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腳報國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一八藝社習作展覽會小引 以腳報國
作者:魯迅 1932年
再來一條“順”的翻譯
本作品收錄於《二心集

今年八月三十一日《申報》的《自由談》裏,又看見了署名“寄萍”的《楊縵華女士遊歐雜感》,其中的一段,我覺得很有趣,就照抄在下面:“……有一天我們到比利時一個鄉村裏去。許多女人爭著來看我的腳。我伸起腳來給伊們看。才平服伊們好奇的疑竇。一位女人說。‘我們也向來不曾見過中國人。

但從小就聽說中國人是有尾巴的(即辮發)。都要討姨太太的。女人都是小腳。跑起路來一搖一擺的。如今才明白這話不確實。請原諒我們的錯念。’還有一人自以為熟悉東亞情形的。帶著譏笑的態度說。‘中國的軍閥如何專橫。到處鬧的是兵匪。人民過著地獄的生活。’這種似是而非的話。說了一大堆。我說‘此種傳說。全無根據。’同行的某君。也報以很滑稽的話。‘我看你們那裏會知道立國數千年的大中華民國。等我們革命成功之後。簡直要把顯微鏡來照你們比利時呢。’就此一笑而散。”

我們的楊女士雖然用她的尊腳征服了比利時女人,為國增光,但也有兩點“錯念”。其一,是我們中國人的確有過尾巴(即辮發)的,纏過小腳的,討過姨太太的,雖現在也在討。其二,是楊女士的腳不能代表一切中國女人的腳,正如留學的女生不能代表一切中國的女性一般。留學生大多數是家裏有錢,或由政府派遣,為的是將來給家族或國家增光,貧窮和受不到教育的女人怎麽能同日而語。所以,雖在現在,其實是纏著小腳,“跑起路來一搖一擺的”女人還不少。

至於困苦,那是用不著多談,只要看同一的《申報》上,記載著多少“呼籲和平”的文電,多少募集急賑的廣告,多少兵變和綁票的記事,留學外國的少爺小姐們雖然相隔太遠,可以說不知道,但既然能想到用顯微鏡,難道就不能想到用望遠鏡嗎?況且又何必用望遠鏡呢,同一的《楊縵華女士遊歐雜感》裏就又說:

“……據說使領館的窮困。不自今日始。不過近幾年來。有每況愈下之勢。譬如逢到我國國慶或是重大紀念日。照例須招待外賓。舉行盛典。意思是慶祝國運方興。

兼之聯絡各友邦的感情。以前使領館必備盛宴。款待上賓。到了去年。為館費支絀。改行茶會。以目前的形勢推測。將後恐怕連茶會都開不成呢。在國際上最講究體面的。要算日本國。他們政府行政費的預算。寧可特別節省。惟獨於駐外使領館的經費。十分充足。單就這一點來比較。我們已相形見拙了。”

使館和領事館是代表本國,如楊女士所說,要“慶祝國運方興”的,而竟有“每況愈下之勢”,孟子曰,“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則人民的過著什麽生活,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小國比利時的女人們究竟是單純的,終於請求了原諒,假使她們真“知道立國數千年的大中華民國”的國民,往往有自欺欺人的不治之癥,那可真是沒有面子了。

假如這樣,又怎麽辦呢?我想,也還是“就此一笑而散”罷。

1996年1月1日,这部作品在原著作國家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之前在美國從未出版,其作者1936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