七月丁亥。十岁。尚贞顺翁主。中庙第三女也。初授顺义大夫砺城尉。用廷臣应制诗居首。特进阶资义。明庙即祚。进阶通宪。提调司饔院。用诏使时能办享。进阶奉宪。癸亥。丁内艰。服阕。以肃靖公世嫡袭爵封君。兼管仪宾忠勋两府公事。提调尚衣院。屡兼都摠府摠管。诏使之至屡为迎慰使。则以文特选也。万历辛巳。翁主先卒。甲申七月丁亥。公病臂疔以终。春秋六十八。在病。宣庙遣医赍药。问遗相继。既卒。悼恤赙祭之仪。加于常典。乙酉二月。礼葬于杨州治北苏罗山先茔之次翁主墓之右。公天资明粹。体质端重。当禁脔之选。德器已成。及就馆。视荣贵若浼己。宾礼师友。日讲习为业。遂大究六籍诸子之奥。而于说礼尤精博。操存践履。而造于纯熟。馀力游艺。而至于深妙。其诗文闲靖雅婉。绝去浮靡奇僻之态。其书法方正严密。自有清明秀润之气。盖莫非道义充积之发也。居家事亲。竭诚尽欢。及丧。致哀尽礼。几至毁灭。既早丧妣。事继母。极敬爱。母不知非己出也。祭祀之礼情文并至。其所定仪节。世多。传法之。友睦亲戚。先惸独而急患难。虽穷阎陋巷。源源造访不怠。其与人交。不问贵贱。皆致款曲。礼贤下士。持谦折节。人有一善一艺。爱赏推奖。如或不及。笃恭至慎。无间表里。周旋语默。率履规度。性好淡泊。颇事收养。常服鹿皮裘。亦自号鹿皮翁。朝夕往往屏肉食。盖恐豢习膏腴。不堪丧制也。燕寝。不以𨱎铜为溲器。盖恐异时或镕作飮食器也。惟于仪章。不愿致美。冠带服餙。悉遵华制焉。好游佳山水。乘闲命驾。尽域中奇异之观。中年。作亭于汉滨。扁以水月。其志也。日邀骚人韵士。觞咏偕乐。于是。水月之胜。擅一国矣。虽徇徇于绳约之内。而风流才伎。亦自超迈。每当公私宾燕。仪采照映。谈谐间发。众座咸属耳目。尝侍明庙内宴。上举觞曰。盍为雅唱。公即以祝釐之意。作短歌歌之。上大悦。当世硕儒。如退陶,南冥,东洲,北窗,栗谷,牛溪诸先生。咸敬重之。谈经讲礼。多所折衷。又与柳眉岩参定字训。一时文章翰墨之彦。皆推逊其长。卢稣斋常欲破格论荐。处以宗伯文衡之任。而竟不果。士论至今嗟惜。宣庙特加恩礼。常有所质问。他仪宾莫望焉。赐第不戒于火。宣庙将令有司重建。以公力辞。只赐其工费。公别营外墅。以彰上赐。而仍献第基以谢曰。此本国地。非贱息所世有也。宣庙嘉叹锡𧶘加厚焉。所著诗文甚富。而佚于兵火。只一卷行世。其笔迹则散在金石。世多传玩。尝自言吾所书。康陵志文。最是着意笔。他书皆不及。墨本今不传。惜哉。翁主惟一子曰惟毅生一男。曰圻。文科佥知。曰垓。县监。佥知有二男四女。长熙业。杆城县监。次荣业。察访。女婿。正郞李幼清,参判郑广成,佥正柳𦨙,士人尹善言也。公有庶出子二人。曰惟纯,惟良。内外孙曾若干人。今上举坠典。追谥诸名臣。杆城兄弟将为公上请。使植为状。植尝闻前辈言。我东方文学。莫盛于明宣之世。盖上自公卿。下至庶贱。经术词章。彬彬几比屋矣。然其出群拔华之士。则指亦不能多屈。才难固其然也。如公生长纨绮。出入禁掖。荣贵之极也。其于学问践修。宜若少暇。而能不染不淫。专精为己。操戈讲坛。结轨文囿。虽格于近制。不能登庸展布。而立德立言。声施后世。历观古今仪宾载籍所传。盖未有如公之兼美。则其亦出群拔萃之才乎。宜夫纪实易名。以光于士林。以式于戚里。以昭揭于永久。谨具行迹始末。敢告于有司。

崇祯八年五月日。

通政大夫弘文馆副提学兼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知制教李植。。撰。

神道碑铭幷序勤学好文曰文。守礼执义曰端。[编辑]

砺城君颐庵宋公之曾孙刑部郞熙业。持先达朴参判民献所为志文若砺良氏族之谱。谒余曰。先曾大父爵位。法应树碑。况其学问文章笔法。矜式当世。而昧昧蔑显刻。垂五十年。则非敢惰弃先懿。实坐丧乱菑故。先大夫赍志以殁。责在后死。惟世能言先大父名行。宜无如子者。敢再拜以请。不佞蹶然作曰。铭人固难。铭贤者为尤难。且非其任也。刑部君礼愈恭而辞愈切。辄称其先志。勉以世好。辞不获。则谨据朴公之志。参以闻于长德者而叙之曰。砺良之宋。肇自高丽枢密副使惟翊。其后遂大。贞烈公松礼良毅公玢正嘉公瑞。俱著勋烈。仍三世相国。历五代有讳恭孙。训炼都正。赠领议政砺良府院君。即公曾祖也。祖曰轶。领议政砺原府院君。谥肃靖公考曰之翰。赠户曹判书砺良君。聘宜春南氏。以正德丁丑七月丁亥生公。公讳寅。字明仲。自号颐庵。十岁。尚中庙第三女贞顺翁主。封砺城尉。弱冠。应制魁廷臣。进一阶录原从功。又进一阶。班列正卿。提调司饔院。掌享诏使克办。明庙特进阶以宠之。袭砺原勋封君。遂管仪宾忠勋两府事。兼管尚方。以都摠管。统禁旅者累。迎慰皇华于安州,黄州。文苑之选也。甲申七月丁亥。病卒寿进坊第。春秋六十有八。用乙酉二月己未。礼窆于杨州苏罗山抱巳原。翁主与公同年生。而先公三年捐馆舍。葬虚其右。至是同封焉。翁主以善事舅姑闻。有一男惟毅。敦宁府奉事。娶左赞成郑大年女。生二男。曰圻。文科佥枢。赠判书。曰垓。通政。县监。判书有二男四女。男长即刑部君。次荣业。察访。女长正郞李幼清。次参判郑广成。次佥正柳𦨙。次士人尹善言。县监无后。公有庶出子二人。惟纯。护军。惟良。奉事。内外嫡庶孙曾若干人。公天资明敏。仪表端凝。嗜学如饥渴。明经讲礼。以古人自期。在家庭。柔声婉容。便若孺儿执丧逾制。几于灭性。事继母至孝。母亦不知其非己出也。祭祀必致其严而如在焉。推以友睦周急恤难。出于至诚。虽穷阎僻巷。必枉驾而访之。自持谦恭。好贤乐士。与人交。不问贵贱。结以信义。有一善一长。激赏奖进。士以此多归之。平居。操履安重。动止规矩。虽服用之微。雅慕华制。冠带出门。里闾瞻敬。性喜山水。杖屦耽讨。尽域中四方之胜。构亭于汉滨畜名琴歌引。骚人墨客。觞咏渔钓。翛然有出尘之想。当世儒硕。如退陶,南冥,东洲,北窗,栗谷,牛溪诸先生。咸敬重之。质经疑衷礼意。多所发明。卢稣斋欲以宗伯文衡。委重于公。竟格于例而寝之。宣庙深加尊礼。多所谘访。赐第遇灾。上欲令有司营造。公力辞。嘉公之志。只锡其费。病而医问交道。殁而输赗治竁。咸逾常等。至崇祯乙亥。刑部君用例请谥。太常易名曰文端。君子称其美而不溢云。公为诗文。不烦绳削。自合法度有悠然之趣。暗然之光。书仿吴兴。而尤工端楷。山陵之志。宫殿之额。以至士夫碑碣之刻。皆归于公。所著亡于兵。颐庵集仅一卷行于世噫。公从场屋。售一艺而进。无论显庸。其泽施何所不及。拘拘于戚畹之列。志业不少槪见。然当昌大熙生。洽之会。享以贵富。而殁而诵义不衰。与向者诸先并称于世。其奚论乎庸与施也。铭曰。

靖陵中兴挽俗厖。士程以吉式是邦。而遴而仪俾釐降。折衷卑牧问弥章。诗书礼让履以祥。厥有盛事辟奥堂。金石不泐钩索强。聚而罔费志即康。惟稽于理胡茫茫。犹岸不枯水成方。于三得二亦自煌。而久而征声流长。而怍于辞哲人藏。

成禄大夫东阳尉兼五卫都摠府都摠管申翊圣。撰。

资宪大夫刑曹判书兼弘文馆提学,世子右宾客吴竣。书。

嘉义大夫行弘文馆副提学知制教兼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金光炫。篆。

崇祯十七年甲申三月日。曾孙熙业。立。

墓表阴记[编辑]

自贞烈公府君。至高祖砺良君府君坟茔所在。则曾祖砺城君颐庵府君。已录于苏罗山后大峯之西五代祖肃靖公府君神道碑后面。而其馀未及记。故今刻于此。

高祖赠户曹判书。行佥知中枢府事府君墓。在苏罗山西南立石里癸坐丁向之原。

赠贞夫人南氏。同茔异室。

后夫人金氏墓。在府君墓左。

曾祖砺城君府君墓。在砺良君府君墓左麓二十六步。亥坐巳向之原。

贞顺翁主。同茔异室。

祖父赠吏曹参判。行敦宁奉事府君墓。在砺城君府君墓下六步。

赠贞夫人郑氏同茔异室。

先考赠礼曹判书。行佥知中枢府事府君墓。在砺良君府君墓下麓七步许。亥坐巳向之原。

先妣赠贞夫人金氏墓。在府君墓下一步许。

叔父宜宁县监府君墓。在砺城君府君墓左麓六十四步干坐巽向之原。

夫人李氏。同茔异室。

亡室淑人吕氏墓。在砺城君府君墓右九步亥坐巳向之原。当后日永窆之时。前后室皆为同茔异室。而用嫐字规。

舍弟内室淑人柳氏墓。在砺城君府君墓右十步亥坐巳向之原。在吕氏墓之上。

崇祯九年丙子九月日。曾孙熙业。谨记。

观颐堂记己未○堂旋改称颐庵○尹春年[编辑]

壶山宋明仲。有学有才。而作仪宾于王家。职虽阻于政事。身则享于尊贵。惟起居朝请之馀。颇有优游颐养之便。于是。即其所居宅之东园。构小堂。其为制也。冬房一间居西。夏房二间居东。而设荣于南北而翼之。窗户屏幛。咸得其宜。冬温夏凉。甚适于性。明仲自以为游燕于斯。偃息于斯。而可观其所以养之之道。遂扁其名曰观颐。征文于余。余窃思观颐之义程子以为观人之所颐。朱子以为观其所养之道。一则主于养人。一则主于养德。明仲将何取而名之乎。盖天地之间。一理而已。我之心。即人之心。我之身。即人之身。是以我之所欲。人亦欲之。人之所欲。我亦欲之。夫人之饥也。非食不饱。人之寒也。非衣不煖。我饥矣而不得不饱也。则不可不施之于人也。我寒矣而不得不煖也。则亦不可不施之于人也。即我之身而察人之身。验我之心而体人之心。始于一事。达于万事。推在我之仁。尽及物之恕。此则能养人者然也。至若人之为人。天命之而为性。我得之而为德。存之于内而为仁。制之于事而为义。无一毫之私。有万善之慊。睟然之色。见于四体。浩然之气。塞于天地。能为道德之配。永无愧怍之心。此则能养德者然也。由是观之。养德。施于养人。养人。本于养德。非养德。不能收养人之功。非养人。无以验养德之用。然则程朱之说。虽各有所主。而其致则一也。夫君子之所以养德者。非自养德而已也。所以养人也。天下宁有养德而不能养人者乎。今夫明仲。禀英明之性。抱精敏之才。从事于学问之方。存心于动静之除。处事而求合于义。养气而无害于直。则其于养德也。可谓庶几矣。然而身为仪宾。国有定制。只尊其爵。不任以事。德虽充于吾身。才未展于一国。虽有养德之用。未成养人之功。此非吾侪之所以致恨于明仲者乎。然则明仲所以名其堂而欲观之者。其在于养人乎。其在于养德乎。余观夫斯堂也。在阛阓而有园林之兴。处喧嚣而有幽深之趣。开南户则南山之苍翠。若袭于衣袂。启北扉则北岳之云烟。自绕于庭除。盖斯堂也静。故吾心亦与之静。斯堂也清。故吾气亦与之清。一物不留于胸襟。万理自著于方寸。于斯时也。观我之道。获我之养。至大至刚。无少亏欠。此非斯堂之所以有助于养德而获是名者欤。然则明仲既养其德于身矣。虽不能施之于养人。未尝致恨于其间焉。则岂肯取养人之义而名堂也欤。嗟乎。如愚者。有此性而既不能养德。有斯职而又不能养人。其于程朱之说。并失之。每登斯堂而顾斯名。则未尝不愧动于心。惭发于面也。而尚为之记乎。然而明仲命名之义。则不可不示人。故谨为之记。

颐庵记己未○前人[编辑]

古之君子。必有所处之室。而其为室也容膝是求。而未尝敢为高明之制。故或谓之舍。或谓之窝。或谓之庵。而亦不可无所识之名。故或以吾之所事。或以吾之所存。或以吾之所勉而名之。非徒名之而已。盖为践其实尔。其于曾南豊之学舍。邵康节之安乐窝。朱文公之晦庵。可知也已。壶山宋明仲。年未弱冠。选入仪宾。其爵可谓高矣。其禄可谓厚矣。为之高堂广厦。耸甍栋于云霄之表。以侈其观。以娱其意。似无不可也。而只筑小室于东园。以为燕息之所。材非孔良。制亦不美。夏居而迫乎暑。客至而嫌于隘而明仲则安焉。名曰颐庵。征文于余。窃观颐之大象。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飮食。夫上动下止。颐颔之象也。外实中虚。颐口之象也。言语由是而出飮食因斯而入。故圣人于此。教之以慎且节焉。其意岂不深矣乎。盖人之心。非言语则无以宣于外。言语之于人。可谓大矣。然不慎之。则躁妄狂诞。甚非养德之道。此非可慎者乎。人之身。非飮食则无以资其气。飮食之于人。可谓重矣。然不节之。则侈淫。纵肆。亦非养体之术。此非可节者乎。此圣人之所以教人。而明仲之所以取以为名者欤然而圣人垂世之训。教人之方。不一而足。而明仲必取此而为名者。何欤。余尝思之明仲之学。可谓深矣。明仲之才。可谓敏矣。以此而施之于世。措之于事。必有可观者矣。而国既有制。官非带务。学无所用。才无所展。则明仲之身所易行。明仲之力所可及者。孰有过于言语飮食之间乎。此明仲之所以取颐之义而名之。以自勉也欤。苟能慎言语。无躁妄狂诞之病。则心之静。可知矣。苟能节飮食。无侈淫纵肆之患。则身之泰。可见矣。心既静矣身又泰焉。则浩然之气自生。睟然之色亦见。而君子学道之功。成矣。此非能践其养德养体之实。而不负其名庵之义者乎。明仲虽只取颐之义而为名。而其所成就者。果止于言语之慎。飮食之节而已乎。中庸曰。诚者。非自成己而已。所以成物也。然则所谓成己者。不过如此。而成物之能否。又不必论矣。嗟乎。夫人之情。稍有所学。则必欲行之于世。少有其才。则亦欲试之于事。今也明仲有学有才矣。而顾无是心。而只欲勉之于养德养体之道。其过于人。不亦远乎。尝闻康节之诗曰。莫道山翁拙于用。也能康济自家身。盖康节之不肯仕于朝。明仲之不能用于世。所遇虽不同。而其康济此身则一也。康节之后。吾于明仲见之矣。然则斯庵。当与曾之舍。邵之窝。朱之庵。骈美于后世也无疑矣。

祭颐庵文八谷具思孟[编辑]

惟公相臣之胄。王室之甥。早厌绮纨。三冬之学益富。终全宠禄。四朝之眷不衰。挺英妙之资。畜谦恭之德。文章典雅。蕴百炼之精金。笔法端严。开十袭之宝玉理已造于三昧。心则付于八还。期不惮于敲门。恸亟闻于易箦。云山谩卜新兆。永閟衣冠之藏。江湖无复旧游。空留水月之曲。某夙托通家之好。重烦纳墓之铭。义其可忘。徒有冥冥之感。德而不报。何胜负负之惭。聊设奠而兴哀。少叙诀于即远。

柳眉岩希春日记曰。隆庆戊辰九月初一日。砺城尉宋寅。称主上之书画曰。远过成宗。而并驾世宗云。○万历癸酉三月二十二日。砺城尉宋公寅来访。谈及东人文字。以牧隐为首。○丙子七月二十七日。宋惟良来问类合之写。以为沈忠谦最善正字。曾写玉册。大为颐庵所称许。今亦可书第二册。而颐庵可书上册云。○九月二十二日。东莱府使洪公渊来访。谈话间。余以砺城尉所论类合说示之。共议采用。○二十九日。砺城君宋公寅书送类合下卷。字谚释疑辨处。凡可用者一百馀字。大槪用余说而小变处多。通上卷采用一百数十字之释。○三十日。砺城君毕览类合下卷。议拟修改处写来正言洪仁宪直讲权克礼徐克一来访。余与徐同议砺城君所议类合。多从之。○十月初九日。食后持类合。诣政院启曰。臣近日更定此书。具陈于篇末。乞经御览而下书局。上答曰。知道。未几下类合于政院。令付校书馆○初十日。掌令许晋修撰金应南重叔来访。重叔言顷日经筵。上问类合何人书之乎。对曰。闻砺。城君宋寅写之。○十三日。乞退。诣阙下直。上传教政院引见。同副承旨南彦纯来访。同上经筵厅良久。上出坐思政殿引见。臣希春启曰。如类合小事。近又得砺城君宋寅校正。方始完全。微此人。几不完矣。

眉岩类合跋文曰。嘉靖壬寅。忝为春坊僚属。窃观东宫进。讲类合。有修正之志。后三十馀年。始克成书。承旨郑琢见而启达。蒙命校进。上于经席谓臣曰。此书固好。第谚释多俚。臣闻命兢省。与同僚商确改正。又闻砺城君宋寅多识字训。因求指点差谬。乃得更定云云。

退溪先生年谱曰。嘉靖丙寅七月。辞资宪加。乞以前职致仕。不许。上伫待甚切。先生属辞不至。上以招贤不至叹为题。令儒臣制进。又画先生所居陶山。令砺城君宋寅书陶山记及杂咏于其上。为屏风。张诸卧内。

曹南冥植师友渊源录曰。砺城尉姓宋。名寅。自号颐庵钝夫。中庙驸马也能文善书。尊贤好士。一时名流皆爱重之。先生亦待以端士。不以王门豪客视之。丙寅先生赴召时。重寻荡春台。颐庵设依幕于藏义门内。邀先生经过。先生曰。白面都尉。敢招黄发先生耶。终不入见云云。

尹月汀根寿答海嵩尉书曰。近者。连奉令书华翰。殊可玩。长进若此。令人极爱敬。即晋时王大令。我朝宋砺城。其人也。但未闻两豪旁通画法。如令公也。不亦比前人兼美具全乎。

李判书安讷所著东岳集曰。王子顺和君幼聪慧。宣庙尝以砺城君宋寅旧宅赐之曰。砺城好儒术。才行名世。尔慕效之。

李判书睟光所著芝峯类说曰。光庙朝宗室进礼君衡。有文武才。以庆尚兵使。入为吏曹参判。又永顺君溥。参重试及登俊试。春阳君琜。参式年及第。驸马河城尉郑显祖。参亲试第三名。厥后宗室只试艺。而不许文武职。驸马则虽如砺城尉宋寅之文才。不得登用焉。

申相国钦所著象村集曰。宗英之能诗者亦多。风月亭为冠。醒狂子,西湖主人。其次也。贵游中能诗者。高原,砺城尉。其人也。高原之作清藻。砺城之作典密。高原早卒。未充其才。惜哉。

车沧洲云辂诗集。送许江东赴县诗曰。关西多僻县。第一说江东。院压层崖上。桥横叠浪中。宋来新挂额。张去旧闻风。又见携琴鹤。冰天送此公。沧洲自注云。江楼旧号西江院。砺城尉宋公改作阅波亭。扁额尚在。俯见石梁横绝江中。俗谓黄龙桥。

安牛山邦俊所著混定编录曰。沈义谦,金孝元倾轧之时。李珥决退。李泼,宋大立,鱼云海,许鏛,安敏学等就与之别。砺城君宋寅别珥叹曰。今上英明拔萃。众贤集于王庭。如我无能之人。只欲坐观升平。而事终不成。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