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城語録 (四庫全書本)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元城語録 卷上

  欽定四庫全書     子部十
  元城語録       雜家類三雜説之屬提要
  等謹案元城語録三卷宋馬永卿編永卿字大年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人流寓鉛山據廣信府志知其嘗登大觀三年進士據所作嬾真子知嘗官江都丞浙川令夏縣令又稱嘗官闗中則不知何官矣徽宗初劉安世與蘇軾同北歸大觀中寄居永城永卿方為主簿受學于安世因撰集其語為此書安世之學出于司馬光故多有光之遺說惟光有疑孟而安世則篤信之亦足見君子之交不為茍同矣其中藝祖製薫籠一事周必大玉堂雜記謂其以元豐後之官制加之藝祖之時失於附㑹然安世非妄語者或記憶偶未確耳李心傳道命録又論其記程子諫折栁事為虛謂程子除說書在三月四月二日方再具辭免四月上旬非發生之時云云然四月上旬與三月相去㡬何執此以斷必無方春萬物發生不可戕折之語則强辨非正理矣安世風裁嶽嶽氣節震動天下朱子作名臣言行録於王安石吕恵卿皆有所節取乃獨不録安世董復亨繁露園集有是書序曰朱文公名臣言行録不載先生殊不可解及閲宋史然後知文公所以不録先生者大都有三盖先生嘗上疏論程正叔且與蘇文忠交好又好談禪文公左袒正叔不與文忠至禪則又心薄力拒者以故不録其說不為無因是亦識微之論然道命録備載孔平仲諸人彈論程子疏議以示譏貶獨不載安世之疏不過於孔平仲條下附論其不知伊川而已盖亦知安世之人品世所共信不可動搖未敢醜詆之也近時有安邱劉源渌者作冷語三卷掇拾伊洛之糟粕乃以衛道為名肆言排擊指安世為邪人謂其罪甚于章惇邢恕豈非但有朋黨之見絶無是非之心者歟要之安世心事如青天白日非源渌一人所能障蔽衆目也行録一卷明崔銑所續編大名兵備副使于文熙又補綴其文舊本附語録之末今亦並存之庶讀者知安世之行益知證安世之言焉至語録之中時有似涉于禪者此在程門髙弟游楊吕謝之徒朱子亦譏其有此弊是不必獨為安世責亦不必更為安世諱矣乾隆四十三年七月恭校上
  總纂官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總 校 官  陸 費 墀


  劉元城語録解原序
  余觀馬永卿所著元城先生語録嗚呼前輩不復見矣使余讀之至於三歎息也余考先生所學所論皆自不妄語中来其論時事論經史皆考訂是非别白長短不詭隨不雷同不欺於心而終之以慎重此皆不妄語之功也司馬温公心法先生其得之矣紹興丙子八月范陽張九成序
  僕家髙郵少從外家張氏諸舅學問五舅氏諱樅字聖作七舅氏諱桐字茂實九舅氏諱楫字濟川大觀三年冬將赴亳州永城縣主簿七舅氏戒僕曰永城有寄居劉待制者汝知之乎僕謝不知舅氏因為言先生出處起居之詳且曰汝到任可以書求教僕到任之次日因上謁三日以書求教先生曰若果不鄙幸時見過僕因三兩日一造門後數月先生以僕為可教意亦自喜嘗曰某在謫籍少人過從賢者少年初仕宦肯来相從願他日無負此言是時先生寓于縣之回車院年六十三四容貌堂堂精神言語雄偉闓爽每見客無寒暑無早晏必冠帶而出雖談論踰時體無欹側肩背聳直身不少動至手足亦不移噫可畏人也僕從之學凡一年有餘後先生居南京僕往来數見之退必疏其語今已二十六年矣僕既不能卓然自立行其所學以追前輩已負先生之託矣若又不能追録先生之言使之泯絶則僕之罪大僕懐此志久矣獨以奔走因循欲作復止比因竊録祠廩晨昏之暇輒追録之以傳子孫葢以僕聲名之微不能使他人之必傳也先生元城人諱安世字器之事在國史紹興五年正月朢日維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馬永卿大年序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