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全唐诗/卷825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八百二十四 全唐诗
卷八百二十五
可止 云表 归仁 卿云 隐峦 泠然 大愚 怀濬 恒超 净显 修雅 元寂 若虚 文益 无则 谦光
卷八百二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卷一万八千二百三十集部

可止

[编辑]

可止,姓马氏,范阳房山人,长近体律诗。乾宁中赐紫,后唐明宗令住持洛京长夀寺,署号文智大师。有《三山集》,今存诗九首。

山居

[编辑]

雪消春力展,花漫洞门垂。
果长纤枝曲,岩崩直道移。
重猿围浅井,斗鼠下疏篱。
寒食微灯在,高风势彻陂。

赠樊川长老[1]

[编辑]

瘦颜颧骨见,满面雪毫垂。
坐石鸟疑死,出门人谓痴。
照身潭入楚,浸影桧生隋。
太白曾经夏,清风凉四肢。

寄积麦山会如长老

[编辑]

默然如大道,尘世不相关。
青桧行时静,白云禅处闲。
贫高一生行,病长十年颜。
夏满期游寺,寻山又下山。

送僧

[编辑]

四海无拘系,行心兴自浓。
百年三事衲,万里一枝筇。
夜减当晴影,春消过雪踪。
白云深处去,知宿在何峯?

哭贾岛

[编辑]

燕生松雪地,蜀死葬山根。
诗僻降今古,官卑误子孙。
冢栏寒月色,人哭苦吟魂。
墓雨滴碑字,年年添藓痕。

雪十二韵

[编辑]

落处咸过尺,翛然物象凄。
瑞凝金殿上,寒甚玉关西。
润比江河普,明将日月齐。
凌云花顶腻,锁径竹梢低。
出谷樵童怯,归林野鸟迷。
煮茶融破练,磨墨染成黳。
陷兔埋平泽,和鱼冻合溪。
入楼消酒力,当槛写诗题。
道路依凭马,朝昏委托鸡。
洞深猿作族,松亚鹤移栖。
及夏清岩穴,经春溜石梯。
丰年兼泰国,天道育黔黎。

精舍遇雨

[编辑]

空门寂寂淡吾身,溪雨微微洗客尘。
卧向白云情未尽,任他黄鸟醉芳春。

小雪

[编辑]

落雪临风不厌看,更多还恐蔽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送婆罗门僧

[编辑]

雪岭金河独向东,吴山楚泽意无穷。
如今白首乡心尽,万里归程在梦中。

[编辑]

不知谁会喃喃语,必向王前报太平。中山节度王处直座咏白鹊,时诸侯兼并,王欲继好息民,故云。《高僧传》

云表

[编辑]

云表,唐末于豫章讲法华慈恩大疏,法席称盛。诗一首。

寒食日

[编辑]

寒食悲看郭外春,野田无处不伤神。
平原累累新冢,是去年来哭人。

归仁

[编辑]

归仁,唐末江南僧,住京洛灵泉。诗六首。

自遣

[编辑]

日日为诗苦,谁论春与秋。
一联如得意,万事总忘忧。
雨堕花临砌,风吹竹近楼。
不吟头也白,任白此生头。

酬沈先辈卷

[编辑]

一百八十首,清泠韵可敲。
任从人不爱,终是我难抛。
桂魄吟来满,蒲团坐得凹。
先生声价在,寰宇几人抄。

题贾岛吟诗台

[编辑]

此台如可废,此恨有谁平。
纵使迷青草,终难没旧名。
天悲朝雨色,岳哭夜猿声。
不是心偏苦,应关自古情。

悼罗隐

[编辑]

一著书未快心,几抽胸臆纵狂吟。
管中窥豹我犹在,海上钓鳌君也沈。
岁月尽能消愤懑,寰区那更有知音。
长安冠盖皆涂地,仍喜先生葬碧岑。

题楚庙

[编辑]

羞容难更返江东,谁问从来百战功。
天地有心归道德,山河无力为英雄。
芦花尚认霜戈白,海日犹思火阵红。
也是男儿成败事,不须惆怅对西风。

牡丹

[编辑]

三春堪惜牡丹奇,半倚朱栏欲绽时。
天下更无花胜此,人间偏得贵相宜。
偷香黑蚁斜穿叶,觑蕋黄蜂倒挂枝。
除却解禅心不动,算应狂杀五陵儿。

卿云

[编辑]

卿云,唐末岭南僧。诗四首。

旧国里

[编辑]

旧居岭下,风景近炎方。
地暖生春,家贫觉岁长。
石房云过湿,径雨馀香。
夕竟无事,诗书聊自强。

秋日江居闲咏

[编辑]

寄居江岛边,闲咏秋残。
草白牛羊,风高猿鸟寒。
检方医故疾,挑荠备中餐。
时复停书卷,鉏莎种木兰。

长安言怀寄沈彬侍郎

[编辑]

故园岭下,归路接天涯。
生作长安草,胜为边地花。
雁南飞不到,书北寄来赊。
堪羡神仙客,青云早致家。

送人游塞

[编辑]

去去玉关路,省君曾未行。
塞深多伏寇,时静屯兵。
雪每先秋降,花尝近夏生。
闲陪射雕将,应到受降城。

隐峦

[编辑]

隐峦,唐末匡庐僧。诗五首。

逢老人

[编辑]

路逢一老翁,两鬓白如雪。
一里二里行,四回五回歇。

牧童

[编辑]

牧童见人俱不,尽著芒鞋戴箬笠。
朝阳未出众山晴,露滴蓑衣犹半湿。
二月三月时,平原草初绿。
三个五个骑羸牛,前村后村来放牧。
笛声才一举,众稚齐歌舞。
看看白日向西斜,各自骑牛又归去。

蜀中送人游庐山

[编辑]

居游正值芳春月,蜀道千山皆秀发。
溪边十里五里花,云外三峰两峰雪。
君上匡山我旧居,松萝抛掷十年馀。
君行试到山前问,山鸟只今相忆无。

[编辑]

七条丝上寄深意,涧水松风生十指。
自乃知音犹尚稀,欲教更入何人耳。

浮桥

[编辑]

横压惊波防没溺,当初元创是军机。
行人到此全无滞,一片江云踏欲飞。

泠然

[编辑]

泠然,唐末僧,诗一首。

宿九华化成寺庄

[编辑]

佛寺孤庄千嶂间,我来诗境强相关。
岩边树动猿下涧,云里锡鸣僧上山。
松月影寒生碧落,石泉声乱喷潺湲。
明朝更蹑层霄去,誓共烟霞到老闲。

大愚

[编辑]

大愚,邺都青莲寺沙门,诗一首。

乞荆浩画

[编辑]

六幅故牢健,知君恣笔踪。
不求千涧水,止要两株松。
树下留盘石,天边纵远峯。
近岩幽湿处,惟藉墨烟浓。

怀濬

[编辑]

怀濬,秭归郡僧,诗二首。

上归州刺史代通状二首[2]

[编辑]

家在闽山西复西,其中岁岁有莺啼。
如今不在莺啼处,莺在旧时啼处啼。

家在闽山东复东,其中岁岁有花红。
今不在花红处,花在旧时红处红。

恒超

[编辑]

恒超,姓冯氏,范阳人,居棣州开元寺,终于后汉之乾祐。诗一首。

辞郡守李公恩命

[编辑]

虚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
誓传经论死,不染利名生。
厌树遮山色,怜窗向月明。
他时随范蠡,一棹五湖清。

净显

[编辑]

净显,五代时洛阳首座沙门。诗一首。

题广爱寺楞伽山

[编辑]

灵异不能栖鸟雀,幽奇终不著猿猱。
为经巢贼应无损,纵使秦驱也谩劳。
珍重昔贤留像迹,陵迁谷变自坚牢。失二句。

修雅

[编辑]

修雅,唐法师。诗一首。

闻诵《法华经》歌

[编辑]

山色沉沉,松烟幂幂。
空林之下,盘陀之石。
石上有僧,结跏横膝。
诵白莲经,从旦至夕。
左之右之,虎迹狼迹。
十片五片,异花狼藉。
偶然相见,未深相识。
知是古之人,今之人,是昙彦,是昙翼?
我闻此经有深旨,觉帝称之有妙义。
合目冥心子细听,醍醐滴入焦肠里。
佛之意兮祖之髓,我之心兮经之旨。
可怜弹指及举手,不达目前今正是。
大矣哉,甚奇特,空王要使群生得。
光辉一万八千土,土土皆作黄金色。
四生六道一光中,狂夫犹自问弥勒,
我亦当年学空寂,一得无心便休息。
今日亲闻诵此经,始觉驴乘匪端的。
我亦当年不出户,不欲红尘沾步武。
今日亲闻诵此经,始觉行行皆宝所。
我亦当年爱吟咏,将谓冥搜乱神定。
今日亲闻诵此经,何妨笔砚资真性。
我亦当年狎儿戏,将谓光阴半虚弃。
今日亲闻诵此经,始觉聚沙非小事。
我昔曾游山与水,将谓他山非故里。
今日亲闻诵此经,始觉山河无寸地。
我昔心猿未调伏,常将金锁虚拘束。
今日亲闻诵此经,始觉无物为拳拲。
师诵此经经一字,字字烂嚼醍醐味。
醍醐之味珍且美,不在唇,不在齿,只在劳生方寸里。
师诵此经经一句,句句白牛亲动步。
白牛之步疾如风,不在西,不在东,只在浮生日用中。
日用不知一何苦,酒之肠,饭之腑,长者扬声唤不回。
何异聋,何异瞽,世人之耳非不聪,耳聪特向经中聋。
世人之目非不明,目明特向经中盲。
合聪不聪,合明不明,辘轳上下,浪死虚生。
世人纵识师之音,谁人能识师之心。
世人纵识师之形,谁人能识师之名。
师名医王行佛令,来与众生治心病。
能使迷者醒,狂者定,垢者净,邪者正,凡者圣。
如是则非但天恭敬,人恭敬,亦合龙赞咏,鬼赞咏,佛赞咏。
岂得背觉合尘之徒,不稽首而归命。

元寂

[编辑]

元寂,俗姓高,居昇元寺。保大中,授左街僧录内供奉,赐紫坐。饮酒狂歌,落职后醉死于石子冈。诗一首。

酒秃酒秃,何荣何辱。
但见衣冠成古丘,不见江河变陵谷。

若虚

[编辑]

若虚,南唐僧,隐居庐山石室。李主累征不就。诗三首。

怀庐山旧隐

[编辑]

九叠嵯峨倚著天,悔随寒瀑下岩烟。
深秋猿鸟来心上,夜静松杉到眼前。
书架想遭苔藓里,石窗应被薜萝缠。
一枝筇竹游江北,不见炉峯二十年。

[编辑]

乐氏骑龙上碧天,东吴遗宅尚依然。
悟来大道无多事,真后丹不值钱。
老树夜风虫咬叶,古垣春雨藓生
松倾死桑田,华表归乡未有年。

古镜

[编辑]

轩后炉独铸成,藓痕磨落月轮呈。
万般物象皆能鉴,一个人心不可明。
匣内乍开鸾凤活,台前高挂鬼神惊。
百年肝胆堪将比,只怕看频素发生。

文益

[编辑]

文益,馀杭人,姓鲁,住金陵清凉寺,世称法眼宗。诗一首。

睹木平和尚

[编辑]

木平山里人,貌古复少。
相看陌路同,论心秋月皎。
怀衲线非蚕,助歌声有鸟。
城阙今日来,一曾已晓。

无则

[编辑]

无则,五代时人,为法眼文益禅师弟子。诗三首。

鹭鸶

[编辑]

白𬞟红蓼碧江涯,日暖双双立睡时。
愿揭金笼放归去,却随沙鹤斗轻丝。

百舌鸟二首

[编辑]

千愁万恨过花时,似向春风怨别离。
若使众禽俱解语,一生怀抱有谁知。

长截邻鸡叫五更,数般名字百般声。
饶伊摇舌先知晓,也待青天明即鸣。

谦光

[编辑]

谦光,金陵人,素有才辨,江南国主礼之。诗一首。

赏牡丹应教

[编辑]

拥衲对芳丛,由来事不同。
鬓从今日白,花似去年红。
艳异随朝露,馨香逐晓风。
何须对零落,然后始知空。
 

注释

[编辑]
  1. 一作清尚诗。
  2. 怀濬能逆知未兆之事,东里人以神圣待之,刺史于公捕诘,乃以诗通状于异而释之。
  3. 马令书云:“寂日以狂歌为事,大醉,则十数小儿随之行,歌于路,与群儿互相应和,旁若无人。”
 卷八百二十四 ↑返回顶部 卷八百二十六