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西安府志 (己亥刻本)/卷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十三 乾隆西安府志 (己亥刻本)
卷十四
卷十五 
本作品收錄於:《乾隆西安府志

西安府志卷第十四

  食貨志中積貯 屯運

 積貯和糴

高祖紀七年二月蕭何治未央宮立太倉

黃圖長安西渭北右徼西有細柳倉東有嘉倉

食貨志建元中漢興七十餘年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

露積于外居官者以爲姓號注貨殖傳倉氏庾氏是也

宣帝紀本始四年正月詔丞相以下至都官令丞入穀輸

長安倉助貸貧民

食貨志五鳳中歲數豐穰穀至石五錢農人少利大司農

中丞耿壽昌奏言故事歲漕關東穀四百萬斛以給京師

用卒六萬人宜糴三輔宏農河東上黨太原郡穀足供京

師可以省關東漕卒過半天子從其計壽昌白令邊郡皆

築倉以穀賤時增其價而糴以利農穀貴時减價而糶以

贍貧民名曰常平倉民便之下詔賜壽昌爵關內侯

食貨志開皇三年以京師倉廪虛于河西勸百姓立堡營

田積穀京師置常平監

會要永𡽪六年京東西二市置常平倉

六典開元二年渭南置倉

楊愼矜傳愼矜主長安倉

文獻通考開元七年敕關內道置常平倉

百官志開元十九年以監察御史莅太倉其後以殿中侍

御史上一人爲監太倉使

六典注開元二十四年于京城內大置常平倉

食貨志開元二十五年牛仙客爲相有彭果者獻䇿廣關

輔之糴京師糧廪益羡

文獻通考天寶八載和糶米數太倉七萬一千二百七十

石常平倉三十七萬三千五百七石

食貨志歲以錢六十萬緡賦諸道和糴斗增三錢每歲短

遞輸京倉者百餘萬斛米賤則少府加估而糴貴則賤價

而糶

名臣奏議建中初京兆府應徵地稅草數至一千萬束陸

贄論狀别和市草五百萬以充貯備狀詳藝文

冊府元龜貞元二年十月度支奏京兆等州府秋夏兩稅

靑苗等物悉折糴粟麥所在儲積以備軍食京兆兼給錢

収糴毎斗於時估外更加十錢納於太倉詔可其奏自是

每歲行之贍軍十一月度支奏請於京兆府折明年夏秋

稅錢二十二萬四千貫文又請度支給錢𣸸成四十萬貫

令京兆府今年内收糴粟麥五十萬石以備軍食從之

文獻通考貞元四年詔京兆府于時價外加估和糴差淸

強官先給價直然後貯納續令所司自搬運載至太倉並

差御史訪察有違勅文當重科貶先是京畿和糴多被抑

配或物估踰於時價或先歛而後給直追集停擁百姓苦

之及聞是詔皆忻便樂輸

食貨志貞元初吐蕃劫盟諸道兵十七萬戍邊月給粟十

七萬斛皆糴於關中八年宰相陸贄以關中穀賤請和糴

可至百餘萬斛計諸縣船車至太倉穀價四十有餘米價

七十則一年和糴之數當轉運之二年一斗轉運之資當

和糴之五斗减轉運以實邊儲存轉運以備時要江淮米

至河陰者罷八十萬斛河陰米至太原倉者罷五十萬太

原米至東渭橋者罷二十萬以所减米糶江淮水災州縣

斗减時五十以救之京城東渭橋之糴斗增時三十以利

農以江淮糶米及减運直市絹帛送上都帝乃命度支增

估糴粟三十三萬斛然不能盡用贄議

冊府元龜貞元十六年十月勅京兆府今年和糴粟一百

萬數內宜减三十萬

食貨志永貞元年李巽爲諸道轉運鹽鐵使自劉晏後江

淮米至渭橋寖减至巽乃復之李巽傳巽涖職一年較所

八如晏最多之年明年過之又明年增百八十萬緡

食貨志憲宗卽位初有司以歲豐熟請畿内和糴當時府

縣配戸督限有稽違則廹蹙鞭撻甚於稅賦號爲和糴其

實害民

名臣奏議元和中白居易論和糴狀曰以臣所觀若有司

岀錢開塲自糴比於時價稍有優饒利之誘人人必情願

且本請和糴只圖利人人若有利自然願來利害之間可

以此辨必不得巳則不如折糴折糴者折靑苖稅錢使納

斛斗免令賤糶別納現錢况度支比來所支和糴價錢多

是雜色匹叚百姓又須轉賣然後將納稅錢至於給付不

免侵偷貨易不免折損所失過本其𡚁可知今若折量稅

錢使納斛斗旣無賤糶麥粟之費又無轉賣匹叚之勞利

歸于人美歸于上由是而論則配戸不如開塲和糴不如

折糶亦甚明矣

會要元和九年詔岀太倉粟九十萬石開六塲糶之

冊府元龜開成元年閏五月帝御紫宸殿謂宰相曰京兆

府請開塲收麥何如鄭覃曰不強其所不欲加價収糴人

自樂輸

冊府元龜大中六年六月勅禁斷京兆北所一入京如聞

百姓多端以麵造麴入城貿易所費亦多宜所在嚴加覺

察不得容許

食貨志景德三年陝西立常平倉政和元年建四都倉西

安曰裕邊

章宗紀明昌三年十二月勅京兆櫟陽縣置粟邑鎭倉設

倉草都監一人領之

 元

 文宗紀天歴二年奉元路命所在官置常平倉

 明

 會典正統五年三月鎭守陝西都督同知鄭銘奏西安府

 倉貯糧二十二萬四千九百六十石有竒河南等府又輸

 綿布二十五萬請令所司增置倉房從之

本朝

 資政錄長安縣常平倉原額貯京斗榖七萬五千石又添

 貯府倉京斗穀一萬三千五百六十三石 社倉十九所

 共貯本息京斗榖三萬七千五百九十八石八斗二升一

 合四勺

 資政錄咸寧縣常平倉原額貯京斗穀七萬五千石又添

 貯府倉京斗穀一萬一千三百一十八石四升 社倉三

 十所共貯本息京斗穀三萬三千二百二十九石二斗七

 升四合二勺

 資政錄咸陽縣常平倉原額貯京斗穀五萬石又添貯府

 倉京斗穀八千石 社倉十五所共貯本息京斗榖一萬

 九千四十八石六斗六升五合八勺

 資政錄興平縣常平倉原額貯京斗穀四萬五千石又添

 貯府倉京斗榖四千石 社倉十一所共貯本息京斗穀

 九千八百三石九斗二升三合八勺

 資政錄臨潼縣常平倉原額貯京斗穀五萬石又添貯府

倉京斗穀六千石 社倉十九所共貯本息京斗穀二萬

一千八百六十二石三斗三升五合五勺

資政錄藍田縣常平倉原額貯京斗穀四萬石又添貯府

倉京斗穀四千石 社倉八所共貯本息京斗穀一萬三

千八百五十七石三斗三升五合一勺

資政錄涇陽縣常平倉原額貯京斗穀四萬石 社倉十

四所共貯本息京斗榖一萬四千九百二石三斗九升九

合八勺

資政錄三原縣常平倉原額貯京斗榖四萬五千石又添

貯府倉京斗穀四千石 社倉十所共貯本息京斗穀一

萬五百七十九石四升六合二勺

資政錄高陵縣常平倉原額貯京斗穀三萬石又𣸸貯府

倉京斗穀一千二百石 社倉六所共貯本息京斗穀八

千六百二十九石六斗九合四勺

資政錄鄠縣常平倉原額貯京斗穀四萬石又𣸸貯府倉

京斗穀五千石 社倉十四所共貯本息京斗穀一萬三

千二百二十六石一升二合四勺

資政錄盩厔縣常平倉原額貯京斗穀五萬石又𣸸貯府

倉京斗穀四千石 社倉十三所共貯本息京斗榖二萬

一千三百五十二石五斗五升九合

資政錄渭南縣常平倉原額貯京斗榖五萬石又𣸸貯府

倉京斗穀六千石 社倉十三所共貯本息京斗榖一萬

八千三百六十石四斗六升七合五勺

資政錄富平縣常平倉厚額貯京斗穀五萬石又𣸸貯府

倉京斗穀四千石 社倉十一所共貯本息京斗穀八千

三百九十一石六斗二升七合八勺

資政錄醴泉縣常平倉原額貯京斗榖四萬石又𣸸貯府

倉京斗穀六千一百一十八石九斗六升二勺 社倉九

所共貯本息京斗榖六千七百七十四石八斗五升六合

八勺

資政錄同官縣常平倉原額貯京斗榖八千石又𣸸貯府

倉京斗穀二千八百石 社倉六所共貯本息京斗穀六

千四百八十六石五斗二合三勺

資政錄耀州常平倉原額貯京斗穀三萬石 社倉十一

所共貯本息京斗榖一萬一千二百四十一石三斗四升

六合

 按西安十六州縣據乾隆四十二年冊報常平倉糧共

 額貯京斗穀七十一萬八千石又𣸸貯府倉京斗穀八

 萬石有竒社倉共二百九所貯本息京斗穀二十五萬

 五千三百四十四石七斗八升三合常平每歲呈請藩

 司動項買貯以時糴糶社倉則民間自爲捐置者也

 屯田

後漢

文獻通考永建四年僕射虞詡疏雍州厥土惟上且沃野

千里穀稼殷積夫棄沃壤之饒損自然之財不可謂利書

奏帝乃復三郡激河浚渠爲屯田省內郡費計歲一億

扶風王駿傳武帝初駿爲鎭西將軍都督雍梁等州勸督

農桑與士卒分役巳及僚佐並將帥兵士等人限田十畝

具以表聞

仁宗紀慶歴元年九月置陝西營田務

文獻通考慶歴間范仲淹大興屯田于陝西

宣宗紀元光元年正月詔徙中京唐鄧商虢許陜等州屯

軍赴京兆就糧屯

續文獻通考初海內旣一行省皆立屯田以資軍餉地理

志渭南屯田一千二百二十二頃有竒臨潼涇陽各屯田

一千二十頃有竒盩厔屯田九百四十三頃有竒

長安志圖說至元十一年立陝西河渠營田使司安置屯

田世祖紀正月以安西王府所管編民二千戸立櫟陽涇

陽終南渭南屯田十五年十二月鴨池等處招討使欽察

所領南征新軍不能自贍者千人命屯田於京兆十八年

十月命安西王府協濟戸及南山隘口軍於安西等處屯

田增陝西營田糧十萬石

兵志陝西等處萬戸府至元十九年二月以盩厔南係官

荒地發歸附軍立孝子林張馬村軍屯二十年以南山把

口子廵哨軍人八百戸於盩厔之杏園莊屯田計孝子林

屯三百一戸田二十三頃八十畝張馬村屯三百一十三

戸田七十三頃八十畝杏園莊屯二百三十三戸田一百

十八頃三十畝

世祖紀至元二十四年六月以陝西邠乾及安西屬縣閒

田立屯田總管府置官屬秩三品

長安志屯田圖說至元二十八年陝西屯田四十八終南

九屯懷數臯平忠力曲泉樂成利澤奉上欒村安化渭南一十六屯懷德懷仁豐濟善慶潤澤

永便皂角亭利信陵嚴應南金安陽安慶郃陽南永壽北永壽涇陽九屯豐閏里仁昭義富安永昌廣備

仁受安信華原櫟陽九屯歸厚安仁安業豐樂萬全廣盈阜盈大有安陵

兵志至元二十九年以安西王所管編民立櫟陽等處屯

田三十年更爲民屯櫟陽七百八十六戸田一千二十頃

九十九畝涇陽六百九十六戸田一千二十頃九十九畝

終南七百七十一戸田九百四十三頃七十六畝渭南八

百一十一戸田一千二百二十頃三十一畝

續文獻通考至元三十年商挺爲安西王相許楫言京兆

之西荒野數千頃宋金皆嘗置屯如募民立屯田歲可得

穀給王府之需挺以其言入對三年屯成果獲其利

續文獻通考洪武四年詔陝西等屯田三年後每畝收租

一斗二十年令陝西屯軍五丁抽一稅糧照民田例又令

屯軍種田五百畝者歲納糧五十石

圖書編明初陝西都司並所屬衛所屯田共二萬九千四

百四十四頃二十二畝零

會典永樂五年令陝西按察司增置僉事二員盤量屯糧

會典宣德二年令廵按陝西監察御史兼理屯田

續文獻通考正統元年奏准陝西旗軍餘丁所種屯田五

十畝之外每畝納糧五升

會典正統二年𣸸設陝西按察司僉事一員提督屯田

馬志嘉靖初西安府軍衛戸一萬五千七百六十八口三

萬九千九百一屯地二萬七千二百三十九頃九十七畝

三分四釐八毫屯糧一十六萬九千一百九十一石五斗

六升一合九勺屯草二十萬六千一百九十一束地畝銀

二千六百五十九兩九錢

 按西安一府各州縣屬

本朝屯衛地畝據乾隆四十四年賦役全書所載計一萬

 九千四十二頃五十六畝一分六釐一毫所有額徵銀

 糧統載上卷田賦不複綴

 漕運

留侯世家關中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

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

蕭相國世家高祖二年漢與楚相守滎陽數年軍無見糧

蕭何守關中轉運給食不乏

平凖書高祖時漕轉山東粟以給中都官歲不過數十萬

石索隱中都猶都內

河渠書元光中大司農鄭當時言異時關東漕粟從渭中

上度六月而罷漕水道九百餘里時有難處引渭穿渠起

長安旁南山下至河三百餘里徑易漕度可令三月罷而

渠下民田萬餘頃又得以漑損漕省卒而益肥關中之地

天子以爲然令齊人水工徐伯表悉發卒數萬人穿漕渠

三歲通漕大便利平凖書天子益置左右輔諸官河漕度

四百萬石按索隱度運也

平凖書元封元年置平凖于京師都受天下委輸按索隱大司農

屬官有平凖令丞者以均天下郡國輸歛貴則糶之賤則買之平賦以相凖輸歸於京都桑宏羊請令

吏得入粟補官及罪人贖罪令民能入粟甘泉各有差以

復終身不告緡他郡國各輸急處而諸農各致粟山東漕

益歲六百萬石一歲之中太倉甘泉倉滿民不益賦而天

下用饒

食貨志開皇三年以京師倉廪虛議備水旱詔漕關東及

汾晉之粟以給京師

冊府元龜初帝每憂轉運不給柱國于仲文請决渭水開

渠漕帝使仲文總其事又命郭衍爲開渠漕大監宇文愷

部率水工鑿渠引渭水經大興城北東至潼關三百餘里

名廣通渠轉運通利關内頼之

食貨志唐都長安而關中號稱沃野然其土地狹所岀不

足以給京師常轉漕東南之粟高祖太宗之時用物有節

水陸漕運歲不過二十萬高宗以後歲益增多而功利繁

興民罹其獘

食貨志開元二十一年京師雨水穀踊貴裴耀卿爲京兆

尹請罷陜陸運而置倉河口使江南漕舟至河口者輸粟

于倉而去縣官雇舟分入河洛置倉三門東西漕舟輸其

東倉而陸運以輸西倉復以舟漕避三門之險元宗拜耀

卿爲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焉江淮都轉運使漕

晉絳魏濮邢貝濟博之租輸諸倉轉而入渭凡三歲漕七

百萬石

文獻通考唐都關中轉漕東南東南之粟必先至東都然

後浮河渭以入關中其至也甚難故開元以前歲若不登

天子移蹕就食東都自牛仙客獻䇿和糴然後始免此行

食貨志天寶元年長安令韋堅爲陜郡太守兼水陸轉運

使治漢隋運渠起關門抵長安通山東租賦乃絕㶚滻並

渭而東至永豐倉與渭合又於長樂坡瀕苑牆鑿潭於望

春樓下以聚漕舟堅因使諸舟各揭其郡名陳其土地所

産寶貨諸竒物於栿上先時民間俚歌曰得體紇那邪其

後得寳符於桃林於是陜縣尉崔成甫更得體歌爲得寶

宏農野堅命舟人爲吳楚服大笠廣袖芒屩以歌之成甫

又廣爲歌辭十闋自衣闕後綠衣錦半臂紅抺額立第一

船爲號頭唱集兩縣婦女百餘人鮮服靚粧鳴鼓吹笛和

之天子望見大悅賜潭名廣運是歲漕山東粟四百萬石

元和志天寶中毎歲運米二百五十萬石入關大歴後

陸運米四十萬石入關

食貨志廣德二年凡漕事皆决於劉晏晏卽鹽利顧傭分

吏督之隨江汴河渭所宜未十年人人習險歲轉粟百一

十萬石無升斗溺者劉晏傳晏歲輸始至天子遣衛士鼓

吹迓東渭橋馳使勞曰卿朕鄼侯也凡歲致粟四十萬斛

自是關中雖水旱物不翔貴

冊府元龜大歴元年九月帝御安福門樓觀新漕渠初京

兆尹黎幹以京城木炭價重請自南山谷口鑿渠通於城

內至薦福寺東街北抵景鳳延喜門入於苑幹潛貯𦨴船

檝師以爲水戲冀悅於帝久之竟無成功

食貨志大歴八年以關內豐穰减漕十萬石度支和糴以

優農

冊府元龜大歴八年十一月詔京官職田一切官爲收糴

度支奏估直五萬貫詔加至八萬貫以寵百官

食貨志貞元初關輔宿兵米斗千錢太倉供天子六宮之

膳不及十日禁中不能釀酒以飛龍駝負永豐倉米給禁

軍陸運牛死殆盡德宗以給事中崔造爲相造奏諸道觀

察使刺史選官部送兩稅至京師增江淮之運詔浙江東

西節度使韓滉淮南節度使杜亞運至東西渭橋倉陜虢

觀察使李泌爲入渭船方五板輸東渭橋太倉米至凡百

三十萬石

食貨志太和初歲旱河涸掊沙而進米多耗抵死甚衆秦

漢時故漕興城堰東達永豐倉咸陽縣令韓遼請疏之自

咸陽抵潼關三百里可以罷車輓之勞宰相李固言以爲

非時文宗曰苟利於人陰陽拘忌非朕所顧也議遂决堰

成罷輓車之牛以供農耕關中頼其利

裴休傳開成初歲漕江淮米四十萬斛至渭橋倉者纔十

三舟檝僨敗吏乘爲姦戸部侍郞裴休爲使乃命在所令

長兼董漕襃能者謫怠者由江抵渭舊歲率雇緡二十八

萬休悉歸諸吏勅廵院不得侵牟居三年粟至渭橋倉百

二十萬斛無留壅

類要咸通中宰相晉國公王鐸爲丞郞時李駢判度支每

年江淮運米至京水陸脚錢斗計七百京國米價每斗四

十議欲令江淮不運米但毎斗納錢七百鐸曰非計也若

於京國糴米必耗京國之食若運米關中自江淮至京兼

濟無限貧民也時糴米之制巳行都下官糴米果大貴未

經旬而度支請罷以民無至者故也鐸卒以此大用

會要景德三年正月戚綸上封事請於陝西等置常平以

逐州戸口多少量留上供錢一二萬貫小州或一二千貫

付司農寺係帳委輸運司並本州選募職州縣官淸幹者

一員專掌其事每年秋夏加錢收糴遇貴减價岀糶以三

年爲界所有錢榖羡利止委本寺與掌

食貨志大中祥符初陝西諸州菽粟自黃河三門沿流入

沛以達京師置發運司領之

食貨志大中祥符間陝西等闕兵食州縣括民家所積糧

市之謂之推置取上戸版籍酌所輸租而均糴之謂之對

糴皆非常制

食貨志舊制陝西糴榖歲預給靑苗錢至天聖中罷不復

食貨志治平二年內京師陝西河東運薪炭至京師薪以

斤計一千七百十三萬炭以稱計一百萬

 按宋時關內本無漕輓南渡後陜餉率皆取給川中輓

 輸不及京兆

把胡魯傳興定四年把胡魯行尚書省元帥府于京兆時

陝西歲運糧以助關東民力寖困胡魯言若以舟楫自渭

入河順流而下度可稍紓民力從之

   續文獻通考洪武六年冬浚開封漕河明年春轉漕粟于

   陝西

   㑹要洪武十七年戸部言潼關衛見貯軍餉可給三年其

   餘米五十二萬四千二百七十二石宜運貯西安府倉

   會典嘉靖八年題准西安等府應解甘肅錢糧免其民運

   每糧一石徵脚價一錢連糧折銀布交收府庫收銀至二

   萬兩布至二千疋委官沿途逓運

   續文獻通考嘉靖三十三年議延綏所屬糧儲酌處本色

   收貯西安府本色四分折色六分解赴綏德廣盈倉交收

   畿輔志萬歴中陝西歲荒司農欲移京粟萬石餘由漕運

   達河南更陸運以給之戸部郞中邢孔陽上書司農曰移

   粟之役是以三千鍾而致一石有害於豫無濟於秦何若

   馳一吏糴粟關內京粟航至中州糶之以其鏹補關內借

   支之數是萬夫不勝者一吏代之足矣從之

  本朝

   嚴渭絲商洛轉漕圖記康熙三十一年關中西鳳二郡洊

   饑穀粒翔貴

勅諸邑招商購運割吳楚漕儲泝黃河遵伊洛船輦入關者三十

   萬石三十二年又饑復將襄陽存倉米二十萬石由丹水

   運至商州轉運西安减糶濟民

命學士德珠楚督丁思孔襄鎭殷化行董其事造舟濬流於二月

   六日自襄裝發三月杪達龍駒寨四月初轉遞至西安開

   糶㑹時和麥登榖價驟平流散者悉歸始報罷時山中食

   貨騰貴每五斗運一站給銀五分通水陸脚價每石費銀

   一兩七錢米每五斗盛以布 夫有長司站有官押送有

   兵收發有單逓相換騐旦昬勾稽石稱斛量無敢侵耗

   通志康熙五十九年十月漕臣施世綸

  題准由黃河輓運豫糧入秦自河南府至陝州之太陽渡計

   程三百零五里用車裝運計期五日每車裝米八石日給

   脚價三錢五分自太陽渡至西安府黨家馬頭船𨾏通行

   每石給水脚銀一錢三分再運穀二十萬石止得十萬之

   米一半糠粃徒費脚價應以二穀易一米照數運送至陝

   又請將湖廣荆州等處各倉米十萬石由襄陽水運至商

   州龍駒寨每石需水脚銀一兩由龍駒寨陸運至西安毎

   石需夫役銀二兩接濟荒民

   通志康熙六十年漕臣施世綸復

  奏請撥豫糧十萬石接濟陝西惟自河南府陸運至陝州時

   因春夏農忙每石時價百里增給銀一錢

   通志雍正九年二月十六日奉

上諭陝甘二省連年豐稔官倉存貯旣多民間亦家有葢藏採辦

 易便是以軍興以來儲糧充裕而民食亦寛然有餘但天時不

 可預必當於旣富之時先籌有備之道而欲儲數年之積蓄不

 得不藉資於鄰省查鄰省如山西河南之米石若由陸路輸輓

 所費甚多且恐勞民若由水運則有三門砥柱之險聞從前曾

以湖廣米石由水運至商州轉運於西安上年湖廣歲收甚熟

今可否於湖廣採買米石循舊運之道運貯商州以備轉運着

大學士等議奏欽此議得從前運米自荆州府至襄陽由漢江

  溯流而上雖路經二千里大船可以裝載需用水脚無多

  自襄陽漢江進小江口入丹江江流淺狹祗容百石之船

  至河南所屬之淅川縣荆子關雖灘高水淺用小 扒河

  等船可以輓拽而上又自荆子關至陝西商州之龍駒寨

  溪流瀉急間有灘石隨時挑濬亦可行運自小江至龍駒

  寨共計水程六百二十餘里再於龍駒寨陸運經熊耳秦

  嶺七盤等山計程四百十七里遂由藍田縣至西安皆係

  山行小路不通車輛從前運送米石催募人夫每人背米

  五斗日行五六十里大約騾馬驢𨾏䭾載亦尚可行查康

  熙五十九年

  奏冊自襄陽至龍駒寨水運脚價及打造船𨾏挑濬灘河

  之費每石計需銀一兩自龍駒寨至西安每石需夫役銀

  二兩是湖廣運送米石旣有成效事在可行今運米貯商

  州旣可省陸運之費將來設有用處轉運亦易應照康熙

  五十九年之例今湖廣督撫水運米十萬石至商州㝷因

  署陝督查郞阿疏

  奏西安連年豐收倉厫儲積有餘商州地方褊小難以久

  貯暫停運送

  通志雍正十年十二月經略陝甘軍務大學士伯鄂爾泰

   奏准陝省存倉穀九十餘萬石散貯五府十州歴來酌撥

   軍糈惟取給西鳯二府及邠乾耀華同五州目今五州之

   穀只可自供儲備是爲軍需民食計輓輸備貯皆當亟爲

   籌畫查雍正九年奉

旨令於湖廣採辦米石運送商州以備轉運續據陝督查郞阿

   奏請停止再查康熙三十二年並五十九年兩次將湖廣

   米石運送西安俱著有成效查楚省今歲豐收每米一石

   不過六七錢其造船疏濬灘河及僱募䭾脚等費每石不

   過二兩有零是現今連米一石約需三兩若下次接續運

   送則造船濬河之費尚可稍減而源源輓運蓄積充盈於

   民食兵糧兩有裨益令湖廣督撫於明春先運米十萬石

   或動撥倉厫或就近於襄陽等屬米賤地方採買酌量辦

   理

   通志雍正十一年正月陝撫史貽直

   奏准豫楚二省各撥運米十萬石水陸並進陝省差員於

   潼關接收豫米龍駒寨接收楚米並收豫楚口袋轉運西

   安或減價平糶或借給窮民臨時辦理此次撥運一切食

   物草料倍昻從前河南府陸運至陝州每石百里一錢者

   應照軍需案内每石百里給脚價一錢六分其自陝州靈

   寳閿鄉僱民船運送由三河口分載渭洛黃河各水次交

   卸者毎石百里給水脚銀四分自水次入倉遠近不等按

   里數每石十里給脚價銀一分六釐其楚米由襄陽至龍

  駒寨亦無庸打造船𨾏若僱民船運送則原議每石二兩

  尚可節省一錢自龍駒寨起旱或騾䭾或人負原議每石

  二兩尚可節省一兩臨時咨商豫楚督撫酌量增減據實

  報銷

  資政錄乾隆四十三年四月初四日奉

上諭本年河南省因春雨短少恐麥收不無歉薄業經叠降恩

 旨倍加撫恤因思直𨽻山東兩省春膏亦未深透未必能接

 濟河南而陝西省昨據畢沅奏稱自二月至三月屢得透雨

 遠近普霑是該省麥收自必豐稔陝西與河南接壤且有黃

 河一水可通若令陝西採買麥石運赴河南以濟民食則市

 糧卽可充裕且該省殷實之戸不致圃積居竒勢必爭先出

 糶豫省市價自可漸平此事着交畢沅鄭大進彼此㑹商妥

 辦如果能以陝省之有餘補河南之不足於民間生計大有

 裨益並將㑹辦情形一面辦理一面速奏欽此

  當經具

 奏酌請先于附近水次州縣現貯常平倉穀酌撥麥十萬石

  運往河南俟麥收後令各屬照數就地買補還倉一面派

  員于渭河水次僱募船𨾏將各屬分撥麥石均勻配載由

  渭入河一水前進其水陸運費逐一核明飭司照例給發

  復查陝州境内三門山卽禹貢之砥柱爲舟行最險之地

  重運難通一面飛移河南撫臣酌定交兌之處另派接運

  之員預備車輛齊集水次隨到隨運以免守候稽遲仰䝉

俞允後因夏間

 京畿麥價漸昂復奉

諭旨令將陝省常平所貯麥石酌撥五萬轉運京城以備平糶

  之用當卽籌辦陸續運到發厰平糶市價漸平卽將餘麥

  三萬石存貯在倉備用四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復奉

上諭現在京師麥價昻貴因諭部臣卽將前麥發厰平糶數日

 以來市麥價値漸平於民食甚爲有益今歲豫東二省巳普

 種秋麥明歲可望有收但現距麥收爲期尚遠當此靑黃不

 接之時商販尚不能流通轉運不可不預爲籌辦著傳諭畢

 沅迅速查明常平麥石內能否再酌撥麥四五萬石解京備

 用卽速據實奏聞如能再撥若干萬石卽於河路可行時仍

 照今年之例由豫省轉運一面辦理覆奏一面知照豫省備

 辦接運欽此

  欽遵復將附近水次各屬常平倉貯如前撥運五萬石僱

  覔車脚運赴水次由渭入河分起押解銜尾前進仍在前

  次交收之陜州㑹興頭地方令豫省委員接收轉運赴京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