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洞群仙錄/10
目錄 | 三洞群仙錄 | |
◀上一卷 | 三洞羣仙錄卷之十 | 下一卷▶ |
三洞羣仙錄卷之十
正一道士陳葆光撰集
郭無四壁,劉有二困。
《真境錄》:郭文字文舉,嘗於華陰山石室中得神虎內真紫元丹章,值晉室衰,乃負茨入餘杭大滌山,伐木倚林苦覆為舍,不置四壁,葛裘鹿巾,區種菽麥,及探答以貿鹽酪。或餘食,即施貧者。乾符中,封靈曜真君,山中遺跡甚多。
《晉逸史》:劉鱗之字子驥,少尚質素,虛退寡欲,不修儀操,人莫知之。好遊山澤,志在逐逸。嘗探藥至衡山,深入忘返,見有一澗水,水南有二石困,一困閉,一困開,深廣不得過。欲還,失道,遇伐薪人問徑,僅得還家。或說困中皆仙靈方藥諸維物,鱗之欲更尋索,終不知處也。
孝成束帶,自然綸巾。
《丹臺新錄》:梁諶字孝成。諶好樂仙道,年十七為道士,即持齋誦經,廣建功德,濟諸苦厄,視地而履,恐傷含氣,有烏獸當衢,每下路避之,見人卑恭泊然虛靜。一旦謂弟子王子年曰:吾屬良友待我於南津,當往彼,爾可知之。乃束帶南出。子年隨之,惟覺雲氣鬱鬱,絃覆林谷。良久,諶忽踴身騰雲,倏已不見,遙聞鼓吹之音而已。
《本朝蒙求》:趙自然,太平州人,夢一人給巾素抱,鬚髮斑白,自云姓陰,引之登山,曰:汝有道氣。教以辟穀法,乃出青柏枝令啗?夢中食之,及覺遂不食。
青巾佳客,白衣老人。
《神仙傳》:陳希夷先生一日謂門人賈昇曰:今日有佳客至,速報。少頃一人衣褐青巾如門,賈走報,其人已行。賈逐之,見一老人衣鹿皮,賈問:前老人去遠否。老人曰:此是神仙李八百,動則八百里。而鹿皮老人亦不見。先生曰:老人者,乃太清得道白庇先生也,今既不見,鹿皮者又去,吾不可久留。乃返真。
《漢武傳》:武帝出道岱山,通一白衣老人耳聳於頂,髮垂於肩,頭有數尺之光,帝異而問之,老人曰:予聞禽山有莒蒲一寸九節,服之長生。遂不見。帝曰:此乃岳神也。時王興聞之,服莒蒲得仙。
鄧丹一斗,群藥千縉。
《續仙傳》:處州松陽乃張天師修真之所,鄧去奢慕前人之迸,結菴以居,朝夕焚修。山南有一巨石,嘗坐其上,感神人告之曰:天師丹劍在此石下,可以取之,師曰:此石天設,非人力可加。神人曰:動修不怠,丹劍可致。師如其言,不三年神人送丹一斗,劍一。,師後施丹治病,功成上昇。
又賣藥翁,莫知其姓名,常提一大葫蘆賣藥,人以疾苦求藥,得錢不得錢悉與之,無不神驗。或戲問之:有大還丹否。曰!有一粒,厭直千婚。人皆笑之,以為風狂。後於長安賣藥,枓擻其葫蘆已空,只餘一粒安於掌中,曰:百年賣藥,無一人買者,深可哀哉,今當自喫。藥方入。足下五色雲生,騰空而去。
銅牌誌鹿,金盆射鵲。
《高道傳》:明皇狩于咸陽,獲大鹿,命庖人欲烹之,張果奏曰:此仙庇也,已滿千歲。昔漢武元狩五年,臣曾侍從畋之,于上林獲此鹿,乃放之,時以銅牌誌於左角。遂命驗之,果然有銅牌二寸許,但文字彫暗耳。
又軒轅集,宣宗嘗召入,問長生可政乎,集曰:絕聲色,薄滋味,哀樂一致,德施無偏,自然與天地合德,日月齊明,雖堯舜禹湯之道自可致,況長生久視乎。及退,又以金盆覆白鵲試之,時集方休於館,謂中人曰:皇帝安能更令老夫射覆乎。中人不論其意。上復令速至,集纔及玉陛,謂上曰:盆下白鵲宜放之。上大笑。
李明合丹,伯真採藥。
《茅山記》:李明長官避世不仕,隱句曲鬱岡山,合丹丹成而昇玄洲,除大卿之任,至今舊邇壇井存焉。
《真誥》:姜伯真入猛山中行道探藥,奄遇仙人,令伯真平倚日中,其影偏,仙人曰:子知道之貴而篤志學之,不知不正為失,君欲使心正,常以日出時錯手著兩肩上,以日當心,覺腹煖則心正矣,常行之為佳。
葛氏蛟帳,女媧雲幕。
《祖異志》:九夷山樵者婦諸葛氏,感時疾數日,起白舅姑曰:新婦不唯疾平,復且得仙矣。俄出門,乘雲而去。又數日復回,云天上樓觀皆碧玉碾成,窗戶悉以珠密綴蛟絲帳幔,五色相照,行空明中,燃不死之香。我今暫來相看。俄有五色車駕,雙龍力士御之,女童為從,婦乘之冉冉而去。
《事始》云:女媧氏作雲幕,又煉五色石以補天。
劉安雞犬,靜之龜鶴。
《續仙傳》:劉安即漢高祖之孫也。安好神仙,煉大丹,丹成乃去。時人傳云:安臨去時有餘藥在器內,置於庭中,雞犬舐啄,盡得昇天。故人云:雞嗚天上,犬吠雲中。
《列仙傳》:蕭靜之絕粒學道,一日掘地得一物似人手,即時食之,遇一畢人告之曰:子鈴餌仙藥矣,子所食者肉芝也,得肉芝食者壽齊龜鶴,宜隱山林以期至道。遂遁去。
德休霹靂,王興雲車。
《神仙傳》:曹德休自言從束海青嶼山來,遊於江西,人見之三十餘年,顏貌不改,有疾者以符藥救之無不愈。有一女年二十餘,將聘於人,忽有邪物所魅,百方治之益甚。其父詣德休,具陳病狀,德休曰:汝家居近山漢有潭穴,汝女春月閑步溪側,為蛟所窺,以拘攝精魂入其穴矣,可將吾一符投於潭中,少頃有驗。投符後,忽見潭水翻涌,水中霹靂聲,須臾有一物浮出,長二丈餘,形如烏蛇,頭若大杓,已劈死矣。女病亦尋愈。
《王氏神仙傳》:王興,蜀人,昔為蒲江主簿,而境有靈邊,興喜之,遂去官,隱於山中九年。忽見洞中瓊花吐艷,金蟾跳躍,遂入洞中,得仙丹服之,即時乘雲車上昇。今人以洞號主簿治,自此始也。
浮胡白豹,雷公黃蛇。
《神仙傳》:施存真人號浮胡先生,師黃蘆子,得《三皇內文》驅策虎豹之衍,隱衡嶽石室山,每跨白豹出入,晉元康間白日騰昇。
《廣異記》:武勝之嘗於江灘見雷公逐一黃蛇,或以石投之,鏗然有聲,雷公飛去,得一銅劍,有文云:許旌陽真君斬蛟第三劍。
無競懷果,孫鍾設瓜。
《青瑣》:李無競入都調官,至朱遷鎮,有丐者喧爭於路,一嫗曰:我終身乞丐聚得少金,此子貸去不償。無競取金如所逍數與丐者,謝曰:吾實逍其錢,君行路人能償之,又解其國,何以報德,吾家在隆和,曲筠柵青簾乃所居也,子能訪我否。無競異之,即往焉。入門見數丐者擁鑪共火,喜見於色,命坐,具小酌。無競頗疑其人,終不飲,但濡脣而已。時大寒,盤中皆夏果,取小御桃三枚懷歸。丐者以詩送曰:君子多疑即多誤,世人無信即無誠。吾家路徑平如砥,何事夫君不肯行。無競至邸取桃視之,乃紫金也。後琢其金為酒器,年七十面色紅潤,豈酒濡脣之力乎。
《幽冥錄》:孫鍾少時家貧,種瓜瓜熟,府三人來乞瓜,鐘為設瓜,曰:我司命也。化白鶴飛去。
陵陽沆淦,曼卿流霞。
《列仙傳》:陵陽子春食朝霞,夏食沆淦。是夜半天地玄黃之氣也,霞日初出,青黃氣即朝霞也。
《抱朴子》:項曼卿,河東蒲圾人,入山修道,一日有仙人來迎,到天上見紫府金林玉几,仙人飲以流霞一杯,輒不饑渴。忽思家,為帝所斥,遂還河東,呼為斥仙人。
明皇紫雲,元之絳雪。
《宣室志》:唐明皇夢仙子十餘輩御卿雲下,列於庭,各執樂器而奏之,其度曲清越,殆非人世也。及樂闋,有一仙子前而言曰:階下知此樂乎,此神仙紫雲曲也,今傳授陛下,為唐正始音。明皇甚喜,即傳教焉。及寤,以玉笛吹,令習之,盡得其節奏。
《仙傳拾遺》:申元之,不知何許人,開元中詔至上都開元觀,恩渥愈厚。明皇與論道,動移晷刻。嘗命趙雲容侍元之茶藥,意甚恭恪。乘閑乞藥少許以延其生,元之曰:我無所惜,但爾不久處世耳。愈切懇告,乃與絳雪丹一粒,曰:服此丹死叉不壞,但能大其棺,廣其穴,含以珠玉,疏而有風,魂不蕩空,魄不淪翳,百年外可以復生。此為太陰煉形之道。後雲容從幸東洛,病於蘭官,得以此事白於貴妃,如其所謂。
道元觀燈,知微阮月。
《仙傳拾遣》:葉法善天師字道元,開元初正月望夜,明皇移仗上陽宮以觀燈焉,尚方匠毛順心結綵樓三十餘問,金翠珠玉問河其內,樓高百五十尺,微風所動,鏗然成韻。以燈為龍鳳璃豹騰擲之狀,似非人力。上見大悅,師曰:影燈之盛固無比矣,然西京今夕之燈亦以如此,適自彼來。上異其語:今欲一往,得乎。曰:此易爾。於是令上閉目,俄而至焉。上稱其盛者,久之請迴,復閉目,頃之已在樓下,而歌舞之曲未終。上於凍州以鐵如意貫酒,翌日命中使託以他事求如意以還,驗之非謬。
《三水小牘》:道士趙知微有道衛,中秋積陰不解,眾惜良辰,知微曰:可備酒肴登天柱峰骯月。既出門,天色開晴,及登峰,月如晝,至月落方歸,下山則妻風苦雨,陰晦如前。
禦寇剖心,道君剪舌。
《雲漢友議》:列禦寇墓在鄭郊,有胡生者家貧,少為洗鑑錢釘之業,號胡釘鉸。有美酒茶果輒祭禦寇祠,以求聰明。夢一人刀劃其腹,以一巷書致于心腑,及覺,乃能詩。嘗贈韓少府云:忽聞梅福來相訪,笑著荷衣出草堂。兄童不慣見車馬,爭入蘆花深處藏。
《廣畢記》:夔州有道士王洪明,舌長,呼字不正,乃曰:誦《道德經》。忽夢道君為剪其舌,既覺,語遂正。
灰袋佯狂,麻懦卓越。
《神仙傳》:蜀有道士佯狂,俗號為灰袋,翟天師之弟子也。翟每戒其徒勿輕此人,吾所不及。嘗大雪中布衣褐入青城山,暮投蘭若求宿,僧曰:貧僧一納而已矣,天寒如此,奈何。灰袋曰:一狀足矣。夜半,風雪益甚,僧意其卒,往視之,去狀數尺,氣如蒸炊,流汗袒寢。未曉,不辭而去。曾病口瘡數月,狀若將死,村人素神之,因為設齋。齋散,忽謂眾曰:試窺吾口中何物。乃張口如箕,五臟悉露,莫不驚異,後不知所終。
《晉逸史》:麻懦者莫得其姓名,石季龍時在魏乞丐,常著麻懦布衣,故時人謂之麻懦。言語卓越,狀如狂者,乞得米穀,不食輒散之,頗顯神異。與高僧圖澄極為交友。
蘇驢蟲流,王屍泉涌。
《神仙傳》:薊子訓嘗駕驢車與諸生俱詣許下,道過榮陽,止主人舍,而所駕之驢忽然卒僵,蛆蟲流出,主遽白之,子訓曰:乃爾乎。方安坐飯食畢,徐出以杖扣之,驢應聲奮起,行步如初。
《茆亭客話》:王客者,失其名及鄉里,常攙竿挈籃,引一斑犬往來叩,英問,以探藥為事。天禧戊午歲遊,青城山,迴臨叩。宰師仲冉召之與語,曰:吾野人也,久居城市,頗思歸鄉,誠有奉託。宰亦莫諭其意,一日獨擔茨往國寧寺,於寺門下坐卒。鄉耆聞官,痙之道左。師宰聞之曰:曩所言,斯之謂乎。遣史往彼焚之,發其屍,顏貌如生,四肢皆軟,若熟寐焉。頃之,屍下清泉涌出,浮屍而起,遂就更衣,沐浴以殮之。
方遠辯慧,道華愚懵。
《高道傳》:問丘方遠字大方,幼辮慧,通經史。昭宗累詔不起,就錫命服,賜號玄同先生。羅隱每詣受書,先生輒閉目授之,曰:隱才高識下,蓋正容悟物。故隱卒保終吉。先生一日忽沐浴焚香,端坐返真,顏色不變,異香三日不散。時錢武肅夢先生騎鶴訪別,明日訃至,及就壙,但空棺而已。
又,侯道華常如風狂人,人多侮之,未嘗有慍色。好讀丹經子史,或問誦此奚為,曰:天上無愚懵神仙。
楊雄墟墓,周暢義塚。
《仙傳拾遣》:楊雄字子雲,口吃,善屬文。王莽篡位,聞理獄使者欲來收雄,雄恐不免,時校書於天祿閣上,自投幾死。天鳳中,辭疾還蜀,卒於家。乾符中,進士趙郁外疾於嘉州開元觀,稍愈,於殿上見一少年弊蓋鶉衣白潔,與郁並坐,郁因言此觀巨功製作,國力興創,何乃俯逼殿後而有墟墓也,嘗問郡人,皆不知。少年笑曰:此漢相留侯之後,辟強之孫,天師之祖也,為南安太守,投於郡而葬於此。乃說兩漢魏晉問事,皆若目擊。郁問以姓氏,答曰:一子雲,姓楊。迺強力隨之,遂出門而去。至今往往有見者。
《真誥》:周暢好行倏德,功不在覺。時歲大旱,客死者數萬,而暢收骸骨萬餘,具立義塚,時或祭祀之,應時大雨。今在洞中為明晨侍郎。
自然雷嗚,法樂霞擁。
《雲茨七籤》:馬湘字自然,狀若風狂,能治病。有告之者,湘無藥,但以竹杖打病處,或以竹杖指之。吹杖頭如雷嗎便愈。或遊官觀巖洞,多留詩句,其登抗州秦望山詩曰:太一初分何處尋,空留歷數變人心。九天日月移朝夕,萬里山川換古今。風動水光舍遠嬌,雨添嵐氣沒高林。秦皇設作騷山計,江海茫茫轉更深。
《高道傳》:道士張法樂居耿谷之西,抱元守一,凡三十餘年。雲生梁棟,霞擁窗扉,自號為雲居觀。久而道成,猛虎馴伏侍側。後屍解蟬蛻焉。
李預餐玉,王捷燒金。
《感應錄》:後魏李預得古人養玉法,乃探訪藍田,躬往攻掘,得若環璧雜器形者大小百餘枚,預乃椎七十枚為屑食之。及疾萬,謂妻曰:吾死,體叉當有異,勿速殯,令後人知養服之妙。時七月中旬,長安毒熱,預停之四宿未殮,而體色不變。其妻常氏以玉珠二枚含之,口閉,妻謂曰:君自云養玉有神驗,何不受珠。言訖,啟齒納珠。因噓其。都無穢氣。舉殮,屍不傾委。
《澠水燕談》:江州王捷少商江、淮問,咸平中通一人於南康逆旅,衣道士服,儀狀甚偉,授捷黃金衍,仍付以神劍,且戒之曰:非遇人君,不可妄泄。後佯狂叫呼上饒市中,配流嶺南,逃歸京師,撾登聞鼓自陳,宋真宗皇帝召與語,悅之,更名中正。寓居中官劉承珪家,數聞中正與人語,聲如童子,云:我司命君也,嘗以藥金銀默上以助國,世謂之燒金王先生。
賀場女筮,秋夫鬼針。
《南史》:賀場字伯祖,道養工卜筮經,遇工歌女子病死,為筮之,曰:此非死也,天帝召之歌耳。乃土塊加心上,俄頃而蘇。
《感應錄》:宋徐文伯,東海人,濮陽太守熙曾孫也。好黃老,陰居秦望山,遇道士過求飲,留一瓠瓢與之曰:君子孫宜以道衛救世,當得二千石。熙開之,乃扁鵲《鑑經》一卷,因精學之,遂名震海內。其後秋夫彌攻其衛,仕至社陽令。嘗夜有鬼呻吟聲恤悽,秋夫問何人,頃答曰:某東陽人,息腰痛死,為鬼猶難忍,請療之。秋夫曰:云何措法。曰:請為芻人按穴針之。秋夫如言,乃為灸針,設祭埋之。明日見一人來謝,忽然不見,當世伏其通靈。
慮度應鹿,龜年辨禽。
《賢己集》,盧度有道衍,少時阻淮水,不得渡過,心誓曰:若得免死,從今不復殺生。須突見兩循流來接之,得渡。後隱居盧陵西昌三顧山,鳥獸隨之,夜有鹿觸其壁,度曰:汝壤我壁。鹿應聲去。屋前有池養魚,皆名呼之,次第來飲食而去。
《翰府名談》:白龜年乃白居易之孫,於嵩山遇李太白,招之與語曰:吾自水解之後,放遁山水問,因思故鄉,西歸嵩峰。中帝飛章上奏,見辟掌棧奏,於此今已百年矣。近過潼關,有詞曰: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歌鸞舞鳳,常記欲別時,明月落,花煙重,如夢如夢,和淚出門相送。乃出書一巷遺之曰:讀此可辨九天大地禽獸語言,汝更修陰德,可作地仙也。
上鼇延頸,老夫正心。
《括異志》:郭上電天禧中嘗傭於東京州橋,滌器于茶肆,有青巾布袍者,神彩凜然,疑其呂公也,即走拜于前曰:際遇先生,願為僕廝。先生曰:若真欲事我,可受吾一劍。郭唯唯延頸以俟,引劍將擊,郭大呼,已失公矣。郭後尸解,視其棺,敗絮而已。
《廣記》:唐末有一老人攜壺賣藥於益州,得錢則散與貧者,常謂人曰:夫欲人之無病,叉先正其心,心無亂求,無狂思,無嗜欲,無迷惑,則心無病而內之六腑,雖有病,不難治也。老夫賣藥,嘗以此告人矣。一日詣錦江沐浴,探囊取丹吞之,遂化白鶴飛去。
金闕帝君,玉仙聖母。
《三洞珠囊》云:金闕帝君上相青童乘碧霞九雲流景雲輿飛青羽蓋,上詣太上靈都官,朝三天靈錄之文也。
《玉仙傳》:聖母生於炎帝之代,推其鄉里,即武陽郡人也,有絕世之容,其親所配瑯琊家,將以適矣,聞鄰人曰:瑯琊好惑之士也。聖母聞之,遂泣而辭親,登一小舟,恣泛於大淇,任風所送。至仙都山,在高麗國中也,其山上有峰日玉仙峰,中有洞日玉仙洞,下有溪曰玉仙漢,聖母泊於此山,守志固節,後半年,遇女華聖母口傳飛神入鼎之道、中源主神之法、丹火養神之衍,得之而成道。玉仙號者,蓋因山洞而賜名。玉仙祠前有方池,嘗取玉仙漢水貯之,後人投紙以占災福。
張忠安車,董京環堵。
《晉逸史》:道士張忠永嘉之初隱于泰山,服氣食芝,穴地窟為室,弟子亦穴居,其教以形不以言。朝廷累召,所賜不受,上曰:欲屈先生仕尚父可乎。忠曰:昔避地與烏獸為倡,年衰志謝,不堪展效,乞還故山。從之。以安車送還,謐安道先生。
又,董京時至洛陽,披髮而行,逍遙吟詠。嘗宿於社中,乞索於市,結網自覆。'或有所與,金帛不肯受。時太守就社與語曰:方今堯舜之時,胡為懷道迷邦耶。答曰;萬物皆賤,惟人為貴,動以九州為狹,靜以環堵為大。遂遁去,不知所在。
沖素精素,道全勤苦。
《真境錄》:精思院蓋沖素先生鄭元章所居,先生常齋居危坐,纖介不入,南華所謂用志不分乃凝於神者。其所以感動天上仙人時降芝·耕,屬雲霽月白之夕,惟弟子閣闈得聽其論,則世莫得聞也。精思院在杭州洞霄官。
《神仙傳》:尹道全真人隱於衡嶽,感上真降謂之曰:白日昇騰者,當有其材而復成其道,汝受其一事而有沖舉之望,斯乃動苦所得,爾宿分所值矣。遂授以《五嶽真形圖》。取其山之向背,泉液之所出,金寶之所藏,通而為之圖,告曰:汝能自修奉而獲感應,乃知文始之裔、太和之族,世有神仙矣,言訖而去。道全於晉永嘉中上昇。
貧士抱龍,稚川除虎。
《野人閑話》:灌。白沙有秦山府君廟,每至春三月,蜀人耕集。忽一人鶉衣百結,顏貌憔悴,亦往廢所,眾人輕之。行次江際,乃坐於石上,遠巡謂人曰:此水中有睡龍。眾不之應。遂解衣入水,抱一龍出,腥穢頗甚,深閉兩目,而爪牙鱗角悉備。雲霧旋合,風起水涌,眾皆驚走,貧士亦瞥然不見。
《神仙傳》:葛洪字稚川。洪嘗養牛,數為虎所慕,乃書符劾之。見一人自稱高山君,白洪曰:虎狼為害,當已除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