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革命,非学毛主席哲学思想不可!”
“继续革命,非学毛主席哲学思想不可!”
——北京毛纺织厂工人学哲学的调查 |
|
北京毛纺织厂组织了一百二十多个工人学哲学小组,参加集体学习的人数占全厂人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广大革命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带着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的问题,活学活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不断提高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克服盲目性,推动了全厂革命和生产蓬勃发展。今年分别提前一百三十三天和九十七天超额完成了全年的产值和产量计划,创造了比设计能力翻一番的历史最高水平。工人们深有感触地说:“继续革命,非学毛主席的哲学思想不可!”
运用斗争哲学,掌握阶级斗争主动权
[编辑]北京毛纺织厂是北京市最早成立新党委的单位之一。今年初,厂党委在全厂作了开展“一打三反”运动的动员,但是过了一个星期,还没有很好动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呢?党委成员深入到群众中,发现在这个“不动”的背后,有新的思想动向。原来,有人认为:“经过三四年文化大革命,阶级队伍已经纯了,厂子也先进了,‘一打三反’没啥搞头了。”针对这个问题,厂党委发动广大工人,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等伟大教导,结合本厂阶级斗争的实例,狠批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阶级斗争熄灭论”,认真向北京六厂二校学习,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大家认识到,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只有狠抓阶级斗争这个主要矛盾,革命才能不断发展。清理阶级队伍以后,厂里阶级队伍是比较纯了。但是,“纯”是相对的,阶级斗争并未消失。因此,“一打三反”运动还必须认真地搞,一搞到底。
广大革命群众的阶级斗争觉悟提高以后,很快掀起了革命大批判的新高潮,揭发出大量阶级斗争的现象。厂党委领导成员带领各级干部,深入车间、班组,组织工人们学习毛主席关于“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的教导,深入调查研究,对于阶级斗争的各种现象,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终于揭露出隐藏很深的反革命分子。工人们说:毛主席的哲学是照妖镜,妖魔鬼怪全照清,巧装打扮掩盖不住罪恶的黑心,阶级敌人现出了“吃人”的原形。
在复杂的阶级斗争中,这个厂的党委和广大工人还学习毛主席关于“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等伟大教导,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例如,有个青年工人,有一次由于责任心不强,出了残品,造成了严重的质量事故,还想掩盖他的错误。这个问题揭露出来以后,有人认为:这是有意破坏,主张按敌我矛盾处理。厂党委和工人们根据毛主席的教导,作了具体分析,指出他毁坏国家财产,错误是严重的,这是阶级斗争的反映,对他进行了严肃的批判;同时,根据他的一贯表现和他对错误的认识,认为还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这样做,既批判了错误,又团结了同志。
北京毛纺织厂党委和广大工人,通过一桩桩活生生的阶级斗争事实,深刻认识到:掌握了毛主席的唯物辩证法,在复杂的阶级斗争中,就能够做到方向明、决心大、方法对,就能够自觉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团结广大群众,掌握阶级斗争主动权,稳、准、狠地打击一小撮最顽固的阶级敌人。
学习唯物辩证法,自觉促进思想革命
[编辑]随着阶级斗争的深入,两种世界观的斗争也更加深化了。在继续革命的道路上,有人认为:“只要有满腔的革命热情,埋头苦干就行了,工作方法好坏不吃劲。”真的“不吃劲”吗?这个厂老工人出身的织布车间领导小组负责人梁宏营,用他的亲身经历,写了一篇题为《是脾气,还是世界观问题》的小评论,贴在工厂大门口,引起了大家的深思。
事情是这样的。梁宏营在旧社会苦大仇深,对毛主席无限热爱,拚命干革命,群众称赞他是不知苦和累的“铁人”。但是他脾气暴,办事“倔”,群众有意见。过去他认为这是个性格问题,工作方法问题,没啥了不起。有一次,他又对一个工人发了脾气,影响了团结。党委领导同志和解放军支左人员就帮助他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要信任群众,依靠群众”和“一分为二”的伟大教导。他深挖了自己爱发脾气的原因,主要是对自己、对群众缺乏一分为二,总认为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缺点改不了。他深深感到,脾气问题,实质上是对群众的态度问题,是能不能认真执行毛主席的群众路线的大问题。接着,他又回忆了自己在旧社会二十年受尽地主、资本家压迫剥削、挨打受气的苦难日子,进一步认识到:性格是有阶级性的,脾气也有阶级性。今天我们掌了权,对阶级兄弟发脾气,实际上反映出自己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沾染上当官作老爷的资产阶级作风,这绝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而是世界观没有改造好的表现。他决心改掉爱发脾气的毛病,主动向那个工人作了检查,还到群众中狠斗了自己“脾气”后边的“私”字,狠批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入党做官论”和“群众落后论”,克服骄气和资产阶级作风,发扬了继续革命的朝气,更加受到群众的赞扬。
工厂党委结合梁宏营前后变化的经过,引导大家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这一伟大教导:“在人类的认识史中,从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并联系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例如,有些老工人对毛主席怀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但是一度对毛主席亲自发动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不够理解;有的干部一心跟党干革命,却盲目执行了错误路线;有的同志办事情的时候,主观愿望虽好,但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有很好地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他们深刻认识到: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紧密相联、互相影响的。正确的工作方法是和无产阶级世界观相联的,错误的工作方法是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相联的。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自觉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不仅要有充沛的革命热情,还必须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自觉破私立公,不断改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促进思想革命化。
党委会成员认识提高了,就能自觉地经常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作指导,搞好自身革命化和领导班子的团结,为无产阶级掌好权。党委书记带头狠斗了自己一度存在着“对新干部看不惯”的错误思想,检查自己没有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新干部,这不仅在思想方法上有片面性,而且是没有很好担负起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责任,这是在政权建设中两条路线斗争觉悟不高的表现。于是,他和其他领导成员一起,更加热情地支持新干部的工作,虚心向新干部学习,诚恳帮助新干部克服缺点错误,促进了领导班子的思想革命化,进一步加强了革命团结。
在工厂党委的带领下,广大工人活学活用毛主席哲学思想,掀起了自觉革命的热潮。这个厂的锅炉班,是北京市工厂中动力部门的一个先进单位。这个班在连续实现三十二项技术革新以后,有人认为“咱锅炉房变得差不多了”。工人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和“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伟大教导,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锅炉班也不例外,不是往好处变,就是往坏处变。认为“差不多”了,就是往坏处变的开始。锅炉班荣誉高了,谦虚谨慎的作风不能变;生产先进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这个不变,就是变,就是继续往好的方面变。工人对锅炉班一分为二,在先进中间找落后因素,变“保”先进为“闯”先进。于是,他们继续改革锅炉,自制成功煤粉机,又作混烧无烟煤的试验,做到混烧无烟煤百分之五十,节约了烟煤。思想革命化带动了生产机械化,现在锅炉班的一台锅炉顶过去两台用,每班运行人员由十三人减少到五人,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煤炭。广大工人兴奋地说:一分为二是个宝,破私立公离不了;掌握了它开心窍,思想革命更自觉。
破除“消极平衡”,推动生产持续上升
[编辑]北京毛纺织厂的设备是一九五六年从国外进口的。过去,资产阶级技术“权威”把这套洋设备看得神乎其神,说什么“纺、织、染的生产设备是平衡的,动不得”。工人们在机器上动一下锉刀,打一个眼,都被扣上“破坏生产”的大帽子,严重压制了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了生产的发展。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彻底粉碎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工厂党委带领广大工人狠批“洋奴哲学”、“爬行主义”、“专家治厂”等黑货,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世界上没有绝对地平衡发展的东西,我们必须反对平衡论,或均衡论”的教导,深刻认识到:生产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中包含着不平衡。工人们列举了文化大革命以前,当织布的生产能力大于纺纱的生产能力的时候,就拆掉二十多台织布机;反过来,当纺纱的生产能力大于织布的生产能力的时候,又采取把多余的纱卖掉的方法,求得“消极平衡”。他们说:“消极平衡”论,掩盖和回避生产中的矛盾,使生产向消极方面转化,实质上是“企业定型”论、“生产到顶”论、“不准革命”论,是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反映,必须坚决破掉。我们要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树立“积极平衡”的思想,揭露矛盾,解决矛盾,使生产向积极方面转化。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落实毛主席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促进生产持续上升。
去年,这个厂的纺部采取了一项新技术,使细纱的生产能力提高了三分之一左右,打破了纺、织、染的平衡,织部出现了“吃不了”的现象。这时,厂党委和工人们认真总结了文化大革命前搞“消极平衡”的教训,坚持“积极平衡”,把织部“吃不了”的压力变成动力,开展技术革新,解决新出现的矛盾。织布车间工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向洋设备开刀,经过反复试验,实现了几项重大的技术革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织部由“吃不了”变成了“喂不饱”,再一次打破了纺、织、染的平衡,促进前边的纺部和后边的染部不断革命。
纺纱车间工人把织部“喂不饱”的压力当作动力,对细纱机的各个部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十多项革新建议,结果,没有增添设备,就使细纱生产能力又提高了三分之一。染部工人也积极改革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适应了纺和织增产的需要。广大工人运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你追我赶,共同提高,不断打破旧的生产平衡,而且在提高产量的同时,狠抓产品质量,推动全厂生产一浪高一浪地向前发展。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