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人物考/补遗篇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二十三 人物考
补遗篇
作者:金近淳

人物考凡例[编辑]

一,《人物考》内下之书,凡一百有三十有馀卷。以柳馨远之《舆地志》、金堉之《海东名臣录》、宋成明之《国朝名臣录》、金始炜之《汇言》与凡太常所有谥状之属,互相参照,补其脱漏,人增于旧,文约于前,釐为若干卷,圣旨也。

一,原本人物以肃宗朝为限。今奉圣旨,以英宗朝辅相、文衡之有碑板、谥状或文集者,采摭补入。馀悉依原本,以俟信书之出,续加补葺。

一,《辅相》、《卿宰》、《侍从》等目,以《弘简录》而折衷之;《文苑》之古文、馆阁、诗家、书家、画家等细目,又以郑樵《通志》、荆川《左编》之属而折衷之。大抵集群书之凡例,舍短取长。

一,考阅人物之际,世代古今,易淆难辨。故今以一朝人物为一篇,以拟一传之为一篇者,用史之例也;总书姓名于前,分叙事实于后者,用史之例也。且不特二例之为可据,后或有追补者,亦可省翻动全秩之劳尔。

一,《宗室》篇,依《汉书》同姓诸侯传之例,先叙某朝几子某某,然后只撮其有事实者,叙之于下,而其大君、王子之后承,亦各以其派附焉,俾列朝本支之分、宗藩世代之序,一开卷了然。其《仪宾》篇之公、翁主,亦仿此例。

一,《忠孝》篇,以丽朝八臣称为国初八士而弁之,何也?初史馆诸臣,以太史公列传首伯夷之意,别为柴周三臣传,编之国史。使当时不立三臣传,千载之下,孰知有三臣者也?今八士之名不载《丽史》,故我国学士大夫不知八士之为何许人。假令伯夷无称于成周八百年之间,则岂非成周之耻乎?虽然,非臣而曰臣,自《宋史》而已误。故改“臣”为“士”,言在前朝则忠臣,在本朝则高士也。

一,《方技》篇细目,俱有所本,而至于华语,乃是前书所无之目。然华语所以导二国之情信,祖宗朝不惟设院肄习,亦使朝士为学之讲。而国朝名臣如李廷龟李元翼之类,率以此收效,况于象胥之类乎?故以《通文馆志》中善华语者,抄节编入,使国中之名一艺者,不遗于是书云。

一,自《宗室》至《方技》,凡十五目。而十五目之外,或有迹涉奇异,事近琐屑,书之则过,遗之可惜者,汇为《考馀》。考馀者,犹云补遗、拾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