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西安府志 (己亥刻本)/卷54
卷五十三 ◄ | 乾隆西安府志 (己亥刻本) 卷五十四 |
► 卷五十五 |
|
西安府志卷第五十四
古蹟志上〈宫闕〉
興亡成敗之迹相嬗于古今而過此以往莫非陳迹關中
地居上游神聖之蹟托焉帝王之都萃焉攷古者遠紹旁
捜非僅以矜博識誠以立乎今日以溯千載如覩其人如
生其世固考鏡理亂得失之林也是故首宮闕次苑囿重
宸居也次第宅朝紳野𨓜所托處也次林坰廢邱遺跡所
散寄也至于宗廟之中未施敬于民而民敬墟墓之間未
施哀于民而民哀則祠宇陵墓尤爲治者所當加意兹並
詳著于篇以時代爲先後分上中下凡十四卷
殷
豐宮賈志在鄠縣東五里小豐村詩大雅旣伐于崇作邑
于豐正義豐宮周文王宮也在雍州鄠縣杜預左傳注豐
宫東有靈臺康王於是朝諸侯雍錄史記曰文王伐崇侯
虎而作豐邑伐崇之後自岐遷都於豐故豐水之西有豐
宮也武王攺邑於鎬豐宮原不移徙每遇大事皆步自宗
周而往以其事吿於豐廟
周
鎬京雍勝畧在長安縣西南三十里豐水東詩大雅考卜
惟王宅是鎬京維龜正之武王成之帝王世紀武王自豐
水居鎬諸侯宗之是爲宗周今豐水之東長安之南三十
里有鎬池卽其故都也水經注漢穿昆明池於是地基構
淪褫今無可究 城門考工記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
注天子十二門通十二子地官䟽案匠人云營國九里旁
三門四面各三門是有十二門鄭注云十二門以通十二
子則十二辰也
王宮周禮天官宮伯掌王宮之士庶子凡在版者掌其政
令行其秩敘作其徒役之事授八次八舍之職事注衛王
宫者必居四角四中於徼候便也鄭司農云庶子衛王宮
在內爲次在外爲舍元謂次其宿衛所在舍其休沐之處
考工記王宫門阿之制五雉宮隅之制七雉注五雉高五
丈七雉高七丈不言宮墻亦高七丈也大全集天子之禮
至尊無上其居處則內有六寢六宮外有三朝五門 臯
門周禮注鄭司農云王有五門外曰臯門三才圖㑹建臯
鼓詢事弊訟朝士掌之 外朝周禮秋官朝士掌建邦外
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羣士在其後右九𣗥公侯
伯子男位焉羣吏在其後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長衆庶在
其後左嘉石平罷民焉右肺石達窮民焉大全集臯門之
內外朝也 庫門周禮天官䟽天子五門庫門在雉門外
玉府周禮天官䟽掌王之金玉玩好兵器凡良貨賄之
藏 內府周禮天官內府掌受九貢九賦九功之貨賄良
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䟽金玉曰貨物之善者藏之於內
府近王掌之以給王用故也 宗廟周禮春官小宗伯之
職掌建國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廟注庫門內雉門外之左
右大全集宮南鄉而廟居左則廟在寢東也 天府周禮
春官天府掌祖廟之守藏與其禁令凡國之玉鎭大寶器
藏焉 社稷周禮春官注何休云質家右宗廟尚親親文
家右社稷尚尊尊若然周人右社稷者地道尊右故社稷
在右是尚尊尊之意社稷爲尊故鄭注郊特牲云國中神
莫大於社 雉門周禮天官閽人掌守王宫之中門之禁
注中門于外內爲中若今宮闕門雉門三門也春秋傳雉
門災及兩觀疏魯有三門雉門有兩觀爲中門則知天子
五門雉門亦爲中門有兩觀矣 應門周禮注鄭司農云
王五門四曰應門三才圖會應門建應鼓又曰朝門 治
朝周禮天官宰夫之職掌治朝之法以正王及三公六卿
大夫羣吏之位掌其禁令注治朝在路門之外司士掌焉
宰夫察其不如儀 路門周禮天官注鄭司農云王五門
五曰路門一曰畢門䟽路大也人君所居皆曰路以大爲
名畢門者從門而入路門爲終畢地官注虎門路寢門也
王日視朝於路寢門外畵虎焉三才圖會路門建路鼓又
曰虎門畢門大寢門 燕朝大全集路門之內燕朝也大
儀正其位掌𢷤相族人朝焉禮記玉藻君日岀視朝退適
路寢聽政大戴禮周時德澤和洽蒿茂大以爲宫柱名曰
蒿宮此天子之路寢也 六寢周禮天官宮人掌王之六
寢之修注路寢一小寢五禮記昏義注天子六寢而六宮
在後六官在前所以承施內外之政也大全集王大寢一
小寝五大寢聽政故嚮明而治在前小寢釋服燕息也在
後其小寢一寢在中四寢在於四角春居東北夏居東南
秋居西南冬居西北土王之月居中 六宮周禮天官內
宰以陰禮教六宮周禮注鄭司農云六宮後五前一婦人
稱寢曰宫后象王立六宮而居之亦正寢一燕寢五
按元和志周武王宮卽鎬京夫鎬京乃都城當日必建
立王宮以岀政治吉甫卽以鎬京爲宮固有未審而馬
馮賈志於王宫又皆不敘亦爲遺漏因採据周禮諸書
詳著之
明堂考工記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東西九筵南北七筵
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禮記明堂位昔者周公朝諸侯
於明堂之位天子負斧依南鄉而立玉藻䟽講學大夫淳
于登說明堂在國之陽丙巳之地三里之外七里之内周
公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五帝之精太微之庭中有五
帝座星黃圖明堂所以正四時岀教化天子布政之宮也
大戴禮云明堂九室一室有四戸八牖凡三十六戸七十
二牖以茅葢屋上圓下方援神契云明堂上圓下方八窗
四闥考工記云明堂五室稱九室者取象陽數也八牖者
陰數也取象八風三十六戸牖取六甲之文六六三十六
也上圓象天下方法地八窗卽八牖也四闥象四時四方
也五室象五行也
昭宮竹書紀年穆王元年作昭宮統箋昭宫穆王作以祀
昭王也一作昭觀裨雅具大者如輪穆王得其殻懸于昭
觀
春宮竹書紀年穆王九年築春宫統箋一作春霄宫拾遺
記穆王三十六年王東廵大騎之谷詣春霄宮集諸方士
仙術之要卽此
范宫穆天子傳甲寅天子作居范宮以觀桑者郭璞注范
宮離宮名也吳淑桑賦范宫周穆之遊
冀闕通志在咸陽城中史記秦本紀孝公作咸陽築冀闕
徙都之
萯陽宮黃圖秦文王所起在鄠縣西南二十三里漢東方
朔傳注師古曰倍陽卽萯陽也宫名在鄠縣
芷陽宮馬志在㶚上秦襄公起
秦
咸陽城雍勝畧在咸陽縣東二十里黃圖自秦孝公至始
皇帝胡亥并都此城案孝公十二年築冀闕徙都之始皇
徙天下高貲富豪於咸陽十二萬戸引渭水灌都以象天
漢橫橋南渡以法牽牛咸陽北至九𡽀甘泉南至鄠杜東
至河西至汧渭之交東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離宫别館
相望聯屬木衣綈綉土被朱紫宮人不移樂不改懸窮年
忘歸猶不能徧雍錄咸陽孝公所都在漢長安西北惟元
和志則曰正東微南古語山南水北曰陽秦都若舉其凡
則在九𡽀諸山之南渭水之北而其實跨渭水諸書皆謂
始皇引渭水灌都以象天漢橫橋南渡以法牽牛可見渭
之兼在都南矣猶謂山水皆陽者不過以秦之朝市宮苑
皆在渭北實則咸陽之名兼踰渭南也
咸陽宮黃圖始皇窮極奢侈築咸陽宮因北陵營殿端門
四達以制紫宫象帝居史記始皇本紀諸廟及章臺上林
皆在渭南秦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咸陽北阪上南
臨渭自雍門以東至涇渭殿屋複道周閣相屬所得諸侯
美人鐘鼓以充入之
按長安志雍錄及諸志皆無此宮葢以孝公曾作咸陽
築冀闕此或襲其舊但黃圖始皇築咸陽宮史記始皇
三十四年置酒咸陽宮實有其名豈基址仍舊而制度
從宏歟因並錄之
阿房宮雍勝畧在長安縣西三十里史記始皇夲紀始皇
帝三十五年以爲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聞豐鎬之間
帝王之都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
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周馳爲閣道自前殿直抵南山表南山巓爲闕爲復道自
阿房渡涓屬之咸陽以象天極閣道絶漢抵營室也計宮
三百索隱此以形名宮言四阿旁廣也漢賈山傳注師古
曰阿房言殿四阿皆爲房也一說大陵曰阿言其殿高若
於阿上爲房也房或作旁此殿初未有名以其去咸陽近
且號阿旁阿近也東方朔傳注阿城本秦阿房宮以其墻
壁崇廣故呼爲阿城黃圖阿房前殿以木蘭爲梁磁石爲
門三輔舊事阿房宮東西三里南北五里庭中可受千萬
人車行酒騎行灸千人唱萬人和其外有城名阿城東西
北三面有墻南面無墻黄圖始皇収天下兵聚之咸陽銷
鋒嫡以爲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人立於宫門坐高三丈
銘其後曰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攺諸侯爲郡縣一法
律同度量大人來見臨洮其大五丈足跡六尺銘李斯篆
蒙恬書 磁石門水經注悉以磁石爲故專其目四夷朝
者有隱甲懷刄入門而脅之以示神亦名𨚫胡門長安志
磁石門東西有閣道卽阿房宫之北闕門也累磁石爲之
著鐵甲入者磁石吸之不得過雍錄磁石門卽北入之門
審求其地則在鎬水趨涓之處故經主漢城而命其方則
曰此阿房之西門若自主阿房而命之則當曰北門也〈按藝〉
〈文漢代如長揚羽獵子虛上林諸賦唐代如乾元九成龍池聖德諸頌皆戸所誦習且其體大非編幅所能容故不〉
〈具錄〉
信宮賈志在咸陽縣渭水南史記始皇本紀始皇帝二十
七年作信宮渭南巳而更命信宮爲極廟象天極自極廟
道通酈山作甘泉前殿築甬道自咸陽屬之
長樂宮馬志一名興樂宮在長安城中黃圖始皇造漢修
飾之周𢌞二十餘里漢太后常居之
甘泉宮雍錄甘泉名宮者三秦在渭南漢在雲陽隋在鄠
秦之甘泉史不言在渭南何地始皇本紀迎太后於雍而
入咸陽復居甘泉宮徐廣曰表云咸陽南宮也秦時咸陽
跨渭南北則此宮應在渭南之咸陽又本紀作甘泉前殿
自咸陽屬之前殿必近上林苑卽鄠縣因知秦之甘泉與
隋正同一地也
蘭池宮雍勝畧在咸陽東二十五里水經注地理志曰渭
城縣有蘭池宮秦始皇游行逢盜於蘭池
曲梁宮元和志在三原西南十五里黃白城内
步高宮雍勝畧在渭南西南三十里黄圖亦名巿邱城西
有步壽宮
長楊宫雍勝畧在盩厔東南三十三里黃圖秦宮中有垂
楊數畆因名水經注漏水東北流經長楊宮東
望夷宫馬志在涇陽東南八里長陵西北臨涇水處史記
二世本紀二世夢白虎齧其左𩥵馬殺之心不樂怪問占
夢卜曰涇水爲崇二世乃齋於望夷宮欲祠涇沈四白馬
按秦逞其志宮室之侈前世未有史記始皇令咸陽之
旁二百里内宮觀二百七十復道甬道相連漢賈山傳
秦起咸陽而西至雍離宮三百然時移世易非惟故基
無考抑亦名與俱諲今爲考訂補綴列之如右至於名
稱尚在而地無可稽猶往往見於他說者有城陽宫長
安志始皇母遷於城陽宮又曲臺宮漢鄒陽傳秦倚曲
臺之宫垂衡天下應劭曰秦皇所居又雲閣黃圖二世
起雲閣欲與南山齊今並附載篇末其漢魏以後宮闕
並仿此例
漢
長安故城馬志在西安府城西北二十里黄圖高祖七年
築長安宮城自櫟陽徙居此城本秦離宮也初本狹小至
惠帝更築之高三丈五尺下濶一丈五尺上濶九尺雉高
三坂周廻六十五里城南爲南斗形北爲北斗形今人呼
爲斗城是也漢舊儀曰長安城中經緯各長三十二里十
八步九百七十二頃八街〈按長安志有華陽章臺夕陰香室尚冠太常藁街前街漢書有〉
〈熾盛街〉九陌三宮九府三廟十二門九市〈按長安志内六市在道東三市在道〉
〈西〉十六橋水泉深二十餘丈城下有池周繞廣三丈深二
丈石橋各六丈與街相直三輔决錄長安城面三門四面
十二門皆通連九逵以相經緯括地志長安在渭水南隔
渭水北對秦咸陽宮漢於其地置未央宮曰長安城因名
縣三秦記長安城中地皆黑壤今城赤且堅如金石傳云
盡鑿龍首山土爲之諸城闕皆然雍錄漢都長安其城在
渭之南而咸陽之東南也凡漢城之水皆取諸昆明第一
派自西而東橫亘城南鼎路門巳而東折以注靑門水經
注謂之漕渠至淸明門外合王渠第二支自城西面南來
于章門旁設爲飛渠東入城主未央宮西滄池池東逕石
渠天祿閣桂宮北宮長樂宮皆用此水滄池下流有石渠
導水周徧諸宮自淸明門出爲王渠合漕渠北入渭長安
圖志漢城惠帝築後趙石虎嘗修之苻姚西魏宇文皆都
之隋開皇三年都龍首川此城遂廢至今猶曰楊家城
宣平門黃圖長安城東岀北頭第一門卽東都門漢書䟽
廣歸公卿大夫爲設祖道供帳東都門外卽此王莽更名
春王門正月亭水經注亦曰東城門其郭門曰東都門卽
逢萌掛冠處也 淸明門黃圖長安城東岀第二門一曰
籍田門以門內有籍田倉一曰凱門漢宫殿䟽曰第二門
名城東門莽更名宣德門布恩亭長安志淸明門外郭門
曰東平門 覇城門黄圖長安城東岀南頭第一門水經
注王莽更名仁壽門無疆亭門色靑又名靑城門或曰靑
綺門亦曰靑門門外舊岀佳瓜述異記景帝元年有靑雀
羣飛於覇城門乃改爲靑雀門更修飾刻木爲綺橑雀去
因名靑綺門 覆盎門黄圖長安城南岀東頭第一門一
號杜門廟記曰覆盎門與洛門相去十三里二百一十步
門外有魯班所造橋工巧絶世長樂宮在城中近東直杜
門南有下杜城漢書集注云故杜陵之下聚落也故曰下
門〈按水經注作下杜門〉又曰端門北對長樂宮王莽更名永淸門長
茂亭 安門黃圖長安城南出第二門亦曰鼎路門北對
武庫王莽更名光禮門顯樂亭 西安門黄圖長安城南
出第三門北對未央宮一曰便門卽平門也古者平便同
字王莽更名信平門誠正亭 章城門黄圖長安城西出
南頭第一門三輔舊事曰章門亦曰光華門又曰便門王
莽更名萬秋門億年亭 直城門黃圖長安城西岀第二
門亦曰故龍樓門門上有銅龍本名直門王莽更名直道
門端路亭 雍門黄圖長安城西出北頭第一門本名西
城門王莽更名章義門著義亭其水北入有函里民呼曰
函里門 洛城門黄圖長安城北岀東頭第一門又曰高
門漢宫殿䟽高門長安北門也又曰鸛雀臺門外有漢武
承露盤在臺上水經注北出西頭第三門本名杜門亦曰
利城門王莽更名進和門臨水亭其水有客舍故民曰客
舍門又曰洛門也 厨城門黃圖長安城北第二門王莽
更名建子門廣世亭水經注厨門内有長安厨官在事故
城曰厨門如淳曰今名廣門 橫門黄圖長安城北岀西
頭第一門外有橋曰橫橋水經注橫門王莽更名霸都門
左幽亭如淳曰音光故曰光門其外郭有都門有𣗥門徐
廣曰棘門在渭北孟康曰在長安北秦時宮門也黃圖曰
棘門在横門外按漢書徐厲軍於此又有通門亥門也
明堂黄圖在長安城西南七里漢武帝紀武帝初卽位嚮
儒術以文學爲本議立明堂于城南以朝諸侯
長樂宮括地志在長安故城中漢高帝紀高帝五年治長
樂宮黄圖長樂宮本秦興樂宮也高皇帝始居櫟陽七年
長樂宮成徙居長安城後太后常居之王莽攺爲長樂室
近東直杜門關中記宮周𢌞二十餘里有殿十四史記惠
帝爲東朝長樂及間往來數蹕煩人乃作複道築武庫南
詔立原廟玉海長樂高帝旣以爲居又以受朝無異於正
宫矣自惠帝後人主皆居未央而長樂常奉母后雍錄未
央在漢城西隅長樂乃東隅也元和志言兩宮相去止隔
一里此一里所卽武庫漢武故事建章未央長樂三宫皆
輦道相屬懸棟飛閣不由徑路 東闕西闕釋名闕在門
雨旁中央闕然爲道也漢惠帝紀惠帝五鳯三年鸞鳳集
長安宫東闕樹上劉屈氂傳太子引兵毆四市人至長樂
西闕下逢丞相軍合戰 司馬門黃圖未央甘泉長樂四
面皆有公車司馬門凡言司馬者宮垣之內兵衛所在司
馬主武事故謂宮之外門爲司馬門 前殿黄圖長樂宮
前殿東西四十九丈七尺兩㶦〈一作序〉中三十五丈深十二
丈 臨華殿黄圗在長樂前殿後武帝建漢成帝紀成帝
永始四年夏四月長樂宮臨華殿災 大厦殿三輔舊事
秦作銅人立阿房殿前漢著長樂宫大厦殿前 長信宮
黄圗漢太后常居之按通靈記太后成帝母后宮在西秋
之象也秋主信故以長信長秋爲名又永壽永寧殿皆后
所處水經注長樂宮殿前列銅人殿西有長信長秋永壽
永昌諸殿雍錄據黄圖水經注所云則長信長秋皆在長
樂宫中長安志别岀長信等七宮不以統諸長樂殆傳疑
耶 酒池黄圖廟記曰長樂宫中有魚池酒池池上有肉
炎樹秦始皇造漢武帝行舟于池中關中記酒池北起臺
天子于上觀牛飮者三千人寰宇記武帝作酒池以誇𦍑
胡飮以鐵杯重不能舉皆牛飮水經注長樂殿之東北有
池池北有層臺沼謂是池爲酒池非也〈唐孟浩然長樂宫詩秦城舊來稱𥥆〉
〈窕漢家更衣應不少紅粉邀君在何處靑樓苦夜長難曉長樂宮中鐘暗來可憐歌舞慣相催歡娛此事今寂寞惟〉
〈有年年陵樹哀〉
按長樂宮中諸臺殿方位無攷者有宣德通光高明三
殿長安志見三輔宮殿名在長樂宫又有長定建始廣
陽中室月室神仙椒房諸殿又温室殿漢孔光傳或問
光温室省木皆何木也光不應晉灼曰長樂宫中有温
室殿又鴻臺黃圖長樂宮有鴻臺秦始皇二十七年築
高四十丈上起觀宇帝嘗射飛鴻于上故號鴻臺漢書
惠帝四年長樂宮鴻臺災又鍾室漢高帝紀十一年吕
后殺韓信於長樂鍾室注師古曰謂懸鍾之室地理志
未央殿東北二里許鍾室故處也有隙地丈餘草色皆
殷赤相傳吕后殺淮陰血漬而然
未央宮括地志在長安故城中近西南隅漢高帝紀高帝
七年蕭何治未央宮西京雜記未央宮周廻二十二里九
十五步五尺〈按關中記作三十三里〉街道周廻七十里〈按關中記作十七里〉臺
殿四十三其三十二在外其十一在後宫〈按關中記作臺三十二〉池
十三〈按關中記作池十二〉山六門闥九十五〈按關中記作宫殿門八十一掖門十四〉三
秦記未央一名紫微宮 東闕漢高帝紀蕭何治未央宮
立東闕文帝紀文帝七年未央宫東闕罘罳災關中記未
央宫東有蒼龍闕 北闕顔師古漢高帝紀注未央殿雖
南向而上書奏事謁見之徒皆詣北闕公車司馬亦在北
是以北闕爲正門又有東門東闕至西南兩面無門闕關
中記未央宫北有元武闕闕中有閶闔門止車門 栢梁
臺漢武帝紀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栢梁臺郊祀志武帝鑄
栢梁銅柱三輔故事臺高二十丈用香栢爲殿梁香聞十
里長安志廟記曰栢梁臺在北闕內道西三秦記曰臺上
有銅鳯名鳳闕〈栢梁臺詩并序漢武帝元封三年作栢梁臺詔羣臣二千石有能爲七言者乃得上〉
〈坐日月星辰和四時帝驂駕駟馬從梁來梁王孝王武郡國士馬羽林材大司馬總領天下誠難治丞相石慶和撫四夷不易哉〉
〈大將軍衛靑刀筆之吏臣執之御史大夫兒寛撞鐘伐鼓聲中詩太常周建德宗室廣大日益滋宗正國安劉周衛交戟禁不時衛尉路德傳總領從宗〉
〈栢梁臺光祿勲徐自爲平理淸讞絶嫌疑廷尉杜周修飾輿馬待駕來太僕公孫賀郡國吏功差次之大鴻臚壺充國椉輿御物主治之少府王温舒陳粟〉
〈萬石揚以箕大司農張成徼道宮下隨討治執金吾中尉豹三輔盜賊天下危左馮翊盛宣盜阻南山爲民災右扶風李成信外家公主不可治京兆尹椒〉
〈房率更領其材詹事陳掌蠻夷朝賀常舍其典属國柱枅欂櫨相枝持大枇杷橘栗桃李梅大官令走狗逐兎張罘罳上林令齧〉
〈妃女脣甘如飴郭舍人廹窘詰屈幾窮哉東方朔〉二司馬門漢元帝紀元帝初元五
年令從官給事宫司馬中者得爲大父母父母兄弟通籍
注應劭曰司馬中者宮內門也顔師古曰司馬門者宮之
外門也衛尉有八屯衛候司馬主衛士徼廵宿衛每面各
二司馬故謂宫之外門爲司馬門玉海漢書衛令諸岀入
殿門公車司馬皆下不如令罰金四兩〈按未央宮有東北闕西南無之師古〉
〈謂蕭何厭勝之術是矣至司馬門黃圖及師古俱謂未央四面皆有司馬門乃宮之外門應劭謂爲宮內門其說似〉
〈異今按闕之西南而司馬門有西南闕門之墻四面環宫司馬之墻乃宮正垣而闕垣在外西京賦所謂徼道外周〉
〈千廬內附是也故自闕門視之則爲宮內門自宮視之則爲宮外門二說雖異其實同也漢百官表注師古曰漢舊〉
〈儀衛尉司在宮內主宮闕之門内衛士于周垣下爲區廬西京賦衛尉八屯警夜廵晝注綜曰衛尉周宮外于四方〉
〈四角立八屯士士則傅宫外爲廬舍是則宮墻外闕門内正爲衛士區廬地矣〉 端門漢周勃傳
皇帝入未央宫有謁者十人持㦸衛端門顔師古注殿之
正門也西都賦立金人於端闈李善注宮中門謂之闈
掖門漢呂后紀朱虛侯章請卒千人入未央宮掖門顔師
古注非正門而在兩旁若人之臂掖也雍錄御覽曰岀禁
省爲殿門外岀大道爲掖門不特夾立正門旁爲掖門雖
殿門外他岀之門皆可名爲掖門也 前殿黄圖未央宮
前殿東西五十丈深十五丈高三十五丈營未央宮因龍
首以制前殿至孝武以木蘭爲棼橑文杏爲梁柱金鋪玉
戸華榱璧璫雕楹玉磶重軒鏤檻靑𤨏丹墀左墄右平黃
金爲璧帶間以和氏珍玉風至其聲玲瓏然也長安志王
莽攺前殿曰王路堂地皇元年爲風所毁漢五行志成帝
綏和二年鄭通里男子王褒帶劍入北司馬門殿東門上
前殿入非常室中如淳曰殿上室名 蘭臺雍錄漢百官
表御史中丞在殿中蘭臺掌圖籍秘書外督部刺史內領
侍御史受公卿奏事西京賦曰蘭臺金馬逓宿迭居按此
蘭臺正在殿中石渠天祿皆在殿北 宣明殿廣明殿黄
圖皆在未央殿東 昆德殿玉堂殿黃圖皆在未央殿西
鴛鸞殿關中記未央殿東 白虎門漢王莽傳王莽大
置酒未央宮白虎殿勞賜將帥自前殿南下西岀椒除白
虎門注服䖍曰邪行閣道下者也師古曰除殿陛之道也
椒取芬香之名 宣室殿黃圖未央前殿正室淮南子曰
周武王殺紂於宣室漢取舊名也漢文帝受釐宣室夜半
前席賈生問鬼神之事卽此長安志漢宣帝常幸宣室齋
居决事如淳曰宣室宣布政教之室葢其殿在前殿之側
齋則居之漢成帝紀甘露四年未央宫宣室閣災 金馬
門史記滑稽傳金馬門者宦者署門也門旁有銅馬漢公
孫宏傳天子擢宏對爲第一待詔金馬門注武帝時相馬
者東門京作銅馬法獻之立馬於魯班門外更魯班門爲
金馬門長安志揚雄待詔金門金馬門也玉海又謂之黃
門 宦者署漢蘇武傳宣帝召武待詔宦者署師古注百
官公卿表少府屬官有宦者令丞以其署親近故令於此
待詔雍錄百官表有中黃門師古曰謂閽人居禁中在黃
門之內給事者也 天祿閣三輔故事在未央大殿北天
祿異獸也卽揚雄校書處漢宮闕䟽天祿石渠蕭何造以
藏秘書處賢才西都賦天祿石渠典籍之府 石渠閣三
輔故事在未央大殿北黃圖石渠閣其下礲石爲渠以導
水若今御溝因爲閣名藏入關所得秦之圖籍成帝於此
藏秘書焉雍錄石渠以水經約其地望則滄池在未央西
南此渠必引滄池下流北行又北轉明光桂宮之間謂之
明渠又益趨東長樂之有酒池都城東之有王渠也 承
明殿黃圖未央宫有承明殿著述之所也漢霍光傳皇太
后車駕幸未央承明殿漢翼奉傳孝文帝躬行節儉其時
未央宮無高門武臺麒麟鳳皇白虎玉堂金華之殿獨有
前殿曲臺漸臺宣室温室承明耳〈按承明殿一作承明廬漢嚴助傳助爲會稽太〉
〈守數年不聞問賜書曰君厭承明之廬注張晏云在石渠閣外一作承明庭揚雄傳客有薦雄文似相如者召雄待〉
〈詔承明之庭西都賦序內有承明著作之庭雍錄云廬者以更直之地言之庭者以受詔之地言之實卽承明殿也〉
〈諸志分而爲三今正之〉 温室殿漢霍光傳昌邑王入朝太后還乗
輦欲歸温室黄圖在未央宮殿北武帝建冬處之温暖也
西京雜記温室以椒塗壁被之文繡香桂爲梁設火齊屏
風鴻羽帳規地以罽賓氍毹〈按漢孔光傳注長樂宫有温室殿據黃圖則温室在未央〉
〈是漢有兩温室也〉 淸凉殿黄圖在未央宮殿北夏居之則淸凉
也漢書曰清室則中夏含霜此也 高門殿三輔舊事武
帝於未央宮起高門殿黃圖汲黯請見高門又哀帝時鮑
宣諫曰陛下擢臣岩穴誠兾有益毫毛豈欲臣美食大官
重高門之地玉海鮑宣又言高門去省戸數十步求見岀
入二年未省 玉堂殿漢李㝷傳注師古曰在未央宫揚
雄傳歴金門上玉堂注晉灼曰黃圖有大玉堂小玉堂殿
長秋門漢戾太子傳太子使舍人無且持節夜入未央
宮殿長秋門因長御倚華具白皇后 內謁者署黃圖在
未央宮屬少府掌宮中步帳䙝物丁孚漢官云令秩千石
椒房殿三輔宮殿名未央宮有椒房殿漢官儀皇后殿
稱椒房以椒塗室主温暖除惡氣也 掖庭漢元帝紀賜
單于待詔掖庭王嬙爲閼氏漢官儀媫妤以下皆居掖庭
西京雜記庭有雲光光華鳴鸞三殿月景臺開襟閣臨池
觀不在簿籍皆繁華窈窕之所棲宿焉 昭陽殿黄圖成
帝趙皇后居昭陽殿漢元后傳皇后旣立寵少衰而弟絶
幸爲昭儀居昭陽舍其中庭彤朱而殿上髹𣾰切皆銅沓
冒黃金塗白玉階璧帶往往爲黃金釭函藍田璧明珠翠
羽飾之自後宮未嘗有焉黄圖武帝時後宮八區有昭陽
飛翔增城合歡蘭林披香鳳皇鴛鸞等殿後又增修安處
常寧𦶜若椒風發越蕙草等殿爲十四位 增城舍漢書
班媫妤居增城舍 椒風舍漢董賢傳賢女弟爲昭儀位
次皇后更名其舍爲椒風以配椒房云 漸臺關中記未
央宮西滄池中有漸臺雍錄未央宮漸臺文帝夢鄧通王
莽死於兵皆在其處黃圖曰滄池其水滄色
按未央宮中諸臺殿方位無攷者有麒麟殿黃圖在未
央宮漢哀帝燕董賢父子於此又金華殿黃圖在未央
宮漢書敘傳上方向學鄭寛中張禹朝夕入說尚書於
金華殿又宴昵殿漢書敘傳班伯少受詩於師丹大將
軍王鳳薦伯宜勸學召見宴昵殿又武臺殿三輔舊事
武帝於未央宮起武臺殿又猗蘭殿漢武帝故事王美
人七月七日旦生武帝於猗蘭殿漢武內傳景帝夢赤
彘從雲中直入崇芳閣覺而坐閣下果有赤龍如霧來
蔽戸牖使王夫人移居攺閣爲猗蘭殿又白虎殿黃圖
在未央宫漢王商傳河平四年單于來朝引見白虎殿
又曲臺殿漢孟卿傳后蒼說禮數萬言號曰后氏曲臺
記注師古曰曲臺殿在未央宮又飛羽殿漢元后傳太
后冬饗飮飛羽注師古曰飛羽殿在未央宮羽或作雨
又敬法殿漢王莽傳莽在未央宮朱魚等燒作室門斧
敬法闥注師古曰敬法殿名又鳳凰殿黃圖在未央宫
又未央宫有通光鈎弋壽成萬歲水延壽安平就宣德
東明諸殿堯閣白虎屬車諸閣又神明殿漢武故事在
未央宮又延年殿合歡殿四車殿三輔决錄在未央宮
又宣平殿長年殿漢宮闕記在未央宮又朱鳥堂漢宮
殿䟽在未央宮又麒麟閣漢蘇武傳上思股肱之美廼
圖畫其人於麒麟閣注張宴曰武帝獲麒麟時作此閣
唐六典注麒麟閣亦藏書又織室漢百官表少府有東
織西織令丞河平元年省東織更西織爲織室黃圖未
央宮東西織室織作文繡郊廟之服有令史又凌室未
央宮藏氷之室又暴室黃圖在未央宫漢宣帝紀注應
劭曰暴室者宮人獄也今曰薄室師古曰掖庭主織作
染練之署謂暴室者取暴曬爲名耳或謂薄室薄亦暴
也織務旣多因爲置獄主治其罪人故謂暴室獄耳本
非獄名應說失之又郎中府漢高后紀朱虛侯章請卒
入未央宮掖門見産廷中逐擊産殺之郞中府吏舍厠
中注如淳曰百官表令郞中掌宮殿門戸故其府在宮
中後轉爲光祿勲又四寶祠漢郊祀志宣帝以方士言
爲隨侯劒寶玉寶璧周康寳鼎立四祠於未央宮中又
弄田黃圖在未央宮燕遊之田天子所戲弄也漢眀帝
紀曰始元元年上耕於鈎盾弄田應劭注帝時年九歲
未能親耕帝籍鈎盾官宦者近署故往試耕爲戲弄成
帝建始三年小女陳持弓年九歲闌入尚方掖門至未
央殿鈎盾禁中又靑𤨏門黃圖在未央宮漢舊儀黃門
郞屬黃門令日暮入對靑瑣門拜名曰夕郞漢元后傳
至師古曰靑瑣門刻爲連瑣文而以靑𡍼之也又作室
門漢成帝紀成帝爲太子初作桂宮上急召太子岀龍
樓門不敢絶馳道西至直城門得絕乃度還入作室門
又鈎弋臺黄圖在未央宮又東山臺西山臺釣臺三輔
故事在未央宮又路軨廐黃圖在未央宮掌宮中輿馬
亦曰未央廐漢書曰武帝時期門郞上官桀遷未央廐
令又獸圈九彘圈一黃圖俱在未央宮文帝問上林尉
及馮妃當熊皆此處獸圈上有樓觀
北宮漢外戚餘惠帝張皇后廢處北宮注師古曰在未央
宮北黃圖北宮近桂宫周廻十里高帝時制度草創孝成
增修之 東交門漢東方朔傳武帝從董偃游戲北宫馳
逐平樂觀有詔置酒北宮引董君從司馬門入更名東交
門 前殿黃圖北宫前殿廣五十步珠簾玉戸如桂宮
紫房複道漢孔光傳大司空何武曰定陶太后可居北宫
宮有紫房複道通未央宮傅太后從複道朝夕至哀帝所
壽宫黃圖北宮有神仙宮壽宮張羽旗設供具以禮神
君神君來則肅然風生帷帳皆動 太子宫漢成帝紀孝
成皇帝元帝太子也母曰王皇后元帝在太子宮生甲觀
畫堂〈按太子宫未詳所在黃圖敘入北宮從之〉
桂宮元和志在長安故城中黄圗漢武帝造周廻十餘里
水經注未央宮北卽桂宮也舊乗複道用相逕通西京雜
記武帝爲七寶牀雜寶案厠寶屏風列寶帳設於桂宫時
人謂爲四寶宮 龍樓門漢成帝紀成帝爲太子居桂宮
上嘗急召太子岀龍樓門注張晏曰門樓有銅龍若白鶴
飛廉之爲名也 鴻寧殿漢哀帝紀建平三年正月帝太
太后所居桂宮正殿火五行志桂宮鴻寧殿災帝祖母傅
太后所居也 明光殿關輔記桂宮中有明光殿土山複
道從宮中西上城西至建章宮神明臺蓬萊山三秦記未
央宮漸臺西有桂宫中有明光殿皆金玉珠璣爲簾箔綴
明月珠金砌玉階晝夜光明○走狗臺黄圖桂宮有走狗
䑓又有商臺避風臺
明光宮黄圖武帝太初四年秋起在長樂宮後與相連屬
漢元后傳成都侯商病欲避暑從上借明光宮注師古曰
明光近桂宮長安志王莽簒位命孺子爲安定公孝平皇
后爲安定太后攺明光宫爲安定館安定太后居之
建章宮雍勝畧在長安故城西漢武帝紀太初元年二月
起建章宮注師古曰在未央宮西俗所稱貞女樓卽此宮
之闕也郊祀志建章宮度爲千門萬戸關中記建章周𢌞
二十餘里雍錄三輔舊事關中記皆言建章在城西上林
之地東方朔傳曰陛下以城中爲小圖起建章長安記曰
王莽壞城西苑中建章十餘所取其材爲九廟師古曰自
建章以下皆在上林苑中關中記上林苑中有宮十二建
章其一然如此其侈而正史未正書臨幸則皆從飛閣越
城以岀也 飛閣黄圖武帝于未央營造日廣以城中爲
小乃於宮西跨城池作飛閣通建章宮構輦道以上下
閶闔門黄圖宮之正門高二十五丈亦曰璧門漢書曰建
章宮南有玉堂璧門三層臺高三十丈玉堂內殿十二門
階陛皆玉爲之鑄銅鳯高五尺飾黃金棲屋上下向風若
翔椽首薄以璧玉因名璧門 鳳闕封禪書建章前殿度
高未央其東則鳳闕索隱武帝營建章起鳳闕高二十五
丈黄圖璧門左鳳闕關輔古語俗謂爲貞女樓 神明臺
黄圖璧門右神明臺廟記曰五帝造祭金人處上有承露
盤有銅仙人舒掌捧盤玉杯以承雲表之露以求仙道長
安記仙人掌大七圍以銅爲之漢宮闕䟽臺高五十丈常
置九天道士百人水經注神明臺上有九室俗謂之九子
臺而實非也後有䟽圃神明臺〈錢孟鈿通天臺銅人歌武皇歲起雲陽宮香臺屹與〉
〈雲漢通欲求眞訣錬顔色紫瓊之露飛濛濛靑霄不下兩皇子十二仙人一夜死文成五利不及一少翁能使香魂〉
〈望如水淒淒茂陵月玉盌埋苔碧難聞舍人壺空羡方朔㦸當塗代漢逾百年銅人之淚流作鉛移經㶚水亦傷別〉
〈𢌞頭立盡東關烟君不見古人興廢皆塵跡金石有情悲過客化爲銅駝卧荆𣗥〉 圓闕黃圖建
章宮門北起圓闕高二十五丈上有銅鳯皇赤眉賊壞之
〈古歌長安城西𩀱員闕上有一𩀱銅雀宿一鳴五榖生再鳴五榖熟 按史記建章鳳闕高二十餘丈卽西京賦所〉
〈云設璧門之鳳闕上觚棱而棲金爵者也又關中記建章宮員闕有金鳯在上故號鳳闕復以員闕爲鳳闕矣唐王〉
〈維詩云雲裏帝城雙鳳闕似璧門員闕上並有鳳皇故皆稱鳳闕至唐而遺趾尚存因並著之〉 别風闕
西京賦閶闔之內別風嶕嶢關中記别風以言别四方之
風也玉海閶闔門內東出有析風閣一名别風 嶕嶢闕
長安志廟記曰建章宮有嶕嶢闕薛綜注次門女闕在閶
闔門内二百步 井幹樓封禪書武帝作建章宮乃立神
明臺井幹樓度五十丈輦道相屬漢宮闕疏井幹樓積木
而高爲樓若井幹之形也井幹者井上木欄也形或四角
或八角黃圖别風闕對峙井幹樓各高五十丈輦道相屬
前殿漢郊祀志建章前殿度高未央 唐中庭封禪書
建章宮西則唐中數十里索隱唐堂庭也爾雅廟中路謂
之唐一作商中漢郊祀志建章宮西商中數十里注如淳
曰商中商庭也師古曰商金也于序在秋故謂西方之庭
爲商庭 鼓簧宫黄圖漢宮闕䟽云鼓簧宮周匝一百三
十步在建章宮西北 奇華宮黃圖在建章宮旁四海夷
狄器服珍寶火浣布切玉刀巨象大雀師子宫馬充塞其
中 枍詣宮黄圖枍詣木名宮中美木茂盛也 駘蕩宮
黃圖春時景物駘蕩滿宮中也 馺娑宮黃圖馺娑馬行
疾貇馬行迅速一日之間遍宮中言宮之大也 天梁宮
黃圖梁至于天言宮之高也 函德殿黄圖建章宫有函
德等二十六殿漢宣帝紀神爵元年三月詔金芝九莖産
于函德殿銅池中 凉風臺關中記建章宮北積木爲樓
高五十餘丈 避風臺關中記太液池有避風臺卽飛燕
結裾處 曝衣閣宋卜子陽園苑疏太液池西有武帝曝
衣閣七月七日宮女岀后衣登樓曝 虎圈漢郊祀志建
章宮西注師古曰於菟西方之獸故于此置其圈也 太
液池封禪書建章宮治大池漸臺高二十餘丈命曰太液
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象海中神山正義臣瓉云太
液宮象陰陽津液以作池也索隱三輔故事云池北岸有
石魚長二丈廣五尺西岸有龜二枚各長六尺漢郊祀志
注師古曰漸浸也臺在池中爲水所浸黄圖或作瀐字瀐
亦浸耳 唐中池黄圖周𢌞十二里在建章宮太液池南
孤樹池西京雜記太液池西池中有洲上煔樹一株六
十餘圍望如車葢 淋池拾遺記昭帝元始元年穿淋池
廣千歩東引太液之水池中植分枝荷一莖四葉狀如駢
葢 影娥池黄圖武帝鑿以玩月其傍起望鵠臺以眺月
影人池中使宮人乗舟弄月影名影娥池亦曰眺蟾臺
北闕廟記高二十丈建章宫北闕門也
鉤弋宮漢武故事在直門之南列仙傳鉤弋夫人姓趙氏
河間人見召武帝命所居曰鉤弋宮 堯母門漢趙婕妤
傳媫妤居鉤弋宮太始元年生昭帝號鉤弋子十四月乃
生命所生門曰堯母門
宜春宮漢東方朔傳建元三年武帝微行東遊宜春注師
古曰宜春宮在長安東南說者以爲在鄠非也在鄠者宜
春 耳上林賦注師古曰宜春宮在杜縣東曲江池是其
地
扶荔宮黃圖在上林苑中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
宮以植所得奇草異木
儲元宮長安志馮昭儀與子信都王居儲元宮師古曰在
上林苑中
宣曲宫黄圖在昆明池西孝宣帝曉音律嘗于此度曲因
名
太乙宮賈志在西安城南五十里太乙山谷中漢元封初
南山谷間雲氣融結武帝于此建宮
櫟陽宫唐盧懷謹傳高祖受命五日一朝太公于櫟陽宮
豫樟宫述異記漢武帝寶鼎二年立豫樟宮于昆明池中
作豫樟亭
昭臺宮黄圖在上林苑中孝宣霍皇后立五年廢處昭臺
宮
長門宮賈志在故長安城東黄圗離宮也孝武陳皇后得
幸頗妬居長門宫長安志顧成廟無宿宮竇太主獻長門
園如淳曰園在長門長門在長安城東上更名園爲長門
宮今按漢書長安城無名長門者
犬臺宫黄圖在長安西二十八里漢書江充名見犬臺宮
注晉灼曰上林有犬臺宮外有走狗觀
黃山宫黃圖在興平縣西三十里武帝微行西至黃山宮
卽此玉海在澇水入渭之下渭在宮南
池陽宮元和志在涇陽縣西北八里黃圖宮在池陽南上
原之陂有長年陂去長安五十里漢宣帝紀上自甘泉宿
池陽宮
長楊宮黄圖本秦舊宮至漢修飾之以備行幸 長楊榭
黄圖在長楊宮秋冬校獵其下命武士搏射禽獸天子登
此以觀焉 射熊館黄圖在長楊宮武帝好自擊熊司馬
相如從至上林作賦諫焉
五柞宮雍勝畧在盩厔縣東南三十八里漢武帝紀後元
二年幸盩厔作五柞宮黃圖漢之離宮也宫中有五柞樹
因名 靑梧觀西京雜記五柞宮西觀前有三梧桐樹樹
下有石麒麟二枚刋其脇爲文字是秦始皇驪山墓上物
也
葡萄宮雍勝畧在盩厔縣境十道志宮在上林苑西漢匈
奴傳元壽二年單于來朝以太歲厭勝所在舍之上林苑
葡萄宮
醴泉宫賈志在體泉縣東南三十里漢宣帝聞泉味如酒
因以建宮唐貞觀重修縣因以名
步壽宫賈志在耀州東北一里漢郊祀志神爵二年正月
鳯皇集祋祤于所集得玉寳起步壽宮黃圖秦亦有步壽
宮今按其地與漢異則秦漢各有步壽宮耳
師得宮顔師古漢書注在雲陽界
鼎湖宮玉海黃圖在湖城界晉灼曰在藍田
按湖城今河南閿鄉縣諸志序之于藍田者遵晉說也
又神光宫羽獵賦入西園切神光注張晏曰神光宫名
今未知所在
後漢
獻帝宮長安志在長安故城中本京兆府舍也帝王世紀
獻帝聞關東兵起董卓遷帝都長安見未央等宮遭赤眉
之亂宫室廢弛故居京兆府舍
晉
太極殿周地圖記晉愍帝之宮在長安南門後姚興重建
西宫晉前趙載記劉曜命起酆明觀立西宮
太極前殿晉前秦載記苻健入長安稱天王大單于繕宗
廟社稷置百官僭卽皇帝位于太極前殿
東宮前秦載記苻健疾苻菁勒兵入東宮將殺苻生時生
侍健疾菁𢌞攻東掖門健聞變升端門陳兵執菁殺之
平朔門前秦載記苻健置來賔館于平朔門
雲龍門長安志淸河王苻法率壯士入雲龍門廢苻生而
立苻堅
明光殿長安志秦苻健殿前秦載記有人入堅明光殿呼
曰甲申乙酉魚羊食人悲哉無復遺堅命執之俄不見
露堂前秦載記苻堅將爲赦與王猛苻融宻議于露堂
明堂前秦載記苻堅起明堂祀其伯健以配上帝
東闕前秦載記苻堅僭位五年鳳皇集于東闕
西堂長安志車師前部鄯善王林宻䭾朝于秦堅賜以朝
服引見于西堂
徽音堂長安志在惡犬城之外苻氏造也
永安宫長安志姚萇宮
東堂晉後秦載記姜龕淳于岐郭高等皆耆儒碩德興每
于聽政之暇引龕等于東堂講論道藝錯綜名理
諮議堂後秦載記姚興常臨諮議堂聽决疑獄于時號無
𡨚滯
西宮長安志姚興立姚見子監國入居西宮
黄龍門長安志姚興宮門
秦大殿買志在耀州北七十里今遺瓦殿基尚在耀州志
上有御池泉卽古鳳遊鄉也晉泰安元年苻堅將姚萇背
堅起兵北地自立爲王國號秦秦王殿葢始于此
魏
孝武帝宮北史魏孝武帝紀永熙三年高歡入洛宇文泰
迎帝入長安以雍州公廨爲宮
清暉室長安志魏文帝大統四年祀天于淸暉室
陽武門北史魏文帝紀文帝大統五年十月于陽武門外
縣鼓置紙筆以求得失
憑雲觀北史魏文帝紀大統七年十二月帝御憑雲觀引
見諸王敘家人之禮
按長安志西魏有乾安殿殿未知建置何所周閔帝紀
云會百官于乾安殿班賞各有差
後周
延壽殿周明帝紀元年九月朝羣臣于延壽殿
正武殿長安志周明帝武帝並聽訟于正武殿
麟趾殿周蕭大圜傳大圜恒以讀詩禮書易爲事開麟趾
殿招集學士大圜預焉
露門周武帝紀建德三年正月壬戌朝羣臣露門玉海保
定中置露門學
醴泉宮周武帝紀天和二年五月行幸醴泉宮
大德殿周武帝紀天和三年八月帝御大德殿集百僚及
沙門道士等親講禮記
咸陽宮周宣帝紀大象二年四月祈雨至咸陽宮
雲陽宮玉海北史後周有雲陽宮
紫極宮見長安志又正陽宮天興宮崇義宮大武殿崇信
殿會義殿含仁殿雲和殿思齋殿太極殿天德殿連珠殿
重陽閣雲和樓天臺通道觀軍器監津門肅章門靑城門
津門靑門應門皆後周所有
隋
大興京城隋文帝紀開皇二年六月詔左僕射高熲等創
造新都于龍首山十二月名新都曰大興城三年三月入
新都地理志開皇三年置雍州城東西十八里一百一十
五步南北十五里各一百七十五步東面通化春明延興
三門南面啓夏明德安化三門西面延平金光開遠三門
北面光化一門里一百六市二長安志開皇二年自故都
徙其地在漢故城之東南屬杜縣周之京兆郡萬年縣界
雍錄宇文愷之營隋都也曰朱雀街南北盡殿有六條高
坡象乾卦六爻故于九二置宮殿以當帝王之居九三立
百司以應君子之數九五貴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元都
觀及興善寺以鎭其地至大興立名或曰文帝嘗封大興
或曰宮之太極殿本大興材或曰隋文夢洪水浸没都城
故攺營大興洪水者高祖名淵故也然韋述謂本大興材
名者其說近之葢嘗有僧坐大木下曰此後當爲宮殿大
木卽在大興殿基上亦如漢高因長安鄉而立爲都名也
皇城長安志亦曰子城東西五里一百一十五步南北三
里一百四十歩城中南北七街東西五街其間並列臺省
寺衛自西漢至于宋齊梁陳並有人家在宫闕之間隋文
帝以爲不便于是皇城之內惟列市府
大興宮馬志隋文帝建以城名雍錄隋都城中正宮以及
正殿皆名大興 大興郭馬志宫城之正殿也隋文帝紀
開皇四年宴突厥高麗吐谷渾使者于大興殿 中華殿
馬志在大興殿後 臨光殿隋文帝紀開皇元年二月上
自相府常服入宮備禮卽皇帝位于臨光殿 昭陽門馬
今名又大興宫南門爲建春門後攺通訓門北門爲大興
門後攺乾福門
觀德殿隋文帝紀開皇二年十月上疾愈享百寮于觀德
殿賜錢帛任其自取盡力而去
射殿隋文帝紀開皇六年九月上御射殿召百寮射
文思殿隋文帝紀開皇十一年春正月皇太子妃元氏薨
上舉哀于文思殿
嘉則殿隋文帝紀開皇十三年二月宴考使于嘉則殿
武德殿隋文帝紀開皇十九年大射武德殿賜宴百官
允武殿隋煬帝紀大業四年正月百僚大射于允武殿
崇德殿隋煬帝紀大業五年二月上御崇德殿之西院愀
然不悅曰此先帝所居情所未安宜于此院之西別營一
殿
大業殿隋煬帝紀大業十二年春正月夜有二大烏似雕
飛入大業殿止于御幄至明而去
宣仁門隋文帝紀開皇元年三月宣仁門槐樹連理衆枝
內附
建國門隋煬帝紀大業六年正月有盗數十人入建國門
端門街隋煬帝紀大業六年正月角抵大戲于端門街天
下奇技異藝畢集終月而罷
按巳上殿七門二街一書傳皆載大興城中位置無攷
東宮朝堂馬志在皇城內
長樂宮隋地理志京兆郡大興有長樂宮馬志望春宮在
西安府城東十里隋文帝建煬帝攺名長樂宮
仙都宮福陽宮隋地理志京兆長安有仙都福陽等宮
僊林宮馬志在興平縣西十八里隋文帝置
太平宮賈志隋建在鄠縣東南三十里草堂寺唐高祖避
暑處
遊仙宮馬志在盩厔縣南三十五里圖經隋文帝避暑于
此
宜壽宮賈志隋離宮在宜壽城中
崇業宮馬志在渭南縣東十五里大業二年建
醴泉宮隋文帝紀開皇七年二月車駕幸醴泉宮
按隋煬帝紀大業十二年五月上于景華宮徵求螢火
得數斛夜岀遊山放之光遍巖谷景華宮未詳所在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 583年 (提及)
- 前13年 (提及)
- 前220年 (提及)
- 前115年 (提及)
- 前108年 (提及)
- 20年 (提及)
- 前7年 (提及)
- 前25年 (提及)
- 前28年 (提及)
- 前30年 (提及)
- 前61年 (提及)
- 1年 (提及)
- 前111年 (提及)
- 267年 (提及)
- 前1年 (提及)
- 前60年 (提及)
- 534年 (提及)
- 538年 (提及)
- 539年 (提及)
- 541年 (提及)
- 574年 (提及)
- 567年 (提及)
- 568年 (提及)
- 580年 (提及)
- 582年 (提及)
- 584年 (提及)
- 581年 (提及)
- 602年 (提及)
- 586年 (提及)
- 591年 (提及)
- 593年 (提及)
- 599年 (提及)
- 608年 (提及)
- 609年 (提及)
- 616年 (提及)
- 610年 (提及)
- 606年 (提及)
- 587年 (提及)
- 清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