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一齋先生集續錄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这篇文章可能需要清理,以符合维基文库的标准,欢迎清理和改善。如果您想要查看帮助,请看帮助页面
一齋先生集續錄
作者:李恒
1759年

遺事

[编辑]

李一齋長于漢城。少習弓馬。豪勇絶人。人莫與之敵。年踰三十。始悟爲學。乃讀大學。退居于泰仁。自以年紀已多。若泛觀他書。恐分精力。只就大學上。俯讀仰思。爲終身事業。期於洞澈微妙。宋圭庵按察湖南。就訪其廬。由是著名。明廟末年。超敍六品。馹召咨訪治道。除林川郡守。未幾辭去。今上朝。下敎書徵之。除掌令。不就。出東閣雜記

奇高峯於經席啓曰。頃日李滉,李恒,曺植上來事下書。雖是先王之意。而自上所以繼述之者尤重。無以加矣。但李滉則辛酉生。李恒則己未生。曺植則亦辛酉生。皆七十之年。如此日氣甚寒之時。不能卽來。而旣有召命。退在未安。必有憫迫遑窘之患。若以在家調病爲難。而登道得病則亦有死於道路之患。自上欲見之心雖切。而待賢士。所當從容寬假。不可驅迫也。若日寒有疾。則觀勢上來事更爲下諭。何如。

又曰。臣於李滉,李恒。見而知之。曺植則不見不知。而嘗因朋輩。亦聞其人矣。觀李滉議論則地位甚高。祖述程朱。我國近來。如此之人稀罕矣。李恒則當初業武妄行之人。而悟而知學。做得工夫。其勇與古人何異。閉門讀書。德器亦成云云。出高峯集論思錄

明宗圖治甚切。求賢以誠。使擧經明行修之士。得李恒等六人。上引見便殿。講論名理。兼訪治道。除官有差。此東方盛擧也。出觀物齋行狀

明廟末。命薦經明行修之士。曺植與李恒,成運,韓脩等同被徵。拜六品官。引見問治道。植竟辭官而歸。恒拜林川郡守赴官。植戲之曰。李措大一朝做郡守。焉知不爲禍階乎。出石潭野史

丙寅被召時。與一齋諸先生竝在都下。一齋以師道自居。接引後學。門庭塡溢。先生獨杜門掃軌。士子或有求敎者至。以戲語答之。出南冥行錄

丙寅十月初八日。先生與李一齋有約。聞其至。卽往見于士人金福億家。出南冥年譜

曺植,李恒之幽棲海隅云云。見元集遺事第十四條是皆廊廟大器。濟世高材。鴻飛脫弋。枯落巖壑云云。出重峯集

先生嘗謁朴松堂于一善。適遇孝陵禮陟之日。隣邑之無識者。於洛東江泛舟宴樂。先生有詩云。洛東江上仙舟泛。十里笙歌落晩風。遠客停驂聞不樂。蒼梧山色暮雲中。長老多有傳之者。而詩格與集中諸作似不倫矣。自此以下。竝拾聞。

先生嘗作歌。講業之暇。使諸生歌之。以爲勸勉興起之資。歌曰。誰云泰山高。自是天下山。登登復登登。自可到上頭。人旣不自登。每言泰山高。

先生嘗聞南報不吉。謂諸生曰。此亦亂世。不可一任安逸。仍廢食五日。以驗其筋力。諸生莫有及者。而先生言語動息。少無倦乏之色。講讀不輟。精彩彌露。惟金公千鎰。與先生同之云。

先生嘗爲林川也。留手書八帖于郡齋。後守鋟梓。遂行于世。或爲屛簇。百餘年來。累經兵火。而多有藏之者。尹童土亦得見之。字法乃趙松雪體。而極爲遒勁云。

南參判老星嘗言其曾大父府尹公作宰永平也。先生適被徵在京。往送南公于門外。一時諸名勝皆在座。先生作一絶。手寫以贈行。諸公皆步其韻。殆百餘篇。遂作一大帖。以爲家寶。累代流傳矣。竟失於金賊云。蓋自點借去不還

趙滄江嘗言先生之南歸也。一時從遊之士多有送行者。先生作歌一闋。以寓其遐擧之意。聞者不知爲何意也。過乙巳後。諸公咸服其先知一作見云。

先生少時。與閔應瑞,南致勖輩爲遊俠友。一日。閔公殺人繫獄。獄官暴屍市上。方行撿驗。先生詭服雜於稠人中。忽掠取屍身。挾以一腋。直出西城門。獄卒及屍親。蒼黃趕追。先生乃投屍於。遂隱於林木間。夜呼船渡江。過二晝夜。已到全羅道全州府見方伯。又見泰仁倅。後數月。都下傳相指摘。刑官移帖于本道。推捕以來。先生以前此獄。數月。有事往南中。方伯,邑宰皆知其狀爲辭。朝廷遂驗問。較其日數。則未滿三箇日。竟以無實狀見釋。閔公亦免死云。

先生少時。嘗遊山寺。有一僧不知自何來。而狀貌麤悍。勇力絶倫。諸僧皆畏伏以事之。見先生不拜。先生怒叱之。諸僧急止之曰。此乃加羅都僧也。秀才必不枝梧矣。先生乃挺身當前。僧抱出階下曰。爾必欲死耶。先生躍身奮氣。捽取僧投之磻石上。僧卽斃云。

先生少時。喜輕趫。嘗上漢都南門樓屋上。以手上援椽端。拖身垂下。兩手交相攀拈。遍一周回後。方超入樓屋中云。

先生初向學時。習氣豪悍。苦難制伏。於坐傍前後左右揷劍。使身不得靠盤俯背。如此積數年。起居中度。志氣凝定云。先生南下。初構舍於七寶山下。揷劍攻苦。其後增修。以爲齋室。卽今寶林庵也。

南皐書院賜額祭文先生歿之明年丁丑。南中人建祠。後以倡義使配享。肅廟乙丑四月初八日。遣禮曹佐郞韓聖佑。賜額致祭。

[编辑]

王若曰。粤在明宣。多士輩出。同徵五逸。爾居其一。天挺人豪。蔚爲宗師。俊偉之器。剛毅之姿。幼而嬉戲。氣懾群兒。中遊俠窟。跅弛難羈。一念翻然。痛自刻責。刮磨豪習。歸依正學。曾傳一篇。寔爲發跡。鹿洞十訓。奉以朝夕。發憤攻苦。專心肆力。沈潛格致。毫分縷析。實踐之學。丕變之功。在古誰似。橫渠與同。猶深憤悱。就正有道。摳衣入室。學益深造。寶林之麓。藏修有所。扁齋以一。寔焉將老。鶴唳聞天。騶鳴入谷。旣縻以爵。又召以馹。感激恩禮。一趨天陛。敷陳治道。弗孤虛佇。暫畀雷封。豈展所抱。一壑歸來。冥鴻皎皎。梨園柏府。除命累至。聖眷益隆。素志愈厲。楹奠纔夢。樑木遽摧。士林靡依。黼座興唉。亦越門墻。繼有偉士。早服明誨。勉以忠義。屢勤弓旌。歷試外內。鵠立臺省。凜然風采。歲在龍蛇。島夷猖獗。五廟灰燼。六龍播越。河北十郡。爾乃投袂。馳告舊要。糾合義旅。登壇洒血。士氣自倍。遌賊輒挫。軍聲日壯。進兵江都。複屯相望。行朝有命。錫號用奬。榜罪虜酋。寇不敢動。大軍北來。十一作千萬其衆。聲勢相倚。賊兵窮蹙。入臨廟墟。守陴皆哭。承命逐賊。舁疾就途。維彼晉陽。爲蔽嶺湖。束甲以趨。約守孤城。虜兵如雲。肉薄爭登。沫血飮泣。士卒北首。矢盡力竭。睢陽失守。止水堂前。父子捨生。淸溪柵下。孝烈雙淸。丹心一片。怒濤千春。寵贈旣崇。天褒維新。有師有弟。百世咸仰。予聞風規。慨然興想。恨不同時。俾也可忘。昔所棲息。宛若函丈。有宮翼然。竝享于茲。恩額獨闕。有識竊咨。多士重繭。露章齊籲。有司拘常。尙靳崇報。式備追典。命揭新號。茲遣一价。侑我明神。庶幾歆格。啓佑後人云云。

一齋先生遺墟碑後誌

[编辑]

一齋先生以間世非常之姿。有一變至道之勇。平生用功。最在曾傳一書。精思實踐。眞積力久。克造高明之域。論理氣之妙合。而默契晦翁之旨。明道心之非體。而細卞整庵之謬。皆出於深體自得之見。而類非爲一時蹈襲語也。晩年德成。與南冥大谷齊名。間嘗承召登筵。所陳精一之義。能使明主動聽。旣退而年彌邵。道益尊。遠近學者多宗師之。此其大略。而詳載盧蘇齋所撰墓碣銘。先生姓李氏。諱恒。字恒之。生於弘治己未。卒於萬曆丙子。享年七十八。先生生長漢都。中歲落南。卜築於泰仁西村之粉洞里。今獨其遺墟在焉。而子孫不能有。旋復理於官而得之。遂伐石而表之曰一齋李先生遺墟之碑。請肅基識其後。辭不敢固。敬書如右。噫。惟先賢考槃之所。後之人尙無以耕犁加焉。崇禎紀元百二十二年再己巳三月上澣。後學杞溪兪肅基。識。

一齋先生集續録跋

[编辑]

余莅詩山。得一士。從遊講席。卽一齋李先生後孫邃也。一日。言其先祖遺集是王父龜菴所輯。而奉託南溪。後又博考諸賢文集。廣摭長老流傳。錄置小冊。未及竝刊云。余曰。先生爲湖南道學之倡則其隻字片言。烏可泯沒乎。遂命工鋟梓。而若其平日剛健之學。先朝禮遇之盛。盡載尤翁先生跋語中。余何敢加一辭乎。只記其追刊顚末云爾。歲己卯季秋。豐壤趙晸。謹書。追刊時。仍竝刊賜額祭文,遺墟碑誌,尤翁跋語。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