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考/補遺篇
人物考凡例
[编辑]一,《人物考》內下之書,凡一百有三十有餘卷。以柳馨遠之《輿地志》、金堉之《海東名臣錄》、宋成明之《國朝名臣錄》、金始煒之《彙言》與凡太常所有諡狀之屬,互相參照,補其脫漏,人增於舊,文約於前,釐爲若干卷,聖旨也。
一,原本人物以肅宗朝爲限。今奉聖旨,以英宗朝輔相、文衡之有碑板、諡狀或文集者,采摭補入。餘悉依原本,以俟信書之出,續加補葺。
一,《輔相》、《卿宰》、《侍從》等目,以《弘簡錄》而折衷之;《文苑》之古文、館閣、詩家、書家、畫家等細目,又以鄭樵《通志》、荊川《左編》之屬而折衷之。大抵集群書之凡例,舍短取長。
一,考閱人物之際,世代古今,易淆難辨。故今以一朝人物爲一篇,以擬一傳之爲一篇者,用班史之例也;總書姓名於前,分敍事實於後者,用歐史之例也。且不特二例之爲可据,後或有追補者,亦可省繙動全秩之勞爾。
一,《宗室》篇,依《漢書》同姓諸侯傳之例,先敍某朝幾子某某,然後只撮其有事實者,敍之于下,而其大君、王子之後承,亦各以其派附焉,俾列朝本支之分、宗藩世代之序,一開卷瞭然。其《儀賓》篇之公、翁主,亦倣此例。
一,《忠孝》篇,以麗朝八臣稱爲國初八士而弁之,何也?宋初史館諸臣,以太史公列傳首伯夷之意,別爲柴周三臣傳,編之國史。使當時不立三臣傳,千載之下,孰知有三臣者也?今八士之名不載《麗史》,故我國學士大夫不知八士之爲何許人。假令伯夷無稱於成周八百年之間,則豈非成周之恥乎?雖然,非臣而曰臣,自《宋史》而已誤。故改「臣」爲「士」,言在前朝則忠臣,在本朝則高士也。
一,《方技》篇細目,俱有所本,而至於華語,乃是前書所無之目。然華語所以導二國之情信,祖宗朝不惟設院肄習,亦使朝士爲漢學之講。而國朝名臣如李廷龜、李元翼之類,率以此收效,況於象胥之類乎?故以《通文館志》中善華語者,抄節編入,使國中之名一藝者,不遺於是書云。
一,自《宗室》至《方技》,凡十五目。而十五目之外,或有跡涉奇異,事近瑣屑,書之則過,遺之可惜者,彙爲《考餘》。考餘者,猶云補遺、拾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