俛庵集/卷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一 俛庵文集
卷二
作者:李㙖
1876年
卷三

[编辑]

與百弗庵崔公興遠[编辑]

㙖再拜白。自我叔父云亡。吾道日孤。環顧海內。惟執事巋然爲後學之望。每有一造軒屛。躳執灑掃之願。而旣不可易以辦。則復欲仰修咫尺之書。道達區區之抱。而輒又自顧菲薄。內省多疚。不敢遽以不腆之言。自瀆於君子之聽。臨紙自愧。欲擧復廢者數矣。此雖戀德不誠。然亦可見羞惡本性未盡泯滅也。卽日春氣已晩。伏惟道體起居茂對增休。益膺難老之慶。不勝慰賀之誠。㙖老人自遭割半之痛。踽凉斯世。兼以衰病侵尋。澌頓已甚。只有煎懼而已。㙖遽然作五十無聞之人。虛負前日覿德之心。撫躳慚怍。不能自已。年來頗欲推尋餘緖。庶幾受用於日用間。而靈源不靜。茅徑難開。間有一二知見所及者。尙不能體之身而據爲己物。况其知見之所不及者乎。無怪乎昏迷顚錯。君子之棄而小人之歸也。不知善誘之化。猶可以振德之否耶。㙖之愚。誠萬無肖似。而好德之彝。自謂不後於人。乃事與心違。無以自表於外。以至晩暮無成。而今乃以一書求敎。只自重不敏之罪也。仰惟執事退然自守。無求於世。而名徹九重。旌招鄭重。乃知臯鶴聞天。儘不我欺也。伏乞加護道體。以慰朝野之望。㙖謹當依倚末光。以自砥礪也。

與權蕉皤[编辑]

㙖前秋之行。於山水觀玉溪周房雲水之奇偉絶特。於人得陪杖屨。優遊於寂寞之濱。此其所得不已奢乎。歸伏衡茅。竊不自勝其景仰之懷。賦二絶以見志曰。物色仙區自有眞。楓林幾疊隔囂塵。歸來步步頻回首。萬水千山摠惱人。所以懷山水也。憶曾攀袂去尋眞。澆却胷中萬斛塵。秋風策策增怊悵。最是難忘上座人。所以懷高風也。一任悵仰之餘。卽奉令胤兄。謹審氣候一向康寧。又伏承俯和詩一篇。伏讀數回。茫然自失。不知此愚蒙賤劣。何以得此於先生長者之門也。雖其奬勵之萬一。有不敢承當者。而所以慰區區下懷。則拱璧百朋。不足以喩其寶也。謹當藏之篋笥。永以爲好也。㙖纔經伯父終祥。老人鴒原之懷。無以仰譬。而塵冗依舊沒得頭低。其視向日之遊。何啻黃鵠之與壤蟲哉。只自愧懼。不知所以仰喩於恩顧之下也。行錄及叔父詩篇。續當仰呈耳。

與趙月下運道○己酉[编辑]

㙖白。德門不幸。令仲氏文丈奄棄後生。平日竊仰德儀偉然。氣力康旺。庶幾百歲。可以儀表後輩。豈意一朝奄忽至此哉。伏惟僉友愛加隆。悲痛何堪。天道好還。洪恩大霈。兩世幽冤。次第昭釋。鄕隣後生之心。猶爲之感極而涕集。况僉執事之心乎。况來者不聞之歎。尤爲長逝者無涯之悲恨。不審僉執事又何以爲心也。每一念至。爲之酸噎不能自禁也。㙖老人氣力日覺衰悴。冬春以來。尤爲客感所乘。日夕煼煎而已。致道從弟前月念四日。蒙被特簡。除授副校理。下諭辭旨。不啻鄭重。感極幽明。不知所裁。已於今十日發肅行。然事出格外。眷注隆重。不知何以報答其萬一也。

與柳蘆厓道源○戊申[编辑]

恩命自天。榮溥幽明。雖是天理之所必至。而缺界圓事。獨於尊家驗。影響之報。豈但爲執事者一家之榮。可以爲世道賀也。朝家所以待之之道。有非循例蔭補之例。而執事所以自處者。義分情私。兩無所歉。以是而答君恩。庶可以無愧古人矣。但老炎甚酷。前途正賖。伏惟神勞豈弟。保無撼頓之勞否。㙖向來焚黃之日。擬隨衆賓之後。而冗故相掣。今又以親癠身病。未遂攀轅餞祖之誠。私心愔缺。如何盡喩。惟伏祝行李萬重。以慰區區之望。

答柳蘆厓[编辑]

㙖再拜。秋懷憀慄。矧伊孤兒履霜之感乎。此時所以懷仰於燕申起居之末者。有不勝其區區者。迺以從弟祥故。旣命送賢胤。以問其存亡。復以哀誄。替祭我先人。一字一涕。眞足以感動神明。亦以亡友之故。不棄其孤。辱賜之書。道其哀閔不忘之意。申之口詔。致其眷念丁寧之敎。伏承哀感。不自覺泣涕之橫集也。仍伏審深秋。棣床氣體履道神衛。㙖哀苦待盡。無他外念。惟欲一近先執以自瀉。而力屈誠薄。此意亦三四易月而未克酬。只自悲泣而已。從弟冤日。一齊來迫。閤族凄斷。無以爲心。不知造化何戲劇人若是顚倒也。賢胤令咸乍弔旋發。亦當以不奈斜陽隣笛之感。尤可於悒也。松禾使君身係王事。其不能必申私情。事理所在。過蒙下敎之勤。豈以㙖之愚不足以知故人心事故耶。二枝管城之惠。謹此拜受。敢不用以爲修輯遺文之資耶。前來遺札。不忍遽然還納。故此遲之。今承下索。謹此一一封上。亦望領納也。

與李后山宗洙○己酉[编辑]

頃者從弟之葬。躳駕臨穴。觸冒風寒。哀感之至。繼以憂念。伏未審還定以來。道體起居豈弟神勞否。㙖哀苦之中。旣埋致道。凄寒身世。無以自聊。復此迫歲。百感交攻。只欲隕絶而不可得也奈何。今者襄事。拘於日法。苟簡殊甚。追思愧汗。且復行祔之日。正値叔母忌辰。不知以此日設行殷祭。於情理當如何。葬後與葬前有異。行事無妨否。或可姑待明日以行否。禮旣言卒哭之明日。而強以意遷就於又明日。似涉未安。凡此曲折。蒙陋未敢質定。敢此稟白。伏望批敎。使得奉以周旋。千萬千萬。向者初九受魚肉之奠。或者亦駁其非是。此亦如何。

與李后山壬子[编辑]

坐違敎席。月有餘日。風雪釀威。歲色且竆。伏未審日來道體起居。茂對萬相否。㙖月望茅山之約。其日寒甚。所有牙病乘時大作。不敢冒寒作行。上孤丈席屬意之厚。下負多士齊赴之志。自訟尤悔。無以自容。不知君子雖善恕。亦何以原赦之乎。然此事其名則美矣。而其實則有大不相副者何者。以主其事者非其人也。其言議行解。無以服多士之心。而強以年紀差長之故。假之名號。顧何以作士心而圖實效乎。以故行之數年。非但成效之沒沒。寢以懈怠。而區區事面。亦不承其權輿。㙖敢不自知其罪而內自訟乎。極擬躳造軒屛。面稟可否。而事冗相絆。迄未遂忱。敢以私布於尺牘。無以盡下懷之萬一耳。明日朔會。亦以龜潭沴氣。未能擧行。尤切未安。留待春開日煖。必獲丈席光臨。以爲一番通讀之地。庶可粗補鴈門之踦。未知如何。

答李后山退溪詩集疑義[编辑]

一卷八板。鰲禁稀鳴索。

鰲禁。翰苑名。翰苑在禁中。故名鰲禁。鳴索。翰苑有鐵索縣鈴連禁中。每有詔令。則撼索鈴鳴以雪來。故云稀鳴索也。

九板。莫令幷棄艾三年。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雖難得於目前。然自今收儲則可以收用於將來。此詩引用之意未詳。然疑救荒之政。雖難得力於今日。又不可不爲日後將來之慮。故云云耶。未敢質言。

三十九板。一言未可許眞剛。

包孝肅詩眞剛不作鉤。此詩在丙午丁未間。豈先生在玉堂。有所論列事耶。當攷年譜。

二卷二十一板。老作醋翁顰。

山谷嘗醋翁詩。石媼忍酸喙三尺。石皤嘗味面百摺。

三十二板。京國三年笑絶癡。

顧愷之字長樂。俗傳愷之才絶畫絶癡絶。坡詩不如長樂號癡絶。

三卷三板。不用交情問越壇。

越人相交。祭以白犬丹鷄。盟曰卿若乘車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車揖。我爲步行君乘馬。後日相逢馬當下。

二十四板。詮擇事權都在手。

詮當作銓。康節詩銓擇風花靜事權。

三十五板。人生同作海中漚。

人生世間。如水中泡漚。起則爲漚。滅則復爲水。出佛書楞嚴經。

四卷二十一板。抱犢山中莫苦心。

神仙傳王烈入河東。抱犢山中。見一石室。有素書兩卷。與嵆康共往讀之。王維歸山歌曰入雲中兮養鷄。上山頭兮抱犢。媿不才兮妨賢。嫌旣老兮貪祿。

三十四板。正好參讀易。

古人有養鶴鶴籠中。共談易理。疑王弼事。

四十板。書到已焚魚。

杜詩碧山學士焚銀魚。

四十六板。不患太官羊來作蔬園惡。

古人食羊肉。夢五臟神曰羊踏破園蔬。

四十七板。波瀾飜六幕。

此言養小之人。爲尺寸之膚。縱慾以求之。其流禍之漫。至飜動六合之意耶。如何。

六十四板。落落人妨註瑣纖。

郭景純註爾雅。韓詩曰爾雅註蟲魚。定非落落人。

六十五板。白傅喜中隱。

白香山。中歲而退故云然耶。

七十板。子美悲三蟄楚雷。

當考杜詩。然子美經三年冬於楚故云耶。

答金川沙宗德○辛丑[编辑]

日者憂患喪威之際。雖極煎灼隕絶。而伏蒙僉執事儼然光臨。日夕診問。其至誠惻怛之意。足以感動幽明。不肖無狀。得以有所恃而自存。服成之日。僉丈者及朋友一時星散。里閭之間。蕭然無復車馬之聲。哀哀此心。如重有所失。只與直縣李丈相守於寂寞。嗚咽敍舊。目爲瘇而肝欲裂。加以雨雪飄搖。尤令人愁絶。卽伏承手書下問。奉讀數回。不覺感淚之涔淫漬紙也。㙖旣無肖似。遽遭此痛。遑遑如赤子之中道而失慈母。將何恃而爲生。亦將何賴而自立也。哀從保護調將之道。非不加意。叔父疾革時。再以此言顧托於不肖等。可知惟憂之念。固結於冥冥中矣。恐才拙力弱。無以效其愚耳。仲氏兄扶病冒雪。星夜遠赴。極有內外俱傷之慮。然此兄根本完固。保無他憂耳。日記悲撓中。未及寓目。不知何記何闕。早晩投示。則謹當貢其愚見。以求斤敎也。

答金川沙[编辑]

喪威以來。悲哀勞碌。觸事倀倀。所以仰戀德儀者。尤不任下誠。下敎中收拾心情。料理書卷。仰認眷愛之至意。㙖自惟平生事行。無一肖似。常恐得罪於先生長者之門。自我叔父見背之後。尤切恐懼。無以自立於人人。迺蒙以一言垂敎。意欲收拾拂拭。不遐棄絶。感佩何可量也。伏乞繼此以往。時賜德音。俾此昏謬。得有所持循。豈非君子愛人之化耶。

答金川沙丙午[编辑]

暮春又失弱半。伏惟省餘服履以時加衛否。時移物換。人事之感。正自難任。以下交永歎之心。仰認君子孔懷之情。尤伏切於悒也。㙖罪在厥躳。禍移于子女。目今所遭。又是人理所極。哀亡悼存。如欲無見而不可得也。年來時讀古人書。頗有會心處。私竊欣然。庶幾策勵朽鈍。欲以補塡黥刖之萬一。而自爲科聲所動。此志便八九分休歇。區區願學之意。得之甚艱。而失之容易。持之俄頃而不足。喪之數月而罔覺。五十無聞之人。志業又如此不武。其終可以坐決也。然未死之前。不敢遽然自棄。所以懷仰德儀者。實激彝衷。不知君子者。將何以拂拭而振德之也。

與金川沙[编辑]

忽復暮春。伏惟孝子感時之痛。益復如新。㙖哀苦待盡。墳塋旣遠。不能源源自致於哀省之節。何以慰冥冥之思也。遺文字近欲謄出一本。而始手數月。尙未有一兩卷成冊樣者。想來不甚浩大。而恐無了殺之期也。漆溪恩眷。迥出尋常。四方人士莫不聳動興赴於焚黃之禮。顧此私家情義何如。而無一介往助其慶賀者。撫念平素。尤切悲恨耳。賢才不世出。而每使之枯死巖穴。無以少施其愛人之效。而沒後隱卒崇終之典。僅足以聳人觀聽而已。於自家於世道。亦何足以有所補哉。良足歎也。㙖哀疚憂虞之外。日用尤悔之積。有不可自勝者。上無嚴父之敎。下絶同堂之警。平日所以有所畏憚而不敢肆者。亦復往往胡做而不自省。尤切恐懼。不知所以爲心也。以故尤欲數數往拜廬下。親受敎誨之萬一。而又不可易以辦。則恐此身終爲墜落家聲之一罪人也。

與金川沙[编辑]

㙖大小祥期。節次行過。悠悠天地。爲之何哉。從前許多黥刖。恐不足以自贖於餘日。頗爲自憐也。幸賜一言。使得及時自勉如何。崔君華鎭。昨再經宿。枕上略說啓蒙數條。頗見用意精深。但此友有才氣有心力會做事。而於合下門庭日用下學處。或少懇惻下手工夫。爲可歎也。㙖近多行有不得處。覺得自反二字意味更親切。不知久遠更如何也。

與金川沙壬子[编辑]

亭中諸友講誦不輟否。每聽於下風。未嘗不意想欣然也。㙖身病數十日。繼而有兒孫輩痘憂。日夕之間。不遑枕席。自餘俗事。又多敗意者。極知這裏亦有好箇道理。而未及自得處。強安排不可靠。奈何奈何。

答金川沙[编辑]

㙖偶然一出。節次論及於大義理。仍之承乏題首。遂有誤恩之下。皆非萬萬意慮所及。只自撫躳惶蹙而已。然聖上所以眷念嶺南之意。逈出尋常。伏讀前後批旨與筵敎可見矣。此非數十疏儒一朝僥冒而倖得者。蓋其嶠南忠義。素爲君上所信服。故邂逅一言。能有以發得其機括也。

答金川沙[编辑]

尊德性而道問學一句語。頃日不克盡底受敎。甚非不得不措之道。歎恨何已。歸閱或問。見張子及游氏說。已是分明。蓋尊德性道問學。大體固是兩項工夫。而細看則所謂問學者。又是德性裏面工夫。德性者。乃是問學全體道理。但尊之道之差。各略有意思耳。未知如何。歸在道上。與從叔占得五七各一聯。塵蕪不足浼淸案。旣有所得。不敢不仰關。以博一粲。批示伏望。

答金川沙[编辑]

七月旣朢所下覆書。至今莊誦爲案實。然向後一例汩沒於繁冗中。忽爾秋序將竆。伏惟讌養道體若序萬重否。㙖中秋一月。全在道路。心勞形瘁。固無足言。而履霜之感。又令人意緖憀慄。奈何奈何。中庸卄七章之旨。累蒙提誨之勤。尤可見不倦之盛意。荷感何量。謹稽遺集。有以仰認見敎之旨。敢不濯舊見而來新意。以卒承嘉誨耶。然竊詳遺集本意。此亦只就相資相應處。玩索意味。則其旨意文法。與序不可亂功不可闕數句語相似云耳。似未必直以此存心致知。爲是有功序之別也。然旣曰首尾以工夫先後而言也。纔說先後字。亦可以言其序矣。此必㙖迷滯之見。有所蔽塞。而亦不敢遽然輸款以自欺也。此是學問頭腦。工夫肯綮。謹當奉以終身。必待其了會於心下。然後有以仰復之也。蓋㙖之愚見。則尋常以存心致知。作居敬竆理看。工夫雖有兩項。而其交相資應之妙。無有彼此之分。以謂致知則存心之工益密。存心則致知之工益精云耳。故欲不分功序。不分先後。一齊並進。交資而互應也。然姑未敢索言。當俟後日看如何。但因此有以反覆此章幾句道理。其尊德性而至洋洋峻極之大。道問學而盡三千三百之細。初不外乎身心性情之間。彝倫日用之常。眞可懽喜可玩而樂之也。不知自知道者觀之。以爲如何耳。紙尾下敎。豈以道字故耶。嘗聞君子之學道。如農夫紅女之耕織。不可諱也。况今斯道寥寥。人物眇然。後生之所以仰望於門下者。實不淺淺。㙖豈敢阿私面諛而苟然爲是耶。

與金川沙[编辑]

中因在險。不敢自浼於靜攝中。忽已夏徂而秋生矣。道體起居候。履玆若何。令胤所愼。减㞃何如。暮境惟憂多時。却恐違損天和。更爲斯文之患也。㙖有味於損益之象。垂數十年矣。而往往全不得力。點撿日用。尤悔甚多。顧此齒髮。正堪幾番悔懺。亟欲趨近道德餘光。以自消其狷滯之氣。而亦不可易以得。只自南望悵懷而已。

與金川沙丙辰[编辑]

太極圖說。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此兩句語。旣蒙提敎。而終有不能了然於心者。非敢守己殘而妬道眞也。以其迷滯之見。開悟甚難故也。蓋定字靜字。非但字異。意義迥別。非以下敎以此兩字爲相似。中正字仁義字。動靜全備。則方說定之以中正仁義七箇字時。姑未有主靜意思。故其下繼之以而主靜三字。若曰定之以中正仁義七字上。已含得主靜意思。則下文而主靜三字。不幾於無用之贅言乎。夫中仁正義。正是全動靜之德。則何處見得主靜意思耶。若曰衆人失之於動。而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此定字。已自對動字說。而一天下之動。已有主靜意思。則此又有大不然者。蓋朱子說解以衆人之失於動。對聖人之本之靜。乍看疑若然者。而衆人之失於動者。非不能主靜而失之動也。乃欲動情勝而失中正仁義之則也。然則衆人非但不能靜。並與其動而失之矣。而聖人非但定之以正義。亦且定之以中仁。此時安得見主靜意思乎。㙖故曰定之以中正仁義此一句。平說聖人全動靜之德而一天下之動。則未有動靜一偏意思。而其下繼之以而主靜三字然後。方見就中正仁義中尤以正義爲根本田地云爾。故解曰聖人中正仁義。動靜周流。而其動也必主乎靜。玩味此言。其旨躍然矣。且無欲故靜四箇字。此㙖平日之所歇後看者。而今日覺得意味親切。最爲下手用功處。而昨者辭不達意。未見采納。敢此復申。以爲如何。凡此皆得之心而未熟。故注之手而未瑩。自看一過。亦不快意。安敢望俯賜諒察耶。遺集中答權丈書問中一段。尋常疑晦已數年。而未敢言。今來細看。昭若發蒙。亦是提誨講貫之力。不任欣幸。伏祝爲道益毖。慰此區區。

答金川沙[编辑]

纔以一紙轉付虛便。信筆胡說。方以得罪於大方之門是懼。乃蒙敎答。不惟不賜何譴。辱與之反覆焉。不啻縷縷。奉讀十回。所以開發蒙蔀。示以周行者大矣。秋氣將深。伏惟靜攝制履體道日休否。㙖秋色日高。百物時成。孤露之感。重以枯落。撫躳之歎。頻發於寤寐之間。不知前頭更堪幾番追悔也。太極圖說定之以下數句之旨。前此妄發。蓋未解下敎主意所在。而強爲辨說。故所以爲說者。無要領而多冗長。無怪乎辨誨之勤。至於累牘而不已也。伏承來敎。末端有云自定之以下。至於立人極。滾同作一天下之動以下云云然後。方怳然了悟來敎本意。然竊詳朱子說解。似有不然者。來敎所謂朱子本解於此乎定之下著箇然字。又於主乎靜之上著箇必字。觀其文勢語意。若以中正仁義定之。又有主靜以爲立極之本云者。已自超然。說盡愚衷之所存矣。今以文句上撿覈已如彼。雖反之於心而咀嚼裏面。亦無以易此。何者。衆人之欲動情勝利害相攻者。中正仁義四箇字。足以定之而無餘恨。固無待於主靜二字而後足。而主靜二字。是聖人誠復性貞。存神妙用。所以酬萬變而一衆動者。是據聖人存主處說。非所以槩論於欲動情勝之衆人上也。不知如此看又如何。至於主靜之主字。來敎所謂乃言動靜之勢。靜爲本爲主。非謂聖人有此主靜工夫者甚當。雖㙖豈於聖人分上。作工夫說耶。然本註無欲故靜一句語。正好學者受用下手眞切處。何者。周子本意則固以此無欲二字。形容聖人心上寂然淵靜之體。而未遽及工夫說。然學者於此。實體而下工夫。則寡之又寡。以至於無。而靜虛動直之道。明通公溥之德。將於此乎得矣。雖以此無欲二字。爲周子一生工夫宗旨。圖說一篇。下手孔穴。無不可也。前此於此一句。尋常所不快。以謂聖人主靜之妙。自是天地專一翕聚之理。則聖人全是天理。何必以無欲二字。作爲所以能靜之故也。往來於心而不敢以語夫人者。有年矣。近日偶於夜間諷誦。忽然若有所契於心者。蓋聖人寂然淵靜之體。儘未易窺測。而若言其所以然之妙。則不過是無欲而已。夫衆人之不能靜者。都是有欲故也。則以衆人之欲動情勝。當靜不靜之病。反隅而觀聖人無欲之象。豈不親切而有味乎。雖然其曰無欲故靜者。非於四者之外。別有主靜一段工夫也。特以其中正仁義。動靜周流。而正義之勢重且本也。而無欲二字。所以示聖人之所以能靜之故耳。然於聖人則未嘗著工夫。而學者則於此正好著力做工夫云耳。亦豈敢以中正仁義。爲未能無欲而靜。而到此主靜然後。方能無欲而靜。而拽下爲君子修吉工夫耶。且一天下之動則一字。有定字意思。故前書云云。而其實聖人之所以能一天下之動而立生民之極者。乃有主靜以爲之根本田地故也。然此意特可言於統體合言之時耳。若其方說定之之時。未便遽以此等意思。參涉於其中也。未知如何。無得於心而煩言及此。深愧大言不怍之譏。故於來敎中多少疑晦未通者。不敢一一求敎。庶幾他日熟復而有得焉耳。惟祝爲道加護。

㙖之爲此書。欲以爲質疑去惑之地者已久矣。旋竊自念。無得於中而嘵嘵口舌。已爲可恥。而一點意思隨言語散了者。又是家戒所存也。以故旣成而中廢。欲以自撿日後所見之如何。從姪來自高軒。俾貢所疑。不敢終秘。謹此呈上。如蒙批敎。開其蒙蔀。則何感幸如之。蓋實見實得爲難。而言語能發明其意思。命辭能模寫其言語。又甚難。皆是見得不能端的明白故也。幸爲之發其病而藥石之。所拱而俟也。

與金川沙[编辑]

從姪來往。備審日有講討之樂。想味下風。輒令人意思軒然耳。㙖朢間往靑城。與五六朋友。讀數卷書。只是句讀誦說而已。彼此俱未有相發之益。益愧自家所得之淺也。定之云云。復蒙提敎。反復詳盡如此。深感不鄙空空。必竭兩端之盛意。竊欲痛舍濯舊。以承明誨。而迷滯之見。開發未易。方切自憫耳。然因此愚滯之陋。得以數奉誨音。抖擻放心。溫理宿業。只此意象。亦自淸凉。倘所謂仁人之惠博者。豈不信乎。騰理口舌。極知可吝。而蓄疑雷同。亦非道理。玆敢略貢大槩。以爲卒承明敎之地。若支離煩瀆之誅。則所不敢辭也。蓋濂溪本文定之云者所以承上文惟人也以下而言。則其曰定之云者。非聖人之自定也。乃聖人所以定天下之善惡萬事也。夫衆人之生也。五性感動。善惡不齊。而欲動情勝。利害相攻。則雖曰最靈。而其違禽獸不遠矣。於是乎聖人者出焉。全體太極之動靜。以爲中正仁義之德。爲萬善之綱領爲天下之表準。而五性之感動。天下之善惡。莫不於此乎定焉。蓋仁義中正。雖是聖人之德。而定字只是承上文惟人也而言。靜字雖是不外乎正義。而纔著主字。亦非全然無事之謂也。愚故曰仁義中正。所以定天下之善惡萬事。而主靜二字。所以更就仁義中正之中。特揭其本體。指示其體立用行之妙耳。故晦翁之註惟人也下。曰苟非聖人全體太極而有以定之云云。本章下註曰一動一靜。於此乎定矣。定字之義。皆止仁義中正四字上勘了。其曰全體太極。其曰一動一靜。其曰全太極之道。皆仁義中正之異名。於靜者之上則別以一然字以發之。而乃曰苟非此心寂然無欲而靜則云云。又曰故聖人云云。詳味其言。似又不能無別於欲動情勝者。於此乎定矣之語。此㙖所以不敢苟爲然諾以自欺也。然此是閒議論。如㙖者方當就中正仁義上。體認得其眞實意味眞正面目。而實體於身。是爲眞實下手用力處。若於此四字上。有實見得實得力處。則凡此下敎縷縷。或可了會於言下否。若其遣辭之際。旨意之出沒。文字之矛盾。則乃其揣摸想像。自應有差也。又如無欲故靜一句。是一時意思。若有所契於心者故云云耳。然亦自覺得坐談龍肉之羞。不敢復竟其說。伏惟垂察焉。南子皜所上書。托㙖轉上。許其開視。故謹一覽過。其中儘有說話。異時下答書。幸投寄鄙所。使㙖得以仰窺折衷之論。千萬切望。

答金川沙丁巳[编辑]

新蓂已落十葉。尋常賀正之問。闕焉不修。豈區區所以自效之誠哉。七日所覆書。拜領伏讀。感戢良深。餘寒尙惻。道體起居。一向茂納川休否。定之之說。伏蒙俯賜容納。豈其迷滯之見。有槩於高明耶。將必煩瀆之言。不足以終受提誨之益也。悚仄悚仄。答南子皜書。謹依敎披讀數回。別紙警誨。尤極切當。使渠受用一分。豈不是起廢之良劑耶。條辨亦皆至當。但戒懼雨谷說。竊有所不能了會於中者。夫泛說覩聞是動。不覩聞是靜。如此兩下說去。似若無病。然子思於中庸。不曾說覩聞。只說不覩不聞字。使後之學者。就此不覩不聞處。體認出覩聞上工夫。以爲不可須臾離道之準的。其旨深且遠矣。今將此不覩聞字。屬之靜一邊。則是子思只說靜時一段工夫。而遺却動時許多道理也。雖曰戒懼是兼動靜。然旣以不覩不聞屬之靜。則其曰戒懼者。畢竟是偏於靜者也。以其只說戒懼乎其不覩聞故耳。以子思立言本意言之旣如此。且以義理言之。戒懼只是肅然警惕之意則敬而已矣。敬之爲義。貫動靜徹始終。方其屬之靜也。亦何嘗添了外料如不覩不聞而後方爲靜時工夫耶。九思集適不在座上家庭舊聞。亦茫然不省記。胡說及此。必不當理。從當詳復兩家議論然後。有以仰質也。然旣有所疑。不敢自隱於有道之前以求正。幸有以批敎也。子皜儘有資才。意趣亦好。但見處未及致灑脫處。而頗有主張意思。近有書錄示與宗伯論辨一紙。今未暇答。然大抵似是於枝葉上生枝葉。欲有以箴之。而旋恐自家並與枝葉而無之。正所謂將見正於人之不暇者也。持憲兄許不能別幅致意。非徒竆居紙窘。所欲言無以易此。故不架疊。視至後下布右兄伏望。

與柳東巖長源○甲辰[编辑]

㙖再拜白。臨河慘變。俱是人理極處。慈天愛隆。痛毒傷割。何可堪處。執事以衰邁之年。荐罹無限慘境。德履起居。莫無有損天和否。年歲以來。吾道日孤。每向東風。輒起景行之思。雖不能亟奉德音。以發蒙滯。而下懷隱然有所恃而不恐。自承慘報以來。不能無私憂過計之慮。然無益之悲。明者之所不爲。以是仰慰而已。㙖循省一身。身心動靜。無一而非病。有時恐懼慙怍。欲有所刮磨矯揉。而非徒冥擿而昧其方。間有一二窺測處。持循霎時。回顧已失之矣。而光陰鼎鼎。不我須假。居然五十而無聞。以是懣然自疚。殆欲寢食不安。不知君子善誘之化。猶可以振德之否。倘不遐棄。幸得一言之敎。敢不佩服自新。圖所以補其黥刖之萬一哉。伏祝更加保嗇。以幸吾道。

答柳復初一春○癸亥[编辑]

第一江山。叨陪二宵淸誨。歸來數月。而懷袖間猶有淸氣也。擬一書未果。而下問先及之。奉讀慙汗。無以自文。謹審調體氣候未獲痊可。臨汝齋對討之歡。不如前日之源源。尤切貢念之至。㙖潦炎綿綴之氣。得秋少蘇。然蠧餘古紙。未足以開發襟懷。於是而仰懷巖亭承敎之樂。未嘗不西望興吁也。決明非敢忘也。竆居寡與。便信絶少。今緣此而伏承瓊琚之惠。奉以諷誦。不覺牙頰生凉。不敢孤盛意。謹以兩絶奉呈。一粲抹之。使不掛於貴門詩客高眼也。決明枕並拜呈。

答崔姑夫思鎭○壬子[编辑]

中秋下惠書。拜領於旅店大忙中。不獲自伸其謝儀。迨今罪恨。卽日冬令。靜養起居一向神謐萬重否。區區戀仰。蓋無虛日也。㙖夏間偶隨多士西上。遂有種種非分之事。思之慙怍。欲逃遁而不可得也。歸來重以劇疾數朔。秋成偏逢殺歲。甁無儲粟。不知何所獲戾。然只得任之而已。不用深自怨悔也。方營女婚。百事皆入於荒歲全災中。猶有不可廢者。不能不關心。可歎耳。

與金中立道行[编辑]

山水佳處。得奉杖屨。周旋於文墨之間。不知千載興國後。幾度有此事也。第恨御者歸意甚忙。不得與之終始。舟中別意。至今猶未釋也。日昨河上柳慶山丈又爲光臨。甚恨座下之不少留也。勘校未半。各自罷歸。此事又將何時了殺也。舟中別章。續有所得。謹此尾呈。仰博一粲耳。

答金中立丙寅[编辑]

纔自島歸。復奉惠墨。承讀怳然。不啻如夢寐事。况審中夏淫潦。靜養節宣。對序益休。慰仰尤切。㙖入島未幾。復蒙恩宥。生還故園。豈始慮所及耶。千里來往。皆以親舊之力。不至顚頓。平生好遊浪而恨無以自致。今也得以天恩。竆南海絶島之玩。所以開拓其胷懷者爲不少。不知能受用得一行氣力爲如何耳。昌汝兄扶衰委訪甚感。但右兄太執。不肯少踟躕。爲可恨耳。

與晩谷趙聖紹述道[编辑]

自追陪杖屨於山水間。所以傾嚮於下風者。有倍平昔。然不能一討信書。以自效其區區。雖緣事宂。而亦豈戀德有誠。情摯而事從者哉。愧歎不敢自文也。卽日歲行且盡。未審靜養德履一向珍毖。日用玩賾之功。必將與歲俱深。人不及知者矣。㙖蒲柳望秋。已有先零之意。况此風霜急景中耶。無端拋却許多光陰。及此遲暮。漫作竆廬之歎。亦可羞吝耳。文集校勘之工。復得數三朋友對討。而議論可否之間。莫有能折其衷者。羣疑衆難。紛然交作。尤無以厭衆心而垂百世。目今刊事經紀已有成緖。而元料文字尙未成定本。殆同欲濟而無津者。極欲復奉勘照。以續龜潭餘債。而歲竆路賖。固不敢復煩藍輿。玆遣從姪奉書而先。俟旬朢間私忌過了。亦當掃萬扶策。以卒承餘誨於月麓晩玩之下矣。伏望使從姪通讀一過如龜潭時。其間所點標爻周處一一勘破。公其取舍。勿以前所點汚。有所遷就。使一番文字。可以俟百世而不惑。斯文幸甚。

答趙聖紹庚申[编辑]

臣民無祿。聖后禮陟。如喪之痛。雖率普所同。而偏蒙雨露者。尤當如何懷也。卽今秋事已深。伏惟讌啓德履日有深造者矣。㙖惡積殃重。又使孤孀失其天年。痛傷之懷。不徒哀死而已。文集旣蒙勘校。得成定本。斯文之幸。但從姪爲傳盛敎。有首尾刪截處。或有過分之慮云。而前得幼成書。亦以是爲言。此間金文學與從姪伯哥之意同然。故日前纔與柳君燁如對同。以爲奉餘矩集衆論之地。而自家全無見識。不敢輒有所取舍。地遠事急。不敢復就軒几。以聽指敎。事甚郞當。不免只取書札卷於首尾刪截處。一切並收。以竊自附於木偶大鼻之義。不知於事體更如何。久擬以此意仰關崇聽。而指使難辦。闕然不相聞。只如此遂書刊本。殊有專輒之嫌。未安甚矣。

與趙聖紹壬戌[编辑]

春間所惠覆。至今披玩莊誦。忽已中夏。伏惟讌養德履履玆神相。㙖年來衰相。特地催促。區區七尺。本不足惜。而無以塞受中以生之責。是可慨耳。文集刊役。已於三月中始手。今已做得三分一。計來月末間。可以了刷。爲可幸。惟以未得筍輿之一臨。爲悢悢耳。先先生狀行文字。數處老成之論。以爲此等大文字。雖不可以小小代述爲例。而編入元集。終有苟且違格之嫌。不如不入之爲穩。念此事存拔。旣聽執事者勘裁。則此亦當往復以聽可否之决。惟以刊事旣急。難以回旋。且文字存拔。請命於本家。似非道理所宜。故又不能一紙相聞。未知執事善恕。能俯諒事情否。

答金箕瑞範東○丙寅[编辑]

月正所惠書。承領極感。但其時應接極煩。不能撥忙討書。此來又復涯角。甚恨當時不敏之罪也。忽復春晩。謹伏問靜養體氣。益膺難老否。孫婦想已解㝃。而其疾病有無。所得男女。皆不可知。此豈人情所可堪耶。㙖千里撼頓不須言。但島中水土不甚惡。粗可支吾。室僅如斗。無廳堂可盤旋。日氣漸烘。則又將奈何。然此亦命也若可以安迪如平日。則豈罪人投配之意乎。撥昏索紙。預寫此以待之。不知何時有便。而得關崇聽也。

答柳士極𪶙○壬戌[编辑]

文集刊役。獲蒙遠近士友之力。得以藉手而集事。剞劂纔已斷手。而財殫力竭。無以廣印。與四方共之。將不免束閣以待時。良可歎也。時耗纔承尊示。又奉新厓姨兄委書。可知同人相愛之厚。然使㙖得寒疾五日。不汗而死。卽當一番永歎而已。世道千變。又何足預憂而盡驚乎。餘惟益加崇深。以慰瞻仰。

與柳士極[编辑]

好江山。陪奉僉執事。奉玩好文字。缺界圓事。寧有過於此者乎。㙖平生解攜。未嘗回頭。今日不覺屢顧。豈以遲暮前期。恐未易故耶。日氣未烘。無撓泊巢。皆是餘庇所及耳。

答柳仁伯泰春○丙寅[编辑]

累人續承配命。惶懔實深。方以今明發行。多少懷思。已付之天矣。俯勉之意。良用感佩。吾儕素養。儘於此處可驗。第恐不敏終能不愧素心。未可知耳。一落天涯。會面無期。惟希靜體連相。

答柳仁伯己巳[编辑]

香樹分䕺。旣奉尊諾。未敢一日忘。而分䕺之節。每妨農時。故不得討一力以取。遷延已過數歲。其香葉翠榦。想當益長風致矣。未知明年二三月事。又當如何也。

答李師魯宗學○丙寅[编辑]

千里來往。首先馳仰。而往未及訣。來不能候。雖或不無事勢之使然。槩之戀德不誠。無所逃其罪。卽玆意表。獲承敎墨。十行辭旨。意寄勤縟。奉讀三復。旣感而繼之以愧也。仍審至寒。靜體起居長時綿綴。仰爲慮念。不能自已。㙖躳蹈駭機。嶺海固其所也。薄勘旋宥。曾是意望之所及耶。二種珍果。仰認情味。小鰒五介奉塵。所謂非報也。永以爲好者也。稍俟日氣解時。擬以一筇往叩山扃。早晩姑未卜也。

答都聖瑞尙郁[编辑]

講服盛名之日久矣。常以未遂識荊之願爲恨。前冬乃蒙先施之敎。知有十年前邂逅之奉。而矇未省覺。古人所謂暗地摸索。亦非蒙陋之所可能也。况其辭采巨麗。引義深重。又非愚蒙之所敢承當。三復愧怍。不知所以仰覆也。卽奉令孫。謹審靜養節宣順序萬安。㙖索居寡與。只做鄕曲陳人。何足以自說於友朋之間也。執事藏修之所。曾於賢胤兄略聞其槩。未論山水景物之如何。卽此杞菊二字題目。便令人意思醒然。乃執事不知㙖之不肖。辱命之記述之作。㙖雖不敢自廁於諸名勝之後。亦不能無情於杞菊二物。略綴蕪辭。仰備覆瓿之資。一笑而秘之。爲少弟藏拙。千萬切仰。

與金定之鎭東○己未[编辑]

㙖拜。㙖年來志業荒頓。無以自達於君子之門。雖有好德之彝。而只付搖搖心旌而已。伏聞德履起居神勞有相。光膺薦剡。束帛之戔。有賁丘園。足以見鶴唳孚尹之驗。歎仰甚至。㙖年逾六十。而所以行己處世者。十顚八倒。雖蒙愛我者切偲之益。而其於已往之不可諫何哉。切欲親近有道。痛受鉗椎。以庶幾收桑楡補黥刖。而鼎器已弊。志氣不強。無力以資其願。尤可恨也。叔父遺文字。中間累經勘校。而尙未定甲乙之議。數三長德次第零謝。執事巋然獨在。此事當歸決於座下。所以多士之論。必欲奉邀軒車而後已。極知尊年險歲。勞動未安。然不可不一番枉車騎。以慰士林之望。如何如何。

答晦屛申子長體仁[编辑]

頃者戛過高亭。望裏軒牕。隱映林木間。而迫於嚴程。不敢進訣。只於馬上。託數語於胤君。旣入島。中道里近千。大海環之。鄕里之思已絶。人情之事已斷。乃於春末。接得家信。伏承二月十一日所惠書。滿紙辭旨。無非憫悼勅勵之意。三復以還。怳然如復奉。從容親承提耳之敎也。仍審彼時服中起居。有違天和。然屬此淸和。當已獲豈弟之勞矣。累人摘埴迷路。妄踏駭機。投死絶島。固已晩矣。恩譴之降。匪怒伊敎也。凡十四日馳千有餘里。而比其入島也。自度一身凡百。視平日無損。豈其頑愚之性。冥然無知覺而然耶。討得一斗室。早晩著睡喫飯外。攜筇登阜。不數十武。而俯臨祝融之墟。仰歎天地之寬。風霽浪息。一望浩然。近而耽羅。遠而若木。皆在顧望指點之間。身世雖拙。足目則快且壯矣。父子相守。島日如年。點撿行槖。取數卷殘書。試讀一二過。覺意味若有會於心者。而氣血已耗。偸惰已痼。坐久而食爲之滯。氣苶而睡從以魔。簡策之味未了。而又復頹然而卧矣。始知困衡增益。亦是少年時事。朽木眞不可以雕也。可笑又可歎也。竊意西山父子平日所得。已高已遠。故老而益壯。竆而益堅。則其所樹立。已在平日。而特不以遷謫而有所墜失耳。如㙖者平日全無工夫。及此垂死。緣境會意。雖其一朝發得感慨勉慕之心。而其奈七尺朽頓。桑楡景迫。霎時意氣。都無田地根本可以安頓何哉。雖然孤舟上灘之勢。少縱則逝矣。㙖本無地步。若又落下。則當作如何人也。以故警省之意。不敢自縱於日夕之間。伏承提警。益歎君子愛人以德之盛意也。水土不至甚惡。然時時瘴霧漲天。不辨咫尺。每風雨之夕。雖處溫突而衣衾有濕氣。室僅如斗而蒼蠅羣飛薄面。敺除而不能去。若其夏節則蜈蚣蛇虺。與人雜處。蚊蚋蚤蝎。非人不飽。此國家所以投畀重罪人。以代桎梏誅殛之刑者也。人心則此是湖南之極南。自與內地不同。而特以其自古爲士大夫之所遷地。故民俗猶知上下之分。然罪名至者皆愁居而懾處。居民等率憑陵而徵求。彼京華貴遊子弟。不難於豐財廣費而曲收人心。故土人例以流配之人。爲可以啖炙之物。此尤非竆措大所能堪也。醫藥則在海外八十里之遠。緩急何以受用乎。主官則自是風馬牛之不及。何由相念也。然若因緣請託之事。㙖雖劣甚。不欲以是自浼於身也。兄何見念之過也。剝落一間屋。只有一牖僅通出入。都無廳堂可以迎風。左溷右廐。出門便是。日氣未熱。猶可支吾。伏暑之日。似更難自遣也。然皆命也。每誦康節詩落便宜處得便宜。此中亦自有便宜處。不知前頭果能了得出耶。來敎眷眷欲聞其詳。故詳陳之。覽下可以一笑也。

與權其天思浩○乙丑[编辑]

石泉泉石。並與德人儀刑。森然長在眼中。庚炎旱魃共肆。未審制中動靜不至違損天和否。㙖向日之遊。實五十年所寤寐者。歸來滿然如有所得。不知人之所以驗於眉睫者如何。然我雖不能忘情於泉石如此。而自泉石而視之則其於我輩人。亦足齒數於鑑賞之林耶。還以自愧而已。病暑涔涔。心長筆澀。

與權其天丙寅[编辑]

島回後所謝書。數月餘方覺滯在中間。未知或已登覽否。㙖少不敏於書札。及此老耄。每一張書。倍費經營。同堂直便。輒復淹滯如此。所謂書䟽往復。解其勞結。亦非易事也。謹問淸秋。美疹更復如何。神勞豈弟。已獲痊可否。㙖僅依昔拙。然邇來斗覺歲月之忙。上之不能追攝前修餘韻。下之不能恣意勝遊以自快。碌碌作村里陳人。以待年歲之竆。眞是可哀。思欲奮迅一起。復從下風於石泉靑巖之間。而亦不能脫然而作。不知幾時可能遂此願也。然志猶未已。未間惟願速臻平復。以慰區區之望。

與姜希晦必章○乙卯[编辑]

阻候已歷三時。尋常瞻詠。昨見令孫左訪。欣審近日震艮。今朝又拜手畢。謹悉侍履節宣保重。種種慰沃。何啻執熱而逝濯也。㙖拙狀僅保。而霜露之感。歲深一歲奈何。所示邪學一款。辭嚴義正。令人斂袵起敬。如㙖者坐在竆巷。耳邊絶無世外消息。雖或聞有漸染之患。而朝廷方明扶闢之道故有所恃而不恐。今承來諭。不覺怵然驚慮。是豈聖世所宜有耶。若其扶闢之道。只在上之人明示好惡而已。在下者雖善。不尊不信何哉。况今世能卓然負斯道斯文之望。而辭闢之廓然。有幾人哉。雖不可以獨善爲心。而手勢所不及。亦且無奈何。只當與意中朋友手下子弟。講明吾道。以圖自靖於頹波澒洞之中而已。此外恐無他道理。如何如何。

與金行之光裕○壬寅[编辑]

鳳停擾中一別。殆入夢想。卽伏惟靜候起居多福。㙖近以齒疼苦楚數日。餘憊尙未窺門外憫憫。洞中居齋。百年盛事。聞來令人增氣。然得尊兄一人。以賁臯比之席。其於下應諸生之求。上副父老之望。無不足矣。乃以不佞之名。猥廁其末。非徒於私分不安於是事也。甚非所以重體面之道也。愧恐無已。仄聞明日將有講會。而顧此病孱。無路獲聽其緖餘。尤切愧歎。惟願吾兄以平日所得於心者。一爲諸君陳之。使得有觀感興起之效。千萬。

與金君成台翼[编辑]

迺者哀史儼臨之日。適値賓客之撓。未克穩承款誨。迨以爲恨。每欲奉咫尺之書。以道區區之誠。而因循未果。卽蒙盛度不較。先辱手疏。辭旨鄭重。奬飾踰僭。奉讀一回。雖感不遺之盛。而自不禁愧汗浹背也。仍審秋淸。哀體起居支相。先先生叫閽之章。何等重大文字。豈淺心小夫所可容易下手者耶。第鄙人之廁名製疏之末者。多士之意。必有所在。而適値父兄有故之日。且其事不容但已。敢以區區所感於平日者。草草搆出。蓋㙖竊不自知其不肖。妄有嘐嘐之志。而於先生風節。尤有所感慕於朝暮者。故於此事不敢終以鄙劣自外。蓋有所激於中者然也。然哀者之奬勵。太不惜口氣。豈獨㙖之所愧汗不敢當也。竊恐有識者得以議賢者語默之節。故來敎累累不敢出而示人。蓋欲爲賢者藏拙也。先生文集固平日所欲寶玩。然明月之珠。投之無因。則能不爲人所疑怪乎。千萬俯諒。

與趙士威沐洙○己未[编辑]

今年時氣。大地一網。死了許多人物。雖幸得不死。餘毒皆數月不解。不審尊兄棣史能免此患否。㙖亦經一番震蕩。自覺爭得十年氣力。尤憒憒全無向上事可以塞受中之責奈何。叔父遺文字。久在巾篋。中間雖有數處勘校之功。而甲乙之見。未有歸一。昨冬傍近士友望出道內名勝老成者。而又欲得高眼以爲從違之決。今聞尊史奄有重制。不知其間已經襄禮否。此是寂寥蕭寺之會。非如宴集公會之類。爲之暫賜一枉。莫無大害否。方以今十五日。約會於孤雲寺。距此二十里而近。若海底金敎官丈及注谷趙兄及鄭幼輝,李聖哉。皆寄聲欲臨耳。今番所會者。皆一道之望。安知後世無聚星之圖耶。然則此集不可無吾公一座。千萬另圖之。如何如何。

答趙士威丙寅[编辑]

鯨濤蜒霧。隔鄕山數千里。歸雲飛鳥。尙不敢望。况故人音書乎。入島數月。方得家信。而吾士威不以我罪累相外。珍重一札。滿紙繾綣。所以哀憫悼歎之意。溢於辭表。承讀三復。怳然不知千里孤囚之苦也。旣而奉環歸鄕。路入功城。聲光若可接也。而取便從一善行。遂失一奉。歸後便信又絶。無以奉尺書以謝者。于今五閱朔矣。謹問秋高。靜養棣履對序神相否。㙖一番行遣。自是分內。而恩宥遄降。歸卧故山。霜雪雨露。無非造化生成之澤。且况水陸數千里。風饕霧沐。往來奔走之餘。保得殘骸。粗免捐瘠之患者。何莫非天地曲成之仁耶。攢祝感戴。將何以圖報其萬一也。只有修身守道。補塡黥刖。庶可以自效塵刹之報。而志氣昏慵。不知果能受用此未死之餘日乎。吾儕雖老。去衛武之年。猶有數十年。盍相與勉之哉。

與權子成[编辑]

昨枉迨感夜落。伏惟靜讌棣履益相。禮疑區區素禮之實。已悉於面控。然不敢自外。謹將輯遺備要兩件文書。再三參商。而所未解者。猶夫昨日。謹依兩本略搆數語。以備採擇可否。惟在尊意耳。若必用金溪例則將遷入廟下云改某考爲某考云云如何。然㙖意不必然。蓋告于神明不可瀆。告辭旣陳連世未遑之故。則其勢不得不改某考爲某考。豈必歷陳而後明耶。然先輩定論如此。愚妄之見。何足槩耶。當依以行之。庶無汰哉之譏也。告祝錄在別紙。如可以修改而用之則幸矣。如不可用則須兄自製而用之乃佳耳。

與柳井瑞星休○乙丑[编辑]

一紙賀狀蓋未達。而特蒙委書見速。令人感愧交並。卽日雪沍。尊起居有相。聞喜在邇。又令聳賀不已。㙖雖靡盛速。此其意未嘗不躍如也。但迂拙之計。老而益甚。奈不能自遂其志何哉。可歎。此有儕友傳言老兄與燁如。較其子弟優劣。可知尊父子怡愉善謔之至歡然。此大訟也。不可以不決。尊兄之子乾沒許多年。不能以少年金榜娛其爺。燁如之子乃能一擧取之如拾芥。尊兄當輸燁如一著矣。然尊兄之子能生致明以慰其爺。而燁如之子復能生如致明者以慰其爺。如燁如之爲乎。此則非今日之所能決也。然凡訟例以輸爲恥。以勝爲喜。而尊兄則愈輸而愈當喜也。

答柳井瑞丙寅[编辑]

島遷之日。意謂與故鄕親朋大別。旣歸雖或見或不見。而聲息則甚密邇。雖間以地步。而意若可以招號相應。若有所恃而不恐也。卽見令孫注書兼承惠墨。字字情面。三復慰沃。况審新秋靜體有相。又何等忻釋。㙖纔譴還宥。如骨復肉。感祝之外。復何言哉。從今以往。得與平生故人相從懽謔。以終餘日。誠是大願。而此事大不易。又歎人生十八九難得如意也。

答柳井瑞[编辑]

虐雪與急景惱人。忽奉賢胤袖致惠翰。欣審竆律。靜養節宣萬重。慰仰區區。㙖拙狀僅保。只是尸居餘氣。無足言者。細審來敎。何其寄太重而禮太恭也。㙖之託交於下風。自妙年已白紛矣。尊兄平日視㙖爲何等人物。乃一朝遽責以此等事也。知己之友。自古難矣。豈意㙖之不見知於尊兄乃如是耶。且此非獨爲㙖一身事。孝孫所以闡揚祖先之道。尤不宜草率苟簡。以貽後人之羞。尊兄不知平生故交之不足以堪是寄。可謂明乎。又不諒闡輝幽光。不可以苟然而已。則不可謂仁也。是擧也非但所以誤夫㙖。亦所以自誤其莫大之孝思也。此意累累說與於賢胤。而不見原諒。豈以旣受命於家庭。不敢中改故耶。尊命之下。不敢直拒。謹此拜書以請。伏願諒此情實。亟賜回敎。千萬幸甚。

答柳井瑞丁卯[编辑]

謬託文字。尊兄雖不知㙖之不足以當是寄。而㙖旣自知其萬萬不可。則百拜終辭。固是道理。而執理不固。自試擔不起之卜。其愚誠可憫。自看一過。不啻如嫫母之效嚬。然亦不敢終隱於老兄。玆以草本付胤君去。幸與從氏兄輪照。如不可用則還擲以破除之。或可以點化粧定而用之。則須極意梳洗以見敎如何。詳在胤君口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