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比丘尼戒本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五分比丘尼戒本

梁建初寺沙門釋明徽集

「大姊僧聽!春時一月過少一夜,餘有一夜三月在。老死至近,佛法欲滅。諸大姊!為得道故,一心勤精進。所以者何?諸佛一心勤精進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況餘善道法!」

「合十指爪掌,  供養釋師子,

 我今欲說戒,  僧當一心聽。

 乃至小罪中,  心應大怖畏,

 有罪一心悔,  後更莫復犯。

 心馬馳惡道,  放逸難禁制,

 佛說切戒行,  亦如利轡勒。

 佛口說教誡,  善者能信受,

 是人馬調順,  能破煩惱軍。

 若不受教勅,  亦不愛樂戒,

 是人馬不調,  沒在煩惱軍。

 若人守護戒,  如犛牛愛尾,

 繫心不放逸,  亦如猴著鎖。

 日夜常精進,  求實智慧故,

 是人佛法中,  能得清淨命。」

「未受具戒者出。」(有者依言遣出,無者答言:「此處無未受具戒人。」)「諸大姊!不來諸比丘尼說欲及清淨。」(有者依言說,無者答言:「此處無說欲人。」)「僧今和合,先作何事?」(答言:「說戒羯磨。」)

「大姊僧聽!今十五日布薩說戒,僧一心作布薩說戒。若僧時到僧忍聽。白如是。」

「諸大姊!今布薩說波羅提木叉,一切共聽,善思念之。若有罪應發露,無罪者默然。默然故,當知我及諸大姊清淨。如聖默然,我及諸大姊亦如是。若比丘尼,如是眾中乃至三唱,憶有罪不發露,得故妄語罪。故妄語罪,佛說遮道法。發露者得安樂,不發露罪益深。」

「諸大姊!已說戒經序。今問,諸大姊是中清淨不?」(第二、第三亦如是說)「諸大姊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大姊!是八波羅夷法,半月半月戒經中說。

「若比丘尼,共諸比丘尼同學戒法,戒羸不捨,隨意行婬乃至共畜生,是比丘尼得波羅夷不共住。

「若比丘尼,若聚落、若空地,盜心不與取。若王、若大臣,若捉、若縛、若殺、若擯,語言:『汝賊、汝小、汝癡。』是比丘尼得波羅夷不共住。

「若比丘尼,若人、若似人,若自殺、若與刀藥殺、若教人殺、若教自殺,譽死、讚死:『咄人用惡活為?死勝生。』作是心隨心殺,如是種種因緣,彼因是死,是比丘尼得波羅夷不共住。

「若比丘尼,不知、不見過人法聖利滿足,自稱:『我如是知、如是見。』是比丘尼後時若問若不問,為出罪求清淨故,作是言:『我不知言知、不見言見,虛誑妄語。』除增上慢,是比丘尼得波羅夷不共住。

「若比丘尼,欲盛變心,受男子種種摩觸,髮際已下、膝已上、肘已後,是比丘尼得波羅夷不共住。

「若比丘尼,欲盛變心,受男子捉手、捉衣、共期獨、共行獨、共住獨、共語獨、共一座坐、身親近男子。八法具者,是比丘尼得波羅夷不共住。

「若比丘尼,知僧如法與比丘作不見罪羯磨,諸比丘不共住、不共事、不共語,而隨順之。諸比丘尼語是比丘尼:『姊妹!此比丘僧已作不見罪羯磨,諸比丘不共住、不共事、不共語,汝莫隨順。』如是諫,堅持不捨,應第二、第三諫。第二、第三諫捨是事善。不捨者,是比丘尼得波羅夷不共住。

「若比丘尼,見比丘尼犯波羅夷覆藏。彼比丘尼後時,若在、若死、若遠行、若被擯、若罷道、若變形,作是語:『我先親見其犯波羅夷。』是比丘尼得波羅夷不共住。」

「諸大姊!已說八波羅夷法。若比丘尼犯一一戒,不得共住。如前後亦如是,是比丘尼得波羅夷罪不應共住。今問,諸大姊是中清淨不?」(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諸大姊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大姊!是十七僧伽婆尸沙法,半月半月戒經中說。

「若比丘尼,行媒法,若為私通事,持男意至女邊、持女意至男邊,乃至一交會,是比丘尼初犯僧伽婆尸沙可悔過。

「若比丘尼,自不如法惡瞋故,以無根波羅夷謗無波羅夷比丘尼,欲破彼梵行。是比丘尼後時,若問若不問,言:『我是事無根,住瞋故謗。』是比丘尼初犯僧伽婆尸沙可悔過。

「若比丘尼,自不如法惡瞋故,於異分中取片、若似片,作波羅夷謗無波羅夷比丘尼,欲破彼梵行。是比丘尼後時,若問若不問,言:『我是事異分中取片、若似片,住瞋故謗。』是比丘尼初犯僧伽婆尸沙可悔過。

「若比丘尼,知有罪女,主不聽,度為道,除先出家,是比丘尼初犯僧伽婆尸沙可悔過。

「若比丘尼,知僧如法擯比丘尼,比丘尼心未調伏、不隨順僧,自與眷屬於界外解其擯者,是比丘尼初犯僧伽婆尸沙可悔過。

「若比丘尼,獨宿、獨渡水、於道中獨在後,染著男子。除因緣,是比丘尼初犯僧伽婆尸沙可悔過。因緣者,恐怖走時、老病疲極不及伴時、水狹淺有橋船處、畏男子處,是名因緣。

「若比丘尼,詣官言人,是比丘尼初犯僧伽婆尸沙可悔過。

「若比丘尼,有染著心,自手受染著心男子食食,是比丘尼初犯僧伽婆尸沙可悔過。

「若比丘尼,教他比丘尼,作是語:『汝但莫生染著,受染著男子飲食何苦?』是比丘尼初犯僧伽婆尸沙可悔過。

「若比丘尼,為破和合僧勤方便。諸比丘尼語是比丘尼:『汝莫為破和合僧勤方便,當與僧和合。僧和合故,歡喜無諍,一心一學如水乳合,共弘師教,安樂行。』如是諫,堅持不捨,應第二、第三諫。第二第三諫捨是事善。不捨者,是比丘尼三諫,犯僧伽婆尸沙可悔過。

「若比丘尼,助破和合僧,若一若二若眾多,語諸比丘尼言:『是比丘尼所說,是知說非不知說、說法不說非法、說律不說非律,皆是我等心所忍樂。』諸比丘尼語是比丘尼:『汝莫作是語:「是比丘尼所說,是知說非不知說、說法不說非法、說律不說非律,皆是我等心所忍樂。」何以故?是比丘尼非知說、非說法、非說律,汝莫樂助破和合僧。當樂助和合僧,僧和合故,歡喜無諍,一心一學如水乳合,共弘師教,安樂行。』如是諫,堅持不捨,應第二、第三諫。第二第三諫捨是事善。不捨者,是比丘尼三諫,犯僧伽婆尸沙可悔過。

「若比丘尼,惡性難共語。與諸比丘尼同學戒經,數數犯罪。諸比丘尼如法如律諫其所犯。答言:『阿姨!汝莫語我若好若惡,我亦不以好惡語汝。』諸比丘尼復語言:『汝莫作自我不可共語。汝當為諸比丘尼說如法,諸比丘尼亦當為汝說如法。如是展轉相教、轉相出罪,成如來眾。』如是諫,堅持不捨,應第二、第三諫。第二、第三諫捨是事善。不捨者,是比丘尼三諫,犯僧伽婆尸沙可悔過。

「若比丘尼,依聚落住,行惡行、污他家,行惡行皆見聞知、污他家亦見聞知。諸比丘尼語是比丘尼:『汝行惡行、污他家,行惡行皆見聞知、污他家亦見聞知。汝出去,不應是中住。』彼比丘尼言:『諸阿姨隨愛、恚、癡、畏。何以故?有如是等同罪比丘尼,有驅者、有不驅者。』諸比丘尼復語言:『汝莫作是語:「語諸阿姨隨愛、恚、癡、畏。有如是等同罪比丘尼,有驅者、有不驅者。」汝行惡行、污他家,行惡行皆見聞知、污他家亦見聞知。汝捨是隨愛恚癡畏語。汝出去,不應是中住。』如是諫,堅持不捨,應第二、第三諫。第二第三諫捨是事善。不捨者,是比丘尼三諫,犯僧伽婆尸沙可悔過。

「若二比丘尼共作惡行、有惡名聲,更相覆罪、觸惱眾僧。諸比丘尼語言:『汝二比丘尼共作惡行、有惡名聲,更相覆罪、觸惱眾僧。汝相遠離,捨是作惡、觸惱僧事,於佛法中增廣得安樂住。』彼二比丘尼言:『我等不作惡行、無惡名聲,不相覆罪、不觸惱僧。此中更有餘二比丘尼,共作惡行、觸惱眾僧。』諸比丘尼復語言:『莫作是語。何以故?此中更無餘二比丘尼作惡惱僧,唯有汝等。可相遠離,捨是作惡、觸惱僧事,於佛法中增廣得安樂住。』如是諫,堅持不捨,應第二,第三諫。第二,第三諫捨是事善。不捨者,是比丘尼三諫,犯僧伽婆尸沙可悔過。

「若二比丘尼共作惡行、有惡名聲,更相覆罪、觸惱眾僧。諸比丘尼語言:『汝二比丘尼共作惡行、有惡名聲,更相覆罪、觸惱眾僧。汝相遠離,捨是作惡、觸惱僧事,於佛法中增廣得安樂住。』二比丘尼言:『我等不作惡行、無惡名聲,不相覆罪、不觸惱僧。僧見我等羸弱,輕易我故作如是語。』諸比丘尼復言:『莫作是語。何以故?僧不見汝羸弱輕易汝等。汝等可相遠離,捨是作惡、觸惱僧事,於佛法中增廣得安樂住。』如是諫堅持不捨,應第二、第三諫。第二、第三諫捨是事善。不捨者,是比丘尼三諫,犯僧伽婆尸沙可悔過。

「若比丘尼,好共他鬪。僧斷其事,便言:『僧隨愛、恚、癡、畏』。諸比丘尼語言:『汝莫好共他鬪。莫作是語:「僧隨愛恚癡畏。」何以故?僧不隨愛恚癡畏。汝等捨是語,於佛法中增廣得安樂住。』如是諫,堅持不捨,應第二、第三諫。第二、第三諫捨是事善。不捨者,是比丘尼三諫,犯僧伽婆尸沙可悔過。

「若比丘尼,好共他鬪。僧斷其事,便言:『我捨佛、捨法、捨僧、捨戒,作外道。餘沙門婆羅門亦學戒亦慚愧,我於彼得修梵行。』諸比丘尼語言:『汝莫好共他鬪。莫作是語:「我捨佛法僧。」何以故?餘沙門婆羅門無學戒、無慚愧。汝云何於彼得修梵行?汝捨是惡見,於佛法中增廣得安樂住。』如是諫,堅持不捨,應第二、第三諫。第二、第三諫捨是事善。不捨者,是比丘尼三諫,犯僧伽婆尸沙可悔過。」

「諸大姊!已說十七僧伽婆尸沙法,九初罪、八乃至三諫。若比丘尼犯一一罪,應二部僧中半月行摩那埵,次到阿浮訶那。如法作已,應二部僧各二十人中出罪,若少一人不名出罪,諸比丘尼亦可呵。是法應爾。今問,諸大姊是中清淨不?」(第二、第三亦如是說)「諸大姊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大姊!是三十尼薩耆波逸提法,半月半月戒經中說。

「若比丘尼,五衣竟,捨迦絺那衣已,長衣乃至十日。若過,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衣竟,捨迦絺那衣已,五衣中若離一一衣宿,過一夜,除僧羯磨,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衣竟,捨迦絺那衣已,得非時衣,若須應受、速作受持。若足者善,若不足望更有得處,令具足成,乃至一月。若過,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從非親里居士居士婦乞衣,除因緣,尼薩耆波逸提。因緣者,奪衣、失衣、燒衣、漂衣、壞衣、是名因緣。

「若比丘尼,奪衣、失衣、燒衣、漂衣、壞衣,從非親里居士居士婦乞衣。若居士居士婦欲多與衣,是比丘尼應受二衣,若過受,尼薩耆波逸提。

「若非親里居士居士婦共議:『當以是衣直作衣,與某甲比丘尼。』是比丘尼先不受自恣請,便往問居士居士婦言:『汝為我以如是衣直作衣不?』答言:『如是。』便言:『善哉。居士居士婦!可作如是如是衣與我,為好故。』尼薩耆波逸提。

「若非親里居士居士婦共議:『我當各以如是衣直作衣,與某甲比丘尼。』是比丘尼先不受自恣請,便往問居士居士婦言:『汝各為我以如是衣直作衣不?』答言:『如是。』便言:『善哉。居士居士婦!可合作一衣與我,為好故。』尼薩耆波逸提。

「若王、若大臣、婆羅門、居士,為比丘尼故,遣使送衣直。使到比丘尼所言:『阿姨!彼王、大臣送此衣直。阿姨受之。』是比丘尼言:『我不應受衣直。若得淨衣,當手受持。』使言:『阿姨!有執事人不?』比丘尼即指示處。使便到執事所言:『某王、大臣送此衣直與某甲比丘尼。汝為受作取。』便與之。使既與已,還比丘尼所白言:『阿姨!所示執事人,我已與竟。阿姨須衣便可往取。』是比丘尼二反三反到執事所,作是言:『我須衣。我須衣。』若得者善。若不得,四反五反六反到執事前默然立,若得者善。若過是求得者,尼薩耆波逸提。若不得衣,應隨使來處,若自往、若遣信語言:『汝為某甲比丘尼送衣直,是比丘尼竟不得。汝自還索,莫使失。是事應爾。』

「若比丘尼自行乞縷,雇織師織作衣,尼薩耆波逸提。

「若居士居士婦,為比丘尼,使織師織作衣。是比丘尼先不自恣請,便到織師所作是言:『汝知不?此衣為我作。汝為我故,好織令極緻廣,當別相報。』後若與一食、若一食直,得者,尼薩耆波逸提。(一十)

「若比丘尼,與比丘尼衣,後瞋不喜,若自奪、若使人奪,作是語:『還我衣,不與汝。』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知檀越欲與僧物,迴以入己,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病,得服四種含消藥:酥、油、蜜、石蜜,一受乃至七日。若過,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前後安居十日未至自恣,得急施衣,若須應受,乃至衣時。若過,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鉢未滿五綴,更乞新鉢,為好故,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種種販賣求利,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以金銀及錢種種賣買,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自捉金銀及錢、若使人捉、若發心受,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先乞是,既得不用,更乞餘物,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非時衣作時衣受,尼薩耆波逸提。(二十)

「若比丘尼,與比丘尼貿衣,後悔還索。得者,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諸比丘尼語:『汝取遮月水衣。』自言:『不用。』臨時先取,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乞重衣,應取價直四大錢者。若受貴價衣,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乞輕衣,應取價直二大錢半者。若受貴價衣,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為僧為是事,從一居士乞,而餘用者,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為僧為是事,從眾多居士乞,而餘用者,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自為是事,從一居士乞,自作餘用者,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自為是事,從眾多居士乞,自作餘用者,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藏積器物,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尼,多積聚鉢,尼薩耆波逸提。」(三十)

「諸大姊!已說三十尼薩耆波逸提法。今問,諸大姊是中清淨不?」(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諸大姊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大姊!是二百一十波逸提法,半月半月戒經中說。

「若比丘尼,故妄語,波逸提。

「若比丘尼,毀呰比丘尼,波逸提。

「若比丘尼,兩舌鬪亂比丘尼,波逸提。

「若比丘尼,為男子說法過五六語,除有別知好惡語女人,波逸提。

「若比丘尼,知僧如法斷事已,還更發起,波逸提。

「若比丘尼,教未受具戒女人經,並誦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與未受具戒女人同室宿,過三夜,波逸提。

「若比丘尼,向未受具戒女人自說得過人法,言:『我如是知、如是見。』實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知比丘尼麁罪,向未受具戒女人說,除僧羯磨,波逸提。」

「若比丘尼,作是語:『何用是雜碎戒為?說是戒時令人憂惱。』作如是毀呰戒者,波逸提。(一十)

「若比丘尼,自伐鬼村、若使人言伐是,波逸提。

「若比丘尼,故不隨問答,波逸提。

「若比丘尼,誣說僧所差人,波逸提。

「若比丘尼,於露地自敷僧臥具、若使人敷、若他敷,若坐若臥。去時不自舉、不教人舉、不囑舉,波逸提。

「若比丘尼,於僧房內自敷僧臥具、若使人敷、若他敷,若坐若臥。去時不自舉、不教人舉、不囑舉,波逸提。

「若比丘尼,瞋不喜,於僧坊中自牽比丘尼出、若使人牽,作是語:『出去滅去,莫此中住。』波逸提。

「若比丘尼,知他先敷臥具,後來強自敷、若使人敷,作是念:『若不樂者自當出去。』波逸提。

「若比丘尼,僧重閣上尖脚繩床木床用力坐臥,波逸提。

「若比丘尼,知水有蟲,若取澆泥、若飲食諸用,波逸提。

「若比丘尼,數數食,除因緣,波逸提。因緣者,病時、作衣時、施衣時,是名因緣。(二十)

「若比丘尼,受別請眾食,除因緣,波逸提。因緣者,病時、施衣時、作衣時、行路時、船上行、時大會時,是名因緣。

「若比丘尼,無病,施一食處過一食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到白衣家自恣多與飲食,若餅若麨。若不住其家食,須二三鉢應受,出外應與餘比丘尼共食。若無病,過是受,及不與餘比丘尼共食,波逸提。

「若比丘尼,食竟,不作殘食法食,波逸提。

「若比丘尼,食竟不作殘食法,強勸令食,欲使他犯,波逸提。

「若比丘尼,不受食著口中,除甞食、楊枝及水,波逸提。

「若比丘尼,非時食,波逸提。

「若比丘尼,食殘宿食,波逸提。

「若比丘尼,食家中與男子坐,波逸提。

「若比丘尼,觀軍發行,波逸提。(三十)

「若比丘尼,有因緣到軍中,乃至二三宿。若過,波逸提。

「若比丘尼,有因緣到軍中二三宿,觀軍陣合戰,波逸提。

「若比丘尼,作如是語:『如我解佛所說,障道法不能障道。』諸比丘尼語是比丘尼:『汝莫作是語,莫謗佛、莫誣佛。佛說障道法實能障道。汝捨是惡邪見。』如是諫時,堅持不捨,應第二、第三諫。第二、第三諫捨是事善。不捨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知是比丘尼不如法悔、不捨惡邪見,共住、共語、共宿、共事,波逸提。

「若沙彌尼作是語:『如我解佛所說,若受五欲不能障道。』諸比丘尼語是沙彌尼:『汝莫作是語,莫謗佛、莫誣佛。佛說五欲障道實能障道。汝沙彌尼捨是惡邪見。』如是教,堅持不捨,應第二、第三教。第二、第三教,捨是事善。若不捨,諸比丘尼應語是沙彌尼:『汝出去,從今莫言佛是我師,莫在諸比丘尼後行。如餘沙彌尼得共諸比丘尼二宿,汝亦無是事。癡人出去滅去,莫此中住。』若比丘尼知如法擯沙彌尼,畜使共住共語,波逸提。

「若比丘尼,故奪畜生命,波逸提。

「若比丘尼,故令比丘尼生疑悔,作是念:『令是比丘尼乃至少時惱。』波逸提。

「若比丘尼,僧斷事時不與欲起去,波逸提。

「若比丘尼,擊攊比丘尼,波逸提。

「若比丘尼,水中戲,波逸提。(四十)

「若比丘尼,與男子同室宿,波逸提。

「若比丘尼,飲酒,波逸提。

「若比丘尼,輕師,波逸提。

「若比丘尼,自掘地、若使人掘言掘是,波逸提。

「若比丘尼,共諍已默聽,作是念:『諸比丘尼所說我當憶持。』波逸提。

「若比丘尼,受四月自恣請,過是受,除更請、自送請、長請,波逸提。

「若比丘尼,數數犯罪,諸比丘尼如法諫。作如是語:『我不學是戒。當問餘比丘尼持法持律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說戒時作是語:『我今始知是法半月布薩戒經中說。』諸比丘尼知是比丘尼已再三說戒中坐。是比丘尼不以不知故得脫,隨所犯罪如法治,應呵其不知:『汝所作不善,說戒時不一心聽、不著心中。』波逸提。

「若比丘尼,與賊期共道行,從此聚落到彼聚落,波逸提。

「若比丘尼,與男子期共道行,從此聚落到彼聚落,波逸提。(五十)

「若比丘尼,無病,為炙故自然火、若使人然,波逸提。

「若比丘尼,若寶等物,若自取、若使人取,除僧坊內及宿處,波逸提。若僧坊內及宿處取寶等物,後有主索應還。是事應爾。

「若比丘尼,半月內浴,除因緣,波逸提。因緣者,病時、作時、行路時、風雨時、熱時,是名因緣。

「若比丘尼,瞋故打比丘尼,波逸提。

「若比丘尼,瞋故以手擬比丘尼,波逸提。

「若比丘尼,故恐怖比丘尼,波逸提。

「若比丘尼,以無根僧伽婆尸沙謗比丘尼,波逸提。

「若比丘尼,語彼比丘尼:『共到諸家,與汝多美飲食。』既到不與,作是言:『汝去。共汝若坐若語不樂,我獨坐獨語樂。』欲令惱故,波逸提。

「若比丘尼,新衣應三種色作幟,若青、若黑、若木蘭。若不以三色作幟,波逸提。

「若比丘尼,為戲笑故,藏比丘尼若衣若鉢、若坐具針筒,如是一一生活具,若使人藏,波逸提。(六十)

「若比丘尼,僧斷事時如法與欲竟,後更呵,波逸提。

「若比丘尼,作是語:『諸比丘尼隨知識迴僧物與。』波逸提。

「若比丘尼,與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淨施衣,強奪取,波逸提。

「若比丘尼,受他請,食前食後行到諸家,不近白餘比丘尼,除因緣。波逸提。因緣者,衣時,是名因緣。

「若比丘尼,以兜羅貯坐臥具,波逸提。

「若比丘尼,自作坐臥繩床木床,足應高修伽陀八指,除入梐。若過,波逸提。

「若比丘尼,用骨牙角作針筒,波逸提。

「若比丘尼,作修伽陀衣量衣、若過,波逸提。修伽陀衣量者,長九修伽陀磔手、廣六磔手,是名修伽陀衣量。

「若比丘尼,知檀越欲與僧物,迴與餘人,波逸提。

「若比丘尼,噉蒜,波逸提。(七十)

「若比丘尼,以手拍女根,波逸提。

「若比丘尼,作男根內女根中,波逸提。

「若比丘尼,以水洗女根,應用二指齊一節。若過,波逸提。

「若比丘尼,剃腋下、隱處毛,波逸提。

「若比丘尼,與比丘獨屏處共立共語,波逸提。

「若比丘尼,與白衣及外道獨屏處共立共語,波逸提。

「若比丘尼,與比丘獨露處共立共語,波逸提。

「若比丘尼,與白衣及外道獨露處共立共語,波逸提。

「若比丘尼,與比丘獨街巷中共立耳語,遣伴比丘尼令遠去,波逸提。

「若比丘尼,與白衣及外道獨行巷中共立耳語,遣伴比丘尼令遠去,波逸提。(八十)

「若比丘尼,裸形洗浴,波逸提。

「若比丘尼,離水,浴衣行,波逸提。

「若比丘尼,比丘尼得新衣,先以供養,便不復還,波逸提。

「若比丘尼,遮僧分衣,波逸提。

「若比丘尼,撤比丘尼衣已,無病過四五日不成,波逸提。

「若比丘尼,離五衣行,波逸提。

「若比丘尼,以比丘尼衣與白衣及外道女,波逸提。

「若比丘尼,斷施人物與僧,波逸提。

「若比丘尼,護惜他家,波逸提。

「若比丘尼,不安居,波逸提。(九十)

「若比丘尼,不依比丘眾安居,波逸提。

「若比丘尼,於安居內遊行,波逸提。

「若比丘尼,安居竟不從比丘僧請見聞疑罪,波逸提。

「若比丘尼,就安居請竟,一宿不去,波逸提。

「若比丘尼,於國內恐怖處,無所依怙而獨行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出國境恐怖處,無所依怙而獨行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安居竟,不付囑精舍出行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安居竟,不捨精舍還主去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種種遊看,波逸提。

「若比丘尼,半月不於僧中乞教誡師,波逸提。(一百)

「若比丘尼,入有比丘住處,見比丘不白,除急難時,波逸提。

「若比丘尼,不滿十二歲畜眷屬,波逸提。

「若比丘尼,滿十二歲,僧不與作畜眾羯磨,畜眾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與未滿十二歲已嫁女受具足戒,波逸提。

「若比丘尼,滿十二歲已嫁女,僧不作羯磨,與受具足戒,波逸提。

「若比丘尼,與未滿十八歲童女受學戒,波逸提。

「若比丘尼,雖滿十八歲童女,僧不作羯磨,與受學戒,波逸提。

「若比丘尼,語白衣歸女:『先與我衣,我當度汝。』波逸提。

「若比丘尼,諸比丘尼語言:『如佛所說,應與作畜眾羯磨。汝無是事。』便呵諸比丘尼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教誡及羯磨時不往聽,波逸提。(一百一十)

「若比丘尼,式叉摩那滿二歲無難,不與受具足戒,語言:『汝且學是戒。』波逸提。

「若比丘尼,度婬女,波逸提。

「若比丘尼,與未滿二歲學戒尼受具足戒,波逸提。

「若比丘尼,滿二歲學戒尼,僧不作羯磨,與受具足戒,波逸提。

「若比丘尼,與滿二歲學戒尼不學戒,受具足戒,波逸提。

「若比丘尼,與懷妊女受具足戒,波逸提。

「若比丘尼,與新產婦受具足戒,波逸提。

「若比丘尼,年年與弟子受具足戒,波逸提。

「若比丘尼,異宿與弟子受具足戒,波逸提。

「若比丘尼,新受具足戒,不六年依承和上、若使人依承者,波逸提。(一百二十)

「若比丘尼,畜弟子,六年中不自攝取、不教人攝取,波逸提。

「若比丘尼,畜弟子,不自將、不使人將離本處五六由旬,波逸提。

「若比丘尼,同學病,不自看、不教人看,波逸提。

「若比丘尼,度屬人婦女,波逸提。

「若比丘尼,度長病女人,波逸提。

「若比丘尼,度屬夫婦人,波逸提。

「若比丘尼,度負債女人,波逸提。

「若比丘尼,與男子闇處共立共語,波逸提。

「若比丘尼,不語主人輒坐其座,波逸提。

「若比丘尼,自手與白衣及外道男子食,波逸提。(一百三十)

「若比丘尼,向白衣說比丘過,波逸提。

「若比丘尼,與人鬪已,自打啼哭,波逸提。

「若比丘尼,不諦了人語,妄瞋他,波逸提。

「若比丘尼自呪誓實以呪彼。波逸提。

「若比丘尼,擲屎尿於籬牆外、若使人擲,波逸提。

「若比丘尼,擲糞掃及殘食於籬牆外、若使人擲,波逸提。

「若比丘尼,於生草上大小便,波逸提。

「若比丘尼,擲糞掃、殘食生草上,波逸提。

「若比丘尼,於有食家宿,波逸提。

「若比丘尼,若比丘如法問不答,波逸提。(一百四十)

「若比丘尼,乘乘行,波逸提。

「若比丘尼,著革屣捉蓋行來,波逸提。

「若比丘尼,捉水瓶及扇立比丘前、若給水若扇,波逸提。

「若比丘尼,誦治病經方,波逸提。

「若比丘尼,教他誦治病經方,波逸提。

「若比丘尼,為人治病以為生業,波逸提。

「若比丘尼,教他治病以為生業,波逸提。

「若比丘尼,以飲食故為白衣家作,波逸提。

「若比丘尼,共白衣及外道婦女同衣臥,波逸提。

「若比丘尼,與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尼同衣臥,波逸提。(一百五十)

「若比丘尼,與白衣及外道婦女更相覆眠,波逸提。

「若比丘尼,與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尼更相覆眠,波逸提。

「若比丘尼,以香塗身,波逸提。

「若比丘尼,無病,以澤枯揩身,波逸提。

「若比丘尼,畜華鬘若著,波逸提。

「若比丘尼,著寶腰絡,波逸提。

「若比丘尼,著裨身衣,波逸提。

「若比丘,尼畜種種嚴身具,波逸提。

「若比丘尼,畜髲,波逸提。

「若比丘尼,髮長,波逸提。(一百六十)

「若比丘尼,著嚴身具,波逸提。

「若比丘尼,為他作嚴身具,波逸提。

「若比丘尼,績縷,波逸提。

「若比丘尼,不問白衣輒在其家敷臥具住,波逸提。

「若比丘尼,至白衣家敷其坐臥具、若使人敷,去時不自舉、不教人舉,波逸提。

「若比丘尼,自煮生物作食,波逸提。

「若比丘尼,先聽住後慎誘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不白僧輒使男子治病。波逸提。

「若比丘尼,夜輒開都門出,不語餘比丘尼令閉,波逸提。

「若比丘尼,白衣不喚非時入其家,波逸提。(一百七十)

「若比丘尼,受請,主人未唱隨意,食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被驅出羯磨,不去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僧如法集會,不即往,波逸提。

「若比丘尼,觀歌舞作伎,波逸提。

「若比丘尼,往邊地,波逸提。

「若比丘尼,度二根人,波逸提。

「若比丘尼,度二道合作一道女人,波逸提。

「若比丘尼,度常有月水女人,波逸提。

「若比丘尼,見比丘不起不禮不請坐,波逸提。

「若比丘尼,燒隱處毛,波逸提。(一百八十)

「若比丘尼,不著僧祇支入白衣家,波逸提。

「若比丘尼,與白衣對坐臨身相近說法,波逸提。

「若比丘尼,自歌舞,波逸提。

「若比丘尼,遮受迦絺那衣,波逸提。

「若比丘尼,遮捨迦絺那衣,波逸提。

「若比丘尼,不白比丘輒問義者,波逸提。

「若比丘尼,以男子不淨自內形中,波逸提。

「若比丘尼,作外道事火法然火,波逸提。

「若比丘尼,在有人處浴,波逸提。

「若比丘尼,誦外道呪術、若教人誦,波逸提。(一百九十)

「若比丘尼,一眾授具足戒,波逸提。

「若比丘尼,自作畜眾羯磨,波逸提。

「若比丘尼,自作二歲學戒羯磨,波逸提。

「若比丘尼,自受二歲學戒,波逸提。

「若比丘尼,作二歲學戒竟,羯磨經宿乃授具足戒,波逸提。

「若比丘尼,作二歲學戒羯磨竟,經宿乃授其學戒,波逸提。

「若比丘尼,自織作衣著,波逸提。

「若比丘尼,國內恐怖處於中遊行,波逸提。

「若比丘尼,自作己像、若使人作,波逸提。

「若比丘尼,莊嚴女人,波逸提。(二百)

「若比丘尼,水中逆流行,波逸提。

「若比丘尼,仰臥水來下處,波逸提。

「若比丘尼,治腰使細,波逸提。

「若比丘尼,種種治身,波逸提。

「若比丘尼,如妓女法著衣,波逸提。

「若比丘尼,如白衣婦女法著衣,波逸提。

「若比丘尼,以欲心自觀形體,波逸提。

「若比丘尼,照鏡,波逸提。

「若比丘尼,自卜、若就他卜,波逸提。

「若比丘尼,隨世俗論者,波逸提。」(二百一十)

「諸大姊!已說二百一十波逸提法。今問,諸大姊是中清淨不?」(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諸大姊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大姊,是八波羅提提舍尼法,半月半月戒經中說。

「若比丘尼,無病,自為乞酥食。是比丘尼應諸比丘尼邊悔過:『我墮可呵法,今向諸阿姨悔過。』是名悔過法。

「若比丘尼,無病,自為乞油食。是比丘尼應諸比丘尼邊悔過:『我墮可呵法,今向諸阿姨悔過。』是名悔過法。

「若比丘尼,無病,自為乞蜜食。是比丘尼應諸比丘尼邊悔過:『我墮可呵法,今向諸阿姨悔過。』是名悔過法。

「若比丘尼,無病,自為乞石蜜食。是比丘尼應諸比丘尼邊悔過:『我墮可呵法,今向諸阿姨悔過。』是名悔過法。

「若比丘尼,無病,自為乞乳食。是比丘尼應諸比丘尼邊悔過:『我墮可呵法,今向諸阿姨悔過。』是名悔過法。

「若比丘尼,無病,自為乞酪食。是比丘尼應諸比丘尼邊悔過:『我墮可呵法,今向諸阿姨悔過。』是名悔過法。

「若比丘尼,無病,自為乞魚食。是比丘尼應諸比丘尼邊悔過:『我墮可呵法,今向諸阿姨悔過。』是名悔過法。

「若比丘尼,無病,自為乞肉食。是比丘尼應諸比丘尼邊悔過:『我墮可呵法,今向諸阿姨悔過。』是名悔過法。」

「諸大姊!已說八波羅提提舍尼法。今問,諸大姊是中清淨不?」(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諸大姊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大姊!是眾學法,半月半月戒經中說。

「不高著下衣,應當學。

「不下著下衣,應當學。

「不參差著下衣,應當學。

「不如多羅葉著下衣,應當學。

「不為象鼻著下衣,應當學。

「不如圓[木*奈]著下衣,應當學。

「不細襵著下衣,應當學。

「不高披衣,應當學。

「不下披衣,應當學。

「不參差披衣,應當學。(一十)

「好覆身入白衣舍,應當學。

「好覆身入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反抄衣著右肩上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反抄衣著右肩上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反抄衣著左肩上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反抄衣著左肩上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左右反抄衣著兩肩上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左右反抄衣著兩肩上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搖身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搖身白衣舍坐,應當學。(二十)

「不搖頭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搖頭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搖肩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搖肩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携手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携手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隱人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隱人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扠腰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扠腰白衣舍坐,應當學。(三十)

「不拄頰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拄頰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掉臂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掉臂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高視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高視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左右顧視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左右顧視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蹲行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蹲行白衣舍坐,應當學。(四十)

「不企行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企行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覆頭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覆頭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戲笑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戲笑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高聲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高聲白衣舍坐,應當學。

「庠序入白衣舍,應當學。(五十)

「庠序白衣舍坐,應當學。

「一心受食,應當學。

「不溢鉢受食,應當學。

「羹飯俱食,應當學。

「不於鉢中處處取食,應當學。

「不刳中央食,應當學。

「不曲指抆鉢食,應當學。

「不嗅食食,應當學。

「諦視鉢食,應當學。

「不棄飯食,應當學。

「不以食手捉淨飲器,應當學。(六十)

「不吸食食,應當學。

「不嚼食作聲,應當學。

「不舐取食,應當學。

「不滿手食,應當學。

「不大張口食,應當學。

「飯未至不張口待,應當學。

「不脹頰食,應當學。

「不嚙半食,應當學。

「不縮鼻食,應當學。

「不含食語,應當學。(七十)

「不舒臂取食,應當學。

「不振手食,應當學。

「不吐舌舐食,應當學。

「不全吞食,應當學。

「不揣飯遙擲口中,應當學。

「不以鉢中有食水灑白衣屋內,應當學。

「不以飯覆羹更望得,應當學。

「不嫌呵食,應當學。

「不為己索益食,應當學。

「不嫌心視比坐鉢,應當學。(八十)

「不立大小便,除病,應當學。

「不大小便淨水中,除病,應當學。

「不大小便生草菜上,除病,應當學。

「人著履,不應為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著革屣,不應為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現胸,不應為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坐、比丘尼立,不應為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在高座、比丘尼在下,不應為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臥、比丘尼坐,不應為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在前、比丘尼在後,不應為說法,除病,應當學。(九十)

「人在道中、比丘尼在道外,不應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覆頭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反抄衣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左右抄衣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持蓋覆身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騎乘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拄杖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捉刀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捉弓箭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樹過人,不得上,除大因緣,應當學。因緣者,惡獸諸難,是名大因緣。(一百)」

「諸大姊!已說眾學法。今問,諸大姊是中清淨不?」(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諸大姊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大姊,已說戒經序、已說八波羅夷法、已說十七僧伽婆尸沙法、已說三十尼薩耆波逸提法、已說二百一十波逸提法、已說八波羅提提舍尼法、已說眾學戒法。是法入佛戒經中,半月半月波羅提木叉中說。及餘隨道法。是中諸大姊,一心和合歡喜不諍,如水乳合,安樂行。應當學。」

「毘婆尸如來、應、正遍知,為寂靜僧略說波羅提木叉:

「『忍辱第一道,  涅槃佛稱最,

  出家惱他人,  不名為沙門。』

「尸棄如來、應、正遍知,為寂靜僧略說波羅提木叉:

「『譬如明眼人,  能避險惡道,

  世有聰明人,  能遠離諸惡。』

「比葉婆如來、應、正遍知,為寂靜僧略說波羅提木叉:

「『不惱不說過,  如戒所說行,

  飯食知節量,  常樂在閑處,

  心寂樂精進,  是名諸佛教。』

「拘留孫如來、應、正遍知,為寂靜僧略說波羅提木叉:

「『譬如蜂採花,  不壞色與香,

  但取其味去。  比丘入聚落,

  不破壞他事,  不觀作不作,

  但自觀身行,  諦視善不善。』

「拘那含牟尼如來、應、正遍知,為寂靜僧略說波羅提木叉:

「『欲得好心莫放逸,  聖人善法當勤學,

  若有知寂一心人,  爾乃無復憂愁患。』

「迦葉如來、應、正遍知,為寂靜僧略說波羅提木叉:

「『一切惡莫作,  當具足善法,

  自淨其志意,  是則諸佛教。』

「釋迦牟尼如來、應、正遍知,為寂靜僧略說波羅提木叉:

「『護身為善哉,  能護口亦善,

  護意為善哉,  護一切亦善,

  比丘護一切,  便得離眾苦。

  比丘守口意,  身不犯眾惡,

  是三業道淨,  得聖所得道。

  若人打罵不還報,  於嫌恨人心不恨,

  於瞋人中心常淨,  見人為惡自不作。』」

「七佛為世尊,  能救護世間,

 所可說戒經,  我已廣說竟。

 諸佛及弟子,  恭敬是戒經,

 恭敬戒經已,  各各相恭敬,

 慚愧得具足,  能得無為道。」

「諸大姊!已說波羅提木叉竟,僧一心得布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