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七修類稿/卷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十 七修類稿
卷十一
卷十二 

靖難功

[编辑]

太祖初封諸王,各以一高僧相之,時姚廣孝預白成祖曰:「殿下能討臣輔佐,當使殿下戴一白帽。」於是奏討之。及至藩,又告曰:「浙東袁珙,天下相法第一,乞假以其名隸尺籍,勾取到燕,使相之。」珙因極道天表之盛曰:「髯過臍,必登大寶,為二十年太平天子。」後建文間,朝廷多大防燕,燕亦逡巡未舉。指揮張玉進曰:「安可束手待縛?」遂奪九門,殺三司,一鼓而兵出矣。是知成祖之有天下,始於姚,定於袁,成於張也。然非姚則不萌,非袁則不決,非張則不驟,豈非天意有在,而致此三人之言耶?

李陸

[编辑]

正德初,大臣議攻劉瑾,西崖李公俛首不語,蓋與劉厚也。後劉公健、謝公遷被斥回日,李公祖道欷歔。劉曰:「當日出一語,不用今日泣也。」及後呂公柟斥回之日,陸公完亦祖道相送,陸曰:「公去矣,予不知何日得行?」呂曰:「汝真心去,我在三十里外等君。」劉言可謂刀劍,呂言可謂藥石。

侑食樂章

[编辑]

國朝祭天地郊廟朝會樂章,板行於世,惟侑食樂章,人未知之,故錄於左,乃洪武十五年三月禮部尚書陶凱所作也。其文見於皇明《實錄》者,樂惟九奏,見於《龍飛紀略》者,又多平定天下之舞,用士三十二人,左執幹,右秉戚,妝飾盛服,辭該一十二句;又有撫安四夷之舞,用東西南北之夷各四人,服色依其方,樂辭該六句;又有車書會同之舞,亦用士三十二人,分為四行,執籥,右秉翟,辭亦十二句也。予聞樂成凱進之日,帝命協律者歌之,因謂侍臣曰:「禮以道敬,樂以宣和;不敬不和,何以為治?元時古樂俱廢,惟淫詞豔曲,更唱迭和,又使胡虜之聲,與正聲相雜,甚者以古先帝王祀典神祇,飾為隊舞,諧戲殿庭,殊非所以道中和、崇治體也。今所製樂章,頗協音律,有和平廣大之意;一切流俗喧澆淫褻之樂,悉屏去之,然則樂中又何以雜其百戲隊舞承應者耶?」予嘗考之《龍飛紀略》,以樂定於洪武四年,《實錄》乃十五年,計此必後更去隊舞,太祖聖德之純,王道之備,於此樂可謂盡善盡美矣。今止錄其九奏:

第一奏炎精開運之曲曰:炎精開運,篤生聖皇;大明御極,遠紹虞唐;河清海晏,物阜民康;威加夷獠,德被戎羌;八珍有薦,九鼎馨香;鼓動鐄鐄,宮征洋洋;怡神養壽,理陰順陽;保茲遐福,地久天長。

二奏皇風之曲曰:皇風被八表,熙熙聲教宣;時和景象明,紫宸開繡筵;龍袞耀朝日,金爐嫋祥煙;濟濟公與侯,被服麗且鮮;列坐侍丹扆,磐折在周旋;羔豚升華俎,玉饌充方圓;初筵奏南風,繼歌賡載篇,瑤觴欣載舉,拜舞禮弗愆;同樂及斯辰,於皇千萬年。

三奏皇明之曲曰:赫赫上帝,眷我皇明;大命既集,本固枝榮;厥本伊何,育德春宮;厥枝伊何,藩邦以寧;慶延百世,澤被群生;及時為樂,天祿是庸;千秋萬歲,永觀厥成。

四奏天道傳之曲曰:馬負圖兮天道傳,龜呈書兮人文宣,羲書卦兮禹疇敘,皇極建兮合自然。綿綿曆數歸明主,祥麟在郊儀鳳舞,九夷入貢康衢謠,聖子神孫繩祖武,垂拱無為邁前古。

五奏振皇綱之曲曰:周南詠麟趾,卷阿歌鳳凰;藹藹稱多士,為禎振皇綱。赫赫我明德,尊逾漢宋唐,百揆修庶績,公輔理陰陽。峨冠正襟珮,都俞在高堂;坐令八紘內,熙熙民樂康。氣和風雨時,田疇見豐穰;獻禮過三爵,歡娛良未央。

六奏金陵之曲曰:鍾山蟠蒼龍,石城距金虎;千年王氣都,於今歸聖主。六代繁華經幾秋,江流東去水無休;誰言天塹分南北,英雄豈但嗤曹劉。我皇昔住濠梁屋,神遊天錫真人服;手提三尺渡江來,詞臣早獻金陵曲。歌金陵,進珍饌,諧八音,繼三歎,請觀漢祖用兵時,為嘗馮異滹沱飯。

七奏長楊之曲曰:長楊曳綠,黃鳥和鳴;菡萏呈鮮,紫燕輕盈;千花浥露,日麗風清;及時為樂,芳樽在庭。管音嘒嘒,絲韻冷冷;玉振金聲,各奏爾能;皤皤國老,載勸載斟;明德惟馨,垂之聖經。唐風示戒,永保嘉聲;無已太康,哲人是聽。

八奏芳醴之曲曰:夏王厭芳醴,商湯遠色聲;聖人示深戒,千春垂令名。惟皇登九五,玉食保尊榮;日昃不遑食,布德緣群生。天庖具豐膳,鼎鼐事調烹;豈但資肥甘,亦足養遐齡。達人悟茲理,恒令五氣平;隨時知有節,熙哉天道行。

九奏駕六龍之曲曰:日麗中天漏下遲,公卿侍宴多令儀;簫韶九奏觴九獻,煙香細逐祥風吹。群臣舞蹈天顏喜,歲熟民康長若此;六龍回駕鳳樓深,寶扇齊開扶玉幾。景星呈瑞慶雲多,兩曜增輝四序和;聖人道大如天地,歲歲年年奈樂何。

本朝嶽鎮海瀆碑

[编辑]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自有元失馭,群雄鼎沸,土宇分裂,聲教不同。朕奮起布衣,以安民為念,訓將練兵,平定華夷,大統以正。永惟為治之道,必本於禮,考諸祀典,如五嶽、五鎮、四海、四瀆之封,起自唐世,崇名美號,歷代有加,在朕思之,則有不然。夫嶽、鎮、海、瀆,皆高山廣水,自天地開闢以至於今,英靈之氣,萃而為神,必皆受命於上帝,幽微莫測,豈國家封號之所可加?瀆禮不經,莫此為甚。至如忠臣烈士,雖可加以封號,亦惟當時為宜。夫禮所以明神人、正名分、不可以僭差,今命依古制定,凡嶽、鎮、海、瀆,並去其前代所封名號,止以山水本名稱其神;郡縣城隍神號,一體改正;歷代忠臣烈士,亦依當時初封以為實號,後世溢美之稱,皆與革去。其孔子善明先王之要道,為天下師,以濟後世,非有功於一方一時者可比,所有封爵,宜仍其舊;庶幾神人之際,名正言順,於禮為當,用稱朕以禮祀神之意,所有定制各各神號,開列於後:

五嶽:稱東嶽泰山之神,南嶽衡山之神,中嶽嵩山之神,西嶽華山之神,北嶽恒山之神。

五鎮:稱東鎮沂山之神,南鎮會稽之神,中鎮霍山之神,西鎮吳山之神,北鎮醫巫閭山之神。四海:稱東海之神,南海之神,西海之神,北海之神。

四瀆:稱東瀆大淮之神,南瀆大江之神,西瀆大河之神,北瀆大濟之神。

各處府州縣城隍:稱某府城隍之神,某州城隍之神,某縣城隍之神。歷代忠臣烈士,並依當時初封名爵稱之。

天下神祠無功於民,不應祀典者,即係淫祠,有司毋得致祭。於戲!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其理既成,其分當正。故茲詔示,咸使聞知。

嗚呼!此我太祖所以高出百代,見理之切,夫豈群下之意可及哉,予嘗親至東鎮碑下,其碑高可三文,書乃詹孟舉之楷,考之於時,洪武三年六月頒刻。遐想天下之碑,亦必如是耳。

金書鐵券文

[编辑]

太祖即位二年八月,大將軍取燕都諸郡畢,明年冬,念功臣勞烈之多,欲申山河帶礪之誓,鐫以鐵券,下禮官議其制。有奏唐和陵時賜錢鏐者,其孫尚藏,因取為式,其質鐵,其形如瓦,高一尺,闊二尺,左右二塊,麵鐫券文,皆刻免罪俸祿之數,券文嵌金,故曰金書。宋制高闊之,製以公侯伯職之不同,漸亦短狹,緣其所始,乃漢丹書鐵契之意。今錄魏國一篇,餘可知也。

朕聞自昔帝王創業垂統,皆賴英傑之臣,削群雄,平暴亂,然非首將智勇,何能統率而成大功?唐、漢初興,諸大名將是也。當時雖得中原,四夷未盡賓服,以其宣謀效力之將比之,豈有過我朝大將軍之功者乎!爾達自起兵以來,為朕首將十有六年,廓江漢,清淮楚,電掃兩浙,席卷中原,威聲所振,直抵塞外。其間降王縛將,不可勝數。頃者,詔令班師,星馳來赴,朕念爾勤勞既久,立功最多,今天下已定,論功行賞,宜加爵祿,是授爾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傅中書右丞相魏國公,參軍國事,食祿五千石,使爾子孫世世承襲。朕本疏愚,皆遵先代哲王之禮典,茲與爾誓,除謀逆不宥,其餘若犯死,爾免三死,子免二死。於戲!高而不危,所以常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常守富也。爾當慎守斯言,諭及子孫,世世為國良臣,豈不偉歟!

天師印

[编辑]

洪武二十四年,真人張宇奏:以前代嘗給正一玄壇傳籙之印,今授二品銀印,止可施於表箋文移,而於符籙不便,乞更別授。遂與龍虎山正一玄壇之印,製用六品者也。昨會真人府知印云:府總四印,六品者銅鑄,二品銀印,則英宗朝因使拜表,回鑾有驗,鑄金易之,其文乃正一嗣教大真人府之印。自道陵傳下者,則玉印一枚,其文乃陽平治都功印,雲篆也。至弘治間,朝廷恐其隨身為失,另碾一顆賜之。至於累朝所賜,或金或銀或牙,皆圖書也。

陳遇

[编辑]

陳遇,字中行,居金陵,元時江東明道書院山長,教授溫州。太祖渡江,御史秦元薦之,上致書征之,與語大悅,俾典戎務,谘以機密。授供奉,不受;後又拜學士中書左丞、弘文館大學士、太常卿、禮部尚書,皆辭;又賜金銀緞疋等物,亦不受。高廟三幸其第,引入內,賜坐宴澡浴,病則賜醫藥,年七十二而終。上再三哀悼,賜以棺帛,當時在廷以為公卿無比寵遇。予以陳乃忠於元者,故不受職賚焉,第畏死而為太祖致之,此《元史》所以不收也。

開尚書

[编辑]

國朝開尚書濟,字來學,河南睢州柘城縣和樂村人,選充河南府學訓導。洪武五年,取入京,為國子助教,尋養病回。十四年後,六部舉有王佐才,太祖復督乃父蒙同濟至京,賜詩一首云:「春首攜孫出洛陽,輪蹄馥鬱野花香,崤函古道殷商徑,滎澤荒城叔段邦。雪夜蔡城忠李,風天赤壁助周郎;老人閱景心懷廓,稽首遙瞻拜上蒼。」濟至,除刑部尚書,代父賡詩云:「金陵王氣起淮陽,四海俄聞德澤香;鶴發自應歸鳳闕,龐眉誰復釣魚邦。夔龍禮樂趨朝士,貔虎威儀執戟郎;思雨滿門思報德,吾皇萬壽祝穹蒼。」一日,濟從太祖遊金水橋,太祖忽然墮淚,問濟曰:「朕為何如此?」濟奏云:「過金橋,倚金欄,看金魚,憶金妃,隨金淚。」上執濟手云:「綰手過金橋,有事不相饒。」濟對曰:「臣無虧心事,不怕帝皇刀。」而朝廷制度禮樂,錢糧賦役,多所建立。後為詹徽事,死於非命。嗚呼!惜哉。其詩御製集中無矣,止有諭開蒙攜孫來京敕。

製革

[编辑]

明吳元年,置翰林院,以陶安為學士,於是設承旨學士、侍講、倚讀學士、直學士等官。洪武九年,定品級。十八年革承旨直學士、待制、應奉之名。未登極之前,乙巳歲,立國子學,以許存仁為博士。四年,升學為四品,始設祭酒,即拜存仁為之。存仁名元,金華謙之子也。洪武九年,以諾行中書省之設,本於權宜之制,中外稱失尊,朝廷詔丞相等更名,遂置承宣布政司。是年俾內外職九年為滿,三年錄行事之實,考績於京。國初各處社稷等壇,原定行禮以守禦武臣為初獻,文臣為亞獻。十四年,命以文臣通行。國初期年之服,俱要守製,後吏部奏言:祖父母伯叔兄弟,俱有期年;若欲守製,或一人連遭數喪,道路隔遠,則居官日少矣,除父母承重外,俱革之。國初宗人府初名宗正院,以親王一人掌其譜係;後成祖革去,以勳戚領之。今或一經歷,國初諸王皆有護衛,地方有變,即統兵以禦;又得開閣延賢,亦成祖革之,國初一歲一朝覲,至二十九年方定以三年為期。

聖君天祐

[编辑]

至正十二年三月,太祖方入濠,依郭子興起兵。七月,徐壽輝自嚴來,破杭州時,董摶霄從江浙平章征安豐之勢,欲攻濠,適聞杭陷而急回。九月,丞相脫脫督諸路兵以討徐州之賊,徐復而賊奔於濠;方命賈魯追攻,而賈病死,朝復趣脫脫還京。夫安豐、徐濠,唇齒地也;搏霄智將,脫脫國帥,濠中烏合之眾,勢力極小,移兵攻之,真太山之壓卵矣。至於十五年閏月,郭、孫素仇,一旦相戹於和陽,太祖,郭將也,送友出和而為孫眾所逼,中槍墜馬,忽得友人橫馬而呼乘,繼而又為孫弟鎖頸加害,則張姓者復懇存以待其報焉。夫中槍墜馬,鎖頸加害,死須臾矣,一旦而復走之。嗚呼!始從雄也,朝不加兵;及其危也,人為解之,是豈人謀之所致哉!天之所以啟我皇明,故使元之將相周章阻誤,相識倏遇,自爾扶植,智者於斯,可以知一統之兆矣。

潘原明

[编辑]

潘原明,泰州人,初與張士誠俱起鹽徒。元兵圍高郵,士誠、原明等十八人突圍出,後為偽吳平章,守吾杭。至正丙午,太祖命李文忠攻杭,原明遣員外方彝送款狀來曰:嬰城固守,乃受任之當為;歸款救民,亦濟時之急務。某自念起身草野,叨任省樞,非心慕於榮華,實志存於匡定。豈意邦國珍滅,王師見加,事雖貴於見機,名實同於歸義,念是邦生靈百餘萬,比年物故二三,今既入於職方,當溥覃於天澤,謹將土地人民及諸司軍馬錢糧之數以獻。見得兵二十萬,馬六百匹,仍授浙省平章。至洪武三年,止命食其祿,不署事,子孫世襲指揮同知。十四年,天兵平雲南,以原明署布政使司事。後卒,柩還,賜葬於鍾山之陰。此亦史所末載,事嘗聞於先達,文今見於《實錄》,特記於右。

即位事文

[编辑]

洪武元所戊申春正月乙亥,太祖祀天地於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建元洪武,告祭昊天上帝皇祇,祝曰:「惟我中國人民之君,自宋運告終,帝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其君臣父子及孫百有餘年,今運亦終;其天下土地人民,豪傑紛爭,惟臣帝賜英賢,為臣之輔,遂戡定采石水寨蠻子海牙、方山陸寨陳也先、袁州歐普祥、江州陳友諒、澤州王信、新淦鄧克明、龍泉彭時中、荊州薑玨、濠州孫德崖、廬州左君弼、安豐劉福通、潁州熊天瑞、福建陳友定、平江王世明、洗州李勝、蘇州張士誠、慶元方國珍、沂州王宣、益州老保等,偃兵息民,各歸田里,今地幅員二萬餘里。諸臣下皆曰:『生民無主,必欲推尊帝號。』臣不敢辭,是用以今年正月四日,於鍾山之陽,設壇備儀,昭告上帝皇祇,定有天下之號曰大明,建元洪武,簡在帝心,尚享。」

先是日壬戌以來,連日雨雪陰沍,至正月朔旦霽。越三日省牲,雲陰悉斂,日光皎潔;既行禮,天宇廓清,星緯昭朗,眾皆欣悅;禮成,遂即位於郊壇南,備儀法,眾從丞相率百官北面行禮,呼萬歲者三,禮畢,太祖率世子暨諸子,奉神主,詣四廟,追尊四代祖考妣為皇帝後,奉上玉寶、玉冊。冊曰:「孝玄孫嗣皇帝朱某稽首頓首上言:尊敬先世,人之至情,祖父有天下,傳之於子孫;子孫今有天下者,追尊其祖考,此古今之通義也。某遇天下兵起,躬擐甲胃,調度師旅,戡定四方,以安人民,土地日廣,皆祖宗深仁厚德所致也。諸臣庶推尊為皇帝,先世考妣未有稱號,謹上皇高祖考尊號曰玄皇帝,廟號德祖,皇高祖妣曰玄皇后。皇曾祖考尊號曰恒皇帝,廟號懿祖;皇曾祖妣曰恒皇后。皇祖考尊號曰裕皇帝,廟號熙祖;皇祖妣王氏曰裕皇后。皇考尊號曰淳皇帝,廟號仁祖;皇妣陳氏曰淳皇后。伏惟神明在上,鑒此孝思。」

太祖受朝賀畢,左相國宣國公李善長奉冊寶,立妃馬氏為皇后,立世子標為皇太子。皇后冊曰:「天眷我家,啟運興王,出自衡門,奄有四海。為君為後,可不慎欽?君以仁政,慎於在位,撫黎庶而統萬邦;後以懿德,慎於治內,表六宮而母天下,長久之道也。谘爾馬氏,同勤勞於開創之時,為家成國,內助良多。今以金冊寶文,立爾為皇后,其敬乃職,耿光後世。於戲!慎戒之。」皇太子冊曰:「國家建儲,禮從長嫡,天下之本在焉。朕起自田野,與群雄角逐,戡定禍亂,就功於多難之間。今基業已成,命爾標為皇太子。於戲!爾生王宮為首嗣,天意所屬,茲正位東宮,其敬天惟謹,且撫軍監國,爾之職也。六師兆民,宜以仁信恩威,懷服其心,用永固於邦家。尚戒慎之!」以李善長、徐達為左右丞相,諸功臣進爵遷秩有差。

 卷十 ↑返回頂部 卷十二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遠遠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