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全唐詩/卷82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八百二十四 全唐詩
卷八百二十五
可止 雲表 歸仁 卿雲 隱巒 泠然 大愚 懷濬 恒超 淨顯 修雅 元寂 若虛 文益 无則 謙光
卷八百二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卷一萬八千二百三十集部

可止

[编辑]

可止,姓馬氏,范陽房山人,長近體律詩。乾寧中賜紫,後唐明宗令住持洛京長夀寺,署號文智大師。有《三山集》,今存詩九首。

山居

[编辑]

雪消春力展,花漫洞門垂。
果長纖枝曲,巖崩直道移。
重猿圍淺井,鬬鼠下疎籬。
寒食微燈在,高風勢徹陂。

贈樊川長老[1]

[编辑]

瘦顏顴骨見,滿面雪毫垂。
坐石鳥疑死,出門人謂癡。
照身潭入楚,浸影檜生隋。
太白曾經夏,清風涼四肢。

寄積麥山會如長老

[编辑]

默然如大道,塵世不相關。
青檜行時靜,白雲禪處閒。
貧高一生行,病長十年顏。
夏滿期遊寺,尋山又下山。

送僧

[编辑]

四海無拘繫,行心興自濃。
百年三事衲,萬里一枝筇。
夜減當晴影,春消過雪蹤。
白雲深處去,知宿在何峯?

哭賈島

[编辑]

燕生松雪地,蜀死葬山根。
詩僻降今古,官卑誤子孫。
塚欄寒月色,人哭苦吟魂。
墓雨滴碑字,年年添蘚痕。

雪十二韻

[编辑]

落處咸過尺,翛然物象淒。
瑞凝金殿上,寒甚玉關西。
潤比江河普,明將日月齊。
淩雲花頂膩,鎖徑竹梢低。
出谷樵童怯,歸林野鳥迷。
煮茶融破練,磨墨染成黳。
陷兔埋平澤,和魚凍合溪。
入樓消酒力,當檻寫詩題。
道路依憑馬,朝昏委託雞。
洞深猿作族,松亞鶴移棲。
及夏清巖穴,經春溜石梯。
豐年兼泰國,天道育黔黎。

精舍遇雨

[编辑]

空門寂寂淡吾身,溪雨微微洗客塵。
臥向白雲情未盡,任他黃鳥醉芳春。

小雪

[编辑]

落雪臨風不厭看,更多還恐蔽林巒。
愁人正在書窓下,一片飛來一片寒。

送婆羅門僧

[编辑]

雪嶺金河獨向東,吳山楚澤意無窮。
如今白首鄉心盡,萬里歸程在夢中。

[编辑]

不知誰會喃喃語,必向王前報太平。中山節度王處直座詠白鵲,時諸侯兼併,王欲繼好息民,故云。《高僧傳》

雲表

[编辑]

雲表,唐末於豫章講法華慈恩大疏,法席稱盛。詩一首。

寒食日

[编辑]

寒食悲看郭外春,野田無處不傷神。
平原纍纍新塚,是去年來哭人。

歸仁

[编辑]

歸仁,唐末江南僧,住京洛靈泉。詩六首。

自遣

[编辑]

日日為詩苦,誰論春與秋。
一聯如得意,萬事總忘憂。
雨墮花臨砌,風吹竹近樓。
不吟頭也白,任白此生頭。

酬沈先輩卷

[编辑]

一百八十首,清泠韻可敲。
任從人不愛,終是我難拋。
桂魄吟來滿,蒲團坐得凹。
先生聲價在,寰宇幾人抄。

題賈島吟詩臺

[编辑]

此臺如可廢,此恨有誰平。
縱使迷青草,終難沒舊名。
天悲朝雨色,嶽哭夜猨聲。
不是心偏苦,應關自古情。

悼羅隱

[编辑]

一著書未快心,幾抽胸臆縱狂吟。
管中窺豹我猶在,海上釣鼇君也沈。
歲月盡能消憤懣,寰區那更有知音。
長安冠蓋皆塗地,仍喜先生葬碧岑。

題楚廟

[编辑]

羞容難更返江東,誰問從來百戰功。
天地有心歸道德,山河無力為英雄。
蘆花尚認霜戈白,海日猶思火陣紅。
也是男兒成敗事,不須惆悵對西風。

牡丹

[编辑]

三春堪惜牡丹奇,半倚朱欄欲綻時。
天下更無花勝此,人間偏得貴相宜。
偷香黑蟻斜穿葉,覷蕋黃蜂倒挂枝。
除卻解禪心不動,算應狂殺五陵兒。

卿雲

[编辑]

卿雲,唐末嶺南僧。詩四首。

舊國里

[编辑]

舊居嶺下,風景近炎方。
地暖生春,家貧覺歲長。
石房雲過濕,徑雨餘香。
夕竟無事,詩書聊自強。

秋日江居閒詠

[编辑]

寄居江島邊,閒詠秋殘。
草白牛羊,風高猨鳥寒。
檢方醫故疾,挑薺備中餐。
時復停書卷,鉏莎種木蘭。

長安言懷寄沈彬侍郎

[编辑]

故園嶺下,歸路接天涯。
生作長安草,勝為邊地花。
雁南飛不到,書北寄來賒。
堪羨神仙客,青雲早致家。

送人游塞

[编辑]

去去玉關路,省君曾未行。
塞深多伏寇,時靜屯兵。
雪每先秋降,花嘗近夏生。
閒陪射雕將,應到受降城。

隱巒

[编辑]

隱巒,唐末匡廬僧。詩五首。

逢老人

[编辑]

路逢一老翁,兩鬢白如雪。
一里二里行,四回五回歇。

牧童

[编辑]

牧童見人俱不,盡著芒鞋戴箬笠。
朝陽未出眾山晴,露滴蓑衣猶半濕。
二月三月時,平原草初綠。
三箇五箇騎羸牛,前村後村來放牧。
笛聲纔一舉,眾稚齊歌舞。
看看白日向西斜,各自騎牛又歸去。

蜀中送人游廬山

[编辑]

居遊正值芳春月,蜀道千山皆秀發。
溪邊十里五里花,雲外三峰兩峰雪。
君上匡山我舊居,松蘿拋擲十年餘。
君行試到山前問,山鳥只今相憶無。

[编辑]

七條絲上寄深意,澗水松風生十指。
自乃知音猶尚稀,欲教更入何人耳。

浮橋

[编辑]

橫壓驚波防沒溺,當初元剏是軍機。
行人到此全無滯,一片江雲踏欲飛。

泠然

[编辑]

泠然,唐末僧,詩一首。

宿九華化成寺莊

[编辑]

佛寺孤莊千嶂間,我來詩境強相關。
巖邊樹動猿下澗,雲裏錫鳴僧上山。
松月影寒生碧落,石泉聲亂噴潺湲。
明朝更躡層霄去,誓共煙霞到老閒。

大愚

[编辑]

大愚,鄴都青蓮寺沙門,詩一首。

乞荊浩畫

[编辑]

六幅故牢健,知君恣筆蹤。
不求千澗水,止要兩株松。
樹下留盤石,天邊縱遠峯。
近巖幽濕處,惟藉墨煙濃。

懷濬

[编辑]

懷濬,秭歸郡僧,詩二首。

上歸州刺史代通狀二首[2]

[编辑]

家在閩山西復西,其中歲歲有鶯啼。
如今不在鶯啼處,鶯在舊時啼處啼。

家在閩山東復東,其中歲歲有花紅。
今不在花紅處,花在舊時紅處紅。

恒超

[编辑]

恒超,姓馮氏,范陽人,居棣州開元寺,終於後漢之乾祐。詩一首。

辭郡守李公恩命

[编辑]

虛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
誓傳經論死,不染利名生。
厭樹遮山色,憐窗向月明。
他時隨范蠡,一棹五湖清。

淨顯

[编辑]

淨顯,五代時洛陽首座沙門。詩一首。

題廣愛寺楞伽山

[编辑]

靈異不能棲鳥雀,幽奇終不著猿猱。
為經巢賊應無損,縱使秦驅也謾勞。
珍重昔賢留像跡,陵遷穀變自堅牢。失二句。

修雅

[编辑]

修雅,唐法師。詩一首。

聞誦《法華經》歌

[编辑]

山色沉沉,松煙冪冪。
空林之下,盤陀之石。
石上有僧,結跏橫膝。
誦白蓮經,從旦至夕。
左之右之,虎跡狼跡。
十片五片,異花狼藉。
偶然相見,未深相識。
知是古之人,今之人,是曇彥,是曇翼?
我聞此經有深旨,覺帝稱之有妙義。
合目冥心子細聽,醍醐滴入焦腸裏。
佛之意兮祖之髓,我之心兮經之旨。
可憐彈指及舉手,不達目前今正是。
大矣哉,甚奇特,空王要使羣生得。
光輝一萬八千土,土土皆作黃金色。
四生六道一光中,狂夫猶自問彌勒,
我亦當年學空寂,一得無心便休息。
今日親聞誦此經,始覺驢乘匪端的。
我亦當年不出戶,不欲紅塵沾步武。
今日親聞誦此經,始覺行行皆寶所。
我亦當年愛吟詠,將謂冥搜亂神定。
今日親聞誦此經,何妨筆硯資真性。
我亦當年狎兒戲,將謂光陰半虛棄。
今日親聞誦此經,始覺聚沙非小事。
我昔曾游山與水,將謂他山非故里。
今日親聞誦此經,始覺山河無寸地。
我昔心猿未調伏,常將金鎖虛拘束。
今日親聞誦此經,始覺無物為拳拲。
師誦此經經一字,字字爛嚼醍醐味。
醍醐之味珍且美,不在唇,不在齒,只在勞生方寸裏。
師誦此經經一句,句句白牛親動步。
白牛之步疾如風,不在西,不在東,只在浮生日用中。
日用不知一何苦,酒之腸,飯之腑,長者揚聲喚不回。
何異聾,何異瞽,世人之耳非不聰,耳聰特向經中聾。
世人之目非不明,目明特向經中盲。
合聰不聰,合明不明,轆轤上下,浪死虛生。
世人縱識師之音,誰人能識師之心。
世人縱識師之形,誰人能識師之名。
師名醫王行佛令,來與眾生治心病。
能使迷者醒,狂者定,垢者淨,邪者正,凡者聖。
如是則非但天恭敬,人恭敬,亦合龍贊詠,鬼贊詠,佛贊詠。
豈得背覺合塵之徒,不稽首而歸命。

元寂

[编辑]

元寂,俗姓髙,居昇元寺。保大中,授左街僧録內供奉,賜紫坐。飲酒狂歌,落職後醉死於石子岡。詩一首。

酒禿酒禿,何榮何辱。
但見衣冠成古丘,不見江河變陵谷。

若虛

[编辑]

若虛,南唐僧,隱居廬山石室。李主累徵不就。詩三首。

懷廬山舊隱

[编辑]

九疊嵯峨倚著天,悔隨寒瀑下巖煙。
深秋猨鳥來心上,夜靜松杉到眼前。
書架想遭苔蘚裏,石窗應被薜蘿纏。
一枝筇竹遊江北,不見爐峯二十年。

[编辑]

樂氏騎龍上碧天,東吳遺宅尚依然。
悟來大道無多事,真後丹不值錢。
老樹夜風蟲咬葉,古垣春雨蘚生
松傾死桑田,華表歸鄉未有年。

古鏡

[编辑]

軒後爐獨鑄成,蘚痕磨落月輪呈。
萬般物象皆能鑒,一箇人心不可明。
匣內乍開鸞鳳活,臺前高挂鬼神驚。
百年肝膽堪將比,只怕看頻素髮生。

文益

[编辑]

文益,餘杭人,姓魯,住金陵清涼寺,世稱法眼宗。詩一首。

覩木平和尚

[编辑]

木平山裏人,貌古復少。
相看陌路同,論心秋月皎。
衲線非蠶,助歌聲有鳥。
城闕今日來,一曾已曉。

无則

[编辑]

无則,五代時人,為法眼文益禪師弟子。詩三首。

鷺鷥

[编辑]

白蘋紅蓼碧江涯,日暖雙雙立睡時。
願揭金籠放歸去,卻隨沙鶴鬬輕絲。

百舌鳥二首

[编辑]

千愁萬恨過花時,似向春風怨別離。
若使眾禽俱解語,一生懷抱有誰知。

長截鄰雞叫五更,數般名字百般聲。
饒伊搖舌先知曉,也待青天明即鳴。

謙光

[编辑]

謙光,金陵人,素有才辨,江南國主禮之。詩一首。

賞牡丹應教

[编辑]

擁衲對芳叢,由來事不同。
鬢從今日白,花似去年紅。
豔異隨朝露,馨香逐曉風。
何須對零落,然後始知空。
 

註釋

[编辑]
  1. 一作清尚詩。
  2. 懐濬能逆知未兆之事,東里人以神聖待之,刺史于公捕詰,乃以詩通狀于異而釋之。
  3. 馬令書云:「寂日以狂歌為事,大醉,則十數小兒隨之行,歌于路,與羣兒互相應和,旁若無人。」
 卷八百二十四 ↑返回頂部 卷八百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