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三國史記/卷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百濟本紀 第三 三國史記
卷二十六 百濟本紀 第四
百濟本紀 第五 

文周王

[编辑]

 文周王,或作汶洲。蓋鹵王之子也。初,毗有王薨,蓋鹵嗣位,文周輔之。位至上佐平蓋鹵在位二十一年,高句麗來侵,圍漢城。蓋鹵嬰城自固,使文周求救於新羅,得兵一萬廻。麗兵雖退,城破王死,遂卽位。性柔不斷,而亦愛民,百姓愛之。冬十月,移[1]都於熊津。

 二年,春二月,修葺大豆山城,移漢北民戶。三月,遣使朝宋,高句麗塞路,不達而還。夏四月,耽[2]羅國獻方物,王喜,拜使者為恩率。秋八月,拜解仇為兵官佐平。

 三年,春二月,重修宮室。夏四月,拜王弟昆支為內臣佐平,封長子三斤為太子。五月,黑龍見熊津。秋七月,內臣佐平昆支卒。

 四年,秋八月,兵官佐平解仇,擅權亂法,有無君之心,王不能制。九月,王出獵,宿於外,解仇使盜害之,遂薨。

三斤王

[编辑]

 三斤王,或云壬乞。文周王之長子。王薨,繼位,年十三歲,軍國政事,一切委於佐平解仇。

 二年,春,佐平解仇與恩率燕信聚衆,據大豆城叛。王命佐平眞男以兵二千討之,不克。更命德率眞老,帥精兵五百,擊殺解仇。燕信奔高句麗,收其妻子,斬於熊津[3]

 論曰:《春秋》之法,君弑而賊不討,則深責之,以為無臣子也。解仇賊害文周,其子三斤繼立,非徒不能誅之,又委之以國政,至於據一城以叛,然後再興大兵以克之。所謂履霜不戒,馴致堅氷,熒熒不滅,至于炎炎,其所由來,漸矣。唐憲宗之弑,三世而後,僅能殺其賊,況海隅之荒僻,三斤之童蒙,又烏足道哉!

 三月己酉朔,日有食之。

 三年,春夏大旱。秋九月,移大豆城於斗谷。冬十一月,王薨。

東城王

[编辑]

 東城王,諱牟大,或作摩帝[4]文周王弟昆支之子。膽力過人,善射,百發百中。三斤王薨,卽位。

 四年,春正月,拜眞老為兵官佐平,兼知內外兵馬事。秋九月,靺鞨襲破漢山城,虜三百餘戶以歸。冬十月,大雪丈餘。

 五年,春,王以獵出至漢山城,撫問軍民,浹旬乃還。夏四月,獵於熊津北,獲神鹿。

 六年,春二月,王聞南齊祖道成,冊高句麗巨璉,為驃騎大將軍,遣使上表,請內屬,許之。秋七月,遣內法佐平沙若思,如南齊朝貢,若思至西海中,遇高句麗兵,不進。

 七年,夏五月,遣使聘新羅。

 八年,春二月,拜芍[5]加為衛士佐平。三月,遣使南齊朝貢。秋七月,重修宮室,築牛頭城。冬十月,大閱於宮南。

 十年,魏遣兵來伐,為我所敗。

 十一年,秋,大有年。國南海村人獻合穎禾。冬十月,王設壇祭天地。十一月,宴群臣於南堂。

 十二年,秋七月,徵北[6]部人年十五歲已上,築沙峴、耳山二城。九月,王田於國西泗沘[7]原。拜燕突為達率。冬十一月,無氷。

 十三年,夏六月,熊川水漲,漂沒王都二百餘家。秋七月,民饑,亡入新羅者,六百餘家。

 十四年,春三月,雪。夏四月,大風拔木。冬十月,王獵牛鳴谷,親射鹿。

 十五年,春三月,王遣使新羅請婚,羅王以伊飡比智女,歸之。

 十六年,秋七月,高句麗與新羅戰薩水之原,新羅不克,退保犬牙城。高句麗圍之,王遣兵三千救,解圍。

 十七年,夏五月甲戌朔,日有食之。秋八月,高句麗來圍雉壤城。王遣使新羅,請救,羅王命將軍德智,帥兵救之,麗兵退歸。

 十九年,夏五月,兵官佐平眞老卒,拜達率燕突為兵官佐平。夏六月,大雨,漂毁民屋。

 二十年,設熊津橋。秋七月,築沙井城,以扞率毗陁鎭之。八月,王以耽羅不修貢賦,親征,至武珍州。耽羅聞之,遣使乞罪,乃止。耽羅,卽耽牟羅。

 二十一年,夏大旱,民饑相食,盜賊多起。臣寮請發倉賑救,王不聽。漢山人亡入高句麗者二千。冬十月,大疫。

 二十二年,春,起臨流閣於宮東,高五丈,又穿池養奇禽。諫臣抗疏不報,恐有復諫者,閉宮門。

 論曰:「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是以,古之明君,虛己問政,和顔受諫,猶恐人之不言,懸敢諫之鼓,立誹謗之木而不已。今牟大王諫書上而不省,復閉門以拒之。《莊子》曰:『見過不更,聞諫愈甚,謂之狠。』其牟大王之謂乎。」

 夏四月,田於牛頭城,遇雨雹,乃止。五月,旱。王與左右宴臨流閣,終夜極歡。

 二十三年,春正月,王都老嫗,化狐而去。二虎鬪於南山,捕之不得。三月,降霜害麥。夏五月,不雨至秋。七月,設柵於炭峴,以備新羅。八月,築加林城,以衛士佐平芍[8]加鎭之。冬十月,王獵於泗沘東原。十一月,獵於熊川北原,又田於泗沘西原,阻大雪,宿於馬浦村。初,王以芍[5]加鎭加林城,加不欲往,辭[9]以疾。王不許。是以,怨王。至是,使人刺王,至十二月乃薨。諡曰東城王。《冊府元龜》云:南濟建[10]元二年,百濟王牟都,遣使貢獻。詔曰:「寶命惟新,澤被絶域,牟都世蕃東表,守職遐外,可卽授使持節都督百濟諸軍事鎭東大將軍。」又永明八年,百濟王牟大遣使上表。遣謁者僕射孫副,策命大襲亡祖父牟都,為百濟王,曰:「於戱,惟爾世襲忠勤,誠著遐表,海路肅澄,要貢無替,式循彛典,用纂顯命,往敬哉。其敬膺休業,可不愼歟。行都督百濟諸軍事鎭東大將軍百濟王。」而《三韓古記》無牟都為王之事。又按牟大,盖鹵王之孫,盖鹵第二子昆支之子,不言其祖牟都,則《齊書》所載,不可不疑。

武寧王

[编辑]

 武寧王,諱斯摩斯麻,或云隆餘隆。牟大王之第二子也。身長八尺,眉目如畵,仁慈寬厚,民心歸附,牟大在位二十三年薨,卽位。春正月,佐平芍[5]加據加林城叛,王帥兵馬,至牛頭城,命扞[11]率解明討之。芍[5]加出降,王斬之,投於白江。

 論曰[12]:《春秋》曰:「人臣無將,將而必誅。」若芍[5]加之元惡大憝,則天地所不容,不卽罪之,至是自知難免,謀叛而後誅之,晚也。冬十一月,遣達率優永,帥兵五千,襲高句麗水谷城。

 二年,春,民饑且疫。冬十一月,遣兵侵高句麗邊境。

 三年,秋九月,靺鞨燒馬首柵,進攻高木城。王遣兵五千,擊退之。冬無氷。

 六年,春大疫。三月至五月,不雨,川澤竭。民饑,發倉賑救。秋七月,靺鞨來侵,破高木城,殺虜六百餘人。

 七年,夏五月,立二柵於高木城南,又築長嶺城,以備靺鞨。冬十月,高句麗將高老與靺鞨謀,欲攻漢城,進屯於橫岳下,王出師,戰退之。

 十年,春正月,下令:完固隄防,驅內外游食者,歸農。

 十二年,夏四月,遣使入梁朝貢。秋九月,高句麗襲取加弗城,移兵破圓山城,殺掠甚衆。王帥勇騎三千,戰於葦川之北。麗人見王軍少[13],易之,不設陣。王出奇急擊,大破之。

 十六年,春三月戊辰朔,日有食之。

 二十一年,夏五月,大水。秋八月,蝗害穀。民饑,亡入新羅者,九百戶。冬十一月,遣使入梁朝貢。先是,為高句麗所破,衰弱累年。至是上表,稱:「累破高句麗,始與通好,而更為强國。」十二月,高祖詔冊王,曰:「行都督百濟諸軍事鎭東大將軍百濟王餘隆,守藩海外,遠修貢職,迺誠款到,朕有嘉焉。宜率舊章,授玆榮命,可使持節都督百濟諸軍事寧東大將軍。」

 二十二年,秋九月,王獵于狐山之原。冬十月,地震。

 二十三年,春二月,王幸漢城,命佐平因友因支、達率沙烏等,徵漢北州郡民年十五歲已上,築雙峴城。三月,至自漢城。夏五月,王薨。諡曰武寧。

聖王

[编辑]

 聖王,諱明襛,武寧王之子也。智識英邁,能斷事。武寧薨,繼位,國人稱為聖王。秋八月,高句麗兵至浿水,王命左將志忠,帥步騎一萬,出戰退之。

 二年,梁高祖詔冊王為持節都督百濟諸軍事綏東將軍百濟王。

 三年,春二月,與新羅交聘。

 四年,冬十月,修葺熊津城,立沙井柵。

 七年,冬十月,高句麗王興安,躬帥兵馬來侵,拔北鄙穴城。命佐平燕謨,領步騎三萬,拒戰於五谷之原,不克。死者二千餘人。

 十年,秋七月甲辰,星隕如雨。

 十二年,春三月,遣使入梁朝貢。夏四月丁卯,熒惑犯南斗。

 十六年,春,移都於泗沘,一名所夫里。國號南扶餘。

 十八年,秋九月,王命將軍燕會,攻高句麗牛山城,不克。

 十九年,王遣使入梁朝貢,兼表請《毛詩》博士、涅槃等經義,幷工匠、畵師等,從之。

 二十五年,春正月己亥朔,日有食之。

 二十六年,春正月,高句麗王平成與濊謀,攻漢北獨山城。王遣使請救於新羅。羅王命將軍朱珍,領甲卒三千,發之。朱珍日夜兼程,至獨山城下,與麗兵一戰,大破之。

 二十七年,春正月庚申,白虹貫日。冬十月,王不知梁京師有寇賊,遣使朝貢。使人旣至,見城闕荒毁,竝號泣於端門外,行路見者,莫不灑淚。侯景聞之,大怒,執囚之。及景平,方得還國。

 二十八年,春正[14]月,王遣將軍達己,領兵一萬,攻取高句麗道薩城。三月,高句麗兵圍金峴城。

 三十一年,秋七月,新羅取東北鄙,置新州。冬十月,王女歸于新羅。

 三十二年,秋七月,王欲襲新羅,親帥步騎五十,夜至狗川,新羅伏兵發與戰,為亂兵所害薨。諡曰聖。

註釋

[编辑]
  1. 原本缺刻
  2. 原本「躭」
  3. 原本「建」
  4. 原本「牟」
  5. ^ 5.0 5.1 5.2 5.3 5.4 原本「苩」
  6. 原本「比」
  7. 原本「泚」
  8. 原本「苗」
  9. 原本「辝」
  10. 原本「津」
  11. 原本「扦」
  12. 原本「日」
  13. 原本「小」
  14. 原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